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0章 我們要西征(二)

月,周太史令康權(quán)言於周主生曰:“昨夜三月並出,微,連東井,自去月上旬,沉陰不雨,以至於今,將有下人謀上之禍。”生怒,以爲妖言,撲殺之。特進、吏部尚書辛牢等謂清河王法曰:“主上失德,上下嗷嗷,人懷異志,燕、晉二方,伺隙而動,恐禍發(fā)之日,家國俱亡。此殿下之事也,宜早圖之!”法心然之,畏生趫勇,未敢發(fā)。生夜對侍婢言曰:“阿法兄弟亦不可信,明當除之。”婢以告法。法與辛牢及前將軍飛,帥壯士數(shù)百潛入雲(yún)龍門,麾下三百人鼓譟繼進,宿衛(wèi)將士皆舍仗歸法。生猶醉寐,法兵至,生驚問左右曰:“此輩何人?”左右曰:“賊也!”生曰:“何不拜之!”法兵皆笑。生又大言:“何不速拜,不拜者斬之!”法兵引生置別室,廢爲越王。尋殺之,曰厲王

-----------引言摘述

正在北府上下沉浸在昇平元年新春到來的喜悅時,《大將軍邸報》昇平元年第一期的頭版卻赫然刊登了一則新聞,碩大的黑體標題特別引人注目-《鐵門關(guān)慘案》。

“永和十二月九月十一,秦州天水郡長興商隊在西域尉犁國西南的鐵門關(guān)突遭襲擊,數(shù)千裝備精良、訓(xùn)練有素的‘馬匪’洶涌圍來。商隊上下三百一十二人除去五人僥倖逃出生天之外,其餘三百零七人盡數(shù)戰(zhàn)死,無一投降。隨攜貨品財物盡數(shù)被掠。連其身上鎧甲兵器都被收刮一空,遺體慘遭凌侮。”

新聞詳細地講述了長興商隊遇襲的經(jīng)過,也毫不隱瞞地指出商隊遇襲地原因是他們無意中知道了一項西域危害北府的陰謀,所以才慘遭數(shù)千“正規(guī)騎軍”裝扮的馬匪襲擊。整篇文章悲憤、激揚,充滿了對勇士們的崇敬,對卑鄙者的憤慨,它用前所未用的語氣指出,同胞遇害。是整個官府和國家最大的恥辱。不管他們是在“境內(nèi)”還是“境外”。

《大將軍邸報》文章一出。北府上下震驚不已,而正在大家消化這個巨大變故事件的時候,《市商邸報》突然發(fā)力出手,一改以前“充滿銅臭味”地作風,慷慨激昂地大肆報道和評論起鐵門關(guān)慘案,精闢文章接二連三。

《市商邸報》原本專注於市商貿(mào)易,是商人們地舌喉。他們爲商隊說話是很正常地事情,而且他們講得也很有道理。在《市商邸報》的頭版評論中指出,商人往來四方.調(diào)劑餘缺.溝通有無,時候,也爲衆(zhòng)人創(chuàng)造了財富。

對於這一點大家都理解,這是因爲在北府開府前後,曾華組建商隊商團,開始商貿(mào)活動的時候。那些有錢的“世家高門”由於被強制從自己的莊園、部曲中剝離出來。遷到了“易於控制”的中心城市,自然而然對曾華地政策有牴觸的情緒。加上對北府前途未卜的擔憂,他們不願意投資到其中。

於是曾華就依靠官府的“行政力量”。組建起衆(zhòng)多的商隊和商社,而“入股投資”多是跟隨曾華的將士軍官、謀臣文士,還有教會、學(xué)堂學(xué)堂等曾華一手包辦的機構(gòu),外加許多對曾華感恩而又有信心的流民百姓們,紛紛響應(yīng)曾華地號召,出人出錢(這點錢也只能意思一下),也分到了不少“股份”。

在北府強勢起來之後,北府地商貿(mào)也水漲船高,獲利越來越多。一直在旁邊冷眼旁觀,甚至幸災(zāi)樂禍的高門世家看著眼紅起來了,紛紛想重新入股投資。但是這個時候他們就是拿著一大堆的錢也只能買到一點點股份了,機會失去了就不會再來了。富甲天下地北府商業(yè)和正在創(chuàng)造天下最多財富的各工場,它們現(xiàn)在一半的股份被曾華-教會、學(xué)院、軍士等共金會-文武部屬-工匠等新興階級掌握著。其餘的一半股份則有十分之七被北府官府掌握,剩餘才留給那些腸子都悔青的高門世家,而他們付出的代價卻是前者的數(shù)百倍。

所以《市商邸報》敢理直氣壯地這麼說,衆(zhòng)人也不敢有什麼異議。而且商社、商隊還創(chuàng)造了數(shù)額巨大的賦稅,而正是這筆賦稅爲北府的迅速發(fā)展提供了巨大動力。這筆錢讓北府可以去修建水利工程,保證立國之本-農(nóng)業(yè)的發(fā)展;讓北府可以廣設(shè)學(xué)堂,提供前所未有的教育;讓北府可以供養(yǎng)數(shù)目巨大、強大一時的軍隊。

在歷數(shù)這些之後,《市商邸報》毫不客氣地指出,商隊爲國家做出巨大貢獻,那麼國家該爲這些商人做些什麼呢?

說完這些後,《市商邸報》更上一層樓,進一步指出,商隊所有成員,不論職位高低,貧富貴賤,首先都是大晉北府的百姓。自家的百姓慘死,做爲國家和官府又該如何處置呢?

《市商邸報》如此高調(diào)地一番評論吶喊之後,各家邸報也不甘落後,紛紛發(fā)表自己所代表的“那一羣人”的意見,雖然論調(diào)不一樣,但是大家都對鐵門關(guān)慘案表示極大的憤慨,紛紛要求北府爲遇害勇士們討回公道。

《提學(xué)邸報》甚至提出,國敗則家亡,國辱而身恥,這是百姓民衆(zhòng)的準則,而民困國憂,民辱國恥卻是國家之道。

這篇署名“綜”的文章一經(jīng)見報,頓時點燃了這份邸報的忠實讀者羣-各學(xué)院學(xué)堂的學(xué)生和講師、教授等人心中的那團火。這些人本來在校園裡就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爲準則,對國家、對民族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空前高漲,再經(jīng)過這件事和這些文章的激發(fā),紛紛相約走出校園,在長安城中結(jié)隊遊行,並向三臺廣場進發(fā),準備在那裡舉行一場前所未有的大集會,抒發(fā)自己地激憤之情。

行進途中。不斷有長安居民加入,而早早得到通知和聯(lián)絡(luò)的咸陽工匠、霸城軍官、士官學(xué)院等數(shù)萬人也陸續(xù)趕到,加入到隊伍中間。而得到消息的商人們也從南市等地趕來,彙集到三。

過了中午,三臺廣場已經(jīng)彙集了將近二十萬民衆(zhòng)。只見平時寬廣無邊的三臺廣場現(xiàn)在居然全是黑壓壓的一片,除了人頭就看不清楚其它了。二十萬民衆(zhòng)分成上千個小圈子,聽著圈子中心的一個人在大聲地演講著。這些“頗有目的”的人向許多隻是半懂半模糊地民衆(zhòng)講述到底發(fā)生了什麼事情。他們言真意切地話語打動著民衆(zhòng),他們慷慨激昂地演講鼓動著民衆(zhòng)。

很快。一個巨大的聲音從廣場的四面八方傳來。最後彙集成一個巨大的聲音:“血債!血債!血債!”二十萬民衆(zhòng)的同一個聲音就像是春雷一樣。驚天動地,向長安的四周席捲而去。而二十萬民衆(zhòng)隨聲舉起的右手就像如同海浪一樣,舉目無窮,一浪接著一浪。到最後,就是連廣場周圍維持次序地府兵、民兵、巡捕也站在各自的崗位高高地舉起右手,隨著大家一起高呼著。

不一會,一名官員站了出來。傳達了大將軍曾華的通告。他要求民衆(zhòng)各自回家,以學(xué)堂、工場或者居住的裡爲單位,推舉出代表。大將軍將在憲臺大會堂裡接見這些代表,傾聽他們的意見,然後再就鐵門關(guān)慘案這筆血債做出決定。

民衆(zhòng)們接到了這個通知後,在那些演講者和巡捕等人的勸告下紛紛退場,返回各自的家中和學(xué)堂裡。

從第二天開始,長安、咸陽、霸城等地的民衆(zhòng)開始推選代表了。對於推選這一套北府民衆(zhòng)還是有經(jīng)驗地。他們信奉地聖教就經(jīng)常要推選教士和牧師。所以在官府的組織下。不到三天,長安等地的代表被推舉出來了,人數(shù)剛好是曾華規(guī)定地六百二十人。這些代表中有學(xué)生、講師教授、農(nóng)夫、商人、工匠、軍士、小販、官吏等種種人士。都是當?shù)劓谟忻裢娜恕S伸对A對於各類身份的代表的數(shù)量有嚴格的規(guī)定,而且這些人的數(shù)量也是有比例的。

第五日,也是昇平元年正月二十六,三臺廣場又彙集了二十萬餘民衆(zhòng)。今天他們聚集在這裡是爲了送他們推選出來的代表進憲臺,代表自己傾訴對鐵門關(guān)慘案的憤慨和意見。當然,也不排除大家對這個“新穎方式”的好奇心,想知道接下來這“戲”到底是怎麼唱的。不過他們對自家大將軍曾華的“驚世駭俗”早就習(xí)慣了。

在排山倒海般的歡呼聲中,六百餘名代表沿著寬廣的臺階,被引進了雄偉三臺中最宏偉的憲臺。走上臺階,進入到憲臺裡面時,所有的代表都被這裡的肅穆和莊重所感染,不管剛纔進來的時候是多麼的激動,都不由自主地默然無聲,舉手投足之間非常謹慎。

三臺修建了數(shù)年,又裝修了數(shù)年,它們恢弘的氣勢早就成了長安的象徵。所有見過的人都在猜測它們是幹什麼用的,但是誰也不知道真實的答案是什麼。所以各種版本的傳言滿天飛,也成了北府百姓飯後茶餘的一個談資。

走完長達四十餘米的龍尾道白玉石臺階之後,衆(zhòng)人看到了憲臺的正門。十六根挑高十六米大石柱支撐著整個大堂,一種偉麗、開朗、輝煌的氣勢迎面而來,而左右兩邊的正典、長文兩閣卻象是雄鷹的翅膀,拱衛(wèi)著正殿大堂。

從石柱中間走進大堂,所有的人都不由自主地挺直了胸膛,昂首走了進去。石柱裡面是一條又寬又長的走廊,正橫在石柱和正門的後面,而走廊的正中卻有六個由兩扇巨木組成的大門。這些紅色的木門已經(jīng)被大開,露出裡面的過道來。

衆(zhòng)人悄然地分成六道走進過道,沒多久就走進了大堂,驟然發(fā)現(xiàn)這大堂是一個巨大的正方形,正中間卻是巨大的圓頂,正合了天圓地方的格局。而最稱奇的是圓頂周圍鑲嵌了一圈巨大的透明的琉璃。陽光透過琉璃投到大堂裡面,讓整個大堂光線十足,一片光明。

整個大堂布滿了座位,而整個座位成圓形。外高裡低得以正中間的一塊方正座位席爲中心整齊地圍了一個圈。整個大堂裡沒有任何地支柱,所以坐在座位上的視野非常通透,一眼就可以看到正中席和周圍的人。

衆(zhòng)人在大堂工作人員的引領(lǐng)下走到各自的座位上。這些座位都是木製的,有靠背,前面還有一個書桌一樣的木板橫在那裡,不過也只能放兩本書,一些文卷而已。那些各大學(xué)堂出來的代表對這個佈局和設(shè)備就非常地熟悉,因爲學(xué)院裡地大講堂就是這個樣子。而且他們都知道。這樣地佈局不但有利於學(xué)生關(guān)注正中間的講師。也能讓講師的聲音傳到大堂的每一個角落。只是這憲臺的大堂實在是太大了。所以它的座位是外高內(nèi)低,這樣才能保證最短的距離和最廣地視野。

但是其它人卻不是很熟悉,正坐在那裡四處地張望觀看。

這時,幾個人擡出一個東西,放在了正中席當中。它是一個大喇叭,用白鐵皮製作的,看來是曾華製作的土擴音器。

“大將軍到!”隨著一聲高呼。衆(zhòng)人立即安靜下來了。而“有經(jīng)驗”的學(xué)生、講師代表紛紛站立起來,迎接曾華,衆(zhòng)人也學(xué)著模樣,全部站了起來。

曾華走了進來,坐在正中間的位置裡,十幾名北府“高級官員”跟著走進來,在正中間的座位上坐了下來,而“德高望重”車胤卻走到大喇叭前。開始主持會議。

在車胤的主持下。衆(zhòng)代表紛紛發(fā)言,主要的內(nèi)容就是北府出兵西征,爲慘死在鐵門關(guān)地勇士們血債血償。但也有一部分代表們表示以慎重爲主。畢竟打仗不是一件好事。他們建議北府向西域增兵,以保持足夠地戰(zhàn)爭壓力要求尉犁等國立即交出兇手,賠償損失。只要逼那些西域小國屈服了,效果也差不多,而且還有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的影響。

看著大堂上高聲慷言,爭辯不休,坐在正中間的曾華等人除了車胤和協(xié)助他地荀羨在維持發(fā)言和會

,其餘人都默然不作聲。他們心裡都有數(shù),曾華在發(fā)表了意見,對鐵門關(guān)慘案的處理意見做了定論。他們還在回味昨天曾華在大將軍府裡給大家講得那一番話。

“西征,除了對百姓民衆(zhòng)們講的民困國憂,民辱國恥這個大道理之外,我還有更深的一個理由。”當時曾華按照他的習(xí)慣,正在說服自己的文武部屬。

“農(nóng)業(yè)是我們的立國之本,工業(yè)是我們的強國根基,商貿(mào)卻是我們的富國之路。重教重農(nóng)、工商並進是我們的國策。而我們北府目前的商貿(mào)卻是強勢無比,可以說是在掠奪財富。”

聽到這裡大家心裡都有數(shù),例如北府生產(chǎn)製造的瓷器成本不過二十文,賣到大宛、康居就值五百文,賣到波斯、天竺可能就是一千文了,比搶錢還要快。

“這樣不對等的商貿(mào)我們怎能全力對江左和中原實施呢?那裡都是我們的國土,都是我們的百姓。跟他們的商貿(mào)就是掙再多的錢最後還是左邊袋子進了右邊袋子。”曾華擲地有聲地說道,“所以我們必須把目光投向西方,讓商隊全力經(jīng)營那裡。只有從那裡,我們纔是爲北府和國家真正的增加財富。”

“商貿(mào)的基本準則是什麼?那就是自由往來,安全通暢。如果我們不能讓所有的人保證北府商隊的安全,那麼我們商貿(mào)就無法正常進行,那麼我們的富國之路就被堵死了。我們的工匠造出的東西賣不出去,就是再好也沒有用,襲擊北府商隊就是制我北府於死地。所以我們必須制定一個規(guī)則,誰也不能危害北府商隊,危害北府任何一個民衆(zhòng),否則就是在挑戰(zhàn)北府。而且我們還要讓所有的人明白這條規(guī)則,讓所有的人遵守它,如果他們不遵守,那我們不惜以戰(zhàn)爭來維護這個規(guī)則!”

曾華這番以利爲本的西征動機如果早幾年衆(zhòng)臣可能還接收不了,但是經(jīng)過十來年的薰陶,這些人也都想明白了,也就勉強接收了。這件事不能有個開頭,不管西域那些人襲擊商隊的原因是什麼,如果北府這次不給這些人“一點顏色”看看,很容易就會引起連鎖反應(yīng),到時富足的北府商隊就會成爲一隻大肥羊。而北府的商貿(mào)體系一旦崩潰,那麼整個北府經(jīng)濟和運作體系都會陷入惡性循環(huán),很有可能跟著一起崩潰掉。

終於等大家講得差不多了,車胤看了看時間也差不多了,向曾華點了點頭,然後大聲說了一句:“現(xiàn)在由大將軍講話!”然後一側(cè)身,把“大喇叭”讓了出來。

“各位代表們,你們好!”曾華先向圍坐的衆(zhòng)人鞠了一躬,然後開口道。

“十二年前,我曾經(jīng)在雍州的扶風郡流亡。我看到了悲慘的一幕,我們百姓在胡的刀下猶如一羣綿羊,這讓我痛心疾首。但是更讓我悲痛的是百姓在面對屠刀和殺戮的時候,表現(xiàn)的卻是麻木、逃避,這是懦弱!我們哪裡還有一點犯強漢者雖遠必誅的氣概!這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悲哀!正是這種懦弱和悲哀,讓胡橫行霸道,腥膻中國!”

曾華的聲音越來越高,神情也越來越激動,而手也不由自主的揮動著,讓他的演講更增添了一種激動人心的氣氛。

“其實趕走胡很容易,但是趕走我們心中的懦弱卻不容易,因爲我們以前不知道我們該爲我們的國家做些什麼,也不知道我們的國家該爲我們做些什麼?我們就像一羣無家孤兒,我們看到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自己。”

“今天,我在鐵門關(guān)勇士們感到悲憤的時候,我覺感到一種前所未有的欣慰,那是因爲你們,北府、華夏的人民,你們在看到同伴的鮮血的時候不再麻木,不再逃避,你們憤怒了!”曾華高聲講完這句話後,突然沉寂下來了,銳利的眼神掃了一圈,從每一個代表身上掃過,而他的右手還舉在那裡,食指正朝著天。

“我們爲什麼會憤怒?因爲我們知道恥辱了!知道鐵門關(guān)前流得是我們同胞的血,倒下的是我們的兄弟親人!倒下去的只有三百零七人,但是站在這裡憤怒的卻是一千萬!一千萬同爲華夏的同胞!”

“當我們孤獨無助的時候,我們會恐懼退縮,但是當我們團結(jié)一致的時候,我們會勇往直前!在鐵門關(guān)前,三百零七名勇士爲什麼會義無反顧地勇敢衝向敵人,衝向死亡?因爲他們知道,他們不是孤軍奮戰(zhàn),他們身後還有北府,還有華夏,還有一千萬同胞!”

“我們爲什麼熱愛我們的祖國,爲什麼願意爲它獻出我們的生命。因爲在這個國家裡,到處都是我的親人。它在我困難的時候它會幫助我,在我危急的時候它會保護我,在我受辱的時候它會挺身而出,因爲它是我的,我的國家!”

“爲了國家的榮譽,爲了我們和我們的子孫後代不再受到恥辱,我們要向所有膽敢殘害我們同胞的人宣戰(zhàn)!不管它在哪裡傷害了我們的同胞,也不管它逃到了哪裡去,它的結(jié)果只有一個,那就是等待滅亡!”

“現(xiàn)在,該你們來告訴我,我們該什麼辦?”在曾華傾瀉完自己的感情之後,突然很平靜地看著眼前的衆(zhòng)人,語氣平和地問道。

大堂裡一片沉寂,所有人還還沒有從曾華剛纔的演講中回過神。過了許久,就將火山一樣,整個大堂一片沸騰,所有的人都站起來了,高舉著右手道:“西征!西征!西征!”

在北府第一個決議-西征案以這個方式通過的時候,一個官員興奮地跑了出來,站在臺階上,面對著正在安靜地等待結(jié)果的二十萬民衆(zhòng),高聲大喊道:“西征!”

頓時,整個三臺廣場,整個長安都被高呼的“西征”所淹沒!

第233章 江左窮,桓溫窘(二)第69章 悲喜交加第159章 我們要西征(一)第75章 江夏第114章 初戰(zhàn)拓跋(四)第198章 閒談(二)第51章 初出關(guān)中(四)第25章 梁州(3)第63章 餘波(三)第74章 長安第81章 野利循(一)第268章 泰西封風雲(yún)(一)第13章 夜襲江州(2)第214章 西征前夕第57章 關(guān)中(三)第249章 誰家之天下(六)第170章 延城決戰(zhàn)(二)第177章 冀州風雲(yún)(五)第65章 討胡令第42章 西海,青海第238章 談笑東瀛(一)第132章 長安的冬天(一)第15章 塘溝之戰(zhàn)(1)第111章 初戰(zhàn)拓拔(一)第267章 南海攻略(五)第255章 大憲章第230章 戰(zhàn)爭還是和平?(五)第114章 初戰(zhàn)拓跋(四)第247章 誰家之天下(四)第116章 風雪夜歸人第149章 涼州戰(zhàn)事(一)第116章 風雪夜歸人第75章 江夏第271章 - 內(nèi)沙布爾城(一)第138章 勇氣和榮譽(三)第55章 關(guān)中(一)第106章 河北戰(zhàn)事(一)第188章 劉家兄弟第204章 進學(xué)(二)第127章 萬馬度陰山(六)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137章 勇氣和榮譽(二)第9章 西征大計第154章 永和十二年(一)第133章 長安的冬天(二)第141章 慕容恪(三)第161章 我們要西征(三)第195章 渤海道(一)第20章 入成都第215章 侯洛祈的選擇(一)第199章 南北分治第263章 南海攻略(一)第63章 餘波(三)第100章 遠方的客人(下)第260章 納伊蘇斯會戰(zhàn)第201章 三省第19章 笮橋大戰(zhàn)(2)第264章 南海攻略(二)第67章 金城之戰(zhàn)(二)第163章 第一次西征(二)第45章 益州第170章 延城決戰(zhàn)(二)第190章 旌旗招招皆向東(二)第200章 漢陽郡第27章 新的起點1第66章 金城之戰(zhàn)(一)第269章 泰西封風雲(yún)(二)第74章 長安第282章 - 大爭論(一)第276章 - 伊斯法罕(一)第50章 初出關(guān)中(三)第211章 碎葉川之戰(zhàn)(一)第263章 南海攻略(一)第30章 仇池(2)第203章 進學(xué)(一)第203章 進學(xué)(一)第5章 長水校尉第279章 - 伊斯法罕(四)第201章 三省第275章 - 聖主之劍(三)第240章 江左風雲(yún)(一)第6章 車胤第134章 長安的冬天(三)第273章 - 聖主之劍(一)第218章 侯洛祈的選擇(四)第30章 仇池(2)第166章 第一次西征(五)第30章 仇池(2)第54章 石苞第229章 戰(zhàn)爭還是和平?(四)第63章 餘波(三)第101章 木根山之戰(zhàn)(上)第249章 誰家之天下(六)第47章 聖教(下)第9章 西征大計第137章 勇氣和榮譽(二)第226章 戰(zhàn)爭還是和平?(一)第5章 長水校尉第21章 接降第239章 談笑東瀛(二)
第233章 江左窮,桓溫窘(二)第69章 悲喜交加第159章 我們要西征(一)第75章 江夏第114章 初戰(zhàn)拓跋(四)第198章 閒談(二)第51章 初出關(guān)中(四)第25章 梁州(3)第63章 餘波(三)第74章 長安第81章 野利循(一)第268章 泰西封風雲(yún)(一)第13章 夜襲江州(2)第214章 西征前夕第57章 關(guān)中(三)第249章 誰家之天下(六)第170章 延城決戰(zhàn)(二)第177章 冀州風雲(yún)(五)第65章 討胡令第42章 西海,青海第238章 談笑東瀛(一)第132章 長安的冬天(一)第15章 塘溝之戰(zhàn)(1)第111章 初戰(zhàn)拓拔(一)第267章 南海攻略(五)第255章 大憲章第230章 戰(zhàn)爭還是和平?(五)第114章 初戰(zhàn)拓跋(四)第247章 誰家之天下(四)第116章 風雪夜歸人第149章 涼州戰(zhàn)事(一)第116章 風雪夜歸人第75章 江夏第271章 - 內(nèi)沙布爾城(一)第138章 勇氣和榮譽(三)第55章 關(guān)中(一)第106章 河北戰(zhàn)事(一)第188章 劉家兄弟第204章 進學(xué)(二)第127章 萬馬度陰山(六)第257章 哥特人(二)第137章 勇氣和榮譽(二)第9章 西征大計第154章 永和十二年(一)第133章 長安的冬天(二)第141章 慕容恪(三)第161章 我們要西征(三)第195章 渤海道(一)第20章 入成都第215章 侯洛祈的選擇(一)第199章 南北分治第263章 南海攻略(一)第63章 餘波(三)第100章 遠方的客人(下)第260章 納伊蘇斯會戰(zhàn)第201章 三省第19章 笮橋大戰(zhàn)(2)第264章 南海攻略(二)第67章 金城之戰(zhàn)(二)第163章 第一次西征(二)第45章 益州第170章 延城決戰(zhàn)(二)第190章 旌旗招招皆向東(二)第200章 漢陽郡第27章 新的起點1第66章 金城之戰(zhàn)(一)第269章 泰西封風雲(yún)(二)第74章 長安第282章 - 大爭論(一)第276章 - 伊斯法罕(一)第50章 初出關(guān)中(三)第211章 碎葉川之戰(zhàn)(一)第263章 南海攻略(一)第30章 仇池(2)第203章 進學(xué)(一)第203章 進學(xué)(一)第5章 長水校尉第279章 - 伊斯法罕(四)第201章 三省第275章 - 聖主之劍(三)第240章 江左風雲(yún)(一)第6章 車胤第134章 長安的冬天(三)第273章 - 聖主之劍(一)第218章 侯洛祈的選擇(四)第30章 仇池(2)第166章 第一次西征(五)第30章 仇池(2)第54章 石苞第229章 戰(zhàn)爭還是和平?(四)第63章 餘波(三)第101章 木根山之戰(zhàn)(上)第249章 誰家之天下(六)第47章 聖教(下)第9章 西征大計第137章 勇氣和榮譽(二)第226章 戰(zhàn)爭還是和平?(一)第5章 長水校尉第21章 接降第239章 談笑東瀛(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华池县| 泗阳县| 宝应县| 苗栗市| 濉溪县| 资兴市| 静宁县| 和林格尔县| 大足县| 梅州市| 图木舒克市| 德化县| 广水市| 宿州市| 堆龙德庆县| 民和| 霍州市| 池州市| 铜山县| 阿勒泰市| 甘洛县| 安化县| 榆社县| 易门县| 卓尼县| 绍兴市| 红原县| 周宁县| 原平市| 濉溪县| 兰州市| 布尔津县| 宝山区| 许昌县| 高雄市| 汤原县| 临澧县| 甘孜县| 西乌| 石门县| 沅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