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侯淵聽得外面的鼓聲,對夏侯尚說道:“看來劉備也要在這個時候發起進攻了。”
夏侯尚道:“叔父,當立即出寨了。”
夏侯淵下令道:“不要打出任何旗號,大囊卸掉,大家只管往武關跑。”
說是突圍,不過是讓各人各自逃命罷了。
劉備數萬大軍,還有一萬騎兵在掠陣,夏侯淵根本就沒有想過要和劉備進行正面交戰。
用腳趾都能想出來,兩萬人雜牌軍面對劉備的荊州精銳根本無法取勝。
權衡利弊之後,夏侯淵打算放棄了這兩萬人,自己率領親衛逃走。
這是讓人極爲不齒的行爲,與投降相差無幾,但是這個時候,夏侯淵並不想太多,他只想保住性命,待以後打敗劉備洗刷恥辱。
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這時代的武將並沒有多少節操可言,當然呂布那種認爹的人節操就是碎一地了,就算是先後幾易其主的武將也能朝著呂布吐幾口唾沫,說我可比你有節操多了。
每個時代的道德觀都是不一樣的,亂世的道德觀念更迥異。秦川有時候用後世的道德觀來衡量這個時代人的道德觀念,反而有時候讓自己崩潰,最後秦川不得入鄉隨俗,讓自己變成漢人,學著用漢人的思維去思考問題。
夏侯淵這種放棄兵卒逃跑的行爲,雖然讓人不齒,倒是事急從權,之後也沒人會指責夏侯淵沒有節操的。
況且,夏侯淵打的幌子的是帶兵突圍。自己逃回去,士兵沒有逃回去,只要說被堵截了,自己只是運氣好才跑出來,這樣一來也沒有人敢質疑指責了。
夏侯淵跑的方向正是朝著武關方向而去,而劉備大軍三面合圍,放出來的一面正是夏侯淵突圍的方向。
三面大軍衝上山,卻沒有遇到什麼抵抗,趙雲那邊的斥候反應很快,快馬過來報告劉備說夏侯淵大軍突圍朝武關而去。
“讓廖化、周倉擋住!子龍的騎兵立馬出擊!”劉備下令道。
斥候快速將劉備的命令傳達。
同時劉備的步卒也加快了速度追向夏侯淵。
夏侯淵跑出了三裡,就碰到了廖化和周倉帶著的數千人馬,二人沒有任何多餘的話,帶著身後的數千人直接衝了上去,與夏侯淵部交鋒。
夏侯淵的這些士兵,心急著要逃竄,看到前方有人攔路,急勇衝腦,大聲喊殺著朝前殺去,超出了比平常更強大的氣場,可以叫做兇悍了。
敵軍氣勢大漲之下,廖化率領著的數千人士兵面對著如排山倒海般涌過來的的曹軍士兵就有點膽寒了,一時之間居然被衝亂了的陣腳。
廖化周倉心中的大急,忙組織將領穩住陣腳。
夏侯淵並不敢與這些人顫抖,更加沒有吃了這夥幾千人的劉備軍的打算,他果斷下令繼續撤退。
隆隆的馬蹄聲響起,讓土地震顫,趙雲的騎兵出現!
騎兵軍團的出現,讓許多落在後面的曹軍士兵膽寒,他們瘋狂的奔跑著,想要擺脫追在後面的騎兵,可是任由他們奔跑,騎兵越來越近,他們想要往左右跑,轉頭一看,漫山遍野都是涌過來的騎兵,無路可逃!
騎兵覆蓋過落在後面的無數曹軍士兵,騎兵過後,地上只有一片肉泥。
趙雲一馬當先,衝在隊伍的最最前方,帶領著騎兵追向前方的夏侯淵大部隊。
秦川策馬跟在劉備的身後,幾萬大軍火速的行軍,撲向前方的戰場。
夏侯淵看著趙雲的騎兵繞在了自己的前方了,然後開始突破戰陣,心中大急,趙雲這一手太噁心了,用騎兵纏繞軍隊,前方被騎兵堵住,已經沒有前進的道路了。
後方,是劉備的數萬大軍殺了過來!
夏侯尚拉著夏侯淵道:“叔父,現在還是趁亂跑吧!”
夏侯淵說道:“四面八方都是敵人,我們往哪裡跑?”
“奪戰馬,咱們往武關跑去!”夏侯尚說道。
身爲主將的夏侯淵穿著和普通士兵無異,夏侯淵一堆人,並沒有引起劉備軍士兵的注意,縱然有注意到的,想要殺過來,但是看到夏侯淵一行人沿途不斷的擊殺己方士兵,知道這夥人不好惹,所以大多換了目標,現在到處都是敵人,沒必要去惹比較強大的人。
一名騎兵衝過來,夏侯尚環首刀橫砍了上去,那名騎兵被擊落下馬,夏侯尚一躍而上,衝向另外一名騎兵,爲夏侯淵、夏侯威奪取戰馬。
很快夏侯淵在內的一羣親兵都獲得了戰馬,一行數十人,開始向趙雲的騎兵朝著武關防線奔去。
“分開跑!“夏侯淵下令道。分散開不容易引起別人的注意。
但是夏侯淵數十人奪馬而走,還是引起了趙雲的注意。
不是誰在戰場上都能像趙雲這樣白袍白馬的,別人在戰場上太引人注意,會讓人集火殺害用來撈取功勞,趙雲可不怕,誰要是能取他的腦袋去換功勞,儘管來取便是了。
一白騎在戰場上如閃電,快速的朝著夏侯淵逃離的方向奔去。
能奪取自己騎兵的幾十匹戰馬而走的人,不管是敵軍什麼人,趙雲一定要追上去,將他們清理了,爲兄弟報仇。
秦川和劉備兩人策馬站在高處,還有徐庶也跟隨一起。
劉備的親衛部隊,拱衛著這個土丘,若是有人想要衝陣,必須要先擊敗三千的親衛部隊。
趙雲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劉備看到趙雲一騎當千,讚道:“子龍真乃絕世猛將!”
秦川笑道:“關羽將軍、張飛將軍、趙雲將軍,三人乃是當世的猛將,少有人能與他們爭鋒,若是他人得一個都算是幸運了,主公能得三人,天選之子!”
關羽張飛是在史書上記載被當世人稱爲萬人敵的唯二兩人,雖然沒有記載二人萬人敵的事蹟,只有評價。但也足以看出,關羽張飛確實是這個時代當之無愧的猛將。趙雲更是被記載在漢中之戰時,帶著數十人爲了救黃忠,幾進幾齣,殺得曹軍膽寒,軍中號虎威將軍,長阪坡事蹟便是採自有史實依據的趙雲的漢中之戰了。
劉備確實是一個幸運了,秦川一直在想過劉備身邊爲什麼會有關張趙這樣的猛將跟隨,並且還能讓諸葛亮如此死心塌地,就算在劉備死後,也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多次北伐,可謂是嘔心瀝血。
歸根於劉備的人格魅力,太過於籠統。秦川這段時間算是想清楚了,劉備爲什麼會有這麼強大的人格魅力?在於劉備有人情味,在於劉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對理想的態度,不知不覺中渲染了身邊的人。
劉備確實是一個人情味很濃的君主。這點從歷史上的記載完全可以看出來。
黃權在夷陵之戰中戰敗,不願意投降東吳,不得不投向當時的曹魏。這樣的人不管是放在江東孫權亦或著曹操手下,都有可能被滿門抄斬亦或著將他們的家人下獄,可是劉備並沒有,劉備反而善待黃權的家人,一切待遇如從前一樣。
還有糜芳,關羽北伐,孫權偷襲荊州,糜芳投吳。而糜芳的兄長糜竺,覺得自己的弟弟投吳,導致關羽身死,於是負荊請罪,劉備卻安撫他,一切如常,並不怪罪,最後糜竺也愧疚而死。
相比於劉備,曹操和孫權就少了許多人情味了。
如曹操,用得著潁川一派系時,荀彧就是吾之子房,用不著了的時候,一隻空盒子,了卻荀彧之命。用許攸時說子卿遠來,吾事濟矣,用不著的時候:然內不樂,後竟殺之。自家兄弟夏侯淵立功時:虎步關右,所向無前。夏侯淵戰死後,曹操說:淵本非能用兵也,軍中呼爲白地將軍。
孫權更加不用說了,老年之後,連兒子都能殺。從孫策手中接過江東,後來稱帝給孫策一個長沙吳王,司馬炎稱帝,追封皇帝連爺爺司馬懿、大伯司馬師都追封了。張昭在孫權幼年扶孫權上位,張昭一生沒有封相。陸遜夷陵大勝,與孫權如何君臣融洽,最後孫權派人把陸遜罵死。
劉備起家,起家元老與他終老,與有榮焉!
劉備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所以他的行事風格,有點當時豪俠之風,講義氣,有人情味,所能讓關羽、張飛、趙雲這樣的猛將相隨左右。但是也有一個缺點,不能得士人心,比如劉巴就一直躲著劉備。
誰不想跟一個念舊情,講人情味,有義氣,還是起於微末,曉得人間疾苦,體諒屬下的君主打天下?
劉備的風格也影響著他創建的政權,蜀漢秉承著劉備的遺風,一羣后進的理想主義者,接過劉備的大旗,爲了大漢的榮耀繼續奮鬥。政治風格也同樣繼承了劉備的風格,就算是政治對手,也從不搞死對方,除非是真正的作死,比如彭羨那種謀反,劉封那種耍大牌不救關羽,搞沒了上庸,搞走了孟達,罪與糜芳類似了。
而在之後諸葛亮統治時期,這種劉備遺風依舊傳揚。如廖立、李巖被趕出權力中心,在得知諸葛亮身死,廖立痛哭流涕,史書記載:聞諸葛亮卒,垂泣嘆曰:"吾終爲左衽矣!"
李嚴在下野後,經常期望諸葛亮能重新啓用他,再得知諸葛亮死後,李嚴覺得滿朝大臣無人再會用他,最後激憤而死。
諸葛亮承昭烈遺風,得人心如此。
這樣一個有著強大魅力的領導者,如何不能得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