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4章 到底誰爲耶律大石謀主?

卻說當日趙良嗣爲王葉所算計,將泄密之事栽贓到趙良嗣同種師道頭上。

到底是誰向耶律大石透露了宋金海上之盟的密約,知情人就那麼幾個,除了蔡攸、童貫二人外,要麼是趙良嗣,要麼便是種師道。

當時蕭幹已經殺得宋人使者張憲,兩國開戰在即,童貫尚且要靠種師道麾下的西軍出力,故此面對蔡攸的問責之時,也唯有昧著良心暫時將此罪名推到了趙良嗣頭上。

臨陣泄密乃是殺頭的大罪,雖然將此罪名栽贓於趙良嗣頭上,然則到底是童貫心腹,又有十餘年交情,且今後尚且要倚靠其獻策。

故此童貫又盡力於蔡攸面前替趙良嗣求得一條生路,只用赴江南押運糧草的名頭,將趙良嗣遠遠的打發了出來。

趙良嗣身負血海深仇,乃同遼國宗室不共戴天,故此不管身在燕地抑或身在江南,卻也時時將心思放在滅遼之事上。

當日聽得各種風聲傳來,耶律大石降而復叛,宋人大潰,爲耶律大石俘虜得五萬餘人等等,乃至於後來蕭嚴南下等事。趙良嗣聽得此訊,心中竊喜之餘,只埋頭督運糧草。

自己此次失敗,無非是自己在明,對方在暗,被對方有心算無心,這才中了奸計。此事並不能說明自己便技不如人。

如今朝廷既然吃虧,想來很快便能明白過來。只要二位大人得知耶律大石詐降,則自己必定有復出之日。

如今遼人勢弱,只要宋人大軍一日不撤,滅遼當不在話下。

且此次自己被髮配得出來,便已經轉明爲暗,如此攻守之勢已異,便可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且讓對付也嚐嚐被人算計的滋味。

近日又聽得風聲傳來,宣帥伐遼失敗,反倒引得夏人、遼人同時入侵,永興軍路、河北西路同時告急,故此朝廷已有旨意班師。

此時趙良嗣正將一批江南糧草往北押運而來,剛剛得到河北東路地界。

陡然聽得此信,趙良嗣頓時便有如五雷轟頂。

自愛妻去後,自己便生無可戀。如今之所以茍延存世者,正爲遼國未滅,耶律達魯未曾授首之故。若是滅遼事歇,自己活著又有甚麼意思?

軍中鐵律,若是糧草出了簍子,押運之人可是死罪,斬立決的那種。

如今趙良嗣也顧不上什麼死罪不死罪了,便將押運糧草之事拋給副手,領著兩名親衛便往西追來,欲要面見宣帥密談,以求挽回此事。

當日童貫領西軍擊敗了蕭幹,退得遼人這一路後,便欲要領大軍繼續西去,前往永興軍路擊退夏人。

大軍這才前行的半日,便有辛興宗領著八千殘破西軍來投。

當日蕭幹使五千常勝軍前來攻打,辛興宗同劉延慶領著萬餘選鋒軍前往迎戰。

ωwш ●ttκǎ n ●¢O

待到大營已爲蕭幹所破,劉延慶便率軍先退。辛興宗見狀,便也不得不跟著後撤。

當時宋營既然爲蕭幹所焚燒,大軍已亂,全無鬥志,皆四散而逃。

蕭幹主力騎兵自是追殺宋營士卒爲主。

常勝軍雖同辛興宗等西軍交鋒,然則郭藥師早有賣陣之心,叮囑麾下不得下死力衝陣。

見得辛興宗、劉延慶等人領兵退去,常勝軍也不來追趕

當日出戰的這一萬西軍,除掉戰死以及潰逃者外,如今尚且剩下八千多人。

見著辛興宗領著這些殘兵來投,童貫自是苦笑不已。當日自己扶持得此人對抗種師道,誰料到今日又是此人壞了自己復燕大事,正所謂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喪師辱國,原應重處,唯有當日自己扶持得此人之時,曾有官家暗許。

又加之童貫如今自身難保,眼見著復燕無望,童貫也懶得去治辛興宗的罪,只將其囚禁起來,他日帶回京師,讓官家自己去處置罷了。

至於這八千西軍,辛興宗既已被囚,按職位輪下來,便歸了劉延慶節制。

當下衆人正欲繼續西去,然則大軍尚且在半途,便有風聲傳來。永興軍路的夏人聞聽得遼人已去,西軍已回,便急匆匆的撤圍,退了回去。

敵軍盡去,童貫正要命西軍返回駐地,自己押著辛興宗往汴梁倆交差。

然則就在此時,趙良嗣終於追上了童貫大軍。正所謂風雲際會,眨眼又是一場風雨。

聽聞得趙良嗣前來,童貫自是大喜,趕緊命人召入。

當下二人一相見,童貫乃執趙良嗣手曰:“若得仲亮在,本官何以至此?”

如今已經分別得近兩月,聞聽得童貫此語,趙良嗣也是淚如雨下,開口道:“實爲下官才疏學淺,故爲他人所算計,連累得宣帥有今日。”

童貫亦是喟然長嘆。

二人感概良久,趙良嗣這纔開口道:“宣帥,復燕之事,萬不可輕棄!所謂一鼓作氣,再而竭,三而衰。如今若陡然班師,退回汴梁,則大事去矣!若要再度出師北伐,自是難於登天。”

童貫也唯有開口道:“唯有朝廷詔令在此,本官又豈敢不從?”

趙良嗣便開口道:“既是如此,不妨拖延得數日。若是下官猜測不差,此事必有變故!”

童貫聞言大喜,便開口道:“仲亮何以做此言語?莫非朝中又有風聲傳來?”

趙良嗣搖了搖頭,開口道:“下官正自河北東路趕來,即便朝廷又有風聲傳來,又如何能快過宣帥!”

到了這裡,童貫纔想起趙良嗣身負運糧差事,便開口道:“仲亮既自河北東路而來,只這糧草卻當運往雄州。可是朝廷詔令,既然大軍已退,便命仲亮就地交割糧草?”

趙良嗣搖了搖頭,開口道:“下官聞聽得宣帥班師,便也顧不上許多了,只將此事託於副手,便單馬前來追趕宣帥。”

見得趙良嗣赤膽忠心爲自己出力,童貫正爲當日栽贓之事愧疚,當下指著趙良嗣開口道:“此乃不赦死罪!仲亮何其糊塗!”停得一停,童貫便繼續開口道:“且喜本官尚未去職,便先替仲亮擔當一二。”

趙良嗣趕緊行禮以表謝意。

童貫問名了趙良嗣擅自離職的日期,便於書案上提起筆來,卡著日子擬定了調令一道,且加蓋了自己的大印。

有了此調令,趙良嗣此次偷偷前來便算不上擅離職守,即便糧草出了問題也同其無干。

雖則如此,若此事爲朝廷所查明,反倒童貫要擔上幾份責任。

趙良嗣接過此調令,心下也是感動異常,如今也顧不上許多了,便跪地開口道:”宣帥擡愛下官若此,下官敢不已死報之。今有肺腑之言,正當一吐爲快。”

童貫便親手扶起趙良嗣,開口道:“你我相交多年,名爲賓主,實則兄弟,又何須如此?仲亮有話,但請說來,本官自當洗耳恭聽。”

趙良嗣便開口道:“即是如此,下官魯莽了。敢問宣帥,果以爲耶律大石真降否?”

童貫便開口道:“自是真降無疑。莫非仲亮猶自以爲此事有詐?”

聽得童貫此語,趙良嗣頓時無話可說。事到如今,宣帥尚且還矇在鼓裡,從未覺察得自己已爲人所算計。

唯有對方手段太過高明,且過程太過曲折,自己明明知道此事有詐,卻也無法詳詳細細的說明於人前。

沉吟得半晌,趙良嗣便開口道:“此事且不去說他。敢問宣帥,我軍北上之時,耶律大石境況如何?兵力如何?”

若是換作耶律大石,聞聽得此言早已經會意。唯有童貫一時猶未覺察,乃開口道:“仲亮此言何意?”

趙良嗣便唯有自己回答道:“我軍北上之時,耶律大石此人如何?彼不過深負文名而已。若論詩詞歌賦,自是彼等強項。若說道兩軍交鋒,用計用謀,彼自是門外漢。其麾下幾何?不過二千殘卒而已!糧草幾何?下官雖不知詳細,亦知遼國自東京道一失,南京道糧草便已經捉襟見肘。再有宋遼交惡,斷了三處榷場,以後一粒糧食也未曾入得南京道,如此可知耶律大石手中糧草如何!想來頂多一月之數。盔甲、兵器如何?彼輩南下之時,不過三百老兵,故此想來也不過三百之數而已。故此,此時耶律大石可謂既無名聲,也無士卒,更無物資。”

童貫雖不知趙良嗣何意,還是點了點頭,這個分析沒問題。

趙良嗣便繼續開口道:“然則再觀耶律大石如今又如何?”

不待童貫開口,趙良嗣又自問自答道:“彼輩名聲如何?彼自以二千殘卒破得我軍十萬精銳,乃至於俘虜得五萬西軍,其麾下如何?自其名揚天下,遼國將士慕名來投者多如過江之鯽。聽聞如今已有三萬之數。其糧草如何?其從宣帥手中騙得糧草無數,少說也能支吾二載。盔甲、兵器如何?有得數萬宮帳軍來投,再有宣帥當日以輜重相贈,如此,又何須再問!除此之外,更難得的便是尚且有宋國朝廷友誼在,彼輩若遇緩急之時,尚且有宋國朝廷可以爲恃。”

童貫聞言便插嘴道:“仲亮何來的消息?據本官所知,遼地確有前往投誠耶律大石者,然則亦多爲散兵遊勇,乃至於遼地豪強之輩而已。待到本官撤軍之時,彼麾下猶自只有五千之數,又何來的三萬之說?”

趙良嗣便開口道:”下官雖離得遼國十又餘年,然則於彼處尚有故人在,自常有消息往來。據下官所知,自宣帥去後,彼處便有名曰赫魯者,領得五千宮帳軍來投,又有數十股當日爲金人所擊潰的遼軍餘部先後而至。只三日之前,彼軍便有三萬之數。”

童貫聞言大喜,便開口道:”未曾料到彼輩尚有今日。即是如此,憑之尚可以復燕,且不妨一試!”

宣帥猶自未曾疑心耶律大石投誠之事!聽得童貫此語,趙良嗣撞牆的心思都有了。

稍微緩得一緩,壓制住自己的情緒,趙良嗣這才繼續開口道:“宣帥尚未悟否?此次伐遼之事,我軍未曾落得好處,蕭幹未曾落得好處,遼國朝廷也未曾落得好處。這好處反而讓耶律大石一人給全佔了。這天下,又豈會有這等奇事?”

這話說得對啊!這天下大事便有如搖骰子一樣,誰都有贏得時候,誰都有輸的時候,若是某人只贏不輸,則此人一定出千。

此次復燕之事曲折異常,若是一件件去查看,自是看不出任何痕跡。若是將過程拋開不看,只看開端同結局兩段,情形頓時便清晰起來。大家都吃了虧,就耶律大石一人光佔便宜。本著誰佔便宜誰是幕後黑手的原則來推斷,自是不難推測出結果。

童貫聽得此語,終於反應了過來,恨恨的開口道:“此賊可恨!安敢如此戲弄本官!若非仲亮今日之言,只恐本官猶自矇在鼓裡。”

想了想,童貫復又長嘆道:“這李睿德不愧爲無雙國士,奈何不能爲本官所用!”

聽得童貫此語,趙良嗣猛然想起一事,便朝童貫開口道:“敢問宣帥,這李睿德曾於宋國有舊否?”

童貫聽得此語,低頭的想了一想,這纔開口道:”本官從未於宋國聽說得此人。仲亮何以有此一問?”

趙良嗣便開口道:“如此甚是奇怪。自下官爲蔡相所驅後,便不得不前往江南運糧。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也唯有如此,下官這纔看得分明。當日復遼之事,但凡宣帥同耶律大石相爭者,必是耶律大石得意無疑。然則若是宣帥同蕭乾等輩相爭,又必是宣帥得意無疑。

若細細論之,此人佈下彌天之計,自是以輔助耶律大石爲首要,卻又時不時的照拂於我軍一二。”

沉吟了一下,趙良嗣繼續開口道:“耶律大石俘虜得我軍五萬餘人,卻無一殺傷,取得糧草錢銀後便悉數放回。反觀蕭嚴領萬餘大軍南下,卻被一把火悉數燒死。如此並非此人不能殺人,也並非此人不敢殺人。兩相對照,何以此人對我軍頗爲仁慈,對遼人則頗爲殘暴?若是下官所料不差,背地裡定策之人必非李睿德,實則另有其人。且此人必同我宋國頗有淵源。”

仔細回想了一下,此次復燕,自己、耶律大石、蕭幹三方勢力之中,互有攻伐。

耶律大石同蕭幹,蕭幹同自己之間,那可真是明刀明槍。耶律大石燒殺的蕭幹義子蕭嚴等萬人,蕭乾燒殺得自己西路軍數萬人。

再反觀耶律大石同自己之間,此人雖算計得自己數次,卻幾乎未有殺傷之舉,頂多便是騙點糧草、物資罷了。

如此可見,對方必定是對自己手下留情了。

第161章 以義聚之,以利驅之第78章 自盡第179章 以自己性命爲賭第334章 我詐(上)第59章 慕化旗第322章 羣英匯聚(一)第155章 嘴炮一場第19章 轟隆一聲響,魔理沙登場第171章 叛逃(四)第214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九)第364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七)第234章 蕭後三度追王葉(三)第250章 殺王第337章 擒酋(一)第112章 與其我求人,不如人求我第20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37章 便是天選抗金之人第356章 請君入甕(四)第184章 事起(一)第242章 營中對(二)第21章 魔理沙的傳奇之路開始了第288章 內訌(三)第208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三)第203章 蕭後二度追王葉(二)138章 昨夜風催雨,舉目皆落紅第110章 先於盤中落下一暗子第4章 宋人有一破綻,重德兄知否?第41章 吾爹乃王黼!第179章 以自己性命爲賭第327章 羣英匯聚(六)第53章 此一文一武,必去其一第381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四)第221章 天下第一攪屎棍(一)第117章 耶律大石必難逃一死第319章 果爲萬全之策第359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二)第58章 應該出不了什麼亂子吧!第226章 詔命總知東路兵馬事蕭幹誅殺逆臣第264章 只不知王郎有此趣味否?第312章 奪其生志第166章 蕭幹試探第170章 叛逃(三)第322章 羣英匯聚(一)第323章 羣英匯聚(二)第118章 請得宋營一行,以爲監督第104章 大人可敢與學生一賭?第140 欽差即來,又當如何支吾134章 老子逗留此地,便爲一女子而已第381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四)第360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三)第94章 唯有瞧夏國不爽而已第223章 一鳴驚人正在當下第250章 殺王197章 散地兵散第2章 在下卻想學魯肅第72章 驚變第231章 死別(三)第258章 蕭後的終極大招(三)第329章 搞事了(一)第265章 糾纏第90章 破家還債第22章 便是爲妾爲婢,魔理沙亦心甘第24章 賊子欲沮宣帥北伐大業!第298章 波浪戰術第167章 宋使復來第223章 一鳴驚人正在當下第232章 蕭後三度追王葉(一)第182章 交戰第21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八)第250章 殺王第380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三)第99章 豺狼南下(二)第81章 此賊詐敗賣陣第93章 宋國反應第113章 蕭嚴欲聯手林牙,共破宋軍第290章 學生已設下圈套在此(二)第340章 擒酋(四)第165章 若能招降得郭藥師,復燕可期第196章 散地不可用新卒第357章 請君入甕(五)第142章 今番死矣!第259章 情挑第268章 當再續舊誼第110章 先於盤中落下一暗子第222章 北院大王第105章 前方有詐,林牙速回!第334章 我詐(上)第368章 招供第293章 梟雄?第171章 叛逃(四)第302章 日行六十第306章 絕戶計第257章 蕭後的終極大招(二)第125章 傻鳥!上當了吧!第73章 大勝第283章 對質(三)第86章 宮鬥跡象第161章 以義聚之,以利驅之第392章 帝王心術
第161章 以義聚之,以利驅之第78章 自盡第179章 以自己性命爲賭第334章 我詐(上)第59章 慕化旗第322章 羣英匯聚(一)第155章 嘴炮一場第19章 轟隆一聲響,魔理沙登場第171章 叛逃(四)第214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九)第364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七)第234章 蕭後三度追王葉(三)第250章 殺王第337章 擒酋(一)第112章 與其我求人,不如人求我第20章 親射虎,看孫郎第37章 便是天選抗金之人第356章 請君入甕(四)第184章 事起(一)第242章 營中對(二)第21章 魔理沙的傳奇之路開始了第288章 內訌(三)第208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三)第203章 蕭後二度追王葉(二)138章 昨夜風催雨,舉目皆落紅第110章 先於盤中落下一暗子第4章 宋人有一破綻,重德兄知否?第41章 吾爹乃王黼!第179章 以自己性命爲賭第327章 羣英匯聚(六)第53章 此一文一武,必去其一第381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四)第221章 天下第一攪屎棍(一)第117章 耶律大石必難逃一死第319章 果爲萬全之策第359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二)第58章 應該出不了什麼亂子吧!第226章 詔命總知東路兵馬事蕭幹誅殺逆臣第264章 只不知王郎有此趣味否?第312章 奪其生志第166章 蕭幹試探第170章 叛逃(三)第322章 羣英匯聚(一)第323章 羣英匯聚(二)第118章 請得宋營一行,以爲監督第104章 大人可敢與學生一賭?第140 欽差即來,又當如何支吾134章 老子逗留此地,便爲一女子而已第381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四)第360章 蕭幹好像被坑了(三)第94章 唯有瞧夏國不爽而已第223章 一鳴驚人正在當下第250章 殺王197章 散地兵散第2章 在下卻想學魯肅第72章 驚變第231章 死別(三)第258章 蕭後的終極大招(三)第329章 搞事了(一)第265章 糾纏第90章 破家還債第22章 便是爲妾爲婢,魔理沙亦心甘第24章 賊子欲沮宣帥北伐大業!第298章 波浪戰術第167章 宋使復來第223章 一鳴驚人正在當下第232章 蕭後三度追王葉(一)第182章 交戰第213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八)第250章 殺王第380章 原來坑的是金人(三)第99章 豺狼南下(二)第81章 此賊詐敗賣陣第93章 宋國反應第113章 蕭嚴欲聯手林牙,共破宋軍第290章 學生已設下圈套在此(二)第340章 擒酋(四)第165章 若能招降得郭藥師,復燕可期第196章 散地不可用新卒第357章 請君入甕(五)第142章 今番死矣!第259章 情挑第268章 當再續舊誼第110章 先於盤中落下一暗子第222章 北院大王第105章 前方有詐,林牙速回!第334章 我詐(上)第368章 招供第293章 梟雄?第171章 叛逃(四)第302章 日行六十第306章 絕戶計第257章 蕭後的終極大招(二)第125章 傻鳥!上當了吧!第73章 大勝第283章 對質(三)第86章 宮鬥跡象第161章 以義聚之,以利驅之第392章 帝王心術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川| 孟州市| 望江县| 贵南县| 安化县| 淳安县| 孟津县| 莲花县| 隆化县| 大荔县| 沛县| 安福县| 临邑县| 巧家县| 漳州市| 登封市| 正定县| 岚皋县| 措美县| 台中县| 江陵县| 平山县| 托克托县| 疏勒县| 邢台县| 南开区| 英山县| 迁西县| 咸阳市| 连州市| 呼和浩特市| 阳春市| 台湾省| 肇州县| 阜南县| 宝鸡市| 怀宁县| 井冈山市| 庐江县| 米泉市| 梁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