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7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

消息傳來的時候,正是五月底,空氣中已經多少有些夏天的氣息,讓人穿著的越發單薄起來,也讓我家那些充役的女子,也越發變著養眼起來。光看著一個個高腰低胸露肩的穿著之下,肉光緻緻,粉膩膩白花花的胳膊腿兒,連著片兒外露的大塊肌膚和圓滾,在我面前晃來蕩去的,就很讓人受用。

接到這個消息的那一刻,我差點沒把手中搖著的檀香骨折扇給捏斷了,開什麼玩笑,我的家眷和產業大部分都在蜀中,第一反應就是馬上提點大軍,隨我殺回去救援。

不過再看到報上的印鑑,我又再次冷靜下來,這只是一封例行的郵報,自從蜀道拓寬工程最艱難的路段——摩天嶺工程,在小規模爆炸物和水泥塑合劑之下終於竣工,至漢中到長安的郵車,現在只要一天半,薛景仙不是那種無得放矢的人,既然不是給我加急用的鴿書,或是速度更快一些的鷂信,說明事情並沒有那麼嚴重。

又拿起來,讓崔光遠繼續給我念,擺在一起的,還有來自鬆州魏方晉的第報。

預料中的動亂的地方,不是發生在西北。

吐蕃國內的騷亂還在繼續,但是數路大軍壓境之下,所謂“馬賊”的活動空間也越來越狹小,從羌到麻羊到多彌的一路上,用樁子插滿了被砍下來的亂奴首級,在這種情形下,那些本來三心兩意。出工少出力的羌、渾屬地藩落們。也不得不擺出最嚴陣以待地態度,捕殺那些流竄的逃奴,一點點的試圖將渾水摸魚地那隻手。給逼出來。

而邏些城裡,這時突然冒出來的一些奇怪的傳聞,讓執政馬向突然決定搬到城外的日阿.).戶將頭,決定讓自己娘惹部的族兵,加入大拂盧日常帳衛中。。

這時候,在看起來最是風平浪靜地蜀中,卻突然爆發了動亂,

先是至德二年三月,劍南府兵買秀等五千人謀反,以清君側名殺奔成都,亂軍至蒙山,爲成都團結營將軍席元慶、臨太守柳奕討誅之。

其次。同年四月,南充土豪何滔作亂,執本郡防禦使楊齊魯自立;劍南留後、漢中大都督李禹、髮長史盧元裕率兵討平之。”

五月戌申夜,蜀郡兵郭千仞等反。爲留守的龍武軍連同劍南兵馬使李峘討誅之。”

當然,這只是官面上的說法。

按照薛景仙的呈報。這幾次戰亂不大,影響和破壞也很小,甚至連八州六鎮的邊兵都沒有驚動。

但讓人驚訝的是,這三次變亂,雖然地處的位置各自相去甚遠,都不是真正意義上飢寒無活的民變,純粹是軍人或者豪強發起叛亂事件,而且相互之間沒有任何地聯繫,卻都明確指向了成都的那位太上,讓人不由猜疑起背後的東西來。

三月之亂的劍南府兵買秀等五千人,乃是自東川軍府招募地新兵,本來是打算調到峽州,加強南川陸路的兵備,卻發生了譁變,還可以說是思鄉情切不願遠離,但隨後打出清君側地旗號,殺向成都的行徑,就不是一羣頭腦簡單的士兵,可以策劃的出來。

無獨有偶。

南充土豪何滔的作亂更是莫名其妙,何滔是當地數一數二的大戶豪族,家資鉅萬,擁有好幾處鐵山和鹽井,在漢、夷民中都頗有聲望,按道理越是家大業大的人,越是小心謹慎,非到迫不得已,是不會做這種拿身家前程賭野心的投機,可以他不但挾制了本郡新任防禦使楊齊魯,而且居然也打出北上成都面君、鋤奸的旗號;

而最兇險的,卻是五月蜀郡兵郭千仞之亂,他們本來是蜀州唐安郡的郡兵,半年前因爲例行的輪換制度,被換防到成都三府之一的歸德府,一直相安無事直到本月初,該部折衝校尉郭千仞,乘著團結營和牙兵都在討亂外未還,以奉密詔護駕爲名,突然半夜起兵,自光德門裡應外合,衝進成都太城內,焚掠搶劫了好幾條街市,還喊著保衛皇帝,剪除奸黨的口號,試圖自角門衝進安景宮所在的少城,老皇帝親自站在少城宣喻而不能勸止,反而差點被亂兵射到。亂軍射的火箭甚至都飛到了安景宮的庭院裡,差點點著了庭液局的房子,少城之內一時人心惶惶。

不過亂軍就是亂軍,宿衛在少城裡的兩營龍武軍和內團外標,就足夠他們在城牆下碰的頭破血流,光遠門前屍積如山,待到天亮,來自鄭元和引流民大營的援軍也趕到,他們的末日也到了,叛首郭千仞突圍不果而自殺於光德門,亂軍大部或散或降。

雖然這次變亂的組織和行動過程,都算不上什麼高明的地方,但是近在咫尺的郡內府兵叛亂,試圖挾持老皇帝,這還是自國難之亂以來的首次,而且成都城內居然有人爲之內應,這事情就很糟糕了,不過,這個清君側要除的奸黨是誰,大家已經自然不言而喻了。

我的家由於在內城,沒有什麼損失,只是家裡的幾個女人不免要受了稍許驚嚇。

但出了這樣的事情,無疑是是劍南官場的大地震,隨之

大規模的清洗和追查,也轟轟烈烈的拉開了序幕,成隊,龍武軍檢憲司,紛紛大舉而動。

在這其間,我在千秋節上見過的,諸如團節營使席應元、臨太守柳奕等一干後起之秀,也逐漸開始展露頭角,表現出各自的治幹之才,其中以和政公主的駙馬柳潭表現最爲突出,據說叛軍奪門時,他率折衝尉張義童等在光遠門前殊死鬥,手斬賊五十級而平之。

顯然那位太上,並非那種只懂得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的人。在龍武軍大部在外的這段時間。不動聲色地又爲自己,培養扶植起另一批地新生力量的班底。

連帶那支本來是三流治安守備部隊的成都團結營,他們沾著老皇帝地光。從流民大營裡獲得了不少好處,頗有想練出一支精兵的氣象,似乎想填補龍武軍大部北上後留下的空白,不過真正的精兵,要上過戰場經過血與火的考驗纔算數。。。。

叛亂髮生後,江陵的那位永王殿下。也開始活躍起來,在一個月內多次呈請爲聖駕安危計,力邀移江陵奉養,甚至以覲見爲名組織了一支龐大地船隊,不過卻被劍南留後李禹派兵阻江,給攔在了白帝城。

看到這裡我第一反應是,永王想找死麼,這麼明目張膽招惹嫌疑。

但隨後。硃紅簽印的急報,送到我的案上,我的心中重重頓了一下。不由大喝出來

“來人,召集幕府立即開會”

因爲。

雖然不知道在那些朝廷重臣心中。這幾次動亂與不安於南方的永王掛上什麼關係,但短時之內已經無法對其動手了。因爲禍不單行的是,江南稅賦重地也出事了,臺州(治臨.=.L而席捲浙東。

據江南火速遞來的消息,臺州人袁晁原爲縣衙小吏,因同情飢寒交迫而造反的農民,受到鞭背刑法,繼而聚衆佔據翁山縣(今浙江舟山島)起義。並率領義軍攻佔臺州,刺史史敘跳牆逃走;同月二十日,攻佔信州(治上饒,今屬江蘇),

江南之兵本來就薄弱,又被集中到對付永王地幾位節度使手中,這幾位節度使都是新置,並非自己帶兵過來,而是就地抽軍練兵。結果,聽聞民變,周圍的州縣府治甚至連派出討伐的力量都沒有,只能各自閉城自守,任其流竄四野八鄉。

因此,所謂的義軍沒有什麼阻礙,就攻佔溫州(治永嘉,今浙江溫州)、明州(治縣,今浙江寧波),,:(今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四省部:::.以東地區)。袁晁甚至還因此建立所謂地議政權位公卿大臣,均由普通百姓擔任,以建丑月爲正月,改年號爲寶勝。

這些義軍殺死地方長吏,到處燒燬和沒收官府及地主豪富的錢財,並散發收攬部衆,而疲於沉重賦斂地廣大貧苦農民,則大多爭相呼應舉事。一時地方響應雲集者從衆。無論是破產無依的農戶,還是不堪重負的大戶,渾水摸魚的盜匪綠林,乃至其他懷著別樣心思的人,都在抗稅自保的名義和旗號下,紛紛大量響應或加入其中,

先是,德清縣(今江蘇吳興南,泚衆起義,響應袁晁。朱泚和沈皓分別佔據兩大山洞,不時出兵攻佔城壘。而宜春的所謂義軍首領,家兵漫山遍野,地方長吏根本不敢過問。

袁晁義軍自此已發展爲號稱20萬之衆。雖然這二十萬水分很大,包括了各地宣佈接受其轄制武裝,自稱的數目,而且哪怕是袁晁本部,也多是前來混口飽飯吃老弱婦幼,但是對已經不堪重負的江南道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危險徵兆,一個不好就是遍地起火。

南北兩個朝廷具爲之震動,代領浙東節度的侍御史劉晏已經奉命南下。

另外。

江東採訪使韋陟、淮西經略使襲禮、吳郡太守兼江西採訪使李希言、浙西節度使兼升州刺史韋黃裳,這些原本屬於永王包圍圈的力量,都因此被調動起來,加入圍剿堵截的行列,甚至那位盤踞江陵的永王也提出,願意出本府親事之軍,爲國家出力,爲皇兄解煩,並且遣部將渾惟明率江陵水軍一萬已經開始東進了。

一干幕僚按照階級品秩環坐在我周圍,神情凝重的都不說話,只是聽著來人的細述,表情越發沉重。

“事情已經惡化到如此了麼”聽到這裡,我有些頭疼的捏了捏額前,

前段時間的我注意力,更多在北方地事情上。沒想到江南也會出亂子。這是江南道地第一次發生的民變,不比蜀中那些政治色彩濃厚兵變,卻是一個很嚴重的信號。號稱最富庶地東南精華之地的百姓已經不堪忍受,持續戰事帶來沉重負擔,再加上官吏在其中加倍的過手盤剝,只要一個處置不好,就是遍地烽煙的局面。

更沒想到永王也乘機出來添亂,這位真是很不合時宜討沒趣的人啊。自從節制襄陽諸郡的南陽節度使魯靈。兵敗城而實力大損,在加上襄陽太守

與之不和,拒其號令。朝廷實際上已經失去了從北江陵地力量。

“確已如此”崔光遠擰起了眉頭說,因爲與江淮租庸調使第五崎的聯繫,我們多少也知道一些內情,。。

因爲朝廷和軍用十分匱乏,先是派御史鄭叔清到江淮間向豪族富商借貸,十取其二。接著又賣官爵,明碼標價,得錢以供軍用,但是這樣還是杯水車薪。

然後監察御史﹑江淮租庸使第五琦制定榷鹽法。“變鹽法,盡榷天下鹽。就山、海、井、緖置監院。使吏出。舊業鹽戶並遊民願業者爲亭戶,免其雜傜。盜煮、私市者論以法。百姓除租、庸外無得橫賦,人不益稅而上用以饒。”

鄭叔清進而以江、淮雖經兵荒,其民比諸道猶有資產,乃按籍舉八年租調之違負及逃者,計其大數而徵之;擇豪吏爲縣令而督之,不問負之有無,資之高下,察民有粟帛者發徒圍之,籍其所有而中分之,甚者什取八九,謂之白著。有不服者,嚴刑以威之。民間民力,幾爲一空。民有蓄谷十者,則重足以待命,或相聚山澤爲羣盜,州縣不能制。

這一切,卻是與在城之戰後,全國的經濟形勢和朝廷的財政狀況日益惡化,朝廷已無力支持大規模的戰爭,已經開始出現“貨輕物重”(通貨膨脹)經濟危機,有莫大的關係。

朝廷沒錢,開不出軍人的糧餉和賞格,那些軍人便搜掠地方以充其用,進而變成軍隊佔據自取自足的即成事實,而無力扭轉,這也是後來藩鎮割據地重要苗頭之一。

在另一個平行的時空裡,城之戰後,隨著郭、李先後被上調架空,被朝廷倚爲平叛主力的河東軍、朔方軍及鎮西北庭軍就相繼出現了變亂。

因供應不足,先是太原的河東軍殺死節度使鄧景山,擁都知兵馬使、代州刺史辛雲京爲節度使。接著在絳州地朔方軍,也殺死朔方等諸道行營都統李國貞,以突將王元振代之。而屯於翼城的鎮西、北庭行營兵,亦殺節度使荔非元禮,推裨將白孝德爲節度使,而面對這些逆亂地軍人,朝廷甚至沒有可以採取的措施和手段,而只能陰順其意,遮遮掩掩追授承認之。

自此有了天下最大的三隻強軍先後拭將自立,而朝廷只能給予追認的先例,其他地方部隊也開效法,成爲藩鎮之亂,私自繼立的初始。。

但這個時空,情形總算好一些,剛得到了一大筆收入的朝廷,總算把軍隊的士氣和人心給維持起來,再加上郭李還在軍中掌握局面,河北雖然局部在打戰,但還算是風平浪靜。

但這代價就是南方不勘其苦,先亂起來。

而這東南之地最爲富庶,負擔也最重,據說江南東道光田賦和丁稅,都已經預先收到了至德九年,而現在纔是至德二年,全靠以前的盛世年景積累下來的底子在苦苦支撐,一旦民力窮盡,也就是民心思變之時,連號稱最富庶的江南東道亦如此,其他地方更不好說了。

龍武軍在河南時,也鎮壓過一些小規模的抗稅和騷亂,不過都不成氣候,盡是一些以宗族鄉黨或者豪強大戶爲單位的自發行爲,在其他地方很難形成什麼呼應。

而農民起義最容易成事的,就是這種小官吏,士兵頭目出身的人,因爲他們多少有帶人和管事的經驗,又畢竟接近低層,身受同樣的疾苦和需要,提出的口號更容易得到社會底層的共鳴,一旦流竄起事,往往很難撲滅,面對政權的力量,堅持的也比別人更長。

又因爲他們多沒有明確的政治綱領和長遠的目標,只有一些最原始吃飽穿暖的樸素口號,所以也不會去做保持紀律,或是收攏民心之類的事情,在初期對廣大貧苦之衆很有吸引力,雖然最終覆滅,但對社會經濟基礎的破壞性更嚴重,象後世的黃巢、李自成、張獻忠之流,都是類似的背景。

要知道連當年國朝,也是靠打土豪分田地起家而席捲天下的,目不識丁的農民可不知道什麼主義,或者什麼理想,只要得到土地和生存的保證,他們就願意去奮鬥。

同情歸同情,但更關鍵我在江南也有重要的利益,不可能坐任他們荼毒,所在這次我堅決的站在了萬惡的統治階級的一面。

其中唯一的好消息,正在彭城的河南節度使張鎬,已經發臨淮軍3000、稚陽軍2000,,,|:進入淮南的義軍,斬首三千而獲萬人,暫時遏止了這些義軍向北向的流竄。

那些留在河南協軍的商人也隨之南下,切身利益之下,正是由於他們急吼吼的聯繫上第五崎、將這些真假參半的消息一步步的遞過來,其效率甚至還要比朝廷的奏報,快上一兩天。

第453章 攀科技?第698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2第147章 有馬甲自遠方來 不亦樂呼第421章 被推和醜聞第673章 別情第267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580章 十七日城與按軍銜上第394章 分道與僧官第500章 蕩定第689章 行途12第466章 世事難料第624章 大勢第429章 佈局與黑市第497章 迷亂第131章 老貓與特產第489章 暗涌第412章 麻煩大了第410章 田園第672章 元從第343章 樓中血第340章 謀定南第691章 行途14第225章 浮生長恨歡娛少第411章 探視第588章 檢閱第683章 插曲第617章 論戰、傳說第443章 新氣象第679章 行途2第809章 丈夫四方誌,安可辭固窮第183章 傭兵天下第651章 血與沙第77章 道門第596章 第一響第14章 保姆三第383章 來客與好消息第722章 指揮戎虜坐瓊筵8第693章 行途16第609章 間幕第120章 繼續無題中第364章 下馬威第737章 扶顛始知籌策良5第816章 潮起、潮落?第632章 接幕第59章 刺客第一百三十二章第六百四十四章第495章 困局第579章 波伏第423章 倭國往事捲菸雲第175章 收容所與還鄉團第706章 盡洗甲兵長不用第391章 瑣事與訪客第372章 人生總是充滿意外第803章 死節從來豈顧勳第684章 行途7第223章 沙場烽火連胡月2第494章 詭局第221章 敘宗與認親第417章 十二隆奇的漢道昌第682章 行途6第708章 盡洗甲兵長不用3第23章 小白的故事二第781章 愁雲慘淡萬里凝第195章 有中國特色的降生節第640章 遠交近攻第378章 何大人的和諧時代第364章 下馬威第534章 在路上第728章 徵起適遇風雲會4第134章 肥的拖瘦 瘦的拖跨第一百零七章第34章 黑與白第65章 分支第78章 高手是這樣練成的一第487章 迎送第144章 今年過節不收禮 收禮就要收美女第66章 游擊戰第285章 夜宴與人物第689章 行途12第140章 還是沉悶 繼續跳過把第542章 各有後手第555章 冒失第814章 革命之路第392章 自己送上門的第158章 紫駝之峰出翠釜 水晶之盤行素鱗第580章 十七日城與按軍銜上第441章 晨新第494章 詭局第209章 在長安第322章 打獵與魔鬼第511章 收宮第201章 烽火照西京3第805章 骨肉恩豈斷? 男兒死無時第496章 詭異第630章 間序(下)第764章 好吧,遲到的新年快樂第141章 亂戰第573章 再變第269章 爲君掌上施權謀
第453章 攀科技?第698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2第147章 有馬甲自遠方來 不亦樂呼第421章 被推和醜聞第673章 別情第267章 三川北虜亂如麻第580章 十七日城與按軍銜上第394章 分道與僧官第500章 蕩定第689章 行途12第466章 世事難料第624章 大勢第429章 佈局與黑市第497章 迷亂第131章 老貓與特產第489章 暗涌第412章 麻煩大了第410章 田園第672章 元從第343章 樓中血第340章 謀定南第691章 行途14第225章 浮生長恨歡娛少第411章 探視第588章 檢閱第683章 插曲第617章 論戰、傳說第443章 新氣象第679章 行途2第809章 丈夫四方誌,安可辭固窮第183章 傭兵天下第651章 血與沙第77章 道門第596章 第一響第14章 保姆三第383章 來客與好消息第722章 指揮戎虜坐瓊筵8第693章 行途16第609章 間幕第120章 繼續無題中第364章 下馬威第737章 扶顛始知籌策良5第816章 潮起、潮落?第632章 接幕第59章 刺客第一百三十二章第六百四十四章第495章 困局第579章 波伏第423章 倭國往事捲菸雲第175章 收容所與還鄉團第706章 盡洗甲兵長不用第391章 瑣事與訪客第372章 人生總是充滿意外第803章 死節從來豈顧勳第684章 行途7第223章 沙場烽火連胡月2第494章 詭局第221章 敘宗與認親第417章 十二隆奇的漢道昌第682章 行途6第708章 盡洗甲兵長不用3第23章 小白的故事二第781章 愁雲慘淡萬里凝第195章 有中國特色的降生節第640章 遠交近攻第378章 何大人的和諧時代第364章 下馬威第534章 在路上第728章 徵起適遇風雲會4第134章 肥的拖瘦 瘦的拖跨第一百零七章第34章 黑與白第65章 分支第78章 高手是這樣練成的一第487章 迎送第144章 今年過節不收禮 收禮就要收美女第66章 游擊戰第285章 夜宴與人物第689章 行途12第140章 還是沉悶 繼續跳過把第542章 各有後手第555章 冒失第814章 革命之路第392章 自己送上門的第158章 紫駝之峰出翠釜 水晶之盤行素鱗第580章 十七日城與按軍銜上第441章 晨新第494章 詭局第209章 在長安第322章 打獵與魔鬼第511章 收宮第201章 烽火照西京3第805章 骨肉恩豈斷? 男兒死無時第496章 詭異第630章 間序(下)第764章 好吧,遲到的新年快樂第141章 亂戰第573章 再變第269章 爲君掌上施權謀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山市| 三台县| 宜川县| 宁阳县| 紫云| 鄂托克前旗| 望谟县| 平湖市| 孝昌县| 延安市| 绥芬河市| 东阳市| 泽普县| 高密市| 通江县| 东台市| 外汇| 阜南县| 宾川县| 宽城| 从江县| 芦山县| 宜宾市| 牙克石市| 定南县| 呼和浩特市| 舟山市| 六安市| 永年县| 云龙县| 云南省| 无锡市| 麻阳| 同江市| 色达县| 神木县| 通河县| 改则县| 湘西| 那坡县| 彭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