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十三碗 效仿舌戰(zhàn)羣儒

歷時四月,以王鈺爲首的大宋使團終於到達遼國都城,西京(今北京),也就是幽州。此時,遼國處於耶律延禧的統(tǒng)治之下。大宋使團到達西京後,按禮儀,本該由遼國朝廷派出官員迎接,也不知遼人是故意怠慢,還是其他原因,僅僅來了一個知府招呼王鈺他們在驛館住下。這種無禮的舉動,讓副使韓毅大爲惱火,王鈺卻是不太在意,準備與遼人談判。

一連住了十餘天,不見遼帝接見,直到了第十五日,才從遼宮中傳出消息,命大宋使節(jié)進宮。王鈺帶著韓毅與紅秀在遼國官員的陪同下,入遼宮面見耶律延禧。

遼人制度,全盤學習漢人,無論官制,政體都與宋朝無異。就連皇宮的建築,也是中原風格。進了宮門,由宦官領路,一路前行,到一座大殿前停下。仰頭一望,延慶殿。

王鈺本以爲遼國皇帝就在這殿中,可進去一看,殿中數(shù)十人席地而坐,都是身著朝服,眼高於頂之輩。

“宋使稍候,皇帝此時無暇召見,在座的都是南人官吏,宋使可與諸位大臣一敘鄉(xiāng)情。”領路的宦官在旁說道。南人?那就是說,在這裡坐著的,原來都是漢人,卻跑來遼國作官?狗漢奸!

殿中,左右兩列漢族官員席地而坐,只有殿門處有一副座頭,看來是留給王鈺的。

“王大人,看這樣子,是效仿漢時諸葛孔明舌戰(zhàn)羣儒。”身後的紅秀低聲提醒道。王鈺沒有作聲,徑直提起自己座頭上的墊子,向殿上走去。遼官盡皆失色,這位宋使要幹什麼?

王鈺剛坐定,就聽一人說道:“中原向來號稱禮儀之邦,不知宋使爲何這般無禮?”

“我是大國使臣,你們故意將座頭設在末座,這是對我國家的不敬,既是你們無禮在先,怎麼又來怪我?用句俗話,你們這叫又要當婊子,又要立牌坊。哦,我倒忘了,諸位大人本來就已經(jīng)背井離鄉(xiāng),以前在大宋學的那套儒家的‘禮義廉恥’,恐怕早就忘了。”王鈺此話一出,滿座皆驚。更有不少人面有愧色,宋使此言,是暗指我等不知廉恥,賣國求榮。

此時,衆(zhòng)官中走出一人,氣宇軒昂,儒雅不凡,只是沒有鬍鬚,皮膚白皙。他倒是挺懂禮貌,上前一揖,拜道:“宋使巧舌如簧,必是智謀之士,沒請教尊姓大名,現(xiàn)居何職?哪一科的進士?”

人敬我一尺,我敬一丈,王鈺還了禮,朗聲答道:“本官姓王名鈺,現(xiàn)任太常少卿,蒙皇恩,未升舍而授官,沒請教這位大人……”

那人尚未答話,已有人叫道:“這位許大人以前是在宋帝皇宮之中當差,熟知宮廷之事,才學兼?zhèn)洌貭懳掖蠡实垡兄亍!痹瓉硎莻€太監(jiān)。

那位許大人微微一笑,和顏悅色的說道:“大人既被破格提升,想必滿腹經(jīng)綸。宋人素好詩詞歌賦,對聯(lián)文章。我有一上聯(lián),還請宋使不吝賜教。”

王鈺暗呼不好,對聯(lián)這個東西,自己只有在過年的時間纔看過,他現(xiàn)在拿來考我,如果是什麼“天增歲月娘夭壽,春滿乾坤爹滿門”自己恐怕還勉強對得上,因爲自己生活的那個時代,到處都是這幾句。如果難一點,恐怕今天自己丟臉不要緊,還得給國家丟人現(xiàn)眼啊。

“宋使聽好,我這上聯(lián)是,小少卿,穿冬衣,執(zhí)夏扇,一部春秋可讀否?”那許大人說出此聯(lián),洋洋得意,因北方寒冷,王鈺穿的是官員冬季朝服,但手裡還是持著一把摺扇,這本是大宋文官平常的裝束。

說實話,王鈺根本沒有聽懂他這對聯(lián)是什麼意思,更不用對下聯(lián)了。

“大人,他這副對聯(lián)裡,有春夏秋冬四季,而且是諷刺你不學無術(shù),沒讀過春秋。依紅秀看,你只能用東西南北來對,才工整大氣。”沒有想到,紅秀竟然也是個才女。見王鈺面有難色,在背後小聲提點。

王鈺雖然經(jīng)過她提醒,可仍舊想不出來,現(xiàn)在他倒有些後悔當初不爲什麼不多讀點書了。唉,要是有那研究史學的老爹在,肯定能對得上來。

“大人,南北兩樣,紅秀能對上,他是南方人,卻跑到北方來,你可以用這個對,只是東西二字,紅秀實在沒有辦法。”紅秀又提醒了一句。

東西?這兩個字給了王鈺啓發(fā),盯著那位許大人看了好半天,又在某個重要部位掃了幾眼,突然笑道:“老太監(jiān),生南國,來北地,那個東西還在嗎?”

背後“撲哧”一聲,紅秀臉蛋通紅,忍不住笑了起來。就連韓毅也忍俊不禁,都說王大人是個不學無術(shù)之輩,可這副對聯(lián),就算是飽學之士也未必對得出來,必須要是出生市井,放得下斯文的人才有辦法。

殿中一陣竊笑,那位許大人老臉掛不住,喃喃的念著什麼,低頭回到了座位。

“好厲害的一張嘴!本官來會會你!”又一人站了起來,看他裝束,似乎是個武官。大步走到殿前,當著王鈺的面,放出了狂言:“我大遼建國百餘年,兵鋒所指,望風披靡。與你大宋交戰(zhàn),更是每戰(zhàn)必勝。你們至今每年都要送我朝歲幣,誰勝誰敗,一眼就看得出來,你這黃口小娃兒,卻在這裡作口舌之爭,算什麼本事?”

“哦?誰勝誰敗一眼就看得出來?那我倒要問問了,本官自入遼以來,眼見遼國民風,官制,文化,都與大宋無異。就連你們的皇宮,也是學習我們漢人的風格。你既然牛皮吹得震山響,那怎麼不自己創(chuàng)建一套制度,自己創(chuàng)造一種文化出來?學我們幹什麼?”

那武官臉上一陣紅,一陣白,氣得說不出話來。突然狠狠哼了一聲,竟然不顧同僚,拂袖而去。衆(zhòng)官面面相覷,好厲害的少年!我等在此,本想出他的醜,沒想到竟被他搶白一頓,丟了面子。如果皇帝知道這事兒,誰也討不到好。

當下,又有幾人想來爲難王鈺,卻忽聽一人高聲笑道:“宋使遠來是客,我等如此爲難,不是待客之道啊,倒叫客人笑話了。”

那人三十左右,風度翩翩,顯得傲然不羣。衆(zhòng)官見他這麼一說,倒是沒人敢來出頭,想必此人官爵不低。

此時,剛纔那位太監(jiān)又匆匆走了進來:“大皇帝口諭,讓宋使回驛館歇息,明日朕自派相關人等與之談判。”

“使節(jié)來朝,竟不召見,實在是欺人太甚!”韓毅不滿的喝道!王鈺舉手製止了他,回覆了那宦官,便起身告辭。經(jīng)過剛纔那人身邊時,王鈺特意看了他一眼,那人面露微笑,拱手一揖。

第九十六碗 王鈺“殉職” 舉國哀悼第八十五碗 虎軀一震 王八之氣四射第一百六十七碗 蒙古人的野心第兩百六十二碗 王鈺嚴令 往死裡打第十七碗 驚聞林沖有難第119碗 趙佶遺囑第兩百四十六碗 林沖屠殺十萬降卒第兩百三十九碗 誘敵深入 董平起疑第一百零五碗 他們那些王八蛋一定會後悔的!第兩百五十四碗 女真人最後的一戰(zhàn)第兩百四十六碗 林沖屠殺十萬降卒第一百四十七碗 王鈺親衛(wèi)第一百五十碗 稱臣 納貢 裁軍 遣太子爲質(zhì)第兩百九十二碗 兩面夾擊 敵酋被俘第一百七十碗 吐露心聲第兩百六十一碗 蒙古兩路攻宋第兩百一十二碗 兀朮識破第九十五碗 南府軍威武第兩百三十二碗 王鈺的苦心第三十五碗 童素顏的身份第一百四十三碗 王鈺來歷之謎第四十二碗 遼人激起民憤第兩百四十九碗 西北大漠 遼軍忽現(xiàn)第一百五十九碗 全國一心 支援前線第兩百零五碗 保護攝政王第八十碗 資政殿王鈺耍手段第139碗 天字第一號大貪官第三百一十四碗 寶劍贈烈士 美女配英雄第兩百五十八碗 兩位王者的對決第二十六碗 又見出雲(yún)郡主第三十二碗 王鈺前途未卜第兩百三十五碗 鐵腕鎮(zhèn)壓第兩百六十九碗 大宋西遼國王第一百九十七碗 大事不妙第一百八十一碗 古今罕見第兩百六十六碗 鐵木真出世第132碗 大軍南下第一百八十七碗 蒙古向大宋稱第七十四碗 李逵元夜鬧京城第五十七碗 三分天下有其一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樑王橫掃越南第兩百七十九碗 禪讓皇位第兩百五十七碗 十面埋伏 趙頡鋌而走險第三百二十二碗 從陸上強權(quán)到海上霸主第七十二碗 梁山賊寇進京第十二碗 遭受牢獄之災第兩百四十五碗 明爭暗鬥 金軍提出“胡六條”第126碗(上) 趙桓偷出皇宮第一百零二章 清除異己第一百七十三碗 陰險的女真人第兩百六十八碗 耶律南仙彈壓叛亂第112碗 京城商賈聯(lián)名請願第121碗 攤牌第十九碗 八賢王的後裔第兩百一十三碗 灤河大捷第兩百五十九碗 契丹人翻臉搶城第兩百二十九碗 千桌盛宴犒賞三軍 汴京北門王趙暗戰(zhàn)第兩百九十九碗 力保漢王 旗開得勝第兩百三十六碗 新春賀歲之北伐開始!第129碗 柴進堂泄露天機第三百零八碗 蒙古朝聖表忠心 大燕威王初涉政第兩百三十一碗 喬銳告發(fā) 禍起蕭牆第130碗 尋找岳飛第一百五十九碗 全國一心 支援前線第六十八碗 談判結(jié)束 大功告成第七十七碗 招安梁山泊第十碗 王氏歪理邪說第兩百九十四碗 軍隊人事變動 大燕“軍校”創(chuàng)立第一百四十三碗 王鈺來歷之謎第四十一碗 俘獲佳人芳心第九十三碗 孤軍奮戰(zhàn)第一百一十碗 趙佶退位第四十六碗 連升三級官職第十一碗 開封府抓人啦第一百七十六碗 陸游鬥富第一百八十五碗 有驚無險第二百八十五碗 吳用病逝 王鈺哀悼 鐵騎出徵 直撲草原第135碗 賜封武州郡王第五十九碗 宋遼從此易位第五十七碗 三分天下有其一第兩百八十七碗 迂迴前進 斷燕軍糧道第兩百二十一碗 岳飛追擊金帝第七十四碗 李逵元夜鬧京城第二十八碗 一腳踢進皇宮第一百碗 保衛(wèi)幽雲(yún)第一百九十六碗 王鈺要離京?第一百六十七碗 蒙古人的野心第八十五碗 虎軀一震 王八之氣四射第兩百五十二碗 完顏亮星夜逃亡第四十七碗 素顏十八華誕第兩百六十六碗 鐵木真出世第兩百六十六碗 鐵木真出世第三十碗 大宋國隊教頭第六十五碗 絕色佳人 我見猶憐第十二碗 遭受牢獄之災第一百六十碗 踏平南方 直逼越南第兩百五十一碗 狂風呼嘯 黃沙漫天 宋金兩軍 決戰(zhàn)大漠第兩百五十四碗 女真人最後的一戰(zhàn)第121碗 攤牌第兩百零三碗 五千漢軍迴歸大宋
第九十六碗 王鈺“殉職” 舉國哀悼第八十五碗 虎軀一震 王八之氣四射第一百六十七碗 蒙古人的野心第兩百六十二碗 王鈺嚴令 往死裡打第十七碗 驚聞林沖有難第119碗 趙佶遺囑第兩百四十六碗 林沖屠殺十萬降卒第兩百三十九碗 誘敵深入 董平起疑第一百零五碗 他們那些王八蛋一定會後悔的!第兩百五十四碗 女真人最後的一戰(zhàn)第兩百四十六碗 林沖屠殺十萬降卒第一百四十七碗 王鈺親衛(wèi)第一百五十碗 稱臣 納貢 裁軍 遣太子爲質(zhì)第兩百九十二碗 兩面夾擊 敵酋被俘第一百七十碗 吐露心聲第兩百六十一碗 蒙古兩路攻宋第兩百一十二碗 兀朮識破第九十五碗 南府軍威武第兩百三十二碗 王鈺的苦心第三十五碗 童素顏的身份第一百四十三碗 王鈺來歷之謎第四十二碗 遼人激起民憤第兩百四十九碗 西北大漠 遼軍忽現(xiàn)第一百五十九碗 全國一心 支援前線第兩百零五碗 保護攝政王第八十碗 資政殿王鈺耍手段第139碗 天字第一號大貪官第三百一十四碗 寶劍贈烈士 美女配英雄第兩百五十八碗 兩位王者的對決第二十六碗 又見出雲(yún)郡主第三十二碗 王鈺前途未卜第兩百三十五碗 鐵腕鎮(zhèn)壓第兩百六十九碗 大宋西遼國王第一百九十七碗 大事不妙第一百八十一碗 古今罕見第兩百六十六碗 鐵木真出世第132碗 大軍南下第一百八十七碗 蒙古向大宋稱第七十四碗 李逵元夜鬧京城第五十七碗 三分天下有其一第一百六十四碗 小樑王橫掃越南第兩百七十九碗 禪讓皇位第兩百五十七碗 十面埋伏 趙頡鋌而走險第三百二十二碗 從陸上強權(quán)到海上霸主第七十二碗 梁山賊寇進京第十二碗 遭受牢獄之災第兩百四十五碗 明爭暗鬥 金軍提出“胡六條”第126碗(上) 趙桓偷出皇宮第一百零二章 清除異己第一百七十三碗 陰險的女真人第兩百六十八碗 耶律南仙彈壓叛亂第112碗 京城商賈聯(lián)名請願第121碗 攤牌第十九碗 八賢王的後裔第兩百一十三碗 灤河大捷第兩百五十九碗 契丹人翻臉搶城第兩百二十九碗 千桌盛宴犒賞三軍 汴京北門王趙暗戰(zhàn)第兩百九十九碗 力保漢王 旗開得勝第兩百三十六碗 新春賀歲之北伐開始!第129碗 柴進堂泄露天機第三百零八碗 蒙古朝聖表忠心 大燕威王初涉政第兩百三十一碗 喬銳告發(fā) 禍起蕭牆第130碗 尋找岳飛第一百五十九碗 全國一心 支援前線第六十八碗 談判結(jié)束 大功告成第七十七碗 招安梁山泊第十碗 王氏歪理邪說第兩百九十四碗 軍隊人事變動 大燕“軍校”創(chuàng)立第一百四十三碗 王鈺來歷之謎第四十一碗 俘獲佳人芳心第九十三碗 孤軍奮戰(zhàn)第一百一十碗 趙佶退位第四十六碗 連升三級官職第十一碗 開封府抓人啦第一百七十六碗 陸游鬥富第一百八十五碗 有驚無險第二百八十五碗 吳用病逝 王鈺哀悼 鐵騎出徵 直撲草原第135碗 賜封武州郡王第五十九碗 宋遼從此易位第五十七碗 三分天下有其一第兩百八十七碗 迂迴前進 斷燕軍糧道第兩百二十一碗 岳飛追擊金帝第七十四碗 李逵元夜鬧京城第二十八碗 一腳踢進皇宮第一百碗 保衛(wèi)幽雲(yún)第一百九十六碗 王鈺要離京?第一百六十七碗 蒙古人的野心第八十五碗 虎軀一震 王八之氣四射第兩百五十二碗 完顏亮星夜逃亡第四十七碗 素顏十八華誕第兩百六十六碗 鐵木真出世第兩百六十六碗 鐵木真出世第三十碗 大宋國隊教頭第六十五碗 絕色佳人 我見猶憐第十二碗 遭受牢獄之災第一百六十碗 踏平南方 直逼越南第兩百五十一碗 狂風呼嘯 黃沙漫天 宋金兩軍 決戰(zhàn)大漠第兩百五十四碗 女真人最後的一戰(zhàn)第121碗 攤牌第兩百零三碗 五千漢軍迴歸大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宣威市| 浦城县| 陆川县| 平乐县| 固镇县| 高雄县| 夏津县| 蓝田县| 佛教| 绥宁县| 博乐市| 平凉市| 孟津县| 唐河县| 锡林浩特市| 泽库县| 大埔县| 泰安市| 临洮县| 寿宁县| 定日县| 遂平县| 聊城市| 福清市| 邯郸县| 威宁| 丰镇市| 亚东县| 阜阳市| 确山县| 应用必备| 长垣县| 孝感市| 滦南县| 湖北省| 孝义市| 花莲县| 探索| 瑞安市| 台东市| 太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