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六十七節 如魚得水

秋雷僕僕,大水沒屋——瓢潑的大雨自濃密陰雲中傾瀉而下,將天與地連成一片灰濛濛的水世界。曹仁領著大隊人馬順著淝水一路向南追擊劉備殘部。沿途的村落早已被劉備清撤一空,只留下孤零零的房舍任憑暴雨無情沖刷?;秀遍g在曠野上追擊的曹軍彷彿成了水幕中唯一的活物。

密集的雨點不停地拍打著人馬,將每一個追擊的曹兵都淋了個通透,作爲統帥的曹仁卻絲毫沒有停歇下來的意思。須知曹仁於前一日兵不血刃佔領壽春,不過入城之後曹仁卻在城中多處機要位置發現了大量火石燃料,可見若非天公驟下大雨,劉備的細作極有可能已放火焚城。也正因爲如此曹仁將這場秋雨視作了老天爺給他的一次機會。在他看來己方單騎走馬尚且行軍艱難,那裹挾十萬百姓南下的劉備必然也跑不了多遠。只要能追上劉備將其殲滅,那他曹仁也算是替主公解決了一個心腹大患。

只可惜秋雨不僅能阻止劉備的細作縱火,同時也能妨礙曹仁行軍。這不,在追擊了一個時辰後,雨勢非但沒有減弱,反倒是變本加厲起來。眼見路上積水越來越深,隨行的中朗將李典忍不住快馬揚鞭,追上曹仁進言道,“此處地勢低窪不宜行軍,懇請將軍繞道而行。”曹仁掃了一眼腳下泥濘不堪的地面,心知再這麼追下去,不僅跑不快,甚至淤泥還會絆傷戰馬。因此雖心有不甘,曹仁還是依著李典的建議領兵往地勢較高的方向繞道而去。但是由於地面實在太過泥濘,不少曹兵只得翻身下馬,踩一腳陷一腳地牽馬而行,甚至連曹仁本人也未能倖免。然而正當曹軍在雨中緩慢行進之時,他們的身後卻驟然傳來了一陣驚恐的呼喊聲。

“淝水決堤!速逃!速逃!”

曹仁下意識地停下腳步與李典對望了一眼。在從對方眼中讀出同樣的驚恐之後。曹仁二話不說便下令全軍上馬,不惜一切代價朝高地飛奔而去。相較曹仁的軍令,破堤而出的潮水顯然更有效率,在隆隆潮水聲的鞭策下曹兵一路爭先恐後地向高地逃亡。

經過幾番阻礙之後,好不容易爬上高地的曹仁與李典回頭眺望,就見翻滾的河水越過土夯的河堤,正以驚人的速度向河岸蔓延開來,令淝水的河面一下子擴大了足足兩倍有餘。一些來不及逃上高地的曹兵和戰馬被河水裹挾著衝入河道。至於曹仁剛纔行軍的那段官道更是在眨眼間便與淝水融爲了一體。

其實鑑於李典先前的提醒,曹軍此番損失並不算太大。但是由於曹軍缺乏舟船,這便使得曹仁在大水褪去之前無法繼續追擊劉備。想到煮熟的鴨子竟因一場洪水不翼而飛。氣急敗壞之下曹仁忍不住咬牙切齒地朝天怒吼道,“天助劉玄德乎!”

且就在曹仁仰天高呼之時,張飛正帶著一隊人馬奔馳於龍穴山麓。在他的身後曾經的魚米之鄉成德已徹底淪爲一片澤國。好在早在數天之前成德城內的百姓便已追隨劉備南下渡江,如今的成德僅是一座空城。

可繞是如此,當張飛回望成德之時。心中還是忍不住有些隱隱作痛。話說張飛坐鎮壽春這些年有兩樁政績最是令他引以爲傲,一是修築壽春城。二是興修芍陂。曾幾何時。張飛甚至覺得自己會成爲孫叔敖那樣的名臣輔佐大哥劉備立下絕世偉業??烧l曾想,現如今不僅壽春城不經一戰便拱手讓給了曹仁,張飛本人更是不得不親手搗毀芍陂,引芍陂湖水倒灌淝水,從而阻止曹軍南下。

陳到眼見張飛對芍陂戀戀不捨,不禁縱馬上前向其勸說道?!皶r辰不早,還請將軍速速啓程與主公回合?!?

想到劉備還在樅陽等自己,張飛當即收起心中諸般唏噓,轉而揚起手中長槍直指澤國的對岸高聲爆喝。“曹仁!今日之恥,飛他日必十倍奉還!”

建安七年秋,江淮暴雨如注,秋潮高漲,張飛藉機毀芍陂引淝水淹曹軍。由於芍陂連通淠河、泄水等諸多淮河支流,因此芍陂被毀後,不僅淝水決堤,連帶著周邊河網也一同氾濫成災。一時間整個九江,乃至廬江、丹陽兩郡的田地被洪水沖毀無數。由此可見這三郡來年歉收已成鐵板釘釘之局。不過對於劉備以及南逃的百姓來說,這場三分天災七分人爲的洪水卻是他們的救命稻草。趁著曹仁被洪水阻隔之際,劉備抓緊時間將一批又一批的九江百姓自樅陽渡江送往長江南岸。

這一日望著最後一批百姓登上渡船,一直以來精神緊繃的劉備終於長舒了一口,向站在身旁的諸葛亮俯身一拜道,“此番全憑先生相助,孤與九江百姓方能脫離虎口。還請先生受孤一拜?!?

諸葛亮連忙手持羽扇欠身還禮道,“豈敢,非亮助將軍,助將軍者將軍也。”

劉備深感詫異地起身反問道,“孔明何出此言?”

“若非將軍宅心仁厚,攜民渡江,感動上蒼,天公又怎會降下秋雨助將軍脫身?”諸葛亮手搖羽扇微微一笑道。諸葛亮這番話倒不算是在奉承劉備。首先如此磅礴的秋雨確實極爲少見,雖然一般來說這等反季節的暴雨往往屬於天災,但這一次的暴雨倒是確實救了劉備等人。再來如果不是劉備執意攜民渡江,諸葛亮也不敢提議毀芍陂放水淹曹軍。畢竟江夏河網縱橫,牽一髮往往動全身,一旦洪水決堤極有可能一發不可收拾。所以在水淹曹軍前必須得將周遭的百姓全部撤離。而放眼天下有此魄力,有此仁心的也唯有劉備一人而已。

諸葛亮的一番話在劉備聽來卻又是另一番滋味。前次南就聚一戰劉備已隱隱覺得冥冥之中有什麼東西在庇佑著他。此刻聽罷諸葛亮所言,劉備更是愈發相信自己確有天助。卻見他牽起諸葛亮的手笑道,“先生過謙也。還請先生以天下蒼生爲念,開備愚魯而賜教?!?

言罷,劉備一面命人升帆開船,一面牽著諸葛亮的手信步走進船艙。待雙方各分賓主就坐後。劉備長袖一震開門見山道,“漢室傾頹,奸臣竊命,主上蒙塵。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義於天大,而智太短淺,遂用猖獗,至於今日。然志猶未已,君謂計將安出?”

這番問話即是劉備的肺腑之言,也是劉備的血淚教訓。遠的不說。就以最近一次偷襲南就聚而言,明明戰前推演天衣無縫,明明己方麾下有萬人敵的雲長在,明明奔襲的兵馬不遜於曹軍,可劉備偏偏就是敗了。並且不單單是敗,還是慘敗。戰後劉備思前想後。覺得他之所以會屢屢輸給曹操。歸根結底還是因爲身邊缺乏一個類似張良一般能替他統籌全局的人物。所以這會兒的劉備並不介意在諸葛亮面前坦承自己“智太短淺”。

面對劉備的不恥下問,諸葛亮顯得既謹慎又鄭重。想到兩年來的籌劃皆是爲了這一刻的對策,這位年輕的謀士不禁在心中將腹稿又暗暗過了一遍,跟著便正襟危坐,朗聲對答道,“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跨州連郡者不可勝數。曹操比於袁紹,則名微而衆寡,然操聯蔡克紹。以弱爲強者,非惟天時,抑亦人謀也。今操已擁百萬之衆,挾天子而令諸侯,此誠不可與爭鋒。孫策據有江東,已歷二世,國險而民附,賢能爲之用,此可以爲援而不可圖也。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資將軍,將軍豈有意乎?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劉璋闇弱,張魯在北,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總攬英雄,思賢如渴,若跨有荊、益,保其巖阻,西和諸戎,南撫夷越,外結好孫策,內修政理;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衆出於秦川,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誠如是,則霸業可成,漢室可興矣。”

許是第一次向他人暢談心中之志,諸葛亮忍不住越說越激動,以至於說到最後一句“霸業可成,漢室可興”時,他那白皙的雙頰都隨之微微泛紅起來,與諸葛亮素來少年老成的形象大相徑庭。

不過劉備卻絲毫不覺得對面眉飛色舞的年輕人輕浮。此時的他已然被諸葛亮的一席對策說得茅塞頓開,大有撥開雲霧見天日之感。特別是諸葛亮有關奪荊、益兩州的提議,更是直接說到了劉備的心坎裡。事實上,自打劉備佔據廬江之後便一直在打荊州的主意。然而劉表在江南的實力與名聲皆遠勝劉備,使得劉備一直都未能如願。此番曹操重創劉表到是讓劉備看到了可乘之機,只可惜這會兒的他又成了劉表的盟友,背棄盟約、乘人之危的名聲傳出去終究不是一件好事。但是諸葛亮對荊州的一番分析,令劉備又重新燃起了染指荊州的野心。

沒錯,劉表守不住荊州,早晚都會滅於曹操之手,到那時他劉備便可順理成章地接管荊州。至於劉璋不過是個羊質虎皮之輩,要取益州易如反掌。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像高祖一般率衆出秦川爭奪天下,劉備不禁拍腿大笑道,“妙哉!聽君一席言,勝讀十年書!”

面對一臉興奮的劉備,諸葛亮倒是稍稍平復了一下激動的心情拱手自謙道,“亮年幼才疏,不足之處還請將軍指點一二?!?

“孔明過謙也。”劉備擺了擺手之後,又興致勃勃地向諸葛亮進一步詢問道,“依孔明之見,孤南渡長沙後,該如何行事?”

“操練兵馬,遍訪賢士?!敝T葛亮不假思索道。

諸葛亮的這番提議讓劉備陷入了沉思之中。不可否認,一直以來劉備都苦於身邊缺乏人才。雖說在坐鎮廬江、江夏的這五年間劉備也曾嘗試在當地求賢納士??墒莾傻氐氖孔鍏s並不理會他這個漢室宗親。以至於劉備的謀士團時至今日還是當年在豫州時的班底。想到這裡,劉備不由自主地兩手一攤苦笑道,“不瞞孔明,孤雖求賢若渴,奈何響應者卻是寥寥無幾?!?

諸葛亮當然清楚劉備在苦惱什麼。荊、揚兩州的人才主要來自兩大陣營,一爲本地大族,二爲僑寓人士。劉表通過與南陽蔡氏聯姻博得了荊州本地士族的支持。而孫策則憑藉其父孫堅的名聲招納了以張昭、張紘爲首的大量僑寓人士,這其中甚至還包括了諸葛亮的兄長諸葛瑾。相較之下劉備既沒同本地大族聯姻,其在南方的根基也不及已歷經兩代的孫氏父子。加之南方士林遠比北方士林更講究門第關係,也更爲封閉。所以即便劉備有著漢室宗親的身份,頂著左將軍的頭銜,依舊難以博得荊、揚兩州士林的認同。這便使得劉備麾下的謀士主要還是以簡雍、徐庶等北方寒士爲主。然而隨著蔡吉、曹操相繼在北方開科取士,劉備眼下卻是連南下的北方寒士都已招募不到。

不過諸葛亮卻不似劉備那般悲觀,但見他輕搖羽扇微微搖頭道,“此一時,彼一時也。自劉表慘敗於曹操之手,荊州大族幾成驚弓之鳥。若將軍以帝室貴胄之身力主抗曹,又何愁荊州大族不歸附?!?

劉備聽罷諸葛亮所言,頓覺眼前一亮。沒錯,劉表在荊州的統治已岌岌可危,自己若能乘機將羣龍無首的荊州大族收歸己用,那從今往後又何須再爲人力物力犯愁。意識到自己正面臨千載難逢之機的劉備當即一把抓起諸葛亮的衣袖喜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

雖然不是在草廬、也不是在隆中,臥龍的經典對答還是要滴。不過這段寫得好艱難啊,總覺得小龍越寫越陰了~~額~~好,還是繞回小蔡那邊+_+(未完待續。。)

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四十二節 秦晉之好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十二節 二請二讓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三十四節 新年小憩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八節 醫署病坊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四十節 攘與和《風起蓬萊卷》後記第42節中秋祭月第二十九節 雜學勢起第四十四節 公與私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二節 鳳閣羣相第一百零九節 左右爲難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四節 一片船契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41節鳳雛龐統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36節雁門張遼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九十六節 又一枚首級白娘子殺人事件(下)第十九節 審時度勢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五節 名家豪族第六十五節 南匈奴第一百四十九節 入贅之事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六十五節 南匈奴第53節劉備入京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七十二節 顏良已死第64節鏖戰之夜第四十二節 只欠東風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42節中秋祭月第七十三節 多路進發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六十六節 三月撒鷹第三十七節 延津大戰第39節同車而行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63節意欲何爲第九十六節 又一枚首級第三十二節 長廣管承第一百四十五節 進宮護駕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元旦告假通知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四節 羣龍無首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第十二節 金蟬脫殼第三十二節 你來我往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一百三十四節 亙古未有第十一節 鬥爭中求團結第44節李大人第十節 血染峽谷第九十六節 有教無類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三十節 亂世仁君第三十二節 你來我往第十節黑衣白衣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一百四十八節 不情之請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五十三節 平城謀策第四十三節 舍與得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四十一節 豫州之亂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
第五十三節 成人之美第二十七節 下邳府前第三十五節 東萊水軍第四十二節 秦晉之好第一百節 黑駒逞威第十二節 二請二讓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三十四節 新年小憩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八節 醫署病坊第八十五節 鏖戰急第四十節 攘與和《風起蓬萊卷》後記第42節中秋祭月第二十九節 雜學勢起第四十四節 公與私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第七節 北海名士第一百零四節 忠君之臣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二節 鳳閣羣相第一百零九節 左右爲難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四節 一片船契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41節鳳雛龐統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36節雁門張遼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九十六節 又一枚首級白娘子殺人事件(下)第十九節 審時度勢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五節 名家豪族第六十五節 南匈奴第一百四十九節 入贅之事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十七節 慶功之宴第六十五節 南匈奴第53節劉備入京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七十二節 顏良已死第64節鏖戰之夜第四十二節 只欠東風第一百三十節 使臣南下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42節中秋祭月第七十三節 多路進發第十五節 易京城破第六十六節 三月撒鷹第三十七節 延津大戰第39節同車而行第三節 家學淵源第三十節 他山之石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63節意欲何爲第九十六節 又一枚首級第三十二節 長廣管承第一百四十五節 進宮護駕第十四節 兼併之禍第十七節 君臣離心元旦告假通知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第四十九節 後起之秀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四節 羣龍無首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第十二節 金蟬脫殼第三十二節 你來我往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一百節 以退爲進第五十九節 前世今生第一百三十四節 亙古未有第十一節 鬥爭中求團結第44節李大人第十節 血染峽谷第九十六節 有教無類第三十三節 忠孝之間第九十四節 飛鴿傳書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七節 報袁氏之恩第三十節 亂世仁君第三十二節 你來我往第十節黑衣白衣第七十節 女中管子第十節 非我族類第一百四十八節 不情之請第三節 跨蹈漢南第五十三節 平城謀策第四十三節 舍與得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四十一節 豫州之亂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十六節 指鹿爲馬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荔波县| 汉阴县| 抚远县| 南木林县| 长泰县| 日喀则市| 青岛市| 陆良县| 华安县| 清远市| 万载县| 麟游县| 邓州市| 陆良县| 炉霍县| 卓尼县| 新邵县| 彭阳县| 丰城市| 长沙市| 离岛区| 徐水县| 上栗县| 自治县| 柏乡县| 化德县| 永城市| 徐州市| 益阳市| 卢氏县| 神木县| 新田县| 宕昌县| 垫江县| 阿尔山市| 湟源县| 盘锦市| 安乡县| 香河县| 布拖县| 开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