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6章 泛江南勢力

第66章 泛江南勢力

“戚元輔……”

文華殿內、東閣大學士孫如遊緊皺眉頭,似乎手上拿著的是一份燙手的山芋。

在他的唸叨中,一名身影也端坐旁邊,緊皺眉頭。

出人意料的、這人是朱由檢認爲無黨無派的內閣首輔方從哲,而他卻和朱由檢所認爲的浙黨領袖孫如遊湊到了一起。

“派戚元輔南下募兵,隨後押運加今歲和明歲的派餉銀、漕銀、夏稅、秋稅北上。”

“萬歲的手段並不高明,無非想要用強兵來壓制南方六省罷了。”

孫如遊看向了旁邊的方從哲,而方從哲聽到後卻道:

“今歲南方六省的加派銀還有兩百七十二萬兩停在南京,田賦和雜項折算下來還有兩百二十四萬兩。”

“要不要駁回萬歲的旨意,隨後再上書說加派銀已經起運?”

方從哲的意思太簡單了,如果拖到明歲去,那麼今歲和明歲加在一起的一千多萬兩銀子都要被運走。

這羣人中、劉一燝和左光斗是朱常洛的顧命大臣,左光斗和楊漣基本穿一條褲子,不可能和他們聯(lián)盟,高攀龍更是多次搞京察,逮捕了多名浙黨官員。

這就是戚繼光和他一手訓練軍隊的下場,而這其中,要論罪過自然是北方官員最大。

一旦浙黨失勢,他們也可以趁機把田賦推到雜項上去,讓浙黨背後利益集團讓出利益。

楚黨對於自己的稅銀,每年被浙黨扣押數月也很是不滿,齊黨見到這旨意,恐怕要彈冠相慶。

但他們能有什麼辦法呢?眼下朱由校要下手的對象是浙黨。

這麼一來、他們想要聯(lián)手都找不到有力的東林黨人,著實尷尬了些……

但是在他死後、他的黨派就遭到了清算,而作爲張居正手下,武將第一人的戚繼光,也成爲了任人宰割的魚肉。

等戚家軍抵達後,他埋伏人手,趁機誣陷戚家軍兵變,打殺數百人,其餘人放回浙江。

乾脆鬆鬆手,先把兩百七十二萬兩的加派銀送到京城,就當是講和了。

官員下面是士紳,士紳下面是商賈、鄉(xiāng)紳。

“眼下、當與朝中那些閒散的清流短暫聯(lián)手,才能渡過這個難關。”

聽到這句話,方從哲閉上了嘴,心裡也是五味雜陳。

朱由校要採用強硬手段的話,眼下就先用今年的南方加派銀堵住朱由校的胃口。

他們唯一和其他官員相通的,就是身後站著擁有無數良田的鄉(xiāng)紳。

結果就導致,他活著的時候,沒有人敢污衊他、對他動手,皇帝也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的將他遞上來的奏疏一一批紅。

在他死後四年,殘餘的戚家軍被派往抗倭援朝,並因爲軍餉過於高昂,功勞較大,引起薊遼的邊軍將領不滿,剋扣餉銀不發(fā)。

至於秋稅的田賦和雜項還可以再拖拖,拖到明歲夏稅的時候,再把今年秋稅上交。

“恐怕萬歲不會同意的,你別忘了戚繼光是怎麼死的,戚金和戚繼光又是什麼關係……”孫如遊聳拉著眼皮,說出了這麼一句話。

但是要論誰把戚繼光逼死,首當其衝便是泛江南派系官員,也就是浙黨、宣黨、昆黨等江南三黨的前身……

但權力不僅僅是皇帝賜予的,更多的是下面的官員把他擡起來的。

在他被調往廣東的第三年,江南官員張希皋多次上書、彈劾戚繼光,戚繼光因此遭到罷免,回鄉(xiāng)三年後鬱鬱而終。

也就是說、用兩百萬兩銀子,截留今年秋稅和明年所有賦稅的一千多萬兩銀子。

遼響加派,主要就是加在田上,對於商稅和雜項一點都沒有加派,東林黨下層官員的支持者鄉(xiāng)紳們,也不會支持他們上書的。

北派官員報了仇,南方官員卻沒有。

但張居正的改革牽扯太大了,作爲湖廣人的張居正,他的全面改革,牽扯到了土地、稅收、雜項,人口等等禁忌的事情。

因此、這三人都是恨不得江南賦稅馬上上交的人物,不可能和浙黨妥協(xié)。

萬曆二十一年,薊鎮(zhèn)總兵官王保藉口發(fā)響,吩咐戚家軍人員不要攜帶兵器甲冑前往校場。

因此、閣首輔張居正病逝後,北方官員率先發(fā)難,認爲戚繼光跟隨南方人張居正,是北派官員的叛徒。

或許、他們能拉攏的,只有朝中的清流……

真要算起來、只有劉一燝是他們能拉攏的對象,但劉一燝爲人賢明,根本就不受東林黨下層官員的喜歡。

明年四月夏稅時,又用今年的秋稅堵住他的胃口。

戚繼光曾跟隨張居正改革,而張居正在改革中不知道觸碰到了多少人的利益,而戚繼光自己的軍事改革思想也是前衛(wèi)且有些冒進的。

有著朱由檢爲他們撐腰,加上朱由校對朱由檢的信任,短期內是無法動搖戚金和戚元輔地位的。

本就是“以文制武”的大明,戚繼光的見解不被認同實在是太正常,而且武將身份也是戚繼光遭受命運不公的一個環(huán),是無論如何也擺不掉的。

“這……”聽到這話,方從哲就頭疼了起來。

他們其中不少人見到這旨意,恐怕都只會拍手叫好,畢竟眼下他們大部分都是中小地主背景。

眼下朱由校要動士紳、商賈和地方官員的利益,那想要聯(lián)合清流,自然比較好做。

因此、以孫如遊等人的身份,想要拉攏戚金和戚元輔,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但尷尬的就是、所謂的清流,實際上是來自天南地北的人聚集在一起而形成的黨派,也就是東林黨。

東林黨本身就不是如他們這些鄉(xiāng)黨一樣由利益構成的緊密組織,而是由一羣清流和東林書院出身官員組成的小團隊罷了。

然而細數東林黨中,有權利的江南官員,只有高攀龍、劉元珍、顧大章、魏大中、劉一燝、左光斗等十數人。

因此眼下想要的辦法,必須是讓朱由校妥協(xié)。

明年秋稅時,用明年的夏稅堵住他的胃口。

作爲一個內閣首輔、朝廷要是有錢,他辦起事情來自然是比較好的。

總之、南方六省的銀子,能多留一天,便多留一天。

想到此處、孫如遊便對方從哲道:

相比較北派把戚繼光打發(fā)到廣東的做法,江南官員更絕。

兵科給事中張鼎思趁機上言戚繼光不應該放在北方,於是戚繼光被朝廷調往廣東,戚繼美派往貴州,其餘戚家軍將領紛紛被罷官回鄉(xiāng)。

戚繼光作爲一個北方將領靠著南方鍛煉出來的戚家軍,得到了張居正的支持,因此北御蒙古、南討倭寇,可以說是靠著胡宗憲和張居正兩人,才實現(xiàn)了他的理想抱負。

因此、如果要聯(lián)合東林黨,那就只能拉攏東林黨內部的江南派官員。

這麼一來、事情就難搞了……

不過就算這樣、孫如遊還是想到了辦法。

他擡起頭看向方從哲道:“或許還有一個人,能幫我們……”

“誰?”方從哲一時沒想起有什麼人能有這麼大能量,但下一秒孫如遊就告訴了他答案:

“葉向高……”

(本章完)

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67章 戚金練兵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603章 搶人大戰(zhàn)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wèi)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128章 錦衣衛(wèi)革新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114章 整頓畢節(jié)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71章 遼鎮(zhèn)敗壞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wèi)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76章 浙黨勢大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悅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159章 穩(wěn)住遼東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540章 揣著明白裝糊塗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21章 清算御馬監(jiān)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12章 伸手錦衣衛(wèi)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56章 盡是空餉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zhàn)第221章 戰(zhàn)後功賞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321章 外戰(zhàn)內旱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yè)第33章 客氏惱怒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zhàn)爭第537章 以進固穩(wěn)
第220章 閹黨擡頭第67章 戚金練兵第411章 先滅建虜方可安內第196章 理念不同第173章 國事艱難第603章 搶人大戰(zhàn)第43章 好皇兄的登基大典第667章 番外篇(十五)諸藩積怨第131章 小兒腹中藏毒計第632章 齊王待我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672章 番外(二十) 國策第654章 番外篇(二)倉中鼠第165章 強藩反應第183章 黃雀在後第342章 亂國之人第681章 後記(一)新時代第229章 漩渦中心的黔國公府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644章 恨弟不成齊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7章 可罰不可殺第172章 諸事繁雜第565章 父債子償第157章 羣臣逼宮第606章 一牆之隔第476章 義釋兵權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wèi)第429章 大婚籌備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399章 官學開辦第404章 暗流涌動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128章 錦衣衛(wèi)革新第546章 齊王擺爛第380章 是齊王黨還是顧黨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643章 百姓賴安第438章 建虜來犯第114章 整頓畢節(jié)第588章 遠洋歸來第71章 遼鎮(zhèn)敗壞第626章 日新月異第674章 番外(二十二)粉墨登場第174章 漢奸該死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wèi)第302章 內外有難題第76章 浙黨勢大第691章 後記(十一)五反三正第508章 恆河以東第665章 番外篇(十三) 百姓康悅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462章 哥舒夜帶刀第322章 小冰河下的糧食減產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159章 穩(wěn)住遼東第317章 旱情不斷第552章 浙江實況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398章 齊王選妃第652章 齊王東渡(終章)第571章 古井無波第560章 扶持大侄子第9章 忠心耿耿魏進忠第269章 以宗制藩的國策第304章 建虜內鬥第540章 揣著明白裝糊塗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697章 後記(十七)武狩極盛第305章 天啓之治第660章 番外篇(八) 慈烺當官第232章 率先中興的大明財政第386章 殺紳分地第21章 清算御馬監(jiān)第25章 古代社會福利機構第210章 我粗鄙也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12章 伸手錦衣衛(wèi)第310章 三娘子案再起第349章 興大案治大腐第268章 鹽茶官營第56章 盡是空餉第456章 八里堡之戰(zhàn)第221章 戰(zhàn)後功賞第586章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第321章 外戰(zhàn)內旱第496章 海陸夾擊第89章 銀子不夠花第440章 籌備犁庭(加更 感謝XuS大佬的盟主第243章 自取其辱的土默特第209章 誓殺腐儒第276章 舊港的工業(yè)第33章 客氏惱怒第193章 以勢壓諸王第676章 番外(二十四)亞歐戰(zhàn)爭第537章 以進固穩(wěn)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宝市| 行唐县| 荔浦县| 延长县| 白河县| 大丰市| 和田市| 阳高县| 舒兰市| 丽水市| 商城县| 江华| 德昌县| 澎湖县| 万州区| 景宁| 万安县| 秀山| 宜宾县| 漳平市| 沿河| 彰化县| 建始县| 西林县| 紫云| 秀山| 遂川县| 和林格尔县| 通河县| 电白县| 沅江市| 湘潭市| 五大连池市| 盱眙县| 沙坪坝区| 南岸区| 秀山| 伊宁市| 广元市| 黑山县| 湖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