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22章 新帝登基

皇甫恆從鷹犬坊奪得數十匹馬,衝出北幽門向京城狂奔,大隊羽林軍在後面追趕,最終沒有能追上他,讓他逃出了華清宮,此時,外圍的羽林軍全部被調入宮中,一路上沒有遇到任何阻攔,皇甫恆一口氣奔出數十里。

夜幕已經降臨,皇甫恆和幾十名侍衛已經跑得人困馬乏,他們只有四十幾匹馬,後面的侍衛都沒有能跟上來,黃秉坤低聲問道:“殿下,我們去哪裡?”

皇甫恆一路上都在想這個問題,他不可能去雍京,父皇已經把他的人都先後調走,西京留守申濟又掌握著十萬關中軍,而調動二十萬皇帝直轄軍的玉麟符又被申皇后搶先奪走,他沒有機會了,但讓焦心的是,李彌那邊一點消息沒有,如果除重順利,李彌早就該帶兵來了,但現在還不來,會不會也出了什麼事?

皇甫恆嘆了口氣,“我們先向東走,儘快離開關中。”

話音剛落,只聽一名侍衛大喊:“殿下,軍隊來了!”

皇甫恆驀地站起身,緊張向前方望去,只見黑暗中人頭涌動,正是一支軍隊向這邊疾駛奔來。

皇甫恆膽寒,他翻身上馬便要向樹林裡奔跑,卻遠處有人大喊:“是殿下嗎?卑職是徐重。”

皇甫恆頓時一顆心放下,他又回來,軍隊已經停下,幾名騎馬之人向他這邊奔來,最前面的,正是他的心腹侍衛徐重。

皇甫恆大喜,自己的軍隊終於來了,不過,他立刻便發現軍隊的數量並不多,只有一千多人,他心中一愣,不是有五千人嗎?

徐重和另一名都尉軍官翻身下馬,跪下見禮,“殿下,卑職來晚,讓殿下受驚了。”

皇甫恆沒有看見李彌,他驚疑,“李將軍呢?他怎麼不來?”

旁邊都尉稟報道:“回稟殿下,李將軍率三千弟兄先去潼關開路了。”

徐重也連忙解釋,“殿下,我們都認爲,羽林軍人數衆多,我們不能真打,只有用偷襲的辦法把殿下救出來,關鍵是潼關,如果潼關不能先拿下,我們還是難以逃脫。”

皇甫恆心中暗罵,本來他還想用李彌的五千軍隊再衝擊華清宮,看還能不能扳回局勢,可現在只有一千多人,怎麼還可能扳回來?真的是天意如此,他無可奈何,只得道:“那好吧!先去潼關。”

在和平年代,潼關的守軍並不多,只有一千多人,守將也只是一個都尉將,由於李彌搶先前往潼關,使申國舅的截關令晚了一步,三天後,皇甫恆過了潼關,率五千人向洛京疾奔而去。

........申國舅是在晚上率領三萬騎兵趕到了華清宮,楚王皇甫恬也趕到華清宮,與此同時,西京留守申濟也率領五萬軍隊控制了雍京城,雖然皇帝駕崩的消息被嚴密封鎖,但驟然緊張的局勢還是讓很多人都猜到一點端倪,很可能是皇上出事了。

華清宮,此時宮內外已經完全被申國舅的軍隊控制,皇甫玄德的靈柩前哭聲一片,楚王和數十名朝廷重臣都跪在地上放聲痛哭,最後,申國舅擦去眼淚對衆人道:“各位大臣,國不可一日無君,我們可商議立新君之事,請諸君隨我去偏殿。”

衆人紛紛答應,申國舅便帶著十幾名重臣及皇族來到偏殿坐下,商議立新君之策,他們個個眼睛紅腫,心情沉痛,但眼前的嚴峻的局勢使他們無法去痛哭皇帝,他們必須要儘快解決新帝登基問題。

在座的都是楚王黨人,立楚王爲新君已經沒有異議,現在的問題是皇上廢除太子的詔書沒有下,這讓衆人心情都十分緊張,眼巴巴地望著申國舅。

在申國舅面前,跪著二十幾名內宮宦官和太醫,他們在給申國舅講述皇帝的死因。

當值的劉太醫先道:“相國,皇上是服用了女巫醫今天送來的丹藥而去世,馬公公也是一樣,他們的中毒癥狀都相同,我們已驗過丹藥,裡面確實是含有劇毒。”

“那兩名巫醫在哪裡?”申國舅厲聲問。

旁邊侍衛道:“回稟相國,兩名巫醫都被抓到,現在被關押在宮中。”

“將他們二人立刻帶上來。”

申國舅一聲喝令,侍衛們奔了下去,他又問幾名御書房小宦官,“剛纔你們說皇上要廢太子,究竟是什麼緣故?”

三名小宦官對望一眼,其中一人膽膽怯怯道:“我們是聽皇上和馬公公的對話,好像是太子養有私軍,使皇上震怒,而且今天巫醫進獻的藥也和太子有關,所以皇上把太子抓了起來,最後太子卻又趁亂跑了。”

宦官的供述和申國舅的推斷完全一致,只是他想不通皇上明明已經知道藥丸有毒,爲什麼還要去服它,再有馬公公爲什麼會自殺,還有皇甫無晉的秘密爲什麼沒有被公開,連皇甫逸表也莫名被殺,這裡面到底藏著什麼名堂?饒是申國舅將頭想爆,他也想不到馬元貞的真實身份。

他知道這裡面一定藏有某種秘密,不過現在這個秘密不重要,重要的是楚王要順利登基。

這時,幾名侍衛將捆綁著手腳的女巫母子牽了進來,他們二人本想獻藥後逃跑,不料被侍衛關了起來,使他們逃跑計劃落空,他們已知大事不妙,心中惶恐之極。

一進宮殿便跪下,女巫情緒激動地說著什麼,他兒子解釋道:“我母親說,她的丹藥是神的賜給,皇帝已經被神帶去天國,在另一個世家依然爲皇帝,這是好事。”

申國舅怒極,一聲喝令,“給我打!”

旁邊侍衛對這兩個巫醫已是恨之入骨,衆人舉起廷棍便劈頭蓋臉打下去,下手極重,將兩人打得鬼哭狼嚎,申國舅一擺手,衆侍衛停住棍子,申國舅又道:“我再問你們一遍,招不招?”

兩人終於挨不住打,終於承認被太子收買,在丹藥中下毒,申國舅命他們在口供上畫押,對左右道:“將他們帶下去,好生關押!”

申國舅又回頭問禮部尚書李默道:“大人以爲如何?”

李默嘆了口氣道:“太子養私軍在先,下毒弒父在後,已經失德,我同意廢太子。”

另外十幾名大臣也紛紛表示可以廢除太子,申國舅又問他特地請來的三名皇族,“幾位王爺同意嗎?”

三名皇族成員是彭城郡王皇甫羅宋、淮安郡王皇甫俊承以及汝陽郡王皇甫子翰,這三人都是南山派成員,皇甫逸表既死,使他們失去了主心骨,三人面面相覷,若不答應,恐怕皇甫逸表就是他們的下場,三人只得點頭同意,“我們也贊成廢除太子。”

“既然如此,那我們決定先廢除太子,立楚王爲東宮!”

申國舅回頭對翰林大學士陸熙道:“旨意可以草擬!”

陸熙心中早有腹案,提筆一揮而就,將廢太子的詔書交給申國舅,“擬好了,請相國過目!”

申國舅接過看了一遍,不錯,私養軍隊被皇帝發現,便下毒弒父,這個理由非常充分,他又傳給衆人看了一眼,事實如此,大家皆表示贊同,申國舅便起身道:“大家先去看護皇上靈柩,我去見皇后。”

此時,國璽和調兵玉麟符依然在申皇后手上,在兒子沒有登基之前,她不會把國璽和玉麟符給任何人,包括自己的兄長申國舅,她也信不過,而且她心中對申國舅依然耿耿於懷,若不是申國舅把申如玉送進宮,皇上就不會那麼放縱,也就不會早逝。

她見申國舅進來,便冷冷淡淡道:“國舅,我皇兒的登基詔書擬好了嗎?”

申國舅連忙起身行禮,“娘娘,在楚王登基之前必須先廢太子,讓楚王爲東宮,才能登基大寶,必須要先廢儲君,旨意已經擬好,請娘娘施印!”

說完,他將旨意呈了上去,一名宦官轉交給申皇后,申皇后仔細讀了一遍,這才親自在聖旨上加蓋了國璽。

“好了,國舅去宣佈吧!”

申國舅見妹妹將國璽緊緊握在手中,心中不由暗歎,便柔聲道:“娘娘,楚王登基,娘娘將爲太后,自有太后璽印,國璽太后不宜保管,應交給符寶郎,這是禮制。”

申皇后哼了一聲道:“我身爲皇后,太廟鐵碑上是如何規定,我比國舅清楚,國璽和玉麟符我自然會妥善處理,不勞國舅費心。”

申國舅愣了一下,又追問道:“那太后準備幾時轉給楚王?”

不料申皇后卻搖了搖頭,很認真地道:“楚王年少,須十八歲才能獨立執政,太廟鐵碑上有明言,在皇帝成年之前,應由太后攝政,所以,國璽和玉麟符在楚王成年之後,我自然會交給皇兒,這是皇族之家事,國舅爲外戚,請不要過多幹涉宗廟之規。”

申皇后的這番話使申國舅徹底愣住了。

.........次日,朝廷向天下宣旨,皇帝駕崩,太子養私軍敗露,下毒弒父,失德於天下,不宜再爲東宮,宣佈廢除儲君,立楚王爲太子。

三天後,數百名皇族在宗廟做出決定,正式立楚王爲新帝,楚王年幼,由太后攝政,楚王在三千鐵甲衛士的護衛下,正式登基爲帝,改年號爲益興,封先帝廟號爲英宗,冊封敬安皇太后爲太皇太后,封母后申氏爲思敏皇太后,大赦天下。

就在楚王登基的同一天,儲君皇甫恆也在洛京登基,他宣旨天下,父皇駕崩是服用巫藥所致,他爲儲君,當繼位大統。

他追先帝廟號也爲英宗,卻封其母楊氏爲端敏皇太后,尊敬安皇太后爲太皇太后,封張縉節爲中書令、吏部尚書;封太子妃之父,前兵部尚書周謹爲門下侍中、戶部尚書;封楊太后之父,太傅楊晟爲兵部尚書兼徵西大元帥;封原禮部侍郎蘇翰昌爲禮部尚書;封嗣涼王皇甫無晉爲涼王,楚州大都督。

同時,皇甫恆下旨,大赦天下,號召天下英豪共討西京僞帝。

第136章 雨夜第28章 皇甫渠的命根子第110章 科舉考試(上)第262章 奇襲滎陽第143章 齊家人情第278章 少帝思軍權第59章 南市遇故人第288章 場內場外的較量(下)第46章 太子的警告第250章 戰爭爆發前夕(二)第51章 徐長史的心機第78章 修橋風波(一)第92章 齊府壽宴(一)第170章 逼債(下)第37章 無恥的人和有品的官(下)第48章 茶館小聚第56章 認祖歸宗(上)第225章 布兵淮河第109章 齊大福錢莊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160章 一筆交易第83章 新橋北頭的競爭(下)第17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7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46章 太子的警告第78章 婚姻背後的鬥爭(四)第215章 上任楚州大都督第233章 維揚之行(下)第61章 夜戰影武士(上)第299章 關中大戰(中)第283章 查抄莊園(上)第266章 施壓關中(上)第113章 最後的較量(一)第107章 刑部侍郎的把柄第265章 軍營宴會第7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36章 百富酒樓第110章 科舉考試(上)第63章 蝦有蝦路第273章 滎陽糧倉(上)第195章 鳳凰會(四)第78章 修橋風波(一)第55章 海藍色金剛石第146章 先立規矩第296章 兄妹內訌貼子管理第63章 雷霆之怒第94章 臨危受命第18章 忙中亦有偷閒時第275章 智取虎牢第79章 婚姻背後的鬥爭(五)第159章 各懷心機第4章 毒蛇心腸第85章 軒然大波第137章 雨夜(下)第195章 鳳凰會(四)第159章 各懷心機第78章 修橋風波(一)第67章 兄弟夜談第53章 暗中角力(上)第289章 在沉默中爆發第236章 申國舅的雙棋戰略第144章 齊家的憂慮第153章 內憂外患第278章 少帝思軍權第200章 鳳凰會內訌(上)第10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上)第104章 重要的小人物第94章 齊府壽宴(三)第240章 碧仙宮求證第32章 申皇后的不悅第82章 新橋北頭的競爭(上)第189章 水面下的博弈第157章 大江爭鋒第82章 兼職梅花衛第94章 臨危受命第252章 張縉節的抉擇第68章 中秋夜別第149章 新官上任頭一把火第70章 齊王的決定第76章 修橋是大家的事第140章 潮水退去第246章 申氏兄妹的分歧(下)第264章 洛京亂局(下)第247章 夜戰蒙兀第231章 維揚之行(上)第199章 李白沙的藏寶洞第10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上)第196章 鳳凰會(五)第162章 重返維揚第25章 皇甫縣公的報復第51章 漁人之利第78章 修橋風波(一)第212章 掛羊頭賣狗肉第一百一十二章 四十年往事如煙第6章 蟹腳島第297章 漁翁之利第79章 婚姻背後的鬥爭(五)第44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下)第244章 申氏兄妹的分歧(上)
第136章 雨夜第28章 皇甫渠的命根子第110章 科舉考試(上)第262章 奇襲滎陽第143章 齊家人情第278章 少帝思軍權第59章 南市遇故人第288章 場內場外的較量(下)第46章 太子的警告第250章 戰爭爆發前夕(二)第51章 徐長史的心機第78章 修橋風波(一)第92章 齊府壽宴(一)第170章 逼債(下)第37章 無恥的人和有品的官(下)第48章 茶館小聚第56章 認祖歸宗(上)第225章 布兵淮河第109章 齊大福錢莊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160章 一筆交易第83章 新橋北頭的競爭(下)第178章 無心插柳柳成蔭第7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46章 太子的警告第78章 婚姻背後的鬥爭(四)第215章 上任楚州大都督第233章 維揚之行(下)第61章 夜戰影武士(上)第299章 關中大戰(中)第283章 查抄莊園(上)第266章 施壓關中(上)第113章 最後的較量(一)第107章 刑部侍郎的把柄第265章 軍營宴會第7章 林欲靜而風不止第36章 百富酒樓第110章 科舉考試(上)第63章 蝦有蝦路第273章 滎陽糧倉(上)第195章 鳳凰會(四)第78章 修橋風波(一)第55章 海藍色金剛石第146章 先立規矩第296章 兄妹內訌貼子管理第63章 雷霆之怒第94章 臨危受命第18章 忙中亦有偷閒時第275章 智取虎牢第79章 婚姻背後的鬥爭(五)第159章 各懷心機第4章 毒蛇心腸第85章 軒然大波第137章 雨夜(下)第195章 鳳凰會(四)第159章 各懷心機第78章 修橋風波(一)第67章 兄弟夜談第53章 暗中角力(上)第289章 在沉默中爆發第236章 申國舅的雙棋戰略第144章 齊家的憂慮第153章 內憂外患第278章 少帝思軍權第200章 鳳凰會內訌(上)第10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上)第104章 重要的小人物第94章 齊府壽宴(三)第240章 碧仙宮求證第32章 申皇后的不悅第82章 新橋北頭的競爭(上)第189章 水面下的博弈第157章 大江爭鋒第82章 兼職梅花衛第94章 臨危受命第252章 張縉節的抉擇第68章 中秋夜別第149章 新官上任頭一把火第70章 齊王的決定第76章 修橋是大家的事第140章 潮水退去第246章 申氏兄妹的分歧(下)第264章 洛京亂局(下)第247章 夜戰蒙兀第231章 維揚之行(上)第199章 李白沙的藏寶洞第105章 柳暗花明又一村(上)第196章 鳳凰會(五)第162章 重返維揚第25章 皇甫縣公的報復第51章 漁人之利第78章 修橋風波(一)第212章 掛羊頭賣狗肉第一百一十二章 四十年往事如煙第6章 蟹腳島第297章 漁翁之利第79章 婚姻背後的鬥爭(五)第44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下)第244章 申氏兄妹的分歧(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确山县| 霍邱县| 洛宁县| 宣恩县| 定安县| 腾冲县| 嘉黎县| 永平县| 安平县| 城固县| 库伦旗| 阿尔山市| 霞浦县| 德令哈市| 洮南市| 绍兴市| 谢通门县| 福清市| 青铜峡市| 新昌县| 阿拉善盟| 太仓市| 福州市| 蓝山县| 浦县| 盘锦市| 洪洞县| 和顺县| 察雅县| 连南| 十堰市| 永宁县| 新竹县| 宁河县| 福建省| 雷州市| 屯门区| 西乌| 海安县| 鸡东县| 海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