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零八碗 蒙古朝聖表忠心 大燕威王初涉政

還成麼?”王軾對著銅鏡看了看向李順喜問道。

“嘖嘖王爺您要是這麼出去那肯定是擲果盈車啊?!崩铐樝残Φ?。今兒王爺說要微服出遊換了一身尋常打扮可即便如此也夠讓人驚訝的了。

“擲果盈車?什麼典故?”王軾問道。他自小不喜讀書更不屑作那尋章摘句的腐儒所以對這些名人典故無從知曉。

倒是李順喜陪他上學王爺沒學到什麼他卻學了一個滿腹詩書見王爺過問遂笑道:“古時候美男子潘安長得極俊美每次坐車出遊城裡的婦人們就拿水果往他車上扔以表示愛慕之情每次都滿載而歸。後來有個醜男也學他的樣子結果城裡的婦人們見了就拿石頭往他車上扔也是滿載而歸。”

“以貌取人不是君子所爲。”王軾輕笑道收拾停當便出了威王府只帶三五個近侍也沒帶半個武士。今天可不是尋常日子大燕北路招討使鐵木真會在今天進入北京朝拜皇帝他是要去見識一下這位蒙古領的風采。

那北京城原名幽州自王鈺遷都北京以來數十年建設規模龐大。成爲國家軍事政治中心居民十萬餘戶近六十萬人而且大多爲內地遷入的漢族百姓。早把當年契丹人統治此地的風氣衝擊得蕩然無存。

王軾領著隨從走在街上初時並沒見任何異樣不多時只覺街上行人不時拿眼光瞄他那街道兩旁的民居商鋪裡。不知躲了多少姑娘婦人偷偷打量。李順喜頗爲得意搖頭晃腦起來王軾卻完全不以爲意。

那北辰門一帶。是三教九流匯聚之所雜耍賣藝的兜售果品的。擺鋪算命的林林總總難以計數。甚至還有金碧眼地胡姬所開酒樓生意異?;鸨?。王軾幼時時常偷出皇宮流連此地。

如今故地重遊他已是翩翩少年心裡憑添許多感慨又特別是先帝駕崩不久自然是更沒有心情遊玩。倒是幾個小太監。平常難得出來看什麼都覺得稀奇王軾見狀遂命他們自行遊覽只留李順喜一人。

“大官人。要看那胡夷只消等他們入宮朝聖。又何必親至民間?”李順喜不解的問道。

“你不明白若等他進了宮面對聖上。如今他們有求於我國自然是收斂一切行跡恭恭敬敬看不出個所以然來。若在此間以尋常百姓身份觀察又是另一番景象?!蓖踺Y解釋道。

不多時忽見禮部官員官轎出現想是奉了聖旨專來此地迎候蒙古領??磥沓⒁矝]有把蒙古當回事以前番邦領或使臣入京爲了表示中央對他們的愛護和重視大多會派遣一位三口以上天子近臣相迎如今卻只是禮部官員待遇降了一等。

王軾站在人羣中卻還顯太過引人注目遂以紙扇遮面以免被禮部官員認出。至日上三竿城外號角聲大作城內百姓無不翹以盼想看看什麼稀奇事。禮部官員下了轎站在北辰門口。

王軾朝城外望去只見長長一隊人馬全都穿異族服飾男人頭上也扎辮子腰挎彎刀騎著高頭大馬朝城內而來。那行在前面的馬隊人人手裡捧著大匣子想是給聖上地貢品。先頭進了城後面又是百餘位異族武士但見人人剽悍個個英勇漢族北方人身材已經高壯比起蒙古人卻仍顯單薄。

“大官人看那面大旗!”李順喜突然叫道。

一面大旗映入眼簾上面左方用正楷大書“大燕北路招討使”左面書“呼倫貝爾郡公”旗下一人約二十出頭極其雄壯騎在馬上也比旁人高出一頭。他卻沒有穿蒙古服裝而是著大燕武官二品紫色朝服頭戴烏紗身上也沒有攜帶武器。

“這就是那個鐵木真了吧?”王軾心中暗想。

“喲蒙古美女!大官人快看快看!”李順喜兩眼放光禁不住手舞足蹈。那北辰門的百姓也是頭一次看到蒙古女人指指點點品頭論足不光男人們看得眉開眼笑連婦道人家也跟著竊竊私語。

王軾扭過頭去似笑非笑的問道:“人家高興就算了你歡喜個什麼勁?”

“嘿嘿看總是能看地吧?咦那是什麼人?”李順喜突然望見美人羣中有十幾個女子黃頭藍眼睛高鼻子五官跟漢人大爲迥異身材比漢族男人還高身上穿的衣服也與蒙古人不同。

“我聽人說蒙古被燕軍打敗之後向北逃竄越過千里雪原征服了當地人這些女子可能就是北方千里雪原之後的民族。”王軾猜測道。他猜得沒錯這些女子就是蒙古人從北方極寒之地地土著中挑選的美女專程送至北京獻給大燕皇帝。

“嘖嘖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啊從前先賢們認爲神州大地就是全天下現在看來這天底下不僅僅有我們漢人。”李順喜由衷的感嘆道。

“呵呵我小時候在京城四處遊蕩喜歡聽那些跑海商的人回來談天說地。據他們說我們中華大地只是大海上的一個大島而已。天下象我們這樣的大島還有很多隻是路途太遠互相之間難以碰面。將來有機會我倒是想出去見識見識。”王軾說起此話時充滿了嚮往。

“那有什麼?就算天下還有很多我們這樣的國家可都是些蠻夷要不然他們怎麼會拼命往中土跑?而且來了就不想回去真個是樂不思蜀?!崩铐樝苍秸f越開心。

就當此時他們旁邊一人說道:“若天下人都似這般妄自尊大我們早早晚晚會被人家趕上天下如此之大人窮一生之力。又能窺得幾分?妄言天朝何其愚也。”

王軾聽他談吐不俗仔細一看說話的人四十左右。相貌清奇大異常人王軾本當問他姓名來歷。李順喜卻已經搶道:“你這人好不懂事我說我地與你何干?”

“哼。愚夫?!蹦侨撕吡艘宦暸ゎ^就走。

“嘿!這人瘋了吧怎麼……”李順喜怒氣沖天。

“算了人家有人家的想法你跟著起什麼哄?”王軾制止道。說話間蒙古大隊已經入城王軾盯著鐵木真看後者卻在入城之後。與禮部官員見禮方罷下令全體下馬步行他自己也牽著戰馬一步步向皇宮方向走去。

“哈哈蒙古人也老實了。在天子腳下不敢騎馬。步行表示尊敬。”李順喜得意洋洋大有揚眉吐氣之感。周遭百姓也大受鼓舞看來蒙古人被打怕了。當年耀武揚威如今卻要喪著尾巴作人。

王軾冷眼旁觀未作評論估計時候差不多了蒙古人一進宮自己就要陪同天子

遂叫上李順喜準備回王府更衣。

就在這時人羣突然大亂!

原來蒙古隊伍中帶有兩頭白雕異常罕見本是送給大燕皇帝的禮物。那白雕籠經過市井時民間頑童不識此物竟拿石塊去扔驚了那扁毛畜生在籠子拼命撲騰驚聲尖嘯!

“不好!蒙古人地馬驚了!”有人張皇失措的大叫!

王軾猛一回頭正看到兩個武士拼命拉住一匹驚馬那馬卻性烈兩人拖不住直往前衝蒙古人地隊伍一時大亂!

王軾一看不好將手中紙扇一扔猛推開面前人羣疾步衝上前去。那馬卻是直奔他而來街上百姓失聲驚呼:“小哥你不要命啦!”

兩者相距不到十步距離許多人都忍不住扭過頭去不忍看他被烈馬踩踏。李順喜呆若木雞待回過神來跳著腳尖叫道:“大官人回來!回來!”

五步距離!王軾突然揚起拳頭飛身撲上!那一拳結結實實砸在馬頭上只見一匹比人還高的蒙古戰馬被這一拳之威砸得四蹄騰空頭朝下屁股朝上轟然倒地!再看時整個頭顱已經變形七竅流血!

街市一時鴉雀無聲一陣之後轟然叫好!幾個蒙古武士撲上前來吃驚地盯著王軾。後者不欲久留怕被人認出拉下衣袖快步混入人羣之中。

“請問大人這是什麼人好大的力氣!”鐵木真一直追尋著王軾的身影忍不住向陪同他進宮地禮部官員請教道。

其實禮部官員在王軾出現時就認出他來就那張臉普天之下沒有第二人此時卻不便明說遂笑道:“大燕民間尚武之風盛行京城更是豪傑匯聚之地多有武藝高強深藏不露者想必是位高人不足爲奇?!?

“天朝果然不同凡響我蒙古萬萬不能相比?!辫F木真嘆道。

“大汗客氣了請吧聖上已在宮中備下宴席與大汗接見洗塵?!倍Y部官員催促道。

資政殿前大燕皇帝王戰率宗室親王文武百官立於臺階之上正面殿前廣場。廣場之上從宮門一直綿延到資政殿一千名鎧甲鮮明威武不凡的內衛禁軍分作四行持戟站立。

王軾身著親王朝服肅立在王戰身邊跟沒事兒人一樣。忽聞鼓樂齊響蒙古領到了。

宮門處轉出鐵木真高大的身形身後蒙古各部落領相隨略一停頓之後向資政殿而去。一路上但見燕軍軍容整齊氣度不凡鐵木真低頭疾步不敢正視。背後隨從人員也是十分恭敬緊緊相隨。

越過廣場來到資政殿九龍壁之下禮部官員提醒鐵木真停下。臺階之上內侍省太監高呼:“蒙古領參拜大燕皇帝陛下!”

鐵木真雙膝跪下帶領著蒙古衆領高聲喊道:“罪臣大燕北路招討使呼倫貝爾郡公兒只斤鐵木真叩見大燕皇帝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資政殿前王戰小聲對身邊地弟弟說道:“當年蒙古作亂不可一世如今窮途末路。屈膝求和豈非天數?”王軾笑而不語。

“鐵木真平身上殿?!蓖鯌鹣轮嫉?。下面鐵木真站起身來。仍不擡頭在內侍太監的引領下緩步走上臺階。被引至王戰面前時再度跪下:“罪臣今日代先祖先父向大燕皇帝陛下謝罪。請您寬恕蒙古人犯下的罪行重新接納我們作您忠實的僕從從今以後您地敵人就是蒙古人的敵人我們世世代代效忠於大燕?!?

“既已知罪朕身爲天子當不爲難汝等。從今往後當思忠君愛國。不可再生異心否則大燕王師北上爾等死無葬身之地。若能痛改前非精忠報國。朕會對蒙古人視之如一爾等即朕臣民。必愛護有加共享太平你可記下了?”王戰訓示道。

鐵木真跪在地上。以頭磕地再三說道:“罪臣句句謹記終生不敢違背後世蒙古子孫若違此言人神共憤必遭天譴!”

皇帝對他的態度十分滿意伸手道:“好朕要聽其言觀其行平身吧朕替你引見?!?

等鐵木真起身後王戰先指著王軾說道:“這是朕的二弟威王王軾。”

鐵木真稍稍擡頭一看王軾臉露錯愕之色:“這不是……”

“嗯?怎麼?認識?”王戰頗感訝異二弟常年在京未曾到過邊疆他如何認識?

這時禮部官員上前奏道:“啓奏陛下方纔蒙古隊伍進京不慎驚嚇戰馬衝擊人羣。威王千歲大展神威一拳擊斃驚馬百姓以爲天神下凡紛紛傳誦?!?

王戰面露喜色回頭看著王軾問道:“哦?果有此事?”

“回陛下臣弟上午在京城閒逛無意間碰到此事不足掛齒?!蓖踺Y小聲說道。

“好甚好!威王勇不可擋朕心甚慰?!蓖鯌鹨灿X臉上有光蒙古人素來以剽悍著稱如今卻在朕弟弟面前栽了跟頭剽悍又豈是蒙古人所獨有?

引見完畢王戰賜宴款待蒙古領。鐵木真從始至終都十分恭敬言必稱“罪臣”上至皇帝下到百官都感覺到了蒙古人真心懺悔之意宴會氣氛十分熱烈。鐵木真又送上禮單進貢純種戰馬草原特產蒙古美女等諸多貢品王戰龍顏大悅一概收下。

席間鐵木真竟不顧自己蒙古領朝廷二品地身份親自下席爲皇帝歌舞助興使得王戰更加喜悅。當堂表示赦免忽圖刺也該二人的罪過要命禮部依照規定追諡封號。

蒙古一行在北京滯留月餘皇帝待之甚厚辭別離京時賞賜頗豐王戰再三訓誡蒙古從今以後要盡忠爲國不可再生異心。鐵木真也數次表示絕不反叛不論皇帝何時召喚他必然聽從號令甘供驅策。

王戰登基以外內政外交均遵循其父王鈺定下的國策並無半點改變國家倒也繼續前進沒有出什麼差子。但王戰畢竟不是王鈺他從小就生在帝王家受正統教育錦衣玉食雖有一顆仁慈之心卻不知民間疾苦。再則他沒有其父那樣吃苦地精神。登基不到一年王戰每日至多三個時辰處理政務餘下時間多是和一些青年才俊詩詞唱和音律相通。

但這麼大一個國家哪天沒有萬千上萬的事情?王戰自己處理不了能交給大臣地就讓大臣處理大臣處理不了地他就堆積起來實在不能拖延就去請教耶律太妃。耶律南仙倒也地確是女中豪傑無論是政務軍務她都能給出應對的辦法。

但這樣一來就引起朝中以尚同良爲的部分大臣不滿尚同良或暗示或明說

提醒王戰後宮不得干政這是祖宗遺訓千萬不要每次都滿口答應但到了事到臨頭之際他自己拿不出主意又去求教於耶律南仙。

尚同良看事情如此展下去絕不會有好結果遂進宮面見皇太后趙出雲鄭重地提出此事。趙出雲本來一直與耶律南仙不和對兒子疏於朝政的事情也有所耳聞聽了尚同良的話就把王戰喊過去教訓了一頓。讓他謹記先帝創業艱難不要作敗家子。

皇太后的教訓。倒是管用了一段時間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不過兩個月。一切又如同以往?;实蹠r常扔下朝政與朱熹等人整日吟詩作賦暢談古今。作皇帝不行。寫詩詞倒是不錯民間有皇帝詩作十餘流傳據說才氣橫溢。推崇者衆多。

建康二年禮部省試天下學文習武之人紛至京城考取功名。朱熹建議皇帝今後開科取士要加重詩詞文章地比例王戰極力贊同命資歷尚且地朱熹和大學士聞煥章共同擔任主考官。

尚同良。李綱等重臣上奏反對稱科舉取士錄取的是經世致用的人才不需要尋章摘句皓窮經。下筆雖有萬言胸中實無一策的書生。王戰對此稍微表示不滿。認爲這是大臣在指責他遂不準其奏。

此時耶律南仙也出來說話。搬出王鈺地遺訓說一個國家要強大不僅僅要軍事上的強盛還要有文化上地繁榮詩詞歌賦不就是文化地代表麼?王戰更加有了信心下旨今年的科舉加重詩詞文章地比例。

至省試結束殿試之中皇帝親自主考錄取地進士們一半以上是文采飛揚辭藻華麗的書生。尚同良等人苦勸不聽接著又違反王鈺定下的規矩“凡是中進士的人員要外放擔任巡按官擇其優秀者召回中央任職”。他把十餘名文章詩詞寫得極好的進士封爲侍制以備皇帝諮詢。這幫書生寫起文章說起典故倒是頭頭是道可有什麼實際用途麼?

“尚相親自登門本王有失遠迎?!蓖踺Y從內堂而出匆匆迎上尚同良伸手攙扶。對這位大燕柱國之臣他表示了相當的禮遇。

“王爺客氣了若非事情緊急下官也不至於如此唐突。”尚同良年紀大了不堪重負氣喘吁吁的說道。

“來人上茶?!蓖踺Y扶他坐下之後回到主位落座命下人奉上茶水。這才詢問起尚同良的來意。

“王爺此間恐怕不是說話地地方。”尚同良話中有話的說道。

王軾略一沉吟笑道:“君子之交淡如水尚相此來無論於公於私都是光明正大又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何必避諱呢?”他這是不願意與當朝重臣密室深談給人留下把柄引起風言風語。

尚同良一愣隨即明白王軾的用意心中暗贊於是直言道:“王爺下官此來不爲旁人正是爲了王爺您?!?

“哦?爲了本王?這話怎麼說?”王軾放下茶杯笑問道。

尚同良望了望四周不見外人遂小聲說道:“近來天子漸生惰意對朝政大事不如從前用心每日與朱熹張思繼等白麪文生詩詞唱和臣是苦諫不聽。現在聖上還顧及著老臣忠心耿耿沒有責備難保有一天失去耐性……”

王軾突然舉起手打斷了他的言隨即對外喊道:“李順喜。”

“王爺有何吩咐?”李順喜小跑著進來。見王爺招手便附耳過去只聽王爺在耳邊輕語:“把不相干地人都打開?!崩铐樝差I命而去。

尚同良接著說道:“難保有一天陛下不會失去耐性。更讓臣憂心的是朝政大事陛下自己不裁決多推給臣下去作。我們決定不了地聖上就去求教耶律太妃這可不是什麼好兆頭。”

王軾聽他這是在抨擊朝政一時有些尷尬笑說道:“本王又不曾參與朝政尚相何必對本王說這些話呢?”

尚同良正色道:“王爺您也是先帝血脈難道忘記了先帝創業艱難好不容易纔打下這錦繡河山麼?”

“這本王倒是一日也不曾忘記可規矩擺在那裡宗室不得干預朝政?!蓖踺Y說道。

“王爺您知道先帝爲什麼最後決定傳位於漢王麼?”尚同良看觸動不了王軾突然拋出這個話題。

王軾一時沉默思考之後回答道:“聖上才德兼備繼續大統之不二人選又何必問?”

“非也先帝之所以最後決定立漢王爲儲乃是考慮到了後宮干政這個可能。實話告訴王爺先帝初時更傾向於立英王王皓但孟太妃失德很讓先帝失望擔心若立英王他日母強子弱英王任人擺佈。權衡之下決定立漢王爲儲?!鄙型嫉莱鲞@段秘聞聽得王軾心驚膽跳。

“尚相這些話應該爛在肚子裡您現在告訴本王不怕引起禍事麼?”王軾嚴肅的問道。

尚同良輕笑一聲嘆道:“下官八十多歲還能有幾年活頭?我是不想看到先帝辛苦創立的基業毀在後人手中?!?

王軾突然重重把茶杯一頓:“相爺這話過頭了您請慎言?!?

尚同良全無懼色:“王爺到我這個年紀還圖什麼?我已經位極人臣安安穩穩度過晚年豈不是更好?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希望能報答先帝知遇之恩。王爺照這種情況展下去恐怕昔日呂后武后之事又要重演?!?

王軾無言以對地確尚同良位極人臣名利富貴他都有了完全可以不用這麼操心。他不顧年邁四處奔走當真令人欽佩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思之再三王軾問道:“相爺不至於吧?呂稚武則天篡權禍國誅殺忠臣留下千古罵名。相爺怎麼拿耶律太妃和這兩個女人相提並論?”

“王爺下官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您想耶律太妃是契丹人她自己能沒有危機感麼?再加上她沒有替先帝生下一男半女又一直與皇太后不和這種種情況加起來換作是王爺您能不著急麼?不要忘了耶律太妃可是世間奇女子就算是下官多心了這防微杜漸總是沒有錯的吧?”尚同良語重心長不由王軾不信。

王軾臉色漸漸陰沉下去他當然不希望父皇好不容易創立的基業有什麼閃失可自己一個閒王能幹些什麼?

“尚相你要本王怎麼作?”王軾慎之又慎還是如此問道。“下官想把王爺推出去?!鄙型监嵵氐恼f道。

第兩百八十八碗 韓毅洞悉蒙古戰略意第兩百二十七碗 汴京城皇陵崩塌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樑王橫掃越南第十二碗 遭受牢獄之災第兩百二十四碗 天降奇兵第兩百五十四碗 女真人最後的一戰第一百八十八碗 蒙古第139碗 天字第一號大貪官第七十碗 所謂“皇恩浩蕩”第八十九碗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一百七十八碗 飄香閣趙出雲捉姦第兩百一十四碗 大捷!兀朮全軍覆沒!第五十二碗 上皇帝萬言書第九十九碗 世間奇女子第一百八十七碗 蒙古向大宋稱第一百八十碗 人不輕狂妄少年第九十八碗 伴君如伴虎第五碗 初見趙大嫖客第兩百七十一碗 王鈺佈局 激辯遷都第九十八碗 伴君如伴虎第四十三碗 宋遼國戰開始第兩百八十三碗 蒙古人給大燕帝國的禮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樑王橫掃越南第一百四十七碗 王鈺親衛第兩百零四碗 向平川關進軍!第二十六碗 又見出雲郡主第一百四十五碗 欲殺王鈺 必先除耶律南仙第兩百零六碗 血洗平川關第一百五十六碗 薛禪金刀第九十一碗 兵臨城下第兩百一十九碗 上京大逃亡第五十五碗 驚聞遼國遷都第三百零一碗 王軾臨危受命第兩百九十碗 草原大戰 赤龍之吼第一百零六碗 大宋江山 風雨飄搖第十八碗 刁蠻的小娘皮第九十二碗 進攻!進攻!進攻!第115碗 洞房花燭夜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五十二碗 上皇帝萬言書第三百一十二碗 皇帝大婚受囑託 林府赴宴生情愫第三百零九碗 王軾權知吏部事 朱武醉酒授機宜第九十二碗 進攻!進攻!進攻!第兩百四十二碗 名不虛傳南府軍第九十五碗 南府軍威武第兩百九十碗 草原大戰 赤龍之吼第兩百七十章 開始倒趙第七十八碗 一笑傾城第一百四十三碗 王鈺來歷之謎第139碗 天字第一號大貪官第一百八十八碗 蒙古第兩百七十五碗 輿論大戰 利劍出鞘本書內容簡介第四十六碗 連升三級官職第兩百六十二碗 王鈺嚴令 往死裡打第兩百七十七碗 政治風暴 席捲朝廷第兩百九十六碗 十五年後第九十一碗 兵臨城下第兩百一十二碗 兀朮識破第三百一十七碗 天策上將 總統全國軍隊第一百七十九碗 南仙出雲大打出手第122碗 政治獻金第兩百一十四碗 大捷!兀朮全軍覆沒!第三碗 李師師的澡盆第八碗 金環三寶之一第三十九碗 被逼立軍令狀第一碗 蟬聯倒數第一第三碗 李師師的澡盆第一百零六碗 大宋江山 風雨飄搖第三百零四碗 王鈺病危 羣魔亂舞第九十五碗 南府軍威武第兩百二十四碗 天降奇兵第一百五十九碗 全國一心 支援前線第八十二碗 飄香閣裡肉飄香第兩百四十二碗 名不虛傳南府軍第兩百五十四碗 女真人最後的一戰第一百八十八碗 蒙古第一百九十七碗 大事不妙第115碗 洞房花燭夜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兩百三十六碗 新春賀歲之北伐開始!第八十五碗 虎軀一震 王八之氣四射第一百六十八碗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十九碗 八賢王的後裔第十九碗 八賢王的後裔第二十八碗 一腳踢進皇宮第一百一十碗 趙佶退位第兩百八十二碗 先打越南?第兩百五十七碗 十面埋伏 趙頡鋌而走險第121碗 攤牌第八碗 金環三寶之一第一百五十三碗 丞相,你作朕的父皇好不好?第七十八碗 一笑傾城第兩百七十五碗 輿論大戰 利劍出鞘第四十五碗 大宋英雄王鈺第一百七十七碗 蒙古騎兵第七十五碗 王鈺“神勇”破賊寇第一百八十三碗 師從趙匡胤第116碗 “大宋水師”起航第一百五十三碗 丞相,你作朕的父皇好不好?第兩百零六碗 血洗平川關第兩百七十五碗 輿論大戰 利劍出鞘
第兩百八十八碗 韓毅洞悉蒙古戰略意第兩百二十七碗 汴京城皇陵崩塌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樑王橫掃越南第十二碗 遭受牢獄之災第兩百二十四碗 天降奇兵第兩百五十四碗 女真人最後的一戰第一百八十八碗 蒙古第139碗 天字第一號大貪官第七十碗 所謂“皇恩浩蕩”第八十九碗 第一次親密接觸第一百七十八碗 飄香閣趙出雲捉姦第兩百一十四碗 大捷!兀朮全軍覆沒!第五十二碗 上皇帝萬言書第九十九碗 世間奇女子第一百八十七碗 蒙古向大宋稱第一百八十碗 人不輕狂妄少年第九十八碗 伴君如伴虎第五碗 初見趙大嫖客第兩百七十一碗 王鈺佈局 激辯遷都第九十八碗 伴君如伴虎第四十三碗 宋遼國戰開始第兩百八十三碗 蒙古人給大燕帝國的禮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樑王橫掃越南第一百四十七碗 王鈺親衛第兩百零四碗 向平川關進軍!第二十六碗 又見出雲郡主第一百四十五碗 欲殺王鈺 必先除耶律南仙第兩百零六碗 血洗平川關第一百五十六碗 薛禪金刀第九十一碗 兵臨城下第兩百一十九碗 上京大逃亡第五十五碗 驚聞遼國遷都第三百零一碗 王軾臨危受命第兩百九十碗 草原大戰 赤龍之吼第一百零六碗 大宋江山 風雨飄搖第十八碗 刁蠻的小娘皮第九十二碗 進攻!進攻!進攻!第115碗 洞房花燭夜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五十二碗 上皇帝萬言書第三百一十二碗 皇帝大婚受囑託 林府赴宴生情愫第三百零九碗 王軾權知吏部事 朱武醉酒授機宜第九十二碗 進攻!進攻!進攻!第兩百四十二碗 名不虛傳南府軍第九十五碗 南府軍威武第兩百九十碗 草原大戰 赤龍之吼第兩百七十章 開始倒趙第七十八碗 一笑傾城第一百四十三碗 王鈺來歷之謎第139碗 天字第一號大貪官第一百八十八碗 蒙古第兩百七十五碗 輿論大戰 利劍出鞘本書內容簡介第四十六碗 連升三級官職第兩百六十二碗 王鈺嚴令 往死裡打第兩百七十七碗 政治風暴 席捲朝廷第兩百九十六碗 十五年後第九十一碗 兵臨城下第兩百一十二碗 兀朮識破第三百一十七碗 天策上將 總統全國軍隊第一百七十九碗 南仙出雲大打出手第122碗 政治獻金第兩百一十四碗 大捷!兀朮全軍覆沒!第三碗 李師師的澡盆第八碗 金環三寶之一第三十九碗 被逼立軍令狀第一碗 蟬聯倒數第一第三碗 李師師的澡盆第一百零六碗 大宋江山 風雨飄搖第三百零四碗 王鈺病危 羣魔亂舞第九十五碗 南府軍威武第兩百二十四碗 天降奇兵第一百五十九碗 全國一心 支援前線第八十二碗 飄香閣裡肉飄香第兩百四十二碗 名不虛傳南府軍第兩百五十四碗 女真人最後的一戰第一百八十八碗 蒙古第一百九十七碗 大事不妙第115碗 洞房花燭夜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兩百三十六碗 新春賀歲之北伐開始!第八十五碗 虎軀一震 王八之氣四射第一百六十八碗 相逢一笑泯恩仇第十九碗 八賢王的後裔第十九碗 八賢王的後裔第二十八碗 一腳踢進皇宮第一百一十碗 趙佶退位第兩百八十二碗 先打越南?第兩百五十七碗 十面埋伏 趙頡鋌而走險第121碗 攤牌第八碗 金環三寶之一第一百五十三碗 丞相,你作朕的父皇好不好?第七十八碗 一笑傾城第兩百七十五碗 輿論大戰 利劍出鞘第四十五碗 大宋英雄王鈺第一百七十七碗 蒙古騎兵第七十五碗 王鈺“神勇”破賊寇第一百八十三碗 師從趙匡胤第116碗 “大宋水師”起航第一百五十三碗 丞相,你作朕的父皇好不好?第兩百零六碗 血洗平川關第兩百七十五碗 輿論大戰 利劍出鞘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公主岭市| 清远市| 山阳县| 蒙阴县| 扎赉特旗| 北碚区| 巴林右旗| 江永县| 乌兰浩特市| 如皋市| 荆州市| 土默特左旗| 红安县| 乌鲁木齐市| 三原县| 岢岚县| 西昌市| 韶关市| 辽宁省| 普格县| 定兴县| 桂平市| 博罗县| 修武县| 卫辉市| 志丹县| 杨浦区| 南平市| 武威市| 垣曲县| 靖宇县| 济宁市| 图木舒克市| 梨树县| 历史| 九龙城区| 廊坊市| 宁陕县| 井冈山市| 万山特区| 肥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