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69章 細節

169

雖然太后娘娘住在清寧宮,但清寧宮裡住的可不止太后娘娘,文廟貴妃、賢太妃、敬太妃,現在還有靜慈仙師都住在清寧宮裡,偌大的宮殿院落,住下這五位主子壓根也都談不上擁擠,徐循以前往清寧宮過來時,也有很多次是直接就進偏殿去見文廟貴妃了。太后那裡,只是出來的時候過去打個轉而已——畢竟,太后可忙著呢,也不是次次都有空應酬說話的,過去問個好,心意帶到了那就行。

今日的情況也是差不多,徐循的時機撿取得好,到清寧宮時正是午後,太后睡午覺呢。她在屋外喬姑姑那裡掛了個號,轉身就去尋靜慈仙師了。——以兩人的交情,徐循到清寧宮,不看看她倒是見外了。

靜慈仙師以前當皇后的時候身體不好,成天都在牀上躺著,現在做了姑子,倒是比以前要精神,以打坐入靜來取代午睡,徐循過去的時候她正在盤坐運功呢,服侍的小道童想要通報,卻被徐循止住了:“等收功再說吧,據說這運功期間,是不好隨意叨擾的。”

不過,靜慈仙師聽到外間的響動,自己早就是站起身來了,“什麼運功不運功的,進來坐吧。”

把徐循讓進裡間了,她方纔笑道,“才做了幾天道姑,哪裡就有功夫了?自己拿本道書,瞎看,瞎修吧,我這裡連佛經都有,哪算是正經的修道人。”

靜慈仙師所謂學道,就是個下臺的藉口而已,誰也不會把這事兒當真的,給做了表面功夫,拿幾個幼年宮女裝扮成小道童,置辦下女冠服飾,大概就算過關了。她要怎麼修道,難不成還有人過問不成?反正每年供奉不斷,就這些錢物,隨她怎麼糟蹋罷了。想要再生出額外的事來,就得看太后或者皇帝答應不答應。

徐循現在還沒適應女冠打扮的胡善祥,聞言笑道,“瞎修都能修成這麼仙風道骨的模樣,您是有慧根啊。”

“其實除非是正宗禪宗,不然也都是自己胡亂參悟,”靜慈仙師摩挲著案頭一本《靈寶經》,倒是嘆了口氣,“沒修道的時候,我心裡想著:你讓我修道,我就偏不修道,每天大魚大肉的,氣死你們……現在真的做了女冠,倒是愛看這些佛道經書了,確實是有味道,看了以後,人心裡能清靜得多了。”

她能看破那是好事,徐循雖然對佛道神鬼都有些不以爲然,但絕不會和靜慈仙師爭辯這個,她跟著笑了幾聲,還在尋思著該怎麼切入正題呢。靜慈仙師便道,“這一陣子,你躲著清寧宮,比老鼠躲貓還厲害,現在主動過來,應該是爲了羅家的事來的吧?”

徐循最近的確很迴避和清寧宮的接觸——她雖然並不害怕衝突,也不打算再虛與委蛇、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可卻也不是喜好生事的人。不願當皇后的話,她對孫貴妃說的時候是真心真意,但如果沒有什麼契機,就特地來找太后挑明的話,那簡直就是滋事尋釁了。

如此多事之秋,自己要再把太后氣出個好歹來,宮裡還真不知道要亂成什麼樣子,橫豎皇帝不在,太后現在能做的估計也不多了,她自然是能多躲一天清閒就是一天了。至於太后何時會知道她的真意,又或者是聽說了不信,又或者是沒有聽說,這個不是徐循能影響或者是掌握的消息,她也就選擇了不去擔心。

聽靜慈仙師的意思,怕是以爲自己還對孫貴妃懷有敵意,樂見於她倒黴,纔會過來了解事情的細節,俾可興風作浪落井下石——或者說自己樂一樂也是好的,徐循幾乎是本能地分析著這一句話流露出來的態度:難道,太后還是深信她對皇后之位有著深深的想望?

她看了靜慈仙師一眼,想要看出她的態度,但靜慈仙師還是老樣子,一張得體親切的笑臉,心思含而不露,根本沒有什麼可以分析的線索。徐循嘆了口氣,索性直說了,“也是也不是吧……雖然是爲了羅家的事來的,但卻不是姐姐想的那樣。”

“你覺得我想的是怎麼樣的?”靜慈仙師倒是笑了,“連我都不知道我想什麼呢,你這小丫頭倒是瞭如指掌了?”

雖然話意有點不客氣,但語調調侃,明顯是在和徐循玩笑,徐循也笑了,“我都多大了,還是小丫頭呢?仙師孃娘這是在貶我吧?”

兩人你來我往鬥了幾句嘴,靜慈仙師又提起了最開始的問題,“你以爲我是怎麼想你的?”

“我怕姐姐以爲我來問這事,是想要爲難孫貴妃。”徐循也沒有遮掩自己的態度,在靜慈仙師退位以後,兩人接觸甚少,也是這幾句話說下來,她才感到了那種可以交心的親密氛圍——雖然,在過去的十年中,兩人真正交心懇談的次數,卻是少之又少。“也是對後位有所想望,想要藉機落井下石,爲自己去掉一個大敵。”

靜慈仙師神色微微一動,“你果然對後位無意?”

“我對貴妃所言屬實,這皇后的位置,我的確是沒心思沾手。”徐循說,“說句大話,就是送給我坐我都要考慮考慮,更別說爲這事而殫精竭慮出盡百寶了。”

“我對太后娘娘也是說過了自己的看法。”靜慈仙師未見訝異,多看了徐循幾眼,倒是一嘆,“從提議立你做繼後起,我便主張要和你通氣,可娘娘始終不信,後宮裡是有人不想做皇后的……”

徐循聞言,不置可否——做皇后有什麼好?不是皇帝誠心要立,坐上去了也和靜慈仙師一樣,活生生苦熬十年,到底還是要跌落下來。

“但我倒是覺得,你說不想做皇后,應當就是真心不想做皇后……”靜慈仙師微微地一笑,望著徐循道,“我知道你從來都是不喜歡說瞎話的。”

兩人相識十年,選秀之初,徐循便覺得‘胡姐姐’溫柔大度、善良包容,後來,她慢慢地更關注於這些溫柔和善良底下的東西……時至今日,彷彿是返璞歸真,目注著皇后的溫存笑意,徐循心底又像是初識時一般,泛起了淡淡的暖。

“這次過來,雖然還是要問羅家的事,但卻不是爲了孫姐姐,也不是爲了羅嬪……”她也沒有再矯飾自己的來意——虛僞,是用在敵人身上的,起碼在朋友跟前,可以委婉,卻不必欺騙。“我想問問胡姐姐,這事是否是你的手筆。”

靜慈仙師聞言,不驚不怒,甚至沒有多少情緒波動,而是淡然反問道,“你爲什麼會猜是我呢?”

徐循也回答得很妙,“因爲我肯定並不是我,也覺得不像是太后娘娘。”

會和孫貴妃爲難,或者說有資格和孫貴妃爲難的人,全後宮也就這麼寥寥數名。徐循剛從南內出來,雖然得封皇莊妃,但失去柳知恩這個臂助,永安宮實力大損,主客觀都不存在操辦此事的條件。太后老成持重,雖然不滿孫貴妃,但不像是如此劍走偏鋒的性格,起碼不會把自己同皇帝的關係推到這麼危險的臨界點上。餘下唯獨一個有動機有能力的,不就只剩下靜慈仙師了?畢竟,皇帝已經剝奪了她皇后的身份,雙方的情分業已是蕩然無存,皇后對‘一手造成她廢后的’孫貴妃,當然是報復唯恐不狠,完全不會擔心波及天家聲譽這個問題了。

這裡面種種原委,要一一細數,未免傷及靜慈仙師的體面,徐循不過一點,靜慈仙師也就心領神會,她笑了笑,還是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問道,“若是我,你又待如何?”

徐循老實說,“這一次,事情做都做了,以大哥性子,必定會下令東廠又或者錦衣衛嚴查這背後的委曲,若是查不出,那是命大,若是查出來……姐姐,大哥固然是不會拿阿黃出氣,但你也有一大家子人在京城裡過活啊。”

皇帝對阿黃的疼愛,未必遜色點點多少,點點雖然因爲身子健壯,又帶了個弟弟,特別得皇帝的喜歡,但阿黃也是長女,雖然生母退位,但現在於公主所中,處處待遇,還是超過兩個妹妹許多的。

但,胡後被廢,按說她父親因爲封后而來的爵位,卻是追回不追回都有理由的。一旦爵位被追,體面頓時喪盡,依附胡家居住的那一大堆親戚,哪個不要吃喝,哪個不要胡侯提拔?徐循自己家現在就是這麼一回事,胡家不可能例外的。到時候少了進項,沒了體面,支出卻是不減,不出五七年,才顯赫沒幾年的胡家,只怕是又要敗落了。

徐循就怕靜慈仙師是太恨孫貴妃,以至於如此簡單一點都沒有照顧到——雖然這擔心可以說是有幾分過慮,但存了這心思,不提醒一聲,她心裡終究不安,於是到底還是來了她避之惟恐不及的清寧宮。

靜慈仙師點了點頭,她的眼神也和煦了幾分,亦是沒打機鋒,幾乎算得上是毫無遮攔地給了答案。

“這事不是我安排的,”靜慈仙師的語氣很和緩,“不過我確實知道底細。”

只這一句話,真正的策劃者身份,頓時是呼之欲出。徐循再忍不住,她詫異地輕呼出聲,“啊!怎麼是她!”

“想不到吧?”靜慈仙師也笑了,這笑裡有些苦澀,也有些自嘲,甚至還有些貨真價實的好笑,“事情就算安排得再妥當,也難免會有出點差錯的。”

“你是說——”徐循有點明白了。

靜慈仙師點了點頭。“人是真的,就是羅氏的家人,都在蘇北務農,羅氏被抓進宮裡時年歲小,那村子叫什麼名字,在什麼地方都說不清了,檔案記載是模糊不清。也許就是因此,長寧宮那邊沒有去接她的家人出山。”

至於太后是怎麼找到羅氏家人的,這就不必說了,羅氏自己不記得,不代表當時沒有留存下翔實的檔案,以太后如今管宮的權柄,隨便指派一個宦官就能把事情辦得妥當。再派人去接,安頓上京什麼的,也都沒有什麼難點。

“畢竟是山野村民,沒有多少見識……”靜慈仙師脣邊還帶了一絲古怪的笑意,“去敲登聞鼓,其實都是安排好的。但千算萬算卻是沒算到——那天見人多,他們一家興奮起來了,多了幾句嘴……”

徐循頓時是全明白過來了。

敲登聞鼓,自然要被收納入都察院問話,祖宗有令,登聞鼓大案是必須接案,絕不能推脫的。審問之下說出實情,監察御史如何能審這樣的大案?自然要層層上報,一直報到襄王那裡。中間經手的衙門起碼有都察院一個,如果都察院有心推脫,再輾轉幾個衙門,事情就鬧得越發更大了。起碼,內閣幾位重臣必定都會知悉此案的來龍去脈,到時候上報襄王轉皇帝處置,程序正規體面,知情者也就是官僚系統中的寥寥數百人,這是檯面下的潛流。不管皇帝如何處置此案——多數是含糊過去,不可能會被逼得張揚事實——但如此翔實的案情和清楚的證詞,到底真相如何,該知道的人心裡都會知道的。皇帝將來,未必就有臉以‘育太子’立孫貴妃,甚至於說,他就繼續讓孫貴妃養育太子都可以,大臣們也不會爲了後院的事和皇帝較真,但……只要提立孫貴妃爲後的事,說不得就會有人以此事爲由出來反對。不管用詞多委婉,但大臣拿這事說話皇帝不能不認,他也不可能自取其辱——這一招,是在孫貴妃的臉上烙下了永遠的恥辱痕跡,讓她終身都無望再往上一步。

老人家推她爲繼後,無非就是爲了反對孫貴妃爲後嘛,如果這一招順利,孫貴妃壓根都不能爲後了。她徐循做不做繼後有什麼打緊?所以,她不去找太后,太后也不來找她——在她老人家的計劃裡,徐循根本就沒那麼重要……

可沒想到羅家人畢竟只是升斗小民,一輩子可能連南京城都沒進去過,在登聞鼓前,面對著皇城的煌煌威勢,估計是熱血上涌,太激動了。揪著看守登聞鼓的軍士就開始大聲傾倒自己家的確貨真價實的冤情,把本來應該屬於內幕消息的陰私,一下就捅成了天下流傳的聳動大新聞……皇帝就是要含糊都含糊不了了,天家的聲譽,也因此也處於危險之中。如果說太后的原計劃,是一記綿掌,讓皇帝吃了暗虧還無處可說的話,如今的局勢就是一記巴掌,直接抽到了皇帝臉上,按徐循對皇帝的理解,他現在肯定是挺生氣的。

難怪,最近清寧宮的氛圍如此壓抑,太后連著幾個心腹都全沒好臉色。就不說計劃失敗帶來的壞心情了,這一招會不會反噬到太后頭上,都是不好說的事。雖說母子親情,皇帝孝順母親是理所當然之事,但母子親情也要維護啊,太后這一下鬧得,全天下都將會議論太子的身世,一邊是屢屢制衡自己的母親,一邊是無辜受損的親兒子,皇帝心裡的天平會傾倒向哪邊,徐循還是猜得出來的——點點那還只是女兒呢,皇帝對太子的看重,絕對是強過點點的。

“此事應該是追不回來的吧?”她眉頭一皺,“即使按原計劃行事,大哥也少不得要遣人追查底細的——”

“應該是難以追回原主的。”靜慈仙師灑然道,“畢竟事前已經經過種種防範,東廠和錦衣衛,也沒世人傳說中那樣能耐。”

她頓了頓,又道,“我也是以你的話勸解娘娘的,具體物證、人證是不會有的了。依此事的手筆,最多是陛下心證……即使是心證,他也只會疑我,而不是懷疑到旁人。”

徐循會做此想,皇帝也會,徐循有多肯定,皇帝只會比她更爲肯定。而且徐循會直接來問靜慈仙師,但皇帝未必還會和她照面,他直接去問太后所得到的答案,肯定也不可能是真的。更何況徐循也很懷疑皇帝會不會直接去問太后……這樣不清不楚,比問清楚了其實還要更糟。雖然得不到真憑實據,但皇帝心裡若是有了答案,更爲厭棄了靜慈仙師,他雖然還不至於會把她給賜死什麼的,但很有可能會收回一些可收回可不收回的東西,比如說,徐循所擔心的,胡家人的爵位。

許是看出了徐循糾結的擔心,靜慈仙師沒等她開口,便道,“當時娘娘也和我說,她更擔心的是我……但我自己卻一點都沒有覺得有什麼可擔心的,你知道爲什麼?”

“爲什麼?”徐循只能順著問。

“我確信自己將要被廢……”靜慈仙師面上閃過了一絲痛楚之色,她調整了自己的說辭。“應該說是,我終於接受了自己將要被廢這個事實的時候,因爲擔心家人,曾遣人回家,同我父親通了消息。”

“我父親聽說此事以後,自然是暴跳如雷,失望痛心已極。”靜慈仙師的語調有一絲嘲諷,“我還記得藕荷和我回報此事時說的那些話,我父親第一句就是‘她被廢了,我們該怎麼辦’,最後一句是,‘娘娘定要多求求太后娘娘,爲我們胡家好歹保個前程’。——我問了藕荷很多次,都是一樣的結果……我父親從頭到尾,問的都是‘我們怎麼辦’,他沒有問過一句‘她會怎麼樣’,他的話裡只有‘我’,沒有‘她’。”

徐循一時,竟說不出話來——那種天上地下僅此一人的寂寞,是如此的刻毒和刻骨,即使靜慈仙師處理得這樣輕描淡寫,依然極具感染力。在這一刻,她是如此貼切、如此投入地領會到了靜慈仙師的痛苦、失望與難堪。

“他們怎麼辦?該怎麼辦就怎麼辦。”靜慈仙師說,“關我什麼事?不想著我,我也不想著他們……”

這些話,似乎是埋藏在心中太久,此時說出來,在淋漓的痛外還有格外的快意,靜慈仙師壓低了語調,“他們送大姐進宮,圖的是富貴,送我進宮,圖的還不是富貴?這些富貴,和我或者大姐又有什麼關係?我娘已經去世了,餘下的兄弟,我見過幾面?胡榮博了一輩子,就是要給子孫後代博一份傳承的家業麼……他有本事怎麼不自己博,還要靠到女兒身上?即使陛下要廢他爵位——那就廢好了,我看他還能再生一個,送進宮裡來,再換一場富貴!”

徐循還能說什麼?她的擔心完全就是多餘的,靜慈仙師不是沒看到這一點,而是她已經不在乎……在這天上天下,她已經是孤獨一人,沒人可依沒人可靠,唯獨一個女兒,又不需要她的照拂,也難怪她看經書看得進去,此時此刻,她的心態真正已經很出塵了。

屋內沉默了一會兒,氣氛雖不尷尬,但徐循卻覺得話已說盡,自己可以起身告辭了。

靜慈仙師留她,“太后娘娘午睡未醒,你也多坐一會,好歹過去打個唿哨再走。”

徐循搖了搖頭,“不太想見她。”

“這樣畢竟是有幾分失禮……”靜慈仙師也是全盤爲徐循著想。“只怕老孃娘會不大高興。”

“人生這麼短。”徐循笑著說,“姐姐你看開,其實我也是看開了點……人生這麼短,總是要多做些自己想做的事,太在乎別人的看法,很累的。”

靜慈仙師怔得一怔,倒是笑了,“這個人,不看經書,竟也悟了。”

她不再勸徐循,而是說道,“那我送你出去。”

兩人便並肩出屋,經過小花園,一路穿花拂柳,在暮春初夏熱鬧繁盛的花意中行走。

“其實,我早料到了。”走了幾步,靜慈仙師又說。

和剛纔那略帶了報復快意的語調相比,此時她的話裡,又多了幾分空空洞洞的悲涼。“我早都料到他會是那樣的反應……我一點都不詫異。”

靜慈仙師嘆了口氣,她說,“小循,在這宮裡的路,我比你走了前幾步,現在我是走完了,而你還要走下去。你越往前走,就會越覺得自己的孤獨……這條路走到盡頭,沒有丈夫,沒有兒女,沒有孃家親眷,所餘的只有自己。清寧宮裡的每個人都是這樣,恐怕你也不能例外,你不想當皇后,我是很贊同的。其實當不當,結局都是如此,那又何必去爭?倒不如早日開始修行,還能打發這漫漫的孤寂……”

她說,“不看你悟了,我也不和你說這話——過幾日給你送幾本淺近的經書,得閒了看看,很有好處的。”

丈夫不能交心,兒女不能相伴,親眷不能依靠,即使是如今宮中地位最穩固的太后,也難逃靜慈仙師的三句斷語,徐循亦是迷失在她所描述的那漫無邊際的孤獨之中,好半晌纔回過神來。

“學佛學道,我沒慧根的。”她確實笑著婉拒了靜慈仙師的善意,“還是先踏踏實實,把點點帶好再說吧。”

靜慈仙師也不勉強,她轉了話題,“好久沒見點點了,孩子還好嗎?”

“好,胖大了不少,這個年紀的娃娃,一天一個樣的……”

兩人絮絮叨叨,很快便穿過了這春的末尾,進入了幽深的甬道之中。

一千多里路,一個人用最快的速度,也要走二十多天——一天五十里路,不論是坐車還是騎馬,都是很極端的速度了。但日夜換馬換人而行的急腳遞,在有官道的地方,一千里也就是五個晝夜。皇帝離開京城還沒有一千多裡,傳令東廠嚴查的消息,只用了兩天就送到了東廠提督太監劉思清手上。

一輩子辦差,老了老了,都已經萌生退意了,卻還攤上了這麼個棘手的差事,劉思清雖然苦笑連連,但有啥辦法?皇爺的話那就是天,要你限期破案那就得限期破案,沒有折扣打的。二十天就二十天吧,還好不是限期三天,不然,山高水遠,還真不知道該怎麼查。

不過,皇帝也不是完全不講理,他給劉思清送來的除了限期破案的死命令,還有授權他調動錦衣衛衆屬查案的手令。劉思清直接就派人把手令送到錦衣衛去了,不是爲了降服錦衣衛統領,就是爲了存個檔:正經是羅氏這事剛出來的那天,他就找到錦衣衛統領,由他派出手下精銳,會同劉思清手下最爲得用的大檔頭一道前往南京查案。——這麼大的事,東廠不可能由皇爺一撥一動,肯定是要掌握一定的情況,反正,以劉思清對皇爺的瞭解,這位主也不可能就這樣放過羅家人。

他良好的職業素質,現在可不就發揮作用了?劉思清接到諭令以後,不急不躁,就令人往南京抄送了一份:爺要是查不出案,到老還要橫死,肯定也得有人墊背啊。

這裡頭的態度,不必一字多說的,只要把諭令送去,大檔頭自然會明白。劉思清把消息送出去以後,也就不管南京的事兒了。

他開始琢磨起北京城的事兒來。

確切的說,是北京皇城的事兒。

這件事的主使者肯定是來自宮城內,這一點毋庸置疑。藩王什麼的都是瞎扯,劉思清心裡早就有了幾個嫌疑人物:太后、皇莊妃、靜慈仙師,就這三人沒跑了,頂多添個何惠妃又或者是小吳美人。皇帝別的兄弟,雖然沒就藩,但平時也都是安分老實,只怕對太子的身世都是所知不多,更別提在背後搞風搞雨了。

劉思清在宮城裡也有一定的眼線——不多,做不到對京城百官諸王一樣,連許多陰私事都能盡知,但也不少,之前皇帝讓他調查孫貴妃的時候,這些眼線就派上了用場,只是卻沒有回饋出什麼有價值的消息。這一次也是一樣,雖然眼線都是兢兢業業的當差呢,但架不住後宮各主子都風平浪靜地自己過活啊。

是,羅氏的事出來後,太后心情是不好,可這能說明什麼?皇家丟人現眼成這樣了,她心情會好纔怪。——皇莊妃倒是往清寧宮去過一次,但也就去過一次,去完又出來了,這都一個多月沒過去問安了,總要允許別人走動一下的嘛。

何惠妃沒有什麼動靜,這位妃嬪現在已經失寵,又和孫貴妃關係平淡,根本沒有動機。小吳美人倒有可能有動機,但她自己私藏砒霜犯了忌諱,現在被嚴密看管,壓根沒機會和外界接觸,孃家人也就在京城裡過著平常人的生活,和宮裡的來往都不多,嫌疑也是小得可憐。所以,柿子撿軟的捏的可能宣告破滅。

而這有嫌疑的三個人呢,每一個其實也都不是劉思清能得罪得起的,就是有線索他也未必敢往下查,更別說現在還沒線索了——可他又不能不查,得罪了這三人,倒黴在日後,查不出案子,倒黴可就在眼前了。

要不說宦官忠心任事呢?個個都是孤家寡人啊,又沒有後人要考慮的,他年紀老大,還能樂呵幾年?還怕找後帳的?當然是顧著眼前了,劉思清牙一咬:上了!

手持皇帝諭令,可以盤查羅氏家人,也的確是查到了一些線索:根據羅氏家人的供述,確實是有一些外鄉人來和他們接觸,詢問他們是不是羅嬪的家人。在拿出族譜以及當年官賞那二兩銀(一直沒捨得花銷,上頭還存有官府印鑑)以後,外鄉人便告訴他們羅嬪現在的處境,羅家人一聽自然著急,外鄉人遂帶領他們坐船上京,然後又安排了登聞鼓前的那一幕。

於是他們便得到了外鄉人的容貌和穿著,以及幾個沒有意義的姓名,還有入京後住的腳店名字。要再往下還能盤問一大堆人,但劉思清無意費這個精神——對方不是傻子,肯定也早有準備,這樣找,二十天內是很難找到主謀的。

直接從源頭查起!

劉思清自己是宦官之身,辦事就是方便,他斗膽,把羅嬪請到了二十四衙門裡問話。

“……確實是不記得了,只記得家裡門前有條小溪。”羅嬪說,“還有爹的名字——爹叫羅三,大家都叫他三哥。別的事實在是記不清楚。”

莊稼人嘛,一般誰也不會用大名的,都拿排行稱呼,羅嬪記不得非常正常。劉思清一生辦過多少案子?只看羅嬪神色,便知道她沒說假話。

“貴妃娘娘可曾問過貴人身世?”他和藹地問,像是在和羅嬪聊家常。

“問過的,”羅嬪面上陰霾一閃,但很快又恢復了正常,她道,“是在我……承寵後不久,貴妃娘娘身邊大宮女便問起此事,說雖然暫時不能給名分,但也可以稍微照顧一下家人。當時我記不得還很著急,畢竟機會難得……可確實當時還小,怎麼都想不起來了。”

也是實話……羅嬪本人是什麼都不記得了,要從她下手都難。劉思清不再去琢磨羅嬪和主謀裡應外合的可能,又問了幾個無關緊要的問題,方纔起身送羅嬪出去,“今日驚動貴人,是奴婢的不是,貴人萬請恕罪。”

可羅嬪卻未挪步,她左右一張望,壓低了聲音,急促而又誠摯地問道,“公公別和我客氣,我——我就想請問公公,那幾個,到底是不是我——我的家人?”

劉思清也料到了羅嬪會有此一問,他本已想好了答案,可望著羅嬪面上熱切的神色,竟也是不由得一窒。

宦官、都人都命苦,羅嬪今日雖是太子生母,日後且少不得她的前程,可自小離家,連父母是否真父母,都要來問旁人。劉思清自己也是小宦官做過來的,但他在最苦的時候,還能想想家中父母,想想家裡的親眷。

門前有小溪,族內行三,羅三應是羅嬪親父無疑,但……

“此事,只怕還需查證。”老太監多年曆練,已是心如鐵石,他最終還是迫著自己微笑著說出這一番話來。“若有結果,奴婢自當親自登門告知貴人。”

但羅嬪卻是輕輕地搖了搖頭,她像是已從劉思清面上看出了什麼——只是她也沒有說,而是露出了淡淡的笑意。

“那就多謝公公了。”這笑意一閃而逝,羅嬪很快又繃住了。她轉過身子,告辭離去。

劉思清眉頭一皺——但卻也很快地放下了自己的憂慮,羅嬪自己悟出來,那是她的事,他不必爲她發愁。

既然羅嬪處不可能泄露,那麼主謀是如何找到羅嬪家人的?

經辦人。

劉思清沒有片刻耽擱,徑直前往尚宮局司簿司——採選都人是六局一司的事,宮女名冊由司簿司掌管,司簿司裡也會存有歷年來出宮辦事的女史名錄,內外溝通,憑藉的就是尚宮局開出的憑證,尚宮局裡肯定會有線索。

有了皇帝的諭令,誰能攔得住劉思清?劉思清把寶貴的二十天花了一半在司簿司,他手下的檔頭很快也發現了線索:能夠倒推出羅嬪出身地的名錄一共三處,都收藏在司簿司裡。

而擅長查案、慧眼如炬的檔頭同時發現,這些資料,沉積了起碼十年以上,上頭都落了厚厚的灰塵,只有一本名錄,有被抽出過的痕跡。

線索的確來自司簿司!主謀也是在這裡,發現了羅嬪的來處!

司簿司裡,收納資料的時候多,查閱資料的時候少,大概所有收納檔案的地方都是如此,尤其是宮女入宮時登記的名冊,被取閱的可能性無限接近於零。而司簿司的編制裡雖然有司簿二人、典簿二人、掌簿二人,還有六名女史,但這些年宮裡女官缺乏,司簿司裡基本就只有兩人管事。若是詢問不成的話,三木之下豈有勇士?爲了自己的性命,劉思清是不會畏懼用刑的。

在第十二天,他將司簿司兩名女史收押。

——第十三天,後宮裡終於有了動靜,清寧宮召劉思清前去問話。

今天寫很順XD

第262章 母愛第245章 聯手80 平衡第301章 餘韻第278章 佳媳第253章 春雨第266章 攝政第215章 第 215 章88 清醒第189章 誠實第241章 便當113 冤屈86 色戒第158章 風波第243章 想死第231章 水滴孫嬪69 死人88 清醒第239章 官僚第219章 苦果第301章 餘韻第264章 移情26 藍寶第239章 官僚第283章 快意第246章 害死第295章 醬油92 定計第228章 中年84 震撼培訓21 疼嗎127 不爭73 溫泉無寵132 龍鳳93 逼宮107 孃家第163章 涸魚第166章 恭讓第179章 喜事第238章 偕老第236章 康復92 定計64 提點第265章 愚笨第236章 康復第165章 愉快第293章 丟人125 雙元75 索要第189章 誠實75 索要敵我第286章 綢繆64 提點186 回生50 事故第271章 顧慮106 大紅第235章 輝映第196章 復出117 後浪113 冤屈第166章 恭讓44 行李82 駕崩第256章 成盟第182章 風浪78 著急59 關照第263章 意志125 雙元46 親近培訓72 餘波134 離奇113 冤屈第217章 安心第216章 北斗第300章 安靜第233章 失敗134 離奇83 葬禮第268章 糟爛第231章 水滴第211章 德政第238章 偕老第199章 富貴第214章 爲難第220章 安樂第155章 博弈第183章 晉封116 和好82 駕崩嫁妝76 操心第237章 捧殺66 生女
第262章 母愛第245章 聯手80 平衡第301章 餘韻第278章 佳媳第253章 春雨第266章 攝政第215章 第 215 章88 清醒第189章 誠實第241章 便當113 冤屈86 色戒第158章 風波第243章 想死第231章 水滴孫嬪69 死人88 清醒第239章 官僚第219章 苦果第301章 餘韻第264章 移情26 藍寶第239章 官僚第283章 快意第246章 害死第295章 醬油92 定計第228章 中年84 震撼培訓21 疼嗎127 不爭73 溫泉無寵132 龍鳳93 逼宮107 孃家第163章 涸魚第166章 恭讓第179章 喜事第238章 偕老第236章 康復92 定計64 提點第265章 愚笨第236章 康復第165章 愉快第293章 丟人125 雙元75 索要第189章 誠實75 索要敵我第286章 綢繆64 提點186 回生50 事故第271章 顧慮106 大紅第235章 輝映第196章 復出117 後浪113 冤屈第166章 恭讓44 行李82 駕崩第256章 成盟第182章 風浪78 著急59 關照第263章 意志125 雙元46 親近培訓72 餘波134 離奇113 冤屈第217章 安心第216章 北斗第300章 安靜第233章 失敗134 離奇83 葬禮第268章 糟爛第231章 水滴第211章 德政第238章 偕老第199章 富貴第214章 爲難第220章 安樂第155章 博弈第183章 晉封116 和好82 駕崩嫁妝76 操心第237章 捧殺66 生女
主站蜘蛛池模板: 依安县| 桦甸市| 磐安县| 平乐县| 安达市| 梅州市| 五原县| 聂荣县| 洛宁县| 紫金县| 崇义县| 罗田县| 台南县| 临颍县| 多伦县| 绥芬河市| 会宁县| 镇原县| 竹山县| 承德市| 高密市| 革吉县| 泽库县| 冀州市| 米易县| 聂拉木县| 松阳县| 绥阳县| 庄浪县| 双城市| 紫金县| 张家界市| 冕宁县| 锡林浩特市| 平和县| 宁远县| 顺昌县| 安乡县| 阿克| 崇左市| 思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