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

被蔡吉留在原地的不單單是蔡夫人,還有她名義上的未婚夫曹丕。⊙頂⊙點⊙小⊙說,乍一聽聞曹操兵敗華容,這位曹家的二公子可謂是又驚又駭如墜冰窟。須知早在來龍口的路上,曹丕便已從蔡吉的口中獲知其父曹操在赤壁慘敗,三十萬曹軍幾乎死傷過半。可誰曾想才短短幾天的功夫曹操竟又一次在華容遭受重創,以至於受困當陽而進退不得。

父親現下可還安好?叔伯們是否已援師當陽?當陽城可還牢固?能否擋住孫劉聯軍?——誠然曹丕一早便已認識到他只是父親丟在齊營的一枚棄子,可這會兒卻還是忍不住在心中暗暗關注著曹操的安危與曹軍的勝負。

且就在曹丕躊躇著是否要去進一步打探消息之時,先前躲在隊伍後頭的何晏偷偷湊了上來向其耳語道,“子桓,大事不妙也!丞相不僅兵敗華容,還被劉備十萬大軍困於當陽城內危在旦夕。”

曹丕詫異地回頭看了何晏一眼,繼而將後者拉到一處不引人注意的角落,沉聲追問,“此話可當真?”

“此事早已傳遍龍口。坊間皆道,齊侯因捨棄曹蔡聯姻,與孫劉兩家一同舉兵伐曹。”何晏說到這裡臉上隨之露出了惶恐之情。其實也怪不得何晏如此膽小,就在去年他還與曹丕一同受困於尊經閣,若非蔡吉及時趕到後果不堪設想。現下蔡吉要是真如外界所言解除了曹蔡聯姻,那他和曹丕豈不是要再次成爲衆矢之的?不。搞不好還會被推上斷頭臺成爲祭祀戰旗的祭品。想到這裡,何晏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冷顫,繼而一把抓住曹丕的衣袖懇求道。“子桓,汝此番定要勸服齊侯堅守曹蔡聯姻,否則…否則餘等性命堪憂也!”

“毀約與否,齊侯自有決斷,何時輪得到丕一介質子多言。”曹丕自嘲著搖了搖頭。想當年曹丕也曾爲受困官渡的父親向蔡吉求情。可如今回想起來是否出兵官渡蔡吉心中其實早有定數,根本用不著他這麼個質子來插嘴。現在的情況也是一樣,如果蔡吉覺得曹蔡聯姻對她還有利就會繼續保持下去。倘若蔡吉覺得此婚約已無利可圖。那曹丕便是跪在其面前痛哭哀嚎,也不可能改變那位女諸侯的決斷。

眼見曹丕不肯去求蔡吉,何晏不禁在心中暗暗腹誹。汝與齊侯相伴兩年有餘,便是養只飛蒼,養條走黃,也終會有所牽絆。何況是人乎。不過考慮到曹丕的脾氣。何晏終究是沒有將這話說出口,而是苦著臉向其哀求道,“便是不求維繫曹蔡聯姻,以子桓侍奉兩年之情,亦可勸齊侯饒餘等不死。”

何晏一席話倒是提醒了曹丕。想起昔年蔡吉在桑樹下的許諾,曹丕不由平復了一下心緒,轉而向何晏安慰道,“叔平放心。齊侯曾向丕許諾,無論曹蔡交戰與否。皆不會取吾等性命。”

“此話當真?”何晏顫巍巍地問道。

其實當年蔡吉是許諾不會殺曹丕,並沒有提到何晏。但曹丕相信以蔡吉的胸襟同樣不會爲難何晏。所以他當即斬釘截鐵地朝何晏點頭道,“千真萬確。”

何晏聽罷曹丕所言近乎喜極而泣,就見他猛地抱住曹丕連聲道謝,“多謝子桓!齊侯果然捨不得子桓!”

曹丕一把推開黏在身上的何晏,繼而紅著臉悵然若失道,“哪有捨不得之說,不過是利益使然。”

一句利益使然道盡了蔡吉對曹蔡聯盟的態度,即曹蔡聯盟能持續多長時間取決於這一聯盟是否對蔡吉的長遠利益有利。正如此時的蔡吉就端坐在議事堂上認真地傾聽著底下文武各抒己見,以便對新形勢作出恰當的判斷。

“劉玄德真有十萬大軍乎?”看著新近送來的情報,蔡吉略帶譏諷地笑了笑。

對於這個時代諸侯出兵喜歡蛤蟆吹大氣,謊報兵力的做法,蔡吉一直都嗤之以鼻。將己方的兵力翻個兩三倍,甚至十數倍,聽著是很威風,能唬住對手也是最好。可萬一沒能嚇住敵人,反倒是被對方擊潰了呢。那烏龍可就擺大了。就像這一次的赤壁之戰,曹操對外宣稱領兵三十萬南下伐吳,結果被周瑜三萬人打得水師盡毀丟盔卸甲,憑白成就一次史詩級勝利。而現下劉備這所謂的十萬大軍不說摻了多少水分,至少是收編了不少劉表的舊部或是曹軍的降部,方能在短時間裡將兵力膨脹到如此地步。但這些新加盟者往往只能打順風仗,一旦戰事不利必會陣前倒戈。正如歷史上的關羽領兵北伐,一開始威震華夏引得荊州部曲紛紛來投,那聲勢嚇得曹操差點遷都。可隨著呂子明白衣渡江,糜芳等後方守將反水,關羽只得率軍撤退,聲勢泄了圍繞在他身旁的數萬大軍也就散了。最終這位戰神敗走麥城之時身邊僅有十餘騎相隨。

當然吐槽歸吐槽,蔡吉這會兒最關心的還是接下來該怎麼走。所以在將情報收起後,蔡吉便向羣臣發問道,“諸君以爲孤當如何應對當下之局?”

“曹操既已受困荊州,吾等理當趁勢奪回幷州所失之地!”說這話的是剛剛從遼東歸來的管承,由於走的是海路他和辛毗所率的艦隊竟比蔡吉車駕還要早一天抵達龍口。

然而管承的話音纔剛落,坐在對面的崔琰便已張口反對道,“主上與曹丞相結有姻親之盟,此時攻曹,恐被世人詬病爲落井下石。”

管承卻是不以爲然地反駁道,“曹軍奪我平城毀約在先,主上又何須同其講道義。”

事實證明抱有解約想法的可不止管承一人,同爲蔡氏老臣的黃珍也跟著附和道,“主上明鑑,曹操殘忍嗜殺。倒行逆施,早已人神共憤。主上與此獠撇清干係,乃是順應天道。必得世人稱讚。”

黃珍一席鏗鏘有力的進言直說得堂下文武羣情激奮。曾經侍奉天子左右官拜羽林郎中的李達更是直起身子抱拳向蔡吉請戰道,“達願爲先鋒,直取許都,救天子於水火!”

話說早在衣帶詔事件爆發之時,李達就曾經請求蔡吉出兵許都解救天子,最後卻被蔡吉用“尊皇攘夷”給塘塞了過去。眼見性格耿直的李達再一次主動請纓出戰,蔡吉不禁在心中暗自苦笑了一下。顯然直接出兵並不是蔡吉想要的最佳選擇。至少此舉沒有讓她得到想要的東西。但是蔡吉又不能就此直接拒絕李達。

於是在略微沉吟了片刻後,蔡吉便扭頭向坐在一旁的郭嘉徵詢道,“奉孝先生以爲如何?”

面對蔡吉丟來的包袱。郭嘉環顧了一圈在場同僚,手搖摺扇朗聲作答道,“嘉以爲以今日之局,主上有上、中、下三策可選。下策爲。坐觀成敗。待曹孫劉三家分出勝負後,再做定奪。中策爲,響應孫劉,起兵伐曹,直取許都。”

黃珍等人耳聽自己的建議被郭嘉評做了中策,頓時個個喜上眉梢。在衆人眼中郭嘉深得蔡吉信任,被他認可的策謀,蔡吉十有**也不會反對。甚至就連坊間都盛傳齊侯對奉孝公言聽計從。

不過這會兒的蔡吉可不會滿足於中策或下策。就見她忙不迭地向郭嘉追問道,“那何爲上策?”

是啊。倘若立即起兵伐曹只是中策,那上策又是什麼?被蔡吉吊起胃口的衆人紛紛將視線轉向了郭嘉,希望能從他嘴裡聽到驚世之策。哪知郭嘉卻是隨手將摺扇一合,拱手賣起了關子,“恕嘉才疏學淺,上策還需問計於文和公。”

乍一看起來郭嘉似乎是在拿衆人開涮,可蔡吉卻並沒有因此而生氣。相反此時的她已然瞧出郭嘉之前所謂上、中、下三策的說法其實是在給賈詡做鋪墊。想來郭嘉定是已然知曉賈詡想法與衆人相左。未免這位老先生有所顧忌,郭嘉方纔先以中策、下策之說安撫衆人,再以上策之說引出賈詡的真實想法。那麼賈詡究竟有何計策,能讓郭嘉甘當綠葉鼎力相助?

在好奇心的促使之下蔡吉趕緊回過身,對著一直沒有發言的賈詡恭恭敬敬地俯身一拜道,“還請文和公賜教。”

以賈詡智略自然也瞧得出郭嘉這是在替他搭橋鋪路。於是在向郭嘉投去意味深長的一眼之後,賈詡清了清嗓子拱手應答道,“回主上,依老夫之見,上策爲應詔勤王。”

隨著賈詡一字一頓地將“應詔勤王”四個字說出口,不少人的臉上都流露出了費解的表情。須知天子早在半年多之前就已經發出了衣帶詔號召各地諸侯討伐曹操。蔡吉若想“應詔勤王”只需再次祭出衣帶詔便可。但是如此一來這上策與中策又有何區別呢?抱著如此疑問,黃珍忍不住向賈詡探問道,“應詔勤王,可是指衣帶詔?”

賈詡搖了搖頭,繼而沉聲解釋道,“衣帶詔真僞存疑,做不得數。唯有天子親下聖旨,獨召主上入京,方可令天下諸侯信服。”

經賈詡如此一提點,包括蔡吉在內的齊營文武當即茅塞頓開。當然賈詡還有一點沒有言明,那就是不論衣帶詔的真僞如何,蔡吉現在應詔討伐曹操,都不過是在拾人牙慧。在世人眼中奉衣帶詔討伐曹操的主力終究是孫策和劉備,而她蔡吉最多也就是個落井下石的角色。而倘若漢天子另下一份聖旨,獨召蔡吉入許都勤王,那情況可就大大不同了。這一道聖旨不僅彰顯了蔡吉在天子心目中的特殊地位,還能讓她在接下來與孫策、劉備的交涉中掌握主動權。此策完全滿足了蔡吉對於名望、大義、領土的需求,如若成功實現確實堪稱上上之策。只是總覺得有些地方不對勁。

“天子正困於曹氏之手,如何能下旨召主上勤王伐曹?”李達的一聲問話,將不少人從臆想中拉回了現實。沒錯。自打衣帶詔時間爆發後,漢天子劉協就被曹操囚於深宮之中,根本無法同外界取得聯繫,更不要說是發詔書召蔡吉討伐曹操了。

然而賈詡卻對李達的疑問嗤之以鼻,就聽他冷哼了一聲道,“應詔勤王,既可伐曹,也可救曹。”

乍一聽聞“救曹”二字,氣急之下李達豁然起身指著賈詡厲聲質問,“先生此話何意?”

哪知賈詡根本不理會李達的怒火,倒是一旁的辛毗插了一句道,“伐曹也好,救曹也罷,經此一役曹孟德怕是再難挾天子以令諸侯。”

“嗯,以助曹孟德解圍,換天子入東萊也未嘗不可。”崔琰的從弟崔林也跟著點頭附和起來。

其實李達只是想盡臣子的一份綿薄之力救天子出虎口。可是偏偏總是有人以各式各樣冠冕堂皇的理由來阻止主上出兵救天子。李達自認口笨嘴拙無法像吳大夫那樣舌戰羣儒。所以他只能鐵青著臉地看著堂上的謀士你一言我一語地說著他完全聽不懂的話,一時間是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智深,汝先坐下。”蔡吉暗自嘆了口氣替無所適從的李達瞭解圍。其實蔡吉又何嘗不知李達心中所想,但就如崔琰所言,伐曹也好,救曹也罷,都只是蔡吉換取利益的籌碼而已。並且她本人也並不打算迎天子入龍口。所以一番斟酌過後,蔡吉終於緩緩表態道,“上策雖妙,然恰如智深所言,下詔與否,不在天子,而在曹氏,故此策怕是難以成事。”

衆人聽罷蔡吉所言或交頭接耳,或點頭稱是。但無論是何種反應,似乎大多數人都認爲賈詡所說的“應詔勤王”難以實現。且不談許都的天子無法下旨對外求援。即便是曹家,不到山窮水盡的地步,也不會貿然借天子的名義向蔡吉求援。畢竟自打平城易手之後,曹、蔡兩家間的矛盾已然成了公開的秘密。眼下就算蔡吉主動提出馳援曹軍,曹操怕是也不敢接受這份“好意”。

不過就衆人以爲“上策”沒戲之時,郭嘉卻是自信滿滿地朝蔡吉進言道,“主上此言差矣。既然下詔與否,在曹氏,不在天子,那便讓曹氏下詔來求主上。”

蔡吉深知郭嘉從不無的放矢,他既然敢如此放話,那必會有相應的應對之策。想到這裡,蔡吉不由心念一動,趕緊追問道,“奉孝先生,此話怎講?”

郭嘉與賈詡交換了一下眼色,繼而似笑非笑地反問道,“主上可還記得黑山杜長乎?”(未完待續。。)

第二十九節 糧!糧!糧!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三十八節 對峙官渡第四十四節 送汝橫財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57節雲臺面聖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上)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十節 血染峽谷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八十九節 劍與詩第一百四十七節 何時完婚第32節反客爲主第八十二節 黃河水師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五十三節 無恆古之敵第二十九節血濺五步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五節 曹軍來襲第五十八節 小時了了第47節積善道第六十五節 大商在於國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第五節 曹軍來襲第九十二節 爲何而戰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一百零八節 不可無義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緊急求助word文檔恢復!!!!第六十三節 攻心爲上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二十六節 仇深似海第七十八節 校場點將第四節 一片船契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二十四節蔡氏團隊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85節青梅煮酒/復更咯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東漢度量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五十一節 今日還復天兵來第八十九節 劍與詩第四十七節 邊郡風起第四十二節 秦晉之好第三節邊城風雲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九節 北巡幽州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六十節 用人不疑第十六節 對癥下藥第二十五節 離間之計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白娘子殺人事件(中)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六節 不情之請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六節 何郎談玄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八十八節 黎明之前第71節賢良之士第一百零七節 踞爐火之上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一百零九節 作繭自縛第一百二十節 曹操子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第51節二桃殺三士第六節 不情之請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第十節黑衣白衣第十七節奪寶奪命
第二十九節 糧!糧!糧!第三十節 反間之計第十二節 黨錮之禍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第十一節 偏軌的歷史第三十八節 對峙官渡第四十四節 送汝橫財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七十八節 雪夜襲營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57節雲臺面聖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上)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二十七節 隨軍而行第四十九節 事了拂衣去第十六節 大殺器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第十五節 主僕名分第十節 血染峽谷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八十九節 劍與詩第一百四十七節 何時完婚第32節反客爲主第八十二節 黃河水師第六十九節 襲烏巢第五十三節 無恆古之敵第二十九節血濺五步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五節 曹軍來襲第五十八節 小時了了第47節積善道第六十五節 大商在於國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第五節 曹軍來襲第九十二節 爲何而戰第四十九節 段氏私鹽第一百零八節 不可無義第六十節 劍拔弩張緊急求助word文檔恢復!!!!第六十三節 攻心爲上第十一節 虛值大錢第二十六節 仇深似海第七十八節 校場點將第四節 一片船契第十八節 初抵小沛第二十四節蔡氏團隊第十九節 佈局遼東第85節青梅煮酒/復更咯第二十一節 汝乃鬼才第六十三節 納徵之禮東漢度量第十九節 歲末亂流第五十一節 今日還復天兵來第八十九節 劍與詩第四十七節 邊郡風起第四十二節 秦晉之好第三節邊城風雲第一百五十三節 春雷始動第九節 北巡幽州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四十六節 均給民田第六十節 用人不疑第十六節 對癥下藥第二十五節 離間之計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第二節 龍口商港第七十三節 嫁禍於人白娘子殺人事件(中)人物介紹——管承、管統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一節 命隕長街第二十二節 一念之差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六節 不情之請第五節 錦西太平第一百零七 願立軍令狀第一百二十三節 因勢利導第二十三節非人論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六節 何郎談玄第一百十二節 應詔勤王第八十八節 黎明之前第71節賢良之士第一百零七節 踞爐火之上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一百零九節 作繭自縛第一百二十節 曹操子第十七節 袁紹的決斷第51節二桃殺三士第六節 不情之請第四十五節 蔡吉的決心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第十節黑衣白衣第十七節奪寶奪命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七台河市| 通渭县| 马鞍山市| 临泽县| 江源县| 永春县| 宝丰县| 浦城县| 松溪县| 和林格尔县| 周口市| 茌平县| 新昌县| 外汇| 加查县| 文成县| 河北省| 云安县| 淄博市| 岫岩| 梁河县| 章丘市| 五家渠市| 麻江县| 五莲县| 体育| 卢氏县| 佛教| 海城市| 丹寨县| 澄迈县| 通道| 绩溪县| 凌云县| 肇州县| 湘乡市| 定西市| 岚皋县| 新蔡县| 洪江市| 冕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