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僰人懸棺的由來有幾個傳說,但版本各不相同。而秦教授的記載,只保留了其中一種,並且對其做了標註。
秦教授認爲的說法是,僰人懸棺的由來跟風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據傳說在明朝以前,四川珙縣洛表區,有一個叫麻塘壩的地方,居住著許多僰人。其中,姓阿的佔大多數。
有一天,一家姓阿的老人死了,阿家就去請風水先生來看安埋老人的地點。且說,那風水先生在麻塘壩轉來轉去,最後指著一片陡峭的巖子對阿家的人說:“這裡有片白巖,你們要用一個整塊的大木頭做成棺材,把死去的老人放在這個棺材裡,然後葬在這片白巖上,你們阿家的子孫必定會發達富貴。”
阿家就按照風水先生所說,用一整塊大木頭做成棺材,又去請石匠來,在白巖上打洞。那白巖又高又陡,怎麼打呢?想來想去,只有用諸葛亮教他們在作戰時使用的絞車架在巖石下,在絞車上架起高臺,讓石匠站在高臺上打洞。好不容易在巖石上打出兩個碗口粗的洞來,於是往洞中塞進兩根粗木,然後又用絞車把棺材吊上去,橫放在兩根粗木上,這就是僰人懸棺葬的來歷。
從此,僰人就學會了懸棺葬,人死後,都實行懸棺喪葬制度。
後來,阿家果然發達了,成爲僰人中最有強大的部族,直到明朝萬曆元年,阿家三兄妹稱雄,起兵造反,在四川建武(今興文縣)九絲城稱王建國。
阿家三兄妹起兵造反時,阿家的勢力很強。那時,有一個名叫羅英秀才的人,會陰陽五行,會看風水。羅英秀才家是一戶大地主,他家的糧食、金銀財物等,曾被造反的僰人強行徵用。他爲了報復阿家,就去對阿家說:“在雲南威信縣長安鄉瓦石村,有一個名叫斷井山的地方,斷井山對面有一片白巖,名叫白虎巖。你們如果把麻塘壩的棺材取下來,運到威信去,掛在白虎巖上,你們阿家更要發達,更有勢力,整個雲南、四川兩省都會成爲你們阿家的天下!”
阿家聽了羅英秀才的話後,便信以爲真,高高興興地從麻塘壩取下七具棺材,運到威信瓦石,還運了兩部絞車掛棺材。阿家按照羅英秀才所說,把七具棺材掛在瓦石村的白虎巖上,其掛法與洛表麻塘壩的一模一樣。
但事隔不久,阿家三兄妹就兵敗被殺,阿家也就徹底垮了。阿家三兄妹死後,朝庭繼續圍剿那些逃進深山老林的僰人,特別是對僰人中姓阿的,無論男女老幼,一律格殺無論。在這種血腥屠殺和鎮壓下,阿姓僰人隱姓埋名,將阿字的“阝”旁改爲“亻”旁。全部改成何姓。以後,麻塘壩的僰人懸棺就被人們稱爲:何家掛巖子,威信瓦石的僰人懸棺也同樣被稱爲:“何家掛巖子”。
僰人被圍剿後,再也無人到瓦石去掛懸棺了。許多年後,那七具棺材陸陸續續垮了四具下來,如今,白虎巖上只剩下三具懸棺了。據說,在那些垮下來的棺材裡,有金,銀、珠寶、玉器等貴重陪葬品。
當時,有些貪財的人去爭奪那些殉葬品,但是,無論是誰,只要一爭奪到手,這些寶物就會把他的眼睛刺得疼痛難忍,眼前變得漆黑一片,就象瞎子一樣。奇怪的是,只要一拋棄手中的寶物,眼睛的疼痛就會消失,眼前依然光明一片。結果,那些寶物誰都不敢要,都被人們丟到深山峽谷去了。
通過翻閱大量的史料記載,秦教授分析,在萬曆年間,僰人的勢力日益壯大,他們與明代中央王朝的矛盾也在逐漸加深。
根據大明史的歷史記載,明封建統治者,總朱元璋開始,便幾次向僰人發起進攻,儘管大明王朝兵強馬壯,武器精良,但在與僰人的數次交戰中,卻沒有佔到絲毫的便宜。
而中國歷史界與考古界的科學家們無數次拜訪過僰人們留下的軍事遺蹟。在一個叫九盞燈地方,山上至今還安放著十幾具僰人的懸棺,但它同時也是這個部族最重要的軍事基地之一。
這個地方的路口隱秘,內部開闊,這是僰人軍事基地的典型特徵。大多數歷史學家認爲,如果沒有投降的僰人來領路,明封建統治者的軍隊到了這裡必定會遭到重創。
根據歷史記載,當時明王朝調集了雲貴川三省的大軍,包圍了僰人的山寨,於是數萬僰人就面臨著兩種選擇,要麼與人數多過自己十倍的敵人決一死戰,就在這兒安放祖先靈柩;要麼就接受明軍的招安,選擇屈辱地投降。
傳說僰人內部的爭論就在這個山洞裡進行,數百位寨主各執己見,在這裡商量了兩天兩夜。當時在600多個僰人的山寨中,有半數選擇嚮明軍投降。他們選擇的究竟是一種怎樣的命運,難道素來驍勇善戰的僰人就依靠這種屈辱的方法才留下了自己的後代嗎?
根據史料記載,當時的投降的僰人無一倖免,被殘殺的人數幾乎達到這個部族總數的一半,幾乎每一位僰人的家族,都有親戚或朋友被害。
也就是說,僰人的滅族是在明朝萬曆年間。而萬曆年間大明朝的核心人物,是萬曆首輔張居正。當時僰人向大明朝發動進攻,這些張居正當然不能容忍,因此也就有了大軍圍困僰人山寨,僰人滅族的記載。
據史學家研究的正史記載,當時的僰人大舉嚮明王朝發動進攻,企圖奪取江山。因爲才遭來橫禍,導致了整個僰人被滅族的慘痛教訓。
而在部分野史的記載中說,自從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開始,就已經開始向僰人發動攻擊。究其原因,因爲僰人跟滅亡的大元朝有著慎密的關係。這一點讓朱元璋寢食難安,疑心重重。
而根據秦教授同朋友在石門關的發現,其中證實了一點。明王朝的統治者向僰人發動進攻,並不單單是因爲僰人和元朝有著慎密的關係,而是因爲僰人可能隱藏和守護著元朝的一個寶藏,以及一件神秘的古鼎。
古鼎據說是一個道人在一座山裡的發現的,傳說那古鼎有著一種神奇的能力,在此古鼎中燃香,聞香者可以延延益壽。並且還有起死回生的功效。說誇張點也就是聞到古鼎的香味可以讓死人復活。
當然這古鼎就是玄冥古鼎,據說它的神奇不只是如此,它還能斷吉兇。點著香,在古鼎前問你想問的問題,那香所發出的煙就會告訴你你要結果。
當時的明王朝可能就是爲了元廷的寶藏和傳說中的玄冥古鼎,從而派兵滅了僰人。但最終也沒能發現玄冥古鼎的蹤跡,以及傳說中的元廷寶藏。
而在最後,秦教授筆記記載中,記載了他的朋友在石門關的一處隱秘山洞中,發現了一個古鼎,據猜測就是玄冥古鼎。但詭異的是,伴隨著古鼎的出現,一個神秘的詛咒出現了。在山洞中的石壁上刻著一句話,說古鼎能攝人魂魄,凡是見此古鼎者,必死。
那麼詛咒的傳聞是如何來的?
不會是空穴來風吧!
而究竟又是什麼人所下的詛咒那?
在秦教授朋友的發現中,古鼎所在的山洞內外,有著大量的白骨。
一口氣看完秦教授的記載,我起身伸了伸懶腰,望向窗外,天已經快要亮了。遠處的朝陽升起,一片赤紅照耀在大地上。整個小鎮被披上了一層紅色的外衣。
外面的街道上,熙熙攘攘的,趕早市和賣菜的,賣早點的人已經在街道上佔了位置。
望了望外面,我長長的嘆了口氣。僰人懸棺的神秘,一直讓人不解。不知道僰人爲何要將棺材懸掛於石壁上?而根據秦教授的發現,僰人懸棺的秘密卻是跟風水有關,也因此引發了戰亂。
這一點,我還算能接受。但對於元廷寶藏和玄冥古鼎的傳說,我始終是抱著懷疑的態度。畢竟秦教授的記述,有著太多的疑點。
看完那些記載,我自己做了大膽的假設。
如果說玄冥古鼎真的能知吉兇。那麼我的推測就是,元廷每年之所以派人前往僰人,就是爲了問元朝的吉兇。而每一年問的結果,都相對較好,而到了最後一年也是元朝覆滅的前一年,得到的結果卻是元朝滅亡的兇相。而那個時候的大元,已經搖搖欲墜,到處戰亂和爆發起義。所以,有著自知之明的元廷,在知道了結果後,便再也不派使者去會見僰人。
當然其中也有可能是元廷都滅亡了,自然不會派人再去問那麼愚蠢的問題了!
而元廷的寶藏,我聽老油說是在鬼頭山。那麼僰人所在的烏蒙,自然不會有寶藏一說,而奇怪的是爲什麼大明朝卻會相信寶藏一說那?這一點很讓我費解。
正在我疑惑不解的時候,老楚和高月回來了。
“你小子一夜沒睡,幹嗎那?”老楚進來問道。
我扭頭看了看,老楚,高月那丫頭眼睛紅腫著坐在了牀上。
“睡不著,我在想僰人懸棺和詛咒的傳聞!”我向著老楚說道。
“什麼情況?”老楚愣愣的問道。
我把手裡的筆記遞給了老楚。“這是秦教授的筆記,裡面記載的很詳細,有關僰人懸棺和詛咒的傳聞,你看看吧!”
老楚接過筆記,坐在了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