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495.第495章 範正反擊

第495章 範正反擊

“我等參見知府大人!”

開封府內!一衆衙役都複雜的看著新任開封知府範正,

對於眼前曾經的範衙內,他們自然都認識,當初範純禮擔任開封知府的時候,坊間傳言範正乃是開封府真正的決策者,而如今才過數年的時間,這個傳聞竟然成爲了現實。

“免禮!”範正大手一揮道。

一衆衙役這才紛紛起身。

“本官剛剛上任,開封城一切如舊,對了,本官在兩浙路的那幾位師爺用的還算順手,就以開封府的名義向他們發文,問他們是否願意到開封府來。”範正大手一揮道。

要論公務,開封府可比兩浙路更爲繁重,範正自然不願終日沉迷於案牘之中,再加上有了上一次治理兩浙路的經驗,再任用這幾個師爺也算是得心應手。

“是!”

一衆衙役領命道。

他們自然聽說範正在兩浙路任用六名師爺的事情,沒有想到範正竟然還在開封府同樣如此。

很快,開封城的公文加急發出,半個月後,風塵僕僕的六個師爺一齊出現在範正面前。

“你們這麼快!”範正不由愕然。

“範大人相請,我們自然不敢怠慢,一接到公文,就立即出發!”包康朗聲道。

“你不是主政上海城,此乃前途無量,怎能自毀前程!”範正發出的公文並非是強調,而是徵詢,包康主政上海城本就是一個要職,可比他在開封府當師爺強得多。

包康鄭重道:“上海城雖好,但是卻沒有在大人麾下任職暢快!”

“然也!”其他師爺也紛紛附和道。

擔任範正的師爺乃是他們一生高光時刻,如今有機會再來開封府,自然每一個都不願意錯過。

“再說,開封府有著先祖包拯的事蹟,包康身爲後人,又豈能不來!”相比於其他人,包康更有著自己的不得不來的理由。

“既然來了,那就開始吧!本官早就煩透了這些繁瑣的公務!”範正也沒有矯情,直接吩咐一衆師爺開始處理公務!

隨著一衆師爺的到來,範正的身上的擔子大大減輕,範正這纔將心思轉到了朝堂之上。

不錯,就是朝堂!

雖然範正主政開封府,但是傳出了君臣有了嫌隙,朝堂之上對範正的彈劾並沒有減少,對範正和範家的攻擊依舊不斷,範正又豈是吃悶虧之人,自然要奮起反擊。

垂拱殿內!

百官雲集,作爲新任開封知府,範正自然也位列羣臣前列。

“有事起奏,無事退朝!”

楊戩尖銳的聲音高喊道。

“啓稟官家,臣有本奏!”忽然蔡京出列道。

“蔡愛卿請說!”趙煦大手一揮道。

蔡京上前躬身道:“啓稟官家,微臣彈劾開封知府範正,亂用職權,任人唯親!”

蔡京此言一出,頓時滿朝官員的眼神都集中在範正身上。

範純禮眉頭一皺,如今的範家可謂是衆矢之的,範正明明已經轉爲文官了,新黨依舊對範正步步緊逼。

“哦!真有此事?”趙煦看了一眼範正,聲音平靜道。

蔡京不由心中一喜道:“然也,範正上任開封知府之後,不思爲國效忠,反而投機取巧,再次召回之前的紹興師爺,其中包拯之後包康已經在主政上海城,直接被範正一紙調令調到開封城,如此公器私用,任人唯親,又豈能讓世人信服!”

蔡京從朝堂大義上,開始攻擊範正,頓時引來了不少百官的附和。

趙煦這纔將目光投向範正道:“範知府,此事你如何解釋?”

範正毫不猶豫道:“確有此事!那幾名師爺乃是輔助範正治理兩浙路的功臣,範正將其招來並非是爲了投機取巧,想來也是效仿治理兩浙路,讓開封府更進一步。”

在蔡京的口中,範正招募六個師爺乃是懶政,投機取巧,然而在範正的口中,卻成爲他奮發圖強,勤政的表現,可謂是天差地別。

滿朝百官也不由議論紛紛,若是尋常官員找了六個師爺,定然是蔡京口中的懶政,但是範正之前是因爲年輕,不通政務這才找了六個師爺,可是誰曾想範正竟然在兩浙路做出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這讓範正招募六個師爺的行爲有了截然不同的兩個解釋。

蔡京怒哼道:“就算如此,包康等人治理兩浙路有功,已經被範大人舉薦爲朝廷官員,已經不是當初白身師爺,又豈能讓伱呼之即來揮之即去。”

不少官員微微點頭,範正此舉可以說犯了官場大忌,畢竟很多官員任命都是需要朝廷批準的。

範正搖頭道:“非也,此次範某徵調一衆師爺乃是用開封府的名義徵調,並上報朝廷,既然開封府想要用人,兩浙路願意放人,六人又是自願前來,又有何不可?”

範純禮一席話,頓時堵住了所有人的口。

無論是開封府還是兩浙路都是封疆大吏,而包康等人不過是底層的官員,這些底層官員的調動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好了,此等小事無需再爭,範大人的治國之術,朕還是信得過的。”趙煦一錘定音道。

“多謝官家信任!”範正不卑不亢道。

百官紛紛點頭,畢竟當初範正在兩浙路的政績實在是太過於耀眼,就連新黨也無話可說。

蔡京還想再辯,就聽到範正繼續道:“啓稟官家,臣有本奏!”

“範正的奏摺?”

百官不由一愣,要知道範正可是很少上奏摺,都是直接稟報,而如今範正如此正式,不禁讓衆臣想起君臣生嫌隙的傳言,怎麼看,範正有些賭氣的成分在。

就連範純禮也不由一愣,範正的奏摺他怎麼不知道。。

“準奏!”趙煦聲音一揚道。

範正當下將將手中的奏摺遞給了趙煦,趙煦接過奏摺一看,不由驚呼道:“什麼?變法宰相制!”

趙煦此言一出,滿朝譁然,誰也沒有想到範正擔任開封知府的第一道奏摺竟然劍指宰相制度。

範正臉色平靜道:“微臣蒙官家信任,年紀輕輕身居高位,實在是惶恐至極,唯恐有負官家重託,思來想去,突然發現我朝現行宰相制度不利於大宋穩定的弊端,特向官家上奏!”

趙煦聞言眉頭一皺,朝堂中剛剛彈劾範正和範家權勢太大,不利於朝堂穩定,範正轉頭又開始彈劾宰相制度不利於朝堂穩定。

章惇眉頭一皺道:“我等宰相一直夙興夜寐,爲大宋變法操碎了心,如今竟然被你無端猜疑!” 範正冷冷一笑,他爲國效力,恐怕還不是被爾等猜疑。

“章相公莫急,下官也是對事不對人,也是爲了大宋江山社稷!”範正不陰不陽的反擊道。

“那範知府說說,大宋的宰相制度如何不利於朝堂穩定?”趙煦也不看範正的奏摺,盯著範正道。

範正怡然不懼道:“微臣查閱歷代宰相的任期,發現宰相大多分爲兩種,要麼是任期極短,僅僅一年左右就被換下,要麼任期頗長,爲了避免朝廷朝令夕改,以及官員久居相位,權傾朝野,危及朝堂穩定,範大人提議宰相同縣令一樣,實行任期制。”

“啊!宰相任期制!”

百官一片譁然,不由將目光投向爲首的三大宰相,更多的目光不由看向三大宰相中的章惇,章惇擔任左相足足有八年之久,很顯然範正這是在報復新黨之前彈劾之仇。

新黨彈劾範正和範家權勢過大,不利於朝堂穩定,而範正轉身上奏,宰相擔任太久,門生故吏遍佈朝堂,不利於朝堂穩定,上奏變法宰相制度,實行宰相任期制。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邪醫範正果然又出邪方!”百官心中暗道。

新黨上下頓時氣急敗壞,章惇還是新黨的領袖,更是深得趙煦的信任,如今章惇已經擔任宰相太久,一旦推行宰相任期制,恐怕必將退位,這對新黨來說,可是無法彌補的損失。

“啓稟官家,宰相制度乃是歷代帝王改革的成熟之策,再說當朝三位宰相,主持朝堂多年,取得成就有目共睹,還請官家明察!”蔡京連忙勸諫道。

新黨上下頓時紛紛附和,想要挽留章惇的相位。

範正冷笑道:“爲朝廷效力乃是臣子應盡的責任,和江山社稷穩定相比,個人官位得失根本不值一提。”

蔡京等人頓時被噎的說不出話來,這不是當初他們彈劾範正的理由,如今竟然全部用到了章惇的身上。

章惇冷笑道:“那依範知府所言,大宋宰相制度該如何任期。”

範正環視三大宰相道:“下官認爲,爲了朝令夕改,宰相制度以四年爲一個任期最佳,如果此任宰相成績顯著,可以連任一屆,最高不得超過八年!”

“不得超過八年!”

章惇頓時血氣翻涌,自己擔任左相的位置差不多也八年,範正可以說給自己安排的明明白白,卻又讓他找不到任何藉口。

而無論是範純禮還是蘇頌他們都是後來才位居相位,距離八年依舊還有很遠的距離。

“逆子,莫要胡言!”範純禮呵斥範正一句,這才向趙煦請罪道:“啓稟官家,範正年輕,言辭不當,然而其忠君報國之心,卻天地可鑑!臣願意請辭右相之位,以身作則!”

範純禮看似教訓兒子,實際上卻以實際行動贊同範正的變法在宰相制度之策。

而且他早有退位爲範正鋪路之心,順勢還能將新黨的章惇拉下,可謂是一舉兩得。

章惇無奈道:“微臣承蒙官家信任,已經擔任左相八年之久,的確有違朝堂規矩,特向官家請辭!”

“老臣也贊同此策,按照範大人的方案,四年之期已至,宰相也該換屆了。”蘇頌也贊同道。

“換屆!”

滿朝百官更是一片譁然,他們原本以爲範正僅僅針對宰相章惇一人,卻沒有想到範正一策直接將三位宰相拉下馬,其中一位還有自己的父親,醫黨的領袖,當然還有對手。

“邪方!此乃邪方?”

趙煦滿頭黑線,範正此方太過於邪門,不分敵友,以一敵三,直接將三大宰相拉下馬。

可偏偏,範正的任期制的方法,卻讓任何人都挑不出毛病,就連他也對範正此法怦然心動,畢竟大宋的確是防備武將,但是並不是說對文官沒有防備,此策頗爲符合王道,而且不會讓官家落一個薄倖名聲。

更讓趙煦無語的是範正此舉雖然針對三大宰相,但是卻得到了百官的支持,畢竟要是宰相都久居相位,那其他官員如何進步。

“三位相公莫要衝動,就算推行任期制,還需有適應的過程,要是三位相公都請辭,那豈不是讓朝堂陷入癱瘓之中。”趙煦連忙挽留道。

“官家所言甚是!此策還需再三商議!”

百官紛紛附和,哪怕是新黨或者舊黨都對只是說商議,並沒有說反對,畢竟對那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天下哪個官員不心動。

“臣等遵命!”蘇頌等人躬身道。

在朝堂少了一把火的範正卻見火候已至,悄然退入百官之中,深藏功與名。

“曾愛卿,遼金戰局如何?”趙煦連忙將話語轉移到遼金之戰。

曾布應聲出列,如今西夏已滅,他自然無需在北方防備遼國,就回到了朝堂,但是依舊對遼金之戰頗爲關注。

“回官家,黃龍府被破之後,金國聲勢浩大,遼帝耶律延禧大爲震怒,號令七十萬大軍,意圖一戰滅掉金國!金國已經多次通過海商,向大宋求援!希望大宋根據海上之盟,加大對金國的扶持!提供更多的震天雷!”曾布凝重道。

蘇軾也出列道:“遼國也發來國書,斥責大宋援助金國之舉,要求大宋立即停止援助金國!”

“衆愛卿有何看法!”趙煦詢問道。

楊畏皺眉道:“遼國號稱七十萬大軍,雖然有些虛誇,但是其真實兵力定然會有一二十萬之多,如今的金國兵力剛剛滿萬,不過是螳臂當車罷了,既然金國註定滅國,大宋又何必浪費震天雷和武器援助金國。”

“不錯,如今大宋已經滅了西夏,正好坐山觀虎鬥,無論遼國勝敗,註定會元氣大傷,對大宋有利!”

舊黨上下紛紛贊同,認爲如今西夏已滅,對大宋沒有任何用處,不如將其拋棄算了。

“非也,正因爲遼國勢大,大宋才需要援助金國,一旦金國站穩了腳跟之後,方可讓遼國持續流血,正如當年的黨項一般!”

“一旦金國拖住遼國,大宋趁勢出兵,南北夾擊遼國,趁機收復燕雲十六州,或者一戰滅了遼國!”

新黨更是激動不已,繼續推行開邊之策。

“不可,我大宋剛剛滅掉西夏,靡費糧草無數,根本無法再支撐和遼國作戰!”楊畏反對道。

此戰大宋雖然滅西夏比較順利,但是該花的錢財一分不少,再加上賞賜三軍將士,更是靡費頗多。

然而攻打遼國誰都不知道要持續多久,再加上西夏剛剛收復依舊不穩,根本不是和遼國開戰的時刻。

“正是如此,大宋才需要援助金國,讓遼國持續削弱!”新黨蔡卞也附和道。

一時之間,新舊兩黨關於是否援助金國爭論不休。

第229章 李清照的奸臣親戚第398章 祥瑞:吐蕃大捷第203章 趙煦有後第174章 遼國調停 (二合一)第337章 高太后駕崩第228章 律法和誓言第346章 邪方:詔獄第21章 治癒心疾第224章 《我儂詞》484.第484章 好漢營!第341章 雙全法第351章 簡體字大興第281章 開封第一美人李師師第185章 青苗法第256章 範純禮的無奈第72章 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第345章 監管皇家銀行第311章 海上絲綢之路494.第494章 君臣嫌隙第162章第424章 龍首關降第63章 趙家算計第44章 開創獸醫一脈第94章 趙明誠,徒三年(加更)第389章 李清照呼吸法第220章 變法:戶婚律第212章 掌控洛陽大權第411章 大理震動第249章 大迂迴戰略第363章 潘意的計謀第15章 酒治百病第40章 變法 保守 中立第14章 蘇遁心疾496.第496章 邪方:拆掉開封城牆第158章 棱堡神臂弩第293章 王詵身敗名裂第97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367章 變法科舉考試第199章 幕後黑手,邪醫範正第249章 大迂迴戰略462.第462章 占城稻第292章 陳世美和王詵第19章 隱括詞第314章 童貫的野望第59章 邪方:情詩第89章 《相思十誡》第264章 保險:用不上是萬幸第252章 神奇的軍器監第190章 遼帝南巡雁門關第256章 範純禮的無奈第361章 最強贅婿蘇遁第162章第292章 陳世美和王詵第425章 爭滅國之功第313章 童貫下西洋第317章 偏方:陳芥菜滷第444章 遼國的抉擇第41章 好學的趙佖第400章 大理第286章 天波府的榮耀第76章 趙佶受傷453.第453章 養廉銀第171章 不要救援!第319章 一千萬貫國債470.第470章 摩尼教和醫家之爭493.第493章 西昏侯李乾順第429章 大理段譽第86章 逆反心疾第98章 大宋少年(3800字)第410章 石城關破495.第495章 範正反擊第85章 大宋,諱病忌醫也第141章 正方六十致仕第164章 夏日絕句第279章 曲劇現世451.第451章 舊黨也要變法第171章 不要救援!第386章 及時雨宋江第443章 西夏變法第385章 邪方土第123章 惡政大赦天下第246章 鐵浮屠之威第293章 王詵身敗名裂第23章 攜美出遊第121章 範正一統醫家498.第498章 汴東新區第9章 醫萬人術第428章 世襲之禍第425章 爭滅國之功第336章 垂簾聽政之禍第241章 暴利的絲綢之路第298章 良藥不必苦口第31章 畏變法如虎第1章 名正方邪第332章 大宋的報復第414章 滇東三十七部第268章 青塘城破第57章 神醫時代落幕第358章 變法法家
第229章 李清照的奸臣親戚第398章 祥瑞:吐蕃大捷第203章 趙煦有後第174章 遼國調停 (二合一)第337章 高太后駕崩第228章 律法和誓言第346章 邪方:詔獄第21章 治癒心疾第224章 《我儂詞》484.第484章 好漢營!第341章 雙全法第351章 簡體字大興第281章 開封第一美人李師師第185章 青苗法第256章 範純禮的無奈第72章 如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第345章 監管皇家銀行第311章 海上絲綢之路494.第494章 君臣嫌隙第162章第424章 龍首關降第63章 趙家算計第44章 開創獸醫一脈第94章 趙明誠,徒三年(加更)第389章 李清照呼吸法第220章 變法:戶婚律第212章 掌控洛陽大權第411章 大理震動第249章 大迂迴戰略第363章 潘意的計謀第15章 酒治百病第40章 變法 保守 中立第14章 蘇遁心疾496.第496章 邪方:拆掉開封城牆第158章 棱堡神臂弩第293章 王詵身敗名裂第97章 衆裡尋他千百度第367章 變法科舉考試第199章 幕後黑手,邪醫範正第249章 大迂迴戰略462.第462章 占城稻第292章 陳世美和王詵第19章 隱括詞第314章 童貫的野望第59章 邪方:情詩第89章 《相思十誡》第264章 保險:用不上是萬幸第252章 神奇的軍器監第190章 遼帝南巡雁門關第256章 範純禮的無奈第361章 最強贅婿蘇遁第162章第292章 陳世美和王詵第425章 爭滅國之功第313章 童貫下西洋第317章 偏方:陳芥菜滷第444章 遼國的抉擇第41章 好學的趙佖第400章 大理第286章 天波府的榮耀第76章 趙佶受傷453.第453章 養廉銀第171章 不要救援!第319章 一千萬貫國債470.第470章 摩尼教和醫家之爭493.第493章 西昏侯李乾順第429章 大理段譽第86章 逆反心疾第98章 大宋少年(3800字)第410章 石城關破495.第495章 範正反擊第85章 大宋,諱病忌醫也第141章 正方六十致仕第164章 夏日絕句第279章 曲劇現世451.第451章 舊黨也要變法第171章 不要救援!第386章 及時雨宋江第443章 西夏變法第385章 邪方土第123章 惡政大赦天下第246章 鐵浮屠之威第293章 王詵身敗名裂第23章 攜美出遊第121章 範正一統醫家498.第498章 汴東新區第9章 醫萬人術第428章 世襲之禍第425章 爭滅國之功第336章 垂簾聽政之禍第241章 暴利的絲綢之路第298章 良藥不必苦口第31章 畏變法如虎第1章 名正方邪第332章 大宋的報復第414章 滇東三十七部第268章 青塘城破第57章 神醫時代落幕第358章 變法法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颍上县| 聂拉木县| 梁河县| 永州市| 新巴尔虎右旗| 巴马| 卢湾区| 舞阳县| 临城县| 滦平县| 五莲县| 新化县| 山阳县| 樟树市| 吴忠市| 唐山市| 石家庄市| 吉木萨尔县| 宜兴市| 昌黎县| 穆棱市| 大石桥市| 额济纳旗| 深水埗区| 怀化市| 龙胜| 临澧县| 晋江市| 两当县| 连平县| 通化市| 东兰县| 彩票| 龙井市| 荔波县| 高邑县| 汶上县| 赤城县| 福海县| 东兴市| 泰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