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61章 政治優勢

在皇帝未成年之前,一般有三種過渡制度,政事堂制度、太后垂簾制和攝政王制度,太后垂簾制就是現在的制度,由太后當政,掌握軍國大權,攝政王制度則是由嫡系成年皇族出任攝政王,暫替皇帝監國,這種制度只在紙面上,從來就沒有實行過。

而政事堂制度,又叫顧命大臣制,一般是皇帝臨終前指定幾名信得過的重臣,組成政事堂,少年皇帝成年之前的所有軍國政務都由政事堂內的顧命大臣制決定。

大寧王朝成立三百年來,不算皇甫恬,一共出現過三個少年皇帝,其中兩次採用政事堂制度,一次採用太后垂簾制,而採用太后垂簾制一般需要兩個前提,一是皇帝猝死,二就是外戚實力強大,一百五十年前出現過一個馮太后,就因爲皇帝突然死亡,來不及指定顧命大臣,再加上當時馮太后的父兄把持著朝廷大權,這一次申太后掌權也是同樣的原因。

可以說,政事堂制度是太后垂簾制的死敵,是申太后絕對不能容忍的議論,她的臉色當時就變了,她冷冷問道:“是什麼人在議論要換政事堂制度?”

皇甫恬連忙道:“回稟母后,聽說是一些讀書人,好像和文心社有關。”

申太后的眼中閃過一道殺機,不露聲色道:“皇兒回去讀書吧!以後不要再過問軍國大事,等你十八歲以後,母后會讓你參政。”

皇甫恬渾身顫抖了一下,他聽得清清楚楚,母后說得是參政,而不是主政,一字之差,意義完全不同,十八歲以後,他只是參政,那誰來主政?

皇甫恬不敢有任何表露,他連忙施一禮,退下去了,皇甫恬剛走,申太后便厲聲命道:“速去宣周威來見哀家!”

周威是京城繡衣衛將軍,掌管五千繡衣衛緹騎,效忠於申太后,申太后心中殺機迸發,議論要換政事堂制度,就是要趕她下臺,她想知道,是什麼人吃了熊心豹子膽,這個文心社的後臺是何許人?

.........大寧王朝也在一定程度上允許結社自由,比如蘇菡舅父顏玉書參加的讀書會,就是一種在官府有備案的自發結社,文心社也是一樣,它實際上是雍京幾十名有名望的學者、儒生自發組成一個學術社,經常聚會,談談讀書心得,說說儒家經典,偶然也會抨擊一下朝政時弊,這是讀書人的天性。

文心社平均每五天聚會一次,成員可來參加,也可不參加,很自由,他們一般是在崇仁坊的文聚茶樓舉行聚會。

第二天上午,二十幾名儒士和往常一樣在文聚茶樓裡匯合,談天說地,發表一下自己對時局的見解,這段時間豫州之戰頗引他們矚目,幾乎所有的話題都在談論天下幾大勢力的爭鬥。

二十幾名儒士正說得眉飛色舞時,數百名繡衣衛緹騎突然包圍了茶樓,緹騎們衝上二樓,茶樓內一片大亂,尤其文心社包下的東大廳內更是亂作一團,近百名繡衣衛緹騎衝了進來。

“你們要做什麼?”

儒士們義憤填膺,紛紛起身斥責,“朗朗皇城腳下,你敢亂來嗎?”

繡衣衛校尉冷冷一揮手,“全部帶走!”

緹騎們如狼似虎衝上前,抓起這羣讀書人便走,儒士們拼命掙扎叫喊:“我們都是有功名在身,不得無禮!”

“全部帶走,反抗者打倒拖走!”

儒士們很多人被打翻在地,捆綁起來,樓下停了幾輛密閉的馬車,儒士們被堵上嘴,扔進馬車內,馬車迅速離開了崇仁坊,向城外駛去。

一個時辰後,繡衣衛將軍周威出現在一座東城外的大宅內,這裡是繡衣衛的秘密審訊地,幾間院子裡隱隱傳來慘叫和哭喊聲.一名校尉走上前,躬身施一禮,將一疊供狀交給周威,“所有人都招了,他們承認經常議論並抨擊太后,主張實施政事堂制度。”

周威對這個不感興趣,讀書人發發牢騷,抨擊朝政很正常,他關心的是,誰是文心社的幕後主使,一般這種社團都會有某個大臣的支持,這些儒士的言論往往就和這個大臣有關,這是一種變相的主導民意的手段。

“誰是他們的後臺?”

“回稟將軍,是戶部侍郎潘仁毅。”

“原來是他!”

周威冷笑了一聲,潘仁毅是申國舅的心腹,是申國舅掌握戶部左膀右臂,周威忽然明白,太后爲什麼讓自己調查文心社了,實施政事堂制度,讓儒士們進行民意上的宣傳,看來,有人對太后很不滿了。

“將軍,這些儒士怎麼辦?”

“讓所有人招供畫押,送去繡衣衛地牢暫時關押,然後通知他們家人來保他們出去。”

........楚軍東進的速度異常緩慢,在東郡濮陽縣,八百艘戰船便停泊在黃河岸邊,皇甫無晉在等待著樑郡的消息。

從兵力上對比,楚軍主力只有五萬,要遠遠遜於齊王西征的三十萬大軍,所以皇甫無晉也沒有想過要硬拼,儘管他有犀利的武器,但兵力懸殊,仍然對他十分不利。

更重要是,皇甫無晉需要得到洛京城破的消息,他甚至比齊王更希望看到皇甫恆的倒臺,洛京城破,再加上齊王妃西歸,這便可以使齊王奪回齊州的意志下降,他會將大量的軍隊駐紮在洛京,從而形成分兵之勢,這是皇甫無晉最願意看到的結果。

另外,他也在等待西涼軍的消息,二十萬西涼軍的施壓,足以讓雍州軍撤回關中。

戰爭不僅僅是軍隊的廝殺,它還包括幕後的較量和政治上的角力,如果能做到不戰而屈人之兵,那就是最高境界。

皇甫無晉已經漸漸抓到了齊王皇甫忪的軟肋,他的名不正言不順,將是他最後失敗的主因,齊州官員對他背棄到幽州劉漢章的倒戈,都可以充分證明這一點。

對於他皇甫無晉,他有著其他勢力所沒有的政治優勢,不僅是他的出身,還有住在楚州的太皇太后,這位地位崇高的老人,一直被大寧王朝的臣民們所景仰,可以說,這是皇甫無晉手上最大的一張王牌,在關鍵時刻,他會毫不猶豫打出來。

樑郡駐紮著原陳留總管賀千絕的五萬大軍,雖然他投降了齊王,但皇甫無晉也發現其中的微妙之處,那就是賀千絕自始自終沒有和齊王見過面,他的軍隊也沒有解散,更沒有插入齊王的親信,依然保持著完全獨立。

這種情況在戰爭時期是很少見,因爲這很可能會導致這支軍隊的反戈,給後方帶來嚴重的威脅,以齊王的心思,他不會意識不到這種危險存在,但他依然讓賀千絕的軍隊駐紮在樑郡這種重要的戰略之地,只能說明一件事,那就是齊王也拿賀千絕無可奈何,賀千絕依然保持著一種半獨立狀態,與其說他是投降,不如他們是另一種形式的結盟。

對於這種擁有獨立軍隊的地方軍閥,最好的辦法是分化拉攏,讓他爲自己所用。

賀千絕年約四十餘歲,是前左衛大將軍賀錚之子,祖父賀誠曾爲范陽節度使、兵部尚書,賀千絕可以稱得上是名將世家,世代效忠大寧王朝,和所有的大臣一樣,在皇甫玄德突然駕崩後,大寧王朝出現了分裂,賀千絕也處於一種迷茫之中,他不知自己該效忠誰?

皇甫恆是儲君,他登基後按理應該是最名正言順的君主,但很多大臣都知道,在皇甫玄德突然駕崩的時刻,皇甫恆就在華清宮中,被皇帝囚禁,他有弒父的嫌疑,賀千絕也知道,更重要是皇甫恆猜忌日盛,重用外戚楊晟,令他極爲不滿。

所以他之前便將自己的妻兒悄悄轉移到陳留,他並不準備真正效忠皇甫恆,一方面他保持自己軍隊的獨立,另一方面,他也在等,等最後局勢明朗,投降齊王皇甫忪,只不過是他爲了保存實力的權益之計。

賀千絕的五萬大軍駐紮在樑郡城外,佔地五里,是一座龐大的軍營,他是陳留總部,整個樑郡都是他的地盤。

此刻,賀千絕正在大帳內和他的弟弟賀千綸說話,賀千綸是楊晟手下的將領,楊晟的二十萬大軍在澠池縣大敗後,賀千綸帶著幾十名親兵逃回洛京,將妻女接出洛京,直接投奔了兄長賀千絕。

“大哥,我感覺齊王的局勢很不利。”賀千綸沉思良久道。

“爲什麼有這個結論,說說你的理由。”

“原因很簡單,他受封齊王,卻身在豫州,名不正言不順,他的士卒都是齊人,齊州被佔,士卒們思歸心切,他卻一心攻打洛京,以致軍心不穩,缺乏戰略眼光,其次他用人唯親,像羅啓玉這種天下不齒之人居然是他後軍主將,就因爲是他小舅子,還有皇甫英俊這種無能之將,因爲是皇族,也被他重用,連幽州劉漢章都背叛了他,可見他用人確實有問題,這樣的人空有三十萬大軍,也遲早必敗,我建議兄長不要把身家性命和賀家前途押在他身上。”

賀千絕點點頭笑了,“你說得很對,其實我心裡明白,只看洛京官員南逃,便可看出大勢所趨,我現在在等皇甫無晉開出的條件,他給劉漢章開出趙王公和范陽節度使的條件,那我呢?我在拭目以待。”

就在這時,大帳外有親兵稟報:“將軍,太皇太后的懿旨到了!”

第101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四)第302章 雍京投降第91章 第一天第18章 藏身何處?第158章 一箭雙鵰第21章 一石二鳥(下)第135章 洞房花燭第297章 漁翁之利第241章 公開身份的時機到來第103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六)第115章 最後的較量(三)第254章 局勢混亂第77章 有點損人利己的善事第51章 漁人之利第56章 十兩銀子的鑑定費第64章 相約天積寺(上)第15章 危機悄然而至第279章 各方博弈第122章 燧發槍第297章 漁翁之利第51章 徐長史的心機第80章 婚姻背後的鬥爭(六)第191章 阿魯多獻藥第124章 碧仙宮(上)第19章 一石二鳥(上)第50章 出頭的椽子先爛第260章 相後之爭第119章 最後的較量(七)第51章 徐長史的心機第163章 街上相遇第119章 最後的較量(七)第70章 請問芳名第55章 奉旨搜查第83章 新官上任第194章 鳳凰會(三)第14章 黃河上的天羅地網第282章 微服私訪第222章 新帝登基第3章 嫡庶爭選第79章 婚姻背後的鬥爭(五)第136章 雨夜第63章 雷霆之怒第110章 蘇翰貞的人情第215章 上任楚州大都督第101章 這一夜的溫柔第244章 申氏兄妹的分歧(上)第35章 小麪館美人如玉第291章 宮廷政變(中)第50章 龍門鎮第18章 忙中亦有偷閒時第156章 擠兌風潮第183章 回門第1章 東海少年郎第300章 關中大戰(下)第106章 科舉前的躁動第3章 白沙會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妹的選擇第165章 宜將勝勇追窮寇(上)第205章 火燒戶部司第121章 新科狀元第6章 蟹腳島第21章 一石二鳥(下)第119章 最後的較量(七)第35章 梅花衛試箭(下)第21章 一石二鳥(下)第51章 漁人之利第237章 白苗兒的家信第68章 新書上市第156章 擠兌風潮第107章 刑部侍郎的把柄第25章 天積寺(上)第14章 運籌帷幄(上)第71章 蘇家的煩惱(上)第50章 龍門鎮第173章 黃老牙第170章 逼債(下)第96章 打通關節第253章 洛京危急第222章 新帝登基第五十四章 暗中角力下第196章 鳳凰會(五)第174章 白衣兵(下)第110章 科舉考試(上)第44章 邵景文請客第123章 威武都督第268章 邵景文的投資第277章 城破(下)第268章 邵景文的投資第153章 內憂外患第257章 魯郡一戰(下)第97章 黑牢第240章 碧仙宮求證第80章 修橋風波(三)第199章 李白沙的藏寶洞第84章 君子之謀第9章 五叔的心思第259章 皇甫恬的憂思第278章 少帝思軍權第115章 進京前夕第58章 一封密信
第101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四)第302章 雍京投降第91章 第一天第18章 藏身何處?第158章 一箭雙鵰第21章 一石二鳥(下)第135章 洞房花燭第297章 漁翁之利第241章 公開身份的時機到來第103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六)第115章 最後的較量(三)第254章 局勢混亂第77章 有點損人利己的善事第51章 漁人之利第56章 十兩銀子的鑑定費第64章 相約天積寺(上)第15章 危機悄然而至第279章 各方博弈第122章 燧發槍第297章 漁翁之利第51章 徐長史的心機第80章 婚姻背後的鬥爭(六)第191章 阿魯多獻藥第124章 碧仙宮(上)第19章 一石二鳥(上)第50章 出頭的椽子先爛第260章 相後之爭第119章 最後的較量(七)第51章 徐長史的心機第163章 街上相遇第119章 最後的較量(七)第70章 請問芳名第55章 奉旨搜查第83章 新官上任第194章 鳳凰會(三)第14章 黃河上的天羅地網第282章 微服私訪第222章 新帝登基第3章 嫡庶爭選第79章 婚姻背後的鬥爭(五)第136章 雨夜第63章 雷霆之怒第110章 蘇翰貞的人情第215章 上任楚州大都督第101章 這一夜的溫柔第244章 申氏兄妹的分歧(上)第35章 小麪館美人如玉第291章 宮廷政變(中)第50章 龍門鎮第18章 忙中亦有偷閒時第156章 擠兌風潮第183章 回門第1章 東海少年郎第300章 關中大戰(下)第106章 科舉前的躁動第3章 白沙會第一百一十一章 黑妹的選擇第165章 宜將勝勇追窮寇(上)第205章 火燒戶部司第121章 新科狀元第6章 蟹腳島第21章 一石二鳥(下)第119章 最後的較量(七)第35章 梅花衛試箭(下)第21章 一石二鳥(下)第51章 漁人之利第237章 白苗兒的家信第68章 新書上市第156章 擠兌風潮第107章 刑部侍郎的把柄第25章 天積寺(上)第14章 運籌帷幄(上)第71章 蘇家的煩惱(上)第50章 龍門鎮第173章 黃老牙第170章 逼債(下)第96章 打通關節第253章 洛京危急第222章 新帝登基第五十四章 暗中角力下第196章 鳳凰會(五)第174章 白衣兵(下)第110章 科舉考試(上)第44章 邵景文請客第123章 威武都督第268章 邵景文的投資第277章 城破(下)第268章 邵景文的投資第153章 內憂外患第257章 魯郡一戰(下)第97章 黑牢第240章 碧仙宮求證第80章 修橋風波(三)第199章 李白沙的藏寶洞第84章 君子之謀第9章 五叔的心思第259章 皇甫恬的憂思第278章 少帝思軍權第115章 進京前夕第58章 一封密信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宁市| 杭州市| 亚东县| 镇康县| 许昌县| 临安市| 澄迈县| 固始县| 三江| 重庆市| 和平县| 东平县| 达日县| 罗源县| 九龙县| 盘山县| 惠州市| 宜州市| 施秉县| 白城市| 贵德县| 巴林左旗| 施甸县| 阜平县| 金乡县| 囊谦县| 尉犁县| 河东区| 招远市| 龙海市| 淮滨县| 荆州市| 梁平县| 九台市| 杨浦区| 赞皇县| 金平| 区。| 类乌齐县| 黑龙江省| 玉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