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3章 心思

其實這事兒,說到底也的確是東楊閣老持身不正,他收受賄賂在京裡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要不然,也不會鬧到這個地步。——說實話,目前爲止還沒有什麼有分量的大臣上書正經彈劾東楊閣老,只是有幾位年少敢言、勇於任事的御史上書而已,但東楊閣老的名譽,已經是鬧得風雨飄搖,大有晚節不保的勢頭了。

幾十年宦海浮沉,除了那些以氣節聞名的直臣以外,誰沒做過點經不起掂量的事?一般來說,貪腐這樣的事情,是不可能扳倒宰輔重臣的。就算罪證確鑿,天子將奏摺留中不發的可能性也相當高,顛倒黑白,將告發一方調任京外的事情,也是屢見不鮮。想要在官場上找到正義和公正,還不如在家玩無錫大阿福呢,政治上的事情,看的就是個需要。天子需要三楊閣老守內閣穩定朝政,他們就是彈不倒的不倒翁,只要不是犯了大忌諱,一般收錢幫人平事、升官的事情,只要不是太過分,天子——現在也就是太后,也都曉得該壓住不發,不把事態擴大。

但問題就是,現在東楊閣老已經是犯了大忌諱了……他已經越過了文武之間的分界線,直接把手插到了武將的升降中去了,而且還不是出於自己的政治利益,而是單純的收錢平事——就是按照一般貪官的標準來說,這吃相也是太難看了點。

爲了政治利益勾心鬥角,以治國方略上的矛盾分派結黨,雖然也是天子所不樂見,但這也可以看作是士大夫的權力。排擠異見者、提拔志同道合者,並不算是離譜,若東楊閣老是屯田築堡、銳意進取的支持者,他要排擠掉一心保守,守住前線不思擴張的遼東守將,那還稍微有點道理可講,不過現在全國上下在邊事上的立場都是穩重保守,都指揮也沒有什麼立場上的錯誤或正確,純粹只是使了錢保住自己的官位而已——須知道,都指揮和總兵都是封疆大吏級別的存在,此事說穿了就是東楊閣老爲了錢可以阻礙正常的政治鬥爭,插手封疆武將級別的功過。

雖然說是以文制武,武將和文官就算品級一樣,也是沒的就矮人一頭,但也沒到這麼過分的地步,試想今日會因爲錢出面平事的話,明日會否又因爲錢就把更嚴重的敗仗給掩蓋住呢?起碼,御史奏疏中是這麼說的,極力渲染了此事的嚴重性,就差沒明著指住東楊閣老罵誤國奸臣了。

是的,石峰口一事的真相,終於是暴露了出來,而且還是以這樣一種正統的御史風聞奏事的途徑,往上一下捅到了太后案頭。幾年前的往事在朝廷中又掀起了巨浪,而且,以奏疏裡的口氣來說,這不是把東楊閣老搞臭就能完事的,其目的就是要把他搞倒論罪!

這當然也激起了內閣的強力反彈,不論私下有多少紛爭,內閣對外始終都是一個整體。說難聽點,東楊要倒也不能因爲此事倒,這對內閣的權威將是嚴重的削弱,再說了,誰知道餘下兩位楊大人屁股底下都坐著什麼屎?東楊因爲貪腐倒了,轉頭西楊家衙內殺人的事是不是也要鬧出來了?這成何體統嘛!多年宰輔、朝廷重臣,難道連一點顏面都不留了?——再說了,這羣老臣這幾年來組了詩會,定期聚會唱和,著實是風雅無比,彼此間也聯絡了不少交情,此時被激起了同仇敵愾的心思,倒也真把矛盾放在一邊,從內閣三楊開始,再到禮部尚書胡大人等老臣,全都是一個鼻孔出氣,力保東楊閣老,口口聲聲,要嚴懲抹黑東楊閣老的御史。

就爲了此事,現在朝廷上下是鬧得烏煙瘴氣的,沒個寧日。太后壓根都不敢讓太皇太后知道此事,怕激起她的擔心,耽誤了她的休息。正好徐循這一陣子也在忙著安頓宮中事務,服侍太后養病,很多時候都只得她一人面對羣臣,搞得太后是大有獨木難支之勢,今日有徐循陪著,方纔安心了點,又怎會吝惜一個座位?反正她和外臣見面,彼此間也都要隔一扇屏風,屏風後徐循是坐是站,外臣們也管不著。

前有內侍喝道,兩人進屋時,首輔楊大人已經跪在地上等候了,太后忙吩咐,“左右快扶起先生——先生有年紀的人了,不是早都說過行半禮就行了嗎?——你們也不勸著!”

首輔楊大人恭聲給太后、太妃行了禮,“今日求見,乃是送奏疏來的。”

一般來說,奏疏都是內閣寫了票擬,直接送司禮監,司禮監轉呈皇帝,皇帝認爲有需要召見大臣,再派人過來召喚。首輔主動請見送奏疏,是比較罕見的情況,太后衝徐循使了個眼色,誇張地嘆了口氣,方纔道,“可是有何軍國要事,需要商量?”

“閣臣體面,已是岌岌可危。”首輔楊大人沉聲道,“此亦爲大事也,請娘娘明察。”

這略帶恐嚇的口氣已經算是客氣的了,過去一個月裡,更過分的話首輔大人都曾說過。換做十年前,首輔大人肯定不能這麼對宣宗章皇帝,更別說二十年前這般對太宗文皇帝了,奈何權力並非永固,長達七年的大權獨攬,已經使得內閣在內廷跟前,有了很重的權威。太后即使不喜被如此對待,但也只能和徐循一樣,忍著耐著,這口氣,註定是永遠都沒有報償回來的一天了。——身爲顧命定策重臣,朝廷壓根無法虧待如今的幾位老大人的。

此事陸陸續續都拖了一個月,眼看就要過年了,也還沒個定論。徐循用屁股想都知道首輔大人想說什麼——反正不脫西楊的功勳,西楊被攻擊的害處,以及御史沒有證據便妄罪次輔的不妥之處等等,總之便是又一次催逼太后讓步便是了。

而太后的心思,她倒也是清楚的,就如同她管事時被壓制一樣,太后也受了不少臣子們的腌臢氣,這些糟爛污的事,她看得不會比徐循少。早就憋了一大口氣在心裡了,現在東楊難得露出這麼大的破綻,而且奏疏還是有眉有眼,說得和真的一樣,從大臣們的反應來看也的確不是造假。她當然也想借此掀起一番風浪,好好端正一下內閣的態度。所以兩人就在這槓上了,誰也說服不了誰讓步,這才拖了快一個月還沒個結論。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徐循對此事本來沒有多少看法,但今日太后把她拉來,明顯就是希望借重她的能力了,只她也不知道太后到底是什麼心思,在旁靜聽了一會,大概也掌握了現在矛盾的焦點:太后的意思是,空穴來風未必無因,讓都察院查一查,反正東楊如果身正不怕影子斜,那就是隨便查,也能還他一個清白。而首輔的意思是,對這種無根無據的謠言,就應該堅決駁斥,去查都是中計了,都是對不起東楊多年的辛勞。

兩人就這麼車軲轆般來去,太后也不硬,首輔也沒到破釜沉舟的地步,所以感覺就在說廢話一般,連著說了快半個時辰都沒達成一致。徐循冷眼旁觀,倒是看出了一點問題,感覺這兩人都是沒有寧可翻臉也要達成目標的決心,彼此都有顧忌,所以纔是僵持在了那裡,很可能這種角力局面,只要有人下定決心的話,就能一舉奠定局面了。——比如說首輔,若是表態,次輔走他也走,願以自己的名聲保證次輔的清白雲雲,那難道太后還能真的查下去?少了首輔大人,國家該如何運轉?

又或者比如太后,這種事未必要都察院來辦啊,東廠那邊幾年前就查個水落石出了,以她對東廠的依賴,她不可能不召柳知恩來問話的,她手裡肯定也有一份決定性證據,甩出來的話難道首輔大人還能視而不見?事實俱在,內廷一追查,東楊就是引咎辭職的結果。——她甚至疑心太后手上壓著的那厚厚一封奏疏,完全就可能是柳知恩的彙報,不過她看來也並沒有使出撒手鐗的意思,就只是耐著性子在和首輔繞圈圈。

今日的繞圈圈之旅依然沒有終結,眼看天色漸暮,兩人都不敢走,徐循等得有點不耐煩了,依著自己的猜測,她微微傾身在太后耳邊,低聲說了一句話。

太后眼眉頓時一挑,她略帶幾分訝色地望了徐循一眼,“此言當真?”

徐循點頭道,“就是我和他閒聊時隨口說的。”

太后頓時便不猶豫了,她拿起那封奏疏,遞給了金英,“去,給首輔看看。”

兩人幾個眼神交換下來,徐循心中已是雪亮:和她想得一樣,太后之所以猶豫不決,就是因爲不知道御史背後的另一方勢力是誰,深怕去了東楊,崛起個更不靠譜的,那還不如使這個餵飽的。所以她的態度纔會如此柔軟,又會在知道栓兒可能是幕後主使以後,驟然強硬起來。——既然皇帝要東楊去位,身爲太后,她沒有給皇帝拆臺的道理。在強勢的外廷壓迫下,內廷必須抱成一團,才能逐漸壯大,最終將權力名正言順地整合到自己身上。

不過,栓兒安排代言人的事情,應該是瞞不過東廠的耳目纔對,甚至很可能就是通過柳知恩做的,難道柳知恩沒向太后稟報嗎……

徐循心裡有一瞬疑問,不過,現在該關注的並非此事,她還是將注意力移到了屏風那頭——等著首輔大人的迴應。

看奏疏也需要一段時間,首輔大人在這段時間內安靜無比,過了許久,方纔啞聲道,“臣爲楊勉仁向兩位娘娘請罪。”

居然是非常乾脆地拋棄了東楊,只憑東廠的奏疏,便把罪名代東楊承認了下來?

徐循只有一瞬間的詫異,隨後,也不免爲首輔大人的氣度和決斷心折:他之前一直沒有把自己和東楊綁在一起,只怕是早料到了此事,或者說可能是早知道了此事也未可知。只是因爲內廷一直表露得比較氣虛,所以他是故作氣盛,想要一搏試試能否壓服內閣,保住東楊。現在太后既然扔出了這份證據,那麼東楊罪名落實,已經是不可避免的事了,他便立刻放棄了原來的想法,現在,估計是要爲東楊求情,儘量把他撇出去,以全內閣的體面了。

事態的發展和她想得也差不多,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太后還是沒能達到自己‘讓都察院來查一查,也讓百官都吸取教訓,以此爲鑑’的目的,取而代之的,乃是此事就此告一段落,東楊以病乞骸骨的結果。也算是最大限度地保全了內閣的體面,達到了太后和首輔的雙贏。

不論太后內心深處,是否真正滿意,既然她和首輔都認可了這個結果,此事也就真真正正是告一段落了。此時天已入暮,首輔楊大人忙告了退,要趕在暮鼓之前出宮去。至於太后和徐循,也可以回各自的宮殿,去用晚飯了。

太后並未細問徐循當日爲何要把此事底細告訴皇帝——這種事本也沒有瞞著皇帝的必要,可能閒聊時隨口就說了。她和徐循並肩而行,沉默地走了一路,方纔輕輕地出了一口氣。

“栓兒長大了。”她低聲說,語調裡透了少許心酸無奈,卻也有淡淡的驕傲。“畢竟是越來越像個皇帝了!”

雖然兒子和她離心離德,這麼大的動作,事前也沒有一點商量、徵詢,然而,皇帝畢竟是長大了,他已經懂得運用種種手段,搬掉橫亙在真正掌權路上的種種障礙,這卻又不免讓她頗感欣慰:終究,栓兒還算是塊做皇帝的料子。

對她的未盡之語,徐循是心知肚明,她頓了頓,方纔擠出了得體的微笑來,附和著說道,“是啊,畢竟是長大了,已經很有自己的心思啦……”

今年才十四歲,就已經迫不及待要接過大權了,皇帝的心思,果然還是強烈得很啊。

作者有話要說:更新了!這兩天都很早,希望繼續保持啊!

第169章 細節67 東廠34 管家140 順遂120 出事第144章 猜疑第207章 威望139 感情第289章 頭疼第245章 聯手111 敲打第274章 天道72 餘波第183章 晉封87 堅壁106 大紅第228章 中年第182章 風浪第274章 天道第159章 真愛第172章 願望第239章 官僚96 賢妃第282章 胡鬧187 壓制第221章 活死95 分封第211章 德政105 糊塗28 寵愛116 和好101 暴發114 說合第254章 尷尬第197章 相思113 冤屈第198章 態度56 低調第145章 憤怒內幕105 糊塗第297章 先皇第206章 冬夜第265章 愚笨第182章 風浪第281章 不安110 亮劍第257章 學習孫嬪體面129 沉浮第158章 風波第163章 涸魚82 駕崩冊立第265章 愚笨第290章 決斷第261章 玩脫第243章 想死72 餘波115 多助115 多助破瓜第167章 黑點第177章 未眠115 多助59 關照67 東廠65 難測第165章 愉快134 離奇第182章 風浪140 順遂63 體面第258章 複雜第257章 學習第242章 先別看第298章 放心第143章 驚訝賞賜第167章 黑點第175章 封妃第146章 處置99 憨妃正文205代表120 出事139 感情第290章 決斷125 雙元115 多助第159章 真愛124 迷路第284章 作死120 出事45 疼寵第163章 涸魚第302章 繞樑67 東廠第184章 甜寵第180章 吐血
第169章 細節67 東廠34 管家140 順遂120 出事第144章 猜疑第207章 威望139 感情第289章 頭疼第245章 聯手111 敲打第274章 天道72 餘波第183章 晉封87 堅壁106 大紅第228章 中年第182章 風浪第274章 天道第159章 真愛第172章 願望第239章 官僚96 賢妃第282章 胡鬧187 壓制第221章 活死95 分封第211章 德政105 糊塗28 寵愛116 和好101 暴發114 說合第254章 尷尬第197章 相思113 冤屈第198章 態度56 低調第145章 憤怒內幕105 糊塗第297章 先皇第206章 冬夜第265章 愚笨第182章 風浪第281章 不安110 亮劍第257章 學習孫嬪體面129 沉浮第158章 風波第163章 涸魚82 駕崩冊立第265章 愚笨第290章 決斷第261章 玩脫第243章 想死72 餘波115 多助115 多助破瓜第167章 黑點第177章 未眠115 多助59 關照67 東廠65 難測第165章 愉快134 離奇第182章 風浪140 順遂63 體面第258章 複雜第257章 學習第242章 先別看第298章 放心第143章 驚訝賞賜第167章 黑點第175章 封妃第146章 處置99 憨妃正文205代表120 出事139 感情第290章 決斷125 雙元115 多助第159章 真愛124 迷路第284章 作死120 出事45 疼寵第163章 涸魚第302章 繞樑67 東廠第184章 甜寵第180章 吐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攀枝花市| 宾川县| 安图县| 那曲县| 汝阳县| 惠安县| 柳林县| 上栗县| 淮南市| 临高县| 丽水市| 平陆县| 临沭县| 广元市| 无棣县| 循化| 正安县| 贺州市| 大同县| 宁明县| 黑龙江省| 漳州市| 仲巴县| 永泰县| 个旧市| 柏乡县| 花莲县| 张家界市| 河北区| 叙永县| 齐齐哈尔市| 浦东新区| 柳河县| 仙游县| 广汉市| 同心县| 景洪市| 洪湖市| 临江市| 西昌市| 县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