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八十八章 輸的不冤

想起官場百態,老者微微嘆了一口氣後,才繼續道:“文官就是那麼一回事,誰坐了那個位置,他們便聽誰的。況且殺了那些官員,騰出了那麼多的位置,也正好安插一些人的門生故吏。這天下,不想上戰場的武官也許有,但不想升官的文官,不想做官的讀書人沒有。”

“文人的氣節也是分時候的,在絕對權力面前,所謂的氣節不過是一個藉口罷了。當時鬧的何其歡實,現在再看又如何?皇上那邊略微施壓,中書省、尚書省的幾位相爺不吭聲。英王連一個自辯的摺子都沒用上,此事便偃旗息鼓,不了了之了。”

“當初,德妃、宋王費了多少心思在背後扇風點火,拼命的扇動鄭州百姓造反,可最後呢?不過一場花費了幾百貫的流水席,卻起到了朝廷成千上萬貫錢都起不到的作用,將一場危機消弭得乾乾淨淨?德妃與宋王下了那麼多的苦心,最終連個浪花都沒有掀起來。”

“而對於驍騎營,他保舉驍騎營都指揮使爲處置副使,這一手可謂正好捅到驍騎營將士的心窩上,直接收攏住了驍騎營軍心。將士們上戰場最怕的是什麼?除了擔心朝廷有功不賞之外,恐怕最擔心的,便是跟著一個胡亂指揮的將軍去打仗,自己死得不明不白。”

“於明遠在驍騎營都指揮使任上,已經做了兩年半。其人文武全才、又戰功赫赫,堪稱本朝名將,極其得驍騎營軍心。讓於明遠作爲副使統軍出征,驍騎營將士那個敢不服?相比王爺大換血後,一直用得磕磕絆絆的銳建營,他將驍騎營使得是順手之極,可謂是上下一心。”

“虎牢關之戰中,他沒有硬插手那個趙無妨的指揮,自己只做了一個斬礪使。親冒矢石,擺出一副與守軍共同進退的架勢不說,還親手斬殺了兩個後退的武官。不僅給驍騎營諸將,留下了一個知人善用的名聲不說,更給皇上留下了善於將兵的印象。”

“在鄭州打賞驍騎營諸軍,只賞低不賞高。雖說是慷他們之慨,但在沒有越過皇上底線的情況之下。即徹底收買了驍騎營的軍心,又穩住了鄭州的民心。他自出京以來諸番舉動,便是皇上那麼苛刻的人,都挑不出半點毛病來。”

“又利用此次戰功,順手將於明遠放在了河南路節度使位置上。整個京畿要地,便幾乎都在他的掌握之下。王爺,那個於明遠幾乎是白領了此次大功,他就真的能安心坐穩位置嗎?老朽斷定,他就算沒有真正投靠英王。但此戰過後,兩個人的關係絕對不一般。”

“自英王統軍出征鄭州以來,王爺、德妃母子暗中下了多少絆子,可面對此人的陽謀卻是毫無辦法。只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地位越來越穩。只是老朽當初的勸說,王爺一直都當做耳邊風。一味的重要陸文濤,甚至被他牽著鼻子走,最終走到今天難以挽回的地步。”

“英王行事,有些時候看似魯莽、草率了一些,甚至有些過於天馬行空。但若仔細品味,其所在的著眼點無一不在關鍵節點上。不僅把握住了皇上的心思,更抓住了驍騎營的軍心。甚至就連官場百態,也被他都看在眼裡。此人對人心把握之透,實非常人所能及。”

“觀英王此次出任鄭州處置使以來所作所爲,行事之老辣,老朽真的不敢相信,這是一個在冷宮十八年,出宮之前連冷宮大門都未出過的人。若是真的這般,那老朽只能說宮中的那位靜妃實在乃神人,一個女人居然能**出如此人才來。”

“王爺,有些事情,您還真得與那位英王多學一下。若是您也有他那些手腕,你們之間今日的情形便是要調過來。有些事情,單看表面那是膚淺。老朽今兒說一句實話,但從此人出宮以來的做派看,王爺輸的不冤。”

“小天時決利鈍、大天時決興亡。一個出宮不過一年的年輕人,居然能有如此心機與手腕,當真是人不可貌相。如果有機會,老朽倒真的想要會一會這位英王,看看他究竟有多少的手段。”

老者的話,讓蜀王也不由得長嘆一聲道:“悔不該當初,沒有聽先生的話,本王走到今日地步倒也是咎由自取,實在也怪不得他人。只是現在,再後悔也已經沒有什麼用了。本王還不想坐以待斃,今後究竟該如何走,還請先生教我。”

看著蜀王一臉的隱晦,老者沉吟了一下後道:“王爺,雖說眼下京城的局面,已經是難以挽回。但對於王爺個人來說,卻遠還未到山窮水盡的地步。眼下京城是不能留了,而若是潛行回川中,不僅更加坐實了王爺的那些事情,而且也不過是茍延殘喘罷了。”

“王爺在川中這麼多年苦心經營下來,的確稱得上實力雄厚。若是放在亂世,割據川中也不是沒有可能。可如今天下雖然不能說盛世,可也絕對不是天下大亂,至少還算是一個太平年景。單靠王爺那三萬人馬,根本不是四大營和西京大營的對手。”

“至於川中的那些世家,別看平日裡面對王爺畢恭畢敬。但王爺若是一旦公開造反,老朽保證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的便是那些人。那些眼中除了自身利益,什麼都不放在眼裡的牆頭草,他們服從的只會是強者。以王爺眼下的實力,還遠未到讓他們俯首帖耳的地步。”

“川中不可靠,京城不能留,去北遼更是下策中的下策,眼下唯一之計就只有一個走。您在川西路的羣山中,秘密訓練了三萬大軍。這三萬大軍,雖說無法出川中與朝廷爭奪天下。但若是放在西域,卻是一支誰也不敢小視的力量,甚至是雄霸一方都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

“眼下盤踞西域的回鶻汗國內亂不斷,又因爲與我朝大軍多年征戰損失慘重,如今已經是國勢日蹙。再加上西方諸國連年入寇,回鶻可汗已經失去了對國中的控制。以王爺之才,再加上這三萬大軍的助力,在西域打下一片天地並不是什麼難事。”

“只要王爺在西域站住腳,苦心積蓄實力。一旦天下有變,打回來也不過是早晚的事情。王爺是皇上的兒子,若是帶兵東返,結果絕不會與回鶻入寇相同。王爺,不會認爲皇上若是真的傳位給英王,他真的就能坐住皇位吧。別忘了,他的外祖父是誰?”

“當年淮陽郡王殺宗室,殺的是血流成河。皇上若是傳位給英王,您以爲天下的那些宗室都會服氣嗎?到時候,那些宗室搞不好首先就要亂。一旦天下有變,王爺以勤王的名義揮軍東進。這天下,到時候究竟鹿死誰手那就兩說了。”

“眼下皇上雖說春秋略高,但身子骨還算康健,在秉政幾年不成問題。王爺正可以利用這段時日,到西域積攢實力。以王爺的才華,在加上老朽的輔佐,以及那三萬大軍眼下比不上不足,但比起西域諸國來搓搓有餘的戰力,幾年之內打下一片基業沒有任何的問題。”

老者這一番話,明顯讓蜀王有些心動。坐在這座富麗堂皇的蜀王別院中等死,那絕對不是蜀王的風格。否則,他也不會下決心破釜沉舟了。只是眼下的他,卻多少有種坐困愁城的感覺。他知道,自己隨時可以靠著這座別院中的兩條密道逃回川中。

但逃回去後怎麼辦?他並不認爲,自己在川西大雪山中,密藏的那三萬大軍是京中四大營,以及西京大營的五萬大軍對手。即便逃回川中,最好的結果也不過是割據一方。但這樣一來,自己的名聲恐怕就徹底的壞了,再無爭奪天下的可能。

而兩川看起來是天然的割據之地,但從三國時蜀漢開始。只要天下一統,或是周邊有強敵環視,沒有那個政權真的能夠長期割據。都說蜀道難、難於上青天,可那是對普通百姓來說的。對於朝廷大軍,那些天險未必真的是天險。

無論是戰國時秦滅巴蜀,還是三國時魏滅蜀漢,到東晉恆溫滅成漢,那些所謂的天險又有那個,真的擋住了別人的大軍?當年前唐朝廷不也是想著依靠兩川天險,以及最後的十餘萬大軍死守川中,至少弄一個割據一方的局面。

可結局怎麼樣?不還是一樣在大軍的征伐之下,最終被亡國滅種?想要依靠那三萬私軍割據川中,理想很豐滿,但現實卻是很骨幹。尤其是自己一旦形成割據,已經無異於公開造反。川中的那些官員與百姓,會不會真正的支持還真的兩說。

所以,對於現在的蜀王來說,返回川中也不過是多茍延殘喘一陣罷了,也遠非上策。而若是投奔北遼,倒也是一條路。可蜀王絕對不甘心,就此寄人籬下,將自己的命交給別人掌管。既然返回川中,向北都不是求生之路。那麼眼前這位老者所說向西,倒不失爲上策。

見到蜀王明顯有些心動,那位老者又道:“更何況,王爺身邊現在看是三萬大軍,等到了西域未必就還是三萬大軍。王爺這些年,苦心與青海諸地的吐蕃諸部交往,青海吐蕃得王爺之助力甚多。王爺只要振臂一呼,至少在青海吐蕃諸部之中,徵募幾萬勇士也不成問題。”

“就算吐蕃諸部湊不出太多的勇士協助王爺,但青海一向出好馬。王爺大可以利用這些部落,在最短的時日之內,將那三萬大軍盡數武裝成爲騎兵。而征戰西域,騎兵正是適當其用。有了那三萬鐵騎爲根基,西域誰又能奈王爺如何?”

“我大齊這些年與遊牧部族出身的北遼相抗衡,從未落過下風。甚至在對回鶻、吐蕃戰事上,還屢屢佔據上風,關鍵的原因就是我朝的騎兵戰鬥力,在面對那些遊牧民族的時候,至少都保持著相等的戰力。”

“西域作戰以騎兵爲主,無論是吐蕃人還是回鶻人,都是天生的騎兵。西域又一向出良好馬,只要王爺控制了西域,還怕缺少能征慣戰的騎兵嗎?只要有了一支能與朝廷抗衡的騎兵,到時候王爺無論做什麼,是自立爲王還是東進爭奪天下,都處在一個進退自如的地位上。”

第七百四十二章 極度不滿第四百六十九章 開始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鬱悶的黃瓊第六百三十章 敢言者無罪第五百七十九章 爲何要苦苦逼我?第一百六十一章 官場另類第七百四十五章 贊普後裔第二百三十四章 傾斜第四百四十章 這也許就是天意第二十六章 太子第六百六十八章 話裡有話第二百八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六百三十四章 自己看錯了人第三百七十章 蘇進的舊人第六百一十二章 心情煩躁第八十七章 都在試探第二百零六章 考驗纔開始第八百八十六章我也有嫉妒之心第四百九十五章 過河拆橋的皇帝第八百八十七章 亡羊補牢?第七百六十八章 凡事多加小心爲好第八十二章 男人的枕頭風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把我當成什麼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八章 歷史轉了一個彎第三百四十章 要相信你的丈夫第七百八十八章 連人都算不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我來保護你們第二百九十二章 你混蛋第八百五十九章 放過紀王的原因第八百八十一章 該徹底治治了第七百一十五章 煩心事第十六章 往事並不如煙(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話中有話的金城公主第八十六章 朱門酒肉臭第九十一章 永王的禮物第五百五十章 被女兒嘲笑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迷失了自己的司馬睿第六百七十章 最多也就是交換第十二章 誰纔是高手?第六百一十四章 錯估了臉皮厚度第二章 這是哪兒?第五百八十六章 被薅了幾十年羊毛的朝廷第三百四十一章 那錢都沾著血第四百零三章 這世上再無長公主第三百九十六章 他那是在禍水東移第八百零九章 這個位置不好坐第七百四十八章 最合適人選第一百零八章 考校手藝的差事第三百一十九章 暴怒的蜀王第二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五百一十六章 夜探第三百三十八章 永王密信第六百五十二章 善後(一)第八百七十九章 千年老狐貍第六百九十一章 隱憂第七百七十九章 別樣的敘家常第五百一十四章 名聲算個屁第二百五十五章 兄親弟愛?第一百四十九章 計劃周密第二百九十六章 鬱悶的於大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試探第七百八十八章 連人都算不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記住你今天的話第七百六十六章 猶豫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的決心第六百二十三章 牛角號聲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三百一十九章 暴怒的蜀王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肉麻的家信第六百四十七章 我不過是一個馬前卒第四百零九章 意外的重逢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二百八十章 潛規則第四百二十二章 根子第七百五十二章 讓她哭吧第三十五 賣身葬父的舉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盡力而爲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全之法第五百六十章 她總該是罪不至死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忘了本色第七百六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七十一章 舊案第七百三十六章 要文鬥第二百六十七章 咱們現在就開始努力第六百零四章 被算計了第六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的兔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無妄之災?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五百八十八章 金城公主異樣感覺第四百五十四章 見面第七百六十八章 凡事多加小心爲好第五十二章 陳瑤的勸說第八百一十三章 流言第八百二十四章 就讓她跪著好了第六百七十一章 我們自願的
第七百四十二章 極度不滿第四百六十九章 開始了第五百六十一章 鬱悶的黃瓊第六百三十章 敢言者無罪第五百七十九章 爲何要苦苦逼我?第一百六十一章 官場另類第七百四十五章 贊普後裔第二百三十四章 傾斜第四百四十章 這也許就是天意第二十六章 太子第六百六十八章 話裡有話第二百八十七章 觸目驚心第六百三十四章 自己看錯了人第三百七十章 蘇進的舊人第六百一十二章 心情煩躁第八十七章 都在試探第二百零六章 考驗纔開始第八百八十六章我也有嫉妒之心第四百九十五章 過河拆橋的皇帝第八百八十七章 亡羊補牢?第七百六十八章 凡事多加小心爲好第八十二章 男人的枕頭風第五百五十四章 你把我當成什麼人第一百一十一章 找後賬的永王第八章 歷史轉了一個彎第三百四十章 要相信你的丈夫第七百八十八章 連人都算不上第五百二十九章 我來保護你們第二百九十二章 你混蛋第八百五十九章 放過紀王的原因第八百八十一章 該徹底治治了第七百一十五章 煩心事第十六章 往事並不如煙(一)第四百六十七章 話中有話的金城公主第八十六章 朱門酒肉臭第九十一章 永王的禮物第五百五十章 被女兒嘲笑了第五百一十二章 迷失了自己的司馬睿第六百七十章 最多也就是交換第十二章 誰纔是高手?第六百一十四章 錯估了臉皮厚度第二章 這是哪兒?第五百八十六章 被薅了幾十年羊毛的朝廷第三百四十一章 那錢都沾著血第四百零三章 這世上再無長公主第三百九十六章 他那是在禍水東移第八百零九章 這個位置不好坐第七百四十八章 最合適人選第一百零八章 考校手藝的差事第三百一十九章 暴怒的蜀王第二百一十七章 主動請纓第五百一十六章 夜探第三百三十八章 永王密信第六百五十二章 善後(一)第八百七十九章 千年老狐貍第六百九十一章 隱憂第七百七十九章 別樣的敘家常第五百一十四章 名聲算個屁第二百五十五章 兄親弟愛?第一百四十九章 計劃周密第二百九十六章 鬱悶的於大人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試探第七百八十八章 連人都算不上第一百五十七章 記住你今天的話第七百六十六章 猶豫第一百三十五章 太子的決心第六百二十三章 牛角號聲第一百四十八章 援軍到了第三百一十九章 暴怒的蜀王第一百七十七章 永王故人第七百二十七章 肉麻的家信第六百四十七章 我不過是一個馬前卒第四百零九章 意外的重逢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二百八十章 潛規則第四百二十二章 根子第七百五十二章 讓她哭吧第三十五 賣身葬父的舉人第一百九十五章 盡力而爲第七百五十八章 兩全之法第五百六十章 她總該是罪不至死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忘了本色第七百六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三百七十一章 舊案第七百三十六章 要文鬥第二百六十七章 咱們現在就開始努力第六百零四章 被算計了第六十三章 誰纔是真正的兔子第一百六十二章 無妄之災?第八百七十四章 黃瓊的不滿意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五百八十八章 金城公主異樣感覺第四百五十四章 見面第七百六十八章 凡事多加小心爲好第五十二章 陳瑤的勸說第八百一十三章 流言第八百二十四章 就讓她跪著好了第六百七十一章 我們自願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恭城| 绵阳市| 黔东| 清镇市| 呈贡县| 纳雍县| 资源县| 阿拉善右旗| 中江县| 长白| 赤城县| 辽宁省| 和硕县| 延长县| 新宁县| 郯城县| 崇信县| 拜城县| 三江| 亚东县| 稷山县| 晴隆县| 田东县| 屏边| 江川县| 安平县| 洛隆县| 阳原县| 公主岭市| 西盟| 简阳市| 如皋市| 黄梅县| 罗定市| 禄丰县| 朝阳市| 上杭县| 绥化市| 尉氏县| 阿拉尔市| 宁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