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47章 脫生

今年的春月,算是被大行皇帝給攪合得完全沒了春月該有的喜慶,就連朝廷本應該享有的假期,都被剝奪了去,雖然未發明文,也不用到部辦公,但有皇帝喪事要辦啊,再說了,如今局面如此,就是讓你在家休息,只怕也休息不來。除非是那等不入流的京官,否則,這時候有點影響力的人,誰不是各懷心事?有人已立下死志,只等著局面再惡化一步,便要行出格之舉,以死來維護天子正統;有人積極活動,試圖瞭解如今朝政最上層那三人的想法,以便謀定後動,又能保全自身,又能維護綱常;自然也有人自詡鬱郁不得志,卻是看到了如今的機會,正耐心地等待著太后的進一步表態,和整個風氣、輿論的反應,以此來決定在哪邊下注。國朝至今,單是京官就有一千多人了,這一千多人的心思,自然也都是繁雜冗亂,各都不同。

不過,卻有一點還是無人敢於去觸犯的——襄王避居十王府已有幾日了,他府上是門庭冷落,連一個沾了官字的人都不曾登門,這威風的十王府,如今倒成了鬼門關,那是見者繞道,不帶一點含糊的,稍微再謹慎點的人,連十王府所在的大街都不經過。除了襄王隨身帶的那幾個庶務官以外,十王府附近現在的官員密度已經無限接近於零了。

這當然也使得襄王一系陷入了不小的被動之中,要知道他本來就沒帶多少人進京,再說離京這些年,也沒怎麼和京裡的親戚走動過。自從知道了母親的心思以後,更是閉門謝客,半點不敢輕舉妄動,只等著最終的結果。結果等來等去,除了等來了嫂子的一封信以外,京裡的消息是壓根都傳不進來。而這位尊嫂皇后陛下的信裡,對於局勢也只是一筆帶過,不過是要求襄王儘早澄清局勢,明確皇位的繼承而已。

襄王並沒有回信,他也用不著回信,不論是應承還是拒絕,都不可能瞞得過嫂子。他之所以還沒有動作,不過是還在等待著母親的傳信——自從大哥去世以後,母子之間,就再也沒有互相聯繫過。母親心意,彷彿是藏在雲背後的月亮,他甚至都還弄不清楚,沒有個十足的把握,到底母親是不是真心想令他繼位,還是不過以此爲籌碼,又在和他所不知道的敵手討價還價。

在就藩之前,他和母親見面的次數,還算是不少,母親閒來也時常教導他一些爲人處事的道理,兩人的關係,不能說是不密切——但一就藩這就是六七年,期間兩人音信隔絕,京城的消息送到長沙,早已過期。再說,一個藩王太關心京中局勢,影響也不太好。皇帝大兄身邊的廠衛,除了監察百官以外,又怎會放過自己這些藩王們?

襄王在幾兄弟之間素有賢名,這賢名也是其來有自——他文化修養不低,更是早擇定了長輩周王做自己的榜樣,早就下定決心,要修書、學醫藥、寫戲曲,在雜學上創下一番聲名,和他那幾個兄弟比,他的名聲也的確最好。雖然就藩長沙,但在湖南也沒有橫徵暴斂、剝削錢財、欺壓當地官員、蓄養私奴……這些事,他的那些長輩又或者是兄弟們可沒有少做,比如鄭王吧,竟然做出將得罪過他的人強行閹割,沒入王府中爲賤奴的事情。雖然身份尊貴,不可能因此獲罪,但也難免招來了大兄的訓斥。

其實,只要不是奢侈無度,朝廷對藩王的供給還是相當充足的,再加上循例創辦的產業、莊子,襄王在長沙,過的是逍遙不知人間數的好日子。要不是大兄病了,他受了詔令,他還真的不想再到這炎熱乾燥的北京城裡來,遠離嬌妻美妾,過著謹慎小心的日子。

一別五六年多,母親是顯見得老了,母子相見,自然有許多感慨。除了大兄的病情以外,還有許多家務瑣事,可以促膝言談分說,自己的長子是在長沙出生的,未能和母親見面,她也甚是惦念。還有三哥的病情,輾轉多年,到如今又有惡化趨勢……如同和大兄會面時一樣,一家人說得最多的那還是家事。畢竟,雖然是天家富貴,但一家人也因此天南海北,不能時常相會,就連這最平常的家常,也找不到機會來嘮。血緣至親,彼此的關心發乎至誠,這一點是身邊多少簇擁著的下人們都比不上的。

不過,在這幾個月裡,娘卻從未提過朝廷政事,大哥就更不會說這些了。導致現在襄王除了知道有個三楊,也還能勉強記得六部尚書的名字以外,對於朝政實在是一塌糊塗、一無所知。他絲毫也不清楚,如今朝廷裡涌動的都是什麼暗流,又分了哪幾派勢力,究竟是娘有意把他推到前臺呢,還是他純屬倒黴,被不知哪派勢力拉出來擋槍了。嫂子寫來的信上,雖然有皇貴妃的用印,但這又焉知不是造假,又或者有什麼隱情?宮裡水深,他也不是第一天知曉,太宗年間宮鬥得如火如荼的時候,他可還沒就藩呢。在這宮闈中,有什麼離奇的事都不會讓他訝異,既然現在局勢還不明朗,還沒有半個人來聯繫他,那最穩妥的辦法,也就是不言不動,等孃的指示了。

雖然自知以他如今掌握的資訊,根本無法對局面做出有效的判斷,但畢竟被捲入局中,他亦有些擔心自己的處境,也想知道拱他出來的人,到底有什麼意圖——倘使是孃的話,她到底是想做什麼呢?

不是沒考慮過娘是真心想讓他做皇帝的可能,不過,即使這可能極爲微小,襄王也感到十足的荒誕。沒有任何人比藩王自己,更明白朝廷對他們的警惕了,畢竟太宗皇帝自己就是從藩王走上寶座的,他又怎會不提防這一點?且先不說大兄遺下兩個皇子,就說他自己吧,雖然自小教育上也沒虧待,讀書識字用的都是名士爲老師,但教育內容和大兄比,差得可就遠了。論詩畫,他有底氣和大兄一較高下,尤其是畫上,他未必比大兄差多少,可要說治國,他連大明州府多少都不能背誦,更別說那複雜得讓人頭暈眼花的官制,文武職進退,天下錢糧所繫的稅制——光是想到這些,他就是一陣頭暈眼花,說實在的,連國家根本運轉到底需要多少制度,襄王都自承是絕不明白。治國這門學問,哪有這麼簡單?不經過完整的君王教育,就算是近在儲君身側長起來的兄弟,都根本不得其門而入。現在讓他接手?這不是在開玩笑吧,或許二哥會有點興趣,但他一向有自知之明,做個藩王,他的政治智慧是夠格了,該怎麼自保,師傅們也都曾多方教導過,長史更是他的好臂助,讓他去做皇帝,他可是沒有絲毫興趣與信心。即使國家百官泣涕以盼,就等著他入住乾清宮了,襄王也根本不知道他該如何管起。

再者,朝廷是絕不會許可如此悖倫大逆之事發生的,當日建庶人倒行逆施之甚,焚宮失蹤後,還有多少臣民,或自盡或戰亡,鬧出了多大的風波?這還是他有錯在先。如今,太子無辜稚童,一語未發,一件事未做錯,皇位爲他這個叔王掠去……天下人又會怎麼看待此事?諸地藩王,怕不要蠢蠢欲動——你襄王都可以如此篡位,我等就不行了?更不說,那些文臣們,哪個不是受著三綱五常的教育長大的,就連自己帶著的幾個庶務官,這幾日見了他都是欲言又止,滿面的擔憂和不敢茍同。襄王很瞭解這幾位先生,真要是他有了上位的心思,只怕連他們都不會幫他。

在國家尚有繼承人的情況下,藩王如要舉事篡位,模範教科書便是太宗皇帝了。即使是太宗皇帝這樣的天縱英才,在舉事前又豈止是醞釀了三十年?沒有自己的完善班底,在繼位後強制壓服朝廷文官,沒有傲人的戰績武功,震懾各路邊將、藩王,如何能夠妄言登位?就連宋太宗,那也是有金匱之盟護身,才能如此順理成章地登上皇位,在繼位之前,他本來就是開封府尹,五代以降,那從來都是給繼承人留的官位!

襄王精於詩詞,對於史學,不過囫圇吞棗,此事的細節還是這幾日他從府中所藏典籍中研究出來的。相信他娘乃至三楊學士,在這方面造詣都要比他精深。是以他從未以爲自己將會登位,只是到底圍繞著皇位在發生著什麼鬥爭,這裡頭的事,他自忖自己是想不出來,只能等個結果了。

今日是大兄頭七,按慣例,今日將會大殮入棺,雖爲親弟,卻無法參與,只能困於府中,等著這莫測的鬥爭早日出個結果,襄王的心緒自然不算太好,他如今倒是盼著娘快些傳信,令他幫忙,儘管有很大可能會招惹麻煩上身,但也比關在屋子裡空等來得強。

書也讀不下去,正是閒坐喝茶時,襄王忽見自己最爲信用親暱的內承奉走來,便道,“你來了,倒是來得好,我們下一盤棋吧,這賊老天冷得厲害,我也不耐煩出屋去走動。”

這位內承奉,是他自小隨身大伴的乾兒子,大伴去世後,內承奉便成了襄王身邊的第一內侍,和襄王關係極佳,此次進京,襄王本意將他留在長沙照管內府,他卻是擔心襄王孤身應付不得,遂自告奮勇地跟了過來——他既是出身宮廷,乾爹又是皇子大伴,在宮裡自然有一番人脈關係,比起庶務官,倒還更有用些。不過這幾日也和他一道被困在府中,哪裡也去不得,就是有渾身的勁兒,也無處使去。

這時進來,他顏色卻和往日不同,見到襄王還若無其事,便跪了下來,叩首稟道。“王爺,奴婢有要事回稟。”

襄王自是詫異,“什麼事?你說。”

內承奉便細細地說出一篇話來:王府雖然閉門謝客,但每日裡積攢的夜香總是要開門去倒,而且總不可能老吃府內窖藏的大白菜,總是要開門去買菜的,今日僕役出門辦事時,見有人遠遠地對王府後門指指點點,心中便知道有事。他亦算機靈,並不發火,而是搭訕著走過去問了究竟。因十王府平日在京中自有常住僕役,和街坊亦時有來往,衆人也不迴避,而是和他說了。說是昨日起,京裡便有傳言,先帝去世,乃是太后與襄王合謀所爲。所以襄王進京後才一直滯留不去,若非是一位胡太醫忠勇敢言,這裡頭的委曲還真沒有人揭出來。說是太后在先帝夏天得瘧疾時,就想把他給治死,還是胡太醫識破了太后奸計,拼命反對,這才勉強保住了先帝。這一切都留下了痕跡,在太醫院的檔庫裡保存了下來。先帝也有所察覺,只是爲了孝道,隱蔽不發,到得冬日這一病,即使只用了胡太醫扶脈,對太后百般提防,也終究還是難逃毒手云云。

“這都什麼話?”襄王都氣樂了,“現在還真是亂得不成樣子了!”

“正是如此,奴婢聽說後,也是深覺荒謬,卻又不敢怠慢。遂私自出府——”內承奉先磕了幾個頭請罪,方纔續道,“去往幹兄弟府上打探了一番。”

內承奉的幹兄弟,如今在二十四衙門也有個長隨身份,雖然職位不高,但勝在是御馬監,也算是有身份的人了。當然也依著如今的潮流,在城裡置辦了一座小宅子,襄王也聽內承奉說起過此人,他迫不及待地等著內承奉往下說。

“誰知,幹兄弟一見奴婢,便是臉色大變。原來自昨日起,此事已經傳遍了京城,種種消息亂得可以,頗有些自相矛盾之處,也有些說法,和奴婢聽到的不同,可卻有一點是幾乎不變的。那就是的確有一名太醫,在夏天時就提出,當時太醫院所用藥方過分兇猛,即使能好上一時,也會消耗陛下元氣,恐對日後不利,甚而削短陽壽。您也知道,太醫院論方,尤其是聖體有恙,那必須都落在紙端的。所以檔庫有記載,這的確是不假。而太醫院諸人,之所以如此一意孤行,也是因爲老孃娘下令,將其性命與大行皇帝綁在了一起……”

這個消息,的確合情合理——簡直是太合理了。襄王立刻就想到了大兄去世前那十餘日,的確只讓兩名太醫用藥,做法和慣例迥然有異。甚而只要皇貴妃徐氏在旁服侍,皇后只能時常探視,至於母后,更是幾乎沒有親身過去,只是派人前去探望……

難道?!

不!他狠狠地一揮手,將這個荒唐的猜測驅逐出了腦海:娘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事!

細心一想,太醫院的做派,襄王又不是不知道,其用藥節奏,若是平時也罷了,急病時讓人怎不擔心?娘若是著急起來,也的確有可能發下這樣的話語。太醫院受了驚嚇,便開出猛藥……並不一定是娘有意造成這樣的結果,因一時心急至此,也極有可能!

“這消息,一日間便傳遍了京城?”襄王沉思片刻,又確定了一句。

“的確,說是昨日下午開始傳的,到了今日早上,連百姓們都知道了。”內承奉也和他想到一塊去了,他膝行了幾步,抱住襄王的膝蓋,懇切地道。“王爺,此事背後,必有推手——咱們是被人惦記上了哇!”

這一點襄王還能看不明白?他思忖著望了內承奉一眼,尚未說話時,侍女忽又來報,卻是他隨身帶上京城的老教授求見。

王府屬官中就有教授一職,平日裡教導藩王與家人讀書明理,地位尊崇。襄王對其一貫尊重,聞言慌忙請進來,老教授卻也是一進門就跪了下來,“王爺,大事不好了!”

居然也是聽說了傳言,來找襄王商議的,“以金匱之盟,尚且有斧聲燭影一說,國朝本立有太子,王爺,此言一出,您是難以自明啊!如今局勢,實在危若累卵!”

說著,便連聲勸襄王進宮解釋,上書請太子登基,以此平息流言,也算是一盡人臣的本分。內承奉滿面擔憂,欲言又止,卻是顯然在擔心襄王進宮後的人身安全問題。

襄王和內承奉多年主僕,對他的心思看得極是清楚,但他並不在意這個——若是新主真要他死,在哪裡也都一樣。有娘在,事情還到不了這地步。

只是……

“去安排一下,我們今日就回京!”他終於下定決心,霍然起身,以不容質疑的語氣吩咐內承奉,“把儀仗擺開,鬧得越大越好,辭行和請太子登基的札子,我走了以後再遞上去。”

“您這是——”老教授不禁一怔。

襄王掃了他一眼,卻並無解釋的意思,匆匆安撫了幾句,“本人心思,等回到長沙後再和先生解釋吧。來人,快送先生回房去,收拾細軟!”

不消片刻,內承奉和老教授都被送出了院子,屋內頓時又安靜了下來。襄王在屋內來回打了幾轉,仰首望了一會天棚,終究是深深地吐出了一口氣。

此時進宮,那就真說不清楚了,就是進去遞札子、請太子登基的,只要老孃娘沒改主意,他的來意,必定會被抹黑成‘借請立太子,和太后密議’,除非他聯合內閣諸臣進去清寧宮佐證,不然,後宮的事,誰說得清楚?藩王自保,第一條鐵律就是要避嫌疑!

——可,若是聯合內閣,那不成了帶頭逼宮了?流言一出,恐怕娘那裡本來已經亂了陣腳,自己再來這麼一出,那就更要亂了。進宮不可取,留京更爲難,爲今之計,只有立時返鄉,人走了以後再留奏疏表態,才能從漩渦之中抽身而退。希望自己的這番舉動,可以保住自己,事後不必再被波及!娘那裡,不管她原本拿自己做筏子想達到什麼目的,如今也只好另想別法了——他雖然孝敬,但也是有妻有子,也要爲自己的小家考慮。希望以孃的手腕,失去自己這枚籌碼以後,也還能斡旋折衝,達到她的目的。

天意無常,自己也只能盡力而爲了,至於最終如何,那就聽天由命吧!

襄王調息了一會,慢慢睜開眼,親自磨了墨,在紙上慎重落筆寫下了幾行字。

‘母后皇太后殿下、尊嫂皇后殿下……’

寫到此處,又不禁露出苦笑——前日晚上收到皇后親筆信時,他就早該料到,這絕不會是皇后方走出的唯一一步棋。雖然對孃的圖謀一無所知,但襄王可以肯定,她的敵人裡,應該是包含了這位心機深不可測,能從逆境中重登後位的皇嫂。襄王自己作爲親子,當然是站在母親這邊,奈何如今,他卻到底還是要順著皇后的意,被逼離京城了,甚至還有些隱隱的後悔:若是能在第一封信時,就自證清白,又怎會鬧得和現在這般滿城風雨,連母親都要受到牽連……

十王府是風雲變幻,殿宇羣裡多少人來回奔走著收拾儀仗,文華殿也不平靜,自打大行皇帝賓天,內閣三人就自發恢復了值班制度,沒輪班的那位也不輕鬆,他默認要去參加大行皇帝喪儀的種種流程。比如今日是大行皇帝頭七,大殮禮十分重要,便由首輔西楊大人出席。次輔東楊大人往禮部坐鎮,餘下南楊大人才在東便殿辦公,以備軍國急務——越是改元時候,就越是要提高警惕,誰知道北方的鄰居,會不會一時興起,決定來個新年小動作?

“弘濟,辛苦了。”眼看日薄西山時,東楊大人搖搖擺擺,卻是進了便殿,“今日無事吧?”

“勉仁兄,”素來沉默寡言的南楊大人也拱了拱手,“今日無事。”

他沒問禮部是否有動靜,東楊大人特意過去坐鎮,便是因爲就算宮內有變,比如有些人異想天開想要把登基典禮給行了算數,禮部畢竟還是保管著登基儀所需要的許多物件,且因爲局勢緊張、人心浮動,大行皇帝的喪儀也許有可能出錯,不巧,正在這當口,禮部尚書胡大人又病了——發了高燒,實在無法視事,只好由東楊大人親自前往督促指揮,免得誤了事。既然東楊大人一日都沒有聲音,那麼,禮部那處應當也是平安無事的。

“內廷今日,可有信至?”東楊大人也不彎彎繞,問得很直接。

南楊大人是抽一鞭說一句話,“內廷無信。”

東楊大人的眉毛就高高地挑了起來,他意味深長地嘟囔了一句,“這……不應該啊。”

說出這話,本也沒想得到南楊什麼迴應,畢竟,他私下賞花飲酒時多話,可到了公事上,卻是信奉‘萬言萬當、不如一默’,眼下此事又是如此敏感,兩個大臣揹著首輔在這裡討論八卦,難免有些不體面。

不料,今日南楊大人卻是一反常態,主動透露,“據聞,清寧宮召東廠說話。”

東楊大人頓時嘶了一聲,“這是還未死心?”

正說話間,西楊大人也轉了進來,“勉仁、弘濟——今日均無事吧?”

事關皇位繼承,大臣們也就和市井婦人一樣愛八卦,看到西楊大人進來,東楊大人立刻說道,“禮部無事,內閣也無事。東里兄,今日辛苦了,快來暖一暖喝口茶——且說那太醫院檔庫,調開了沒有?”

西楊大人搖了搖頭,“人主沒發話,我等豈敢擅專。”

東楊、南楊,不由得就交換了一個眼色:這件事分明就是他一竿子挑出來的,這還叫不敢擅專?一夜間能讓滿城都傳得這風風雨雨,全京城有這般能耐的人可不多,觀其行止,應該是信心十足,檔庫裡絕對有這樣一份記錄的。現在還不開庫,哪裡是不敢擅專?只怕是還存了些幻想,要給太后留點體面吧!

“東里兄恐怕還有所不知吧。”東楊大人迅速做了二道販子,“今日,清寧宮召東廠廠公入宮了!”

說到召東廠,那肯定是找的馮恩,這位公公可是能人,資歷又深厚,如今東廠里根本沒有第二個提得起來的人,再加上和太后的淵源,不找他找誰?所以雖然南楊沒指名,但東楊已經是擅自確認了當事人。

不比襄王那處,要以極爲聳動的謠言來激起他的重視,內閣兩位大人聽到的都是儘量接近事情真相的版本,已知劉胡琳在東廠押下。現在太后召廠公進去,無疑是要對劉胡琳做出處置,不論是什麼處置,西楊大人乃至整個內閣方——起碼在如今,兩位楊大人都未表露異志,還算是文臣正統一派——都將要落入被動,所以東楊大人的語氣是有些不滿的,暗指首輔處事手段不夠老道,把好棋給下壞了。

西楊大人卻是淡然依舊,只是輕輕地嘆了口氣,“太醫院檔庫,也有東廠能人正在把守。”

他沒有透露什麼別的信息,只憑語氣,頓時就使得兩位大人都是面露驚異,東楊大人琢磨片刻,不禁笑逐顏開,“如此,大事底定矣!”

畢竟是讀書人,善投機,不代表他沒有底線,再說,人老了也少銳氣,這一次不必再猶豫,便直接被歸爲勝利的一方,他的心情自然是很不錯的。

“只是太子仍在清寧宮,依舊是個變數。”南楊大人卻是展露了細密一面,沉聲道,“只恐老孃娘人老固執……”

一旦確認人證物證俱全,東廠也站在太子這邊,南楊大人的話都多了起來,西楊大人看了他一眼,心中自然有數,卻也不爲己甚,他又嘆了一聲,“不錯,大事至此,終究還有幾分變數……”

正說著時,屋外忽有人疾跑了進來,三位大臣都變了顏色,“何時如此驚慌?”

奔來報信的小書吏喘了幾口大氣,便急急地道,“回幾位老大人,襄王儀仗剛纔出府,往東城門去了!有兩位屬官持了奏疏往宮中來——”

說話間,又有人接連不斷地過來報告,不過半個時辰,這奏疏就送到了文華殿裡。兩位大臣也顧不得風度了,見首輔執信,全都擠來在左右觀看。

纔看了幾行,西楊大人已是喜動顏色,草草看完,他交予東楊仔細研究,回身就吩咐,“去找司禮監,把這封奏疏,送入宮中給老孃娘觀覽!”

言罷,終是禁不住長長地嘆了口氣,跌坐在椅中,方纔環顧左右,捋須笑道,“至此,大事定矣!”

作者有話要說:誰想過問襄王意見沒有||他並不想做皇帝呢……哈哈哈||反正太后是沒想過問兒子意見的

今天更得早~

第212章 更年52 駕駛第225章 同病75 索要119 大事第218章 進化68 抄檢第235章 輝映94 威風60 囂張第259章 花季25 賞賜第224章 羞恥第196章 復出第220章 安樂80 平衡正文205代表86 色戒第295章 醬油24 便宜38 挑剔破瓜第207章 威望第269章 選秀第279章 遷怒22 過夜48 同居第162章 精分第226章 不振太孫第164章 神展第280章 無奈第172章 願望40 元宵61 惱火75 索要74 鬧心第222章 成熟第255章 篡權28 寵愛49 遊覽第239章 官僚侍寢第172章 願望太孫第257章 學習第255章 篡權101 暴發第155章 博弈內幕第147章 情義第250章 來了72 餘波第174章 評委嫁妝76 操心97 衝突94 威風73 溫泉第263章 意志第151章 陽謀75 索要53 甜蜜119 大事正文208好命第154章 和好101 暴發137 渾水45 疼寵62 龍威第155章 博弈140 順遂107 孃家187 壓制第141章 對策135 掌權133 爲母第237章 捧殺64 提點109 複雜第240章第174章 評委115 多助春睡第147章 情義44 行李第240章101 暴發第161章 回宮第159章 真愛185 許諾第184章 甜寵第181章 妙人133 爲母第261章 玩脫第247章 脫生108 震怒第149章 糊弄28 寵愛
第212章 更年52 駕駛第225章 同病75 索要119 大事第218章 進化68 抄檢第235章 輝映94 威風60 囂張第259章 花季25 賞賜第224章 羞恥第196章 復出第220章 安樂80 平衡正文205代表86 色戒第295章 醬油24 便宜38 挑剔破瓜第207章 威望第269章 選秀第279章 遷怒22 過夜48 同居第162章 精分第226章 不振太孫第164章 神展第280章 無奈第172章 願望40 元宵61 惱火75 索要74 鬧心第222章 成熟第255章 篡權28 寵愛49 遊覽第239章 官僚侍寢第172章 願望太孫第257章 學習第255章 篡權101 暴發第155章 博弈內幕第147章 情義第250章 來了72 餘波第174章 評委嫁妝76 操心97 衝突94 威風73 溫泉第263章 意志第151章 陽謀75 索要53 甜蜜119 大事正文208好命第154章 和好101 暴發137 渾水45 疼寵62 龍威第155章 博弈140 順遂107 孃家187 壓制第141章 對策135 掌權133 爲母第237章 捧殺64 提點109 複雜第240章第174章 評委115 多助春睡第147章 情義44 行李第240章101 暴發第161章 回宮第159章 真愛185 許諾第184章 甜寵第181章 妙人133 爲母第261章 玩脫第247章 脫生108 震怒第149章 糊弄28 寵愛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右玉县| 呼图壁县| 花垣县| 天峨县| 循化| 和平县| 通州市| 台州市| 富源县| 宁远县| 静海县| 霸州市| 高唐县| 靖远县| 化德县| 砀山县| 明溪县| 洪湖市| 祁阳县| 资溪县| 安龙县| 兴义市| 大埔县| 大田县| 芦溪县| 南皮县| 花莲县| 澄城县| 瑞金市| 神木县| 正定县| 竹山县| 恭城| 邳州市| 海口市| 孟连| 宾阳县| 江都市| 花莲县| 无锡市| 临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