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三章 羊毛

中原諸夏王朝與北部及西北遊牧民族亙古以來就共同棲息這片天地之間,但自東周戰國起,雙方恩怨逐漸激烈起來,之後近兩千年來不知道爆發多少血腥戰爭。

總體來說,中原王朝除了個別極盛時期一度將疆域擴張到隴右、河西以及陰山以北、勒功燕然以外,大多數時間都是被動防禦,或苦苦承受遊牧民族的肆虐侵凌。

在歷史上一度聲名顯赫的匈奴、烏恆、鮮卑、突厥、契丹等族,都曾給中原大地帶來血與淚交織的重創;而現在又輪到赤扈人。

箇中原因,衆說紛紜,最終無非歸結到一點,苦寒之地,無所索取。

王朝極盛之時,對外進行軍事行動都主要出於疆域擴張上的野心或疆域安全的權衡,但實際可以索取的經濟利益卻都極微薄,大規模的軍事行動都需要中樞財賦苦苦支撐。

不僅僅是中原民衆,乃至主掌中樞財賦以及內地州縣的文臣(士臣)羣體,都很難從利益驅動上支持諸多軍事擴張行動,幾乎異口同聲斥之爲窮兵黷武。

相比較之下,中原王朝陷入衰落期,遊牧民族頻頻入侵中原,中原所出的金銀銅鐵器、陶瓷以及綢羅綿緞等等的物產,無不是其貪圖劫掠的目標,甚至從內心深處更渴望著能鳩佔鵲巢,佔據生存環境要溫和得多的中原棲息繁衍。

而說到遊牧民族的物產,牛羊等牲口乃是活物,除了運輸不便外,中原地區也沒有大規模牧養的草場,無法拿來進行大規模的商貨交易。

即便是處理好之後的布革與優良的馬匹,中原地區有所很大的需求,但也主要是出於軍事上的考慮,甚至會進一步加劇中樞財賦的負擔,而非提供利益上的索取。

徐懷身居其位,有些問題容不得他偷懶不去思慮,而具體涉及到對契丹殘部的支援上,如何進行利益平衡更是叫他眼前就極爲頭疼的一件事。

直到孫延觀將蕭燕菡親手搗制的雪白氈毯遞到他的眼前,令他陡然想到後世羊毛製品是極其普遍又極受民衆歡迎的一種消費品,重要程度比絲綢都要高得多,甚至不比棉布略差。

這也恰恰是遊牧民衆能大規模提供,而中原地區緊缺的消費品。

然而當世赤扈、契丹、黨項以及吐蕃諸部,民衆所普遍使用的毛氈,因其質地粗糙厚重,作爲裁衣的原料,卻又遠不及棉麻絲綢。

當然,毛氈粗糙厚重,是與製備方法直接相關。

當世制氈,主要是溫氈法,將羊毛羊絨一層層鋪好,用溫熱水濡溼後,反覆用手揉搓或拿木錘、木棍搗搟,將羊毛羊絨緊密結合在一起、壓制成氈,質地怎麼可能不粗糙厚重?

即便作爲氈毯,也會覺得質地太硬。

不過,羊毛羊絨搓紡成線之後,用來織造呢?

從後世的面料發展來看,這是一定的;真正受世人歡迎的,柔軟輕薄的毛質面料,通過織造手段一定能實現。

當世的織造技術能不能實現這點,徐懷還是頗有信心的。

中原的織造技術,遠遠凌架於周邊地區的,早在漢代所造的提花織機,中原地區就能直接織造出有複雜花紋的錦緞。

當世更能製造巨如屋舍、構件多達兩千餘種的花樓織機。

這些是遠非遊牧民族所能想象。

而說到對水力的利用,當世也早有能力造水力驅動的水轉大紡車,能最多帶動三十二隻紗錠用於麻縷加拈。

當然了,當世所製造的水轉大紡車,依舊有一些難以克服的弊端。

比如需要建在地形崎嶇的湍流之旁,而過於湍急或者不穩定的水流,難以用於對力度要求更柔緩的棉紗紡拈,目前主要用於麻縷加拈。

不過,這些在京襄都能得到很好的克服。

除了糧食之外,當世最大宗的消費品就是布匹。

???????????????就目前而言,民衆對布匹的總需求規模,遠在食鹽、鐵料、蔗糖、桐油、茶藥、紙張之上,甚至直接促使染料成爲大宗商貨——甚至布匹可以直接充當貨幣使用或充當薪俸發放。

爲了增加歲入以及滿足制司自身極爲龐大的布匹需求,徐懷也要求南蔡、荊北四縣以及南陽新置的屯寨,拿出相應的田地,從江淮地區引進優質棉種種植。

之前在南蔡成立相應的織造院,主要從江淮等地購入棉花、棉紗進行織造。

這裡一方面是南蔡地少人多,富餘的勞動力需要有場所進行吸收,另一方面新式水輪機當時還沒有投入使用,傳統的水轉大紡車用於紡拈棉線很不夠穩定,相比較畜力或人力,並沒有太大的優勢。

目前新式水輪機投入實用,能給所有的作業器械,提供穩定、速度可調節的動力,當然不能僅侷限於冶煉、兵甲等鐵製器的鍛鑄。

京襄北倚伏牛山、東秦嶺、桐柏山、西倚荊山、巫山諸脈,襄陽府還與大洪山西麓諸嶺接壤,水力資源充沛,而且多爲最有利於發展水力器械的低山淺嶺區。

徐懷怎麼可能因爲擔心新式水力機的機密外泄,而自縛手足?

當然,爲了爭取擁有更長時間的先發優勢,一些試驗性質的新建工場,目前主要還是集中在雲陽、淮源、泌陽三地。

特別是泌陽,目前作爲制司衙署所在,大量的將吏家屬集中居住在泌陽城裡,再加一定的駐軍規模,使得泌陽城裡脫離農業生產的人口目前已經超過十萬,對外部的物資輸入需求極大。

作爲制司所在,徐懷當然可以從州縣直接徵調各種物資滿足泌陽的基本需求,但更有效率的還是大宗商貨的自然流通。

泌陽東倚桐柏山西麓連綿山嶺,徐懷就將幾座包括水轉紡車在內的試驗性工場,放在泌陽河中上游幾條支流河谷之中,希望在未來幾年時間內,形成一定水力生產規模,到時候促進大宗商品自然往泌陽流通。

“羊毛羊絨能不能拿來搓紡成線,不管是傳統的人力紡車,還是目前新試製的水轉紡車,都要大力嘗試,然後再上織機,看能不能織造出理想中的新型羊毛織品來。”徐懷跟史軫、韓圭說道。

“此法若成,功在萬世啊!”

一貫波瀾不驚的史軫,這時候也禁不住振奮說道。

大越立朝初期,爲了保證邊地的軍糧供給,實施鹽茶榷賣制,要求所有的鹽商、茶商,需要運輸一定量的糧秣到邊地,然後按值換取鹽引、茶引,憑著茶鹽引到鹽場、山場購入茶鹽進行販售。

之後改爲“折中法”,茶鹽商直接到汴梁出資購買鹽引、茶引,而中樞拿這筆收入作爲運糧支邊的開支。

這一切都是萬變不離其宗,都折射出邊地軍糧的巨量消耗以及邊地運輸糧秣的艱難,是歷朝歷代以來都極其困撓中樞的一個巨大難題。

甚???????????????至可以說是中樞諸多事務裡最爲重要、關鍵的一項,在中樞度支裡佔據極大的比例。

中原地區沒有大規模的草場用於長絨羊的養殖,一旦羊毛織物真能與棉鍛並列爲世人所喜,到時候源源不斷的原料需求,都能促使一大批的原料商涌入邊地進行貿易。

作爲運輸的雙向性,大量的商隊騾馬除了可以從邊地運輸羊毛羊絨到腹地,返回時則可以將糧食等緊缺物資運往邊地——而邊地從羊毛羊絨貿易裡收取的過稅,又足以填補一部分糧食度支的空缺。

往遠處說,對羊毛羊絨等原料的需求,也將從根本上驅使中原王朝對草地地區的軍事擴張及佔領——這是千古以來,中原王朝都沒能解決的一個難題。

而就眼下而言,也能很好解決支援契丹殘部的進出項平衡難題。

想到這裡,史軫都想立即返回泌陽,親自組織人手,先從各地蒐羅一些羊毛、羊絨進行試製,廣成這邊的戰事進展,反而引不起他什麼興致了。

目前制司在廣成的防線已經形成以廣成三寨及東岸大營的體系,接下來進入汛季,對任何一方來說,攻勢都難以展開。

制司在廣成的駐軍,戰兵僅有兩萬,其他都是兵甲較差、操練有限的守備兵(府軍),而敵軍也在箕山與伊水大造塢堡,短時間內他們想要打出去也很難。

這樣的軍事對峙與僵持,其實在相當程度上比拼的是錢糧的消耗與供給。

制司決定要馬澗河修建鐵橋,主要還是之前的裝窮、哭窮、示弱,並不能麻痹赤扈人,反而促使赤扈人決心通過中路戰場持續的高強度對峙達到消耗、削弱京襄的目的。

制司這纔要展示更強悍的手段,去動搖赤扈人的決心,告訴赤扈人中路跟京襄對峙是沒有意義跟結果的,趕緊將戰略重心轉移,到其他方向尋找有沒有突破的可能吧……

第五十六章 廟堂遠謀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九章 馳援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一百七十一章 會合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三十八章 殺羊屠狗男兒事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一百一十九章 桐柏山卒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七十四章 馬場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鎮雙柳莊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三十九章 心機算盡第二百二十章 所願第六十一章 對壘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三十八章 殺羊屠狗男兒事第二章 屠城第十九章 相邀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九十二章 籌劃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一百一十七章 緩攻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八十三章 爭先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第十三章 辭行第二百六十五章圍殲第二百章 議事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八章 柳林之內有堂奧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七十一章 斷謀第八十八章 敵意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傳信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六十八章 禍從天上來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七十章 消息第六十二章 貼身相隨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一百章 大捷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三十章 探路第一百六十二章 勝利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七章 初冬第三十八章 誤會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六十一章 對壘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襲第十七章 換血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二百二十二章 顧命
第五十六章 廟堂遠謀第四十七章 微瀾第九章 馳援第一百一十四章 問案第一百七十一章 會合第一百零二章 小人得志臉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三十章 徐氏家主第八十四章 憐香惜玉人第三十八章 殺羊屠狗男兒事第二十三章 暗棋第一百一十九章 桐柏山卒第三十七章 徐氏族聚玉皇嶺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一百九十章 即位第十九章 知謀無良策第八十六章 審訊第一百九十七章 新城第七十四章 馬場第二百零三章 流民派第一百六十六章 靖勝侯府第一百五十九章 坐鎮雙柳莊第二十五章 蜷住第一百六十三章 隱秘真相第十二章 其人之道第三十九章 心機算盡第二百二十章 所願第六十一章 對壘第一百一十五章 城外第七十五章 丈夫生世第五十八章 不與之謀第三十八章 殺羊屠狗男兒事第二章 屠城第十九章 相邀第一百七十四章 誤會第一百九十二章 彼刀彼子第九十二章 籌劃第四十六章 山雨欲來第一百一十六章 雁門第一百一十七章 緩攻第二十八章 洮源第八十三章 爭先第一百零八章 好氣第二百二十七章 援騎難至第六十二章 歸去第五十二章 大霧第一百五十一章 水戰第十三章 辭行第二百六十五章圍殲第二百章 議事第一百零四章 定策奪軍第八章 柳林之內有堂奧第八十一章 真身在此第一百二十七章 人生幾多廝殺時第七十一章 斷謀第八十八章 敵意第六十五章 王氏族人第十四章 又見悅紅樓第一百零五章 前哨第二百四十五章 備戰第一百八十四章 傳信第二百三十八章 大捷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六十八章 禍從天上來第一百四十四章 殺人放火招安事第一百三十六章 譁變第七十章 消息第六十二章 貼身相隨第五十一章 邊鋒第九十三章 金明河上第三十九章 身邊人第六十四章 馬鞍顛簸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崗第六十八章 籌謀第八十九章 最後時刻第二百六十六章 盡殲第一百章 大捷第三十七章 進退第一百八十四章 南下第一百三十一章 以文制武第三十章 探路第一百六十二章 勝利第九十章 赴襄陽第二百三十二章 制置司第七章 初冬第三十八章 誤會第一百八十五章 北上第六十七章 綢繆第二十八章 進退第一百五十章 目標第九十一章 軍事指揮學堂第一百五十五章 小吏第二百二十五章 峙城第八十四章 宣武殘卒第六十一章 對壘第一百一十七章 敵意難揣第一百七十三章 破襲第十七章 換血第三十三章 縱深第二百二十二章 顧命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泗阳县| 常德市| 新野县| 西藏| 如东县| 盐城市| 漳州市| 广州市| 南城县| 鹤庆县| 廉江市| 辽阳市| 集安市| 肥西县| 固原市| 咸阳市| 虎林市| 罗定市| 绥德县| 西乌珠穆沁旗| 河曲县| 鸡西市| 黑龙江省| 来安县| 六安市| 义乌市| 基隆市| 麻江县| 浑源县| 临泽县| 石阡县| 射洪县| 台州市| 靖江市| 楚雄市| 淮南市| 铜梁县| 分宜县| 望奎县| 南靖县| 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