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0923 愛子心切,暫不立儲

雖然祖孫倆已經達成了相關的共識,但李潼也並沒有急於向朝中羣臣進行公佈,而是趁著年節前後這一段時間,分別召見朝中重臣,將相關的想法與決定稍作透露。

畢竟無論是皇帝親征青海,還是太皇太后歸朝監國,都是震驚朝野的大事。如果處理的不好,別說邊事大動,只怕國中便先要混亂起來。

特別是太皇太后歸朝監國一事,對許多人而言必然是無論在感情上還是理智上都不能接受。如果讓羣衆們參與進來廣泛討論,只怕討論上幾年光景都未必能達成一個共識。

所以李潼也乾脆暫不對外透露相關訊息,先在朝中決策層面達成一個共識,再直接通知外朝。

想要在最高層面意見統一,宰相們自然是重中之重。於是李潼便分別召見了如今朝中分別爲軍政之首的張仁願與姚元崇,進行一番溝通,說辭也是與他說服他奶奶的理由大同小異。

這兩人當然也不太認同皇帝御駕親征,只是在人員薦選上同樣沒有太好的意見,甚至毛遂自薦都有些不合適。

張仁願雖然是邊功出身,但在聖人並沒有直接指派的情況下再爭取此事,不免有攬功之嫌。且多多少少會顯得有些驕狂,覺得朝中凡所大計統統離不開他。

至於姚元崇,作爲政事堂第一宰相,主持政務同樣極爲重要,並不遜於青海之用。

而且聖人此番構計極爲宏大,除了軍事之用外,在別的方面,哪怕是這兩名宰相,也很難完全取代聖人親往所能發揮出的效果。

至於對國務變動影響最大的太皇太后歸朝,這兩人反倒不甚在意。甚至張仁願還主動表態,若聖人必欲親征的話,請太皇太后歸朝監國算是一個比較穩妥的安排。

李潼自己本身對他奶奶並沒有太重的防禁之心,或者說在大局不失掌控的情況下,並沒有必要對他奶奶嚴防死守。

而這樣的態度,自然也影響到麾下僚屬們,拋開自身利害的考量,並不覺得如今的開元新世與武周舊朝有著多麼嚴重的對立與矛盾、不能調和,對於太皇太后當國時的作爲也並非全盤否定,某些地方甚至還不失推崇。

像在原本的歷史上,武周在平滅契丹叛亂中的過程中,由於武則天自己的私心以及武氏諸王的無能,這一場戰事自是打得一塌糊塗。但姚元崇與張仁願,卻都是在這一過程中,通過不同的方式被武則天所挖掘出來並委以重任,使得各自在接下來一段時期中都成爲大唐內外所倚重的名臣,各有一番功業建成。

雖然眼下由於李潼的干預,這兩人與武則天遠沒有歷史上那麼深厚的君臣情義,但他們對於太皇太后的執政能力還是有著非常高的評價。

當然,就算皇帝親征,除了太皇太后歸朝監國之外,其實還有另一個解決的方案。那就是冊立太子,由朝中重臣輔佐太子監國。但是這一方案所引發的考量,又要遠遠超過了太皇太后歸朝。

太子國之儲貳,其所冊立本就是國之大事,不可倉促立就。雖然說如今聖人膝下已有嫡長,但聖人如今春秋正盛,並未主動提及這一話題。羣臣既不知聖人具體的考量,又沒有迫切的要擁立儲君的需求,自然也就不想主動提及這個敏感話題。

況且即便是冊立了太子,幾歲稚童又能處理什麼國務事宜?相關的事務,當然還是要委託給輔佐大臣。這一安排看似對輔佐臣員極爲重用、可以大權獨攬,但這當中卻蘊藏著極大的兇險。

首先聖人年富力強,既非昏聵無能,也不是懶惰怠政,朝中突然出現這樣的一個強臣,即便從權一事,之後的君臣關係也是不好處理。就算聖人仍然信任不疑,也難免其他臣員會對這一人選嫉恨有加、爭做構計,煊赫於一時後,最好的結果就是外放大州,很難再繼續留任於朝中。

其次聖人此番乃是親征、而非託孤,並不會對朝中事務徹底的放手不問,太子本身沒有決斷能力,大臣同樣不敢專擅其權。國中沒有大事發生還倒罷了,一旦發生大事且不能及時、妥善的處理,不獨相關臣員要背鍋,甚至還會給太子身上覆上一層陰霾與不確定因素。

其實在立嗣方面,李潼也沒有什麼太多的想法。他最希望的,當然是他兒子李道奴能順順利利長大成人,順順利利的接過江山社稷,讓大唐繼續強盛下去。

至於爲什麼到現在還不冊立太子,首先自然是大唐那一言難盡的天家倫情。終唐一世,並不是沒有明君,也並不是沒有賢能的太子,但在這皇位傳遞的過程中,卻鮮有太子能夠順順當當的繼位。

之所以發生這種現象,當然也不是他們李家人全都天生反骨,不走一遭玄武門便不是真好漢,主要還在於外部因素的干擾實在太多。

盛唐以前,太子這個儲君可不是什麼樣子貨,本身便有著一批自己的官屬甚至是軍隊。而在君權至上的政治環境中,這樣的存在對於皇權天生就有著極大的威脅,哪怕父子也不例外。

像李潼他爺爺高宗皇帝,哪怕是疾病纏身,都不放鬆對兒子們的管控約束,這也給他奶奶弄權提供了條件。

到了唐玄宗時期,雖然太子的地位與權力都得到了極大的壓縮,甚至於形同軟禁,但這一根本矛盾依然沒有得到解決。一俟有了擺脫父親控制的機會,太子李亨即刻便拍屁股走人,與父親分道揚鑣,讓玄宗榮升太上皇。

中唐以後,就連皇帝本身的權力都遭到了極大的制約,太子處境就要更悲慘,完全成爲太監等政治勢力奇貨可居的目標與籌碼。

李潼對此也並沒有什麼太好的解決思路,包括後世看來比較穩妥的秘密立儲,對他而言也沒有太大的意義。他長子即是嫡子,只要不是嫡長繼位,任何騷操作都難免引發政治上的動盪。

之所以並不急於立儲,主要還是出於對兒子與其他家人們的保護。一旦李道奴正式成爲太子,所面對的人事關係要更復雜,這遠不是一個心智仍未成熟的少年能夠處理好的。

而且就算李潼有關愛兒子的一面,但他身爲一個皇帝,同樣不容自身的權威被瓜分太多。如此要麼就是與兒子頗有意見上的碰撞矛盾,要麼就學唐玄宗,把兒子當豬一樣軟禁養起,限制其自由,不給任何權力。

想到這一點,李潼便有些開心不起來,希望這一天能夠晚一點到來,起碼給兒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以及從容快樂的少年成長時間。起碼在李道奴十五歲之前,還沒有初步形成人生觀與價值觀的情況下,他不會考慮冊立太子。

拋開這一點閒計,在同姚元崇與張仁願這兩名最重要的宰相達成意見統一後,接下來的事情就好辦多了。政事堂其他幾名宰相,包括一些在朝三品要員,在之後幾天時間裡,也都陸續得到了聖人的召見,被告知事務相關。

衆人對此態度雖然也有不同,但基本上還是能夠求同存異,並沒有強烈反對的情況發生。

在與朝中重臣們意見統一後,李潼便又開始進行相關的人事調整。

政事堂中,姚元崇與張仁願都是作風強勢之人,李潼在京的時候,可以壓制著他們各司其職、彼此互不干涉。可李潼若是離京,單憑太皇太后、未必能壓得住他們。

畢竟此一時彼一時,武週一朝武則天可以對宰相們手拿把抓,到了開元新朝則就很難。

爲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也爲了保證國中軍政大計能夠有條不紊的運行,李潼便將張仁願任命爲東都留守,著其前往洛陽,總督軍機相關的人事錢糧調度,而以姚元崇留守京中。

這樣的安排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如果京中真有什麼險惡大事發生,李潼在隴右自是可以統率大軍殺回,而張仁願則就可以在洛陽召集中原人馬,東西合擊、消滅掉一切不穩定因素。

至於政事堂宰相們,劉幽求與王方慶確定跟隨聖人一同赴隴,劉幽求負責協助聖人處理並傳達軍機命令,王方慶則以尚書左僕射處理各種傳遞行在的政務事宜。

除此之外,王孝傑也會跟隨同行,當然並不是作爲統兵大將,而是他眼下所擔任的鴻臚卿與理蕃使,負責外交上的人事接洽。

至於留守京中,則就由岐王李守禮與燕國公黑齒常之爲內外軍事長官,統領京中禁衛人馬,負責大內與京城的治安維護。

在朝中人事調整進行的同時,各種年節典禮也在如期舉行,聖人與太皇太后頻繁的現身於各個典禮場合之中。大多數朝臣們都還沒有意識到接下來將會發生的巨大變化,畢竟聖人對太皇太后孝情深刻也是人盡皆知,往年也常有這樣的情景發生。

而朝臣們正式得知朝廷這一驚人的安排,則就是在安西大都護唐休璟入朝、並率西域諸邦國酋首入賀新年的典禮上。

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107 坊居閒趣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245 曲江櫻桃園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307 南望老人星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459 後計無憂,且依故事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015 仁智院掌直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287 靈前敲詐0054 鎖喉之臣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088 貌類乃父0345 雲韶府諸王鬥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112 神都水深0074 《萬象》美哉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203 奔跑的大王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120 諸用仰於國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169 酷吏授首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0939 黃泉路遠,情深不懼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008 聖母神皇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060 唯望生,不望死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224 名寺可藏重兵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095 東宮舊人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207 李氏名駒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100 不望獨活0223 軟飯香糯0263 娘子隨戲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152 潛龍怒音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051 《逍遙王》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019 一隻大青鵝
0775 有我祖孫,邪祟難生0804 三長入蕃,編戶齊民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877 行止所在,不容邪祟0107 坊居閒趣0544 先王仁義,前緣早定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663 郭某詭論,誠能亂事0245 曲江櫻桃園0167 唐家氣數,應在大王0879 大唐創業,以德服人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307 南望老人星0784 告令天兵,卸甲歸國0459 後計無憂,且依故事0658 蕃女東來,元振愁計0015 仁智院掌直0458 天南遙遠,君恩難覆0287 靈前敲詐0054 鎖喉之臣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932 土渾難王,噶爾請藩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088 貌類乃父0345 雲韶府諸王鬥0493 羣臣攻訐,打殺邪風0285 惡人自須惡人磨0975 寶劍鋒芒,以血爲祭0112 神都水深0074 《萬象》美哉0380 監守自盜,軍器可圖0960 青海盟會,以胡制胡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475 帶甲之士,俱仰代王0178 鳳聲初啼誰不知0641 行臺事繁,諸計待功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203 奔跑的大王0318 少王兇頑,奪人宅業1046 社稷功士,禍國賊員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120 諸用仰於國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695 幸從殿下,此生無悔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559 財助人勢,百業將興0690 王爲我使,贈爾富貴0767 龍麟潛邸,入此能活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866 諸子不才,不可付事0788 諸子授首,兵出河北0169 酷吏授首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1048 飛禽傷谷,囤積必刑0824 祚榮落網,渤海難創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0939 黃泉路遠,情深不懼0908 凡所興世,必有明君0282 眼高手低,矜傲排外0008 聖母神皇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0868 老婦害我,不容善終0528 人發殺機,血洗長安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060 唯望生,不望死0921 御駕親征,收復青海0224 名寺可藏重兵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1023 臺臣夜訪,或謀不軌0539 既難爲敵,投身爲用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930 三年盛儲,一戰雄圖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0095 東宮舊人0464 神都弄事,意在西京0994 故調新唱,意亂情迷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207 李氏名駒0395 王戲閒苑,殿中選妃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0100 不望獨活0223 軟飯香糯0263 娘子隨戲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472 殿下所指,闊步以進0205 不爲我用,則必殺之0765 萬乘之主,任性輕國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152 潛龍怒音0231 長安壯義非人哉0051 《逍遙王》0325 獨枝孤標,聖皇加恩0019 一隻大青鵝
主站蜘蛛池模板: 张家港市| 方城县| 佛坪县| 吉木乃县| 湾仔区| 洛浦县| 三明市| 留坝县| 乐清市| 陆河县| 杭锦后旗| 乳山市| 乌海市| 潢川县| 陇南市| 宜丰县| 合山市| 沭阳县| 会同县| 梁平县| 荥经县| 九龙城区| 宾川县| 吴堡县| 洞口县| 长沙县| 延川县| 华亭县| 洛浦县| 潢川县| 五常市| 正安县| 聊城市| 綦江县| 哈尔滨市| 镇江市| 军事| 崇州市| 巫溪县| 满洲里市| 枣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