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四十六章 兩個好消息

在與一干莫名眼神的大佬們談過一次之後,胡文海並沒有在帝都久留而是匆匆回到了繡城。

正如胡文海所預料的那樣,雖然對他能夠精準預測了黑色星期一的能力很感興趣,但並沒有人強行要他交出這背後可能存在的秘密。

大領導們除了當著他的面,再次要求他短時間內最好不要離開國內,另一方面則是向他通報了兩件事情。

第一個,繡城升級爲特區的程序終於走完,接下來很快就會將各項政策落實。特區這一貼胡文海開出的藥方,究竟能不能實現東北的產業升級和改革開放,就要拭目以待了。

而另一件事情,則是國家打算要擴大對蘇聯的出口貿易了。滿裡從一個縣城,變成了內蒙直轄的縣級市,隨著中蘇貿易的發展,未來很可能成爲計劃單列市。

這兩件事情,說起來似乎從表面上看都和胡文海無關,而是政府層面的策略變動。但這其實又和胡文海密不可分,東北產業升級的主要動力,無疑要依靠中鐵建投銀行的支持,才能撬動起已經略顯疲態的東北重工業和逐漸陷入一潭死水的改革步伐。

而滿裡的開發則更是離不開中鐵建投銀行對鐵道部的支持,對蘇貿易擴大必然要增加濱州鐵路的運輸量,甚至是盛京到冰城的整條鐵路線進行電氣化和網絡化改造。

光是這兩個項目的投資,計經委估算設計資產至少上千億人民幣。

八十年代的上千億人民幣可比二十一世紀的一萬億還要值錢,若非是國家切實看到了繼續改革開放,東北的未來不容樂觀,恐怕是真的很難下這個決心。

改革開放不可能中斷,東北的衰落似乎將不可避免。

從目前的對外貿易種類來看,中國出口產品的主力無疑是輕工業和原材料。

中國大量出口,並且正在不斷加強的出口產業,只能是輕工業。承擔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同樣只能是輕工業。而進口產品的主力,則是各種高科技產品以及製造業生產設備。

從目前的數據來看,1987年前三個季度的進口總額,達到了讓人膽戰心驚的527.39億美元。這其中至少有120億美元以上,是外商在中國的投資項目,用於進口國外的製造設備。汽車和家電產品的進口額,用外經貿部發言人的話來說,就是“進一步得到了適當的控制”——這基本上,就是八十年代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

具體這一年汽車和家電產品的進口額究竟是多少,即使翻遍了市面上的所有報紙期刊,這個數據不是體制內相關人員,是很難得到的。

刨除這些數字之後,1987年前三個季度國內企業的機器製造業進口數字,精確估計很可能高達280億美元以上。

而1987年全年計劃對外借款協議總額,則達到了162.65億美元,這筆錢實際使用資金則達到了153.32億美元。借貸的規模,比1985年增加了至少300%,這些錢主要的流向除了東南沿海的開放地區,大頭則統統流入了東北。其中造船業和鐵路運輸是承接貸款的主力,至少有上百億美元的資金,是用於爲東北產業升級做了配套。

那麼,1987年前三個季度,作爲東北經濟龍頭的渤海省,機器製造業的生產總值是多少?只有可憐的120億——人民幣。

東北經濟儼然是坐在了一顆倉促上馬的大號火箭上,若不是一飛沖天,那就是萬丈深淵。

而東北產業的傳統優勢機器製造業,隨著外商投資和東南地區輕工業飛速發展,一方面是生產裝備進口能力迅猛增加,另一方面則是東北機器製造業的優勢正在迅速淪喪。

從建國以來到改革開放,從蘇聯援建開始,東北憑藉全國獨一份的產業優勢以及事實上的鎖國政策,充當的實際上是技術輸出的角色。

國際上這樣的角色,一般是發達國家充當。將自己次一級的技術向不發達地區轉移,在這個過程中賺取超額利潤,養活自己龐大的、昂貴的技術開發團隊。

而在建國前三十年,東北地區則向全中國支援了衆多的工業建設項目。但問題是,這三十年間,中國是個計劃經濟國家。東北的技術轉移和產業擴張,雖然絕非無償付出,但更說不上是超額利潤。相應的,這三十年裡東北地區的產業升級過程發展卻是極爲緩慢。

當然,話又說回來,如果東北真的要在這個過程中賺取超額利潤,那中國工業的發展顯然是不可能有今天的規模。

東北在這個階段的作用,打個比方來說,就好像是即時戰略遊戲裡的主基地。

玩過魔獸爭霸這種遊戲的人都清楚,一般來說主基地出農民製造建築,功能建築則負責出兵。當主基地將一層科技有用的建築造滿,這時候就需要升級主基地來解鎖更多建築物。

三十年苦媳婦熬成婆的東北,眼看著總算中國建起了一個看的過去的工業體系,可算是能支持一下自己這個主基地來升級一波科技了吧?

當年沒賺到超額利潤不怕,反正咱們是計劃經濟嘛,產業升級的時候同樣有成本-50%的優勢。

但就在這個時候,改革開放了。

即使東北不產業升級,光是撿國際市場上發達國家次一級、次兩級的產業轉移,技術水平都能爆了東北老工業基地仍然在堅持的很多五、六十年代技術。

歷史上,很可惜,在當時的條件下,只能是犧牲了東北的產業升級機會,換來了改革開放之後的經濟騰飛。

等國家有錢了,再回過頭來補課。就像發展工業走先污染再治理這條路類似,很多曾經的臭水溝,不是也重新煥發了新生嗎?

承接產業轉移賺到了錢,到時候再回頭搞東北振興吧,總比拖著一艘船的人一起死來的好。這個決策,從全國角度來說,不是錯,相反是對的不能再對了。

按理來說,也是有很大可能成功。產業升級,不就是錢嗎!有什麼是錢解決不了的呢?恐怕是沒有吧。

但套一句題外話,男女之間的感情就像鏡子,碎了之後勉強粘回去,照出來的也都是人渣。

誰能想到,一場大下崗,和短短十年裡這片土地上官僚們瘋狂的醜態。東北的人心就像鏡子,眼看著就碎了,碎了之後就再也粘不回去了。勉強用著,照出來的也都是一羣人渣。

人心這個東西,有時候便宜的只值一個饅頭,有時候貴的連一點六萬億都肯定不夠。

只要這面鏡子照出來的還都是人渣,恐怕這一點六萬億最大的作用,就是北上廣的房價,又tm有救了!

何況組成鏡子的人心,說不定都快要沒有了。

改革開放,好就好在,相比於前三十年,後三十年的一部分人有了用腳投票的權力。問問黎叔,這人心散了,隊伍還能組的起來嗎?

說遠了。

胡文海爲東北選了一條成功率並不那麼高的一條路,成了,獲得和國際市場在中國國內同臺競技的待遇。輸了,大不了是從頭再來。

何況在既成事實的前提下,國家也不得不轉變了態度。

一方面是上百億美元的國外貸款、幾百億美元的投資,可能上萬億人民幣的配套。另一方面,則是東北產業的疲軟無力,裝備製造業只有百億人民幣產值規模的現實。

如果失敗,東北的結果將會比歷史上死的更慘。

而重工業基地這個東西,就好像大學學了四年英語,四級考了三次五十分。

這要說,麻蛋的英語實在學不會,難道要轉頭去學法語?光是想想每天六點起來背單詞的那些痛苦記憶,就沒有勇氣重頭開始了。

對國家來說也是一樣,有個貌似還能喘氣的東北老工業基地不管,一想要換個地方白手起家,實在是蛋疼的緊,還是看看這個半殘廢有沒有救吧。

但胡文海的出現,讓東北經濟完全偏離了歷史軌跡。如今的問題是,如果現在不救東北,那以後中國再想產業升級,就真的要連個半殘廢都沒有了。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之下,胡文海終於等來了今年最好的兩個好消息。

繡城特區開埠,對蘇貿易擴大,這就是東北最大的利好消息了。可別以爲這兩個決定很容易,它們的背後,是整個國家戰略層面的變動。

作爲老工業基地,東北的任務原本是求穩,這才錯失了歷史上最後的機會,不得不走到了大下崗的這一步。

如今繡城開埠,意味著東北經濟局面將從求穩向求變轉變,涉及到的何止是東北一地?

而擴大對蘇貿易就更不得了,這意味著中蘇關係回暖,意味著中美關係可能出現裂痕,意味著整個外交形式將會發生嚴重變化。

這兩個政策的背後,影響的可以說是世界大勢,也就無怪需要這麼長時間才能做出決策了。

不管怎麼說,胡文海折騰了這麼多年,總算是得到了一個徹底改變世界的機會。

既然如此,沒說的,幹吧!

第八百五十七章 行情背後第七百九十六章 船廠故事(一)第八百八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門難進第六百五十九章 漏題第十一章 巴基斯坦第七百二十二章 園丁第二百七十七、八章 三觀毀滅者第八百八十三章 扣留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洋般的財富第五百一十四章 物價闖關第三百六十七章 歷史需要沉澱第六百七十六章 死亡不是結束第八百六十九章 從頭越第四十章 冷泉港第四百七十九章 冉妮的故事3第五百六十一章 元帥的小心思第七百九十五章 匯率貶值第一百零九章 回家第五百九十九章 賴賬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婆第七百四十九章 鮑里斯的機會第一百六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一十七章 代工第九百零一章 出招第五十七章 論打買第七十八章 冷軋帶鋼第六十五章 歸家第二百八十九章 團結又鬥爭第七百三十章 機密文件第四十八章 國內來人第八百零九章 敵後根據地第七白零九章 波音的抉擇第二十九章 行動中心戰第九十七章 棱鏡計劃第五百一十一章 繡城模式第一百六十二章 拆分第六百四十六章 歷史總是重複第一百三十二章 斬首第九十五章 眼界第四十八章 國內來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事難辦第三百三十章 光棍第六百五十五章 背鍋俠第九百章 第一輪第一百四十一章 自我實現第三百六十三章 搶購第四百四十三章 天災第五百二十四章 胡鬧第三百二十四章全彈齊射第五百二十八章 選址第八章 觀念第八百一十章 首富授課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說的對第七章 下海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心機房第一百九十二章 計算機霸權第五百七十三章 雨夜第四百二十二章 模鍛與自由鍛第八百五十一章 首富名片第四百二十六章 踹一腳第七百章 去創造奇蹟第六百一十六章 聯手第四百零一章 新科新城第七十一章 投票第六百六十四章 於焉墜落第三百零九章 製造壓力第一百一十章 赤子之心第二百四十七、八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異株湖第五百五十章 挑刺第三百九十四章 狂吻俄羅斯第三百七十九章 路線第五百一十四章 物價闖關第三百八十五章 三大獎第八百二十三章 SM1C第七百四十二章 東德輓歌(二)第十三章 實在的巴鐵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的一年第二十六章 上戰場第五百五十四章 批文第四百七十四章 上課第五百二十章 傢俱廠的小故事第九十八章 談判第一百五十九章 承包第六百二十一章 EOS第一百一十五章 聚餐第六百三十九章 主力銀行第九百零八章 和平號第四百四十九章 退休廠長第一百零五章 精確制導第八百三十二章 四國演義第二百二十三、四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空軍,大殺特殺第八百一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香江發行第八百八十九章 颱風眼第五百五十七章 勾引第八百八十三章 扣留第七百七十七章 做事的人
第八百五十七章 行情背後第七百九十六章 船廠故事(一)第八百八十一章 人心散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門難進第六百五十九章 漏題第十一章 巴基斯坦第七百二十二章 園丁第二百七十七、八章 三觀毀滅者第八百八十三章 扣留第五百三十五章 海洋般的財富第五百一十四章 物價闖關第三百六十七章 歷史需要沉澱第六百七十六章 死亡不是結束第八百六十九章 從頭越第四十章 冷泉港第四百七十九章 冉妮的故事3第五百六十一章 元帥的小心思第七百九十五章 匯率貶值第一百零九章 回家第五百九十九章 賴賬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婆第七百四十九章 鮑里斯的機會第一百六十八章 黃雀在後第二百一十七章 代工第九百零一章 出招第五十七章 論打買第七十八章 冷軋帶鋼第六十五章 歸家第二百八十九章 團結又鬥爭第七百三十章 機密文件第四十八章 國內來人第八百零九章 敵後根據地第七白零九章 波音的抉擇第二十九章 行動中心戰第九十七章 棱鏡計劃第五百一十一章 繡城模式第一百六十二章 拆分第六百四十六章 歷史總是重複第一百三十二章 斬首第九十五章 眼界第四十八章 國內來人第一百四十九章 事難辦第三百三十章 光棍第六百五十五章 背鍋俠第九百章 第一輪第一百四十一章 自我實現第三百六十三章 搶購第四百四十三章 天災第五百二十四章 胡鬧第三百二十四章全彈齊射第五百二十八章 選址第八章 觀念第八百一十章 首富授課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說的對第七章 下海第四百七十五章 中心機房第一百九十二章 計算機霸權第五百七十三章 雨夜第四百二十二章 模鍛與自由鍛第八百五十一章 首富名片第四百二十六章 踹一腳第七百章 去創造奇蹟第六百一十六章 聯手第四百零一章 新科新城第七十一章 投票第六百六十四章 於焉墜落第三百零九章 製造壓力第一百一十章 赤子之心第二百四十七、八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異株湖第五百五十章 挑刺第三百九十四章 狂吻俄羅斯第三百七十九章 路線第五百一十四章 物價闖關第三百八十五章 三大獎第八百二十三章 SM1C第七百四十二章 東德輓歌(二)第十三章 實在的巴鐵第四百四十七章 新的一年第二十六章 上戰場第五百五十四章 批文第四百七十四章 上課第五百二十章 傢俱廠的小故事第九十八章 談判第一百五十九章 承包第六百二十一章 EOS第一百一十五章 聚餐第六百三十九章 主力銀行第九百零八章 和平號第四百四十九章 退休廠長第一百零五章 精確制導第八百三十二章 四國演義第二百二十三、四章第一百三十一章 空軍,大殺特殺第八百一十四章 最好的時代(三)第五百三十九章 香江發行第八百八十九章 颱風眼第五百五十七章 勾引第八百八十三章 扣留第七百七十七章 做事的人
主站蜘蛛池模板: 肥城市| 浦江县| 洪雅县| 博白县| 宁陵县| 霍城县| 贡觉县| 新绛县| 卢氏县| 思茅市| 高碑店市| 新化县| 年辖:市辖区| 江津市| 伊川县| 徐水县| 马公市| 手游| 逊克县| 东乌珠穆沁旗| 安义县| 临沭县| 井陉县| 大庆市| 永新县| 江陵县| 萝北县| 炎陵县| 沙湾县| 新晃| 麻江县| 秀山| 长垣县| 克拉玛依市| 同江市| 教育| 柘城县| 江孜县| 淅川县| 阆中市| 黄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