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11 敲打

孫貴妃到底還是來了。

而且還是帶著笑來的,一進屋就很自然地說,“我這還在張羅著這事呢,沒想到娘娘倒是都有腹案了。那感情好,倒免了我一件差事——娘娘,那班妹妹們倒有一多半都在我宮裡呢,要不要把她們叫過來正好一道把事情給說了?”

一屋子都聽得見她的笑聲,皇后倒是淡淡的,也沒什麼喜怒,“今早給娘請安,娘也是問起了這事。我也久已有這個心思了……咱們倆倒是想到一塊去了。”

孫貴妃臉都像是有些笑僵了——從前她和皇后在一塊的時候,兩個人都還自然。現在,皇后還好,但孫貴妃的表情,就真的只能用‘故作歡容’來形容了。

正妻就是正妻,皇后就是皇后。太后就是再寵愛孫貴妃,也不會越過了皇后去。這不是?孫貴妃好容易把這事兒在清寧宮那裡說通了,皇后上太后那坐了一坐,釜底抽薪,現在倒鬧得孫貴妃尷尬得沒法自處了。

教養後宮妃嬪,那是皇后的職責,正妻的事。孫貴妃雖說處處都得了體面,地位也很特殊,但國朝典籍可從沒有說過貴妃就是副後。皇后本來病著,被她逼得只能帶病出來管事,說到底不就是因爲孫貴妃行事孟浪僭越嗎?

狗拿耗子,多管閒事。皇后一句話沒有多說,就只是把徐循請到坤寧宮坐了坐,便輕而易舉地把局面給扳了過來。孫貴妃現在就是有十分的委屈也不敢說了,皇后做得可沒什麼能指摘的地方,她做的是自己的分內事。這口啞巴虧,只能和著血吞到肚子裡去,而且還要吞得高高興興的,不能流露出一點不快。

徐循和何仙仙坐在孫玉女對面,都是低眉斂目不發一語,徐循心裡也是五味雜陳:皇后能重新起來、重新出山,感情上她是高興的。可這正妻對妾侍的威壓,多少也讓她有點物傷其類:孫玉女現在也是一心奔著兒子使勁兒,以她的爲人,斷斷不會覬覦後宮的大權,不然,昔年在太孫宮、東宮,她也不會輕易地就和徐循分享這份權力。張羅著教新人規矩,無非是她自己謹慎,不願授人以柄,留下個驕狂的名聲。這完全可以說是一腔善意——起碼,她是沒有找麻煩的意思。

可皇后這一出面,事情就變味了,不論她本心如何,孫玉女都該適時地對皇后賠罪纔好——換做是徐循,她早就跪下去了。身爲妃嬪,染指皇后權責,這是很不守婦道的表現。起碼也得跪下請罪,分說原委,求皇后饒恕纔好……

這口氣,孫玉女她咽得下去嗎?

她是咽不下去的,所以進屋以後就一直賠笑打圓場,服了軟,姿態卻沒做到位……

徐循在心裡嘆了口氣,偷眼看了看皇后的臉色。——這些年來,她好像還是第一次見到這麼冷然的皇后,面上連慣常噙著的一點笑花兒都沒影了,鳳目熠熠生輝,雖然說話的口氣還很和氣,但她能感覺得出來,皇后因爲孫貴妃及時趕來而緩和下來的不快,現在又漸漸地濃重了起來。

如果現在能脫身出去的話,別說兩個嬤嬤了,四個嬤嬤她都肯出啊。徐循的心梆梆亂跳,簡直都能擂鼓了。她盯著眼前的金磚地,聽皇后和藹地道,“這也不是什麼大事,稍後各宮回去傳個話也就是了。現在倒是先把這臨時教諭的人選擬定一番纔好,莊妃宮裡的嬤嬤們,都是老資格了,她願出兩人。我身邊這一陣子也少人使用,最多也只能出兩人了。不知貴妃宮裡能出幾人啊?”

孫貴妃詫異地溜了徐循一眼,那眼神飛快地一沾就過去了,徐循只覺得頸後寒毛一陣發炸,卻是不想去看她的表情。

“我聽娘娘吩咐。”孫貴妃表態也是表得飛快,“娘娘也知道,如今咱們宮裡的老姑姑雖多,但最出色的肯定還是從潛邸就跟隨著的那幾位,我身邊也就是四五個嬤嬤,一個、兩個都能擠得出來。”

那就定下長寧宮也出了兩個,等到何仙仙的咸陽宮,卻出問題了。何仙仙幾乎把身邊的老嬤嬤都換出去了,現在換上來的是一批新上位的老宮女,這個人素質還不能爲人熟悉。皇后也算了她兩個,笑道,“你留神看著,誰對宮規宮範瞭解得最深的,那就是誰吧。”

何仙仙乖巧得和一隻小貓咪一樣,咪地一聲應了是,便再沒聲音了。皇后又笑道,“倒是先把教諭們請來了,大家商量一下這課程該怎麼安排,都教些什麼纔好。”

她是大婦,現在願意出面做主,誰肯和她過不去?連孫貴妃都沒二話,當下各宮就都擬出了心中推定的人選,徐循把說好了的趙嬤嬤推出去,在心裡忖度了片刻,又添了個錢嬤嬤。——得了主子們的召喚,不消一刻鐘,便都趕到了坤寧宮裡,八個人衝后妃行了大禮,也不敢站著,都跪在地下聽皇后的吩咐。

皇后拿蓋子慢慢地撥著茶碗裡的浮沫,沉吟了片刻,才道,“按昔年作興的新規矩,各宮女眷,無事不許閒走,離開宮室,是要經過掌宮妃子批準的。文皇帝立下的這個規矩,昭皇帝年間也是遵行不悖,倒是咱們這一輩,因爲事兒多,都慌張,倒沒教她們這個。我知道你們,臉皮軟,不好意思說硬話,孩子們不懂規矩,你們也就睜隻眼閉隻眼地包容了。”

她倒是很就事論事,“只是祖宗規矩,自然都是有道理在的。從前魚呂之事的時候,查出來多少不清白的妃嬪,居然有和別宮太監結了對食,時不時幽會的。嚴肅宮禁,乃是防微杜漸的千秋規矩,這一點自然是不能亂的。幾個教諭須將此點反覆宣講,免得孩子們不懂事,犯了大錯,就是想寬、想諒,都沒這個餘地了。”

這也是正理,三個妃子均都點頭道,“正是如此。娘娘說得對。”

皇后喝了一口茶,“因我先病了,宮中這請安的事也是亂糟糟的。如今宮禁既然分明瞭,索性連這規矩也作興起來。各宮的妃位,三日往坤寧宮一朝,嬪位以下,六日一朝,平時每日早起都要給宮中主位請安。每逢朔望,我帶著妃子們去給母親請安。平日裡若有別的事,或是想念誰了,但憑長輩宣召,那就都是不限制的了。”

她掃了三人一眼,笑道,“昭皇帝週年沒過去之前,妹妹們都寧靜些吧。可別去東西苑玩耍,不過,你們要四處走動,那我自然是不會攔著的。——咱們這一輩的人,究竟很懂規矩,和她們不一樣。”

三人都站起來墩身行禮,“娘娘吩咐得是!”

“若是朔望日不適,你們也照舊到坤寧宮來。”皇后想起來是添了一句,“由貴妃領著去清寧宮便是了。雖說難免也有無法起身的時候,但寧可是對著空座位拜一拜呢,也不能廢了這個形式,咱們身在宮裡,最不能忘的便是心裡的這個敬字。敬天地、敬祖宗、敬皇帝……這纔是後宮女子應有的德行。”

沒想到皇后不出手則已,一出手竟是句句誅心。徐循不是孫貴妃,都替她覺得有些痛。這一席話,挑不出任何毛病,的確也是正論,就是拿到皇帝跟前去,皇后都佔著理的。可又句句都像是抽在孫貴妃臉上的耳光,不讓私自去清寧宮請安,明瞭這一個‘敬’字,教導妃嬪們要謹守本分……哪一樣不是諷喻著孫貴妃?

妻就是妻,妾就是妾,即使在天家,這個界限不像是一般人家那樣分明,可兩者之間的差距,終究是如天塹般分明。皇后頭一回拿身份壓人,就壓得所有人沒能有一個不字。幾個嬤嬤都是直挺挺地跪著聽,徐循看著,就覺得自己好像也跪在下頭似的——這跪得雖然是下人,卻也是各宮的象徵……

見衆人服膺,皇后稍微緩了緩,又道,“除了這些宮範以外,另外要抓的就是宮禮……這些都是嬤嬤們出色當行的。至於女四書嘛——”

她微微皺了皺眉,又道,“就等教諭們請來了再說吧。嬤嬤們只著重說說這幾點,那也就夠了。”

衆人均都應了是,見皇后微露乏色,便也都識趣地起身告辭。

徐循回了永安宮時,已經是乏得都不會動了。孫嬤嬤、李嬤嬤把她架到了牀上,也都是驚疑不定地望著徐循。——她們今日不當早班,都是特地從下房趕過來的。徐循本來出去是去長寧宮,忽然間又去了坤寧宮,且還回宮喊嬤嬤們過去。花兒、紅兒早都嚇得個半死了,忙著去喊了兩個嬤嬤過來,大家一起著急。

徐循半閉著眼睛,都沒力氣交代始末了,只沙啞吩咐,“讓錢嬤嬤和你們說吧……”

說罷,也沒心思聽嬤嬤們的說話,眼睛一閉,想要睡,腦子裡亂糟糟地又睡不去,假寐了一會兒,便又翻身坐起,把嬤嬤們喊進來說話。

四個嬤嬤很罕見地都頗爲無語——這是宮裡,不是外頭市井,皇后和貴妃今日已經等於是撕破臉了,僅僅能勉強保持著表面上的和氣,不至於對對方口出惡言。

或者說,是皇后還勉強保持著表面上的和氣,沒有對的貴妃說什麼過分的事。至於貴妃,平時興興頭頭的,看著多麼紅火,在坤寧宮卻是被壓得連一口氣都喘不出來。她心裡要是真沒有怨懟,也就不會一直都挺著不肯認錯了。

兩宮現在的嫌隙已經完全表面化了,按說這和徐循也沒什麼關係不是——可誰知道貴妃心裡怎麼想的?徐循在長寧宮只肯出一個人,到了坤寧宮怎麼就改口了?長寧宮在議什麼事,皇后如何能知道的?是不是她徐循說起來的?

女人生氣起來,是不會講理的,徐循自己就是上好的例子。她都和柳知恩說了不要再聽到那兩家人的名字,柳知恩就一定會處理得妥妥當當。除了不懂事的表舅和堂叔本人以外,連他們至親都要受到牽連。貴妃性子又是愛憎分明,倔勁兒十足的,這要是對徐循有了什麼想法……

“娘娘。”錢嬤嬤想了半日,卻也只能無奈勸道,“形格勢禁,這不是您的問題,事情就是這樣,您也沒有辦法……”

徐循沉沉地嘆了口氣,她搖了搖頭。

“我不是後悔。”她低聲說,“我是害怕。”

害怕什麼?幾個人面面相覷,趙嬤嬤斗膽道,“貴妃娘娘分得清輕重緩急,就是要對付誰,那也不會向著您……”

徐循就輕輕地嘆了口氣。

“我就是害怕這個。”她真心實意地說,“我就是害怕這個呀。”

趙嬤嬤不明白了,她瞥了錢嬤嬤一眼,錢嬤嬤也有點迷糊,徐循卻也沒有進一步解釋的意思,她抱著膝蓋,轉開了話題。

“娘娘乃是皇后,遵奉主母,是天經地義的事。既然娘娘要明正宮範,從明日起,永安宮就把這規矩給貫徹下去,錢嬤嬤你去後頭和那三人說一聲……再去坤寧宮問問,這三日一朝是從哪天開始算的。”

她掃了四個嬤嬤一眼,沉沉地道,“平日裡因我還算得寵,你們在外也多少有些氣焰,這些事我雖心裡有數,但究竟人之常情,也沒多說過什麼……從今日起,再不能如此了。”

幾個嬤嬤俱都齊聲應是,從她們的表情上來看,也是完全明白了徐循的意思。

在這種風頭火勢的時候,就是一點小小的疏漏,有時都能釀出一場大大的風波。尤其徐循在宮裡所得寵愛,僅次於孫貴妃,她這個地位,是最容易被人拿來做筏子的。不論是當槍還是當盾,都很好用。

從今以後,永安宮上上下下,都得低著頭小心做人了。

徐循今日完全沒有談興,自己的意思傳達到了,都沒心思聽嬤嬤們再多說什麼,便又倒在炕上,盯著天棚只管出神。等身邊慢慢地安靜下來了,她才輕輕地嘆了口氣。

後宮的故事,徐循不是沒有聽說過。貍貓換太子、呂后制人彘——甚至就是文皇帝的後宮裡,也鬧出過真正的命案,因此才掀起的魚呂之亂。可徐循從前一直以爲,她們這一代人能有點不一樣。

她不至於天真地以爲潛邸舊人之間就能毫無矛盾,但矛盾是一回事,爭鬥又是另一回事。從以前到現在,后妃之間的關係一直都很和諧,皇后讓著貴妃,貴妃也讓著皇后——起碼,在她們還不是皇后、貴妃的時候,是如此的。

現在,兩個人的初心也許都還沒變呢,只因爲身份變了,關係竟是惡化得如此之快……

徐循是真的有點怕了——冷宮、毒酒、白綾,這些元素,她不陌生,但在她心裡,這都是外界強壓給她們後宮女子的。是皇帝打入冷宮,是皇帝賜的毒酒,是這殉葬的習俗送的白綾。她從來也未曾想過,這些東西,會出現在後宮女子之間。

今天,她卻是隱隱感到了這種趨勢,隱隱地看到了這種可能。

今天又是出去忙了一天……先吃飯,吃完寫孤女去。

第143章 驚訝103 盛寵62 龍威第246章 害死第256章 成盟無寵94 威風第225章 同病72 餘波孫嬪第222章 成熟第294章 太后79 管家131 重輕第247章 脫生118 喜訊48 同居第286章 綢繆第257章 學習第232章 疫病111 敲打38 挑剔第178章 漁翁43 美差第192章 冒險第281章 不安101 暴發103 盛寵第286章 綢繆34 管家25 賞賜96 賢妃第183章 晉封81 噩耗90 下棋54 葡萄第299章 別離25 賞賜第222章 成熟第197章 相思79 管家90 下棋第228章 中年第197章 相思第223章 早熟50 事故63 體面113 冤屈第269章 選秀43 美差第299章 別離第287章 抗爭132 龍鳳第279章 遷怒65 難測第273章 心思117 後浪第161章 回宮27 二次104 讓人93 逼宮76 操心78 著急第271章 顧慮第154章 和好第268章 糟爛100 莊妃36 和睦第189章 誠實123 喘氣98 風向88 清醒第144章 猜疑87 堅壁204 孤寒105 糊塗盛會76 操心58 陽根81 噩耗26 藍寶99 憨妃第171章 雪崩132 龍鳳第202章 番外:童夢第258章 複雜第296章 彌縫56 低調83 葬禮第262章 母愛第147章 情義身家第300章 安靜第214章 爲難61 惱火125 雙元56 動情123 喘氣33 有喜第222章 成熟
第143章 驚訝103 盛寵62 龍威第246章 害死第256章 成盟無寵94 威風第225章 同病72 餘波孫嬪第222章 成熟第294章 太后79 管家131 重輕第247章 脫生118 喜訊48 同居第286章 綢繆第257章 學習第232章 疫病111 敲打38 挑剔第178章 漁翁43 美差第192章 冒險第281章 不安101 暴發103 盛寵第286章 綢繆34 管家25 賞賜96 賢妃第183章 晉封81 噩耗90 下棋54 葡萄第299章 別離25 賞賜第222章 成熟第197章 相思79 管家90 下棋第228章 中年第197章 相思第223章 早熟50 事故63 體面113 冤屈第269章 選秀43 美差第299章 別離第287章 抗爭132 龍鳳第279章 遷怒65 難測第273章 心思117 後浪第161章 回宮27 二次104 讓人93 逼宮76 操心78 著急第271章 顧慮第154章 和好第268章 糟爛100 莊妃36 和睦第189章 誠實123 喘氣98 風向88 清醒第144章 猜疑87 堅壁204 孤寒105 糊塗盛會76 操心58 陽根81 噩耗26 藍寶99 憨妃第171章 雪崩132 龍鳳第202章 番外:童夢第258章 複雜第296章 彌縫56 低調83 葬禮第262章 母愛第147章 情義身家第300章 安靜第214章 爲難61 惱火125 雙元56 動情123 喘氣33 有喜第222章 成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靖州| 铅山县| 马关县| 剑河县| 卓尼县| 敦化市| 普兰店市| 高唐县| 博罗县| 沽源县| 延寿县| 杭锦旗| 怀柔区| 英超| 武平县| 嘉黎县| 丽水市| 集贤县| 乌拉特后旗| 珲春市| 赤水市| 秭归县| 佛山市| 东丰县| 刚察县| 滨州市| 澎湖县| 黄骅市| 九龙城区| 时尚| 吴桥县| 车险| 江川县| 安岳县| 都江堰市| 逊克县| 会同县| 舒城县| 扬州市| 正定县| 峨眉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