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3章 南海攻略(一)

華夏三年冬天,林邑國都城-因陀羅補羅(今越南廣南省茶蕎)騰起沖天的大火,伴隨著大火的是劈里啪啦的的燃燒聲,還有混在其中隨風飄來的哭喊聲和喊殺聲。

看著已經被熊熊大火吞噬的因陀羅補羅城,範佛用所知道的最惡毒的詞句咒罵著,這些天殺的華夏人什麼時候變得如此窮兇極惡?從前年華夏人興兵開始,佔婆人(林邑人的自稱)就一直疲於應付。開始的時候佔婆人還能憑藉海上船隊佔據一些優勢,因爲佔婆地處海路要道,海上貿易在佔婆國佔據重要的位置,所以佔婆的船隊海運也相當發達,也多出彪悍的“海上人家”,幾次北上侵擾也都是水陸並進。

但是隨著華夏艦隊蜂擁南下,佔婆國的海上優勢被逐漸打破。雖然佔婆人咬著牙堅持著,捍衛著佔婆國的每一寸海疆。但是強悍的精神無法抗拒成百上千連訣而來的海船,無法抗拒同樣彪悍的華夏海軍,更無法抗拒華夏海軍背後代表的龐大生產力。

幾場海戰下來,雙方打得是十分慘烈,佔婆國在船隻、人數上略佔劣勢,但是人家畢竟是上百年的南海海洋強國,經驗豐富,勉強也能支撐著;華夏海軍船衆兵多,而且一直走的都是“正規化”、“系統化”的路子,跟佔婆水師截然不同,但是華夏海軍畢竟組建不過二十餘年,雖然海軍多經過朝鮮、長州等戰事和捕鯨船的鍛鍊,可參與的畢竟是一部分人員,華夏海軍迅速擴張。兵員的訓練還是跟不上來。如此兩下,佔婆水師和華夏海軍打得不分上下。

但是時間一拖到華夏二年下半年,佔婆水師就吃不消了。華夏海軍地大漿戰船(近海戰艇)打沉了一艘第二日反而會多上十艘,加上掛滿帆的大海船(遠海戰艦)一天比一天多,小小的佔婆國招架不住了。

佔婆國原本只有這麼大。就是咬著牙拼命造船也沒有損失地快,每一次拼死作戰也只能撈個平局,根本沒有什麼繳獲補充,而華夏海軍卻極其“歹毒”。就是偶爾拋錨一、兩艘海船也寧願燒了也不願意留給佔婆。打到華夏三年,佔婆國已經是國窮民竭,疲憊不堪。

頂不住壓力的範佛幾次向華夏軍求降,但是華夏軍卻一口拒絕。而且不依不饒,繼續猛攻。華夏軍的戰術很簡單,水陸並進。陸路以龍編爲中心,在華夏元年就彙集了超過兩萬長州兵,而水路卻以象林港爲中心,集中大量地船隻艦船,襲擾佔婆各港口,順便攔截佔婆水師北上。

想到象林港範佛心裡就窩火。都怪自己一時財迷心竅,利令智昏。在寧康年間,與佔婆諸國通商的華夏商人(當時還是北府商人)當時與佔婆國關係非常“友好”,他們買通佔婆國內大貴族和諸多大臣,以重金“租借”了土倫灣(今峴港灣)一大片“荒地”,然後開始修築港

土倫港開始只是商業港口,做爲華夏商人在南海的一箇中轉站,由於這裡地處要衝,一時衆商雲集,萬船齊聚。林雷爲佔婆國帶來了不少稅收。華夏商人很快借口擴張泊位,利用土倫灣天然深水良港的優勢,將土倫港一下子擴大了數倍,而範佛和貴族大臣們還洋洋得意,以爲港口擴大了。稅收也會增加不菲。

華夏商人接著說爲了保衛港口裡貴重地貨品。必須修建一座簡易的城寨。範佛在一堆華夏貴重貨品的面前猶豫了好幾日,終於經不住誘惑和左右的勸告。同意修建一座簡單地木柵欄的營寨。

但是華夏商人賄賂了監督的佔婆官員,然後沿著險要的山勢開始動工。華夏人經過數十年的“基礎建設”經驗的積累,外加與精於建築學的羅馬學者交流,土木水平根本不是佔婆人能想象的。當監督官員從港口中商棧裡扶南女子地溫柔中回過神來時,華夏商人已經利用這數月的時間裡,僱傭了大量民工,採集了大量的木材石料,修建了一座要塞城堡。

這下範佛可不幹了,他處死了玩忽職守的官員,然後要求華夏商人拆毀土倫城堡,可華夏商人說什麼也不答應,反而加緊了對城堡要塞的加固,積極備戰。惱羞成怒的範佛直接將將軍隊開到了土倫城下。不是他不“通情達理”,而是土倫堡離因陀羅補羅不到兩百里,華夏人要是在這裡修建了一座軍事要塞,範佛晚上睡覺都不會很舒服。

華夏元年夏天,當佔婆將軍範當根帶著數千人在土倫城堡前板著手指頭倒計時,華夏軍從龍編直接運來了近萬名長州軍,直接就與佔婆軍幹起來了,把戒備不及的範當根軍打得落荒而逃,兩國就這樣幹起來。

範佛一氣之下,立即糾集兵馬準備報仇雪恨,但是他必須防備華夏大軍從橫山(今越南九山山脈)以北的九真郡山過來,兵力一時調度不及,於是花重金向西邊的鄰國究不事請得一萬援軍,加上本部一萬五千兵馬,一起攻打土倫堡。

華夏人又陸續運來了數千青州兵,加在一起超過一萬五千人。這些兵馬滅佔婆可能還不夠,但是守住易守難攻、背靠海港的要塞城堡還是綽綽有餘地。華夏軍不但將佔婆、究不事聯軍擊退,還公開宣佈土倫港正式更名爲象林港,土倫城爲象林城。

範佛這要明白了華夏人的用意了。佔婆地區在秦漢時爲象郡象林縣管轄,後漢末年,象林縣功曹之子區連殺縣令自立爲王,自稱爲佔婆國,奉婆羅門爲國教,而象林城也被改稱爲因陀羅補羅。現在華夏人新修了象林城,這其中用意還不明顯嗎?

於是範佛正式向華夏宣戰,接著究不事、扶南也被接連進來,頓時打成了一鍋粥。

在戰事開局時。華夏軍除了在陸路上佔據優勢之外,在海路上只能與佔婆國相持,勉強維持著象林港的運輸,阻止佔婆船隊北上。但是到了華夏三年,華夏海軍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華夏三年秋天。在海口(因陀羅補羅河的入海口,今越南會安)海域,華夏海軍集中了近海第三艦隊,第四艦隊和遠海第一艦隊超過五百艘戰艇戰艦與佔婆國水師僅存地不到三百餘艘海船展開決戰。

華夏海軍採取了斜線衝擊戰術。利用近海戰艇地撞角接二連三地衝擊著佔婆水師的艦船,將其分割成數部,再集中船隻和火力,利用水兵弓、水兵弩(連環弩)、牀弩、炮弩對佔婆水師船隻進行了集中火力打擊。然後利用接舷戰一鼓作氣,蜂擁而上,殺光佔婆水師地水手,然後點上一把大火。

此次海戰從早上打到黃昏,範佛在岸邊的山上眼睜睜著看著他地兩百餘艘船隻被燒,然後化成一堆灰燼沉入大海,七十餘艘船隻被俘,只剩下不到二十餘艘船隻拖著滿身的傷痕。逃回了海口港。

佔據海上優勢後,華夏軍越發地囂張起來,原本一直進軍緩慢的陸路在海軍的掩護下,採用了一種新式地打法。一萬華夏軍搭上海軍的船隻,繞過憑藉橫山天險防守的佔婆軍防線,直接在日南郡比景港登陸,攻陷了橫山防線的重要支撐點-比景城,切斷了兩萬多佔婆軍地後路。

然後三萬華夏軍在北,一萬華夏軍在南,兩路夾擊橫山防線。連戰四日四夜,兩萬六千佔婆軍終於全線潰敗,範佛苦心經營數年的橫山防線一下子成了四處漏風的破笆籬。

攻破橫山防線後,華夏軍揮師南下,在短短兩個月時間裡席捲了朱吾(今越南洞海南)、西卷(今越南廣治北)、盧容(今越南廣順)。最後屯兵於象林城。華夏三年冬天。交州提督桓石虔和駐防廣州都督霍遂抵達象林,正式下達了進攻令。五萬餘華夏軍氣勢洶洶地圍攻因陀羅補羅城。

因陀羅補羅被佔婆國苦心經營數百年,算得上是南海地區數一數二的雄城,範佛以爲憑藉因陀羅補羅城堅固的防和兩萬餘軍隊,已經可以讓華夏人飲恨而歸。

但是當範佛看到華夏人在城外樹立起十餘座高如城樓的木架子後,心裡一直在犯嘀咕。他想不出華夏人這次會玩出什麼花樣來,但是華夏只花了不到三年的時間就毀滅了南海第一大海上勢力的實力讓範佛不寒而慄。

是夜,那十餘座木架子終於開始發威了,它們發出一種地動山搖地聲音,然後十幾道流星拖著長長的橘紅色的尾巴飛進因陀羅補羅城。流星接連不斷地飛進因陀羅補羅,使得這座擁有數百年曆史的城池四處騰起大火。華夏人毫無目的,打到哪就算那,而因陀羅補羅城雖然是佔婆都城,但是也方圓不大,大部分地區都處於抵近發射的拋射石炮的射程之內。所以無論是百姓的平房,還是貴族的府邸,無論是富麗的王宮還是莊重地寺廟,只要捱上一、兩顆可以形成十餘丈火圈的火油彈,都會在呼呼的大風中被烈火吞噬。

華夏人按照慣例讓因陀羅補羅城燃燒了一個晚上,然後在黎明時分換上了石彈,對一段城牆集中火力進行打擊,才過一個時辰便將東城的城牆擊垮了一小段。早就蓄勢待發的華夏軍立即以弓弩手爲掩護,以打仗最不要命地三千仙臺兵爲前鋒,衝擊這個缺口。

慌亂了一整夜地佔婆軍在範佛的嚴令下終於彙集在一起,用血肉之軀堵住這個缺口,擋住了華夏軍猶如五月暴雨地箭矢,擋住了一浪接著一浪的仙臺兵。但是就在這個缺口打得血肉橫飛時,北門傳來一聲驚天動地的聲音,整個北門在漫天的塵霧中不翼而飛。原來華夏軍在石炮的掩護下,組織了上千人挖掘地道,直抵北門底下,然後埋上了三十個圓圓的打著“試驗軍品”的木桶,最後點燃引信。華夏軍沒有想到三十桶試驗軍品居然有如此威力,他們在感到一個低沉的震動和如雷鳴般的聲音後便看到一團碩大的土塵沖天而起,然後在塵霧中磚石亂飛,就如同山崩地裂,又猶如火山迸發一般。

華夏軍在軍官的督促下,終於半聾著耳朵回過神來,然後列著隊,舉著兵器向已經化成廢墟因陀羅補羅城北門衝去。由於範佛將防備重心移到東城去了,而且北城的佔婆守軍已經被剛纔的聲音嚇壞了,以爲是什麼妖魔作怪,看到華夏軍殺氣騰騰衝過來時便只有一個念頭-快逃!

到了下午,華夏軍佔領了因陀羅補羅城全城,王宮、貴族府邸、寺廟被洗劫一空,無數的金銀財寶被華夏軍裝進木箱子裡,然後運到城外集中。超過四千餘名貴族、大臣、廟主和他們的家眷被華夏軍用繩子捆成一串,然後牽到城外的“戰俘營”集中,只有不到五百餘人護著範佛和其子範胡達逃出了因陀羅補羅城。

“國王陛下,探子回來了。”侍衛大臣範迷當稟告道。這裡是吉臘山,離因陀羅補羅城有百餘里的距離,靠近究不事邊境,而疲憊不堪的範佛君臣便決定在這裡休息一二。

“國王陛下,華夏軍在燒城,他們要把因陀羅補羅城變成廢墟!”探取因陀羅補羅城情報的探子見到範佛便伏地大哭道。

範佛聽到這話,連忙跌跌撞撞地跑上山頂,向因陀羅補羅城方向舉目看去,只見東南方向在黑色天幕中跳動著一種橘紅色。範佛頓時淚流滿面,對著因陀羅補羅城方向跪倒在地,捶地痛哭起來。

第184章 王猛出關(二)第216章 侯洛祈的選擇(二)第118 北府的戰爭機器(一)第44章 最牛的拉練第159章 我們要西征(一)第107章 河北戰事(二)第20章 入成都第235章 各幹各的第21章 接降第72章 周第147章 姑臧火光第256章 哥特人(一)第274章 - 聖主之劍(二)第33章 武都(1)第186章 王者歸來(二)第112章 初戰拓拔(二)第131章 懊悔的人們(二)第196章 渤海道(二)第28章 新的起點(2)第35章 武都3第230章 戰爭還是和平?(五)第1章 南逃(1)第93章 趙國第125章 萬馬度陰山(四)第202章 大理寺和樞密院第235章 各幹各的第74章 長安第23章 梁州(1)第53章 初出關中(六)第190章 旌旗招招皆向東(二)第261章 報酬和交易第134章 長安的冬天(三)第144章 永和十年(三)第258章 哥特人(三)第239章 談笑東瀛(二)第168章 第一次西征(七)第42章 西海,青海第97章 九月鷹飛第47章 聖教(下)第236章 洛陽第121章 北府的戰爭機器(四)第60章 關中(六)第55章 關中(一)第278章 - 伊斯法罕(三)第59章 關中(五)第254章 即位與稱帝第115章 初戰拓跋(五)第152章 涼州戰事(四)第160章 我們要西征(二)第140章 慕容恪(二)第118 北府的戰爭機器(一)第1章 南逃(1)第255章 大憲章第263章 南海攻略(一)第138章 勇氣和榮譽(三)第106章 河北戰事(一)第238章 談笑東瀛(一)第37章 楊初的女婿第193章 直入鄴城第221章 華夏必勝(一)第84章 幷州(二)第282章 - 大爭論(一)第174章 冀州風雲(二)第228章 戰爭還是和平(三)第218章 侯洛祈的選擇(四)第199章 南北分治第245章 誰家之天下(二)第98章 遠方的客人(上)第85章 幷州(三)第154章 永和十二年(一)第93章 趙國第29章 仇池(1)第63章 餘波(三)第173章 冀州風雲(一)第226章 戰爭還是和平?(一)第49章 初出關中(二)第19章 笮橋大戰(2)第67章 金城之戰(二)第1章 南逃(1)第76章 建康(一)第194章 人生如夢五十年第46章 聖教(上)第104章 木根山之戰(完)第245章 誰家之天下(二)第133章 長安的冬天(二)第12章 夜襲江州(1)第109章 有話好好說第27章 新的起點1第245章 誰家之天下(二)第246章 誰家之天下(三)第45章 益州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53章 初出關中(六)第77章 建康(二)第239章 談笑東瀛(二)第255章 大憲章第250章 塵埃落定(一)第2章 南逃(2)第2章 南逃(2)第24章 梁州(2)
第184章 王猛出關(二)第216章 侯洛祈的選擇(二)第118 北府的戰爭機器(一)第44章 最牛的拉練第159章 我們要西征(一)第107章 河北戰事(二)第20章 入成都第235章 各幹各的第21章 接降第72章 周第147章 姑臧火光第256章 哥特人(一)第274章 - 聖主之劍(二)第33章 武都(1)第186章 王者歸來(二)第112章 初戰拓拔(二)第131章 懊悔的人們(二)第196章 渤海道(二)第28章 新的起點(2)第35章 武都3第230章 戰爭還是和平?(五)第1章 南逃(1)第93章 趙國第125章 萬馬度陰山(四)第202章 大理寺和樞密院第235章 各幹各的第74章 長安第23章 梁州(1)第53章 初出關中(六)第190章 旌旗招招皆向東(二)第261章 報酬和交易第134章 長安的冬天(三)第144章 永和十年(三)第258章 哥特人(三)第239章 談笑東瀛(二)第168章 第一次西征(七)第42章 西海,青海第97章 九月鷹飛第47章 聖教(下)第236章 洛陽第121章 北府的戰爭機器(四)第60章 關中(六)第55章 關中(一)第278章 - 伊斯法罕(三)第59章 關中(五)第254章 即位與稱帝第115章 初戰拓跋(五)第152章 涼州戰事(四)第160章 我們要西征(二)第140章 慕容恪(二)第118 北府的戰爭機器(一)第1章 南逃(1)第255章 大憲章第263章 南海攻略(一)第138章 勇氣和榮譽(三)第106章 河北戰事(一)第238章 談笑東瀛(一)第37章 楊初的女婿第193章 直入鄴城第221章 華夏必勝(一)第84章 幷州(二)第282章 - 大爭論(一)第174章 冀州風雲(二)第228章 戰爭還是和平(三)第218章 侯洛祈的選擇(四)第199章 南北分治第245章 誰家之天下(二)第98章 遠方的客人(上)第85章 幷州(三)第154章 永和十二年(一)第93章 趙國第29章 仇池(1)第63章 餘波(三)第173章 冀州風雲(一)第226章 戰爭還是和平?(一)第49章 初出關中(二)第19章 笮橋大戰(2)第67章 金城之戰(二)第1章 南逃(1)第76章 建康(一)第194章 人生如夢五十年第46章 聖教(上)第104章 木根山之戰(完)第245章 誰家之天下(二)第133章 長安的冬天(二)第12章 夜襲江州(1)第109章 有話好好說第27章 新的起點1第245章 誰家之天下(二)第246章 誰家之天下(三)第45章 益州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53章 初出關中(六)第77章 建康(二)第239章 談笑東瀛(二)第255章 大憲章第250章 塵埃落定(一)第2章 南逃(2)第2章 南逃(2)第24章 梁州(2)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陵县| 金溪县| 冷水江市| 兴城市| 长顺县| 宜君县| 永修县| 炉霍县| 清徐县| 梅州市| 化州市| 沁源县| 沙河市| 永修县| 彰化县| 深州市| 平安县| 宜宾市| 湄潭县| 崇州市| 阳泉市| 武宁县| 加查县| 绥棱县| 纳雍县| 彭山县| 黑水县| 张家川| 青阳县| 洪泽县| 嘉黎县| 丰都县| 榕江县| 高州市| 苗栗县| 麻城市| 梅河口市| 大安市| 东丰县| 固原市|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