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章 慎矜

“這另一件范陽之事,恕下官無禮,那便就事論事了。”說起這與公與私之事,李揚便是正經了起來道,“也不怕裴僕射笑話,說起這范陽人選是哪一位賢達坐鎮,只要他之心忠於大唐,忠於陛下,又有才幹的話,是唐人還是胡人皆是無妨。裴僕射之意是怕胡將不忠,掌二方鎮之兵威迫大唐吧”

裴耀卿只笑不語,輕輕的點了點頭。

“裴僕射所擔憂之事下官也是想及了的,只是下官有一事也想請問裴僕射,敢問裴公可否願意捨棄長安的安逸去那苦寒的范陽鎮守?”李揚笑問。

裴耀卿當即笑道:“子仁之意有理。若是陛下命老夫去范陽,我心定是不願。但事及大唐,萬死不敢相辭。”

“這便是了,就連心懷天下的裴公都心存不願,何況朝中的那些大臣呢?君久在中樞也是知道,不論都護、都督或是節度使之職皆是遙領,有哪個王子、重臣是願意去的。朔方、隴西、河東之地還是好些,一過河西、樟水、秦嶺皆是人少之地,加之生番、外番又多不懂禮數,不服王化、生事甚多,提起這些郡縣皆是讓人頭疼。下官出京官居於春州、沙州、庭州、河州之時,其地說爲荒蕪也未嘗不可。想那時下官每日望長安之方向,日夜企盼能迴歸京兆,哪怕任一從九品下主事、典儀或縣尉也是心甘的。”李揚有些愁苦的說道,“除去這些不說,更有爲一任方鎮長官做事皆是小心翼翼,生怕做錯而遭彈奏。有時該出兵時出不得兵,不該不兵時反倒讓其出兵,做的好了各採訪使道一聲贊,稍稍有了差錯那便等著貶官論罪吧!裴公,此爲小子的私言,裴公只當是笑話聽聽罷了。”心中想及那時自己爲外京之時的苦,便是搖頭道,“外京雖是浮財多些,但畢竟心中還是苦著。”

裴耀卿點頭道:“子仁所說老夫也有同感,想那時爲濟州刺史,雖在黃河之鉅野,但戶不過萬,除去能食鮮美鯉魚之外,就只剩愁悵二字了。”笑了笑與李揚道,“讓子仁看笑話了。老夫雖是有別的想法,不過你說的確是實情。子仁,你所說不過是駐地艱苦,朝中之人不願去而已,這與范陽節度使、平盧節度使授於一胡人恐無多大的干係吧。”

“裴僕射明見。下官所說的不過是其一罷了。另一原因下官卻是想與陛下身上說起,不知裴僕射願不願聽起。”李揚止口不說,只是以眼瞧了裴耀卿。

“罷了,事關陛下,老夫已經知道了。”立即明白過來的裴耀卿心中暗歎,陛下已不是那位精勵圖志、以餘詬病的三郎了,如今的陛下實是讓人捉摸不透,說其糊塗但又握權不鬆,言其精明卻又心事反事,這從貶張齡,三王之事中便能見得一斑。近年又掩耳盜鈴的寵幸本爲兒媳的太真真人,大唐雖是男女之風開放,但這仍是不雅之說實爲天下之人笑耳。選安祿山爲二鎮節度使問羣臣,倒不如說陛下心中確是有意讓他爲之,只不過是問一問好落個心安罷了。嘆罷負袖於身後闇然道,“子仁,你先回去吧,老夫想一起。”

李揚心知其必會心憂至尊與這大唐天下,便是心懷敬意的朝他重重施一禮。

“子仁,不管你與誰人共事,切記萬萬不可心棄大唐,心棄陛下!去吧!做你應做之事去!”裴耀卿揮手,轉身不與他相看。

李揚又拜,無言,心中涌起苦澀滋味而悄悄退下。

過日,陛下正式下旨,平盧節度使安祿山兼任范陽節度使,天下大譁。一郡太守上書不可卻被貶爲嶺南之郡同職員外,此後無人敢議此事。

四月,裴敦復剿滅吳令光欲回京復旨,陛下大喜封賞爲刑部尚書,但又傳聞有意令其爲嶺南五府經略使,這便讓其嚇著急是奏道:“陛下,臣自嶺南而歸,不服水土致身有疾,從而差些誤事。臣稽首懇請陛下開恩,讓臣居京養病。”卻是慢騰騰的不敢回京。李隆基準之,心中暗道,安祿山居苦寒之地從無怨言,真是忠心耿耿,其心可嘉!”便是對其更信幾分了。

五月,河西節度使夫蒙靈察傳來捷報,斬首騎施莫賀達幹,請陛下定奪其事。李隆基傷哀阿史那昕,因其無嗣又惱黃姓皆聽從莫賀達幹之命,便更立突騎施黑姓伊裡底蜜施骨咄祿毘伽爲汗。骨咄祿毘伽聞之大喜過望,以臣子之禮朝拜至尊,並乞求和親以尚公主。

李隆基未準,卻是封宗室告城縣令李參之女爲和義公主,準備和親奉化王、東拔汗那國王阿悉爛達幹。

此月,李揚之妾室朵兒與餘燭皆是聞喜,薛嵩等友相賀之,來者皆爲親朋。其間諫議大夫楊慎矜不知何意,也隨禮一份卻是甚重,李楊謝禮時皺眉,心中暗想,這本是二個妾室有喜也不必如此動衆,只是朋友尋個相聚的機會而已。再說我又未通知於他,他又爲何上賀呢?便是命人請入客廳中問道:“君多禮了,本是一小事何必如此客氣?禮太重了,請諫議大夫收回。”

楊慎矜笑著回道:“李侍郎纔是客氣,往日下官想親近還無合適的機會,如今可好,正巧借了仁和縣主聞喜之日,下官便是不招自來了。”

“哦。楊大夫,你之心意本官已領,可禮還是收回的爲好。”李揚豈能受之,命人取於堂下。

臉色微顯難看的楊慎矜不自然的笑了,拱手相勸道:“李侍郎爲何這般的客氣,下官與你妻是老親,若是攀起來,下官託大你需喊下官一聲叔父。這等小禮其實也不爲別的,只是往後添個念頭好相往來。”

“這?”李揚不免心中亂想了起來。

見此臉色,楊慎矜豈是不知憑了自己一言讓這李侍郎相信實爲難了些,便是舒展了臉面笑道:“李侍郎不知此事也實是不怪,只因我與楊兄雖是同爲一祖,但已是遠了些,但應在末服之間。由於一殿爲臣,怕是讓人說了閒話,所以便是閉口不談親戚之事,這大概也是你外父多有忌諱吧。”

說到這些李揚想了下,也知道大抵是真的吧,畢竟先隋餘人在皇朝是能掩則掩,能隱則隱的,本是親近之人也想著法子躲著他們,只怕引火燒身。這楊慎矜是先隋一脈,爲隋煬帝廣玄孫。曾祖隋齊王暕,祖父楊政道。隋大業十四年,政道隨宇文化及至河北,爲僞夏王竇建德所破,與其祖母蕭皇后入於建德軍,被送於突厥處羅可汗牙帳,遷居定襄進封爲隋王。后皇朝太宗皇帝破頡利可汗,定北漠始歸中原,受封員外散騎侍郎,後官至尚衣奉御。生子隆禮,後違至尊改名崇禮,歷任天官郎中,再歷洛、樑、滑、汾、懷五州刺史,皆以清嚴能檢察人吏絕於欺隱聞。開元初,擢爲太府少卿,再擢拜太府卿,加銀青光祿大夫,進封弘農郡公,授戶部尚書致仕,此爲其父也(摘改自搜搜百科——楊慎矜)。想及此處,李揚便是點頭,但卻不稱其爲親戚,只是呼了官職道:“楊諫議大夫,事有曲折恕本官不能相認親戚。但本官之宅門隨時可爲君洞開,不知楊諫議大夫意下如何?”

“如此甚好!”楊慎矜一愣立即明白了過來,這李揚不願與先隋楊氐扯了關係,畢意於他有不利之處,但又未說死,這關係只不過以別樣的方式相處即可,比如朋親又比如同僚。心中雖是有些惱意,但又想下這李侍郎也算是好的了,旁人相避還不及,留個顏面算是客氣,想想便是心寬了起來,說道,“那日後下官便常與李侍郎走動了。”

“好說,請楊諫議大夫莫要客氣。”話至此二人之間像是親的了些,李揚便是指了禮品道,“還是請拿了回去,如此太重實是本官受不得。”見楊慎矜又有相勸之意,便以話堵了其嘴道,“聽聞楊諫議大夫善於書筆,本官舍臉懇請留一貼如何?”

楊慎矜無奈,只得寫一貼字,將禮品帶回,臨行之時又道:“李侍郎,其實下官前來也是有一事相求的。”

李揚笑道:“請講。”心中暗道,此人真是好心計,先是攀認直到了現在方纔相說實話。

“李侍郎,實不相瞞,下官此前做事有失妥當,恐怕李尚書那邊對下官有些誤見。”楊慎矜終是臉薄了些,說了半句便是吞吐起來。

“哦?此事從何說起。”李揚裝了不知道而問。

“這個?”楊慎矜心下一橫,躬身施禮道,“李侍郎,可否與李尚書提說一句,就道慎矜日後願爲李尚頭馬頭爲首。”說罷又施一禮,不等迴文,急急忙忙退出了門去。

李揚站於門階之上笑了笑,回頭與幾步之遠的李蒼頭道:“李公,此人你看如何?”

“回老爺的話,依老朽來看,此人生性軟弱多猜,實是遺憾!”李蒼頭仍是恭敬回道。

“哦,李公識人可是真準!”李揚大笑而回,過李蒼頭之身前道,“但我多年之中實是未識得李公全顏,也是遺憾之極!”

李蒼頭笑起,將臉上的皺紋越發的多起,小心的回著:“不管老爺如何看老朽,老朽只知要忠於老爺纔是本分。”

“好個本分二字!你我爲何不爲此二字去相飲一杯呢?”

李蒼頭笑的更起,躬身跟隨著道:”老爺是天,老朽是奴,不敢也不能,不許也不準!這方是本分!“

李揚停步看了他一眼,點頭道:“你很是明白,那老爺賞你酒一杯如何?”

“謝老爺!”李蒼頭正色而道。

“哈哈,好!好!好!”李揚大聲而贊,邁步朝裡宅行去。

李蒼頭低頭陪笑不已,躬身施禮相送。

第二百七十八章 出城第三百三十章 邸報第一百五十七章 頭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刺殺第四十八章 說明第三百六十四章 部落第二百八十七章 奴兒第一百五十六章 部落第一百四十三章 作戲第二百二十五章 宴席第三百五十五章 二門第五百二十章 案定第七十二章 局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爭第二百五十六章 會友第七十章 局一第四十一章 迎娶第三百二十四章 暈倒第四百六十五章 心計第一百章 議兵第三百零五章 奴婢第二百八十二章 落定第四百八十六章 以勸第一百零四章 戰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宮裡第一百零二章 戰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鞭苔第四百十一章 街遊第五十二章 道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置第三百五十五章 二門第一百八十一章 心亂第二百一十二章 宮談第九十九章 雜亂第四百二十二章 西去第二百零四章 幕後第四百一十一章 姊妹第二百二十二章 壽昌第一百六十三章 牙帳第一百七十八章 亂起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假第三百八十一章 會見第四百五十六章 婦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後第三百六十四章 部落第一百六十三章 牙帳第四百六十八章 故人第三百零九章 相談第四百零一章 臨摹第二十五章 心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升遷第一百二十章 山谷第二百零九章 離去第一百三十五章 宴後第四百零九章 往事第八十二章 風起第三百一十六章 閒話第一百零七章 打賭第五十章 開戲第四百五十三章 心懷第二百九十章 動靜第六十九章 開局第四百五十八章 公主第一百六十一章 被抓第二百九十五章 菊娘第三十一章 要走第五章 破立第四百八十五章 紛議第四百七十二章 說夢第十五 訪人第一百零二章 戰一第七十二章 局三第一百九十章 納妾第五百章 慎矜第三百章 李禕第三百章 李禕第四百三十七章 宮裡第六十六章 戲八第七十九章 鄉試第三百一十九章 初二第五百零四章 清濁第三百七十六章 英雄第四十五章 半夜第四百五十九章 白水第五百零六章 再貶第五十四章 相談第四百四十三章 李宅第二百六十一章 興慶第四十七章 買房第四百六十三章 敘情第一百五十一章 結怨第三百九十三章 逼迫第三百七十五章 骨咄第三百五十七章 引誘第一百三十八章 刺殺第六章 家事第一百二十章 山谷第十六章 拜師第四百六十九章第四百一十四章 決斷
第二百七十八章 出城第三百三十章 邸報第一百五十七章 頭人第一百三十八章 刺殺第四十八章 說明第三百六十四章 部落第二百八十七章 奴兒第一百五十六章 部落第一百四十三章 作戲第二百二十五章 宴席第三百五十五章 二門第五百二十章 案定第七十二章 局三第二百三十二章 戰爭第二百五十六章 會友第七十章 局一第四十一章 迎娶第三百二十四章 暈倒第四百六十五章 心計第一百章 議兵第三百零五章 奴婢第二百八十二章 落定第四百八十六章 以勸第一百零四章 戰三第四百三十七章 宮裡第一百零二章 戰一第三百六十六章 鞭苔第四百十一章 街遊第五十二章 道人第二百四十一章 安置第三百五十五章 二門第一百八十一章 心亂第二百一十二章 宮談第九十九章 雜亂第四百二十二章 西去第二百零四章 幕後第四百一十一章 姊妹第二百二十二章 壽昌第一百六十三章 牙帳第一百七十八章 亂起第四百二十四章 真假第三百八十一章 會見第四百五十六章 婦人第二百三十三章 戰後第三百六十四章 部落第一百六十三章 牙帳第四百六十八章 故人第三百零九章 相談第四百零一章 臨摹第二十五章 心事第四百九十六章 升遷第一百二十章 山谷第二百零九章 離去第一百三十五章 宴後第四百零九章 往事第八十二章 風起第三百一十六章 閒話第一百零七章 打賭第五十章 開戲第四百五十三章 心懷第二百九十章 動靜第六十九章 開局第四百五十八章 公主第一百六十一章 被抓第二百九十五章 菊娘第三十一章 要走第五章 破立第四百八十五章 紛議第四百七十二章 說夢第十五 訪人第一百零二章 戰一第七十二章 局三第一百九十章 納妾第五百章 慎矜第三百章 李禕第三百章 李禕第四百三十七章 宮裡第六十六章 戲八第七十九章 鄉試第三百一十九章 初二第五百零四章 清濁第三百七十六章 英雄第四十五章 半夜第四百五十九章 白水第五百零六章 再貶第五十四章 相談第四百四十三章 李宅第二百六十一章 興慶第四十七章 買房第四百六十三章 敘情第一百五十一章 結怨第三百九十三章 逼迫第三百七十五章 骨咄第三百五十七章 引誘第一百三十八章 刺殺第六章 家事第一百二十章 山谷第十六章 拜師第四百六十九章第四百一十四章 決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宁陕县| 莱阳市| 民和| 乌什县| 句容市| 白水县| 丰镇市| 沂南县| 喀什市| 昌都县| 高邑县| 杭锦后旗| 修水县| 洪江市| 津市市| 南部县| 邓州市| 长沙市| 沅陵县| 绍兴县| 通辽市| 连山| 轮台县| 黄冈市| 石家庄市| 定边县| 蓬溪县| 绩溪县| 钦州市| 苏州市| 琼中| 金乡县| 通城县| 延长县| 新绛县| 虞城县| 华坪县| 阳原县| 陆河县| 普兰县| 庆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