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0章 別來滄海事 瀟灑送日月。

我被彈劾的理由很可笑,擅自發兵,襲掠外藩

看著恭恭敬敬,大氣不敢出的衆人。他們只所以聚集在這裡,就是因爲海南出了一件大事。馮越居然和我玩這個聚衆請命的把戲。

“混帳”

我很生氣,當場就罵了出來,不僅僅因爲他的先斬後奏的處置,也不是因爲連累我被彈劾“縱容門下,寇掠南海,行那盜匪之事”,唐朝不重視海權是出名的,這只是一個攻擊的藉口。當然了,並不是他們如何有海權觀念,也不是他們任何有國際人道主義精神,或許連這個國家名字,許多人都是第一次聽說,只是因爲這是一個可以攻擊我的理由,僅此而已。

海南現在發展的不錯,糧食和各種加工品,自給有足,已經開始向島外傾銷了。

經營一個領地,並不是簡單的事情,要想在千里之外遙控它,沒有一些自己的棋子是不行的,所以適當的制衡和分權是必要的,我面前的人叫朱磊,就是安插的棋子之一,也是明面上,從廣州至成都這條線上,車馬郵驛的總負責人,需要他親自來述職,顯然事情頗爲嚴重。

作爲海南發展的動力,海上的貿易是重要的一環。唐代之所以能橫行海上,就是因爲先進的造船技術

三國時期孫吳所據之江東,所能造戰船最大的上下五層,可載名戰士。孫吳滅亡時。光被晉朝俘獲的官船就有5000多艘。可見造船業之盛。到南朝時,江南已發展到能建造1000噸地大船。爲了提高航行速度,南齊科學家祖沖之‘又造千里船。於新亭江試之,日行百餘里‘(《南齊書》卷五二)。它是裝有槳輪地船舶,稱爲‘車船‘。這種船利用人力以腳踏車輪的方式推動船的前進。漕運上用就是這種船。

唐代地造船基地主要在宣(宣城)、潤(鎮江)、常(常州)、蘇(蘇州)、湖(湖州)、揚(揚州)、杭(杭州)、越(紹興)、臺(臨海)、(金華)、江(九江)、洪(南昌)以及沿海的登州(煙臺)、南方沿海的福州、泉州、廣州等地。這些造船基地設有造船工場,能造各種大小河船、海船、戰艦。

據說在某些內河船中,長20餘丈,載人六七百者已屢見船上居然能開圃種花種菜。僅水手就達數百人之多,舟船之大可以想見。如隋煬帝南巡之龍舟,猶如水上宮殿一般,朝拜大禮,應有盡有。

而貞觀年間,唐太宗曾以高麗不聽勿攻新羅諭告,決意興兵擊高麗。命洪、饒(江西波陽)、江三州造400以運軍糧。又命張亮率兵四萬,乘戰艦500。自萊州(山東掖縣)泛海取平壤。這時已經出現運載千人的戰艦。

這時期建造的船體兩側下削,由龍骨貫串首尾,船面和船底地比例約爲101,船底呈V字形。也便於行駛。如船尾舵、高效率推進工具櫓以及風帆的有效利用等等,到了這個時期得到了充分發展和進一步的完善。而且創造了許多更加先進的造船技術。如桐油混合石灰作爲密閉材料的水密艙,比橡膠的應用早了近千年,還有用榫接結合鐵釘釘聯龍骨、水羅盤,星象定位圖譜等領先於世的技術壟斷。

但在海南造一艘船,幾乎頂的上買其他地方四五艘新船,這就是大量缺少熟練工人和規模生產效應地結果,而且我對造船也不懂行,唯一的實踐經歷,就是在中學的手工課上用萬能膠和軟木片做過簡單的模型,好在後來混過大航海時代地論壇,什麼滑輪組,什麼可調節橫縱帆,什麼弧式龍骨,只好把想法和建議一股腦全送過去,讓他們取捨好了。因此他們把只是設計新船,當成滿足我某些特殊趣味的產物。

而我在歷史戰事所獲,折以億萬計,其中相當部分,都被我變成一艘艘巨大海船,和無數地輸送往夷州海南兩地的原料物資。

其中在廣州造五千料船一隻要0-400,洪州造的只要320-州溫麻造450-490,360-400,此外還中屬安南造最便宜,但是因爲技術限制,造不了五千大船,若是北方的登州造或者營州造,則要更貴一些,因爲寒冷地帶的樹木雖然生長緩慢,但更結實細密,因此用其做材料能夠把船造的更大,但造價幾乎要達到上千。

其中造船最好的材料屬楠木,號稱千載不爛船、其次爲木、松木、榆木,最常見的就是杉木,當然成本和使用壽命也不一樣。作爲一古代森林資源豐富的大帝國,從閩中到嶺南沿海,最不缺少就是這些巨木了。

而這個時代還是大船鉅艦的時代,海戰還是火攻、衝撞、接舷以及白刃戰爲主流,所謂的投石、強弩,在江河上用用火力支援還可以。但一到茫茫大海上,在飄移和動盪中就很難有什麼準頭和命中。因此誰的船更大更堅固,能夠攜帶的東西更多,誰就有橫行的底氣。再加上獨有的水羅盤和水密倉,這也是爲什麼當時技術最先進的唐船,可以通行兩洋三海的緣故,只要待足了武裝和護衛,那些阿拉伯海盜的小舢板,很難對產生什麼威脅。

航線上真正的敵人,反是變幻莫測的海流和天氣。

爲了及早打開局面,馮越出了個巡遊南海的主意,以衆多附叢的海商,組成船隊,假以官方的名義,周遊南海各國,以通其市易。說白了就是拉虎皮做大旗,打著官方的旗號,去開關互市。一路行來。那些南海小國、土藩鮮有敢於抗拒的。

船隊由廣州東南海行,航行二百里至屯門山,鼓帆而西。二日至九州石七,又南二日至象石大洲島,西南行三日至佔不勞山越南佔婆島,一,.u.

::藩朗;又兩日行海峽。海峽北爲羅越國馬來半島南部,蘇門答臘島。不空金剛一行及商船船隊和護送船隊(海鶻船四艘)自佛逝國東水行四五日,至訶陵國爪哇島,西出峽,三日至葛葛僧祇國位於伯勞威斯羣島。又四五日行,至勝鄧州日裡附近;又西五日行,至婆露國巴魯斯;又六日行,_.又北四日行裡蘭卡。

其中還出了一件靈異事件。

船隊一路迎風破浪,其中就有律宗大師鑑真及弟子法榮、靈佑等僧俗37人。乘舶同行,準備經訶陵國(在今爪哇中部)訪獅子國。一路上還有婆羅門、波斯、崑崙等舶陸續加入船隊,附舶南海,至訶陵國界,遇大黑風(熱帶風暴),衆商惶怖,各作本國法之無驗,皆膜拜求哀乞加救護。鑑真曰:‘吾今有法,汝等勿憂。’誦觀音大隨求咒一遍,即時風偃海澄。又遇大鯨出水,噴浪若山,甚於前患。衆商甘心委命,同前作法,命弟子法榮誦娑龍王經,衆難俱息。

自此這位大德被傳爲神話,當下就有人改變信仰供奉之,靠岸後,獅子國王屍羅迷伽也是虔信者,恭請在境內傳法,並親身在大寶萬窟寺受三戒之禮,不由讓人感嘆,所謂宗教傳播影響力地手段,不會比武力政府來地差。

本來這應該是一次和諧的,團結的,友好地,讓賓主盡歡的巡遊行動,大唐百年的積威在外,那些島夷小國曆來只有每隔數年的例行進貢,纔會讓人想起其存在,平日那裡見過天朝使節的船隊親自巡遊來的,一來就是一隻大船隊,多數是誠惶誠恐地,極盡所出與之交易,還殷情引來人蔘觀巡看自己的疆土,光這一路發現了數十種香料作物,上百種疑似的經濟物種,都取了樣本和圖譜,還在婆羅洲發現銅錫礦苗。。。。

問題就出在航行的尾聲。

及室利佛逝國海岸,勃林邦(今巨港)華民見舟上唐幟,相率哭謁,陳室利佛逝國之貪暴。初往來商船登岸,每留人設店肆,經年而衆,歷經數代僅室利佛逝國華民不下三千。土人見利忘恩多有橫行不法搶掠華民資財,有司不禁。

(唐代(西元618-907年)之前與南洋通使交往的開始,華人移民東南亞.住商。南海海島陸續有漢人定居繁衍。天寶年間,曾經有西婆羅洲(今加裡曼丹西部)華商受土人襲擊請求朝廷發兵救援,嶺南市舶使以途遠而未行,古代海權之淡漠,可見一斑)。

然而這室利佛逝國畢竟是南海新興的強藩,立國不過數十年,左右近島威服一時的盟主,不免有些夜郎自大的情節,對所謂地天朝並不象大陸沿岸諸國那麼感冒,港口官吏貪鄙如故,強索有之,一時交涉不果,於是就爆發了衝突,這些隨船的水手和商戶,可都不是什麼善男信女,其中還有用來建立南海巡檢的退役老兵隨行護衛,配備的是劍南產地標準軍械,那裡肯吃什麼虧啊,結果一個照面就殺獲數千口,將官府倉房搶掠一空,還同船抓了上千口俘虜回來。

不過這件事,更讓我驚訝的是,這個印尼排華地歷史,真是淵源流長啊。這個室利佛逝國,就是在公元7—13紀,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的古國。所以說,海外華人的待遇之慘,可以說是一千多來的漠視所造成的。

要知道,在海上除了這個蘇門達臘的新興不過數十年的室利佛國,會稍微興盛一些,其他獅子國、蘇里麻都傳統藩貢國,除了每次例行送點南海的稀罕物產。以換回賞賜外。根本不值得一提。

因此。

朱磊還帶了幾個事件有關的代表過來,滿面愁苦兩鬢班白地中年人,叫成樂。字波瀾,西婆羅州地唐人行會總目,號稱白丁洋一代,討鹹水飯的十九姓三百家的代表,與室利佛逝國地唐人,有過類似的遭遇。也曾求援與廣州府,此次我被彈劾的風波,就與其家族子弟也有關。

另一位皮膚黝黑的粗驃漢子,謝一發,字漢生,則彪焊一些,據說因爲祖上做過沒本錢買賣的緣故,在獅子國的生意做地很大。據說還被那裡的土王招贅,在附近十個口岸都有自己的會社商鋪。

另一位叫蔡聞升,字遇先,另一支海外大族的頭領。他混的更好一些,他長袖善舞。擅長疏通關係,在水真臘掛有大臣的名銜,在水真臘的沿海,事實割據一地。

但都有一個共同點,雖然在海外地方也算見多識廣的頭面人物,但一路行來,有意無意地讓他們見識過了我陣容鼎盛的軍隊,遍佈的勢力和產業,旁人難以企及和指望的地位權勢後。又驚又喜有擔心地益發於表,

顯然在他們看來,一個廣州的刺使,就是高高在上地存在,更別說一個來自大帝國權利核心的親藩貴戚,幾乎頭不敢擡戰戰兢兢的趴在地上,大氣不敢出。

帶來的禮物也極盡珍奇之想,碗大的狗頭金,大如荔的珍珠,如盆的巨車什麼的

他們代表的是在海外開支散葉的唐人移民。

對這件大事件最熱心的就是他們,能讓這幾位身負家族重任的人物,不惜離開世代生息了數百年的祖地,千里迢迢的北上,大老遠的跑到還在打戰的地區前來陳情,就是爲了看到其中的轉機。

畢竟這件事也讓許多人明白一件道理,那些藩國給予的王爵和地位再多,無論本人過的再怎麼風光,也及不上母國天朝的一句話,一個態度,這就是實力說話的問題。

因此換句話說,他們願意貢獻出一半的家產,乃至所有經營的事業,三成的乃至更多的份額,來換取南

司的庇護,哪怕這還只是一個正在籌建中的空架子機

當然,

而此次事件,就是因爲他們同船隨行的年輕族人,跑去解救同胞而引發的,可以說是騷亂的罪魁禍首,如果我不滿意,他們也有被人交出去的覺悟,爲了家族的存續,和更好的將來沒有什麼不可付出和犧牲的。

讓我真正生氣的,是馮越畢竟是個小吏出身,經營和治理很有些才幹,但對於這種戰爭衝突方面的事情,不免就慌了手腳,對於那些外藩,反擊的態度還不夠堅決,才燒他一個破港算什麼,我利用北邊戰事無暇顧及,費了些周折,將他族兄馮崇道扶上廣州刺史,這個多少眼紅的肥缺,可不僅僅是爲了替我撈錢,還有保障我家的權益。

還有面對一羣海島土著軍隊,居然居然畏首畏尾的當斷不斷,在船上開會怎麼善後,還抱了繼續交涉的打算,結果被人半夜洇水摸上船來,差點吃了不小的虧,爲了防止類似事件,不得已把人家港口連同勃林邦土城給燒了,事後也沒有很好的收拾乾淨,空有龐大的船隊和人手,不懂得封鎖海岸,居然讓人家一些餘孽,乘船跑到廣州來惡人先告狀。

所謂天朝上國,大唐哪怕在內亂的衰弱中,它的怒火也不是這些海外小夷可以承受的,他們的有恃無恐,關鍵在於下面管事的人,對海權的麻木與漠視。

海南正好有一些龍武軍的老兵在訓練南海巡檢,我再調過一個營去,經過適應性訓練,應該能夠很快派上用場。

室利佛國不是號稱南海強國麼,其實舉國之兵,也不過數萬,還是光頭赤足的土著部族軍隊爲主,襲擊徵掠一些近島的藩落,蘇門答臘島、馬來半島、婆羅洲西部頗有些影響,據說其王家,與一些南天竺的藩國有所幹系,無論是爲了保護商道,還是殺雞警候,這種拿華人當豬羊,養肥了再殺的千年排華傳統,不能再怎麼讓他流傳下去。

正巧有正好龍武軍有一些老兵需要退役,所謂唐朝軍人的服役年齡,是從十五歲到六十歲的。不過龍武軍爲了更新換代和保持戰鬥力著想。一般把這個標準定在四十六歲,不是什麼人都適合解甲歸田地生活。本來就打算把他們安置到海南去地,這些人小有一筆身家。在海南置產還能替我保衛領地,所謂的肥水不流外人田。

還有歷次置換淘汰下來的大量軍器,本來打算用在流民大營回爐地,適當也可以讓它失蹤一些,在那些南海唐人大族裡也可以賣一個好價錢把,反正這些海外唐人被武裝起來後。真要發生什麼衝突和事件,倒黴的肯定不是大唐,而且還有介入的理由和藉口,當年世界警察美國,就是靠這種手段,將影響力遍及世界的,蠶食吞併了原屬墨西哥的三分之一的領土。

而且蘇門答臘島,處於海上絲綢之路要道。也是重要兩大洋一個重要中轉地,富有石油、煤、鐵、金、銅、等礦產,蘇門答臘地古名爲suvarapa(梵文:“金島”),獻中也稱爲“語稱爲Pulaw:金。16世紀時“金洲”之名名聲。曾吸引不少葡萄牙探險家遠赴蘇門答臘尋金。雖然對水路來說,遠了點,但是可以先扶持一個代理人的據點起來。

“打了就打了,怎麼就不知道斬草除根”

總知,逮著機會,就要把那羣土人,打回石器時代,重新召見他們的時候,我下了決心。

“什麼”跪伏的數人具是一驚。

“那麼你們的好意我都收下了”

“多謝侯爺成全”他們面色稍稍一鬆

“不過”他們的心似乎有擡了起來“來而不往非禮也,你們需要什麼”

“兵器。。槍棒教頭。。.級的官誥出身,我手頭也有幾個,不過都要作價付錢地,用礦產或者物資抵價也可以,你們可知道,我的領地上最缺少的就是熟練的船匠和水手。。。

“。。。

看著他們欣喜若狂,恍若做夢一般,難以言自地表情,我心生慨然。

就如崔光遠分析利害說的,這事一出,整個南海震動,當時還有隨船地南海各族旁觀者,許多藩國、土王都在觀望事態的變化,如果南海巡檢司要想有作爲,而不是僅僅優待親藩的機構,就更不能輕易示弱了。

然後是上書自辯,順便痛陳一番,小番異國膽敢襲擊使節的罪狀,畢竟當年王玄策借兵攻天竺的例子還擺在那裡。

雖然鬧的一時羣情兇然,這時候,頭頂上有個太上皇,就很管用了。

據說這事情傳到成都朝廷,也不過輕描淡寫一句了了“南海一個島夷小藩,打了就打了,難道還要天朝貼上臉面,去委事人家”

既然這位曾有英主之名的老爺子都這麼說了,常常把父子一體掛在嘴上的西北朝廷,在顏面上也不能太低三下四了,再說一個炙手可熱的權臣,和一個不知道來歷的島藩小臣,孰重孰輕,大多數人還是分的清楚的。

一面暗中訓斥了那些御使無端多事,一面爲了表示天朝無私,象徵性的派個人去廣州調查,就再沒有下文了。畢竟從西北到廣州何止千里的路途遙遠,到了那裡會發生什麼事都不知道,不管調查什麼黃花菜都涼了。

我最後會見的,卻是個海盜出身的天竺人金昆秀,曾經在速裡麻海橫行一時,別號“加樓羅”的惡名昭著的人物,上岸時被同行出賣,在海南瓊州治下被抓住後,乾脆反水,成爲與南洋海盜中的線人和中間商,所謂海盜這種產物,就象牛身上的牛氓,是伴隨航線和海路的繁榮而存在的,而此時所謂的南海海盜成分極其複雜,唐朝沒有海禁之說,所以許多海盜都是有合法身份兼職的

地有千絲萬縷的關係,一些海盜更有沿海國家的背景夠的規模自保,但是沿途一些耳目和眼線是必要的,他帶來一個消息,就引起我的極大重視,也進一步促成我對海南加強軍備的決心。

雖然底下暗流洶涌。

但隨後。另一件事引起地軒然大波。就掩蓋了這件。

我前腳走,後腳太子小白做出了一件很大膽地事情,這位殿下居然就把洛陽給賣了。嚴格說也算不上賣,他本來就是諸道安撫處置大使,其中重要的一項任務,就是爲兩京填戶移民,籌集足夠的重建資金。這填戶地人口,也不是隨便選的。必須是三等戶以上的有產者,不然長安城外有的是流民,早把長安變成了一大貧民窟。

當然身爲太子的小白也不是點石成金的神仙,並不能憑空變出這偌大地需求來。最多允許他發放一些低級的誥身,籌集民間的捐助,作爲啓動資金。

而官軍在洛陽三日屠城,幾乎把城裡的戶口屠戮一空,能搶的東西也給搜掠一空。只剩下一些搬不走的房屋宅地,當初,太子小白以度支艱難,這個安撫處置使要開展工作。幾乎無以爲計,在長安問計於我時。我就給他出了這個主意的原型,後來又試探於那些隨軍商人,幾乎是一拍即合,又拉了更多的人來參與下線。

把洛陽城裡大量空置無主地房屋土地,按照前主人的貴賤等級,完好程度,靠近皇城大內的距離,是否臨街等因素,進行估價,作爲底線交給那些人拍賣,以十抽一爲酬勞。

此次堪稱有史以來,史無前例最大規模的全國性房地產營銷活動,居然沒出什麼大岔子,也讓人很驚訝,從大力宣傳到廣泛拍賣,都得到了與龍武有關地那些商人的大力支持,從劍南到江南三道,從嶺南道到淮南道,都有人願意代理之,除了官方制錢外,還特許以米糧、布帛、茶鹽等重要物資,作價抵用。

雖然這件是一開始,在朝廷就鬧地沸沸揚揚的莫衷是一,但是底下的百姓哪知道這些,有都畿道和河南尹印發的官方正式文契,還是很有吸引力的。特別是對那些嚮往接近京師貴人們的生活,又礙於入京的門檻過高,地方豪門富戶,迸發出無比的熱情來。雖然按照移民的標準,對參與拍賣的人員的財產和身份,等資格作了嚴格的限定,但反而又激起更高的熱情來。

雖然洛陽號稱天下數一數二的大城,房屋土地分佈極廣,但分攤到整個天下,還是極小的比例,供不應求的。而且這些薄有資產的人,將來要住進去,不可能對著個破屋子不理不管,於是重建和修繕的問題也預期可以自行解決了。

不過讓我驚訝的是,雖然我從一開始就沒有打算讓這件事避開他們,但是不但新到河北的建寧王參與其中,號稱淡薄名利,與世無爭的老熟人——白衣卿相李泌,居然也在其中推波助瀾了一把。

除去那些下線的抽頭和花費,頭期銷售,就籌得錢三百萬,還有價值兩百多萬的糧布等物資,這可是整個南方,茶鹽諸課的二分之一,這還只是報到官面上數字,其中過手的人不可能不秋毫無犯,真實的數目可比這更可觀。所謂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這筆鉅款,掌握在太子小白手裡,無論是用之軍伍,還是站後重建,對鞏固他自身的地位,都有極大的益處,有了這筆錢,重修水利,興促耕織,都有了打算。還有暗中進行的結好軍隊,收買人心,也需要大量金錢的支持。

於是知道了這筆收益的數目後,西北朝廷頓然出現短暫的失聲,然後是一面倒的對這筆錢提出自己使用的主張。

因爲他們突然發現,賣官誥,賣出身,賣散爵這些來錢的手段,都成了小兒科。自開府議同三司至將仕郎二十八隊,爲文散官;驃騎大將軍至陪戎副尉三十一階,爲武散官;從上柱國至武騎尉十二等,爲勳官。朝廷一直以來給賣了不少,卻比不上這一次的收益。

不用天文數字的遷置費用,也不用可能會激起強烈反彈的行政強制命令,只憑一個限定身份等級的拍賣會,就輕易解決了從重建到填戶的大多數問題,而且不費朝廷一分一釐,或者專人督辦,就讓官民兩便,僅僅付出一些預期中的微薄代理費用,就處理的好好的。

這足以讓某些號稱有經國治世之才的人汗顏,雖然許多人對這筆錢的用途還有爭議,但毫無疑問的是,這讓太子小白執政處事的聲望也無形間,已經高漲了許多。

“善用其勢之法,所謂商者亦可大用呼,孤算是見識了”這是太子小白給我送來的口信。

當然了,龍武軍在河北清剿亂軍,不可能將他們全部殺掉,這些亂軍的軍將主官,多數或戰死,或被殺,或獲罪、或陷敵,已然沒有具體歸屬,但好歹是訓練過並且有戰鬥經驗的官軍,一路收攏起來也有數萬人之多,除了被龍武軍挑走最精銳的以外,將剩餘分批折價,賣給正在河北作戰的方、河西、鎮西北庭等客軍,補充兵員,也是一筆好買賣。

再說雖然爲了保持軍隊的穩定和純潔,除了象潘拓失的山羌營、段秀實的陌刀營、薛嵩的安東健射營等這樣特殊軍種外,已經不接受體系外的軍隊編制,但龍武軍用不上,不等於別人也用不上。

現在太子小白手中一大筆可以運用的錢財,再加上秘密提供的前官軍精銳,所謂有錢有人,原本只是空架子的東宮三率三衛,也更加名副其實起來。

第700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4第267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779章 邊風飄搖那可度第292章 來自西方的遊俠第214章 發財了第451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93章 跑馬與跑車第669章 終末之音第679章 行途2第150章 將士陣前半死生2第799章 俱懷逸興壯思飛6第329章 真相與疑惑第532章 中場,衆生第643章 同步第211章 在長安3第485章 不速之客第109章 名士第291章 江陵假日第233章 外學宗碩儒 遊焉從後進第683章 插曲第807章 丈夫四方誌,安可辭固窮(上)第697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726章 徵起適遇風雲會3第693章 行途16第26章 小白的故事五第一百三十二章第567章 經略第683章 插曲第358章 坐論教第381章 後果很嚴重第536章 滅佛、通漕第237章 軍前奔走漢諸侯第824章 再瀾第793章 雄心慷慨宵飛檄9第623章 彼方第145章 諸葛與虎皮第432章 始動第340章 謀定南五百零一章 轉機第2章 “逆流”?“順流”第四百九十一章第334章 城下盟第312章 移政第743章 萬國兵前草木風6第234章 朝真暮僞何人辨第628章 在天竺第440章 殘燼第6章 背景一9改第259章 煙塵一長望 衰颯正摧顏第417章 十二隆奇的漢道昌第232章 吐蕃與投命狀第155章 浮天滄海遠 魚龍聽梵聲。第486章 車城第457章 戰爭與和平第585章 屈服,輸送第38章 陣前第468章 奇兵與投毒第120章 繼續無題中第736章 扶顛始知籌策良4第721章 指揮戎虜坐瓊筵7第562章 帶路黨第749章 寸地尺天皆入貢4第577章 抉擇第325章 淵源與來人第286章 翹家與廣州第459章 天下熙熙第720章 指揮戎虜坐瓊筵6第220章 奉詔登左掖 束帶參朝議。第292章 來自西方的遊俠第34章 黑與白第453章 攀科技?第754章 間幕第670章 請出,探鄉第528章 家世、家事第454章 誓師第91章 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45章 亂第344章 逆水寒第129章 大局與鴿子第337章 迷中局第759章 整頓乾坤濟時了4第167章 吐蕃問題第164章 念往昔繁華競逐第740章 萬國兵前草木風3第171章 我也要修真第534章 在路上第270章 爲君談笑靜胡沙第599章 歸化 騷亂第123章 庸人還是異人第733章 扶顛始知籌策良第616章 國恤第190章 麻煩背後的東西第633章 暇餘第221章 敘宗與認親第445章 晚亭第396章 糊弄與忽悠第550章 浴血 亂戰第474章 真相與禍心第361章 志海第524章 鼎峙
第700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4第267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779章 邊風飄搖那可度第292章 來自西方的遊俠第214章 發財了第451章 好消息壞消息第93章 跑馬與跑車第669章 終末之音第679章 行途2第150章 將士陣前半死生2第799章 俱懷逸興壯思飛6第329章 真相與疑惑第532章 中場,衆生第643章 同步第211章 在長安3第485章 不速之客第109章 名士第291章 江陵假日第233章 外學宗碩儒 遊焉從後進第683章 插曲第807章 丈夫四方誌,安可辭固窮(上)第697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726章 徵起適遇風雲會3第693章 行途16第26章 小白的故事五第一百三十二章第567章 經略第683章 插曲第358章 坐論教第381章 後果很嚴重第536章 滅佛、通漕第237章 軍前奔走漢諸侯第824章 再瀾第793章 雄心慷慨宵飛檄9第623章 彼方第145章 諸葛與虎皮第432章 始動第340章 謀定南五百零一章 轉機第2章 “逆流”?“順流”第四百九十一章第334章 城下盟第312章 移政第743章 萬國兵前草木風6第234章 朝真暮僞何人辨第628章 在天竺第440章 殘燼第6章 背景一9改第259章 煙塵一長望 衰颯正摧顏第417章 十二隆奇的漢道昌第232章 吐蕃與投命狀第155章 浮天滄海遠 魚龍聽梵聲。第486章 車城第457章 戰爭與和平第585章 屈服,輸送第38章 陣前第468章 奇兵與投毒第120章 繼續無題中第736章 扶顛始知籌策良4第721章 指揮戎虜坐瓊筵7第562章 帶路黨第749章 寸地尺天皆入貢4第577章 抉擇第325章 淵源與來人第286章 翹家與廣州第459章 天下熙熙第720章 指揮戎虜坐瓊筵6第220章 奉詔登左掖 束帶參朝議。第292章 來自西方的遊俠第34章 黑與白第453章 攀科技?第754章 間幕第670章 請出,探鄉第528章 家世、家事第454章 誓師第91章 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第45章 亂第344章 逆水寒第129章 大局與鴿子第337章 迷中局第759章 整頓乾坤濟時了4第167章 吐蕃問題第164章 念往昔繁華競逐第740章 萬國兵前草木風3第171章 我也要修真第534章 在路上第270章 爲君談笑靜胡沙第599章 歸化 騷亂第123章 庸人還是異人第733章 扶顛始知籌策良第616章 國恤第190章 麻煩背後的東西第633章 暇餘第221章 敘宗與認親第445章 晚亭第396章 糊弄與忽悠第550章 浴血 亂戰第474章 真相與禍心第361章 志海第524章 鼎峙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鲁科尔沁旗| 黔西| 温宿县| 东阿县| 南岸区| 舞钢市| 闽清县| 贺州市| 汶上县| 清远市| 武定县| 三穗县| 安达市| 大安市| 济阳县| 樟树市| 东港市| 修水县| 武夷山市| 乌审旗| 安吉县| 荃湾区| 洛南县| 土默特左旗| 中江县| 连城县| 津南区| 张家口市| 扎囊县| 当涂县| 乌苏市| 乌拉特后旗| 贡觉县| 阿图什市| 长阳| 越西县| 富宁县| 尉氏县| 政和县| 阳东县| 罗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