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wèi)

第16章 上直二十六衛(wèi)

朱由校彷彿安慰小朋友的話,讓朱由檢有些無奈。

御馬監(jiān)能弄出多少銀子,他心裡也沒有底。

但他需要的,是御馬監(jiān)手下的牧場、馬場、皇店和皇莊。

只要有了這些東西,每年弄個幾十萬兩那是輕輕鬆鬆,下面的太監(jiān)有多貪,朱由檢心裡門清。

也就在他這麼想著的時候,朱由校突然開口道:

“不過、弟弟倒是對九邊兵馬熟悉的緊啊。”

他這話一說出來,朱由檢心中一悚,連忙解釋道:

“一個月前,皇考讓臣弟多看兵書,說是以後若是哥哥需要,可以幫哥哥出謀劃策。”

“喔?”聽朱由檢這麼說,朱由校笑道:

“那你看了些什麼?”

“就看了一些九邊各鎮(zhèn)的兵馬,還有各地衛(wèi)所兵馬,以及北直隸的三大營兵馬數(shù)目和上直二十六衛(wèi)數(shù)目和職能。”朱由檢解釋道。

“你連上直二十六衛(wèi)的數(shù)目和職能都看了?”朱由校有些吃驚。

看著朱由檢點頭,朱由校也笑道:“既然如此,那我也不問你了,你就把三大營和上直二十六衛(wèi)的職能給報出來就行。”

“再往下便是府軍衛(wèi)、以及府軍左衛(wèi)、府軍右衛(wèi)、府軍前衛(wèi)、府軍後衛(wèi),它們負責掌守皇城南邊、以及巡警京城各門。”

“說!當然要說了。”朱由校興致勃勃,他在歷史上本來就對邊事極感在意,並且好縱馬,可以看出他對於軍事上的東西很有興趣。

朱由檢需要這傢伙在日後幫自己背黑鍋,自然不會反駁他,而是繼續(xù)對朱由校道:

“皇兄、上直二十六衛(wèi)還說嗎?”

“額……這個……”朱由校有些遲疑了,只因爲金吾四衛(wèi)和羽林三衛(wèi)是上直二十六衛(wèi)中,負責在皇城巡邏的軍隊。

“神樞營設左右副將各1,練勇參將、參將、遊擊將軍、佐擊將軍各兩位,分領十個營,總兵力包括備兵約七萬人。”

名義上、儘管上直二十六衛(wèi)還是聽從皇帝的話,但實際上、他們更聽從文官的話。

“三大營分別是五軍營、神機營、三千營,但三千營於嘉靖二十九年被改名爲神樞營。”

“萬歲說的是,五殿下確實聰慧,而且比百官都要知兵。”魏進忠點頭哈腰,獻媚的誇讚著朱由檢。

但是從宣德年間開始,文官開始查手進入上直二十六衛(wèi)。

說到這裡、朱由檢不由在內(nèi)心吐槽,估摸著這十五萬一千人,連一萬能野戰(zhàn)的人馬都沒有。

“好……”聽到朱由檢居然能將三大營的編制說的這麼清楚,朱由校先喝了聲彩,隨後對魏進忠道:

“你看看、那兵部和京營戎政的人,都不如我這十歲弟弟瞭解京營,難怪只知道索響,不知道編制。”

“其次是羽林前衛(wèi)、羽林左衛(wèi)、羽林右衛(wèi)的羽林三衛(wèi),負責守衛(wèi)皇城東面。”

“好!”聽到這話,朱由檢整理了一下腦中的想法,過了一會兒便直接開口道:

朱由檢倒是想好了要什麼,直接回答道:“那如果御馬監(jiān)的四衛(wèi)一營人數(shù)不夠修皇陵,哥哥再給我調(diào)金吾四衛(wèi)和羽林三衛(wèi)的人去修皇陵。”

“之後的虎賁左衛(wèi)負責宮城巡查。”

“呵呵、你想要什麼,我就給你什麼。”對朱由檢,朱由校十分沒有架子,直接用我、甚至更親暱的稱呼迴應。

和御馬監(jiān)不同,上直二十六衛(wèi),在朱元璋、朱棣、朱高熾三人在位的時候,可以說只聽從皇帝的指令。

別說他、便是魏進忠等人,都有些吃驚。

“額……”朱由檢頓了頓,接下來眼睛一轉(zhuǎn),彷彿小孩討要賞賜般說道:

“若是臣弟能回答出來,哥哥給我什麼?”

能討到三個衛(wèi)來修皇陵,已經(jīng)算是不錯的了。

“那你說說,三大營和上直二十六衛(wèi)的數(shù)目,還有對應的職能。”

“三大營合計是十五萬一千人,是保護京城及其周邊京畿一帶的人馬。”

“之後的燕山左衛(wèi)、燕山右衛(wèi)、燕山前衛(wèi),以及大興左衛(wèi)、濟陽衛(wèi)、濟州衛(wèi)都是負責京城四周一些重要城池的守衛(wèi)。”

“通州衛(wèi)則是負責掌守通州,順帶巡查通州糧倉。”

“最後的三千營,在改爲神樞營後,營制幾經(jīng)變更,廢除中軍、左右哨、左右掖名稱,設戰(zhàn)兵營、車兵營、守兵營三處,執(zhí)事營一處。”

“那也行!”朱由檢點了點頭,他心裡也沒指望朱由校能調(diào)給他七個衛(wèi)。

“之後再神機營中增設五千營,是爲火銃騎兵,全營五千人,配火銃五千,軍馬一萬五。”

“五軍營原是我大明三大營軍之最,由各省選調(diào)出來的精銳騎兵、步兵組成的大軍。”

“錦衣衛(wèi)則是掌侍衛(wèi)、儀杖、緝捕、刑獄,權力最大。”

朱由校起了考校的心理,不等朱由檢回答,就連忙問道:

“旗手衛(wèi)掌旗幟和軍鼓,權力最小。”

“那臣弟繼續(xù)了。”見朱由校這麼說,朱由檢繼續(xù)道:

“親軍上直二十六衛(wèi),分別是:金吾前衛(wèi)、金吾後衛(wèi)、金吾左衛(wèi)、金吾右衛(wèi)的金吾四衛(wèi),他們負責守衛(wèi)皇城北面。”

別說一般人,就是兵部非這些部門的人,也不一定能說清楚這些衛(wèi)的職能。

畢竟上直二十六衛(wèi),算是駐守皇城和北直隸重要地方的軍隊,職能複雜,都能搞懂很不容易。

到了眼下、上直二十六衛(wèi)中,只有錦衣衛(wèi)和御馬監(jiān)的四衛(wèi)一營可以做到只聽皇帝的命令。

他的小心思很簡單,朱由檢一眼就能看出來,無非就是想借著客氏和自己,在朱由校手下坐穩(wěn)位置罷了。

“五軍營每營一萬兩千人,分步卒五千六百人,騎兵三千人,輜重兵三千四百人,其中挽馬兩千匹,軍馬九千匹,營車一千輛,全軍一共五個營,共六萬人。”

儘管他們沒有什麼戰(zhàn)鬥力,只能像是錦衣衛(wèi)的大漢將軍一樣充面子,但七個衛(wèi)可以說將近四萬人了。

所以要從中一口氣調(diào)走七個衛(wèi),就算是朱由校也不一定能直接點頭,他只能商量道:“七個衛(wèi)太多了,我給你調(diào)羽林三衛(wèi)幫忙如何?”

要不然崇禎二年皇太極從喜峰口進中原的時候,早就被三大營收拾了。

“神機營每營五千人,步兵3600人全配火器,炮兵400人,共四千人,裝備火銃3600,盞口將軍160位,全軍四個營,一共一萬六千人。”

“神機營加五千營,一共兩萬一千人。”

“剩下的、便是御馬監(jiān)的騰驤左衛(wèi)、騰驤右衛(wèi),武驤左衛(wèi)、武驤右衛(wèi)。”

“各衛(wèi)各五千六百人,總計十四萬五千六百人。”

“如果再加上負責京城治安、火禁及其疏通渠道,打掃街道等事情五城兵馬司的兩萬八千人。”

“那麼北直隸一地,駐守兵馬是三十二萬四千六百人。”

(本章完)

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364章 上元佳節(jié)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551章 皇兄歸來第403章 明莫戰(zhàn)爭第341章 礦產(chǎn)國營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450章 戰(zhàn)前內(nèi)訌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629章 調(diào)教家兄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603章 搶人大戰(zhàn)第75章 回京第153章 四處調(diào)兵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gòu)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zhèn)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fā)行第11章 噩夢開局第579章 山雨欲來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167章 齊王監(jiān)國第58章 勇衛(wèi)營虎將孫應元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237章 黨爭爆發(fā)第379章 對內(nèi)反擊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202章 遼東備戰(zhàn)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337章 多方雲(yún)動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450章 戰(zhàn)前內(nèi)訌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fā)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179章 出兵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163章 齊王黨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610章 海外態(tài)度第40章 海運之爭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88章 死太監(jiān)銀錢多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352章 直諫第321章 外戰(zhàn)內(nèi)旱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523章 荊棘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115章 攤牌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34章 奸宦毒婦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
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117章 閱兵準備第287章 抄家兩淮第669章 番外(十七)政見不合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327章 陝西民變第66章 泛江南勢力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284章 井底之蛙林丹汗第307章 天啓七年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141章 種植番薯三寶第364章 上元佳節(jié)第553章 藏民致富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551章 皇兄歸來第403章 明莫戰(zhàn)爭第341章 礦產(chǎn)國營第686章 後記(六)永昌承平第634章 河中收復第663章 番外篇(十一) 金玉其外第450章 戰(zhàn)前內(nèi)訌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629章 調(diào)教家兄第679章 番外(二十七)天乾盛世第521章 廢衍聖公第603章 搶人大戰(zhàn)第75章 回京第153章 四處調(diào)兵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gòu)第246章 《明荷南洋條約》簽訂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326章 小日子的好日子第133章 謀劃山西三鎮(zhèn)第510章 天啓通寶發(fā)行第11章 噩夢開局第579章 山雨欲來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682章 後記(二)帝崩第285章 生擒朱由檢第167章 齊王監(jiān)國第58章 勇衛(wèi)營虎將孫應元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237章 黨爭爆發(fā)第379章 對內(nèi)反擊第582章 蠢蠢欲動第369章 大侄子朱慈燃第256章 三娘子留下的走私罪證第202章 遼東備戰(zhàn)第314章 貧者越貧,富則越富第337章 多方雲(yún)動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第175章 兵權纔是道理第450章 戰(zhàn)前內(nèi)訌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118章 局勢大好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第158章 奢安之亂爆發(fā)第580章 齊國募民第441章 腳步虛浮人消瘦第529章 爲兄消瘦第179章 出兵第109章 五黨讓利第320章 皇兄所在即爲家第163章 齊王黨第624章 三龍同朝第428章 一正兩貴三平妃第610章 海外態(tài)度第40章 海運之爭第277章 開誠佈公第88章 死太監(jiān)銀錢多第318章 兵不血刃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352章 直諫第321章 外戰(zhàn)內(nèi)旱第539章 好景不長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224章 吾家有弟初長成第271章 一羣蟲豸第523章 荊棘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115章 攤牌第214章 圍殺黃臺吉第347章 《平倭事宜》第34章 奸宦毒婦第234章 南洋自古以來第434章 人丁凋零齊王府第385章 無過便是功第633章 世代更迭第488章 江南不偏安第23章 兵部又來要銀子了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15章 千萬兩軍餉的缺口
主站蜘蛛池模板: 曲麻莱县| 莱芜市| 虎林市| 苍梧县| 平乡县| 新和县| 富蕴县| 梁河县| 壶关县| 清徐县| 湖南省| 罗平县| 青河县| 大名县| 新竹市| 大余县| 特克斯县| 宿州市| 理塘县| 扬州市| 手机| 美姑县| 静安区| 白山市| 石楼县| 茌平县| 香港 | 峨山| 三明市| 明溪县| 上饶市| 中方县| 延寿县| 潢川县| 福清市| 西贡区| 祁阳县| 南安市| 留坝县| 东港市| 望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