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6章 氣魄格局,君臨天下
“逆子!!”
金鑾殿上,明德帝氣的渾身都在哆嗦,他就想不明白了,蕭楚河到底是怎麼想的。
“你可知這件事兒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滿朝文武都在看著呢!!”
“你叫朕如何跟那些大臣們交代,難道要朕跟他們說是朕的六皇子故意放走了罪魁禍首??”
“.”
蕭楚河站在下面,目光堅定,面對怒火沖天的明德帝,他坦然不懼。
“事到如今,父皇還沉浸在自己的美夢之中嗎?”
明德帝見蕭楚河如此作態,更是大怒,沉浸在自己的美夢之中,現在他只要一閉眼,別說是美夢了,不是噩夢就算是好的。
“放肆!!”
“這是你對朕說話的態度??”
“老六,不要仗著朕的偏愛,就一次次觸碰朕的底線。”
蕭楚河眼簾一低,輕聲一嘆。
“想必父皇也明白,這件事兒到底是誰的錯,因爲一個錯,卻要用另外一個更大的錯去遮掩,本就荒唐,如今有人糾正了這個錯誤,父皇爲什麼還要執迷不悟。”
明德帝看著眼前的這個年輕人,冷冷一笑。
“執迷不悟?”
“蕭楚河,朕看執迷不悟的人是你!!”
“說話做事之前先想想你的立場,你是北離的六皇子,永安王,你姓蕭,不是什麼趙錢孫李!”
蕭楚河眼神微微一變,聽自己父皇說起此話,那便證明,他對於事情的對錯是有把控的,並非是那種狂妄自大到他說的話就是道理之輩。
“父皇可知,正是因爲兒臣姓蕭,所以纔沒有對此事袖手旁觀。”
蕭楚河的語氣依舊非常的平緩,與當年在瑯琊王一案時的那種歇斯底里形成了鮮明瞭對比。
今日他來見自己的父皇,是爲了說明當下的情況,而不是來與他爭論誰對誰錯的,事情發生,並且已經發展到這個地步,再去糾結誰對或者誰錯,還有意義嗎?
在他看來,意義已經不大了,對當下的天啓,當下的北離,最重要的是接下來該怎麼做?
見明德帝沒有接話,蕭楚河繼續說道:“正如之前葉無殤說的那些話,若兒臣不姓蕭,那這個天下到底大亂與否,與我又有什麼關係,反正又影響不到我,兒臣如今已經進入神遊玄境,天下之大,何處去不得?”
明德帝站在高臺上,看著蕭楚河,目光也漸漸平靜了下來,他知道蕭楚河的性子,與當年的瑯琊王很像,尚俠義,但卻並不是一個傻子,心底有自己的算計,歷劫歸來後,他的棱角也磨平了許多。
“諸葛靖軒先後擊殺太師董祝、戶部尚書鍾宏、吏部尚書蘇閣、禮部尚書徐開厚、大理寺少卿戚軒,工部員外郎符宏等人。”
“此事早已在天啓掀起軒然大波,老百姓就算是再愚笨,也能猜出這裡面肯定是藏了貓膩,爲什麼一個讀書人要下此狠手,擊殺這些人,還只殺了這些人??”
“我曾拜訪過二哥,他說打天下與治天下不同,我也很認可他這句話,他又說治理天下需要的是皇帝和滿朝文武齊心協力,我也不曾反駁。” “但除了皇帝,這些滿朝文武又來自何處?”
“便是父皇如今看不上的這些讀書人,董祝一系人,在朝堂之上拉幫結派,已成尾大不掉之勢,長此以往,這個朝堂又將會是誰說了算?”
“兒臣無法想象,皇帝下一道聖旨還得去瞧大臣們的臉色會是何等場景,那個時候,這個江山還是姓蕭嗎??還是說皇帝不過是這些人推舉出來的傀儡,只要他們想,皇帝的政令甚至出不了天啓,如此,父皇還認爲要給滿朝文武一個交代嗎?”
明德帝臉色一漲,似乎是被蕭楚河說到了痛處,剛想開口,卻又欲言又止,將嗓子眼的話又憋了回去。
蕭瑟冷笑一聲,眼中寒意再現。
“難道不應該是滿朝文武該給皇帝一個交代嗎?”
“難道不該是滿朝文武該給讀書人一個交代嗎?”
“難道不該是滿朝文武該給這天下一個交代嗎?”
明德帝聽到這振聾發聵之語,一時間呆愣在原地點,自從他繼位以來,一直都在平衡朝堂各方勢力,往往是瞻前顧後,何曾有過這等驚世駭俗的想法。
“父皇,如今的天下與之前的天下已經不同了,在外,南決被青城山趙守一打斷脊樑,幾十萬大軍如同敗家之犬逃回南決,估計幾十年時間都緩不過來.”
“沒有了外患,北離如今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內治方面,之前爲了平衡各方勢力,是因爲南決的存在,如今南決無力再戰,對於北離來說,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言及此處,蕭楚河眼睛一瞇,是非黑白,很多時候是看站在什麼角度上的。
“諸葛靖軒之舉看似喪心病狂,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殺的這些人難道不是父皇、不是蕭家的心腹大患嗎?”
“或許這些人沒有被連根拔除,但有一點,剩下的那些人大貓小貓三兩隻,也無法再成氣候。”
“其實二哥有一點說的不對,或者說不太對,天下治理,靠皇帝和滿朝文武,這句話其實並不恰當,兒臣認爲天下治理靠的是皇帝和那些讀書人。”
“北離的官職就那麼幾個,而北離的讀書人何止千千萬,這些人不願意做,自然有人願意來做,他們做不好,自然也有人能夠做好。”
“父皇以爲朝廷丟了顏面,被一個讀書人在天啓城大殺四方,但那又如何?”
“究竟是裡子重要,還是面子重要,父皇心裡不也知道嗎?”
明德帝藏在龍袍內的雙拳不自覺間已經攥了起來,作爲一個能隱忍的帝王,對於這兩點他自然有判斷。
“若父皇不願意做這個惡人,那兒臣來做,至於後世如何評價我這個永安王,那就讓他們自己去說吧!”
明德帝一屁股坐回了龍椅上,久久無言。
這個時候,他忽然發現,自己有些看不懂自己這個皇兒了,特別是對方身上那股氣魄和格局,竟讓他生出一種錯覺,這纔是一位君臨天下的帝王。
“這些是太師董祝等人暗中操控科舉的罪證,父皇有時間的話可以看一看,若是今朝諸葛靖軒沒有殺了他,等日後兒臣或許也會動手,這是朝廷給天下人的交代!”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