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46章 齊王擺爛

“臣,秦良玉(秦民屏、馬祥麟)……參見太子殿下……”

當船隻靠岸,朱慈燃在百餘名錦衣衛(wèi)的護送下下船,以秦良玉、秦民屏和馬祥麟三人爲首的秦馬兩氏子弟紛紛作揖行禮。

踩上忠州的大地,朱慈燃沒有表現出平日裡嘻嘻哈哈的一面,而是端著臉,雙手捧著聖旨道:

“傳萬歲聖旨……”

他一開口,秦良玉等人立馬對視一眼,面面相覷的同時連忙跪下。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古者哲王立綱陳紀,賞有功,罰有罪,執(zhí)此道而天下安。”

“朕自即位以來,賴齊王輔佐,秦馬諸將扶持才得平定四方,今外夷已定,朕念相從之久泯前過而封見功爵以伯,今者朕復念前功爾功東平建虜,南下復交,長下麓川頗有其功?!?

“今朕特釋爾過報昔勤勞,授以武隆侯、石柱侯之爵,願永爲子孫世祿於戲人臣無將可謂忠矣,威福不專可謂智矣,爾其慎守斯道以訓後世宜哉?!?

朱慈燃拿著聖旨,一下船就先展示出了皇帝對秦馬兩氏的恩典,那就是追加秦良玉、秦民屏兩人爲侯爵。

只是加封也就算了,但是後面的一些警示就足以說明一切了。

“臣、接旨……”

馮銓和溫體仁等人作爲守舊黨,他們是支持祖制,支持朱由校和朱慈燃的一派。

馮銓撫了撫須,坐在他旁邊的溫體仁也看了看手中的消息,片刻後纔開口道:

“隨行的錦衣衛(wèi)來報,應該是要前往湖廣武昌一帶,隨後南下長沙,再去廣州見一見豐國公?!?

“我那大侄子現在還在忠州嗎?”

至於朱由校會不會讓朱慈燃快點回京處理朝政,這就是他們父子的事情,與朱由檢無關了。

這麼想著,朱由檢也想了想到了自己另外三個大侄子。

“末將不敢當……”

朱由檢準備看看這兩個大侄子的才幹和性格、品行如何,如果可以的話,他也好栽培栽培。

或許就是因爲他太能幹,自家哥哥纔會那麼依賴自己。

簡單與秦馬兩氏子弟看了看神道碑的碑文後,一行人便走下了金華山。

他們很清楚,朱慈燃代表的是皇帝和齊王,因此只要他們對朱慈燃不敬,那守孝三年都屬於輕懲了,重一點或許就要直接被排擠出廟堂了。

“退下吧……”朱由校擺了擺手,王安和魏忠賢見狀也紛紛作揖,隨後緩緩退出了養(yǎng)心殿。

一路下山,朱慈燃一路誇讚,對秦馬兩氏其中的每一個將領經過他都死記硬背下來,並根據其經歷一路誇讚。

不過朱慈燃沒有住進忠州侯府,而是在忠州縣衙住下。

朱由校的下面,能拿得出手的也就只有魏良卿和金??,二人一個是皇城三衛(wèi)都指揮使,一個是朵顏府總兵。

在他處理的同時,王承恩也帶著厚厚的奏疏走進了殿內,將奏疏放在了朱由檢的案頭。

地方勢力與集權下的朝廷對抗是什麼下場,馮銓他們比誰都清楚,所以溫體仁纔會說不用管下面人。

對於馬祥麟幾人,朱慈燃也毫不吝嗇的誇讚道:“若是沒有馬總兵和兩位侯爺,秦總兵,麓川恐怕沒有那麼快能收復?!?

二人準備帶著浙黨先忍過這幾年,等朱由檢就藩後,他們再對人押寶。

“把神道碑立起來吧?!?

肥胖和鬍鬚、這兩個中年人的標誌出現在了他的身上。

從書名來看,陸文昭就知道這是一本《律法》,只是不知道內容和大明律有什麼不同。

二人位朱慈燃等人引路,秦邦屏二人的陵墓被修建在了忠州附近的金華山,因此衆(zhòng)人沒有進城,而是乘坐上了四輪馬車,向著金華山駛去。

“既然安排好了,那就讓人傳消息給弟弟,就說朕於正旦節(jié)回京?!?

秦良玉與秦民屏帶著臉色並不好看的秦馬兩氏子弟接受了聖旨,朱慈燃見狀也開口說道:

“本宮此次前來,也是替萬歲、爲齊王對忠州王、酉陽王弔唁,不知兩位老王爺是否下葬了?”

他的得體,被劉順以八百里加急的方式送往了北方的仲夏宮。

“回殿下,太子已經從忠州走長江水道南下湖廣了。”

在他不遠處,已經六十八歲的魏忠賢則是瞥了一眼王安,似乎在想這老東西怎麼還不死。

五軍都督府不用多說,燕山派就足夠朱慈燃喝一壺了。

當大時庸坊內的馮銓得知朱由校要回京的消息時,他第一反應就是兩兄弟碰面後會不會引發(fā)下面人的不舒服。

這麼一來,他們也將在明年面臨中學的選擇問題。

兩座重達數千斤的神道碑被六匹夏爾馬拉拽鐵車登山,如今想要卸碑也不是那麼容易的。

這樣遊刃有餘的面對面交往,讓人很難聯想到他現在才十四歲。

已經三十有一的朱由校,逐漸開始變成中年人的模樣。

朱由檢眼睛一瞥,只留下了一半的奏疏,便讓王承恩將剩下的奏疏送去了幹清宮。

況且等世子即位的時候,說不定都是幾十年後了,到時候的齊國還沒有消化整塊南北亞墨利加大陸,需要的是守成之君,而非開拓之主。

停置殯宮,這是王侯纔有的待遇,但停放的時間也不能太長,正常來說也就是一到三個月不等。

二人陵墓位處一處,殯宮自然也就共用一間了。

朱慈燃很有禮節(jié)的作揖回禮,這番姿態(tài)讓秦馬兩氏子弟臉色好看不少。

要用新的勢力卻抗衡老舊勢力,不斷有新鮮血液涌入,齊國才能長盛不衰。

“奴婢領命……”

沒有那麼多驚心動魄,也沒有那麼多陰謀詭計,即便秦馬兩氏的二三代子弟多是想與齊王府親近,但面對太子的拉攏,他們哪怕不答應,也不能直接拒絕。

“下面的人意見已經不重要了,齊王肯定要拿江南三省開刀,在意他們反而會讓我們自己捲進去?!?

只是一個時辰不到的時間,馬車停在了金華山的殯宮前。

來到牌坊後,朱慈燃對劉順開口,而劉順也命令百餘名錦衣衛(wèi)將兩輛馬車拉拽的神道碑拉了上來。

溫體仁說出了一件最近值得關心的事情,馮銓聽後卻皺眉搖頭:“雖然有一些,但更多的時傾向萬歲?!?

兩座棺槨停於殯宮之中,朱慈燃進入後,秦拱明和秦仲明上前爲其取香。

對於顧秉謙這種看人下菜的人,朱由檢並不缺,哪怕眼下顧秉謙病死,他也能推畢自嚴成爲內閣首輔,同時讓孫承宗擔任內閣次輔。

王承恩一臉汗顏的開口,朱由檢聞言也頓時沒了好心情。

他們的想法,也是顧黨的想法,但顧黨的想法雖好,可有一個人卻支撐不住了。

送到仲夏宮的時候已經是冬月十四了,端坐養(yǎng)心殿內的朱由校看著信中內容,不由點頭,看得出他十分滿意朱慈燃的舉止。

朱由檢並不打算寵溺朱慈烺,也不打算讓他在王府接受一對一的教學。

“看過了……殿下覺得太子殿下做的不錯?!币呀浧呤辛耐醢泊勾估弦?,但迴應時的中氣卻還是很足。

不管袁禧嬪能不能生下世子,總之齊國需要的是能夠治理齊國的君王。

隨著他們的退下,皇帝即將返回京城的消息也如雨後春筍般送回京城,在短時間內如冬季凜冽的寒風,吹過了所有高官的府邸。

“二位侯爺也是於國有功之人……”

“況且,海軍對齊國的壓力並不大,由此也能看出齊王的心思不在大明,在齊國。”

與其這樣拖下去,不如早早中斷,讓朱由校自己好好處理朝政,不管他再怎麼求都不幫忙。

後續(xù)幾日,他還需要反覆的試探秦馬兩氏的諸多子弟,爲自家父子拉攏到一些將領。

溫體仁端著茶水抿了一口,馮銓聽著也是不斷頷首。

“弟弟看過了嗎?”

“卑職領命……”聽到朱由檢這麼說,陸文昭聽話的應下,並轉身讓人去處理。

在外玩了幾年,朱由校終於想起了自己是皇帝,自己的歸屬是紫禁城,而非大定宮和仲夏宮。

朱由校坐在位置上,頭也不擡的詢問面前的王安。

休息了幾日,他也想明白了。

訴求和需求是每年都在改變的,去年洪澇是蠲免,今年旱情是蠲免和常平倉糧,誰知道明年是什麼。

說白了,那羣所謂的下面人,一年之後還能有幾個活著都還是個問題。

朱由校向魏忠賢詢問,魏忠賢聞言連忙賠笑道:“都安排好了,萬曆、泰昌年間的太監(jiān)宮女都已經放回,眼下宮內僅有一萬三千多名太監(jiān)和三千多名宮女?!?

要想守成,就得知道百姓所需是什麼,得了解民間疾苦是什麼,並且還得有決心去做。

“近來燕山派那邊動作不小,官學之中都有不少傾向於齊王的學子。”

別說和滿桂等五名都督比,就連孫守法、曹猛等人都比不過。

“顧秉謙今年也七十有一了,身體不好很正常,讓王肯堂去爲其診脈醫(yī)治?!?

溫體仁看得很透徹,朱由檢所推行的新政,幾乎每一條都是把江南放到最後。

“殿下……顧府錦衣衛(wèi)傳來消息,顧閣老似乎不行了?!?

扶持誰誰就倒黴,扶持自己就害兄篡位,就這樣讓朱由檢卡在中間,對他來說也是一種折磨。

這些事情朱慈燃也知道,但這並不妨礙他誇讚衆(zhòng)人來爲自己拉攏人心。

哪怕他腦袋抽了,大臣們也不會同意的。

“今年一年,三省之民就被遷走了一百二十六萬,好在入冬下了雪,旱情應該會消退。”

他們一旦投靠齊王府,那顧秉謙這牆頭草肯定也要重新倒向齊王,最後剩下的中立派和東林黨能幹成什麼事?

越是依賴,自己就越走不了。

面對朱慈燃的奉承,他們連忙搖頭,不敢承認,而朱慈燃也藉機和他們寒暄了幾句,讓其它人覺得他們之間關係不錯。

齊王的態(tài)度,他們比誰都清楚,惹惱了太子是什麼下場,他們也很清楚。

得知朱慈燃要來,秦良玉等人將時間定在了一個月左右,準備等朱慈燃離開後,再把棺槨移到陵墓。

眼下他們就想先熬到朱由檢就藩,屆時根據大明廟堂之上的局勢來押寶,只要押對了,浙黨還能再興旺幾十年。

朱慈燃將注意力放到了已經去世的秦邦屏和秦邦翰身上,這讓秦良玉和秦民屏都心情好受不少。

如當年江南用漕銀脅迫朝廷一樣,現在朱由檢也在用糧食來脅迫江南。

不出意外,這次應該還是朱由校單方面的受挫,朱由檢對朱由校多加維護。

“既然如此,那本宮先行弔唁吧?!?

面對朱慈燃的誇讚,衆(zhòng)人也被誇得不好意思,畢竟收復麓川的戰(zhàn)役中,功勞最大的還是洪承疇,然後是黃蜚。

“嗯……但畢竟勢單力孤。”馮銓很認同溫體仁的話,在他看來、朱由檢在扶持朱慈燃,這樣的舉動必然會招致齊王府人的不滿。

《大明齊律》

至於他們,也就拿了斬首功罷了,比起前二者不值一提。

況且,就眼下的情況來看,皇位就是燙手的山芋,皇子成長起來對朱由校、朱慈燃有很大幫助。

“除了工部、戶部和吏部、五軍都督府的奏疏外,其它的奏疏都送到幹清宮去?!?

“二位殿下明年爲官學五年級,就讀的是南薰坊官學?!?

“殿下,萬歲那邊有口諭,說既然要回來了,那這幾日必然繁忙,請殿下繼續(xù)代爲處理幾日奏疏?!?

得體的舉止讓秦良玉、秦民屏二人心裡滿意,畢竟朱慈燃舉止得體,他們也就能有更好的姿態(tài)去約束家中子弟。

“長期攝權和篡位,都會瓦解他自己的宗藩體系,他不會那麼傻?!?

王承恩小心翼翼的開口,詢問的是朱慈烺的學習問題。

在路上,朱慈燃與秦良玉、秦民屏詢問了當年復遼之役的事情,二人也如此將他們經歷過復遼之役的真實情況全盤而出。

“現在倒是想著回來了……不過回來了也好?!?

“看過就行?!敝煊尚N⑽㈩M首。

民間有不少人才沒有被挖掘,朱由檢不可能讓朱慈烺等人和五軍都督府、燕山派等人牽連太多,那樣就代表他們需要維持兩派的存在,長久以往,說不定又養(yǎng)出幾個世家。

不過,很快他就否決了這個猜想,因爲朱由校下面根本就沒有能和齊王府匹敵的人。

至於內閣的缺額,那就讓周延儒和溫體仁補上就行了。

所以不是他們忠心,而是他們不得不忠心,只有對皇權忠心,才能體現出他們的價值,才能讓浙黨活下去。

這並不是他們看不上朱由檢,而是他們清楚自己的價值就在於支持皇帝。

“挑個時間,讓焴哥兒和炅哥兒來府裡吃個飯。”

秦良玉作爲姐姐,率先作揖回禮道:“二位兄長尚在殯宮停放,未曾下葬?!?

殯宮坐北朝南,面對金華山,墓園規(guī)制宏偉,入口處立“明酉陽王、忠州王神道”牌坊,神道長約二百步,牌坊後爲神道石刻。

補閣臣而已,又不是補閣老和次輔。

來之前,他將秦馬兩氏諸將的所有戰(zhàn)事都瞭解過,知道對方的喜好,也會在交談時合適的吹噓。

“御製酉陽王、忠州王神道碑”是朱慈燃令人雕刻的碑,通高兩丈、六尺、厚兩尺。

“局勢應該不會有變化,只要不節(jié)外生枝,齊王應該會準時就藩?!?

這倒是弄得秦馬兩氏不好意思了,對朱慈燃的態(tài)度也不如最初那麼惡劣,反而能露出一些笑臉。

到了山下時,都不用秦良玉和秦民屏開口,秦馬兩氏的子弟就已經邀請朱慈燃入住忠州侯府了。

他的這則消息讓魏忠賢等人心底高興,畢竟比起大定宮和仲夏宮,繁華的京城纔是他們所向往的地方,只有在那裡,才能讓他們感受到自己是“人上人”。

將香點燃後,朱慈燃畢恭畢敬的行禮插香,整套流程下來十分得體,讓秦馬二三代子弟挑不出毛病。

齊王府承運殿內,當朱由檢得知自家哥哥要回京,心情正好的時候,陸文昭卻帶來了一個不算好的消息。

這樣做也就代表了朱由檢很看重江南,而這次佃戶被齊民編戶,登記造冊後,江南三省的人口劇增。

朱由檢在寫東西,並且是一邊寫一邊一心二用的處理朝政,這讓陸文昭在意的看了一眼。

天災之下,除非士紳們能拿出夠佃戶吃好幾年的糧食,不然他們沒有本錢和朱由檢爭鬥。

“焴哥兒、炅哥兒如何了?”

要麼放出佃戶,支持朝廷齊民編戶的政策,要麼就等朝廷不斷遷移江南百姓外出,將多出的土地分給農民和佃戶,讓佃戶外逃。

“這次旱情,江南出走那麼多佃戶,下面的人有些不滿?!?

這期間,朱慈燃自然不忘吹噓一下白桿兵,這讓許多已經成爲將領的白桿老兵對他心生好感。

對於一直以“移民實邊”爲國策的朱由檢來說,江南的百姓肯定要被遷移離開。

該碑分爲三部分:上爲浮雕雲龍文碑額,正中刻篆體“御製酉陽王神道碑”、“御製忠州王神道碑”字。

整個弔唁過程沒有出現什麼差錯,直到神道碑立起來,朱慈燃等人已經走出了殯宮。

“皇宮內的太監(jiān)和宮女都安排的怎麼樣了?”

秦仲明和秦拱明、秦翼明三人沒有仗功績欺負朱慈燃,因爲朱慈燃來之前,秦良玉和秦民屏已經開導過他們了。

朱由檢與王承恩一問一答,這才讓朱由檢意識到,自己另外兩個大侄子居然也快初學畢業(yè)了。

他們投靠齊王府,也就代表他們對朱由檢個人沒有了價值,被罷免廢黜也就是幾日的事情罷了。

對此,朱由檢並不著急,他輕描淡寫道:“識字就足夠,烺哥兒年紀還小,正是玩鬧的年紀,每日練練字帖就足夠,學究的事情等他七歲直接送往官學便可?!?

“殿下,王妃那邊派人來問話,說周娘娘詢問,長殿下的學究問題應該怎麼安排……”

如果他們也作爲牆頭草,跑去投靠齊王府,那整個廟堂之上還有誰能支持皇帝?

馮銓和溫體仁商量著旱情用佃戶換常平倉糧的事情,但溫體仁卻皺眉擺手道:

由於朱由校授予秦邦屏、秦邦翰以親王之禮下葬,因此他們去世後,可以享受停靈七天,並在停靈後把棺槨移到殯宮的待遇。

他倒不怕這兩人會和朱慈燃爭搶皇位,畢竟只要自家哥哥腦子沒壞,就不太可能廢已經是太子,並且作爲嫡長子的朱慈燃,而去立兩個庶子。

朱由檢仔細查過,自己哥哥手下之中,若說人才,那恐怕也就只有被委任爲開平府總兵的張獻忠了。

“就眼下來看,恐怕萬歲、太子相繼回京後,太子會和齊王府出現不少間隙。”

合著他這邊才休息了五六天,他那好哥哥就又開始偷懶了?

當然,秦馬兩氏也在秦良玉、秦民屏的眼神壓制下,沒有做出一點逾越的事情。

中爲碑身,刻有朱慈燃親自撰寫的碑文,共十四行,一千二百餘字,記載了秦邦屏、秦邦翰兩人一生的功績,文中標有句逗,這在古碑中極爲罕見,而碑身之下爲龜趺碑座。

陸文昭回應著朱由檢,朱由檢聞言也停下了手中的舉動,過了數秒他繼續(xù)書寫律法,嘴上也說道:

“再給他的假期延遲到明年九月,讓他尤其在浙江、南直隸兩地重點巡視。”

神道左右有石馬、石羊、石虎、武士、文臣各一對。

錦衣衛(wèi)和秦馬兩氏男丁召集守墓士卒一起卸碑,而朱慈燃與秦良玉等人則是進入了殯宮。

張獻忠確實不錯,但皇權終究還是勢單力孤。

哪怕加上李定國、孫可望等人,甚至二人做到了大都督和首輔的位置,那也不一定能夠抗衡燕山派。

這種時候,多兩位皇子掌實權是好事,他們掌權速度越快,自己也就能越早脫身。

這麼想著,朱由檢繼續(xù)作畫,而王承恩則是退下,趕去安排時間去了……

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zhàn)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fā)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zhàn)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73章 秦氏兄弟第77章 野心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3章 難兄難弟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479章 南崑崙監(jiān)察使司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71章 遼鎮(zhèn)敗壞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545章 社交達人朱慈燃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426章 帝位不穩(wěn)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179章 出兵第14章 戚家軍 白桿軍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564章 西征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371章 風高亮節(jié)楊文嶽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163章 齊王黨第114章 整頓畢節(jié)第205章 戰(zhàn)事打響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466章 終末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78章 葉向高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第410章 工業(yè)投產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wèi)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366章 諸藩戰(zhàn)爭開打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694章 後記(十四)摩劉之亂第640章 摸著弟弟過河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345章 工業(yè)革命序幕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48章 狂攬人才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52章 兄友弟恭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
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zhàn)第379章 對內反擊第362章 未老先衰朱由檢第608章 相互試探第6章 少年天子的爆發(fā)第286章 欲哭無淚虎蹲兔第90章 互市貿易的物資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636章 攻陷坎大哈第520章 北方大旱第549章 廣州繁會第483章 反向輸出第266章 多方震動第698章 後記(十八)武狩內戰(zhàn)第306章 徐霞客的利未亞之行第72章 忠貞秦良玉第675章 番外(二十三)北倭南緬第356章 印度洋的風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311章 治蝗和添火第73章 秦氏兄弟第77章 野心第203章 晚明全名將陣容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468章 京師震動第3章 難兄難弟第388章 籌謀基礎教育第479章 南崑崙監(jiān)察使司第455章 天時地利人不和第312章 籌備南征第71章 遼鎮(zhèn)敗壞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616章 債多不壓身第79章 良臣不可用第573章 燕山不滿第177章 朝鮮太上皇楊鎬第562章 嘉峪關頭第596章 今歲打老虎第419章 籌備犁庭第545章 社交達人朱慈燃第424章 敵軍非但不投降第102章 打腫臉充胖子的好皇兄第511章 亂世用重典第394章 大明亞非經濟圈第645章 國際局勢第420章 上直與海軍的貓膩第426章 帝位不穩(wěn)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267章 太廟獻俘第233章 籌備復套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179章 出兵第14章 戚家軍 白桿軍第581章 各家愁苦各家歡第692章 後記(十二)齊光同塵第251章 平定土默特第564章 西征第119章 川兵入瀋陽第371章 風高亮節(jié)楊文嶽第680章 番外(二十八)鶺鴒在原第437章 揉碎牡丹鋪牀前第422章 均貧富論第291章 重開西廠 黨爭不斷第163章 齊王黨第114章 整頓畢節(jié)第205章 戰(zhàn)事打響第113章 浙川援遼第493章 無法替代的貿易伙伴第135章 打得一拳開第154章 內部矛盾第245章 黃龍的野望第466章 終末第649章 自古以來第406章 有弟必坑朱由校第576章 制衡歐洲第78章 葉向高第189章 千騎卷平岡第410章 工業(yè)投產第556章 惶恐灘頭第20章 索要羽林三衛(wèi)第297章 局勢複雜第366章 諸藩戰(zhàn)爭開打第230章 謀求開疆拓土第604章 以身作則第149章 闖王來了第532章 蒙古西遷第140章 大勝之勢第664章 番外篇(十二) 三王歸齊第509章 興亡又如何第694章 後記(十四)摩劉之亂第640章 摸著弟弟過河第678章 番外(二十六)乾聖第345章 工業(yè)革命序幕第328章 官逼民反第48章 狂攬人才第700章 後記(二十)隆武新年第52章 兄友弟恭第474章 兄弟見面第100章 皇帝即弈棋手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云阳县| 临漳县| 苍山县| 宁陵县| 当涂县| 文安县| 廊坊市| 浦城县| 买车| 三门县| 永寿县| 武汉市| 阿荣旗| 东乡| 梁山县| 固原市| 玛纳斯县| 徐州市| 偏关县| 涿鹿县| 岗巴县| 济宁市| 普格县| 贵州省| 博爱县| 长海县| 台江县| 香格里拉县| 宝应县| 元氏县| 惠州市| 西乌| 通榆县| 奉新县| 谢通门县| 长春市| 昔阳县| 辽阳市| 西乌珠穆沁旗| 太白县| 迭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