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宣先生。”
白王府,蕭崇出聲跟謝宣打了一聲招呼。
“見過白王。”
謝宣看著眼前的年輕人,笑著回了一聲。
蕭崇,明德帝的第二位皇子,幼時被人謀害,毒瞎了雙眼,直到最近這段時間,才被高人所救,得以重見光明。
其待人溫和有禮,有君子之風,被朝廷中不少大臣看好,將來有很大機會繼承皇位。
“儒劍仙到此,可有什麼要事?”
謝宣在學宮擔任教習,蕭崇自然認識,不過兩人的關係說不得多好,要是論起來只是點頭之交。
如今天啓形勢多變,他可不認爲平日裡關係平平的儒劍仙是來幫他的。
“是有一點事兒。”
謝宣沒有否認,君子待人以誠,他恪守君子之道,自然不會左右而言他。
“先生請坐。”
蕭崇目光微微閃動,邀請謝宣坐了下來,另有隨從奉上香茶,屋內瀰漫著很淡的檀香味,聞上去讓人很是舒心。
“這是本王前幾日收到的毛尖,聽說是霧山的珍品,先生嚐嚐。”
蕭崇的話很隨意,既沒有明德帝那種威嚴,也不像蕭羽給人一種壓迫,好似是在招待一位朋友。
謝宣悠然開口。
“我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這麼一段歷史,說的是一位雄主,當時的天下羣雄割據,戰火紛飛,他雖有抱負卻屢戰屢敗,直到有一天他請到了一位隱士大才,短短不到十年,他從寄人籬下到稱帝關中,一飛沖天,好似有神助一般。”
說到此處,謝宣搖頭一笑,氣運一說,究竟是真是假,誰又能說的清楚呢?就如同北離王朝的建立,誰又能保證,這裡面沒有運氣。
“後來,這位雄主的兄弟大意失地被斬,雄主盡起國內兵甲爲弟報仇,卻被火燒連營三百里,多年心血付之一炬,自此雄踞一方的王朝元氣大傷,這位大才縱然有經天緯地之能,最後卻也無力迴天,盛極一時的王朝最後也難逃覆滅。”
“有後人評說這段歷史,點明這位大才雖得其主,不得其時,此時運不濟,世間不缺人傑,但能成爲英雄者卻極少,唯時勢造英雄,在時代洪流前,人力終有盡時.”
蕭崇聽完謝宣的話,眼神也變得悠遠起來。
“時勢造英雄。”
謝宣點了點頭。
“氣運一說玄之又玄,有道家高人曾言,時來天地皆同力,運去英雄不自由。”
“怒劍仙因爲當年一事,境界止步半步神遊,未曾一窺神遊玄妙,我之前在南決戰場,僥倖得青城趙守一相助,突破劍仙境,而登神遊玄境,之後更是一路坦途,好似神助。”
蕭崇點了點頭。
“本王知道先生的意思了。”
謝宣呵呵一笑,有時候跟聰明人說話就是舒服。“這件事兒,殿下自己知道就行,天啓城中盤踞的那些大能之輩目的都在於此,若是引得他們側目,或許殿下的安危就難以保證了。”
蕭崇一愣,有些不可置信地看向謝宣。
“他們難道還敢對我這個皇子動手不成?”
謝宣端起茶杯,不再說話,不過蕭崇卻知道了對方的答案。
頓時他又覺得很是荒誕,那些人是不是瘋了?只是爲了一個虛無縹緲的東西,便要背上被整個王朝通緝的罪名。
“這裡面的東西,我不太清楚,或許國師大人能夠分說一二,只是他那邊監視的人更多,很多話他已經不能隨便亂說了。”
蕭崇聞言,忽然覺得手腳有些冷,偌大的王朝,居然連國師都被人監視了,那皇宮和他們幾個皇子這邊呢?
“目前來看,永安王身邊的那些人還值得信任,君玉先生已至半步歸真境巔峰,他若是想要突破不過是一念之間,所以對於那些東西並不看重,至於其他幾位半步歸真境,我就很難說了。”
蕭崇坐在原地,動作一直都未曾變化,過了許久,他忽然開口說道:“那不知儒劍仙對氣運感興趣否?”
若是謝宣所說的是真的,這北離王朝的氣運對於神遊玄境破境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那同樣作爲一名神遊玄境的謝宣,對於這些東西又是什麼態度呢?
謝宣深深看了蕭崇一眼,隨後輕聲說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蕭崇看著眼前這位自稱是讀書人的儒劍仙,良久,拱手一拜。
“先生高義。”
謝宣搖了搖頭。
“也不全是,我和酒仙等人破境時間尚短,境界提升還未達到瓶頸,心態尚未出現大的變化,況且破境也並非只有那一條路可以走,青城山的那個小道士已經給了我們另外一條路,欠下巨大的因果,就算是成爲歸真境,恐怕最終也是得不償失。”
對於謝宣的直白,蕭崇還是很佩服的,若是易地而處,他不一定會有儒劍仙的決斷,也不一定會有儒劍仙的灑脫。
“神遊萬里,一念歸真,或許等天啓的事情結束,我也該出去走走了。”
謝宣緩緩起身,想起之前在南決戰場分別時,趙守一曾經說過的話,他笑著搖了搖頭。
“這是??”
蕭崇眉頭一皺,儒劍仙最後的話讓他心底一顫,修道功法,大多都是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
“神遊破境之法,那個小道士說的,不過是真是假我也不確定。”
蕭崇看向謝宣,問道:“是青城山的那位?”
謝宣嘆了口氣。
“除了他還能有誰,在我看來,這個天下最讓人看不懂的就是他了,若是他肯出手,天啓又何苦會變成這樣?”
“不過後來我也想明白了,皇家的事情,最是無情,善始善終者幾乎是不存在的,少摻和一些也好。”
蕭崇赧言,都不是傻子,事實擺在那裡,就算是再怎麼美化,事實也沒有改變,叫人爲了天下大義放棄生命,又是何等荒唐之言,若是天下安定需要這樣才能實現,那這樣的天下要來何用?
“我曾經聽國師言,王朝氣運未來會在你們兄弟三人身上,若非萬不得已,還是少造殺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