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六章 往事並不如煙(一)

原本接到報告的時候,這位剛剛得到升遷喜訊的京兆府尹,正在內室摟著新納的第七房小妾,正在興匆匆的喝酒慶祝。結果一聽到這個消息,這位喝到了興致之處,正要提槍上馬的府尹大人,當時就被嚇的差點與那位小侯爺成了難兄難弟。

怕自己升官發財夢還沒有實現,便按上一個治境不利的罪名,被趕回家吃老米飯的這位府尹大人,可謂相當的賣力。整個洛陽城幾乎是被掀了一個底朝天,黑白兩道的人都被動員出來抓人,就差四門緊閉、鐵騎齊出了。

如果不是怕這件事情鬧到皇帝那裡,自己會更加的倒黴。而又非旨不得調動駐軍,恐怕他早就向掌管京城駐軍的殿前司求助,藉助京城駐軍的力量緝拿兇手了。但即便是這樣,整個京城此時也已經被折騰的雞飛狗跳了。

當年黃瓊那位皇帝老子,在皇位坐穩了之後。爲了防止再一次出現擅權、擁兵自重的人,對全軍軍隊管轄權做了一個大的調整。重新調整了樞密院、兵部的分工,樞密院掌全國軍務、邊備、戎馬之政令。原有的承旨調兵權以及武官的調動權,被從樞密院給了兵部。

掌全國武官選拔、兵籍、軍械、軍令,以及地方軍政的兵部尚書,一律改爲兩榜進士出身的文官擔任。也就是說將作戰指揮權,與平時的管理權徹底分開。樞密院雖說執掌全國的兵權,但是卻沒有人事權。

人事權,包括銀錢調撥、軍官和士兵選拔,軍械製造等等,全部都由兵部管轄。雖說樞密院還管著北部和西部的邊軍各部,但能夠直接指揮的兵力也就這麼多。而且邊軍的人事調遣、兵力調動,也需要兵部共同署理。

也就是說沒有兵部的印籤,樞密院單獨簽發的任何命令都不作數。這麼一弄,原來除了地方衛軍之外,統領大齊所有軍馬的樞密院,剩下的權限已經相當有限。軍權一分爲二,使得皇帝直接將軍權控制在自己手中,

最關鍵的是沒有了財權,想要專權的人也控制不了軍隊。這有點像是後世的國防部和總參謀部區別類似,國防部執掌全國軍政,但指揮權卻在總參謀部。只不過在這個時代,二者之間的級別調過來了而已。

作爲總參謀長的知樞密院使,在品級上要高於身爲國防部長的兵部尚書。不僅如此,黃瓊老爹還規定樞密使,雖說兼任參知政事,也就是相當於副相。但與兵部尚書,不得由一人擔任。武官最大也只能坐到副使,正職必須要由文官擔任,而且必須是兩榜進士出身。

同時設立殿前司,將最精銳的部隊京城內外駐軍,直接由皇帝掌握。這樣一來,不管是文官還是武將,想要完全掌握軍權都幾乎不可能。至於原來的執掌全國軍務,兵部尚書尚在其管轄之下的太尉,由實職變成了一個虛銜,再也無任何實權。

在做了這麼多之後,這位皇帝尚嫌不足。又再三下聖旨嚴令地方官員,除了剿匪或是平叛等特殊情況,可以在地方安撫使、布政使、節度使三使聯署之下,不請旨調動一千五百人爲上限的地方衛軍之外。

包括中書省各位相爺以及樞密院在內,不得未經請旨調動五百人以上的兵力。至於京城駐軍調動一百兵力以上,武官從六品以上都必須要請旨。無旨調動,一律視爲謀反。而負責京城治安以及巡防的三千金吾衛軍,也從兵部劃到都察院和大理寺管。

而除了對軍事統帥機關來了一個大調整之外,還將原屬樞密院管轄的京城四大營,駐紮在西京長安的西都留守所轄五萬大軍,以及禁軍所屬八軍單獨劃出來。其統帥不在向樞密院和兵部負責,直接向皇帝的直屬軍事顧問班子,新設置的殿前司負責。

即便是這個由勳貴主管的殿前司,對幾大營也只有日常管理權。其餘的人事、財政權利,全部都在兵部。戰時需要四大營出兵,殿前司的命令也需要兵部尚書、樞密使共同簽署。四大營的都指揮使,也要接受兵部所派文官同知監督。

各大營中的文官同知不是一名而是三名,爲加兵部侍郎銜都督指揮同知,督促糧餉同知、武選同知。除了都督指揮同知更多是擔任監軍,調兵時需附名調令才生效之外。其餘兩人分別掌管各大營的糧餉運撥發放,缺額武官的推薦和選拔。

殿前司各級官員,一律由皇帝親自從在朝武官開國勳貴後人中指派。不僅兵部和樞密院,包括中書省和尚書省都無權過問,就連皇太子與諸王都非奉旨都不得過問。皇帝搞出這麼幾手,可謂是將軍權牢牢的掌握在手中。

這個府尹要想動用駐軍協助緝拿兇手,就必須要向皇帝請旨,也就是說這件案子就必須要上報。可這樣一來,就很容易讓皇帝對京城的治安產生懷疑。要是這樣被皇帝記住了,恐怕自己以後升遷就沒有啥希望了,甚至不提前回家養老就不錯了。

那位武昌候府上報與否,這不是他該操心的問題。但自己無論如何,不能主動把這個鍋背到身上。這個傢伙琢磨了好大一會,最終還是沒有下決心向殿前司求助。甚至師爺要向金吾衛求助的要求,都被他給拒絕了。

好在黃瓊母子在動手的時候,周邊圍觀羣衆攝於武昌候府的權勢,沒有人敢見義勇爲。在見到這位在京城搶男霸女慣了的小侯爺,被人給徹底收拾了一頓,儘管大多數人心裡都喊了一聲痛快。可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是心存善良的百姓。

在黃瓊母子離開的時候,很是有幾個趨炎附勢之徒,認爲這是自己攀高枝的機會。於是便分頭出動,兩個去跟蹤黃瓊母子,一個人去武昌侯府報信,去京兆府報案。還有兩個人,留在那裡看守已經昏迷過去的小侯爺。

就在接到有見義勇爲之人,自發的跟上兇手的報告之後。以爲破案已經是曙光再現的這位府尹,帶著京兆府的總捕頭和一衆衙役,趕到發現那二位見義勇爲之人的現場時,卻是不由的傻了眼,猶如大三九天被一盆冷水從頭澆到腳。

其實倒也沒有什麼,就是這兩個跟蹤者沒有走多遠,就被人擊昏在一處小巷之中。而這二位老兄別說兇手的去向,就是誰把自己打昏的都不知道。也就說這二位,什麼有用的東西都提供不了。

黃瓊母親是什麼樣的人?雖說眼下正處在情緒不穩定的時候,但兩個傢伙拙劣的跟蹤術,依舊沒走多遠就被發現了。黃瓊母親甚至都沒有親自出手,只是兩塊小石頭,就讓這兩個傢伙在地上昏迷到被人一盆水潑醒爲止。

失去了兇手的蹤跡,這位府尹無奈之下也只能一方面加派人手,加大對京城的搜索力度。一方面對酒店老闆,外加那幾個原本以爲可以藉機攀上高枝,現在卻被當做替罪羊的見義勇爲者嚴刑拷打。

只是可憐那位見到這位小侯爺,進了自己店內之後便知道要壞事,早早的與夥計便躲了出去的店老闆,那裡認識動手的人?儘管被打的死去活來,可也真的沒有什麼可以交待的。最終還是花了大筆的錢,走了這位府尹小舅子的門路纔將命給保住了。

當然,這都是後面的事情了,此時已經回到客棧休息的黃瓊母子並不知道。而回到客棧之後,看著黃瓊一臉疑惑的目光,母親站起身來走到窗子前,沉思了良久纔開口道:“昨晚,我帶你祭拜的人不是別人,正是你的外祖父。”

“你外祖父家族雖不是跟隨太祖皇帝從龍出身,但在宣宗年間南征也算是立了一些功勞,身上有一個世襲從七品武官。你外祖父十五歲襲官之後,便一直在邊軍征戰。十八歲曾經以三百騎兵,打垮遼軍千餘精騎而晉升都尉一職。”

“二十一歲時在燕山府都尉職上,正遇到遼軍大舉犯邊,以三千餘鐵騎在燕山府大破遼軍萬餘人。積功先後升任薊州守備,燕山、雲州二鎮防禦使,後調往隴右任玉門關都統。在玉門關任職期間,曾經以弱勝強,擊破進犯之吐蕃、回鶻數萬聯軍,並一路追擊到青海湖。”

“斬殺吐蕃、回鶻諸軍五萬餘人,俘獲牛羊馬數十萬,男女十餘萬人。並收復了自理宗末年,被吐蕃襲取的青海一地。如果就此打住,你外公也算是一員名將,倒也可以善始善終。但有的時候,人往往被自己所取得的功勞迷花了眼睛。”

“青海一役過後,你外公以軍功調回京城以四十剛過之齡,先任兵部左侍郎兼署理兵部尚書。世宗皇帝繼位後,因當朝老將逐步凋零,諸開國勳貴後裔多以糜爛到馬都不會騎,對你外公更加倚重。剛過四十五便做到了樞密使,並加封爲淮陽候。”

“當年世宗皇帝嫌太宗皇帝遷都洛陽時,以當年前唐洛陽宮爲基礎,只做增補了部分宮殿的洛陽宮過於陳舊,規制雖說宏大有餘,但富麗堂皇方面卻不如長安大明宮,便想要在洛陽城東重新修建新宮。”

“時正值天下大旱,對於世宗皇帝的想法,大小臣工無不反對,只有你外公支持世宗皇帝。並親自上陣,以工代賑的名義調集十餘萬工匠和軍士,用了整整三年時間,爲世宗皇帝修建了奢華程度,以及精細之處遠超我們現在居住舊永昌宮的永福宮。”

“此事過後,世宗皇帝對你外公更加信任。加封你外公爲太尉、尚書左僕射兼樞密使,並進爵爲淮陽郡公。等於將整個大齊的軍權,完全交到了你外公手中。當時唯一能制衡你外公的兵部尚書,則是你外公在燕山府的老部下。”

第七百六十八章 凡事多加小心爲好第四百九十二章 砸了自己腳第三百三十章 簡雍的心思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忘了本色第二百九十七章 拜託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看透而不說透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四百三十三章 爲君之道第四百一十五章 他怎麼做得出來?第一百一十四章 倔強的劉夫人第四百七十二章 拿著潑皮對付無賴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不喜歡繞圈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說服朕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必不是一個新的開端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選與權利第一百六十七章 中宮薨了第七百六十六章 猶豫第四十九章 賈權眼中的諸皇子第四十一章 黃瓊的想法第八百二十五章 在精不在多第八百零五章 提前傳給你如何?第四百四十五章 哀求第七百四十一章 慎妃的爆發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理皇族第三百一十九章 暴怒的蜀王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八十五章 冷遇第一百九十八章 把你的餘生交給我第六百九十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八十五章 冷遇第八十六章 朱門酒肉臭第二百六十二章 至今思項羽第一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開始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吃醋的女人沒有第八百二十七章 真能拉下臉來第四十六章 毒士後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一百九十章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第二十章 聖旨到第四百三十章話中有話的司徒喚霜第四百三十五章 德妃教子第七百六十六章 猶豫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落井下石的必要第六百四十三章 再謹慎一些沒壞處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第七百四十二章 極度不滿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二百二十七章 給他機會第九十五章 駕馭之道第三百一十六章 焚屍滅跡第八百零三章 那打的就是寡人臉第六百一十章 誘人的肥肉第六十一章 磨難即歷練第五百六十三章 沒有人可以侮辱他第三百八十六章 慎妃母女第一百七十一章 亂麻第四百一十九章 女人天生三分醋第八百零八章 並非單純吃醋第四百一十四章 就問兩件事第七十四章 皇帝心情很糟糕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忘了本色第八百零五章 提前傳給你如何?第一百五十六章 你讓我很失望第一百九十六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四十五章 違逆之言第四百八十八章 首鼠兩端?第一百七十六章 意外第五百五十七章 等待第五百二十四章是你的跑不了第二百六十章 也該倒倒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門清的永王第六百一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六百七十一章 我們自願的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領悟第四百六十九章 開始了第二百九十八章 賣的好廉價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罡後人第四百九十八章 歷練(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善後(一)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瑤的安全感第七百七十三章 遷怒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二十五章 河間郡王第三百一十九章 暴怒的蜀王第一百七十九章 開國往事第八百八十五章 嫂子同去第七百六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四百零八章 棋道如人道第二百九十一章 什麼都算計到了第七百六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四十四章 論勢第九十七章 決定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試探第五百五十六章 隴右異變(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
第七百六十八章 凡事多加小心爲好第四百九十二章 砸了自己腳第三百三十章 簡雍的心思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忘了本色第二百九十七章 拜託了第一百六十八章 看透而不說透第一百二十四章 根子第四百三十三章 爲君之道第四百一十五章 他怎麼做得出來?第一百一十四章 倔強的劉夫人第四百七十二章 拿著潑皮對付無賴第四百五十一章 我不喜歡繞圈子第五百三十一章 說服朕第一百九十七章 未必不是一個新的開端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第五百七十二章 人選與權利第一百六十七章 中宮薨了第七百六十六章 猶豫第四十九章 賈權眼中的諸皇子第四十一章 黃瓊的想法第八百二十五章 在精不在多第八百零五章 提前傳給你如何?第四百四十五章 哀求第七百四十一章 慎妃的爆發第三百三十二章 大理皇族第三百一十九章 暴怒的蜀王第五百零八章 林含煙的手段第八十五章 冷遇第一百九十八章 把你的餘生交給我第六百九十章 薑還是老的辣第八十五章 冷遇第八十六章 朱門酒肉臭第二百六十二章 至今思項羽第一百八十六章 另一個開始第七百八十六章 不吃醋的女人沒有第八百二十七章 真能拉下臉來第四十六章 毒士後人第二百六十九章 心思第一百九十章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第二十章 聖旨到第四百三十章話中有話的司徒喚霜第四百三十五章 德妃教子第七百六十六章 猶豫第三百六十二章 沒有落井下石的必要第六百四十三章 再謹慎一些沒壞處第八百三十八章 昨日重現第七百四十二章 極度不滿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二百二十七章 給他機會第九十五章 駕馭之道第三百一十六章 焚屍滅跡第八百零三章 那打的就是寡人臉第六百一十章 誘人的肥肉第六十一章 磨難即歷練第五百六十三章 沒有人可以侮辱他第三百八十六章 慎妃母女第一百七十一章 亂麻第四百一十九章 女人天生三分醋第八百零八章 並非單純吃醋第四百一十四章 就問兩件事第七十四章 皇帝心情很糟糕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忘了本色第八百零五章 提前傳給你如何?第一百五十六章 你讓我很失望第一百九十六章 皇帝的心思很難猜第六百五十章 範家難辭其咎第四百七十一章 投其所好第四十五章 違逆之言第四百八十八章 首鼠兩端?第一百七十六章 意外第五百五十七章 等待第五百二十四章是你的跑不了第二百六十章 也該倒倒了第一百七十五章 門清的永王第六百一十一章 用人不疑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六百七十一章 我們自願的第一百三十九章 皇帝的領悟第四百六十九章 開始了第二百九十八章 賣的好廉價第一百七十八章 天罡後人第四百九十八章 歷練(二)第六百五十二章 善後(一)第六百二十章 遭遇第二百八十三章 何瑤的安全感第七百七十三章 遷怒第七百六十七章 糟糠之妻不下堂第二十五章 河間郡王第三百一十九章 暴怒的蜀王第一百七十九章 開國往事第八百八十五章 嫂子同去第七百六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四百零八章 棋道如人道第二百九十一章 什麼都算計到了第七百六十四章 自作孽不可活第四十四章 論勢第九十七章 決定第四百六十一章 皇帝的試探第五百五十六章 隴右異變(二)第三百八十七章 到此爲止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大港区| 黔西| 正镶白旗| 化德县| 彭州市| 新乐市| 原阳县| 合作市| 台中市| 安达市| 漳州市| 信阳市| 桃源县| 衢州市| 洱源县| 大荔县| 股票| 丹棱县| 措美县| 万宁市| 乐山市| 石屏县| 深水埗区| 吉隆县| 麦盖提县| 海阳市| 铜鼓县| 姜堰市| 宝坻区| 安龙县| 梁平县| 鹰潭市| 垦利县| 惠水县| 集安市| 平凉市| 社旗县| 惠州市| 包头市| 宁远县| 寻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