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九碗 又惹牢獄之災

“既如此,明日召王鈺上朝,命他出使遼國。”趙佶把手中玉器一放,從龍榻上坐了起來,衆臣本當告退,童貫卻突然上前奏道:“聖上,臣還有話講。”

“講。”

“臣認爲,這朝廷用人,好比使刀子。刀子磨得越鋒利,聖上用著越順手。可這刀子如果太過鋒利,卻也容易折斷。”

趙佶忽然頗有深意的望了童貫一眼,笑道:“童愛卿可真是愛才心切,行了,朕自有分寸。”

次日早朝,王鈺奉詔入宮,列於百官之末。本來這朝堂之上,也沒有幾個熟人,認識的也就是童樞密,高太尉等人,本想去和童樞密說幾句話,卻不料這位大人今天似乎談興不高,沒說幾句就打發自己回來了。

“聖上駕到!”

“臣叩見聖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平身吧。”趙佶坐下之後,往朝堂之下這麼一望,老遠就瞧見王鈺站在最後,因他身形高大,在這朝堂之上,猶如鶴立雞羣一般。趙佶這個風流天子,用人那是有規矩的,不論你文武官員,有才沒才先不說,首先長相要過關。是以,凡是趙佶身邊的近臣,哪個都是儀表堂堂,就算是童貫,一個宦官,也是身形挺拔,看上去陽剛之氣十足。

“哎,王鈺,王小寶何在?”趙佶故意問道。

王鈺趕緊捧著笏板站了出去,卻把那笏板給拿反了,一躬身道:“陛下,臣在這兒呢。”

“朕聽不清,你上前答話。”趙佶召手,王鈺小跑上前,立於蔡京之側。

“王鈺,最近都幹些什麼呀?”趙佶捧起茶杯,隨口問道。

“回聖上,臣最近家裡鬧耗子,正抓耗子呢,下藥不管事兒,逮了三隻貓來,還是不管事兒。”王鈺回答道,百官一聽,都忍不住竊笑起來。這王小寶也忒不知輕重了,資政殿上,乃是聖上召集百官,商議國家大事的地方,你居然把家裡抓耗子這種端不上臺面的事情拿出來講。

“王少卿,說話要注意場合,你那點逮貓抓耗子的事兒,還是不要拿到朝堂上來講。”旁邊的公相蔡京,不冷不熱的說道。王鈺聽他這麼一說,便側過頭去看他,要知道,宋朝的官帽,帽翅都十分的長,爲什麼呢?就是爲了不讓大臣在上朝的時候互相交頭接耳,王鈺這一扭頭,那長長的帽翅正好打到蔡京臉上。蔡京本能的閃躲,卻是年事已高,行動不便,險些滑倒。

王鈺一把給撈住,賠笑道:“喲,對不住了,太師,下官可不是故意的。”

蔡京一拂衣袖,甩開了他,面有不悅之色。王鈺卻是神色如常,繼續說道:“陛下,那藥不管事,貓也不管事,最後臣想出一個法子,還真見了奇效了。”

趙佶一聽,倒有幾分興趣了,心想這藥沒用,貓也沒用,那還能有什麼辦法治住耗子,於是催促王鈺快快講來。

“回聖上,臣去鄰居家借了一條大黃狗來,嘿,沒想到,那黃狗是個狠角色,來了沒兩天,愣是把耗子給逮完了。”王鈺一本正經,神色肅穆的說道。百官之中,許多都忍不住笑了起來,堂上的趙佶更是忍俊不禁,這不是“狗拿耗子,多管閒事”嗎?

獨獨蔡京,神情尷尬,好你個王小寶,竟然給本相下套兒!說我狗拿耗子,多管閒事!

“你膚淺,你惡俗,你不知輕重!”蔡京小聲訓道,繼而向趙佶進言:“聖上,朝堂乃神聖之地,王小寶油嘴滑舌,戲弄朝廷大員,臣請陛下,治他大不敬之罪。”

“哎,蔡大人,下官這可是據實稟報,聖上問我最近幹什麼,我的確在治耗子啊?我要是不說,那就是犯了欺君之罪。下官寧可頂著這大不敬,也不願欺瞞陛下。況且,聖上,臣家中的老鼠,那是小事,最多不過偷吃點糧食油脂什麼的。可要是國家出了耗子,那偷的可就不是這麼一點點糧食了。”王鈺話中帶刺,這下百官可笑不出來了,這王小寶明明是挾槍帶棒,意有所指啊。

“王小寶!你太放肆了!你這是捕風捉影,你……”蔡京怒聲訓斥道。

“嘿,急了,急了!蔡大人,下官又沒說你,你著什麼急啊?”王鈺盯了蔡京一眼,嬉皮笑臉的說道。

卻不料,就在此時,龍椅之上的趙佶突然喝道:“王鈺!你幾次三番出言無狀,朕念你年少,又是初次爲官,不與你計較。現在你一犯再犯,朕若不治你的罪,朝廷威儀何在?來啊,將王鈺剝去朝服,交開封府看押,聽候發落!”

王鈺心中一涼,這怎麼回事?可沒等他反應過來,殿前武士已經剝去他的烏紗朝服,押出殿去。百官見皇帝突然龍顏大怒,一個個都低下頭去,不敢說話。

開封府大牢,多麼熟悉的地方啊,這算是故地重遊了吧?王鈺進了大牢,竟然還有心思左顧右盼,身後獄卒推了一把,罵道:“快著點,爺還等著交班呢!”

“嘿!你個不知死活的東西,知道我是誰嗎?”王鈺大怒,劈頭就罵道。那獄卒卻是一聲冷笑,扭著王鈺就朝一間牢裡推進去,一邊笑道:“你當你還是太常少卿啊?告訴你,到了大爺這一畝三分地,是龍你得盤著,是虎你得臥著!”說完,鎖上牢門,揚長而去。

王鈺打量著這間牢房,赫然發現,正是當日自己得罪高衙內時被關的那間。

“哎呀,都說伴君如伴虎,看來這話假不了。前些日子給我連升三級,今兒就罷官去爵,送大牢來了。”王鈺苦笑著搖了搖頭,在那一片稻草上坐了下爲。這牢裡又溼又暗,還有一股子尿騷味兒。好在王鈺也不是什麼大戶人家出身,不介意這些。

不過今天這事兒實在是蹊蹺,昨日朱夫子到自己府上造訪,縱論國事。他的意見與八賢王一致,也說聖上要啓用自己。而且建議自己,儘快在朝廷上樹立起自己的威儀來。王鈺不禁想到自己所生活的那個時代,要想出名,就找一個名人來罵,罵得越狠效果越好,這在當時謂之“炒作”。

結果今天自己在朝上就盯著蔡京了,可怎麼一頓罵下來,他沒事兒,自己倒進班房了?一時百思不得其解,就算自己冒犯了上官,也不至於被送進大牢啊。哎,即便是要關,也應該送交大理寺,關開封府什麼屁事兒?這裡面,肯定有什麼貓膩。

一連關了三天,獄卒一天就給一碗糙米飯吃,餓得王鈺是前胸貼後背啊,還要受那些狗才的氣。平日裡,那些個送禮請飯的大人們,這會兒全沒有影兒了。三天裡,愣是沒有一個人來瞧自己的。媽的,世風日下,人心不古。

“牢頭兒!牢頭兒!過來,過來!”王鈺抓著牢欄,大聲喊道。

“叫什麼叫?叫喪呢?牢頭兒也是你叫的?你得叫班頭大爺!”牢頭兒挎著鬼頭大刀,一搖三晃的走了過來。

“行行行,班頭,大……爺!”王鈺沒好氣的叫道。

“你大爺的!我可算是瞧出來了,這大牢裡就數你小子最壞!來我這兒三天,沒一天消停的,天天鬼吼鬼叫的唱的那叫什麼歌兒啊。一天一碗飯還有這麼中氣十足,得,從今兒起,你一天吃半碗就行了。”

“我靠!孫子,爺現在是龍游淺水,虎落平陽,你就不怕我有死灰復燃的一天麼?”王鈺語帶威脅。

牢頭兒一聽,隔著那欄桿上上下下的打量著王鈺,撇嘴笑道:“小子,你可別嚇我,爺我膽子小。這麼跟你說吧,即便是你有死灰復燃的那麼一天,爺我也可以撒泡尿給你澆滅了。”

王鈺心裡那個氣啊,真恨不得揍這孫子一個生活不能自理。

第一百零九碗 一聲驚雷震天地第五十三碗 效仿舌戰羣儒第九十七碗 太尉王鈺第兩百四十一碗 宋代馬謖第三十二碗 王鈺前途未卜第114碗 皇帝賜婚第八碗 金環三寶之一第八十三碗 小王安石?第兩百三十九碗 誘敵深入 董平起疑第一百六十九碗 趙出雲殺進靖王府第兩百零八碗 兀朮孤注一擲第113碗 朋黨之爭第一百九十一碗 趙廣死後,誰人繼任攝政王?第兩百零三碗 五千漢軍迴歸大宋第四十八碗 王鈺出使遼國第136碗 醒掌天下權第兩百一十一碗 大宋鐵騎第一百七十四碗 中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對外用兵第二碗 穿越原來不易第七碗 驚現天賦異秉第一百零三碗 遼國滅亡第六十二碗 流氓提砍刀 誰擋誰就翹第兩百三十五碗 鐵腕鎮壓第一百五十七碗 巾幗不讓鬚眉——梁紅玉第兩百八十六碗 蒙古軍隊羣體失蹤第二十四碗 開國侯柴進堂第127碗 朱仙鎮趙桓失蹤第123碗(上) 趙佶駕崩 王鈺涉險第兩百九十碗 草原大戰 赤龍之吼第一百六十六碗 苦等十二年 盼回“負心郎”第兩百七十八碗 軟禁趙頡第六十九碗 兩情若是長久時第三百零九碗 王軾權知吏部事 朱武醉酒授機宜第六十八碗 談判結束 大功告成第九十碗 我要種馬!第兩百一十碗手機戰第十七碗 驚聞林沖有難第兩百六十碗 大宋第一位省級行政長官第兩百零七碗 林沖回師救援第九十七碗 太尉王鈺第一百四十九碗 王者之風 羣雄懾服第一百五十四碗 警告蔡太后第一百八十碗 人不輕狂妄少年第一百四十二碗 整軍備戰 討伐西夏 報太原之仇第一百九十一碗 趙廣死後,誰人繼任攝政王?第兩百二十五碗 “忠心耿耿”的大宋屬國——蒙古第兩百二十碗 百年國恥 一朝得雪 韓毅威武 攻破上京第三百零八碗 蒙古朝聖表忠心 大燕威王初涉政第兩百七十五碗 輿論大戰 利劍出鞘第三百一十三碗 舉薦王軾出戰第兩百四十碗 金國存亡 在此一舉第五十八碗 一代梟雄耶律大石第兩百二十八碗 捷報飛傳第兩百八十八碗 韓毅洞悉蒙古戰略意第三十六碗 受封爲承事郎第兩百五十三碗 絕處逢生第兩百六十四碗 改朝換代 近在眼前第兩百七十五碗 輿論大戰 利劍出鞘第兩百四十四碗 劍拔弩張 千均一發第三百一十八碗 王戰的另外一面第五十三碗 效仿舌戰羣儒第119碗 趙佶遺囑第三十二碗 王鈺前途未卜第138碗 秀才遇到兵第一百四十二碗 整軍備戰 討伐西夏 報太原之仇第九十碗 我要種馬!第一百七十九碗 南仙出雲大打出手第三百一十七碗 天策上將 總統全國軍隊第一百四十五碗 欲殺王鈺 必先除耶律南仙第兩百五十五碗 林淵槍挑金兀朮第136碗 醒掌天下權第122碗 政治獻金第一百九十二碗 趙頡發現驚天秘密第七十二碗 梁山賊寇進京第兩百三十三-四碗 幽雲動亂第九十一碗 兵臨城下第116碗 “大宋水師”起航第兩百一十六碗 完顏宗僖被俘第121碗 攤牌第八十六碗 朝廷風雲突變第兩百七十章 開始倒趙第六十六碗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六十二碗 流氓提砍刀 誰擋誰就翹第兩百六十二碗 王鈺嚴令 往死裡打第九十一碗 兵臨城下第135碗 賜封武州郡王第一百五十五碗 傳說中的蒙古第一百七十八碗 飄香閣趙出雲捉姦第三百零六碗 王戰登基 鐵木真現身第三十八碗 來個明升暗降第一百六十六碗 苦等十二年 盼回“負心郎”第六十一碗 刀光劍影照亮前程第一百零八碗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兩百八十碗 黃袍加身第四十碗 王小寶的兵器第四十九碗 又惹牢獄之災第兩百六十三碗 耶律大石病重 急召耶律南仙第兩百二十九碗 千桌盛宴犒賞三軍 汴京北門王趙暗戰第十六碗 詭異的小童童第十八碗 刁蠻的小娘皮
第一百零九碗 一聲驚雷震天地第五十三碗 效仿舌戰羣儒第九十七碗 太尉王鈺第兩百四十一碗 宋代馬謖第三十二碗 王鈺前途未卜第114碗 皇帝賜婚第八碗 金環三寶之一第八十三碗 小王安石?第兩百三十九碗 誘敵深入 董平起疑第一百六十九碗 趙出雲殺進靖王府第兩百零八碗 兀朮孤注一擲第113碗 朋黨之爭第一百九十一碗 趙廣死後,誰人繼任攝政王?第兩百零三碗 五千漢軍迴歸大宋第四十八碗 王鈺出使遼國第136碗 醒掌天下權第兩百一十一碗 大宋鐵騎第一百七十四碗 中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對外用兵第二碗 穿越原來不易第七碗 驚現天賦異秉第一百零三碗 遼國滅亡第六十二碗 流氓提砍刀 誰擋誰就翹第兩百三十五碗 鐵腕鎮壓第一百五十七碗 巾幗不讓鬚眉——梁紅玉第兩百八十六碗 蒙古軍隊羣體失蹤第二十四碗 開國侯柴進堂第127碗 朱仙鎮趙桓失蹤第123碗(上) 趙佶駕崩 王鈺涉險第兩百九十碗 草原大戰 赤龍之吼第一百六十六碗 苦等十二年 盼回“負心郎”第兩百七十八碗 軟禁趙頡第六十九碗 兩情若是長久時第三百零九碗 王軾權知吏部事 朱武醉酒授機宜第六十八碗 談判結束 大功告成第九十碗 我要種馬!第兩百一十碗手機戰第十七碗 驚聞林沖有難第兩百六十碗 大宋第一位省級行政長官第兩百零七碗 林沖回師救援第九十七碗 太尉王鈺第一百四十九碗 王者之風 羣雄懾服第一百五十四碗 警告蔡太后第一百八十碗 人不輕狂妄少年第一百四十二碗 整軍備戰 討伐西夏 報太原之仇第一百九十一碗 趙廣死後,誰人繼任攝政王?第兩百二十五碗 “忠心耿耿”的大宋屬國——蒙古第兩百二十碗 百年國恥 一朝得雪 韓毅威武 攻破上京第三百零八碗 蒙古朝聖表忠心 大燕威王初涉政第兩百七十五碗 輿論大戰 利劍出鞘第三百一十三碗 舉薦王軾出戰第兩百四十碗 金國存亡 在此一舉第五十八碗 一代梟雄耶律大石第兩百二十八碗 捷報飛傳第兩百八十八碗 韓毅洞悉蒙古戰略意第三十六碗 受封爲承事郎第兩百五十三碗 絕處逢生第兩百六十四碗 改朝換代 近在眼前第兩百七十五碗 輿論大戰 利劍出鞘第兩百四十四碗 劍拔弩張 千均一發第三百一十八碗 王戰的另外一面第五十三碗 效仿舌戰羣儒第119碗 趙佶遺囑第三十二碗 王鈺前途未卜第138碗 秀才遇到兵第一百四十二碗 整軍備戰 討伐西夏 報太原之仇第九十碗 我要種馬!第一百七十九碗 南仙出雲大打出手第三百一十七碗 天策上將 總統全國軍隊第一百四十五碗 欲殺王鈺 必先除耶律南仙第兩百五十五碗 林淵槍挑金兀朮第136碗 醒掌天下權第122碗 政治獻金第一百九十二碗 趙頡發現驚天秘密第七十二碗 梁山賊寇進京第兩百三十三-四碗 幽雲動亂第九十一碗 兵臨城下第116碗 “大宋水師”起航第兩百一十六碗 完顏宗僖被俘第121碗 攤牌第八十六碗 朝廷風雲突變第兩百七十章 開始倒趙第六十六碗 山重水複疑無路第六十二碗 流氓提砍刀 誰擋誰就翹第兩百六十二碗 王鈺嚴令 往死裡打第九十一碗 兵臨城下第135碗 賜封武州郡王第一百五十五碗 傳說中的蒙古第一百七十八碗 飄香閣趙出雲捉姦第三百零六碗 王戰登基 鐵木真現身第三十八碗 來個明升暗降第一百六十六碗 苦等十二年 盼回“負心郎”第六十一碗 刀光劍影照亮前程第一百零八碗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兩百八十碗 黃袍加身第四十碗 王小寶的兵器第四十九碗 又惹牢獄之災第兩百六十三碗 耶律大石病重 急召耶律南仙第兩百二十九碗 千桌盛宴犒賞三軍 汴京北門王趙暗戰第十六碗 詭異的小童童第十八碗 刁蠻的小娘皮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泉县| 肇庆市| 大厂| 兰考县| 东阳市| 秦安县| 玉山县| 双江| 桃江县| 淮阳县| 崇左市| 漾濞| 黑山县| 绩溪县| 全椒县| 新巴尔虎左旗| 樟树市| 镇赉县| 奎屯市| 错那县| 平利县| 锡林郭勒盟| 珠海市| 繁峙县| 八宿县| 罗源县| 孝感市| 隆化县| 交口县| 金堂县| 客服| 淮安市| 甘洛县| 棋牌| 安阳市| 大石桥市| 凌云县| 宽甸| 阿图什市| 宁海县| 锦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