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三章 關門打狗(中)

這個名字,如噩夢般纏繞著吳文獻,自廣州城破的那一日就已經開始了。那一遭,原本陳凱隻身勸降,他已經和殷志榮一起倒向了陳凱,並且按照陳凱的命令到東江口去監視和阻截清軍水師。然而,當許龍的艦隊突然出現,他自覺著明軍大勢已去,便與殷志榮一前一後的逃之夭夭。但是等到他們逃到了瓊州,得到的消息卻是陳凱在珠江全殲清軍水師,同時掩護了超過三十萬廣州百姓逃出生天。

陳凱,從一開始就沒有把希望寄託在他們的身上,始終都留了後手。結果他們選擇了背棄陳凱而去,而陳凱卻結結實實的把尚可喜給算計了,使得清廷重建的廣東水師一戰覆滅,到現在都緩不過勁兒來。

吳文獻不知道那一次陳奇策的突襲其實也是與陳凱有了默契的緣故,但是從廣州一戰後,每每想到那個隻身入營的身影,每每想到那個身影背後的那個強大的鄭氏集團,吳文獻就不寒而慄。此刻,一旦聽到是林察來了,聯想起明軍奪取香港也是林察和陳凱的配合,這個名字便當即從他的口中吼了出去。

這一嗓子,不光是將在場的清軍給嚇得呆立在那裡,就連吳文獻自己也是直接被嚇傻了。

接下來該如何逃走,是棄船,還是設法衝出港門——前者無非是暫且逃離這萬州,陳凱此來,必然是早有準備,他們只怕是連樂會也未必能到得了,甚至就算是逃到了瓊山,沒有船也是難以逃離這島的;而後者,算了,後者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林察既然已經堵死了那裡,肯定是知道了他就在此處,哪還會輕易讓他脫身了。

只有棄船這一條路,吳文獻的腦海裡連忙權衡,無非是逃到瓊山去強奪民船逃生而已。至於以後,還是以後再說吧。

此刻,吳文獻的腦海中裡已經被這些充滿了,神思皆不在此處。不光是他,在場的所有人幾乎都是這般,只是沒有人能夠比他想得更加長遠罷了。

如此的情狀不會持續太久,可也就在吳文獻即將做出決定的剎那,那個帶頭的犯兵卻率先做出了決定,當即拔出了身邊的一個清軍的腰刀,直接擲向了吳文獻。

換做是平日裡,吳文獻這般身經百戰是絕計沒有反應不過來的可能的??墒乾F在所有的心思都在別處,哪還看得到刀子飛來,當即便紮在胸口。

吳文獻當即便倒,場面登時便是一陣混亂。吳文獻的親兵反應過來,要保護大帥,更要捉拿犯兵,在場的清軍更是多有不知所措的。而此時,既然已經做出了決定,那擲刀的犯兵便當即是一聲暴喝出口。

“陳凱來了,林察也來了,誰也逃不了,誰也別想逃了。既然如此,咱們不給韃子當狗使喚了,反正,就用吳文獻的腦袋做投名狀!”

………………

戰鬥,確切的說是受降的工作遠比想象中的要輕鬆太多。水師士氣低落,亂兵突起,吳文獻一倒,便再無人可壓制。大半的清軍直接向林察投降了,無論是協守水師的,還是清軍從府城那邊用來運兵的大小艦船盡數歸了明軍所有。還有小部分則乾脆丟了船,沿著陸路向北逃去。

城外的協守水師反了,萬州城的守軍和官府連忙關閉了四門,同時徵調民夫上城協守,做出了一副負隅頑抗的架勢。

並非是他們感受不到陳凱的威脅,也並非是他們沒有想明白那樁“大宋復國軍”事件必定是陳凱的圈套。只不過,對於陳凱的恐懼是一回事,清廷如今的實力依舊雄厚,這絕非是一個兩個天才橫空出世就能輕輕鬆鬆的力挽狂瀾的,此刻死守,或許是死路一條,但若是就此降了,弄不好反倒是禍及家人的。

萬州守軍尚有鬥志,林察有些惱怒,但也沒有氣急敗壞的讓水師上陸攻城。他是很清楚此刻該當如何的,在海上耀武揚威了一番,等到明軍的主力一旦抵近萬州州城,他僅僅是裝載了一支由步騎混編的明軍上船,便立刻揚帆而去。

林察的艦隊浮海而走,陳凱抵近城下,將劉伯祿的首級做了一個展覽,並且派了一個萬州本地的輔兵攜帶著他的勸降書信入城。

內容,無非是提醒對方,劉伯祿已死,進剿的綠營兵全滅?,F在除了每個縣那一兩百人的守軍,清廷在瓊州就只剩下了五百瓊州鎮兵和一百分巡道兵,六百人的正規軍,面對陳凱一張嘴就是數萬大軍的規模,實在是相形見絀。陳凱勒令他們立刻棄械投降,否則的話,城破之日,負隅頑抗就是死路一條。

明軍圍城,只留了東門方向,而在那裡則還有林察留下的一支小規模船隊監控。這事情,陳凱自覺著是做得有理有據。奈何守城的清軍在商議了一天過後,卻還是冥頑不靈,並不打算就此放棄繼續爲我大清效力的機會。

“不急,現在護院已經被引出來打死了,只要等海峽的大門也關上了,剩下的就可以放心大膽,且心無旁騖的打這些清廷豢養在瓊州的看家犬了?!?

陳凱不急,因爲林察已經率領著水師北上。而此時,伴隨著另一支騎隊的北上,陳凱更不需要著急於這座萬州州城是否能夠立刻拿得下來的事情。

………………

華夏先民開發瓊州,乃是自雷州半島浮海而至。是故,雷州半島有南渡河,海南島上亦有南渡江。

不同於自北向南流向,匯入南海的南渡河,南渡江起源於海南島腹地的山區,由南向北流淌六百多裡,於瓊州海峽匯入大海。

瓊州府的府城所在就位於南渡江的下游,並非臨海,因爲再向北還有??谇羲亲鳡懕泵嫫帘?。但是其位置也已經極其接近海岸線,以至於歷朝奪取海南島,素來都是在雷州半島的南端越過大海,便可以輕而易舉的直薄這座海南島的統治中心。如永曆元年的“兵不血刃”、於杜永和、吳文獻降清後清軍對島上明軍的摧枯拉朽,也就不需要有任何意外了。

長久以來的經驗指出,瓊州禦敵於北,除非海上有真正壓倒性的優勢,否則狹窄的瓊州海峽並不能成爲不可逾越的天塹;反倒是亂事爆發於南,確切的說是亂事爆發於島內,卻往往會迅速的得以平息——因爲,敵向在南,府城便安枕無憂,無論是在島上集結大軍進剿,還是從雷州半島徵調援軍,都是可以迅速的形成數量與質量的優勢的。

現在的情形更像是後者,劉伯祿啓程出發後,彭三益就一直這麼爲他自己,也爲那些文武同僚們打氣。但是待到一個人的時候,這位知識淵博的彭道臺卻總是能想起一件事情,那就是這一次的變亂並不是島上的生黎鬧出來的,而是一支他們完全沒有任何瞭解的軍隊所爲。

“不管怎樣,大軍南向總是對的?;拭鲀砂俣嗄甑姆e威,上百萬的大軍,在大清面前都淪落到了現在這個地步,難不成那些宋人還能翻了天不成?”

每每想到那些讓他憂心忡忡的東西,他便立刻用這些來安慰他自己。這是當年考科舉時從未有過的,因爲那時候,對於八股文,他是有著絕對的自信心的,而事實也證明了他確實能夠考上進士。

奈何,這一次可謂是今時不同往日,戰事,對於他而言是完全陌生的,這裡很難從那些儒家經典裡得到合適的解釋。一旦過往的經歷和知識無法支撐起自信了,他沒有因此而變得盲目自大,已是極大的好事,但是悲觀就不可避免了,幾乎是全憑著自我洗腦來舒緩緊張的情緒。

大軍出征已過去好些天了,前幾日,劉伯祿抵達萬州時曾派人回來報了平安,但是最近幾日卻沒有,很可能還在膠著之中。旁的不說,若是已然取勝,正在追亡逐北,也當會把消息送回來纔是。當然,也有一種可能就是劉伯祿已經敗了,但是一旦想到這種可能,彭三益就連忙自行安慰。

他是分巡道,分巡道的職責並非主要在軍務上面,而是在監督、司法和巡查等方面。戰事還在繼續,他的工作無非是監督糧餉的發給,以及城內的守禦工作。忙著這些的同時,其本職工作上也不能含糊,彭三益只要回到衙門就立刻埋頭於公文之中,尤其是近來形勢緊張,下面的府縣官員往往要忙於應付糧餉的發運,很可能會因此而導致在訟獄上出現紕漏,這是他爲官多年積累下來的經驗,更要注意再三。

需要斟酌的案件判罰並不多,或者說是有些即便在處斷和判罰上出了偏差,其實也已經沒有修改的必要了。至少,沒有必要爲幾個賤民的損失去得罪同僚。

看了半晌卷宗,彭三益擡起頭,又看了看剩下的。大抵是因爲前些天過於繁忙了,公務堆下不少,彭三益想了想,還是決定今天就把公務都處理完了,天知道明天又會出什麼幺蛾子的怪事來。

繼續處置公務,後面的卷宗似乎比前面的要簡單不少,明明白白的也不甚複雜,以至於彭三益的處置速度自也要快上了不少。這樣的輕鬆,心中自少不了會產生些許愜意。就這樣,一直審閱到了最後的一份卷宗,好心情始終保持著,直到外間傳來的一陣驚聲尖叫,良好的情緒方纔是戛然而止。

………………

瓊州府城作爲島上的統治中心,其規模遠勝萬州、陵水那樣的州縣城池。自宋時始建,到明初開始增築,不光是主體城牆在不斷的擴大、加高,城樓、月城增築於東、南兩門,另築子城於西門外,將整個西城牆皆囊括於內,再一次的擴大了整個城池的佔地面積,同時也將這座沒有北門的城池的三座主城門包裹在其中。

此間重要,不言而喻。自劉伯祿出征以來,南城門靖南門已然關閉不開,即便是子城的南城門定海門也同樣是如此。只留得東門朝陽門以及子城的小北門和小西門尚且打開著,畢竟這城裡面還有數萬百姓的生計需要維持,不可能敵軍尚未到城下了就先斷絕樵採,把自家活活餓死。

子城的小西門名曰歸義,修建是很早,是洪武年間,起初就一直叫小西門,這麼叫了近百年,到成化年間才連同著小北門和小南門一起重新命名過了,但是本地人還是稱其爲小西門。無他,習慣爾。

南向的兩座城門關閉,此間的進出壓力自然提升。小西門的城門卒是本地人,但是爲了加強防衛,奉命留守的軍官更是派了一支由五十人組成的綠營兵在旁協守,以策萬全。

綠營兵只看著不幹活,本地的城門卒們表面上無異,但是背地裡卻無不罵娘。用他們的話說,別管是宋軍、明軍,來了,他們都是本地人,脫了這身灰藍色的皮,往城裡的“七井八巷十三街”一鑽,還能咬的著他們的鳥不成。

話雖如此,但上面的命令就這麼安排的,他們也沒有什麼辦法。眼看著人流量大,盤查壓力也大,卻又無可奈何,只能寄希望於劉伯祿快速平息亂事,好讓大南門和小南門能夠重新開啓,那樣他們也能輕鬆許多。

這樣的心思,城門卒們是都有的,就連協守的綠營兵也是如此。在這一點上,他們倒還落了個有志一同,卻也是一件幸事。

一打開城門,看著進進出出的百姓,日子好像又將會是如前些天那般平淡無奇的過去了,最多就是攔下幾個笨蛋,尋尋開心,僅此而已。如他們所料那般,一個上午就這麼晃過去了,輪替著吃了午飯,後面的那些還在消食,這日頭正高,人流也小,正好是稍作休憩的好時候。只是今天卻有些意外,城頭上一聲高喝,遠處一支穿著灰藍色軍服的騎隊正在奔騰而來。

“總算是回來了,又能回到原本的清閒了,沒準兒這一次謹守城池還能落個幾壺淡酒的賞錢呢?!?

守門的老卒不由得笑出了聲來,連帶著其他城門卒們也不由得放鬆了下來。不過,笑歸笑,活兒還是要乾的,城門卒們一下子動員了起來,一邊驅散百姓,給騎隊留出入城的道路,一邊派人向那些幹吃閒飯的瓊州鎮兵報信兒。

很快的,騎兵便衝進了城門洞子,在大街上與那隊綠營兵相遇。接下來該是報捷或是報喪的時刻了,城門卒、百姓以及綠營兵們都在躍躍欲試,只是有一點顯得過於怪異的是,這支清軍騎隊的規模實在是有些太大了,似乎比他們出征的騎兵數量還要多。而且,那些騎兵戴著頭盔,但卻依舊還是從邊邊角角的縫隙處露出了一些不該有的頭髮來。

“辮……”

“別多嘴!”

老卒極力的壓低了聲音低喝道,順帶著一把捂住了一個新兵的嘴巴,直接暗示其他人後退。而此時,綠營的帶隊軍官也注意到了數量上的怪異之處,暗示了一個手下回去報信兒,自家便上前招呼著。豈料沒等他把話說完,那帶隊的騎兵軍官竟一槍捅在了他的咽喉處,而後大喝出口。

“老子是大明王師,兒郎們,按照計劃奪取各處要點,快!”

第一百五十七章 挑唆(四)第七十二章 築基(四)第一百零五章 再見(四)第一百五十章 定情第六十八章 暗度陳倉(中)第五十七章 藏頭露尾(二)第二十四章 禮尚往來(中)第六十九章 暗度陳倉(下)第二十八章 營債第七十七章 抉擇(中)第二十九章 揭盅(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物是人非(上)第二百四十章 刺虎(中)第二十章 暗流(上)第七十章 築基(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織霧(六)第四十五章 求變(六)第五十八章 藏頭露尾(三)第三十九章 各方(完)第二百章 風暴第四十一章 明日之血(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展望(五)第三十四章 一場戲(一)第四十章 無恥之尤(五)第一百零一章 反擊(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刺虎(下)第四十七章 除夕第二十八章 加速(八)第一百一十四章 霧盡花開(一)第三十一章 栽花插柳(六)第一百六十六章 狂飆(二)第六十章 歸來(四)第二十一章 微瀾(上)第四十四章 所爲者何第六十三章 內憂外患(三)第一百零四章 十倍之限第七十三章 築基(五)第八十章 遲到(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蝴蝶(完)(二合一大章)第一百零八章 織霧(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怒吼(一)第九十一章 舊事(三)第九十八章 高估(五)第二百零八章 文官守城法(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岔口(三)第三十五章 各方(三)第九十三章 潮落潮起第一百四十一章 在遠方(完)(二合一大章)第三十一章 栽花插柳(六)第六章 在江西(一)寫在卷尾的話第五十八章 一曲忠誠的讚歌(上)第二十章 打蛇七寸第二十五章 出征第九十三章 種子(上)第八十三章 會獵第二十九章 加速(九)第四十二章 路客與刀客(三)第四十五章 無恥之尤(完)第一百四十三章 見面禮(下)第一百零六章 與民爭利第六十七章 相爭第七十八章 分水(上)第八十四章 棋局(上)第六十三章 向西第三十五章 一場戲(二)第十章 遺澤(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見面禮(中)第二十三章 錢山之戰(上)第四十五章 求變(六)第九十二章 恍如昨夜(下)第一百零五章 再見(四)第十二章 關門打狗(上)第五十章 早春時節(五)第一百一十九章 物是人非(中)第六十章 叮囑第二章 永曆十一年(一)第五十九章 合流(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物是人非(中)第三十六章 雙贏第一百八十八章 現狀第一百章 反擊(中)第五十五章 撕裂(上)第一百零五章 季孫之憂(八)第九十三章 落子無悔(八)第八十四章 棋局(上)第七十八章 分水(上)第八十六章 崩潰第一百三十五章 步步爲營第四十一章 明日之血(上)第七十七章 抉擇(中)第九十三章 潮落潮起第三十五章 栽花插柳(完)第十七章 肇慶之戰(上)第三十七章 進寶(上)第十八章 順治十四年(五)第五章 戰端再啓(下)第六十二章 內憂外患(二)第十五章 壓榨(一)第八十章 厚積薄發(下)
第一百五十七章 挑唆(四)第七十二章 築基(四)第一百零五章 再見(四)第一百五十章 定情第六十八章 暗度陳倉(中)第五十七章 藏頭露尾(二)第二十四章 禮尚往來(中)第六十九章 暗度陳倉(下)第二十八章 營債第七十七章 抉擇(中)第二十九章 揭盅(下)第一百一十八章 物是人非(上)第二百四十章 刺虎(中)第二十章 暗流(上)第七十章 築基(二)第一百一十二章 織霧(六)第四十五章 求變(六)第五十八章 藏頭露尾(三)第三十九章 各方(完)第二百章 風暴第四十一章 明日之血(上)第一百九十四章 展望(五)第三十四章 一場戲(一)第四十章 無恥之尤(五)第一百零一章 反擊(下)第二百四十一章 刺虎(下)第四十七章 除夕第二十八章 加速(八)第一百一十四章 霧盡花開(一)第三十一章 栽花插柳(六)第一百六十六章 狂飆(二)第六十章 歸來(四)第二十一章 微瀾(上)第四十四章 所爲者何第六十三章 內憂外患(三)第一百零四章 十倍之限第七十三章 築基(五)第八十章 遲到(四)第一百一十五章 蝴蝶(完)(二合一大章)第一百零八章 織霧(二)第一百七十九章 怒吼(一)第九十一章 舊事(三)第九十八章 高估(五)第二百零八章 文官守城法(四)第一百二十八章 三岔口(三)第三十五章 各方(三)第九十三章 潮落潮起第一百四十一章 在遠方(完)(二合一大章)第三十一章 栽花插柳(六)第六章 在江西(一)寫在卷尾的話第五十八章 一曲忠誠的讚歌(上)第二十章 打蛇七寸第二十五章 出征第九十三章 種子(上)第八十三章 會獵第二十九章 加速(九)第四十二章 路客與刀客(三)第四十五章 無恥之尤(完)第一百四十三章 見面禮(下)第一百零六章 與民爭利第六十七章 相爭第七十八章 分水(上)第八十四章 棋局(上)第六十三章 向西第三十五章 一場戲(二)第十章 遺澤(上)第一百四十二章 見面禮(中)第二十三章 錢山之戰(上)第四十五章 求變(六)第九十二章 恍如昨夜(下)第一百零五章 再見(四)第十二章 關門打狗(上)第五十章 早春時節(五)第一百一十九章 物是人非(中)第六十章 叮囑第二章 永曆十一年(一)第五十九章 合流(下)第一百一十九章 物是人非(中)第三十六章 雙贏第一百八十八章 現狀第一百章 反擊(中)第五十五章 撕裂(上)第一百零五章 季孫之憂(八)第九十三章 落子無悔(八)第八十四章 棋局(上)第七十八章 分水(上)第八十六章 崩潰第一百三十五章 步步爲營第四十一章 明日之血(上)第七十七章 抉擇(中)第九十三章 潮落潮起第三十五章 栽花插柳(完)第十七章 肇慶之戰(上)第三十七章 進寶(上)第十八章 順治十四年(五)第五章 戰端再啓(下)第六十二章 內憂外患(二)第十五章 壓榨(一)第八十章 厚積薄發(下)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错那县| 安阳市| 海宁市| 永城市| 莲花县| 汝南县| 平安县| 海口市| 准格尔旗| 苏尼特右旗| 台北市| 弥勒县| 京山县| 肇源县| 北京市| 宝丰县| 清水县| 驻马店市| 洪雅县| 石门县| 大邑县| 宁蒗| 苍山县| 麻栗坡县| 漳浦县| 那曲县| 平塘县| 岐山县| 化德县| 安丘市| 乐至县| 渑池县| 武功县| 贺州市| 资源县| 河源市| 日照市| 安徽省| 巴林左旗| 永年县| 临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