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2回 暢春園賞菊提聯姻,神羽亭比試選駙馬

樊子蓋孤舟逃往漢江北岸,江北正是隋軍大營,隋軍兩位大將崔弘度、劉仁恩就在此紮營,隨時待命入樑。

船一靠岸,樊子蓋顧不上搭上踏板,就提著已被江水浸溼的袍服,上了江岸,對營門戍卒喊道:“快報崔總管,樑國兵變!”

崔弘度、劉仁恩得知樊子蓋突然來到,知道必是江陵出事,連忙把樊子蓋請進中軍大帳,樊子蓋氣喘噓噓,做到椅子上,一邊用手擰著袍子上的水,一邊說道:“總管快快出兵,樑國生變,四處戒嚴,民心大亂。”

崔弘度道:“子蓋走時,可見伏兵?”

“我渡江時,大將軍戴僧朔已被殺害,蕭瓛之輩豈是隋軍對手?”旁邊有士卒端上水來,樊子蓋拿起瓷碗,喝了口水,又道:“樑國臣子必將逃往陳國,不足掛齒。我所擔心是江陵百姓之中,謠言肆意,人心向陳,後患無窮。”

“既然如此,我即刻點兵。”崔弘度起身傳令,各營點兵,即刻準備拔錨起航,渡江收復江陵。

樊子蓋、崔弘度、劉仁恩率水軍乘船渡江,此時江陵百姓多已逃亡陳國,少數百姓不願背井離鄉,還在惶恐不定,崔弘度傳令各軍,遇到流離百姓,只準好言相勸,不得搶掠殺戮。隋軍沿途安撫,厚待滯留江陵的百姓。

樊子蓋率一支人馬,正往前走,尋找流離百姓,忽見前面過來一支樑國兵馬,爲首一人,正是七王爺蕭瑒。衆所周知,蕭瑒與晉王楊廣交情深厚,一心向隋,此番逃離,蕭瑒拒不與蕭瓛等人投奔陳國,而是招撫百姓歸順大隋。

蕭瑒言道:“樊大人哪裡去了,我已找你多時?”

樊子蓋道:“我見館驛有兵馬戒備,知道江陵要生變故,故而到江北大營搬兵。”

“既然隋軍已至,東岸、南岸皆有遺留百姓,你我分頭安撫,並呈報大隋皇上,早日收復江陵城。”二人立刻分頭行事,不盡細說。

安平王蕭巖、二王爺蕭瓛帶領親陳國的將士和百姓投奔陳國,但走的匆忙,人多船少,多數百姓還是滯留在了江陵。幸好七王爺蕭瑒、樊子蓋等人沿途招榜安民,接濟百姓,纔是的樑國一場風雲,漸漸煙消雲散。

隋文帝楊堅於大隋開皇七年,公元587年九月收復江陵,改稱荊州。大隋吞併樑國,國土越過漢江,臨近長江。同時,樑後主蕭琮在京城大興退位,改封柱國,進爵莒國公,西樑傳帝三世,立國三十三年,就此終結,史稱西樑。後有南宋陸游做《荊州歌》懷古感嘆:

楚江鱗鱗綠如釀,銜尾江邊系朱舫;

東征打鼓掛高帆,西上湯豬聯百丈。

伏波古廟佔好風,武昌白帝在眼中。

倚樓女兒笑迎客,清歌未盡千觴空。

沙頭巷陌三千家,煙雨冥冥開橘花。

峽人住多楚人少,土鐺爭餉茱萸茶。

西樑滅亡,樊子蓋陪同留在江陵的最後一位宗親七王爺蕭瑒一起返京。當年蕭瑒入京,與晉王楊廣最爲要好,返京之後,先到了晉王府,看望楊廣和蕭珺。

三人同坐客廳,蕭珺抱著剛出生的小皇孫,皇孫取名楊暕,幾個人寒暄一番,蕭珺言道:“前日你姐夫已經上表奏疏,爲你奏請官爵,皇上恩準加封衛尉卿、進爵陶丘候。至於府邸你姐夫已經去安排了。”

蕭瑒道:“承蒙姐夫、姐姐關照,小弟還有一事,要求姐姐幫忙。”

“儘可說來。”

“上次來京之時,曾在王府花園,賞月作詩,尚有印象,對那蘭陵公主長記於心,聽說蘭陵公主仍未婚配,勞煩姐姐牽個紅線。”

蕭珺笑道:“上次看你們兩個就眉目傳情,豔詩逗趣。原來七弟心中竟如此鍾情,至今還想著那蘭陵公主。”

“所以要請姐夫、姐姐出面,幫著撮合一番,成人之美。”

楊廣道:“王妃明日正巧要拜見皇后,到時幫你捎上句話。”三人大喜,不做細說。

到了次日,獨孤皇后召集王妃和皇室女眷到暢春園觀賞秋菊,這暢春園內秋菊盛開,花香四溢,黃白兩色,交相對應,一派金秋時節佳景,令人美不勝收。

獨孤皇后言道:“這些深秋盛開的秋菊,都是從洛陽進貢而來,正逢花開時節,叫大傢伙一起賞花。”

太子妃元氏問道:“母后既然如此愛花,何不把江南的花也搬入暢春園,攬四方芳草,匯聚一園。”

“嗯。”獨孤皇后點了點頭,又問道蕭珺:“蕭妃,你是江南人士,說說這暢春園擺些什麼花好?”

蕭珺心裡正打算幫蕭瑒和蘭陵公主牽個紅線,若有所思的說道:“孩兒到覺得暢春園不缺鮮花,反倒缺些江南才子映襯園林。”

獨孤皇后笑道:“久聞江南才子儒雅風情,到從未見過這樣情懷的男子。”

“孩兒府上到有一個,純情江南才子。”

元妃嬉笑道:“妹妹還敢揹著晉王偷養江南才子啊?”

“唉呀,元妃姐姐誤會了。”蕭珺辯解道:“我說的江南才子,乃是自家兄弟蕭瑒。”

獨孤皇后問道:“我大隋朝國風多了幾分勇悍,但少了幾分文雅,如有這般江南才子,理應爲國家所用。”

蕭珺見獨孤皇后對江南男子沒有什麼排斥,便言道:“蕭瑒曾在晉王府上與蘭陵公主互做詩詞,對蘭陵公主一見傾心,孩兒想斗膽幫這二人牽個姻緣,不知母后意下如何?”

“好啊,如果楊阿五能相得中蕭瑒,不如就成全一對才子佳人。”

說歸說,在一旁的元妃可是極力反對,元妃是北方人,素來對江南人冷眼看待。一聽蕭珺提起親事,也說道:“阿五妹妹自幼長在北方,純樸豪爽,哪像南方人那麼風流倜儻,恐怕還習慣不了呢。”

獨孤後問道:“以你之見,阿五到是嫁個什麼樣的男人好?”

元氏說:“當然是咱們北方的男兒,而且也有胸懷錦繡者。孩兒以爲太子親衛柳述,名門之後,才幹出色,也是個上乘的人選。”

“嗯,你們說的兩個人,都很中意,哀家回去給陛下商量一下,不如就選個日子,親自測測這二人,看看誰能當上駙馬。”元氏連聲稱好,蕭珺在後面低頭不語,只是心中怪怨,本來一樁好事,沒想到元妃又給自己添了麻煩。

賞過暢春園,蕭珺回到府上,晉王楊廣正在翻弄一本書卷,見蕭珺回來臉色不好,隨口問道:“愛妃怎麼了,臉色如此不佳。”

蕭珺言道:“今日賞菊,我向母后提了蕭瑒與蘭陵公主的聯姻之事,誰想太子妃又舉薦一個柳述,挺好的事,又弄複雜了。”

“母后如何說?”

蕭珺道:“母后說要讓皇上親自測試二人,選一優秀者迎娶蘭陵公主。”

楊廣放下書卷,走到蕭珺跟前,說道:“這有何難,上次蕭瑒入京時,我就向父皇說過。那時蕭瑒來的匆忙,父皇母后還未見識蕭瑒的才華。如今母后恩準,就讓皇上親自看看,誰家的兒郎是做駙馬的人選。”

蕭珺點了點頭:“爲今之計,也只能如此。”

……

獨孤皇后回去給楊堅一說此時,楊堅大喜,立刻召蘇威、高熲兩位宰相到寧安殿議事,二人拜畢,左右賜坐,楊堅便把蘭陵公主招親一事說了。蘇威言道:“臣以爲此事須慎重,元妃舉薦柳述,乃是仰仗太子;蕭妃舉薦蕭瑒,乃是仰仗晉王。二人比試招親,只恐使太子與晉王兩位殿下失了和睦。”

楊堅道:“自古帝王,皇子有嫡庶爭議,而朕的五位皇子一母所生,同一血脈,何愁兄弟之見不和,大可不必操心。”

高熲也道:“雖是比試,終究也要父母之命,陛下自有聖斷,蘇相多慮了。”

蘇威道:“陛下不要忘了,上次太子已經參劾過晉王一次,這次比試招親,弄不好會引起黨爭宮鬥。”

楊堅道:“蘇愛卿所言不無道理,但百聞不如一見,不讓這兩個晚輩比試一下,又怎能知道誰更出衆,朕要在暢春園親自看一看。”楊堅差遣高熲、蘇威籌辦選親之事,而楊堅下了一道旨意,召回光州刺史韋鼎,命韋鼎在暢春園爲柳述、蕭瑒相面占卜。正是:

不問情分不問緣,只爲才華喜相連。

深深宮掖似平靜,麥芒早已對針尖。

過了數日,隋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在神羽亭主持儀式,親測駙馬人選。神羽亭的草色青黃,秋意濃郁,在亭下長廊中間宮人擺下了桌椅,楊堅和孤獨皇后正坐中間,坐北朝南;兩側坐的左僕射蘇威、右僕射高熲;再看園內兩邊,一廂做的太子楊勇和太子妃元氏,一廂坐的晉王楊廣和晉王妃蕭珺。

在隋文帝楊堅身後站著幾個閒散官員,其中就有韋鼎,在旁邊專爲楊堅測字算命,楊堅對韋鼎是十分信任,況且當年晉王楊廣迎娶蕭珺就是韋鼎親自算的生辰八字。

這時大太監王文同喊話:“皇上有旨:傳太子親衛柳述、衛尉卿蕭瑒覲見。”

前面走來一人,身材筆挺,一表人才,眉目分明,略有鬍鬚,相貌堂堂,身著紅棕色的太子親衛袍服,方步走來,此人正是柳述;再看後面一人,黑冠藍袍,眉清目秀,英俊倜儻,乃是蕭瑒。柳述與蕭瑒一前一後來到神羽亭內,同向隋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施禮。

禮畢,太監王文同宣讀口諭:“皇上有旨:今逢良辰,龍女招親,命太子親衛柳述、衛尉卿蕭瑒在神羽亭比試才學,擇定駙馬人選。”

言罷,王文同轉身對楊堅道:“皇上,是否出題?”

隋文帝看了看站在草坪中央的兩個青年才俊,說道:“這第一道試題,朕就命右僕射高熲出題,命二人來答。”

“請又僕射高熲出題。”王文同道。

話音一落,高熲身邊早已備好筆墨,高熲提筆便寫,寫好之後,兩個小太監將這幅字懸於正南,衆人一看,乃是一幅上聯,寫道:

“高山之巔,峰奇勢險,鑲一字上百折路通天。

憶秦嬴政之封禪,歷漢兩朝之旺火,

北隔河浪凸雄逸,南拒江波出奇險。

日出似龍出翰海,霞落近虎落平陽,

峻秀夾猛獸橫行,雄絕懷壯士扼腕。

曹公霸業誰堪?縱馬平川,橫槊一曲,蕩氣迴腸。”

高熲站起身來,對衆人言道:“此聯乃古人吟詠高山,所做詩賦,今日微臣重提此篇,當做上聯,命二位公子以‘江河‘爲題,對一個下聯。”

楊廣看了不禁皺眉,晉王妃蕭珺卻臉上包含微笑,對楊廣道:“此乃七弟所好,必能勝那柳述。”

只見柳述先言道:“晚輩想出一聯,斗膽做對。”大太監王文同命人搬來小桌,柳述、蕭瑒面前各擺好筆墨紙硯,柳述先拿起毛筆,沉思一下,提筆寫道:

“大河之水,漂流激盪,匯九轉十八彎終入海。

收炎黃帝之威儀,攏魏二晉之風骨,

前繞華山出險峻,後入岱嶽起巍峨。

浪翻如鐵蹄錚錚,洪涌同鼙鼓動地,

暗流存羣龍潛游,懸崖隱伏兵萬千。

臥龍奇謀安在?高臥隆中,茅廬三顧,忠義萬芳。”

寫好之後,小太監把這幅對聯掛在上聯左側,衆人看了,連聲叫絕,稱讚不已。蕭瑒看了看柳述所寫,滿懷自信,也潤了潤毛筆,寫道:

“長江之浪,翻滾奔騰,嵌三川十二寨始成洋。

攬吳六朝之威儀,顯楚問鼎之雄風,

左闢蜀道知艱難,通右蘇杭繪錦繡。

波動猶獨龍蜿蜒,潮起若千軍振奮,

靜波藏鯤鵬搏擊,天涯唯雄鷹環繞。

周郎儒雅何存?泊船江南,古琴七絃,知音難覓。”

蕭瑒的下聯,書法如行雲流水,一氣呵成,小太監又把蕭瑒的下聯懸掛在上聯右側,衆人看了更是稱奇叫絕。兩個下聯相比,難分高下。獨孤皇后對楊堅說道:“高熲上聯提了個曹操,柳述下聯對了個諸葛亮,蕭瑒下聯對了個周公瑾,一聯二對,結果是魏蜀吳全有了,如何評判?”

楊堅一看這二人道:“再命蘇威出一題,讓二人比試,再決高下。”

“甚好。”獨孤皇后道。

大太監又傳口諭:“皇上有旨,請左僕射蘇威出題,二位公子再比試一回合。”

蘇威生性是個老好人,心中明白一邊是太子的寵臣,一邊是晉王的內弟,都不好得罪,必須出個即不難爲人,也不得罪人的題,他站起身來言道:“方纔一副對聯,便領教二位公子學識深厚,皆是才高八斗,學富五車的俊傑,微臣就以一把寶劍爲題,請二位公子試之。”

言罷,蘇威走到園內一侍衛身旁,要得寶劍一柄,走到二人中間,言道:“此劍便是出題,請二位公子任意答對。”

這道題到是簡單,只有一把寶劍,蘇威一言不發,誰也不得罪,只看你如何用劍。柳述先接過寶劍,拔劍出鞘,走到花園正中央,向衆人抱拳行禮,頃刻武起劍來。要說柳述劍法還真有些功底,不愧是太子親衛,功底盡顯眼前。

一通劍法武藝,楊堅頻頻點頭,對獨孤後言道:“這柳述文武兼備,多加栽培,日後必成棟樑之才。”

太子楊勇與太子妃元氏,笑的傲氣橫生,他們知道蕭瑒是個文弱之輩,能不能用得了劍,還尚未可知。柳述一通武畢,瞟了蕭瑒一眼,胳膊一橫遞與蕭瑒,都不正眼相看。蕭瑒接過寶劍,也走到中間,抱拳施禮。

蕭瑒並非習武之人,但是樂舞精通,拿起寶劍雖然不能習武,但是精通劍舞,上下翻飛,姿態華美,也讓左右看客,不禁稱道。這纔是:

妙聯絕配兩相當,武劍劍舞皆光芒。

文武雙全唯柳述,才藝俱佳數蕭瑒。

柳述與蕭瑒,一個武劍,一個劍舞,各有千秋,各得其所,讓隋文帝楊堅和獨孤皇后,也一時難做定論,楊堅身子往後一傾,身後站的正是韋鼎,問道:“韋愛卿看這兩人如何?”

韋鼎心想這是皇帝選女婿,這兩個年輕人,一個是太子的親信,一個是晉王的內弟,說不好要得罪人,單純從面相上看,都不是最佳人選,只得低聲說道:“蕭瑒封侯,而無貴妻之相,柳述通顯,而守位不終。”

楊堅聽了此言,這才明白蕭瑒沒有娶富貴女子的命,而柳述娶蘭陵公主也長久不了,正在楊堅兩頭犯難的時候,靠在楊堅一側的高熲言道:“從來都是天子重英豪,相比而言,柳述與蕭瑒,一個是英豪,一個是才子,伯仲之間,已見分曉。”

高熲之意究竟誰是英豪、誰是才子,欲知駙馬人選,且看下回分解。

第36回 傳旨山齋楊素贈詩,二番入朝再封隋使第149回 害忠良劉長恭栽贓,投瓦崗裴仁基獻關第191回 編隋書魏徵訪楊府,寫頌歌蕭氏遊河東第184回 長安城僞裝十里兵,渭水河誓血白馬盟第16回 獻棉襖楊廣話親情,枕御足蕭珺憶苦命第5回 孝明帝拒收親骨肉,郭老太粥濟苦命女第146回 隋煬帝兵困兩界溝,蕭皇后喬裝突厥營第72回 修宮宇暴政掠民夫,送綢緞泄密說要案第9回 遊春苑伏兵起殺機,胭脂門鬧婚掃晦氣第10回 觀江景易袍結兄弟,乘夜色巧設脫身計第1回 張老六投親走江陵,東平王沉疾成重病第75回 雲定興讒言害元氏,太子妃遺言傳姬威第88回 裴文安急諫渡黃河,麥鐵杖惡戰蒲津關第14回 冷元宮悍婦訓王妃,晉王府太監傳密信第172回 齊善行巧計助佳緣,蕭美娘三封皇貴妃第36回 傳旨山齋楊素贈詩,二番入朝再封隋使第67回 戰丹陽棒殺許飛雄,訪高僧二進光宅寺第172回 齊善行巧計助佳緣,蕭美娘三封皇貴妃第122回 獻駱駝舉兵徵西域,平響馬老臣病淮南第153回 竇建德河間襲隋營,堯君素西京傳懿旨第126回 匿罪行宇文述嫁禍,賦俏詩薛道衡獲罪第20回 調三軍燕榮兩拒宴,攔王駕父女跪喊冤第81回 宣文殿太子擒燕榮,仁壽宮蕭妃傳密信第30回 起譁變趙修羅降隋,薦賢能司天監舉才第99回 送急章皇后探宣華,斬妖僧隋軍收交趾第112回 虞世基參劾斬忠臣,小縣令衙門斗陳棱第108回 演百戲唬弄倭使者,赴檀洞土王宴隋臣第62回 梅嘴山梟首吳世華,橫浦關計收麥鐵杖第150回 宴江都蕭皇后動怒,送布鞋宇文述亡疾第94回 改元大業舊臣復任,童謠逆耳一語成讖第87回 皇甫誕孤身諫漢王,越國公點將御叛軍第14回 冷元宮悍婦訓王妃,晉王府太監傳密信第20回 調三軍燕榮兩拒宴,攔王駕父女跪喊冤第44回 呈密奏裴忌獻地圖,誤軍機楊勇失兵權第146回 隋煬帝兵困兩界溝,蕭皇后喬裝突厥營第114回 江東水師二赴琉求,陀螺洞主計燒隋軍第183回 皇太后婉言拒復僻,蕭嗣業出使奔前敵第25回 送寶甲楊堅斥太子,呈奏摺皇后贊晉王第99回 送急章皇后探宣華,斬妖僧隋軍收交趾第147回 散流言雁門解重圍,說讖語刑房誘口供第171回 萬春宮使臣說密事,武強縣文武鬧分歧第132回 乙支文德詐降隋營,慕容三藏殉師薩水第140回 元務本命喪章丘縣,榮國公大破長槍陣第54回 送金求生任忠叛降,二士爭功收復建康第40回 樊子蓋駁論江楓館,七王爺獻計孤月夜第42回 暢春園賞菊提聯姻,神羽亭比試選駙馬第7回 崔弘度過江說聯姻,韋超盛占卜測生辰第181回 連環計牛羊燒雁門,折勇將突厥圍馬邑第190回 絕情詩婉拒突厥主,罵史官怒斥孔穎達第177回 李仲文獻城投唐軍,劉武周異志謀汗王第30回 起譁變趙修羅降隋,薦賢能司天監舉才第70回 來護兒奇襲錢塘江,晉王妃祭掃同泰寺第72回 修宮宇暴政掠民夫,送綢緞泄密說要案第128回 隋煬帝二下江都宮,王世充行賄藏罪行第169回 接內應王薄引夏兵,歸長安蘇威哭舊主第128回 隋煬帝二下江都宮,王世充行賄藏罪行第2回 談陋俗妖女必亡家,避謠傳養女走鄉下第102回 蕭皇后贈笛逼饞臣,越國公求死做遺詩第38回 話統一孝明帝歸天,動刀兵樑後主登基第167回 討叛軍王薄走聊城,哄賊子家僕探蕭後第24回 隋文帝探察晉王府,太子爺失言宣文殿第8回 重團圓太子尋草窟,謀奸計叔侄會王府第123回 討西域奇兵降伊吾,伐東夷戰船攻琉求第146回 隋煬帝兵困兩界溝,蕭皇后喬裝突厥營第60回 陳叔宣驚豔入隋宮,水上蛟擺陣戰鄱陽第41回 調虎離山蕭瓛奪權,金蟬脫殼隋使搬兵第20回 調三軍燕榮兩拒宴,攔王駕父女跪喊冤第30回 起譁變趙修羅降隋,薦賢能司天監舉才第67回 戰丹陽棒殺許飛雄,訪高僧二進光宅寺第40回 樊子蓋駁論江楓館,七王爺獻計孤月夜第131回 諸葛穎再諫怒龍顏,來護兒中計折水軍第59回 封帥位楊廣再復職,赴家宴陳主重團圓第32回 逸香閣色賊戲蕩婦,宣文殿悍妻告御史第160回 誅皇室另立傀儡君,擁賊子自封大丞相第60回 陳叔宣驚豔入隋宮,水上蛟擺陣戰鄱陽第30回 起譁變趙修羅降隋,薦賢能司天監舉才第26回 青州府策反獻美人,綠丘嶺救駕退刺客第123回 討西域奇兵降伊吾,伐東夷戰船攻琉求第162回 刺行營三將中伏兵,離間計女主擒元兇第132回 乙支文德詐降隋營,慕容三藏殉師薩水第127回 打通南洋加冕天朝,萬國稱臣祭祀秦皇第5回 孝明帝拒收親骨肉,郭老太粥濟苦命女第105回 乾陽殿賢才對詩篇,雲霄堂太子命歸天第179回 叔嫂聯姻五封汗妃,後隋立國並肩稱王第178回 二度南征圖謀復辟,三服毒丸可汗歸天第67回 戰丹陽棒殺許飛雄,訪高僧二進光宅寺第111回 高句麗擴疆驚隋主,河間王回京求戰船第10回 觀江景易袍結兄弟,乘夜色巧設脫身計第137回 衛文升誘敵三連敗第3回 東平王臨終送孤女,西樑國降旨平兇宅第136回 魚俱羅殺宮起異志,樊子蓋斬將立威名第16回 獻棉襖楊廣話親情,枕御足蕭珺憶苦命第151回 賈閏甫探親定反計,張須陀追擊喪敵陣第49回 寄兵詩孔範再遣書,戰延州五牙破水寨第134回 劫鳳輦張須陀平亂,獻密計李玄邃策反第153回 竇建德河間襲隋營,堯君素西京傳懿旨第48回 送金器蕭珺唬宦官,遞密信裴蘊傳家書第153回 竇建德河間襲隋營,堯君素西京傳懿旨第150回 宴江都蕭皇后動怒,送布鞋宇文述亡疾第189回 翻舊案追罪裴虔通,鎮漠北遣使蕭嗣業
第36回 傳旨山齋楊素贈詩,二番入朝再封隋使第149回 害忠良劉長恭栽贓,投瓦崗裴仁基獻關第191回 編隋書魏徵訪楊府,寫頌歌蕭氏遊河東第184回 長安城僞裝十里兵,渭水河誓血白馬盟第16回 獻棉襖楊廣話親情,枕御足蕭珺憶苦命第5回 孝明帝拒收親骨肉,郭老太粥濟苦命女第146回 隋煬帝兵困兩界溝,蕭皇后喬裝突厥營第72回 修宮宇暴政掠民夫,送綢緞泄密說要案第9回 遊春苑伏兵起殺機,胭脂門鬧婚掃晦氣第10回 觀江景易袍結兄弟,乘夜色巧設脫身計第1回 張老六投親走江陵,東平王沉疾成重病第75回 雲定興讒言害元氏,太子妃遺言傳姬威第88回 裴文安急諫渡黃河,麥鐵杖惡戰蒲津關第14回 冷元宮悍婦訓王妃,晉王府太監傳密信第172回 齊善行巧計助佳緣,蕭美娘三封皇貴妃第36回 傳旨山齋楊素贈詩,二番入朝再封隋使第67回 戰丹陽棒殺許飛雄,訪高僧二進光宅寺第172回 齊善行巧計助佳緣,蕭美娘三封皇貴妃第122回 獻駱駝舉兵徵西域,平響馬老臣病淮南第153回 竇建德河間襲隋營,堯君素西京傳懿旨第126回 匿罪行宇文述嫁禍,賦俏詩薛道衡獲罪第20回 調三軍燕榮兩拒宴,攔王駕父女跪喊冤第81回 宣文殿太子擒燕榮,仁壽宮蕭妃傳密信第30回 起譁變趙修羅降隋,薦賢能司天監舉才第99回 送急章皇后探宣華,斬妖僧隋軍收交趾第112回 虞世基參劾斬忠臣,小縣令衙門斗陳棱第108回 演百戲唬弄倭使者,赴檀洞土王宴隋臣第62回 梅嘴山梟首吳世華,橫浦關計收麥鐵杖第150回 宴江都蕭皇后動怒,送布鞋宇文述亡疾第94回 改元大業舊臣復任,童謠逆耳一語成讖第87回 皇甫誕孤身諫漢王,越國公點將御叛軍第14回 冷元宮悍婦訓王妃,晉王府太監傳密信第20回 調三軍燕榮兩拒宴,攔王駕父女跪喊冤第44回 呈密奏裴忌獻地圖,誤軍機楊勇失兵權第146回 隋煬帝兵困兩界溝,蕭皇后喬裝突厥營第114回 江東水師二赴琉求,陀螺洞主計燒隋軍第183回 皇太后婉言拒復僻,蕭嗣業出使奔前敵第25回 送寶甲楊堅斥太子,呈奏摺皇后贊晉王第99回 送急章皇后探宣華,斬妖僧隋軍收交趾第147回 散流言雁門解重圍,說讖語刑房誘口供第171回 萬春宮使臣說密事,武強縣文武鬧分歧第132回 乙支文德詐降隋營,慕容三藏殉師薩水第140回 元務本命喪章丘縣,榮國公大破長槍陣第54回 送金求生任忠叛降,二士爭功收復建康第40回 樊子蓋駁論江楓館,七王爺獻計孤月夜第42回 暢春園賞菊提聯姻,神羽亭比試選駙馬第7回 崔弘度過江說聯姻,韋超盛占卜測生辰第181回 連環計牛羊燒雁門,折勇將突厥圍馬邑第190回 絕情詩婉拒突厥主,罵史官怒斥孔穎達第177回 李仲文獻城投唐軍,劉武周異志謀汗王第30回 起譁變趙修羅降隋,薦賢能司天監舉才第70回 來護兒奇襲錢塘江,晉王妃祭掃同泰寺第72回 修宮宇暴政掠民夫,送綢緞泄密說要案第128回 隋煬帝二下江都宮,王世充行賄藏罪行第169回 接內應王薄引夏兵,歸長安蘇威哭舊主第128回 隋煬帝二下江都宮,王世充行賄藏罪行第2回 談陋俗妖女必亡家,避謠傳養女走鄉下第102回 蕭皇后贈笛逼饞臣,越國公求死做遺詩第38回 話統一孝明帝歸天,動刀兵樑後主登基第167回 討叛軍王薄走聊城,哄賊子家僕探蕭後第24回 隋文帝探察晉王府,太子爺失言宣文殿第8回 重團圓太子尋草窟,謀奸計叔侄會王府第123回 討西域奇兵降伊吾,伐東夷戰船攻琉求第146回 隋煬帝兵困兩界溝,蕭皇后喬裝突厥營第60回 陳叔宣驚豔入隋宮,水上蛟擺陣戰鄱陽第41回 調虎離山蕭瓛奪權,金蟬脫殼隋使搬兵第20回 調三軍燕榮兩拒宴,攔王駕父女跪喊冤第30回 起譁變趙修羅降隋,薦賢能司天監舉才第67回 戰丹陽棒殺許飛雄,訪高僧二進光宅寺第40回 樊子蓋駁論江楓館,七王爺獻計孤月夜第131回 諸葛穎再諫怒龍顏,來護兒中計折水軍第59回 封帥位楊廣再復職,赴家宴陳主重團圓第32回 逸香閣色賊戲蕩婦,宣文殿悍妻告御史第160回 誅皇室另立傀儡君,擁賊子自封大丞相第60回 陳叔宣驚豔入隋宮,水上蛟擺陣戰鄱陽第30回 起譁變趙修羅降隋,薦賢能司天監舉才第26回 青州府策反獻美人,綠丘嶺救駕退刺客第123回 討西域奇兵降伊吾,伐東夷戰船攻琉求第162回 刺行營三將中伏兵,離間計女主擒元兇第132回 乙支文德詐降隋營,慕容三藏殉師薩水第127回 打通南洋加冕天朝,萬國稱臣祭祀秦皇第5回 孝明帝拒收親骨肉,郭老太粥濟苦命女第105回 乾陽殿賢才對詩篇,雲霄堂太子命歸天第179回 叔嫂聯姻五封汗妃,後隋立國並肩稱王第178回 二度南征圖謀復辟,三服毒丸可汗歸天第67回 戰丹陽棒殺許飛雄,訪高僧二進光宅寺第111回 高句麗擴疆驚隋主,河間王回京求戰船第10回 觀江景易袍結兄弟,乘夜色巧設脫身計第137回 衛文升誘敵三連敗第3回 東平王臨終送孤女,西樑國降旨平兇宅第136回 魚俱羅殺宮起異志,樊子蓋斬將立威名第16回 獻棉襖楊廣話親情,枕御足蕭珺憶苦命第151回 賈閏甫探親定反計,張須陀追擊喪敵陣第49回 寄兵詩孔範再遣書,戰延州五牙破水寨第134回 劫鳳輦張須陀平亂,獻密計李玄邃策反第153回 竇建德河間襲隋營,堯君素西京傳懿旨第48回 送金器蕭珺唬宦官,遞密信裴蘊傳家書第153回 竇建德河間襲隋營,堯君素西京傳懿旨第150回 宴江都蕭皇后動怒,送布鞋宇文述亡疾第189回 翻舊案追罪裴虔通,鎮漠北遣使蕭嗣業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寿县| 伊通| 会同县| 常山县| 印江| 柞水县| 新兴县| 牟定县| 陆川县| 柳州市| 大荔县| 遂川县| 平湖市| 边坝县| 阜阳市| 万盛区| 陵川县| 西和县| 淄博市| 商河县| 潢川县| 凤翔县| 凯里市| 万年县| 关岭| 安达市| 青海省| 沅江市| 香格里拉县| 四平市| 大余县| 闸北区| 克什克腾旗| 康乐县| 江北区| 琼中| 龙海市| 凌源市| 永寿县| 衡水市| 徐闻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