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9章 逆轉民風

原來宋朝於神宗年間,在京爲官的大儒比如司馬光、歐陽修等人,都看不起善於理財之人,認爲理財不過就是擅長搜刮。

在他們心裡,以爲國庫的來源,無非便是按田地、丁口‘抽’稅,榷茶、榷酒、榷鐵等等(榷指的是壟斷生產,宋時茶、酒、鐵、鹽是不允許‘私’制的),國富了民必窮,民窮必反,民反則社稷必‘亂’。

聽完徐格的解釋後,我不由暗歎了一口氣,知道這些都是那些十指不沾泥、完全不知道實際情況的書生、大儒搞出來的理論。

但我卻著實沒想到張玨也會信,而且我身邊似乎還有不少人是贊成這個觀點。

看來這時代對讀書人的毒害,還不僅僅只是三綱五常而已。

想到這裡,我環顧了一下四周說道:“財富不變這只是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鄭言舉個例子,假若某地受災百姓無糧可種。

此時若官府以低利貸糧於民耕種,則想當然便可增加生產質量。

官府再修水利,使原是看天田變成水稻田,則生產必然增加。

而‘抽’稅原則不變,因生產增加,我等稅收也是水漲船高,這難道不是國富而民不窮之法麼?”

“置使大人說得有理。

”王堅出聲贊成道:“王堅是個粗人,不懂什麼財富不變的大道理,王堅只知道我等若是幫助百姓生產,便是利已利民的好事,如何又會造成社稷之‘亂’?”

“不若這樣。

”看了看四周兀自將信將疑的衆將一眼,我知道要改變他們根深蒂固地觀念絕不是一日兩日的事。

於是我苦笑一聲道:“我等在西川試行改革一年,各位統領可前後對比百姓生活的好壞,我等用事實說話如何?”

“甚好。

”聞言衆將紛紛點頭應聲。

“只不過……”張玨問道:“不知置使大人將如何改革稅制、鼓勵生產呢?”

“具體如何改制還待訪察民情,瞭解西川的稅制和生產狀況後才能制定。

”說到這裡,我望向徐格道:“徐先生所知內政當勝過在座的任何一位,治民這難事,還望先生莫要推卻了。

“願爲大人分憂。

”徐格欣然應道。

他作了多年的金國軍師,當然知道安民治民乃治國之本。

我會將此重任‘交’給他,無疑是對他的一種重用和信任,當下也不推辭便對著我拱手拜謝。

“只不過,這卻該稱作什麼官?”我尷尬地‘摸’了‘摸’鼻子,直到此時我才發現,原來我對官名知道地還是非常有限。

“回置使大人。

”見此,張玨不由有些好笑地說道:“治民可稱作安撫使。

治軍或可稱爲都統,而負責城防建設與兵器製造,則不妨稱作監薄。

“哦。

”我笑著點了點頭,同時感‘激’地望了張玨一眼,心中暗道這小子倒機靈,免了我再問兩次。

“如此,徐先生便爲安撫使,都統則非李統領莫屬。

而城建和兵器,則要王統領和張統領‘操’心了。

“是……”王堅與張玨會意地齊聲回答道,他二人自然知道我讓他們負責城建和兵器的原因,那便是他二人都曾和我一起制過火‘藥’。

而火‘藥’在戰場上表現,已足以讓二人下定決心能制多少便制多少了。

“置使大人。

”只有李庭芝卻是眉頭緊皺地說道:“大人將治軍大任‘交’與屬下,屬下不勝惶恐。

只是屬下才疏學淺,恐難勝任……”

“哦,差點忘了。

”聞言我笑著對李庭芝說道:“李統領不必過謙,以李統領對軍隊地熟悉,對於軍隊的訓練和管理,李統領還不是得心應手。

不過我卻希望在李統領的管理下,能夠出現一支文武同酬,文武同責,且要讓百姓以當兵爲豪的一支軍隊。

“文武同酬,文武同責?還要讓百姓以當兵爲豪?這……”李庭芝爲難地望著我。

說道:“這如何可能?”

“沒有什麼不可能的。

”我拍了拍李庭芝的肩膀說道:“宋廷宰相月支三百貫。

而大將軍月支僅六十貫;文官掌軍權,而武官只管打仗;更有甚者百姓個個都以當兵爲恥。

這些歸根結底都是宋廷重文輕武所造成的。

“置使大人地意思是……改變重文輕武的民風?”李庭芝難以置信地望著我說道。

“不錯。

”我點了點頭說道:“重文輕武的結果,文風雖是鼎盛,但我等卻不能以詩詞去打倒敵人,也不能以三寸不爛之舌將敵人勸降。

打仗是血淋淋的事,一刀一槍都是實實在在。

而武力卻可以興國,也可以得主天下,如今我等要面對的是兇殘的‘蒙’古,不發揚尚武‘精’神顯然是行不通的。

說到這裡,我偷看了一眼張玨,卻見他果然如我想像的那樣,臉上‘露’出了些許不滿之‘色’。

見此我不由苦笑著搖了搖頭,暗道如果作詩作詞有用,那麼史上地歐亞大陸,也不會在如同野獸般的‘蒙’軍的鐵蹄下呻呤了。

“但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李庭芝皺著眉頭說道:“大宋重文輕武已有數百年的歷史,要想扭轉此風,卻是談何容易?”

“李統領可有聽過一句話,叫‘男不封侯‘女’作妃,看‘女’卻爲‘門’上楣’?”

“置使大人說的可是楊貴妃?”李庭芝不解地回道,他顯然想不出這又與楊貴妃有什麼關係。

“不錯。

”我笑了笑道:“由於戰‘亂’減丁,所以百姓中自古便有重男輕‘女’之風。

鄭言不敢斷言此風到底已橫行多久,不過大慨自有戰爭時便該有吧。

但這橫行數千年的民風,卻只是因爲唐明皇對楊貴妃地寵愛,便讓天下人都渴望生‘女’孩了。

所以鄭言纔會以爲,如今我等要逆轉百姓重文輕武的民風,並不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多謝大人提醒。

”聞言李庭芝有如醍醐灌頂一般猛然醒悟,面‘露’喜‘色’地對我拱手說道:“屬下知道該如何做了,請置使大人放心,屬下必不會讓大人失望的。

第38章 訓練第21章 龍衛水師第33章 燕京之戰(7)第16章 大戰之前第41章 打算法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第40章 釣魚城之戰(8)第6章 戰友之歌第34章 釣魚城之戰(2)第11章 草料第40章 孟珙第29章 寶靈山第10章 盡忠第30章 心有靈犀第26章 說客第25章 丁口徭役第26章 成都首富第10章 軍器監第49章 釣魚城之戰(17)第25章 丁口徭役第30章 燕京之戰(4)第17章 人質第73章 投鼠忌器第7章 湍灘之戰第50章 智破蒙軍第26章 宮城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36章 下水第63章 同舟第61章 丁黼之死第20章 拋石車第14章 計中計第53章 釣魚城之戰(21)第26章 宮城第38章 釣魚城之戰(6)第38章 入川第36章 茶餘飯後第22章 回汴京第34章 叢林追蹤(4)第11章 聯繫第29章 水中之火第30章 水門第30章 心有靈犀第14章 老城定計第41章 釣魚城之戰(9)第39章 下等人第6章 蒙軍的戰術第12章 練箭第11章 初試弓箭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10章 兄弟第25章 去後顧之憂第5章 脫險第37章 與民生息第21章 試射第23章 以已之長克敵之短第17章 淮河之戰(1)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27章 雨夜剌客第16章 出征第26章 宮城第37章 鐵子第25章 丁口徭役第19章 前途第2章 面聖第47章 成都之戰(2)第36章 茶餘飯後第22章 知府王洪第53章 奇襲劍門關(1)第41章 居庸塞第13章 襄陽第44章 紐璘軍第38章 論戰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46章 奴隸兵第13章 弩陣第56章 成都之戰(11)第52章 滅宋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14章 誤導第30章 水門第26章 義第45章 闊端第39章 成都第2章 協同作戰第58章 冉氏兄弟第30章 心有靈犀第16章 出征第29章 望洋門第40章 丁黼第48章 巫術第1章 麻木第35章 王堅第16章 大戰之前第62章 自立第8章 楚州攻略(1)第14章 三冗第20章 李寶第59章 成都之戰(14)第39章 滑雪板
第38章 訓練第21章 龍衛水師第33章 燕京之戰(7)第16章 大戰之前第41章 打算法第35章 釣魚城之戰(3)第40章 釣魚城之戰(8)第6章 戰友之歌第34章 釣魚城之戰(2)第11章 草料第40章 孟珙第29章 寶靈山第10章 盡忠第30章 心有靈犀第26章 說客第25章 丁口徭役第26章 成都首富第10章 軍器監第49章 釣魚城之戰(17)第25章 丁口徭役第30章 燕京之戰(4)第17章 人質第73章 投鼠忌器第7章 湍灘之戰第50章 智破蒙軍第26章 宮城第70章 利州之戰(5)第36章 下水第63章 同舟第61章 丁黼之死第20章 拋石車第14章 計中計第53章 釣魚城之戰(21)第26章 宮城第38章 釣魚城之戰(6)第38章 入川第36章 茶餘飯後第22章 回汴京第34章 叢林追蹤(4)第11章 聯繫第29章 水中之火第30章 水門第30章 心有靈犀第14章 老城定計第41章 釣魚城之戰(9)第39章 下等人第6章 蒙軍的戰術第12章 練箭第11章 初試弓箭第18章 三峰山之戰(2)第10章 兄弟第25章 去後顧之憂第5章 脫險第37章 與民生息第21章 試射第23章 以已之長克敵之短第17章 淮河之戰(1)第47章 釣魚城之戰(15)第27章 雨夜剌客第16章 出征第26章 宮城第37章 鐵子第25章 丁口徭役第19章 前途第2章 面聖第47章 成都之戰(2)第36章 茶餘飯後第22章 知府王洪第53章 奇襲劍門關(1)第41章 居庸塞第13章 襄陽第44章 紐璘軍第38章 論戰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46章 奴隸兵第13章 弩陣第56章 成都之戰(11)第52章 滅宋第31章 叢林追蹤(1)第14章 誤導第30章 水門第26章 義第45章 闊端第39章 成都第2章 協同作戰第58章 冉氏兄弟第30章 心有靈犀第16章 出征第29章 望洋門第40章 丁黼第48章 巫術第1章 麻木第35章 王堅第16章 大戰之前第62章 自立第8章 楚州攻略(1)第14章 三冗第20章 李寶第59章 成都之戰(14)第39章 滑雪板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漯河市| 壶关县| 会同县| 天水市| 岑溪市| 浦城县| 临夏县| 肇东市| 文登市| 历史| 镇巴县| 惠东县| 永顺县| 麻江县| 金乡县| 福安市| 谢通门县| 塔河县| 牡丹江市| 扎兰屯市| 中西区| 平陆县| 玉龙| 金华市| 焉耆| 濉溪县| 汝阳县| 上高县| 满城县| 墨江| 郑州市| 东台市| 张家口市| 博野县| 虞城县| 四子王旗| 广宁县| 朔州市| 凤冈县| 西丰县| 南木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