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百四十一節 迴轉之機

“劉使君質疑許都假傳聖旨乎?”

周瑜此話一出現場的氣氛頓時緊張了起來。無論是質疑聖旨也好,假傳聖旨也罷,都是了不得的指控。這會兒的曹仁臉色鐵青幾欲發作,司馬朗背手而立沉默不語。至於孫策則手捻鬚髯在旁看起了熱鬧。

不過諸葛亮既然敢親赴漳水大營,自然是早有準備。面對來自周瑜的質問,諸葛亮從容不迫地辯駁道,“子曰: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遷都分封事關社稷,不辨清聖旨真僞,在坐諸君豈不淪爲後世笑柄!”

諸葛亮言罷擡起頭坦然直視堂上的孫策與蔡吉,就見孫策目光一滯,顯然是被他說中了心事。再看一旁的蔡吉卻是泰然自若絲毫不爲所動。見此情景,諸葛亮不由心頭一緊。據他所知但凡入世爭天下之人不論貴賤多少都會在意後世的評價。蔡吉現下如此反應,要麼是聖旨確實出自天子本意,要麼幕後的矯詔者正是她蔡安貞本人!

迎著諸葛亮充滿敵意的目光,蔡吉饒有興致地反問,“那依諸葛軍師之見,餘等當如何辨明聖旨真僞?”

諸葛亮朝天拱手肅然道,“自是由天子親口定奪!”

話說到這份上衆人總算是明白了諸葛亮的意圖,那便是先放天子再解當陽之圍。孫策、周瑜自然是無所謂。可曹仁和司馬朗又豈會答應這等要求。就聽司馬朗沉聲冷笑道,“既然如此。就請劉使軍親赴許都求證。”

諸葛亮毫不客氣地針鋒相對道,“世人皆知曹家父子囚君弒妃,亮又豈能坐視主公身赴虎穴!”

“大膽狂生。休得胡言!”曹仁爆喝一聲,擼起袖子就要對諸葛亮報以老拳。陳到見狀趕緊一躍而出將諸葛亮護在了身後。帳內氣氛也隨著曹、陳二人之間的對峙直降到了冰點。

對於見慣了大場面的蔡吉而言,這點小插曲還不足以令她亂陣腳。且見作爲東道主的她神定氣閒地擺了擺手道,“諸君稍安勿躁。聖駕不日便會遷都襄陽,屆時劉使君可親自面聖一探真僞。”

蔡吉話音未落,司馬朗與諸葛亮儼然已是神色雙雙爲之一變。司馬朗驚的是曹昂竟如此輕易地放天子南下。而諸葛亮從一開始壓根就不知道有遷都襄陽這麼一回事。此刻驟聞天子即將南下,繞是諸葛亮再有急智。這會兒也由不得陷入了沉思之中。

然則不等諸葛亮細思,蔡吉已然素手一揮朗聲宣佈道,“遷都分封一事稍候再議。今日便由孤做東設宴款待諸君。”

孫策顯然也已厭煩了謀士之間的脣槍舌劍,轉而興致勃勃地朝蔡吉問道,“有酒乎?”

原來爲了儘快趕到南郡,齊吳聯軍這一路上都嚴禁飲酒。蔡吉心知孫策憋了數月的酒癮。不由微笑道。“管夠。”

“哈哈!齊侯最是爽快!”孫策撫掌大笑,“孤今日不醉不休!”

隨著蔡吉一聲令下蔡琰與鈴蘭遂在軍中備下酒肉菜餚款待衆人。酒是名滿天下的即墨醪酒,此酒雖不及蔡吉在龍口所釀的“煙霞烈火”烈性,但勝在酒香濃郁,口味醇厚,關鍵不上頭,所以常被蔡吉用來獎勵有功之士。肉是現殺的黃羊燉蘆萉。另有清蒸魚腩、豆腐鱅魚頭湯、涼拌豆芽等時鮮佳餚令人讚不絕口。

在南方溼冷的冬天品著醪酒,吃著黃羊燉蘆萉。本該是樁挺愜意的事。只可惜眼下的諸葛亮滿腦子盤算的都是如何應對天子南下,根本沒有心思品嚐面前的美酒佳餚。在他看來天子遷都襄陽對劉備而言既有利也有弊。有利的是劉備終於能夠暢通無阻地與朝廷取得聯繫。進而以宗室的身份輔佐天子。有弊的是天子一旦移駕襄陽無疑會堵塞劉備自荊州北上中原的道路,從而使得諸葛亮不得不重新修訂他北伐中原的計劃。除此之外,蔡吉與孫策夜渡漢水的原因依舊在困擾著諸葛亮。因爲照蔡吉的說法,她和孫策根本不需要如此急著南下。

諸葛亮故作鎮定卻又胃口欠佳的樣子完全被蔡吉看在了眼裡。雖然眼前的臥龍先生還青澀得好似一枚未成熟的梅子,但一想到對方是青史留名的諸葛武侯,蔡吉便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因爲前一世經歷過商業談判的她深知談判就是一場場融合了權力、資源、信息、時間與壓力的心理戰。任何一個合格的談判者都會對即將舉行的談判都要做好充足的心理準備,以適應談判場上變幻莫測的各種情況。蔡吉相信至多一夜的時間對面的臥龍先生便會想出新的應對之策。好在到目前爲止蔡吉還算了解諸葛亮的底線,而諸葛亮卻並不瞭解她的底線。所以爲了進一步壓制諸葛亮,蔡吉決定趁熱打鐵在宴席上爆個猛料,徹底封死對方的後路。

想到這兒,蔡吉便擱下手中的酒盞,轉身向坐在一旁喝得正高興的孫策發問道,“吳侯,汝說此番護駕遷都者能有幾人?”

孫策打了個酒嗝,掰著手指回應道,“孤、齊侯、曹丞相、劉使君四人也。”

“非也。”蔡吉搖了搖頭道,“孤以爲當算上馬孟起。”

當蔡吉提起馬超之時,剛將酒盞送到嘴邊的周瑜,嘴角揚起了一道微妙的弧度。顯然他已經明白了蔡吉想要幹什麼。但周瑜並沒有插手蔡吉與孫策之間的對話,而是任由孫策繼續自行發揮。因爲他深知有些話由伯符說出來會比他更有震撼力。

孫策也確實沒有令周瑜失望,面對蔡吉拋出的包袱,看似醉醺醺的他不以爲然地口吻反問道,“依齊侯之見,曹軍非馬兒之敵乎?”

孫策輕飄飄的一句反問,好似一陣狂風在看似平靜的大帳內激起了一片驚濤駭浪。頭一個繃不住的曹仁豁然起身追問道。“吳侯此話怎講?”

蔡吉嘆了口氣替孫策解答道,“不瞞曹將軍,馬超以進京護駕爲名。攜數萬關西子弟叩關隴西,兵指三輔。司隸校尉元常公雖已領兵支援,然曹軍兵寡,勝負猶未可知。”

聽罷蔡吉這番解釋,莫說曹仁等曹營文武心急如焚,便是坐在一旁的諸葛亮臉色也是刷地一下發了白。要知道蔡吉所說的三輔本是指西漢時本指治理京畿地區的三位官員,後來逐漸演化爲指代這三位官員所管轄的地區。計京兆尹、左馮翊、右扶風。依照諸葛亮之前爲劉備量身定製的方略,劉備在奪取荊、益二州後,本應兵分兩路北伐中原。其中一路由劉備挑選一員上將率領荊州的軍隊直指中原一帶。另一路由劉備親自率領益州的軍隊從秦川出擊。可如今天子遷都襄陽儼然已是堵住了劉備兵自荊州北伐的道路。倘若再讓馬超統一涼州拿下三輔,進而獲得朝廷正式的分封的話,那劉備豈不是連兵出秦川的路線也被擋住了。

這一刻諸葛亮終於明白了蔡吉和孫策爲何要急著夜渡漢水。可是照眼下的局勢劉備較之蔡吉與孫策兩家更耗不起時間。當然諸葛亮也可以賭鍾繇擊破馬超化解困局。但是這種賭性卻又不符合他諸葛亮一貫的做事風格。

彷彿是看穿了諸葛亮的心思一般,蔡吉優雅地回過頭衝諸葛亮微笑著說道。“事出緊急。還望諸葛先生轉告劉使君,孤與吳侯願與使君共襄盛舉。”

站在蔡吉和孫策的角度跳過諸葛亮與劉備直接面對面地展開談判最爲節省時間也最爲有效。所以蔡吉話音剛落,周瑜也跟著用半規勸半警告的口吻向諸葛亮提醒道,“孔明賢弟,關乎社稷之事還需貴主親自定奪。”

事到如今司馬朗與曹仁也已明白蔡、孫兩家的意圖,雖說涼州的局勢還揪著他倆的心,但一想到數月來令他們難做的諸葛村夫終於吃了癟,兩人還是不約而同地向諸葛亮投去了幸災樂禍的目光。

其實光是蔡、孫、曹三家聯手施壓。諸葛亮還不覺得難辦。真正令他產生動搖的,卻是周瑜的那句“關乎社稷之事還需貴主親自定奪。”莫看諸葛亮年紀輕。出身書香門第的他對於爲臣之道頗有一番研究的,心知哪些事可以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哪些事又不能以臣子之身越俎代庖。所以就算心中再有不甘,這會兒的諸葛亮還是恭順地拱手應答道,“亮必會將齊侯之言轉告使君。”

見諸葛亮選擇了讓步,蔡吉暗舒一口氣,繼而舉杯敬道,“難得諸葛先生如此深明大義,孤在此敬先生一杯。”

“齊侯客氣。”諸葛亮大方地舉杯還禮,昂首將杯中水酒一飲而盡。酒過穿腸的灼熱感好似他心中燃起的熊熊鬥志。

翌日諸葛亮帶著蔡吉的口信回到了當陽城外的劉備部大營。此時的劉備早已獲知齊吳聯軍進抵漳水的消息,並對蔡吉與孫策到來忌憚不已。所以領著衆文武在牙帳前等候多時的他,一見諸葛亮便迫不及待地上前拉起對方的手問道,“孔明一路辛苦也,不知蔡安貞與孫伯符南下有何目的?”

諸葛亮橫掃了一眼周遭神色各異的同僚,繼而面帶笑意地朗聲說道,“主公勿慮。齊、吳二侯此番南下,乃是要與主公共襄盛舉。”

“共襄盛舉?”劉備微微一怔,旋即想起了之前徐庶帶回的消息,於是又跟著探問道,“可是護駕遷都一事?”

面對劉備的追問,諸葛亮並沒有當場給出答案,而是壓低了聲音向劉備提醒說,“主公,事關重大,此地人多嘴雜,還是入帳詳談爲妙。”

回過味來的劉備趕緊點了點頭,牽著諸葛亮的手快步走進了牙帳。在一干君臣各分主次入座之後,劉備方纔再次向諸葛亮探問道,“孔明,究竟出何事也?汝給孤細細道來。”

這一次諸葛亮倒沒有賣關子,而是將其在曹營以及漳水大營的經歷原原本本地同劉備等人說了一遍。相較之前徐庶傳回的零星消息,諸葛亮所掌握的情況更爲詳細也更爲動人心魄。當其說到天子即將遷都襄陽時,劉備等人的眼中流露出了欣喜之色。可這份喜悅沒持續多久便被馬超叩關請封的消息給徹底打破了。

不過相比一心想著北伐的諸葛亮,劉備更在意的是他地盤日後能不能繼續對外擴張。所以不等諸葛亮把話說完,劉備便已拍案而起道,“若馬超受封涼州,與漢中張魯互爲表裡,孤豈不困守荊州乎!”

一旁的別駕張存見狀連忙捻著鬍鬚向劉備提議道,“主公明鑑,一兔走,百人追之,積兔於市,過而不顧,非不欲兔,分定不可爭也。爲今之計,宜儘早與齊、吳二侯護駕南下,分定名份。”

劉備在張存的鼓動下連連點頭道,“處仁言之有理。孤即日便與齊、吳二侯會盟!”

眼見劉備急於議和,諸葛亮不禁蹙起眉頭拱手進言道,“主公與齊、吳會盟雖勢在必行,但不可急於求成。”

劉備扭頭問道,“孔明此話怎講?”

面對劉備的問話,諸葛亮起身走到牛皮地圖前,指著地圖上襄陽的位置分析道,“主公請看,天子遷都襄陽,必將重劃王畿。餘聽聞齊、吳二侯與許都諸公欲劃荊北三郡爲王畿,如此一來……”

“如此一來,孤便僅剩荊南也。”劉備苦笑著替諸葛亮道出了後半句。作爲奉召護駕中最弱的一家諸侯,劉備十分清楚以他目前所持有的兵力根本無法同齊吳聯軍抗衡。倘若蔡吉和孫策真如諸葛亮所言打算通過劃分王畿來削弱他的實力,那他劉備這會兒也是無能爲力。

且就在劉備心灰意冷之際,諸葛亮卻是自信滿滿地向他抱拳,“主公勿憂,事情尚有迴轉之機。”

“迴轉之機?”劉備自嘲著笑了笑道,“孤兵甲不及齊吳聯軍,名望不及許都諸公,何來回轉之機。”

“話雖如此。”諸葛亮揚手直指當陽方向道,“然主公有曹公。”

劉備聽罷此言忽覺眼前一亮,旋即朝諸葛亮拱手作揖道,“還請孔明賜教。”(未完待續。。)

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二十六節 沽名釣譽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二十九節 雜學勢起第十一節 鬥爭中求團結第九十一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第一百四十九節 入贅之事第二十節狼煙起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五十六節 句注伏擊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八十二節 黃河水師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二十節狼煙起第一百四十六節 重拾鬥志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二十節 神醫華佗第九節廢長立幼第三十四節 新年小憩第六節 何郎談玄第十八節 荊主劉備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第一百十八節 紅臉白臉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一百四十六節 重拾鬥志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30節戰雲密佈第一百零一節 虛虛實實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東漢度量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五十節 古來征戰虜不盡第十八節 班師回港第三節邊城風雲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66節天下未平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一百十四節 甕中捉鱉第67節打道回府第一百二十九節 求同存異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二十六節 飛將末路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一百零三節 會獵於吳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三十節 亂世仁君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一百零四節 吾之子房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第五十節 隆中諸葛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四節 一片船契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二十三節 亂世梟雄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42節中秋祭月第58節曹府夜宴第十二節 齊法家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六十四節 糧本位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白娘子殺人事件(下)第十八節太平餘孽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上)第三十二節 遊說遼東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
第二十三節 府兵初戰第二十六節 沽名釣譽第七十四節 非百里之才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二十八節筵無好筵第二十九節 雜學勢起第十一節 鬥爭中求團結第九十一節 真亦假時假亦真第七節 東萊名將第六十四節 伺察文武第七十二節 各顯神通第四十六節 曹家父子第一百四十九節 入贅之事第二十節狼煙起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第一百三十二節 何爲忠漢第五十六節 句注伏擊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八十二節 黃河水師第五十一節 敲山震虎第二十節狼煙起第一百四十六節 重拾鬥志第四十三節 無農不穩第七十節 蛟龍出海第一百十八節 六甲神兵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第七十一節 樊城兵變第一百十節 曹賊休走第三十一節 功高震主第一百零二節 主不可因怒而興師第七十六節 胡使來訪第九十七節 謀道之學第六十四節 侯府刺蔡第一百十五節 烏桓單于第四十五節 規與矩第二十節 神醫華佗第九節廢長立幼第三十四節 新年小憩第六節 何郎談玄第十八節 荊主劉備第五十六節 上屋抽梯第一百十八節 紅臉白臉第一百十九節 鹿門狂生第一百四十六節 重拾鬥志第九節 黑山壓境第30節戰雲密佈第一百零一節 虛虛實實第五十八節 東萊五銖東漢度量第2卷青州之鵬第75節移民遼東第二十五節遼東屬國第一百零六節 汝妻子吾養之第一百零一節 將不可以慍而致戰第五十節 古來征戰虜不盡第十八節 班師回港第三節邊城風雲第十二節兔走於街第五十四節 鳳雛心事第66節天下未平第37節不負天下不負卿第一百十四節 甕中捉鱉第67節打道回府第一百二十九節 求同存異第一百二十七節 有此雅興第2卷青州之鵬第80節無間之道第六十六節 少年天子第二十六節 飛將末路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中)第一百零三節 會獵於吳第二節 夢醒修羅場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一百四十三節 終得子房第三十節 亂世仁君第十七節 墨門鉅子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一百零四節 吾之子房第二十四節 國之大事第八十三節 絕不認輸蔡吉郎君事件簿——無頭女屍殺人事件上篇第五十節 隆中諸葛第一百五十節 大婚之日第九十九節 聯合艦隊第二十二節高密王修第四節 一片船契第十四節 黃帝顯靈第二十三節 亂世梟雄第五十五節 興平元年的八月第42節中秋祭月第58節曹府夜宴第十二節 齊法家第一節 精誠合作第六十四節 糧本位第六十三節 改頭換面第一百三十一節 荊州名士白娘子殺人事件(下)第十八節太平餘孽銅鞮侯府殺人事件(上)第三十二節 遊說遼東第一百十六節 樂極生悲
主站蜘蛛池模板: 嵩明县| 灵璧县| 朝阳县| 石柱| 铜陵市| 大田县| 铜川市| 内江市| 木里| 太康县| 岫岩| 德钦县| 巴塘县| 阳泉市| 奎屯市| 个旧市| 康保县| 汕头市| 垦利县| 梅河口市| 海晏县| 郸城县| 拜城县| 海阳市| 蒲江县| 上饶县| 舟曲县| 正宁县| 福海县| 温宿县| 镇安县| 东乡县| 扶余县| 巴彦县| 福贡县| 建宁县| 隆昌县| 安达市| 文昌市| 静安区| 仪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