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20章 議事

昨夜虛報賬目,坑了童貫二十六貫,且明知此事趙良嗣必然已經(jīng)告知童貫,王葉卻未曾放在心上。

如今自己對童貫尚且有大用,休說銀錢了,即便自己弄死一名童貫的侍妾,這貨也必然不會放在心上。

到得第二日一早,王葉吃飽喝足,又施施然前來帥府求見。

一則心知童貫必然已經(jīng)改口,二來也是催促童貫早日遣兵北上。

九日之內(nèi),耶律大石便當(dāng)領(lǐng)得天祚帝衆(zhòng)人近得居庸關(guān),即便童貫不肯買天祚帝這隻豬仔,只遣郭藥師假扮天祚帝東來,也得遣兵前去接應(yīng)。

要瞞過金人耳目,兩邊的銜接便得契合纔是。

總不能居庸關(guān)外的天祚帝尚且未曾隱去,南京道便冒出一個天祚帝來。金人又不是傻子,到時候兩相對照,立馬便能發(fā)覺破綻。

自涿州前去居庸關(guān)尚且得三五日路程,既然要前去接應(yīng),自然是提前出發(fā)爲(wèi)上。

你若是掐著日子上路,萬一路上有點(diǎn)什麼意外,例如道路崩塌、橋樑沖毀等等,豈不是耽誤時間。

大廳內(nèi),童貫正同趙良嗣在議事。昨夜趙良嗣獻(xiàn)上萬全之策,既然橫豎不吃虧,童貫又豈肯放手?

如此機(jī)會,可遇不可求。今日一早二人便在商議調(diào)兵遣將之事。

如今聽聞得王承旨求見,童貫也不肯讓其久等,便命親衛(wèi)將其請入。

既然這王承旨在自己同耶律大石之間牽線搭橋,作爲(wèi)中間人,自然得插手諸般事物,方纔能替雙方溝通。故此二人商議此事,也無需相瞞。

待到王葉入見,便見得趙良嗣對自己的態(tài)度比上次好了許多。

前文便已經(jīng)說過,此時以禮治天下,尊卑上下分得十分明顯。

唯有趙良嗣這貨的職位比王葉高出不少,故此王葉每次入見,這貨都是愛理不理,直待到王葉見禮後,這才隨意還得一禮。

此次王葉入得廳來,尚且未曾上前行禮,這貨竟然已經(jīng)搶先點(diǎn)頭示意。

當(dāng)下三人見禮已畢,各自落座。

童貫便開口道:“昨日承旨曾言,若果我軍不去迎取天祚帝南來,必陷耶律大石於進(jìn)退兩難境地。聽得承旨此言,本官輾轉(zhuǎn)難安,只一夜苦思之後,終下決斷。”

說完此語,童貫便提高聲音喝道:“正如前議,此次當(dāng)遣得劉延慶前去迎取天祚帝,另遣郭藥師前去假扮天祚帝東來。”

童貫同耶律大石兩邊既然再無矛盾,身爲(wèi)中間人的王葉於情於理都得表現(xiàn)出高興的情形來纔是,當(dāng)下王葉便起身道:“謹(jǐn)遵命!”

童貫呵呵笑了數(shù)聲,便伸手朝王葉示意,讓其坐下,接著開口道:“此次北上前去接應(yīng)天祚帝,按理並無危險。本官所慮者,劉延慶同耶律大石兩軍之間偶起衝突。劉延慶此人性情魯莽,若果有此事,還請承旨於其中多多斡旋。”

王葉拱手道:“敢不用命!”

說完此語,王葉便又接著開口道:“下官於遼地客居已有半載之久,思念家鄉(xiāng)甚盛。此次接應(yīng)得天祚帝之後,願同彼等一同返宋。此事,還請宣帥恩準(zhǔn)。”

於童貫說來,便是這王承旨越要返回宋國,其忠心越是毋庸置疑。

只自己正要仗著這王承旨往來溝通,維繫這耶律大石。如今耶律大石尚且未曾歸宋,童貫又豈肯輕易將絲線剪斷,將耶律大石這隻風(fēng)箏放飛了去?

當(dāng)下童貫便開口安撫道:“承旨且再耐煩數(shù)載。待到遼地平定,本官自當(dāng)親上表章,於官家面前替承旨請功。”

說完此語,童貫又笑著忽悠道:“以承旨之功,再高本官不敢輕許,從四品之大理寺少卿,本官定替承旨求之。”

王葉聞言大喜,趕緊道謝。如今自己身在童貫屋檐下,就怕你半途將自己召回。果然此次以退爲(wèi)進(jìn),童貫便入套了。

旁邊趙良嗣聽得此語,便轉(zhuǎn)頭看了過來,這王承旨此言,到得是真心還是假意?

當(dāng)下趙良嗣便朝童貫開口道:“此次既然眼看復(fù)燕事成,且天祚帝即將成擒。耶律大石領(lǐng)軍在外已自無益,若彼果然有心投宋,宣帥何不將其召回?”

趙良嗣這一招釜底抽薪果然很狠,正打在王葉的軟肋上。

耶律大石如今自立之心已盛,又安肯率軍來投?

如此一來,王葉苦心維持的耶律大石詐降之事頓時便會露餡。

如今童貫當(dāng)面,王葉又豈敢出言勸阻?若是簡簡單單地提耶律大石說話,童貫必然懷疑王葉對朝廷的忠心。

只倉促間,王葉已經(jīng)思得一計,奈何此事卻不能由自己說出口來。

既然不能出言阻止,何不反其道而行之,相幫著趙良嗣說話?

當(dāng)下王葉便開口道:“修撰此言有理!待到金人破得蕭幹,南京道必然爲(wèi)我等所有。燕雲(yún)十六州之中,便只剩下西京道數(shù)州待我軍前去攻取。如此一來,耶律大石領(lǐng)軍於外果然無益。請宣帥早早下令,命其率軍來投?”

王葉這話明著是附和趙良嗣,其實(shí)卻是提醒童貫,尚且有得西京道數(shù)州在。

爲(wèi)何要提及西京道?

只因爲(wèi)如今西京道頗爲(wèi)尷尬!

當(dāng)初宋人與金人定下海上之盟,約定南京道歸宋國攻打,卻未曾將西京道納入。

後來閒談之中,完顏阿骨打也有以西京道相贈之意。(《燕雲(yún)奉使錄》裡面記載阿骨打原話:“西京地本不要,止?fàn)?wèi)去拿阿適(遼天祚帝小字),須索一到,若拿了阿適,也待與南朝。”)

且金人不要西京道也有其它證據(jù)。

要知道金人攻陷西京道之後,數(shù)州之地,如此大的地盤,金人只留了二百士卒防守!

盟約之中的話自然得算數(shù),酒桌上的話誰知道你肯不肯承認(rèn)?只如此一來,童貫便犯難了!

自己若是貿(mào)貿(mào)然領(lǐng)兵前去收復(fù)西京道,又恐挑起兩國紛爭;若是不去收取,人家丟棄,自己卻眼饞的東西,難道就甘心站在一邊幹看著?

而且這種事情還不能問。就好比你借人東西,主人既然答應(yīng)了,那你自行取去便可。即便主人急著用,也無法馬上就張口向你討要。你若是放著東西不取,反而傻傻地再行詢問,主人只需一句話,東西你便借不走了。

昨夜趙良嗣獻(xiàn)上“寄存”之策,如今又聽得王承旨提及西京道,童貫頓然便有了計較。

既然能“寄存”一次,自然能“寄存”二次,何不故技重施,命耶律大石領(lǐng)軍前去接手西京道,將西京道寄存在耶律大石手中?

若金人肯放手,西京道便落入自己手中,燕雲(yún)十六州悉數(shù)收了回來,自是大功一件。

若是金人不肯放手,大不了自己放手好了!

反正耶律大石未曾正式歸順,自己只需要壯士斷臂,將耶律大石丟給金人去屠殺,事情便牽扯不到自己頭上。

童貫心中主意已定,便朝趙良嗣開口道:“仲亮此言有理!然則耶律大石既然肯以天祚帝相獻(xiàn),已足以證明其忠心。待到金人破得蕭幹,我等當(dāng)領(lǐng)軍收復(fù)得南京道。如今耶律大石已然西去,不妨便命彼代爲(wèi)接受西京道!”

趙良嗣聞言大急!耶律大石本身便爲(wèi)遼國舊臣,且頗得遼地民衆(zhòng)擁護(hù),如今投誠宋國朝廷之事又是不清不楚,如此情形下,又豈能讓其佔(zhàn)據(jù)得西京道地盤?

當(dāng)下趙良嗣正要再度出言相勸。

只自己已經(jīng)忽悠得這王承旨繼續(xù)前去耶律大石軍中爲(wèi)用,童貫又如何能當(dāng)著王葉面前將自己心思挑明?

這王承旨若得知耶律大石大軍有可能會被自己作爲(wèi)棄子,又豈肯再行前去?何況這王承旨背後還隱藏著一個牛逼人物,天機(jī)老人。

若是天機(jī)老人得知此事,再護(hù)一回犢子,只恐南京道之事又起反覆!

故此趙良嗣正要開口,童貫已早早使來眼色,且喝道:“此事且容後再議!今日只議此次出兵之事!”

趙良嗣聞言會意,便也收聲不言。

見得童貫此舉,王葉心中已有定數(shù)。於自己而言,只要童貫如今不召回耶律大石便可,只要過得月餘,情形自當(dāng)大變。

待到金人入得南京道,宋金一旦開戰(zhàn),童貫自顧尚且不暇,有哪裡有心思再來理會耶律大石?

且自己謀劃已定,也不管宋人願與不願,只要宋人朝廷不是豬到了家,便得同耶律大石聯(lián)手破得這波金兵。

一旦宋金結(jié)仇,即便耶律大石不肯復(fù)想,童貫也只能嚥下這口氣,同耶律大石聯(lián)手共抗金人。

如今童貫不肯再提此事,王葉自然也不肯再提此事,且先轉(zhuǎn)移話題。

當(dāng)下王葉便開口道:“敢問宣帥,此次北上各遣得幾何人馬?”

童貫不語,反而看了一眼旁邊的趙良嗣。

趙良嗣會意,便開口道:“未知天祚帝隨性攜帶得幾多人馬?”

王葉便開口道:“約莫有得五百之?dāng)?shù)。”

趙良嗣便回頭朝童貫開口道:“既是如此,可遣郭藥師領(lǐng)得千餘人馬前去假扮天祚帝。”

童貫便開口道:“只恐人數(shù)相差過大,必引得金人疑心。”

趙良嗣便笑道:“宣帥且休要憂心!郭藥師人馬多於天祚帝無礙,若是反而少於天祚帝人馬反倒必然引得金人疑心。何以故?天祚帝到底也是遼國皇帝,彼既然入得南京道,自有遼國忠義之士前來相投。”

王葉聞言只於一旁冷笑,卻也不肯出聲。上次趙良嗣果然被郭藥師傷得狠了,竟然只給其調(diào)派千餘士卒。要知道郭藥師假扮得天祚帝之後,必定前有蕭幹堵截,後有金人追趕,如此情形下郭藥師還得領(lǐng)軍慢慢往析津府而去,這千餘人馬也不知道能支撐多久!

王葉不肯出聲,便聽到趙良嗣又開口道:“至於迎取天祚帝人馬,當(dāng)於西軍之中挑選精銳前去。依下官計較,約莫有得百人便可。只天祚帝隨從人馬過多,唯恐爲(wèi)金人所察覺,除北院大王等緊要重臣外,一律不許歸宋,但留於耶律大石軍中。”

童貫聞言點(diǎn)頭。

馬擴(kuò)手下的山賊,耶律大石麾下假扮金兵的心腹早已經(jīng)準(zhǔn)備好了,此次迎取天祚帝必然會出亂子。

故此王葉自然要事先便撇清自己,聽得趙良嗣所言,王葉趕緊開口道:“如今易州、涿州又是盜賊四起,天祚帝何等緊要,只得百人前去,若遇盜賊爲(wèi)亂,只恐天祚帝必不能安然歸來。”

童貫聞言又朝趙良嗣看來。

趙良嗣聞言微微一笑,便開口道:“自蕭幹於境內(nèi)大肆絞殺山賊,彼等爲(wèi)求活命,便不得不往易、涿二州而來。雖然,彼等卻也不足爲(wèi)懼。一則各地盜賊只於民間爲(wèi)亂,搶奪衣食而已,從不敢與大軍放對。即便有一二膽大之徒前來襲擾,也並非我軍士卒對手。束甲精銳百人,已足以抵禦無甲盜賊數(shù)千。”

你以爲(wèi)盜賊裝備差,便沒有利兵,便沒有良甲?自己早早便已經(jīng)命人給馬擴(kuò)送去了大批兵器,清一色的西夏刀槍,清一色的宋國步人甲。

既然趙良嗣肯如此說,王葉自然不會反對。有得今日之一出,便已經(jīng)撇清了自己的責(zé)任。

如今計較已定,童貫便命人喚來劉延慶同郭藥師,命其明日一早便跟隨王葉北上,依計行事。

劉延慶倒是無所謂。

唯有郭藥師心中卻是大怒。當(dāng)初自己手擁重兵,又獻(xiàn)得易州、涿州二地,童貫對自己頗爲(wèi)看重。自前次偷襲析津府失利,自己麾下精銳死傷大半,童貫便對自己一日比一日冷淡。

且不說將這等送死的差事交給自己,且不說今日商議都不肯讓自己參與,只既然讓自己去假扮天祚帝,卻只給得這千餘人馬!

第148章 蕭乾親至第24章 賊子欲沮宣帥北伐大業(yè)!第21章 魔理沙的傳奇之路開始了第194章 宋人已至第155章 嘴炮一場第319章 果爲(wèi)萬全之策第40章 不如請衙內(nèi)替下官開口如何?第370章 宋人好像也被坑了(一)第378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一)第329章 搞事了(一)第27章 耶律大石果有降意?第158章 撤軍(上)第89章 宋使上門第39章 學(xué)生欲取大人性命,大人恨是不恨?第287章 內(nèi)訌(二)第331章 搞事了(三)第332章 做皇帝就是好,橫豎不吃虧第222章 北院大王第55章 再度招降第299章 昏君!第375章 宋人好像也被坑了(六)第56章 請趙官家頒下丹書鐵券,方纔敢降第242章 營中對(二)第294章 各懷鬼胎第275章 翻手爲(wèi)雲(yún),覆手爲(wèi)雨第367章 末將知曉天祚帝下落!第216章 片紙退強(qiáng)敵第368章 招供第356章 請君入甕(四)第87章 一狼既去,一狼復(fù)至第238章 弒君(二)第193章 蕭後月下追王葉(五)第192章 蕭後月下追王葉(四)第318章 二十六貫第254章 蕭後的小心思(四)第216章 片紙退強(qiáng)敵第294章 各懷鬼胎第352章 蕭乾的”妙計“第209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四)第230章 死別(二)第22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205章 自當(dāng)還之以人情第310章 賣豬仔第84章 紅丸已失?第120章 蕭嚴(yán)來使第241章 營中對(一)第85章 原來此人忠心爲(wèi)國第280章 到得是哪個王八蛋下的黑手第168章 叛逃(一)第137章 莫如今夜我便宿在此處?第217章 禳解之法(一)第103章 好一招移花接木之計第204章 蕭後二度追王葉(三)第314章 反覆(上)第354章 請君入甕(二)第145章 王門種氏之神位第322章 羣英匯聚(一)第393章 議和(一)第266章 王郎可欲一嘗遼國皇后滋味?第230章 死別(二)第247章 奪印(二)第2章 在下卻想學(xué)魯肅第348章 引動金人東來(上)第386章 鬼谷傳人第278章 艱難的決定第295章 金人兵出第243章 營中對(三)第347章 你不肯來,我便去請第247章 奪印(二)第325章 羣英匯聚(四)第315章 反覆(中)第133章 即便金人已然南下,學(xué)生仍有策退之第85章 原來此人忠心爲(wèi)國第278章 艱難的決定第282章 對質(zhì)(二)第275章 翻手爲(wèi)雲(yún),覆手爲(wèi)雨第334章 我詐(上)第305章 這軍師有點(diǎn)不著調(diào)第362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五)第74章 斬首一級,賞銀一錢,俘虜一人,賞銀一兩古人稱呼採用的原則第1章 破宋爲(wèi)救宋第39章 學(xué)生欲取大人性命,大人恨是不恨?第276章 誰料得援兵卻在此處第44章 兩個傻缺,落入了老子的圈套尚不自知!第278章 艱難的決定第321章 趙良嗣的忠心第145章 王門種氏之神位第202章 蕭後二度追王葉(一)第114章 老子不開口,老種必死無疑第366章 郭藥師這貨躺槍了第82章 密議栽贓第360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三)第379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二)第162章 可見世事又是何等的反覆無常!第302章 日行六十第183章 相持第157章 蔡京拆臺
第148章 蕭乾親至第24章 賊子欲沮宣帥北伐大業(yè)!第21章 魔理沙的傳奇之路開始了第194章 宋人已至第155章 嘴炮一場第319章 果爲(wèi)萬全之策第40章 不如請衙內(nèi)替下官開口如何?第370章 宋人好像也被坑了(一)第378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一)第329章 搞事了(一)第27章 耶律大石果有降意?第158章 撤軍(上)第89章 宋使上門第39章 學(xué)生欲取大人性命,大人恨是不恨?第287章 內(nèi)訌(二)第331章 搞事了(三)第332章 做皇帝就是好,橫豎不吃虧第222章 北院大王第55章 再度招降第299章 昏君!第375章 宋人好像也被坑了(六)第56章 請趙官家頒下丹書鐵券,方纔敢降第242章 營中對(二)第294章 各懷鬼胎第275章 翻手爲(wèi)雲(yún),覆手爲(wèi)雨第367章 末將知曉天祚帝下落!第216章 片紙退強(qiáng)敵第368章 招供第356章 請君入甕(四)第87章 一狼既去,一狼復(fù)至第238章 弒君(二)第193章 蕭後月下追王葉(五)第192章 蕭後月下追王葉(四)第318章 二十六貫第254章 蕭後的小心思(四)第216章 片紙退強(qiáng)敵第294章 各懷鬼胎第352章 蕭乾的”妙計“第209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四)第230章 死別(二)第224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205章 自當(dāng)還之以人情第310章 賣豬仔第84章 紅丸已失?第120章 蕭嚴(yán)來使第241章 營中對(一)第85章 原來此人忠心爲(wèi)國第280章 到得是哪個王八蛋下的黑手第168章 叛逃(一)第137章 莫如今夜我便宿在此處?第217章 禳解之法(一)第103章 好一招移花接木之計第204章 蕭後二度追王葉(三)第314章 反覆(上)第354章 請君入甕(二)第145章 王門種氏之神位第322章 羣英匯聚(一)第393章 議和(一)第266章 王郎可欲一嘗遼國皇后滋味?第230章 死別(二)第247章 奪印(二)第2章 在下卻想學(xué)魯肅第348章 引動金人東來(上)第386章 鬼谷傳人第278章 艱難的決定第295章 金人兵出第243章 營中對(三)第347章 你不肯來,我便去請第247章 奪印(二)第325章 羣英匯聚(四)第315章 反覆(中)第133章 即便金人已然南下,學(xué)生仍有策退之第85章 原來此人忠心爲(wèi)國第278章 艱難的決定第282章 對質(zhì)(二)第275章 翻手爲(wèi)雲(yún),覆手爲(wèi)雨第334章 我詐(上)第305章 這軍師有點(diǎn)不著調(diào)第362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五)第74章 斬首一級,賞銀一錢,俘虜一人,賞銀一兩古人稱呼採用的原則第1章 破宋爲(wèi)救宋第39章 學(xué)生欲取大人性命,大人恨是不恨?第276章 誰料得援兵卻在此處第44章 兩個傻缺,落入了老子的圈套尚不自知!第278章 艱難的決定第321章 趙良嗣的忠心第145章 王門種氏之神位第202章 蕭後二度追王葉(一)第114章 老子不開口,老種必死無疑第366章 郭藥師這貨躺槍了第82章 密議栽贓第360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三)第379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二)第162章 可見世事又是何等的反覆無常!第302章 日行六十第183章 相持第157章 蔡京拆臺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城市| 宽甸| 汉中市| 武定县| 漠河县| 龙岩市| 馆陶县| 莫力| 渭南市| 信阳市| 宜州市| 锦屏县| 广东省| 康马县| 沙雅县| 万山特区| 惠东县| 靖宇县| 阳泉市| 揭东县| 华亭县| 南昌市| 图们市| 电白县| 绥德县| 鹰潭市| 保靖县| 宜兰县| 兰坪| 申扎县| 珠海市| 岳阳市| 科尔| 长垣县| 京山县| 九台市| 伊金霍洛旗| 苍南县| 金山区| 万年县| 葵青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