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2章 誰的機會

“主公。”西山深處,一個碩大的峽谷之中,裡面有百餘頂帳篷出現在小溪兩側,有數十匹戰馬正在小溪邊懶洋洋的吃著草料。還有近百餘名壯漢正在那裡一板一眼的訓練著,這個時候,峽谷口傳來一陣馬蹄聲,負責訓練的士兵趕緊命人準備迎敵,待見到騎兵的時候,那士兵趕緊迎了上去,大聲喊道。

“王麻子,可以的啊!幾天不見,你也能將這些傢伙操練的有點看頭了啊!”那爲首的騎士不是李信又是何人,在他身邊,正是從石堡中撤下來的石元直等人。

“還是主公的功勞。”王麻子嘿嘿的傻笑起來。

“辛夫子呢?”李信用手中的馬鞭輕輕的點了點王麻子的腦袋問道。

“上山採藥去了。”王麻子不躲不避的說道。

“元直,你看這裡如何?”李信笑呵呵的說道:“這可是你當初發現的地方,可惜的是,卻是高猛那個傢伙給發現到了,我也就搶先一步佔據了此地了。”

“將軍洪福,此地隱蔽,但是距離大淩河城不遠,乃是上等的紮營之地,不會擔心建奴找上來。”石元直點了點頭說道。心中卻是暗自震驚,這裡面已經有近百餘名壯漢在這裡訓練,看他們的裝扮分明就是從大淩河城送過的苦力,還有這百餘人的食物也是一個大問題,不然的話,也不可能有這麼多人聚集在此了。也正因爲如此,石元直可以猜測的到,李信恐怕早就在這裡佈局了。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李信早就有脫離大淩河城的念頭,早就預見大淩河城即將被圍困的事實。此人心機深沉,更爲重要的是恐怕也是一個野心勃勃之輩。否則他聚集了這麼多的士兵做什麼?

“嘿嘿,有了這些人,我在短時間內,將會對建奴的後軍進行襲擾,奪取他們的糧草。以延緩大淩河城的失陷。”李信指著眼前的數百人說道。加上石堡所得,如今李信的麾下還有近四百人。

“將軍既然是早有準備,對付建奴倒是沒有關係,但是將軍您不要忘記了,您這裡倒是能支撐,可是大淩河城就不知道了。”石元直有些擔心的說道:“大淩河城本來糧草大概就沒有儲存多少,加上關寧鐵騎所耗甚大,將軍,學生擔心的是建奴未被我們拖垮,那大淩河城內就會陷入無糧的境地啊!”

“哼,他們死就死了,與我們有什麼關係。”楊雄不屑的說道:“當初我家主公勸祖大壽放棄大淩河城,和我們一起突圍的時候,看他們的那副嘴臉。”

“楊將軍說的雖然很有道理,嘿嘿,祖大壽此人必須死,此人若是不死,將軍又如何能立足遼東呢!”石元直笑瞇瞇的說道:“只是這大淩河城卻不能因此而受損,尤其是城中之人,前來修建大淩河之人多是青壯,這些人稍微加以訓練,就是一個合格的士兵,就如同那些人一樣。”石元直指著遠處正在訓練的青壯說道。

“元直所言甚是,祖大壽是否存在沒有任何需要,但是這個關寧鐵騎和城中的青壯對於我們來說卻是珍寶。”李信也點了點頭。起兵造反可以是一個藝術活,需要錢,需要糧,更重要的是需要士兵。這些士兵是從哪裡來的,自然是要從青壯中招過來,這裡不是中原,中原此刻流民無數,只要有糧食,自然就能招攬無數流民,但是這裡是遼東,莫說是地少人稀,就是人數衆多,恐怕有建奴和孫承宗祖大壽等人,也不會讓李信安然無恙的發展。眼前的大淩河城就是李信的一次機遇。

“那先生以爲,眼下該如何是好?”蔣毅淡淡的說道。

“訓練、襲擾。”石元直想也不想的說道:“實際上,這峽谷四通八達,與大淩河城、建奴大營城犄角之勢,我軍可以從容襲擾建奴後路,也可以從容撤入西山之中。可惜的是,將軍雖然是騎兵,可是卻缺少弓弩,否則的話,所起的作用會更大。”

“呵呵!我們沒有沒關係,只要敵人有就可以了。”李信滿不在乎的說道:“我相信皇太極會送給我的。”

“那是,那皇太極連方天畫戟這樣的神兵都送給了主公,區區一點弓弩,也照樣會送的。”句突得意洋洋的說道。

“想來此刻皇太極恐怕會氣的吐血吧!”李信笑呵呵的說道。

“那大淩河城就要倒黴了。”石元直嘆息道:“我軍騎兵遊弋在外,專門襲擾對方糧道,皇太極此人奸詐,這一點是不可能不知道的。在我軍還沒有對他造成威脅之前,他必須要儘快滅掉大淩河城。然後要麼揮軍南下,要麼就來對付我們,將軍這次對皇太極可是打擊很深,他恐怕是不會放過將軍的。”

“那就等他抓到我再說吧!”李信淡淡的說道:“蔣毅,安排一下,受傷的讓辛夫子好生治療,至於這些人,就要將他們訓練成精銳的騎兵了,我們時間很短,真不行,也只能讓他們在戰場上熟練殺敵了。”石元直聽了渾身一個顫抖,眼前這個主表面上看上去文質彬彬,好像是一個讀書人,但是實際上他心中所想簡直就是匪夷所思,心腸極爲狠毒。那皇太極惹了此人也是倒黴。

“將軍,實際上,表面上看,建奴好像是佔據了優勢,但是實際上,若是能算計得當,將軍這次或許就能大破建奴。”石元直想了想,摸著鬍鬚說道。

“你是說讓祖大壽和錦州援軍裡應外合?”李信想了想輕輕的說道。

“不錯。祖大壽此人乃是難得一見的帥才,身邊的關寧鐵騎又是難得一見的精銳,若是錦州援軍能夠拖住建奴大軍,祖大壽從城中殺出,建奴就會首尾不能相顧,正是我軍大破建奴的好機會啊!”石元直點了點說道。

“恐怕這種情況很難。”李信搖搖頭說道:“裡應外合聽上去很不錯,但是卻沒有操作性。且不說錦州援軍能不能及時到達,就說那祖大壽,能不能抓住機會都很困難。這樣的機會只有一次,若是抓住了自然是好的,也能如你所說的那樣,大破建奴,可是抓不住呢?你想過結果嗎?那就是援軍被擊破,祖大壽和他的關寧鐵騎遭到重創,你說這種情況,大淩河城能守的住嗎?更重要的是,祖大壽此人是沒有這種魄力。”

“魄力?”石元直想了想,也點了點頭。祖大壽是沒有這樣的魄力,要是有這樣的魄力,早就跟誰李信殺出來了。至於大淩河城就算被建奴奪去又能如何呢?進攻和防守不一樣,建奴善於進攻,不善於防守。可惜的是,祖大壽因爲擔心被朝廷怪罪,擔心關寧鐵騎受損,所以並沒有和李信一起衝殺出來,所以纔會有這樣的後果。

實際上,在此刻的後金建奴大營之中,中軍大帳內氣氛極爲凝重,皇太極躺在軟榻之上,在他旁邊,寧完我、范文程兩大謀士恭恭敬敬的站在一邊,只是那范文程頭上披著一件氈帽,黑色的紗巾遮住了面容。

“皇上,臣慚愧,上了李信的當了,還連累了皇上。”這是多爾袞等人離開之後,范文程才小心翼翼的說道。

“李信陰險狡詐,先生乃是實誠之人,上當也是在所難免的,此事已經過去了,就不要說了。現在關鍵是眼下的局勢。”皇太極咳嗽了兩聲,嘆息道:“大淩河城雖然被圍住了,但是祖大壽若是拼死想突圍還是有可能的,只要有祖大壽在,關寧鐵騎就在。更不要說外面還有一個李信,他麾下也有數百人馬,這些人馬都是騎兵,來去無風,這樣的人躲在暗處,隨時都會來偷襲我軍糧草,從瀋陽到大淩河城,近千里的路程,四處都是在對方的進攻之中,朕不能不考慮這個問題啊!對了,你們說那李信會不會因此而回到中原去。”

“不會。”范文程想也不想的就說道:“皇上,那李信是絕對不會回到中原去的,且不說他與崇禎小兒有殺父之仇,更爲重要的是此人的野心奴才,奴才雖然與李信不過數面之交,但是也知道此人絕對不會久屈人之下,否則的話,他也就不會不聲不響的將邱禾嘉的衛隊據爲己有。他是想著自己建立勢力。此人絕對不會因此而回中原的。”

“你是說李信是想稱王稱霸?”皇太極有些不屑來,最後搖搖頭,說道:“就憑藉他的幾百人能做什麼?先生不會是被李信給嚇著了吧!”

“皇上聖明,奴才也認爲李信此刻就算是沒有回錦州,但是也絕對會等著機會,救出祖大壽此人。”寧完我也出言說道:“皇上,中原自古就講究正統之說,如今的崇禎小兒就是正統。李信陰險狡詐,如何不知道此事,只要能利用正統,他就能獲取更大的利益。不過,皇上,還是要小心李信此人偷襲我們的糧道。”

“李信的志向如何倒是其次,眼下最主要的是大淩河城,兩位先生說說,這大淩河城應該如何去打?”皇太極止住了二人,李信固然很陰險狡詐,可是力量實在太小,根本就不是皇太極的對手。

“奴才以爲,對付大淩河城只要用一個字就可以了,那就是拖。”寧完我想也不想,就說道:“我軍來的突然,而祖大壽擔心城中的民夫,所以沒有突圍,只是如此一來,城中的數萬人口,這樣的消耗可是一個很大的數字,想大淩河城的糧草多是從松山而來,我軍困住了大淩河城,城中想必不久之後,就會陷入無糧的境界,如此情況,難道還需要我軍去進攻的嗎?只要時間到了,自然就能攻破大淩河城。甚至還能以重兵來對付前來救援的錦州城,這祖大壽和他的關寧鐵騎是明朝在遼東的鎮海神針,無論是邱禾嘉或者是孫承宗都是不會允許關寧鐵騎丟在這裡,所以必定會派人前來救援,到時候,皇上可以不斷的消滅援軍,最後,大淩河城也必定會不戰而降。”

“若錦州援軍從外進攻,而祖大壽從大淩河城進攻又將如何?”皇太極想了想,又問道:“你們也知道,祖大壽此人乃是一個難得的帥才,雖然這大淩河城已經被我們圍困,但是你們也看到了,大淩河城的防守並沒有絲毫的鬆懈。呵呵!朕倒是沒有想到,這麼短的時間內,大淩河城居然被祖大壽建的固若精湯了。所以說,一旦錦州的援軍前來,祖大壽是絕對不會放過這個機會的,和援軍裡應外合,我軍有可能在這種情況反而被明軍所擊破,這纔是朕所擔心的。”

“皇上,奴才倒是有一計,可以解開此局。”范文程皺了皺眉頭,忽然雙眼一亮,說道:“皇上,奴才有一個辦法,或許可以讓我軍不費吹灰之力可以奪取大淩河城。”

“哦,什麼辦法?先生快快說來。”皇太極雙眼一亮,不由的笑呵呵的問道。

“皇上,請看。”范文程看了看旁邊幾案上的毛筆一眼,得意的在取了紙筆寫下幾個字來。那皇太極和寧完我望了一眼,臉上頓時露出一絲笑容來。

“先生真是神人也!”皇太極得意的說道:“有先生此計,想必,這大淩河城必定會爲我大清所有,祖大壽和他的關寧鐵騎也必定爲我大清所滅,若是能取大淩河城,擊敗祖大壽,先生必爲首功。朕不吝賞賜。”

“奴才不需要任何賞賜,奴才只需要皇上賞給奴才一個人。”范文程咬牙切齒的說道:“奴才希望皇上有朝一日抓住了李信,將他賞賜給奴才,奴才要好好的折磨於他。”

“先生放心,這點就是先生不說,朕也會將李信賞給你做個奴才。”皇太極想也不想就說道:“此人朕若不能將其擒拿,朕又有何面目君臨天下,統一中原。”

第301章 陳新甲第25章 董小宛南下第73章 圍魏救趙第122章 漁翁得利第94章 離開西山第213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241章 狗咬狗第396章 睚眥必報第259章 援軍前來第191章 周延儒失寵第123章 收編第86章 崇禎皇帝第206章 活捉第265章 伏擊李信第67章 第二波援軍第12章 遼東局勢第379章 背叛第352章 試探第102章 李信殺來第370章 指點江山第318章 潰散第221章 二敗毛承祿第430章 戰正酣(二)第96章 大軍開拔第418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64章 動搖第114章 范文程的狠毒第443章 崇禎親征第168章 白蓮餘孽第303章 收服七大世家第261章 坑死你第231章 條件第152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320章 曹文詔第31回 百騎踏聯營第122章 漁翁得利第93章 夜宴殺機第166章 白蓮聖母第112章 橫掃第460章 老巢丟了第191章 周延儒失寵第351章 周延儒罷相第165章 火器大師第136章 林丹汗第267章 對策第352章 試探第193章 逼迫第305章 君臣合作第339章 進攻皮島第450章 祖大壽投敵第185章 闖入周府第423章 商人的作用第110章 陰雲第282章 福陵第179章 三箭退海匪第52章 紅衣大炮第376章 混戰(三)第431章 開闢第二戰場第242章 兩敗俱傷第383章 沸騰的京師(二)第311章 冒功第112章 橫掃第314章 難解第447章 姜瓖投敵第338章 皇太極想找回場子第166章 白蓮聖母第290章 悲催的代善第339章 進攻皮島第285章 以退爲進第3章 煉骨第144章 不得不上鉤第149章 宜將勝勇追窮寇第6章 第6回關寧鐵騎第459章 衝冠一怒爲父親第458章 北京第393章 摧枯拉朽第382章 沸騰的京師(一)第464章 後記第63章 皇太極的心思第372章 誰纔是漁翁第78章 祖大壽中計第144章 不得不上鉤第251章 找抽的吳三桂第162章 入中原第190章 民心第260章 挖一個大坑第132章 殺人盈野第428章 第429 餘波第230章 瞞天過海第251章 找抽的吳三桂第200章 故技重施第227章 宋矮子第151章 和談第41章 皇太極氣的吐血第329章 亂戰第454章 崇禎之死第201章 兩女第64章 動搖第227章 宋矮子第291章 不知道你信不信 反正我信了
第301章 陳新甲第25章 董小宛南下第73章 圍魏救趙第122章 漁翁得利第94章 離開西山第213章 豬一樣的隊友第241章 狗咬狗第396章 睚眥必報第259章 援軍前來第191章 周延儒失寵第123章 收編第86章 崇禎皇帝第206章 活捉第265章 伏擊李信第67章 第二波援軍第12章 遼東局勢第379章 背叛第352章 試探第102章 李信殺來第370章 指點江山第318章 潰散第221章 二敗毛承祿第430章 戰正酣(二)第96章 大軍開拔第418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第64章 動搖第114章 范文程的狠毒第443章 崇禎親征第168章 白蓮餘孽第303章 收服七大世家第261章 坑死你第231章 條件第152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320章 曹文詔第31回 百騎踏聯營第122章 漁翁得利第93章 夜宴殺機第166章 白蓮聖母第112章 橫掃第460章 老巢丟了第191章 周延儒失寵第351章 周延儒罷相第165章 火器大師第136章 林丹汗第267章 對策第352章 試探第193章 逼迫第305章 君臣合作第339章 進攻皮島第450章 祖大壽投敵第185章 闖入周府第423章 商人的作用第110章 陰雲第282章 福陵第179章 三箭退海匪第52章 紅衣大炮第376章 混戰(三)第431章 開闢第二戰場第242章 兩敗俱傷第383章 沸騰的京師(二)第311章 冒功第112章 橫掃第314章 難解第447章 姜瓖投敵第338章 皇太極想找回場子第166章 白蓮聖母第290章 悲催的代善第339章 進攻皮島第285章 以退爲進第3章 煉骨第144章 不得不上鉤第149章 宜將勝勇追窮寇第6章 第6回關寧鐵騎第459章 衝冠一怒爲父親第458章 北京第393章 摧枯拉朽第382章 沸騰的京師(一)第464章 後記第63章 皇太極的心思第372章 誰纔是漁翁第78章 祖大壽中計第144章 不得不上鉤第251章 找抽的吳三桂第162章 入中原第190章 民心第260章 挖一個大坑第132章 殺人盈野第428章 第429 餘波第230章 瞞天過海第251章 找抽的吳三桂第200章 故技重施第227章 宋矮子第151章 和談第41章 皇太極氣的吐血第329章 亂戰第454章 崇禎之死第201章 兩女第64章 動搖第227章 宋矮子第291章 不知道你信不信 反正我信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调兵山市| 衡水市| 丽江市| 东光县| 肇源县| 温州市| 嘉峪关市| 合阳县| 常山县| 黄骅市| 万盛区| 彭水| 江永县| 和顺县| 台山市| 建平县| 台湾省| 娄底市| 保靖县| 沙河市| 平定县| 新绛县| 天峻县| 大丰市| 团风县| 深水埗区| 湘潭县| 安福县| 古浪县| 社旗县| 迁安市| 吴忠市| 巩留县| 古浪县| 墨玉县| 清原| 溆浦县| 汾西县| 社旗县| 大竹县| 庐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