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九十六章 他那是在禍水東移

提起黃瓊這個兒子,皇帝微微搖頭道:“這個混小子精明的很,就那個畜生那點小動作,壓根就瞞不過他。在這件事情上,他應該想明白的比朕早得多。不過老友說的也對,他那裡現在的確人手薄弱。若是那個畜生在做些什麼,倒是有些難以應對。”

“這樣,朕馬上命人從身邊挑選三十個侍衛,加派到英王府那邊去。朕盼望著此事到此爲止,那個畜生別再掀起什麼風浪來了。更希望那個混小子給朕長點心,別給朕大大咧咧的,在搞出什麼事情來。類似的風波,朕真的再也經受不起了一次了。”

“朕準備,明兒就詔告天下,廢景、端、蜀三王爲庶人。並詔紀、藤二王,攜帶家眷進京。原有的藩地,一律改爲民田。朕這次決心已下,從朕的兒子開始撤銷太祖皇帝定下的分藩制度。朕倒要好好的看看,在朕的眼皮子底下,他們怎麼還一個個的胡作非爲?”

“也許在這件事情上,景王與端王多少受了點委屈。但爲了這大齊朝的天下,爲了天家的顏面,朕也顧不得許多了。不過,他們二人雖說多少有點委屈,但廢了他們的王爵,也不算完全的委屈他們。單單就蓄養私兵一條,朕圈禁了他們都不冤枉。”

說到這裡,一夜未曾閤眼的皇帝,有些疲憊的搓了搓自己的臉。然後才嘆息一聲道:“朕現在想想,也許阿九對太子的那番評論是對的。不單單是太子,這幾個逆子做出如此罪不容誅的事情來,朕的確有推卸不了的責任。”

“朕這些年,更注意對他們德才的教育,去忽視了人心多變,隨著地位的不同而產生不同變化的。太子剛從冷宮放出來,便一躍而成當朝儲君。朕既沒有經過嚴格的培養和考校,他自己也沒有經過任何的磨練。甚至連過度都沒有一個,便擔當如此大任。”

“朕當初只看到他侍母至孝,卻忘記了一個人會變的。冷宮那段朝不保夕的生活,讓他分外的看重這個儲君的位置。這麼多年累積下來,養成了患得患失的性格。幾個同母弟弟,甚至是所有的弟弟,都被他看成了威脅。”

“他心態的變化,也影響到了幾個同母弟弟。昨夜景王妃與朕說過,景王曾經不止一次的與她說起過。非是景王願意與他爭鬥,而是以太子如今的心胸,很難容得下他們這些曾經對他有過威脅,哪怕是看起來威脅的弟弟們。”

“朕在位的時候,太子也許還能勉強約束。但等太子繼承大統的那日,便是他們全家的死期。不是他想要與太子爭什麼,而是太子逼的他不得不爭。不僅是他,端王也是這個心思。而且太子身邊尋找一切機會,想要創建從龍之功的小人太多了。”

“可太子卻偏偏對那些只會挑撥離間,藉機爲自己上位創造機會的小人言聽計從。只要那些眼中只有好處的奸佞小人在一日,他們與太子的矛盾,便永無化解的那一日。景王的那些話,”雖說未必都是真心之言,但朕相信其中至少有一部分是實話。“

“也許當年朕沒有過於草率的冊立太子,將他帶在朕的身邊,在多品上幾年。這些年在諸皇子身上,再多下一些功夫,眼下的情形未必是真的無法避免的。便是蜀王那裡,朕現在想想,其實朕早就發現了一些端倪,但並沒有太過於在意。”

“若是早一些便能心生警惕,對蜀王的管教在嚴厲一些,不是因爲他是皇后最小的一個兒子,不到三歲便隨著母親被圈禁冷宮,而過於溺愛,也許今日的事情就能避免。老友,你與朕相交多年,朕這件事情上沒有瞞你的必要。朕這個做父親的,現在看起來真的是很失敗。”

對於皇帝這番有些自責的話,郭太醫卻是搖了搖頭道:“皇上,這些年您對諸皇子的教育,的確有疏忽的地方。可若說幾位皇子走到今天的地步,都歸咎到您的身上也不盡然。龍生九子都各不相同,更何況諸位皇子?當年唐太宗何等英明,不一樣有李祐那等逆子?”

“一個人最終長成什麼樣子,外因固然有一定的原因,但主要靠自己的心性的。您可以爲他們挑選大齊朝,最頂尖的文人做他們的師傅。但您不可能控制他們身邊的人,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心性。正所謂,知人知面不知心。”

“更不可能,時時都左右他們的心性變化。您這個做父親的,總不能將他們身邊的人,每年都調換一次吧。您是一國之君,不是一個教書的私塾先生。不可能放下國家大事不管,將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自己兒子身上吧。”

“幾位皇子走到今日的地步,主要的原因還是在他們自己。更何況,英王有一句話說的沒錯,不是每個人都能正確面對身邊環境的變化。更不是每個人,都能接受身份急劇轉變的。而且您當初立太子,是爲了大亂方平的情況之下以固國本,就更不能說是錯了的。”

“皇上,幾個皇子走到今日地步,大部分還是他們咎由自取,與您的關係並不大。英王之言雖說也有些道理,但大部分還是過於偏激。雖說子不教父子過,但您身爲一國之君,不可能親身教導諸皇子。您可千萬不要因此過度自責,當以保重龍體爲重。”

郭太醫的勸說,讓皇帝心情略微好了一些。不過提起了黃瓊那番話,皇帝也只能無語的搖了搖頭。當時雖說被高無庸的回稟氣得暴跳如雷,但現在細品之下,卻發現黃瓊的那番話說的卻是並不是一點道理沒有。當然,這個時代還沒有心理學這一說。

但這位精明的皇帝是什麼人?能在那麼艱難的環境之下走出來,還乾綱獨斷這麼多年,將整個朝局牢牢的控制在手中,絕對是玩人心的高手。之前有些事情是沒有想過,畢竟當下講的是天下無不是的父母。爲人子的,只有聽父母的,斷然沒有指責父母的。

而對於這位皇帝來說,他給太子找了這天下最好的,也是最德才兼備的老師。對太子的功課,也考校的異常嚴厲,盼望著太子長成一顆頂天立地的青松。卻沒有想到,太子現在居然非但沒有頂天立地,反倒是長成了一顆歪脖樹。

作爲父親的他,自問該做的都已經做到了,太子走到今天的地步是咎由自取。說白了,也就是太子自己的事情,與他這個做父親的無關。可現在仔細品味過來黃瓊的那番話後,這位擅長玩人心的皇帝,也終於明白了自己錯在了那裡。

只是現在想明白了,想要在挽回卻是已經來不及了。搞男寵、豢養殺手、毒殺弟弟,縱容自己心腹盤剝百姓,已經到了天怒人怨的地步。這樣的儲君,除非真的想要將這大齊朝百餘年天下,斷送在他的手中。否則那個皇帝,還敢將他繼續放在儲君位置上?

不僅太子,還有景、端、蜀三王,一個個都無不狼子野心。尤其是蜀王,爲了儲君之位更是不擇手段。那是他的嫡親兄長、嫂嫂、侄兒,怎麼就能下得去手,將自己兄長滅了滿門?若不是英王反應速度快,恐怕景王一家也要步端王的後塵。

只是現在,局勢已經發展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皇帝后悔也已經來不及了。除了一聲的嘆息,皇帝還能說什麼?好在雖說端王被滅了滿門,只剩一個被弄得半傻的端王妃,但景王的家眷卻是保住了。皇帝現在甚至有些不敢想象,鄭州若是派別人去,會是一個什麼樣子。

看著臉色忽明忽暗的皇帝,郭太醫很明智的換了一個話題:“皇上,與桂林郡王府聯姻您究竟意欲何爲?老臣以爲,英王的那句娶妻不如嫁女的話,其實還是有一定道理的。桂林郡王府的的勢力,已經夠爲龐大的了。老臣以爲,在這方面您還需慎重考慮爲好。”

聽到郭太醫,提起與桂林郡王府聯姻一事,以及黃瓊當初提的意見。雖說明知道,老友這是在有意識的轉移話題,並不想將原有的話題繼續下去,是打算給自己放鬆一下。皇帝倒也順勢而爲道:“老友,阿九那是看明白朕的想法,在找藉口搪塞朕呢?”

“朕又如何不知道,桂林郡王府眼下的勢力已經夠大?在給一個皇后的位置,實惠未必有多少,可對於桂林郡王府的聲勢上卻是如虎添翼。可老友,朕要想開海禁,拿回被桂林郡王府獨享已經上百年的通商之權,不給足甜頭,人家會甘心放手嗎?”

“除非公開與桂林郡王府撕破臉,否則朕也只能想法子拿出一點實惠的東西,與桂林郡王府做交換。說實在的,眼下朝廷歲入日益匱乏。若是真的公開撕破臉,朝廷未必會佔到便宜不說,還要背上一個迫害開國功臣後裔的罵名。”

“更何況,朕膝下並無與桂林郡王世子,年齡相當的女子。若是隨便找一宗室女,冊立爲公主,指婚給桂林郡王世子。對於桂林郡王府來說,那就不是榮耀,而是地地道道的侮辱了。一旦真的逼反了桂林郡王府,那到時候局面就真的難以收拾了。”

“在這種情況之下,朕也只能量權相害取其輕。畢竟本朝,皇后除了六宮之事外,從未有過實權,更無動輒干涉朝政的先例。即便是做到太后的名位上,也只不過只有一個空頭牌位罷了。而若是朕選擇的繼承人,具備堅剛不可奪其志的毅力,一個皇后更是影響不到他。”

“給桂林郡王府一個皇后之位,不過是名聲好聽一些罷了。至於阿九那句娶妻不如嫁女,他那是在禍水東移,生怕朕點名點到他的頭上,將這件婚事做實了。更擔心朕的那句話,是在那裡引蛇出洞。所以,才以此爲藉口百般推脫。他那點小心思,又豈能真的瞞過朕?”

“朕偏偏就不慣他這個毛病,這件婚事他允也得允,不允也得允。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裡由得他在那裡挑三揀四。說起來此事朕就生氣,這個孽障,朕讓他去鄭州,處置景王叛亂一事。他可倒好,回來的時候鶯鶯燕燕的帶了一大羣。”

第八十一章 齊家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四百九十五章 過河拆橋的皇帝第六百一十六章 遷怒第一百九十章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第一百七十五章 門清的永王第一百一十六章京兆尹第二百五十二章 轉變第二百八十八章 清醒的很第三百零二章 朝臣的心思(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蹤跡第六百六十章 老爺子的不滿第二百三十六章 你在威脅我?第二百九十一章 什麼都算計到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我不希望再有下次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明宮第四百二十章 內疚與自責第七百九十章 慶陽一府的家教第一百八十一章 不滿的殿前司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八百五十九章 放過紀王的原因第一百三十八章 罵他們都是輕的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要那麼苛刻第六百六十三章 心很累第七百九十三章 拈酸吃醋第一百九十一章 命裡無時莫強求第八百二十七章 真能拉下臉來第四百八十三章 被關注的人第七百五十七章 濫情還是多情第五百八十九章 宜疏不宜堵第四百四十七章 早就看出來了第五百零三章 家事(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她究竟是誰?第三百五十章 堅持第三百五十九章 名師才能出高徒第十四章 腦殘的紈絝第三章 前因後果第四章 冷宮歲月第八百八十六章我也有嫉妒之心第六百二十一章 戰事起第七百八十八章 連人都算不上第四百三十章話中有話的司徒喚霜第六百四十三章 再謹慎一些沒壞處第四百九十七章 歷練(一)第三十七章 陳瑤的故人第六百二十二章 底氣的來源第四百六十三章 有總比沒有要好第一百零八章 考校手藝的差事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權相害取其輕第八百五十八章 聽牆根的人第四十九章 賈權眼中的諸皇子第一百六十三章 又驚又怒的太子第十四章 腦殘的紈絝第三百七十二章 代人受過第三百七十二章 代人受過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四十章 隱憂第九十七章 決定第六章 文武兼備?第五百三十一章 說服朕第五百六十章 她總該是罪不至死第五百八十七章 矬子裡面拔大個第二百九十八章 賣的好廉價第七百四十七章 巧兒隱憂第十三章 心情不好的母親第六十一章 磨難即歷練第五百六十一章 鬱悶的黃瓊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看嚇一跳第四百四十一章 恐懼感第七百二十七章 肉麻的家信第七百一十四章 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第七百零七章 政績工程第六百四十五章決戰(一)第五百一十九章 暗手第九百零三章 曹銳的打算第六百九十一章 隱憂第四百七十五章 捫心自問第九百零一章 直撲江寧第六百五十二章 善後(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評畫喻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開始了第九百一十一章 你放出了一頭惡狼第一百章 避重就輕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洗第五十七章 改變就從今天開始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對的感覺第七百二十七章 肉麻的家信第八百九十七章 蜀王消息第二百五十六章 看他們自己造化第四百三十三章 爲君之道第八百九十六章 你著急什麼?第四百九十六章 給臺階下第五百一十章 這個好人不做也罷第一百八十四章 夜探第三百二十章 暴行第六十一章 磨難即歷練第六百三十九章 爭吵第六百零三章 先上車的永王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六百四十六章 決戰(二)
第八十一章 齊家第二百二十九章 老軍第四百九十五章 過河拆橋的皇帝第六百一十六章 遷怒第一百九十章 事情沒有那麼簡單第一百七十五章 門清的永王第一百一十六章京兆尹第二百五十二章 轉變第二百八十八章 清醒的很第三百零二章 朝臣的心思(一)第七百四十一章 蹤跡第六百六十章 老爺子的不滿第二百三十六章 你在威脅我?第二百九十一章 什麼都算計到了第二百一十四章 我不希望再有下次第七百三十五章 大明宮第四百二十章 內疚與自責第七百九十章 慶陽一府的家教第一百八十一章 不滿的殿前司第六百六十九章 意料之外第八百五十九章 放過紀王的原因第一百三十八章 罵他們都是輕的第七百七十一章 不要那麼苛刻第六百六十三章 心很累第七百九十三章 拈酸吃醋第一百九十一章 命裡無時莫強求第八百二十七章 真能拉下臉來第四百八十三章 被關注的人第七百五十七章 濫情還是多情第五百八十九章 宜疏不宜堵第四百四十七章 早就看出來了第五百零三章 家事(一)第四百二十九章 她究竟是誰?第三百五十章 堅持第三百五十九章 名師才能出高徒第十四章 腦殘的紈絝第三章 前因後果第四章 冷宮歲月第八百八十六章我也有嫉妒之心第六百二十一章 戰事起第七百八十八章 連人都算不上第四百三十章話中有話的司徒喚霜第六百四十三章 再謹慎一些沒壞處第四百九十七章 歷練(一)第三十七章 陳瑤的故人第六百二十二章 底氣的來源第四百六十三章 有總比沒有要好第一百零八章 考校手藝的差事第二百二十一章 兩權相害取其輕第八百五十八章 聽牆根的人第四十九章 賈權眼中的諸皇子第一百六十三章 又驚又怒的太子第十四章 腦殘的紈絝第三百七十二章 代人受過第三百七十二章 代人受過第二百八十二章 隱憂第四十章 隱憂第九十七章 決定第六章 文武兼備?第五百三十一章 說服朕第五百六十章 她總該是罪不至死第五百八十七章 矬子裡面拔大個第二百九十八章 賣的好廉價第七百四十七章 巧兒隱憂第十三章 心情不好的母親第六十一章 磨難即歷練第五百六十一章 鬱悶的黃瓊第四百九十三章 一看嚇一跳第四百四十一章 恐懼感第七百二十七章 肉麻的家信第七百一十四章 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第七百零七章 政績工程第六百四十五章決戰(一)第五百一十九章 暗手第九百零三章 曹銳的打算第六百九十一章 隱憂第四百七十五章 捫心自問第九百零一章 直撲江寧第六百五十二章 善後(一)第六百六十六章 評畫喻事第四百六十九章 開始了第九百一十一章 你放出了一頭惡狼第一百章 避重就輕第一百五十九章 清洗第五十七章 改變就從今天開始第五百五十八章 不對的感覺第七百二十七章 肉麻的家信第八百九十七章 蜀王消息第二百五十六章 看他們自己造化第四百三十三章 爲君之道第八百九十六章 你著急什麼?第四百九十六章 給臺階下第五百一十章 這個好人不做也罷第一百八十四章 夜探第三百二十章 暴行第六十一章 磨難即歷練第六百三十九章 爭吵第六百零三章 先上車的永王第四百六十八章 皇帝要的承諾第六百四十六章 決戰(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方正县| 开平市| 宜君县| 河西区| 开阳县| 海城市| 固始县| 新建县| 厦门市| 洞头县| 昆山市| 卓尼县| 新干县| 永清县| 阆中市| 柘荣县| 蕲春县| 余干县| 马山县| 宁都县| 蒙自县| 正阳县| 乌拉特后旗| 富民县| 自治县| 沅陵县| 千阳县| 呼玛县| 武乡县| 横峰县| 湖州市| 六枝特区| 高碑店市| 两当县| 习水县| 天等县| 桐柏县| 梁平县| 象州县| 孟津县| 邛崃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