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69章 悲喜交加

魏主閔殺李農(nóng)及其三子,並尚書令王謨、侍中王衍、中常待嚴震、趙升。閔遣使臨江告晉曰:“逆胡亂中原,今已誅之;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朝廷不應(yīng)。五月,廬江太守袁真攻魏合肥,克之,虜其居民而還。六月,趙汝陰王琨進據(jù)邯鄲,鎮(zhèn)南將軍劉國自繁陽會之。魏衛(wèi)將軍王泰擊琨,大破之,死者萬餘人。劉國還繁陽。初,段蘭卒於令支,段龕代領(lǐng)其衆(zhòng),因石氏之亂,擁部落南徙。秋,七月,龕引兵東據(jù)廣固,自稱齊王。

------------引言摘述

六月二十二日,兵馬行到隴城,突然有人攔住大軍前去的路,說是南鄭內(nèi)府的人,受大夫人所派前來稟告重要事情。

曾華一驚,連忙叫人帶上前來。來人一走近,曾華髮現(xiàn)原來是範敏帶過的老僕範福,心裡不由一慌:“範福,有什麼事?難道是夫人出事了嗎?”

“回大人,小的是奉夫人之命向大人報喜來的,夫人已經(jīng)順利地在二月二十六誕下一名公子。只是小的來到長安時大人已經(jīng)領(lǐng)軍西去了,小的又跟著來到秦州天水郡,結(jié)果聽說大人已經(jīng)領(lǐng)軍攻入涼州,不知什麼時候能回來,小的無法,只好在這關(guān)隴大道上的隴城住下,專等大人回來。”範福大聲說道。

曾華一聽,這才放下心來。原來範福來得不巧,只能跟著曾華的屁股後面跑,但是又怎麼能趕得上日夜兼程的大軍呢?而他又不願意把這個天大的好消息混在一般的消息傳給曾華,因爲他既不想影響在前線指揮作戰(zhàn)的曾華,又想親自告訴曾華這個好消息,所以一直等到現(xiàn)在,也讓曾華牽掛待產(chǎn)的老婆一直到現(xiàn)在。

旁邊的笮樸臉色也是一喜,拱手道:“恭喜大人!恭喜大人的嫡公子出世。”

曾華一聽就知道笮樸的話中所指,雖然最先爲曾華生下兒子的是真秀,但她畢竟是吐谷渾鮮卑人,而且是如夫人,所以生下的兒子雖然是長子,但是在衆(zhòng)屬下的心目中是不具備繼承曾華“事業(yè)”的資格。現(xiàn)在“正牌夫人”範敏誕下一名嫡公子,自然而然讓曾華的衆(zhòng)部下認爲這是曾華“後繼有人”了。

當夜,曾華在隴城設(shè)下簡單的筵席,不但大請衆(zhòng)隨軍的將領(lǐng)參軍,還請了當?shù)氐目h令和百姓宿老,而謝艾和跟隨他的那些士人也列席其中。

曾華舉杯向在席的衆(zhòng)人說道:“今日是我曾華嫡子誕生歡宴,雖然晚了點,而且這酒菜粗陋,但也是我曾某人的一件慶事。在此以淡酒多謝各位,多謝各位今晚能來爲我祝賀。請,先乾爲敬!”

衆(zhòng)人連忙舉杯,尤其是隴城的縣令和百姓宿老,本來已經(jīng)是誠惶誠恐,現(xiàn)在見曾華如此,頓時慌成一團。見曾華已經(jīng)一飲而盡,衆(zhòng)人也紛紛一飲而盡。

連敬三杯後,曾華便請大家隨意,衆(zhòng)人方開始變得輕鬆活躍起來,尤其是米擒鹿、費聽傀等幾個武將,開始劃拳賭酒起來。

曾華舉著酒杯離席先來到當?shù)匕傩账蘩锨懊妫瑢ζ摺宋话左屔n蒼的老漢說道:“多謝各位老人家來這裡爲我捧場祝賀。”衆(zhòng)老漢連忙站起來,紛紛拱手回禮。

曾華對其中一位看上年紀最大的老漢說道:“你老如何稱呼呀?”

老漢連忙答道:“回大人,老朽姓陳,大傢伙都叫老朽爲陳老漢。”

“哦,陳老漢你高壽呀?”

“回大人,老朽虛活了七十二歲了!”

曾華點點頭笑道:“人生七十古來稀,陳老漢你真是難得呀!你是不是已經(jīng)兒孫滿堂了?”

“回大人,老朽我有四個兒子,十一個孫子。”

“好啊,這纔是福分呀!”陳老漢一聽,裂著嘴露出稀稀落落的牙齒笑了起來。

曾華一轉(zhuǎn)頭,從旁邊親衛(wèi)提著的籃子裡拿出兩個紅色的雞蛋,遞給陳老漢說道:“我曾某生有嫡子是一件喜事,卻不敢獨喜,就用這兩個紅雞蛋以使人人均喜。你老先收下,這人人都有份。”

陳老漢不敢怠慢,連忙彎腰接下,捧在手裡半天說不出話來。曾華繼續(xù)發(fā)紅雞蛋,其餘的百姓宿老也激動萬分地接下來,和陳老漢一樣站在那裡不知道說什麼了。而其他旁人也一一接到曾華的紅雞蛋,拿在手裡,也是不知道說什麼了。

曾華可不管別人怎麼想,也不知道現(xiàn)在有沒有生兒子送紅雞蛋的風俗,他現(xiàn)在心裡只是一片美滋滋的。真是喜事連連,打下關(guān)隴,真秀給他生了一個兒子,大敗涼州,範敏給他生了一個兒子,真是天遂人願呀。只是現(xiàn)在這兩個兒子一個快一歲了,一個已經(jīng)三個月了,自己卻一個都沒見過,真是慚愧呀!

很快發(fā)雞蛋發(fā)到謝艾那一席,謝艾等人不由全體一愣,不知如何迴應(yīng)了。本來認爲自己是待處置罪人的他們被請到歡宴中列席就已經(jīng)很驚訝了,現(xiàn)在又看到曾華滿臉喜色地給自己這些人來發(fā)喜慶的紅雞蛋,他們真的有些想不通曾華的葫蘆裡到底在賣什麼藥?

第一被送到雞蛋的謝艾站起身來,平和地拱手施禮道:“多謝曾大人的喜物!”也不多說就接過來了。看到謝艾如此,他身後的衆(zhòng)人也學著模樣接過雞蛋。

待曾華髮完雞蛋,笮樸舉杯站了起來,對衆(zhòng)人說道:“我們祝大人多子多福!”

衆(zhòng)人轟然應(yīng)道,場面頓時熱烈萬分,而跟隨曾華回三輔的一萬五千飛羽軍當夜每人分得美酒肉食一份,個個也是歡樂了一夜,而且過了幾日也分得紅雞蛋兩個,只是天水、略陽的雞蛋一時半會在市集上看不到蹤跡了。

由於當夜歡宴過深,曾華傳令休息一日,第三日方拔師向東繼續(xù)行軍。

過了兩日,大軍很快就進入到扶風郡。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秋收時分,大道兩邊滿是金黃色的麥地,迎風捲起一層層麥浪,並夾帶著一股豐收的氣息向行進在大道上的飛羽軍吹來。

“豐收了!如此這種景象是我最欣慰的,能讓老百姓有地種、有飯吃、有衣穿,我纔算盡到鎮(zhèn)北大將軍、雍州刺史的職責了。”曾華在岐山腳下看著麥田嘆道。

旁邊的笮樸不作聲,只是看了一眼另一邊的謝艾。進入到扶風郡之後,曾華就以向謝艾學習請教的藉口,將謝艾帶在身邊。而謝艾雖然跟在曾華身後,卻總是不言語。

“當年真長先生(劉惔)和桓溫大人器重曾某,說我是濟世之才,拜我官職,讓我統(tǒng)領(lǐng)百姓。開始的時候我以爲自己不過一時得了運氣,但是不敢懈怠兩位的重望,竭盡心力,讓數(shù)萬流民勉強溫飽。後來只不過憑著一點點功勞,真長先生和桓溫大人卻一再提拔我,最後一直提攜我爲梁州刺史。原本我以爲他們只是器重我個人,後來我才知道,原來他們器重我卻是爲了百姓,因爲我有能力和本事濟世安民。”曾華深情地回憶起往事來,而一直注視著遠處麥田的雙目有點泛紅溼潤起來。

笮樸和謝艾聽到耳裡,想在心裡,但是卻沒有作聲,只是默默地繼續(xù)聽著。

“當我明白這個道理後,我就大肆地擴張我的勢力,我不怕別人說我貪權(quán)弄勢,我只是希望屬下的百姓越來越多,我就可以盡我的能力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不再顛沛流離,不再受苦受難。”曾華說到這裡,不由轉(zhuǎn)過頭來對笮樸、謝艾二人笑了一笑道:“也許你們以爲我是欺世盜名做做樣子,學王莽而已。但是在我心中不管是王莽還是周公,都不是我追求的目標。而且我既不是一個小人,也不是聖人,我只是一個只求目的不擇手段的人。真長先生纔是真正的聖人,他讓我知道了,你有多大的能力就要承擔多大的責任!”

說到這裡,曾華悠悠地說道:“責任,是一個男兒的立根之本,處世基礎(chǔ)。大則對國家民族,小則對家庭親人,都是兩個字,責任。”

曾華的這一席話,不由讓笮樸和謝艾臉色一震,不由變得肅穆嚴正起來。

曾華指著遠處的扶風大地說道:“這裡養(yǎng)育著我們成百萬的華夏百姓,他們在這裡勤懇勞作,爲的是什麼?還不是爲了吃上一口安穩(wěn)飯。但是過去多少年,他們這個最基本的要求都無法得到滿足。而我們做爲有能力的人,做爲被賦予權(quán)力的人,難道只是清談無爲嗎?窮者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這是孟子先知說過的哲理明言。”

曾華意味深長地看了一眼謝艾繼續(xù)道:“達者兼濟天下我們都知道,可是窮者獨善其身是什麼呢?只是謹守自己的道德觀念嗎?天賦與你才華不是讓你老死一隅,獨守操行的,而是要你在能力所達到的範圍裡儘量表現(xiàn)自己的才能,爲民造福。冰臺先生,你是一個北趙石胡都稱讚的九州之才,爲何因爲張家奸人而偏守一隅,浪費才華呢?”

謝艾聽到這裡,長嘆了一口氣,黯然低下頭,卻還是不言語。

這時笮樸低聲說道:“冰臺先生,你不知道吧,張祚準備廢幼主而自立。如果你還留在涼州的話,恐怕”。說到這裡,笮樸不再言語了。

謝艾卻心裡明白,如果張祚真的要篡位的話,自己是第一個必須要死的人。

看到謝艾心裡有了感嘆,笮樸又繼續(xù)說道:“大人知道這件事情後,就策劃著一定要將大人救出來。大人跟我說過,冰臺先生是濟世安民的大才,不能因爲張祚的私慾而橫死,也不能只是困在涼州。大人說先生應(yīng)該可以匡扶更多的百姓。”

謝艾神情複雜地深深看了一眼曾華,然後默然許久問道:“大人認爲做官的爲何要愛親人一樣愛百姓呢?”

曾華當下答道:“官不愛民,民不愛國!如果百姓都不愛這個朝廷國家了,那麼這個朝廷國家還能延續(xù)多久呢?”

謝艾一聽,不由深深施了一禮,但是卻沒有繼續(xù)說話了。

曾華和笮樸對視一眼,他們心裡明白,雖然現(xiàn)在謝艾不說什麼,但是心裡已經(jīng)被打動了,歸順是早晚的事。

六月三十日,大軍離長安城不到二十里,留守的車胤、王猛、段煥等人長安官員出城迎接,在十里鋪結(jié)成一個浩浩蕩蕩的隊伍。

看到衆(zhòng)人出現(xiàn)在眼前,曾華覺得心裡一暖,終於回家了。但是轉(zhuǎn)眼看到鎮(zhèn)北大將軍府參軍劉顧身上繫了一根白布,心裡一驚,連忙策馬奔到跟前,大聲問道:“子瞻(劉顧的字),你這是何故?”

劉顧聽到這話,不由伏地大哭道:“前月建康有傳報,家父於三月初十病逝仙去。”

曾華兩眼一黑,坐在風火輪的身子一晃,馬上就往地上倒去,慌得兩邊的親衛(wèi)趕緊七手八腳地將他扶住,然後再小心翼翼地擡到地上。車胤、王猛等人連忙圍了過來,看到曾華已經(jīng)昏死過去,不由大急。還是王猛當機立斷,伸手往曾華的人中上使勁一掐。

曾華終於悠悠地醒了過來,看到衆(zhòng)人圍在旁邊卻不由淚如雨下,然後在親衛(wèi)的摻扶下,跌跌撞撞地來到劉顧的跟前,悽然地說道:“我真是悔呀!去年接到先生的書信就該去建康一趟。想不到僅僅數(shù)月先生就棄我而去,我現(xiàn)在的心真如刀絞一般。”說罷,於劉顧抱頭痛哭,直哭得天昏地暗,溼透長襟。

當日,曾華執(zhí)子弟禮守孝,在鎮(zhèn)北大將軍府設(shè)靈位祭祀。三日後讓劉顧回建康奔喪,並代己參禮,而且備了不少祭祀獻品和撫慰禮金,還帶去自己請車胤書寫的一副輓聯(lián):“英雄作事無他,只志切匡扶,能全天下能全我;自古成功有幾,正鳳凰浴火,半哭蒼生半哭公。”而曾華自己在長安守制三個月。

既然要守制三個月,曾華也不好把老婆孩子接到長安,只好再繼續(xù)等吧,一年都等了也不急著這三個月了。於是曾華也把全部心思花在處理政務(wù)上去了。

現(xiàn)在是秋收的時節(jié),也是曾華入主關(guān)隴後第一個收穫季節(jié),自然大意不得。曾華和雍州各郡守及秦、樑、益州頻頻溝通,組織人手集中收割。關(guān)隴由於均田制的執(zhí)行和新賦稅制的鼓勵,百姓種地的積極性非常高,幾乎是在拼命耕種了。加上這一年老天爺還算給曾華面子,沒有什麼大災大難,所以今年不但關(guān)隴,就是益、樑兩州都是大熟,各地到處都是豐收的大好景象。

曾華連發(fā)鈞令,要求各地將百姓做爲賦稅交上的糧食好生封存庫藏;傳令各地官府勸諭百姓,將他們手裡剩餘的大量糧食也好生庫存起來,不要輕易黴爛或被鼠蟲吃掉,否則嚴懲不怠;並傳令給各地關(guān)卡,自己轄區(qū)裡的糧食只準進不準出。曾華知道,在目前這種產(chǎn)量低下,靠天吃飯的年代,糧食是最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不能因爲一年的豐收就大手大腳,明年一場大災歉收能讓你上吊。

在關(guān)注民生的時候,曾華也不會放過關(guān)東的一舉一動。而日益無孔不入的偵騎處、探馬司將相關(guān)的情報流水一樣傳到曾華案前,擺上議事堂的桌面。

四月,魏主冉閔以謀逆的罪名將其“親密的戰(zhàn)友”李農(nóng)及其三個兒子盡數(shù)誅殺,一同被砍掉腦袋的還有尚書令王謨、侍中王衍和中常待嚴震、趙升。讓曾華很是感嘆了一把政治鬥爭的殘酷性。

冉閔接著遣使者到淮水向江南的晉室投書道:“逆胡亂中原,今已誅之;能共討者,可遣軍來也”。但是視冉閔爲石虎繼承人的晉室朝廷理都不理這份投書。曾華又是感嘆一番,心裡卻對這種事實無可奈何。看來就算自己想扶助冉閔也要暗中來,免得被人說自己跟朝廷對著幹,接交敵國,有不臣之心。雖然現(xiàn)在自己已經(jīng)無人可以奈何了,但還沒有到爲所欲爲的地步,晉室這桿大旗還得繼續(xù)扛下去。

五月,廬江太守袁真攻魏合肥,克之,盡虜其居民而還。六月,北趙汝陰王石琨領(lǐng)軍進據(jù)邯鄲,趙鎮(zhèn)南將軍劉國自繁陽出兵會師。冉閔遣衛(wèi)將軍王泰領(lǐng)軍北擊,大破石琨劉國聯(lián)軍,斬首萬餘。石琨奔襄國,而劉國只得回繁陽。

而段氏鮮卑的遺民首領(lǐng)段龕領(lǐng)著其部衆(zhòng),趁著中原大亂,帶著部衆(zhòng)從冀州南徙。秋七月,段龕攻陷廣固,自稱齊王。

關(guān)右最大的敵人,氐首苻洪卻突然被投降的軍師將軍麻秋下毒暗算了。因爲在枋頭越混越滋潤的麻秋居然想殺苻洪吞併其部衆(zhòng),再在中原打出一份天地來。誰知苻洪中了毒後立即發(fā)現(xiàn)不妙,在護衛(wèi)的保護下逃回大營。而聞訊而來的苻健帶領(lǐng)兵馬將麻秋及其親信千餘殺得乾乾淨淨。

回到大帳的苻洪拉著苻健的手說:“我以爲我們在中原還有機會,所以猶豫著沒有速回關(guān)右,讓曾氏佔據(jù)關(guān)右已經(jīng)一年餘,我真是後悔呀。今日我被小人所害正是天意,這十餘萬氐人關(guān)右遷民就由你帶領(lǐng)了,中原將大亂,爲保住大家的身家性命你們兄弟還是儘快回關(guān)右吧,如果還留在中原恐怕屍骨無存。”

當夜苻洪吐血三升而亡,時年六十六歲,衆(zhòng)人遵其遺言擁了苻健爲主。

苻健一邊發(fā)喪,一邊去大都督、大將軍、三秦王僞號,把晉室上次授予的官爵:假節(jié)、右將軍、監(jiān)河北征討前鋒諸軍事、襄國公翻出來重新帶上,再遣叔父苻安過淮水告喪,請朝廷新命。接著苻健移駐河內(nèi)野王城,在野王城大興土木,做出一副準備在這裡安家落居的樣子,並委趙俱爲河內(nèi)太守,駐溫縣;牛夷爲安集將軍,駐懷縣;以弟苻雄爲輔國將軍、魚遵爲河南太守,由孟津渡河水南下,“收復經(jīng)營”河南。

不僅如此,苻健還命令部衆(zhòng)分屯河內(nèi)各地,開墾耕種,凡嚷嚷西歸者一律斬首,並派人西來向長安示好,以表示“同僚之好”。

曾華看到這裡,不由笑著說了一句:“欲蓋彌彰!”逐傳令將二十廂步軍、十五廂騎兵十萬餘人陸續(xù)調(diào)向潼關(guān)、馮翊、上洛一線,並傳令各地提高警惕,做好萬全準備。

第49章 初出關(guān)中(二)第126章 萬馬度陰山(五)第171章 延城決戰(zhàn)(三)第131章 懊悔的人們(二)第159章 我們要西征(一)第73章 巡視第153章 涼州戰(zhàn)事(五)第60章 關(guān)中(六)第225章 華夏必勝(五)第252章 塵埃落定(三)第21章 接降第275章 - 聖主之劍(三)第71章 宜陽(二)第271章 - 內(nèi)沙布爾城(一)第258章 哥特人(三)第38章 宕昌城(全)第263章 南海攻略(一)第70章 宜陽(一)第144章 永和十年(三)第113章 初戰(zhàn)拓跋(三)第112章 初戰(zhàn)拓拔(二)第189章 旌旗招招皆向東(一)第163章 第一次西征(二)第66章 金城之戰(zhàn)(一)第58章 關(guān)中(四)第143章 永和十年(二)第246章 誰家之天下(三)第249章 誰家之天下(六)第59章 關(guān)中(五)第272章 - 內(nèi)沙布爾城(二)第55章 關(guān)中(一)第225章 華夏必勝(五)第173章 冀州風雲(yún)(一)第135章 長安的冬天(四)第154章 永和十二年(一)第29章 仇池(1)第239章 談笑東瀛(二)第55章 關(guān)中(一)第174章 冀州風雲(yún)(二)第11章 夜渡長江第212章 碎葉川之戰(zhàn)(二)第113章 初戰(zhàn)拓跋(三)第67章 金城之戰(zhàn)(二)第244章 誰家之天下(一)第244章 誰家之天下(一)第114章 初戰(zhàn)拓跋(四)第16章 塘溝之戰(zhàn)(2)第137章 勇氣和榮譽(二)第12章 夜襲江州(1)第52章 初出關(guān)中(五)第75章 江夏第190章 旌旗招招皆向東(二)第44章 最牛的拉練第99章 遠方的客人(中)第63章 餘波(三)第160章 我們要西征(二)第117 回家過年第237章 青州(二)第148章 大戰(zhàn)前夕第247章 誰家之天下(四)第86章 上郡第146章 永和十年(五)第259章 哥特人(四)第3章 襄陽第208章 天災人禍(二)第219章 侯洛祈的選擇(五)第186章 王者歸來(二)第199章 南北分治第214章 西征前夕第78章 建康(三)第45章 益州第201章 三省第64章 永和五年的冬天第234章 遙遠的戰(zhàn)事第282章 - 大爭論(一)第17章 大戰(zhàn)之前第15章 塘溝之戰(zhàn)(1)第188章 劉家兄弟第126章 萬馬度陰山(五)第15章 塘溝之戰(zhàn)(1)第66章 金城之戰(zhàn)(一)第88章 王師北伐(一)第245章 誰家之天下(二)第232章 壽春袁真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145章 永和十年(四)第187章 虜家不解漢兒歌第198章 閒談(二)第38章 宕昌城(全)第266章 南海攻略(四)第225章 華夏必勝(五)第280章 - 三皇會議(一)第264章 南海攻略(二)第194章 人生如夢五十年第10章 誓師西征第199章 南北分治第201章 三省第156章 永和十二年(三)第69章 悲喜交加
第49章 初出關(guān)中(二)第126章 萬馬度陰山(五)第171章 延城決戰(zhàn)(三)第131章 懊悔的人們(二)第159章 我們要西征(一)第73章 巡視第153章 涼州戰(zhàn)事(五)第60章 關(guān)中(六)第225章 華夏必勝(五)第252章 塵埃落定(三)第21章 接降第275章 - 聖主之劍(三)第71章 宜陽(二)第271章 - 內(nèi)沙布爾城(一)第258章 哥特人(三)第38章 宕昌城(全)第263章 南海攻略(一)第70章 宜陽(一)第144章 永和十年(三)第113章 初戰(zhàn)拓跋(三)第112章 初戰(zhàn)拓拔(二)第189章 旌旗招招皆向東(一)第163章 第一次西征(二)第66章 金城之戰(zhàn)(一)第58章 關(guān)中(四)第143章 永和十年(二)第246章 誰家之天下(三)第249章 誰家之天下(六)第59章 關(guān)中(五)第272章 - 內(nèi)沙布爾城(二)第55章 關(guān)中(一)第225章 華夏必勝(五)第173章 冀州風雲(yún)(一)第135章 長安的冬天(四)第154章 永和十二年(一)第29章 仇池(1)第239章 談笑東瀛(二)第55章 關(guān)中(一)第174章 冀州風雲(yún)(二)第11章 夜渡長江第212章 碎葉川之戰(zhàn)(二)第113章 初戰(zhàn)拓跋(三)第67章 金城之戰(zhàn)(二)第244章 誰家之天下(一)第244章 誰家之天下(一)第114章 初戰(zhàn)拓跋(四)第16章 塘溝之戰(zhàn)(2)第137章 勇氣和榮譽(二)第12章 夜襲江州(1)第52章 初出關(guān)中(五)第75章 江夏第190章 旌旗招招皆向東(二)第44章 最牛的拉練第99章 遠方的客人(中)第63章 餘波(三)第160章 我們要西征(二)第117 回家過年第237章 青州(二)第148章 大戰(zhàn)前夕第247章 誰家之天下(四)第86章 上郡第146章 永和十年(五)第259章 哥特人(四)第3章 襄陽第208章 天災人禍(二)第219章 侯洛祈的選擇(五)第186章 王者歸來(二)第199章 南北分治第214章 西征前夕第78章 建康(三)第45章 益州第201章 三省第64章 永和五年的冬天第234章 遙遠的戰(zhàn)事第282章 - 大爭論(一)第17章 大戰(zhàn)之前第15章 塘溝之戰(zhàn)(1)第188章 劉家兄弟第126章 萬馬度陰山(五)第15章 塘溝之戰(zhàn)(1)第66章 金城之戰(zhàn)(一)第88章 王師北伐(一)第245章 誰家之天下(二)第232章 壽春袁真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145章 永和十年(四)第187章 虜家不解漢兒歌第198章 閒談(二)第38章 宕昌城(全)第266章 南海攻略(四)第225章 華夏必勝(五)第280章 - 三皇會議(一)第264章 南海攻略(二)第194章 人生如夢五十年第10章 誓師西征第199章 南北分治第201章 三省第156章 永和十二年(三)第69章 悲喜交加
主站蜘蛛池模板: 玉林市| 启东市| 博湖县| 台北市| 五大连池市| 肇州县| 平远县| 华亭县| 青铜峡市| 柳河县| 依兰县| 利辛县| 会昌县| 全州县| 搜索| 依安县| 吉林省| 万年县| 马鞍山市| 绥滨县| 高碑店市| 台东县| 尼木县| 喜德县| 分宜县| 呼伦贝尔市| 西乌珠穆沁旗| 新民市| 武穴市| 龙江县| 昭平县| 乌鲁木齐市| 金堂县| 东辽县| 云阳县| 洮南市| 宣汉县| 明星| 定安县| 仙居县| 台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