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81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四)

卻說完顏婁室於殺虎口猛然間見得此關卡,頓時便是大驚。

原來無此物,眼下突兀有此物,便有吃驚之意。

更讓其吃驚的卻不在此處。

自己大軍未動,而對手已然料敵先機,竟然早早便已經修築得此障礙,可見宋人並非臨時起意,正是圖謀已久。

說不定自當初遼主蹤跡陡然出現開始,金國便已經落入了對方算計之中。包括完顏斡魯領軍西行,包括遼主東逃析津府,包括宋人引完顏斡魯大軍入關,如此等等,皆未曾脫其掌握。

再說來,投下了多大的本錢自然希冀有多大的利益。宋人既然設下如此大的圈套,且將遼主、蕭乾等人性命前途推上了賭桌,即便連南京道數百萬生靈也未曾放過,若單單爲了南京道一地,單單爲了完顏斡魯麾下那三萬金兵,那自然是鬼也不肯信。

只恐今次之事,必然涉及金國國運。

故此完顏婁室也不敢怠慢,緊急派出第三波信使前去東京道,將自己憂慮之事悉數稟報於金主。

事已至此,南京道內三萬金兵正當旦夕餓死,故此完顏婁室也顧不得其他,且解此燃眉之急爲要。

待到信使既去,完顏婁室便收拾心情,領大軍朝殺虎口攻來。

這貨所料不差,此事關乎金國國運!

然則此事又豈止關乎金國國運而已?

即便遼國也是如此。

於耶律大石說來,自己忽悠得童貫,便佔據得西京道。若能堵住完顏婁室使之不得入,餓死得完顏斡魯這三萬金兵,則宋金必定開戰。

且王賢弟數次定計,如今宋人已然盡戰先手,此次宋金交戰,即便宋人滅不得金人,卻也不愁爲金人所攻破。

宋金既然開戰,誰又有餘力來對付自己?兩國交戰越久,自己便越爲有利。

如此自己便可乘機經營得西京道。

手頭有得這五萬兵馬,有得西京道這塊王霸之地,只需有得三五年時間喘息,自己定能保得遼國不滅。

其實於宋國說來,又如何不是如此?

歷史上金人攻佔得遼國四京之地後,便專心經營除西京道外其餘三京之地。

待到三年之後,金人攻滅得三京之地的叛亂遼軍,只收其降兵便得三十萬兵馬。

當下金人便出動得十萬金人本兵,驅動這三十萬遼人兵馬南下攻宋。結果便是一年不到,便攻佔得汴梁,滅了北宋。

這件事情最關鍵的便是這三十萬遼人兵馬,於此時而言,這些遼人兵馬正爲金人死仇,三年之後卻又成了金人的爪牙。

若宋人此時選擇同金人開戰(不管主動還是被動),吸引得金人大軍南下,如此金人必定無法迅速平定內亂。

最最起碼的一點,北宋必然不會如此輕易滅亡。

只要過得三五年,待到耶律大石稍稍壯大,三國之勢已成,便誰也休想輕易滅了誰。

不過宋國朝廷上多位豬頭,無人能捕捉得此戰機。王葉雖然設下妙計,也不知道這羣豬頭能不能反應過來。

這羣豬頭且不去說他。

唯有耶律大石心知此事關乎遼國國運,又深知金人勇猛,便不得不將家底悉數壓上。

當下雙方便於殺虎口前拼死廝殺起來。

有得此關卡在,馬軍自是無用。完顏婁室便命士卒棄馬改爲步卒,又於附近山中伐得巨木,造得雲梯上百架,便驅動士卒蟻附攻城。

要說金人到底彪悍!不管馬上馬下都是一樣!

待到完顏婁室軍令一下,士卒便以夥長領先,口中銜刀,一手舉盾,一手扶梯,便朝關卡之上爬來。

關卡之上的遼卒以弓箭相射,以西瓜大小的羊角石相砸。

攻城這種事情卻是殘酷的很,一旦上了陣來生死全由天命。

試想一下,梯子就那麼些,又是狹窄無比,士卒上了梯子之後,雖見得對方弓箭射來,羊角石投來,卻也無法閃避,只能靠手中薄弱的盾牌硬頂。

弓箭還好說,盾牌能頂得一陣。唯有這種羊角石,卻是狠辣無比。

西瓜大小的石頭原本就有得數十斤,再加之遼人準備石頭之時,專挑那種帶棱帶角的羊角石。

金人盾牌一旦爲羊角石所砸中,且不說石頭的重量盾牌頂不頂得住,金人頂不頂得住,即便石頭上的棱角,也能輕易將金人手中的盾牌砸裂。

雙方攻守得半晌,城牆下已然留下不少屍體。

於金人說來,正有“上官死,下官殉。”這條變態軍規在,見得衝在前頭的夥長斃命,身後的什長自知必死。

死在自己人手裡什麼也沒有,死在敵人手裡多少還有點撫卹。

既然如此,便只能拼死向上攻打。

什長如此,伍長自然也是如此;伍長如此,下面的士卒便不得不如此。

很快,關卡數處已然有得金人爬上,正揮刀同遼卒廝殺在一起。

好在如今的遼卒已然不是天祚帝當政時候的模樣,雖則見著對方已然等城,卻也不敢擅自撤退,只一面拼死抵抗,一面朝後面呼喊援軍。

爲激勵士氣,耶律大石也不得不親自披掛上陣,只領親衛往來接應。

雙方攻打得一日,金人也曾數十次攻上得關卡,卻又爲耶律大石所擊退。

待到日近黃昏,金人也只得撤兵!

好在耶律大石領得四萬餘大軍前來,士卒到是管夠,當下便將舊卒撤下,另換上生力軍以爲防守。

完顏婁室於陣後見得此狀,心中又是大驚!

今日麾下有沒有盡力,完顏婁室心中自然是清楚的很。

只是想不到對手竟然也如此頑強!

復見得關卡上旗號全變,想來對方人馬甚多,可以隨時替換。

完顏婁室心中憂不已,想來攻下這殺虎口,並非數日之功。

若是拖延日久,只恐南京道諸軍已然餓死!

雖則如此,到得第二日,完顏婁室也不得不硬著頭皮繼續領兵攻打。

卻說完顏斡魯於南京道分兵就糧,然則到底並非長久之計。

眼見著十數日已經過去,各州府糧草將盡,然則救兵尚且未至。

若再不將兵馬聚攏,只恐以後士卒就沒體力行軍,更沒機會聚攏了。

事已至此,完顏斡魯惡從膽邊生,一面領軍南下,一面詔令各軍前來聚集,赫然侵入得宋國河北東路,便將雄州等地劫掠一空。

劫掠宋國,實乃不得已而爲之。待攻佔得雄州,奪得糧草萬餘石,這貨也不敢再度南下,只引軍撤回新城。

一面靠著這些劫來的糧草度日,一面苦等接應兵馬東來。

自當年宋真宗同遼人定下檀淵之盟以來,河北東路已然近百年不聞戰事。

如今戰事驟起,竟然讓金人攻入了境內!雖然對方並未屠城,只劫掠得糧草便主動離去。到得也算近百年來宋國第一次被人入侵,這又是何等大事?

當下地方官員趕緊飛報汴梁。

當日金人以析津府相贈,童貫便向汴梁報捷,奏摺中只言復燕已成太半,其餘諸州縣旦夕可下,卻半字也未曾提及金人。

宋徽宗見得前次兩番復燕事敗,原本已有收兵之意。

只不過如今王黼用事,這貨借復燕之名,命百姓按人頭交“代丁錢”,旬日間得錢六千二百萬貫。復燕之事猶在,則這些錢猶自由其掌管;復燕之事若寢,則這些錢當輸入國庫。既然如此,王黼又豈肯輕易放棄這個搜刮民財的名目?

並且除錢財之外,王黼尚且藉此設立了一個經撫房,將樞密院的職權扣出來了一大塊。權力到手了誰還肯還回去?

加之童貫一再請求,蔡攸又於一旁說情,王黼便以巧言掩飾,替童貫這貨爭取了一個繼續復燕的機會。

雖則如此,若因復燕之事需要朝廷再派兵馬前去,那自是再無可能。

王黼這纔給了童貫一個機會,誰料得這貨竟然馬上回報了一個驚喜!

童貫當初十萬兵馬復燕未成,如今只得數千殘兵,竟然變攻破的蕭幹,佔據得析津府?

得此喜訊,王黼自然是趕緊向宋徽宗報喜。

宋徽宗聞得此事,心中也是歡喜不已。

自太祖太宗以來,列位先帝無不以復燕爲念,誰料得此事竟然成就在自己手裡!

如此大事,又豈能不賀!

當下宋徽宗便厚賞了參與復燕之議的諸大臣,命欽天監擇得良日,又命禮部準備諸般事宜,欲要親往太廟朝列祖列宗報喜。

即便民間祭祖亦是大事,更何況天家?

這欽天監也算奇葩,東挑西選了一番,索性便替陛下省點開銷了!

如今已入臘月,正近新年。

反正過年要祭祖,何不就將兩事合二爲一。

當下欽天監便奏稟道,正月初一正爲吉日。

宋徽宗聞言不喜!

新年祭祖是例行祭祖,若於例行祭祖之時順帶稟報此事,未免太過兒戲,便命欽天監另行擇日,且必定得在年前!

如此大的喜事,宋徽宗實在是不肯再等了。

欽天監也自無奈,如今年關將近,再有得十來日衙門即將停印,官家也是一樣。

只不過這十來日裡面要麼犯二黃,要麼犯三煞,卻一個好日子也沒有!

唯有聖命難違,欽天監便也只得硬著頭皮奏報臘月二十二。

舊例臘月二十三爲小年夜,到得此日衙門便不再辦公。皇帝祭祖又是何等大事,正需要諸衙門出力,總不能挑個大家都放假的日子吧!

看看到得臘月二十,祭祖諸事已然準備得妥當。

然則就在這一日,便有雄州地方官員告急文書前來,只言金人悍然南下,引兵攻打雄州,奈地方文武得力,幸保雄州不失,卻讓彼等劫去得糧草萬石。又言如今地方空虛,只恐金人去而復至,便請朝廷速發兵馬,以保守地方。

文書到得銀臺司,自然第一時間送到了王黼手中。

王黼見此文書自是大驚!不是說童貫已然攻佔析津府,不日便能收復燕地全境麼?這金人又是哪裡跑出來得?

若是兵敗這種小事王黼還敢遮掩,如今人家都打到國內來了,此時又如何能瞞得過官家?

且王黼同童貫的關係還沒好到這一步,自然不肯替其遮掩,便趕緊將告急文書奉於宋徽宗。

宋徽宗雖然昏庸,卻並不糊塗,見得此告急文書,便朝王黼問道:“析津府若在童貫手中,金人何由南下?想來析津府已失!”

王黼不能對。

新得析津府,宋徽宗正要告於太廟,誰料得得來快,失去也快。這邊典禮才堪堪準備完畢,那邊析津府得而復失,卻將宋徽宗架於半空中下不得臺來,又讓其面子往何處擺?

當下宋徽宗便繼續開口道:“金人既然南下,依汝之意又當如何?”

王黼沉吟良久,便開口道:“以臣之計,當速發京城禁軍,北上守衛雄州。”

京城禁軍一動,此事必定傳揚得天下盡知!

如今自己剛剛纔被金人打臉,遮掩尚且來不及,這貨竟然想傳揚得天下盡知?

宋徽宗大失所望,王黼果然只懂財貨,不懂軍事。

喝退得王黼之餘,宋徽宗又密令侍衛召蔡京相見。

待到蔡京入見,宋徽宗復以此事相詢。

蔡京便開口道:“老臣請借告急文書一觀。”

宋徽宗自無不可。

蔡京看完文書,便撫須笑道:“此乃小事,陛下無需憂心!”

宋徽宗這下高興,便開口道:“元長所言何意?”

蔡京趕緊開口道:“稟陛下,以老臣看來,此告急文書半真半假。如今天寒地凍,田地之中並無糧食。金人又何由劫去得萬石糧草?想來便是破了雄州城。金人既能破得雄州城,據城而守自然不是難事,必定是主動撤軍而去。金人既肯主動撤軍,南來者必非有圖謀我國之心。”

金人不是前來攻打就好!宋徽宗趕緊開口道:“元長所言甚是!然則彼等又何由前來奪糧?”

蔡京便開口道:“正如老臣前言,如今天寒地凍,田地之中並無糧草。想來便是金人缺糧,便不得不前來劫掠一番。此事陛下可至書金主,且問其討還便可。”

宋徽宗便繼續開口道:“童貫既得析津府,金人又何由出現於南京道?”

蔡京便開口道:“年來老臣但閉門讀書,未曾預聞朝廷大事。此事陛下當問於童貫。”

聽得蔡京此言似有幾分抱怨之意,宋徽宗也不肯追究,便開口道:“只恐金人去而復至,如此又當如何?”

蔡京聞言微笑,便開口道:“此事倒也甚易!如今童貫既然伐遼,陛下當以兵馬助之。”

宋徽宗聞言大喜!

自己正要太廟祭祖,誰料得金人南下侵宋,算是給自己狠狠地抽了一耳光。

如今於宋徽宗而言,首要之事便是如何遮掩此事。其次便是如何防範金人再度來襲。

有得蔡京此語,宋徽宗已知當如何行事。

當遣兵馬北上,名爲助童貫復燕,實則屯兵於雄州附近,以備金人再度南下劫糧。如此一來,既能守衛得雄州,又能遮掩得此事。

第72章 驚變第47章 種師道似是有詐!第75章 逃命第257章 蕭後的終極大招(二)第12章 死一個使者,換一個開戰藉口第259章 情挑第276章 只又當如何擒拿得天祚帝?第252章 蕭後的小動作(二)第94章 唯有瞧夏國不爽而已第324章 羣英匯聚(三)第315章 反覆(中)第182章 交戰第166章 蕭幹試探第68章 發動(二)第313章 再入涿州第374章 宋人好像也被坑了(四)第254章 蕭後的小心思(四)第374章 宋人好像也被坑了(四)第167章 宋使復來第198章 析津府未下,二將便已爭功第65章 尚缺一個偷襲的藉口第98章 豺狼南下(一)第353章 請君入甕(一)第218章 禳解之法(二)第283章 對質(三)第217章 禳解之法(一)第226章 詔命總知東路兵馬事蕭幹誅殺逆臣第248章 奪印(三)第150章 事情仍未過去第99章 豺狼南下(二)第221章 天下第一攪屎棍(一)第78章 自盡第115章 我等已爲人所算計第344章 獻俘(下)第324章 羣英匯聚(三)第349章 引動金人東來(中)第330章 搞事了(二)第127章 老子智計天下第一,還對付不了你一個二世祖?第174章 叛逃(七)第376章 宋人好像也被坑了(七)第278章 艱難的決定第104章 大人可敢與學生一賭?第285章 對質(五)第296章 正當以暴馭之第218章 禳解之法(二)第353章 請君入甕(一)第309章 罪臣耶律大石拜見陛下第59章 慕化旗第174章 叛逃(七)第254章 蕭後的小心思(四)第317章 反覆(四)第382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五)第115章 我等已爲人所算計第206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一)第159章 撤軍(下)第293章 梟雄?第244章 營中對(四)第175章 叛逃(八)第47章 種師道似是有詐!第26章 此人不除,西軍危矣!第266章 王郎可欲一嘗遼國皇后滋味?第4章 宋人有一破綻,重德兄知否?第1章 破宋爲救宋第294章 各懷鬼胎第219章 禳解之法(三)第239章 弒君(三)古人稱呼採用的原則第155章 嘴炮一場第120章 蕭嚴來使第305章 這軍師有點不著調第388章 禪定第290章 學生已設下圈套在此(二)第167章 宋使復來第374章 宋人好像也被坑了(四)第365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八)第34章 咱們越不放心,童貫越放心第320章 議事第182章 交戰第10章 造假?我在行啊!第61章 蔡攸的宣撫之策第136章 莫非正是史上第一奸賊,秦檜?秦會之?第28章 蕭幹必親領大軍回防第327章 羣英匯聚(六)第50章 我等自今日起效忠大石林牙126 正當以此事爲由翻臉第248章 奪印(三)第356章 請君入甕(四)第87章 一狼既去,一狼復至第367章 末將知曉天祚帝下落!第20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198章 析津府未下,二將便已爭功第232章 蕭後三度追王葉(一)第208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三)第294章 各懷鬼胎第54章 信使歸來第349章 引動金人東來(中)第340章 擒酋(四)第169章 叛逃(二)
第72章 驚變第47章 種師道似是有詐!第75章 逃命第257章 蕭後的終極大招(二)第12章 死一個使者,換一個開戰藉口第259章 情挑第276章 只又當如何擒拿得天祚帝?第252章 蕭後的小動作(二)第94章 唯有瞧夏國不爽而已第324章 羣英匯聚(三)第315章 反覆(中)第182章 交戰第166章 蕭幹試探第68章 發動(二)第313章 再入涿州第374章 宋人好像也被坑了(四)第254章 蕭後的小心思(四)第374章 宋人好像也被坑了(四)第167章 宋使復來第198章 析津府未下,二將便已爭功第65章 尚缺一個偷襲的藉口第98章 豺狼南下(一)第353章 請君入甕(一)第218章 禳解之法(二)第283章 對質(三)第217章 禳解之法(一)第226章 詔命總知東路兵馬事蕭幹誅殺逆臣第248章 奪印(三)第150章 事情仍未過去第99章 豺狼南下(二)第221章 天下第一攪屎棍(一)第78章 自盡第115章 我等已爲人所算計第344章 獻俘(下)第324章 羣英匯聚(三)第349章 引動金人東來(中)第330章 搞事了(二)第127章 老子智計天下第一,還對付不了你一個二世祖?第174章 叛逃(七)第376章 宋人好像也被坑了(七)第278章 艱難的決定第104章 大人可敢與學生一賭?第285章 對質(五)第296章 正當以暴馭之第218章 禳解之法(二)第353章 請君入甕(一)第309章 罪臣耶律大石拜見陛下第59章 慕化旗第174章 叛逃(七)第254章 蕭後的小心思(四)第317章 反覆(四)第382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五)第115章 我等已爲人所算計第206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一)第159章 撤軍(下)第293章 梟雄?第244章 營中對(四)第175章 叛逃(八)第47章 種師道似是有詐!第26章 此人不除,西軍危矣!第266章 王郎可欲一嘗遼國皇后滋味?第4章 宋人有一破綻,重德兄知否?第1章 破宋爲救宋第294章 各懷鬼胎第219章 禳解之法(三)第239章 弒君(三)古人稱呼採用的原則第155章 嘴炮一場第120章 蕭嚴來使第305章 這軍師有點不著調第388章 禪定第290章 學生已設下圈套在此(二)第167章 宋使復來第374章 宋人好像也被坑了(四)第365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八)第34章 咱們越不放心,童貫越放心第320章 議事第182章 交戰第10章 造假?我在行啊!第61章 蔡攸的宣撫之策第136章 莫非正是史上第一奸賊,秦檜?秦會之?第28章 蕭幹必親領大軍回防第327章 羣英匯聚(六)第50章 我等自今日起效忠大石林牙126 正當以此事爲由翻臉第248章 奪印(三)第356章 請君入甕(四)第87章 一狼既去,一狼復至第367章 末將知曉天祚帝下落!第20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198章 析津府未下,二將便已爭功第232章 蕭後三度追王葉(一)第208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三)第294章 各懷鬼胎第54章 信使歸來第349章 引動金人東來(中)第340章 擒酋(四)第169章 叛逃(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惠水县| 武宁县| 岳普湖县| 郸城县| 剑河县| 江口县| 临江市| 宁武县| 科技| 惠来县| 新干县| 苏尼特右旗| 育儿| 凤凰县| 田林县| 呼伦贝尔市| 荃湾区| 顺昌县| 岑巩县| 蒙山县| 崇文区| 汽车| 禹城市| 新兴县| 梅州市| 紫阳县| 五峰| 平定县| 读书| 陆川县| 安福县| 裕民县| 德钦县| 阳春市| 洞口县| 兴和县| 济阳县| 棋牌| 万宁市| 托克托县| 岑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