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古人稱呼採用的原則

寫歷史小說,人和人之間的稱呼是一道繞不過去的坎。

中國上下幾千年的歷史,稱呼一直在變遷。各朝各代或同或異,難以一概而論。許多在古人看來很正常的稱呼,在現代的我們看來就很搞笑了。稍微列舉幾個。

第一個,關於“哥”的稱呼:

唐玄宗稱呼自己父親爲“四哥”(《舊唐書》卷160)。

王安石稱呼自己兒子王雱爲“大哥”(《陔餘叢考》卷37)。

宋高宗稱呼養子宋孝宗爲“大哥”(齊東野語,卷三)。

在現代,“哥”於“兄”接近同義,在古代,兄纔是兄,哥很多時候都只是表現一種親暱的態度。

第二個,關於“老婆”的稱呼:

南宋初苗劉之變時,宋昭慈孟太后只能以伯母之尊,暫時扶立宋高宗的幼子,說:“是他官家有太子,待老婆與他管事。”【8】(P325—325)

這裡老婆是老太婆的意思。

第三個,關於“丈”的稱呼:

例如範純粹是范仲淹的第四子,但排行爲五,人稱“範五丈”或“範龍圖五丈”。(注:參見鄧子勉:《宋人行第考錄》第148—149頁考證,中華書局,2001年。)

司馬光排行十二,被呼爲“司馬十二丈”。【42】(P2258)

蘇軾被稱爲“端明二丈”或“東坡二丈”。【43】(卷19、26)

“端明”是指蘇軾任端明殿學士。

再舉例一些奇葩官職簡稱:

“鄭大資”,是指資政殿大學士,“王提刑”是指提點刑獄,“章提舉”是指提舉常平,“王提幹”是指提舉常平司幹辦公事,“王運使”是指轉運使,“李檢討”是指翰林檢討,“張檢詳”指樞密院檢詳諸房文字。

最後說一說本文采用稱呼的原則。

第一,凡宋代稱呼中與現代相近或者相同的,自無異議。

第二,凡宋代稱呼中與現代不同,但不會有歧義,也不奇葩的,儘量採用宋代稱呼。

第三,宋代稱呼之中在現代人看來有歧義,或者奇葩的,特別是宋朝那些奇葩官名簡稱,寫的人要查不少資料,看的人也是滿頭霧水。故此作者會盡量採用常見易懂的明清稱呼。例如大家一直在吐槽的“大人”。這也是迫不得已,大家寬恕則個。

第349章 引動金人東來(中)第249章 明志第202章 蕭後二度追王葉(一)第67章 發動(一)第162章 可見世事又是何等的反覆無常!第110章 先於盤中落下一暗子第283章 對質(三)第199章 遇襲第11章 只可用剛,不可用柔第364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七)第61章 蔡攸的宣撫之策第173章 叛逃(六)第123章 欲奪其女之身心,旋而棄之,以爲報復第61章 蔡攸的宣撫之策第40章 不如請衙內替下官開口如何?第236章 蕭後三度追王葉(五)第155章 嘴炮一場第246章 奪印(一)第123章 欲奪其女之身心,旋而棄之,以爲報復第27章 耶律大石果有降意?第177章 道、勢、術第280章 到得是哪個王八蛋下的黑手第270章 我欲使你入山中爲盜!第144章 小兒輩已破賊矣第158章 撤軍(上)第216章 片紙退強敵第216章 片紙退強敵第83章 回城第350章 引動金人東來(下)第367章 末將知曉天祚帝下落!第95章 遼國反應第393章 議和(一)第241章 營中對(一)第233章 蕭後三度追王葉(二)第143章 稍稍有了歸宋之意第183章 相持第53章 此一文一武,必去其一第369章 不復以耶律達魯爲意第261章 征伐第355章 請君入甕(三)第326章 羣英匯聚(五)第107章 縱火第217章 禳解之法(一)第56章 請趙官家頒下丹書鐵券,方纔敢降第80章 當效謝安破苻堅故事第374章 宋人好像也被坑了(四)第214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九)第47章 種師道似是有詐!第364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七)第131章 耶律大石的忠心第236章 蕭後三度追王葉(五)第53章 此一文一武,必去其一第133章 即便金人已然南下,學生仍有策退之第258章 蕭後的終極大招(三)第362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五)第332章 做皇帝就是好,橫豎不吃虧第118章 請得宋營一行,以爲監督第281章 對質(一)第263章 便取一”媚“字第37章 便是天選抗金之人第19章 轟隆一聲響,魔理沙登場第73章 大勝第282章 對質(二)第82章 密議栽贓第169章 叛逃(二)第241章 營中對(一)第30章 爲宣帥效命,此乃下官份內之事第207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二)第227章 引狼入室第75章 逃命第30章 爲宣帥效命,此乃下官份內之事126 正當以此事爲由翻臉第203章 蕭後二度追王葉(二)第254章 蕭後的小心思(四)第169章 叛逃(二)第327章 羣英匯聚(六)第75章 逃命第380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三)第291章 學生已設下圈套在此(三)第315章 反覆(中)第169章 叛逃(二)第220章 禳解之法(四)第83章 回城第302章 日行六十第194章 宋人已至第306章 絕戶計第198章 析津府未下,二將便已爭功第316章 反覆(下)第185章 事起(二)第15章 畫蛇添足的事情本官不做第150章 事情仍未過去第381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四)第112章 與其我求人,不如人求我第235章 蕭後三度追王葉(四)第276章 只又當如何擒拿得天祚帝?第144章 小兒輩已破賊矣第356章 請君入甕(四)121章 並無聯手之意,似有試探之心第331章 搞事了(三)第283章 對質(三)
第349章 引動金人東來(中)第249章 明志第202章 蕭後二度追王葉(一)第67章 發動(一)第162章 可見世事又是何等的反覆無常!第110章 先於盤中落下一暗子第283章 對質(三)第199章 遇襲第11章 只可用剛,不可用柔第364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七)第61章 蔡攸的宣撫之策第173章 叛逃(六)第123章 欲奪其女之身心,旋而棄之,以爲報復第61章 蔡攸的宣撫之策第40章 不如請衙內替下官開口如何?第236章 蕭後三度追王葉(五)第155章 嘴炮一場第246章 奪印(一)第123章 欲奪其女之身心,旋而棄之,以爲報復第27章 耶律大石果有降意?第177章 道、勢、術第280章 到得是哪個王八蛋下的黑手第270章 我欲使你入山中爲盜!第144章 小兒輩已破賊矣第158章 撤軍(上)第216章 片紙退強敵第216章 片紙退強敵第83章 回城第350章 引動金人東來(下)第367章 末將知曉天祚帝下落!第95章 遼國反應第393章 議和(一)第241章 營中對(一)第233章 蕭後三度追王葉(二)第143章 稍稍有了歸宋之意第183章 相持第53章 此一文一武,必去其一第369章 不復以耶律達魯爲意第261章 征伐第355章 請君入甕(三)第326章 羣英匯聚(五)第107章 縱火第217章 禳解之法(一)第56章 請趙官家頒下丹書鐵券,方纔敢降第80章 當效謝安破苻堅故事第374章 宋人好像也被坑了(四)第214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九)第47章 種師道似是有詐!第364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七)第131章 耶律大石的忠心第236章 蕭後三度追王葉(五)第53章 此一文一武,必去其一第133章 即便金人已然南下,學生仍有策退之第258章 蕭後的終極大招(三)第362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五)第332章 做皇帝就是好,橫豎不吃虧第118章 請得宋營一行,以爲監督第281章 對質(一)第263章 便取一”媚“字第37章 便是天選抗金之人第19章 轟隆一聲響,魔理沙登場第73章 大勝第282章 對質(二)第82章 密議栽贓第169章 叛逃(二)第241章 營中對(一)第30章 爲宣帥效命,此乃下官份內之事第207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二)第227章 引狼入室第75章 逃命第30章 爲宣帥效命,此乃下官份內之事126 正當以此事爲由翻臉第203章 蕭後二度追王葉(二)第254章 蕭後的小心思(四)第169章 叛逃(二)第327章 羣英匯聚(六)第75章 逃命第380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三)第291章 學生已設下圈套在此(三)第315章 反覆(中)第169章 叛逃(二)第220章 禳解之法(四)第83章 回城第302章 日行六十第194章 宋人已至第306章 絕戶計第198章 析津府未下,二將便已爭功第316章 反覆(下)第185章 事起(二)第15章 畫蛇添足的事情本官不做第150章 事情仍未過去第381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四)第112章 與其我求人,不如人求我第235章 蕭後三度追王葉(四)第276章 只又當如何擒拿得天祚帝?第144章 小兒輩已破賊矣第356章 請君入甕(四)121章 並無聯手之意,似有試探之心第331章 搞事了(三)第283章 對質(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盟| 周至县| 乌鲁木齐市| 德惠市| 文水县| 平塘县| 永泰县| 小金县| 大洼县| 丰都县| 大连市| 资阳市| 阜平县| 当阳市| 古蔺县| 甘孜县| 钦州市| 墨竹工卡县| 姜堰市| 青岛市| 潜江市| 开江县| 东方市| 台江县| 萨嘎县| 博湖县| 崇礼县| 曲松县| 普定县| 阳谷县| 内乡县| 新营市| 五台县| 临潭县| 苍山县| 涿州市| 达州市| 鄂温| 泰安市| 玛多县| 罗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