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七十碗 所謂“皇恩浩蕩”

離開遼都地界後,王鈺下令整個使團全部騎馬行進,力爭在過年以前趕回汴京。中國人嘛,春節總是最重要的節日。中途,王鈺到朱嚴昭遇難之處憑弔了一番,只可恨老師一腔抱負,卻落了個慘死異鄉,屍骨無存,只留下洋洋灑灑數萬言的《上皇帝萬言書》。

歷時兩月,王鈺等人終於來到了汴京地界。此次出使,前後總計十月有餘,踏進汴梁地界後,王鈺倒有些近鄉情怯了。這次可以說是九死一生,能活著回來,已經算是命大了。當天夜裡,使團稍作休整,第二日一早,王韓兩人各自身著朝服,準備進京述職。

汴京城北門已經在望,王鈺坐在轎中,心如狂潮。去了這麼久,不知道素顏怎麼樣了,還有那個出雲郡主,怕還是整天東遊西晃。還有師師姐,還有鄭僮……

“王大人,城門口好像有人?!蓖饷妫n毅突然叫道。這不是廢話嗎,城門口當然有人了。王鈺掀開轎簾,向前望去。只見城門口除了守城軍士之外,似乎還有別的人在。等距離近了些,王鈺才發現,那裡好像站著幾位宮中的公公,身後的衛士也是身著內衛禁軍的服色。

“來了!來了!李公公,王大人他們回來了?!币幻√O眼尖,老遠就望見王鈺的儀仗。李公公手搭涼棚一望,可不是來了嗎?當即讓隨從們都精神著點,又讓一名太監進城去報信。

王鈺的儀仗行至城門口,轎伕落轎,王鈺鑽出轎來,老遠就拱著手笑問道:“李公公,許久不見,近來可好?”

“恭喜王大人,賀喜王大人,此番出使,立下大功??!”李公公也是滿臉笑容迎了上去。

兩人客氣了幾句,李公公突然肅容道:“王大人,聖上有口諭給你們。”王鈺聞言,趕緊率使團全部成員接旨。

“聖上口諭,王鈺等人進京後,換乘馬匹,接受百姓祝賀。”

有內侍牽來御馬,當中一匹,通身黑毛,只有四蹄如雪,正是趙佶最喜愛的“烏雲蓋雪”。李公公親自將馬交到王鈺手上:“王大人,這可是聖上最心愛的寶馬。如今賜於王大人,可見皇恩浩蕩啊?!?

王鈺謝過了他,翻身騎了上去,率使團成員進城。剛一踏進城門,他們才知道,京城百姓早已傾城而出,萬人空巷迎接使團回國。

“來了!那不是王大人嗎?”大道兩旁,站滿了圍觀的百姓,從北城門口一直延伸出去,一眼望不到頭。只城門口一行人騎著高頭大馬走了進來,人羣之中突然爆發出一陣歡呼。大宋開國百年來,屢次受辱。此次能夠得回幽雲十六州,對國人來講,實在是一件值得慶賀的喜事。而這位王大人,早前率領國隊大敗遼人,揚我國威?,F在又出使遼國,立下如此奇功,實在是國家棟梁之臣啊。

王鈺騎在御馬之上,接受著百姓的歡呼,一時心潮起伏,本是大喜之事,但一想起老師朱夫子,心裡不禁有些傷感。走過通化街,人潮越集越多,沿途都有禁軍士兵維持秩序。

“王大人,國之英雄!”

“誰說不是,此次得回幽雲各州,實乃我朝開國以爲百年未有之奇功。”

“以前傳言,這位王大人是靠著裙帶關係才當了官兒,人家是有真本事啊。”

王韓兩人,齊頭並進,意氣風發。行至御街之前,李會公又趕了上來:“聖上口諭,御街下馬,凡在京四品以上官員皆列隊迎候?!边@可是無上的光榮,古時,只有大勝回朝的大將軍纔有資格接受百官朝賀。趙佶如此安排,看來也是因爲得回幽雲十六州而龍顏大悅,纔會給王鈺一個從五品的太常少卿以如此殊榮。

御街兩側,四品以上的文武官員分面兩列,身著朝服,迎候王鈺。李公公親自託著王鈺下得馬來,躬身請道:“王大人,請?!?

王鈺倒真有些不習慣了,這裡的每一位大人,品階都比他高。聖上實在是,實在是太客氣了。

百官列中,排頭第一的,正是公相蔡京。待王鈺走到面前,他拱手一揖,不冷不熱的說道:“恭喜王大人?!?

王鈺雖對他沒有什麼好感,可如此正式的場合,還有要講講客套的。於是連忙回禮道:“公相過獎了,多謝?!?

“恭喜王大人。”這是殿前都指揮使,三衙長官之一的高俅。王鈺這次立了大功,他心裡可能最不是滋味。那次在飄香閣,王鈺當著聖上的面告了自己兒子的刁狀。在殿帥府衙門,又以下犯上衝撞了自己。聖上不但不降罪,反而在王鈺出使遼國以後,特意召自己去談了話。說是如果真有其事,你二人同殿爲臣,就不要計較。言下之意,就是讓自己不要跟王鈺心存芥蒂。可見聖上,對他寄予厚望啊。

王鈺一見高俅,心裡就開始不爽了,但無奈百官都在,還是客氣的回了一禮,只是什麼也沒有說。一路與文武百官打著招呼,獨獨不見童貫童大人的蹤影。

“王大人凱旋歸來,可喜可賀?!币粋€熟悉的聲音在耳邊響起,王鈺擡頭一看。這不是自己那位太學同學,被皇上賜爵開國侯的柴進堂嗎?他怎麼了在這裡,難道也被皇上授了官銜?

“進堂兄!謝謝,謝謝,抽空咱們喝酒?!蓖踱曨H覺意外。柴進侯微微一笑,點了點頭。

接受完百官祝賀,王鈺與韓毅整理衣冠,在李公公的指引下,進宮面聖。資政殿上,趙佶身具龍袍,高坐上方。王韓二人快步上前,三拜九叩,高呼萬歲。

趙佶龍顏大悅,連聲說道:“平身!平身!兩位愛卿此次出使遼國,爲朝廷立下了大功,朕要好好封賞你們。來人,宣旨!”

李公公手捧聖旨,站於階前,大聲說道:“聖旨!”王韓二人再度拜下,恭迎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政和八年,太常少卿王鈺,殿前都虞侯韓毅,奉詔出使遼國。克盡職守,立下奇功。朕心甚慰,特旨擢升王鈺爲,殿前副都指揮使,加龍圖閣直學士,賜爵順平開國侯,食邑一千五百戶。擢升韓毅爲廣勇軍承宣使,加忠武將軍,賜爵義勇開國伯。欽此!”

“臣謝主隆恩,萬歲萬歲萬萬歲!”王韓二人同聲說道。趙佶這回出手可真是大方,一道聖旨下來,王鈺成了從三品大員,而且殿前副都指揮使,地位在三衙之中,僅次於太尉高俅。更不用說還封了一個“順平開國侯”的爵位。古語有云,馮唐易老,李廣難封。李廣爲漢代名將,一生忠勇,都不曾封侯。王鈺踏上仕餘不過一年多,從八品承事郎,升到從三品的直學士,這位殊榮,不說絕後,也算是空前了。

可就憑他這次立下的奇功,誰敢不服?幽雲十六州離開中原王朝百年之久,歷代帝王將相都束手無策,而他王鈺僅僅一次出使,就能夠順順利利的拿回來,是問滿朝文武,誰能辦到?

第六十三碗 巾幗不讓鬚眉第一百七十四碗 中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對外用兵第135碗 賜封武州郡王第一百九十九碗 暗潮下的危機第一百五十九碗 全國一心 支援前線第一百九十七碗 大事不妙第八十四碗 史上最年輕兵部尚書岳飛:漢旗指處 望風逃遁 北滅女真 西平黨項第一百四十四碗 排兵佈陣 瞞天過海第兩百六十四碗 改朝換代 近在眼前第137碗 十萬火急第三百零五碗 皇帝駕崩 傳位漢王第兩百零四碗 向平川關進軍!第九碗 淫蕩的高衙內第三十三碗 朱夫子的見教第六十八碗 談判結束 大功告成第五十碗 聖旨傳到監獄第一六十五碗第六十九碗 兩情若是長久時第兩百八十六碗 蒙古軍隊羣體失蹤第二十六碗 又見出雲郡主第十四碗 大宋一號國腳第三百零七碗 鐵木真入京朝拜 大司馬教導威王第一百五十九碗 全國一心 支援前線第兩百八十六碗 蒙古軍隊羣體失蹤第一百七十四碗 中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對外用兵第一百碗 保衛幽雲第八十八碗 幽雲十六州總督第八十一碗 梁山泊林沖再火拼第兩百六十二碗 王鈺嚴令 往死裡打第二十七碗 鼓動如簧之舌第122碗 政治獻金第七十一碗 傳授官場之道第一百七十八碗 飄香閣趙出雲捉姦第七十九碗 梁山牌蒙汗藥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樑王橫掃越南第二十七碗 鼓動如簧之舌第一百碗 保衛幽雲第五碗 初見趙大嫖客第一百六十六碗 苦等十二年 盼回“負心郎”第十九碗 八賢王的後裔第二十九碗 誓要揚我國威第兩百四十九碗 西北大漠 遼軍忽現第兩百七十四碗 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第一百八十七碗 蒙古向大宋稱第四十碗 王小寶的兵器第一百五十二碗 人面不如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出雲郡主第兩百五十九碗 契丹人翻臉搶城第一百八十五碗 有驚無險第一百四十五碗 欲殺王鈺 必先除耶律南仙第五十八碗 一代梟雄耶律大石第132碗 大軍南下第六十四碗 患難相扶持第兩百二十七碗 宋蒙兩軍衝突第七十碗 所謂“皇恩浩蕩”第一百五十二碗 人面不如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出雲郡主第一百六十三碗 血戰居庸關第三十四碗 夜遇刀疤殺手第一百九十六碗 王鈺要離京?第八十二碗 飄香閣裡肉飄香第一百六十一碗 萬民可汗第兩百五十三碗 絕處逢生第五十五碗 驚聞遼國遷都第三百二十一碗 鬥智鬥勇 薑還是老的辣第八十二碗 飄香閣裡肉飄香第兩百七十五碗 輿論大戰 利劍出鞘第兩百八十六碗 蒙古軍隊羣體失蹤第兩百六十八碗 耶律南仙彈壓叛亂第一百零九碗 一聲驚雷震天地第十八碗 刁蠻的小娘皮第八十碗 資政殿王鈺耍手段第兩百一十八碗 國殤—古來征戰幾人還第三百一十七碗 天策上將 總統全國軍隊第五十九碗 宋遼從此易位第兩百五十八碗 兩位王者的對決第兩百三十五碗 鐵腕鎮壓第兩百零一碗 醜細陽定奇計第兩百七十三碗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第三十碗 大宋國隊教頭第兩百九十五碗 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忠臣第兩百七十二碗 趙頡紅眼 棄卒保帥第六十二碗 流氓提砍刀 誰擋誰就翹第六十碗 脣槍舌劍爲國爭第兩百四十八碗 西夏叛亂第八十一碗 梁山泊林沖再火拼第一百八十九碗 好一個厲害的漢奸第兩百四十碗 金國存亡 在此一舉第四十八碗 王鈺出使遼國第六十一碗 刀光劍影照亮前程第一百零八碗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八十六碗 朝廷風雲突變第兩百二十一碗 岳飛追擊金帝第一百四十六碗 驚天大逆轉第兩百八十八碗 韓毅洞悉蒙古戰略意第三百零四碗 王鈺病危 羣魔亂舞第一百八十六碗 犒賞三軍第兩百三十一碗 喬銳告發 禍起蕭牆第兩百九十三碗 林沖封王第115碗 洞房花燭夜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127碗 朱仙鎮趙桓失蹤
第六十三碗 巾幗不讓鬚眉第一百七十四碗 中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對外用兵第135碗 賜封武州郡王第一百九十九碗 暗潮下的危機第一百五十九碗 全國一心 支援前線第一百九十七碗 大事不妙第八十四碗 史上最年輕兵部尚書岳飛:漢旗指處 望風逃遁 北滅女真 西平黨項第一百四十四碗 排兵佈陣 瞞天過海第兩百六十四碗 改朝換代 近在眼前第137碗 十萬火急第三百零五碗 皇帝駕崩 傳位漢王第兩百零四碗 向平川關進軍!第九碗 淫蕩的高衙內第三十三碗 朱夫子的見教第六十八碗 談判結束 大功告成第五十碗 聖旨傳到監獄第一六十五碗第六十九碗 兩情若是長久時第兩百八十六碗 蒙古軍隊羣體失蹤第二十六碗 又見出雲郡主第十四碗 大宋一號國腳第三百零七碗 鐵木真入京朝拜 大司馬教導威王第一百五十九碗 全國一心 支援前線第兩百八十六碗 蒙古軍隊羣體失蹤第一百七十四碗 中華有史以來最大規模對外用兵第一百碗 保衛幽雲第八十八碗 幽雲十六州總督第八十一碗 梁山泊林沖再火拼第兩百六十二碗 王鈺嚴令 往死裡打第二十七碗 鼓動如簧之舌第122碗 政治獻金第七十一碗 傳授官場之道第一百七十八碗 飄香閣趙出雲捉姦第七十九碗 梁山牌蒙汗藥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樑王橫掃越南第二十七碗 鼓動如簧之舌第一百碗 保衛幽雲第五碗 初見趙大嫖客第一百六十六碗 苦等十二年 盼回“負心郎”第十九碗 八賢王的後裔第二十九碗 誓要揚我國威第兩百四十九碗 西北大漠 遼軍忽現第兩百七十四碗 項莊舞劍 意在沛公第一百八十七碗 蒙古向大宋稱第四十碗 王小寶的兵器第一百五十二碗 人面不如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出雲郡主第兩百五十九碗 契丹人翻臉搶城第一百八十五碗 有驚無險第一百四十五碗 欲殺王鈺 必先除耶律南仙第五十八碗 一代梟雄耶律大石第132碗 大軍南下第六十四碗 患難相扶持第兩百二十七碗 宋蒙兩軍衝突第七十碗 所謂“皇恩浩蕩”第一百五十二碗 人面不如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出雲郡主第一百六十三碗 血戰居庸關第三十四碗 夜遇刀疤殺手第一百九十六碗 王鈺要離京?第八十二碗 飄香閣裡肉飄香第一百六十一碗 萬民可汗第兩百五十三碗 絕處逢生第五十五碗 驚聞遼國遷都第三百二十一碗 鬥智鬥勇 薑還是老的辣第八十二碗 飄香閣裡肉飄香第兩百七十五碗 輿論大戰 利劍出鞘第兩百八十六碗 蒙古軍隊羣體失蹤第兩百六十八碗 耶律南仙彈壓叛亂第一百零九碗 一聲驚雷震天地第十八碗 刁蠻的小娘皮第八十碗 資政殿王鈺耍手段第兩百一十八碗 國殤—古來征戰幾人還第三百一十七碗 天策上將 總統全國軍隊第五十九碗 宋遼從此易位第兩百五十八碗 兩位王者的對決第兩百三十五碗 鐵腕鎮壓第兩百零一碗 醜細陽定奇計第兩百七十三碗 螳螂捕蟬 黃雀在後第三十碗 大宋國隊教頭第兩百九十五碗 疾風知勁草 板蕩識忠臣第兩百七十二碗 趙頡紅眼 棄卒保帥第六十二碗 流氓提砍刀 誰擋誰就翹第六十碗 脣槍舌劍爲國爭第兩百四十八碗 西夏叛亂第八十一碗 梁山泊林沖再火拼第一百八十九碗 好一個厲害的漢奸第兩百四十碗 金國存亡 在此一舉第四十八碗 王鈺出使遼國第六十一碗 刀光劍影照亮前程第一百零八碗 黑雲壓城城欲摧第八十六碗 朝廷風雲突變第兩百二十一碗 岳飛追擊金帝第一百四十六碗 驚天大逆轉第兩百八十八碗 韓毅洞悉蒙古戰略意第三百零四碗 王鈺病危 羣魔亂舞第一百八十六碗 犒賞三軍第兩百三十一碗 喬銳告發 禍起蕭牆第兩百九十三碗 林沖封王第115碗 洞房花燭夜 春宵一刻值千金第127碗 朱仙鎮趙桓失蹤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漳县| 定西市| 雷山县| 敦煌市| 教育| 张掖市| 青阳县| 盐城市| 武鸣县| 长垣县| 迁安市| 延安市| 栾城县| 台中县| 高邑县| 当涂县| 潼关县| 景洪市| 枝江市| 永顺县| 淮滨县| 德安县| 石城县| 青龙| 乐至县| 紫阳县| 伊吾县| 红河县| 武宁县| 普洱| 襄城县| 黄梅县| 伊宁市| 随州市| 岑溪市| 柞水县| 汝阳县| 铁力市| 和平县| 犍为县| 凤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