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00章 百家?(上)

不知道爲什麼,站在即將建成的宮城城樓之上,眼見城內多處建築物羣依然成型,漸漸有了城市規模但是略顯冷清,呂哲此時此刻很想吟唱曹操的《短歌行》。

不是描述“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首,而是“威服諸侯,師之所尊。八方聞之,名亞齊桓。”這首。

《短歌行》有兩首,第一首是在赤壁飲宴時曹操所頌,第二首是在建安時所創,兩首不同意境的詩賦說表達的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境。

當然,呂哲只是借其詩賦在抒發自己那莫名其妙的情感,壓服天下諸侯,使自己的名聲傳遍天下,身爲男兒又有誰沒有這樣的雄心?至於和齊恆公齊名,這句則純然只是順帶,齊恆公成就的是霸業而不是偉業,呂哲的腳步不想止步於此。

在這個年歲,詩賦並不是太過流行,現在很多家傳淵源的氏族,他們在聊天說話的時候經常會引用《詩經》裡面的詩來表達他們的心情和想說的話,一般拿出來用的是《小雅》,當代的人反而極少自己創作詩賦。

呂哲曾經剽竊過蘇東坡的《念嬌奴》,就是那個什麼“大江東去”的那首,聽到的人可沒有什麼震撼的感覺,一些有著不錯傳承的人反倒是覺得與《詩》的押韻不符,顯得有那麼點怪怪的。而不懂得《詩》的人們,他們覺得什麼周郎什麼小喬的都是誰。竟是讓自家主上那麼作賦想念。

啊!丟人啊,呂哲似乎是將想要剽竊的詩給搞錯了,想要剽竊楊慎這位明代詩人結果剽竊到宋代詩人蘇軾身上。他又找了個機會將“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的這另一首《臨江仙》給詠頌了出來。

反應依然是出乎呂哲的意料,這年頭的人怎麼就那麼沒有藝術細胞呢,沒人喝彩不說,看他的眼神要有多奇怪就有多奇怪,一些武將因爲想在整編軍隊的過程中調到主戰部隊,粗人們根本沒聽懂“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是個什麼意思竟然叫好。

《臨江仙》是氣勢磅礴,可是總得來說是有英雄遲暮的一種感概。聽懂了的人以爲呂哲是喪失了進取的鬥志,怎麼可能會叫好,只有聽不懂的人才會喝彩。

剽竊果然是不能照搬硬套,呂哲剛剛意氣風發地在長江邊上詠頌完。回到城內面對的是一幫人臉色惶恐地勸說,什麼“大業剛起,正是逞盡雄風的時候”,什麼“兵強馬壯怎麼能有遲暮之心”,一堆話給砸過來,呂哲什麼興致都沒有了,反而成了一臉的尷尬。

大爭之世,強武而不盛文,才華不是顯示在作詩詠賦上面。有能力的文人講求的是賣弄治世安邦的才學,作詩創賦……似乎是旁門左道來著?

在現今,要是隻會賣弄風月文騷。那就是一個連混吃等死都沒人接納的命,甚至是會種田會做匠物都要比那一類的文人受歡迎,所以這是百家爭鳴的年代。

呂哲對這麼一個時代比較無語,華夏傳承就是詩、賦、詞……好像也不對啊,那是儒家的價值觀,其它學派講的好像是能對治世安邦有用。要麼就是能改善生活,要麼是能使莊稼長得更好。要麼是能強軍盛武……精神文化似乎不是那麼講究?

“奇怪了,氏族名家,談天說地的時候愛引用《詩》,那怎麼會對創作詩賦那麼排斥?”呂哲是剽竊完曹操的《短歌行?其二》才發問。

一同在宮城城樓之上的人不少,他們是陪著呂哲在大冬天專門來吹冷風,一個個凍得是嘴脣發紫。

關於詩,叔孫通是在在場衆人中最有發言權的一個。不是說叔孫通德高望重才學驚人,而是其他人對這一方面壓根就沒去想過,儒家對這方面真的相對比較有研究,畢竟儒家學派很長一段時間裡就是靠記錄各國的《詩》吃飯。

沒胡說八道,春秋時期還沒有儒家學派的時候,各國的《詩》就等於是歷史,記載了秦人的“蒹葭蒼蒼,白露爲霜”,也記載了衛風描述美男子的“瞻彼淇奧,綠竹猗猗。”,這一類關於“伊人”“苗條淑女”之類的《詩》多不勝數,更有“豈曰無衣”等等的《詩》在描述武士。

“詩是很神聖的事情,每一詩都是一段歷史。歷史怎麼能和一個人見到什麼抒發情懷的時候相比?”叔孫通凍得渾身都在抖,可是他的臉龐很嚴肅。

呂哲還是不太懂,不過叔孫通再往深處說,變得似懂非懂了。

原來春秋時期魯國就是專門幹記錄歷史的,每一首詩都是在講述一個國家的變化,諸國發生了什麼事記載起來就是一首詩,發生了什麼大事或者變遷,那麼關於那個國家記錄起來的《詩》就會產生文風上的變化。

例如“蒹葭蒼蒼,白露爲霜”時代的秦人,那時候的秦國還是偏西小國,武力不強且被山東諸國視爲西蠻,到了“豈曰無衣,與子同仇”的秦國則是在奮發圖強,漸漸成爲雄視諸國的武力強國。

“詩既歷史?真是令人有很多想象的時代啊!”

呂哲似乎搞錯了一件事情,記錄《詩》那是因爲魯國本事周室的史官,史官當然是會記錄很多東西然後收藏成書室。孔子當過魯國的圖書館管理員,既是老子曾經的職業,這裡誕生了所謂的儒家。

孔子比老子可就厲害多了,老子這個圖書館管理員看多了書悟道,孔子直接就是把圖書館當成自己教派的根基。一個只是看,另一個直接無論從實體還是精神體全變成了自己的,哪個比較厲害?

詩在現在的人看來無比的神聖,那是因爲詩裡面充滿了厚重的歷史,而不是某個人看到了有什麼情感就直接給創作。簡單的說就是,詩既歷史,而不是一種風雅有趣。

呂哲開始迷惘了,那就是說,儒家所有的東西都是別人的,教派的根基也是別人的,所以最後演變成“子曰”個沒完,就沒有一句話是自己說的,想說什麼就是複製張貼?

叔孫通臉色不是發紫,而是變得發青,他是儒教一員啊,呂哲說那些話真的是太過……怎麼說呢,太過直指儒家的軟肋了吧?

“儒,風雅懂禮,佈道聖人之言,教化天下衆生,怎麼是主上說得只會……只會複製張貼呢?”其實複製張貼是個什麼詞沒人懂,但是大概的意思叔孫通還是明白的。

呂哲沒有埋汰儒家的意思,儒家能獨尊從某些方面來說並不是一無是處,他現在也沒有那個閒心是拿儒家埋汰。

“教化衆生啊?很有理想。”呂哲覺得儒生教書確實不錯,但是別隻教儒家自己的聖學。

現在儒家能拿得出手的也就《春秋》《論語》《周易》,而似乎那都不是儒家自己創作的,似乎……似乎也是剽竊的吧?

爲什麼會談到這些?是呂哲已經有計劃的在設立學堂,分爲民用和軍用兩種。

好爲人師是每個學派的共性,能把自己學派的知識傳播下去,爲自己學派找到優質的繼承人,這都是每一個學派都在做的事情。

呂哲設立學堂的目的自然是想要吸引衆多學派來自己治下傳播知識,藉此尋找到有用的人才,更是爲了早早培養出出身治下的一幫文人。

他們上了宮城的城樓是爲了選出一塊地作爲學堂修建地,按照呂哲的意思,所謂學堂一定要佔塊好地皮,建築也應該修建得雄偉。

對外的門面啊,由衷地表達出對文事的重視,這一點呂哲還是懂的。

武學堂嘛,這個就沒必要大張旗鼓了,只是會在軍中設立,呂哲連教案都在閒暇時寫出來了,會由一幫他親自培訓的武將向下講學,不求培養出絕世的名將,就是想要讓基層的軍官多多學到知識,系統化的培養出一幫基層軍官出來。

“最近涌入南陵的人不少,特別是列國過來的人尤其多,這點要多多注意一下。”呂哲不怕細作,但是不想南陵城最後搞成亂七八糟的。

列國戰事不斷,呂哲在南郡廣建兵堡體系,南郡成了一個不破鐵桶的名聲隨著十五萬秦軍攻伐無果傳遍天下,南陵城被建立得異常雄偉也成了各國津津樂道的消息。 Wωω ⊕t t k a n ⊕℃o

一個防禦強悍的郡,一座雄偉不會被破的城池,聽著就非常有安全感,列國有點身家的人誰會不願意搬到能保障身家性命的地方?

再則,呂哲重視商務的名聲也已經隨著大肆收購物品在商賈之間流傳,既然南陵城的買賣好做,搬過來也有更多的機會,那遷移過來的人也就更多了。

“那個……只要有人過來傳播知識主上就願意資助,這個是不是太……”燕彼覺得這件事情太誇張了,有錢也不是那麼花的。

呂哲有錢,有花不完不知道該怎麼花的錢,不想複製什麼稷下學宮,可是弄座百家學堂算什麼。

“是啊,連商家這種逐利的市儈之徒都公開接納,名聲不好吧?”叔孫通是一萬萬個不贊成啊,特別是儒家的死對頭,現在衰弱到不成樣子的墨家竟然被呂哲高看,這件事情必須阻止。

第416章 峰迴路轉第503章 敢情是個非法組織第498章 不該是這樣子第678章 因與果(上)第684章 餘音(五)第432章 謀算(上)第335章 冷笑話第644章 韓信的北征(下)第580章 非戰之罪(下)第1086章 不被重視的歷史一刻第3章 胡思亂想第725章 漠南(十一)第427章 一個就夠了第117章 我命休矣第400章 百家?(上)第869章 排排站槍斃時代?第487章 人要有自知之明第77章 趙府夜宴(上)第236章 相續登場(上)第83章 招募親兵第852章 等待已久的野望第195章 一隻大螃蟹第303章 緊急時刻(下)第469章 我的旌旗,我的家臣第719章 漠南(五)第351章 張良(下)第319章 根基第183章 讓利的恐怖第1091章 文明的相似度第148章 踟躇滿志第463章 強者的自覺(下)第298章 九江郡動向第646章 歡迎來到新時代(二)第1047章 別不知好歹第309章 興奮第165章 利益捆綁五百六十五章 百萬軍聚只爲一會下第201章 殘酷的事實第989章 太欺負人了第115章 亂象橫生第53章 前往咸陽(下)第760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906章 人生際遇啊……第866章 十塊令牌第993章 東胡第133章 成事在人第920章 難測第773章 怎麼辦?(上)第348章 南陵城(上)第1089章 不知所謂第302章 緊急時刻(上)第675章 最後的機會(六)第1024章 心亂了第298章 九江郡動向第326章 初議內政(中)第194章 共襄盛舉第76章 文武之分第469章 我的旌旗,我的家臣第357章 定論(下)第814章 改革還是變革(中)第222章 敵襲!敵襲!第922章 機會難得第328章 再次求見第441章 刮目相看(下)第64章 論戰延續第657章 國祚(五)第140章 燕彼的奮鬥第311章 誤會第521章 要“世界大戰”了?(三)第615章 時光如梭(五)第470章 家臣與野望第389章 南陵城(下)第243章 劍拔弩張第723章 漠南(九)第914章 潛規則?第810章 無奈與猜測第900章 徹徹底底的混蛋第1068章 胡猜亂測第1073章 超越千年第234章 老天幫忙?第830章 五年計劃(上)第644章 泛國民意識(上)第537章 早過時了(上)第69章 利用價值第30章 事有蹊蹺第831章 五年計劃(下)第202章 雨季到來第759章 局外人的勸諫第653章 國祚(一)第322章 議九江第119章 天賜良機第302章 緊急時刻(上)第263章 各取所需第561章 別樣的橫槓原理(下)第764章 所不知道的第1007章 捅婁子第473章 都難啊(下)第535章 戰爭還有暫停的?第985章 南洋艦隊第958章 烏孫將亂
第416章 峰迴路轉第503章 敢情是個非法組織第498章 不該是這樣子第678章 因與果(上)第684章 餘音(五)第432章 謀算(上)第335章 冷笑話第644章 韓信的北征(下)第580章 非戰之罪(下)第1086章 不被重視的歷史一刻第3章 胡思亂想第725章 漠南(十一)第427章 一個就夠了第117章 我命休矣第400章 百家?(上)第869章 排排站槍斃時代?第487章 人要有自知之明第77章 趙府夜宴(上)第236章 相續登場(上)第83章 招募親兵第852章 等待已久的野望第195章 一隻大螃蟹第303章 緊急時刻(下)第469章 我的旌旗,我的家臣第719章 漠南(五)第351章 張良(下)第319章 根基第183章 讓利的恐怖第1091章 文明的相似度第148章 踟躇滿志第463章 強者的自覺(下)第298章 九江郡動向第646章 歡迎來到新時代(二)第1047章 別不知好歹第309章 興奮第165章 利益捆綁五百六十五章 百萬軍聚只爲一會下第201章 殘酷的事實第989章 太欺負人了第115章 亂象橫生第53章 前往咸陽(下)第760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906章 人生際遇啊……第866章 十塊令牌第993章 東胡第133章 成事在人第920章 難測第773章 怎麼辦?(上)第348章 南陵城(上)第1089章 不知所謂第302章 緊急時刻(上)第675章 最後的機會(六)第1024章 心亂了第298章 九江郡動向第326章 初議內政(中)第194章 共襄盛舉第76章 文武之分第469章 我的旌旗,我的家臣第357章 定論(下)第814章 改革還是變革(中)第222章 敵襲!敵襲!第922章 機會難得第328章 再次求見第441章 刮目相看(下)第64章 論戰延續第657章 國祚(五)第140章 燕彼的奮鬥第311章 誤會第521章 要“世界大戰”了?(三)第615章 時光如梭(五)第470章 家臣與野望第389章 南陵城(下)第243章 劍拔弩張第723章 漠南(九)第914章 潛規則?第810章 無奈與猜測第900章 徹徹底底的混蛋第1068章 胡猜亂測第1073章 超越千年第234章 老天幫忙?第830章 五年計劃(上)第644章 泛國民意識(上)第537章 早過時了(上)第69章 利用價值第30章 事有蹊蹺第831章 五年計劃(下)第202章 雨季到來第759章 局外人的勸諫第653章 國祚(一)第322章 議九江第119章 天賜良機第302章 緊急時刻(上)第263章 各取所需第561章 別樣的橫槓原理(下)第764章 所不知道的第1007章 捅婁子第473章 都難啊(下)第535章 戰爭還有暫停的?第985章 南洋艦隊第958章 烏孫將亂
主站蜘蛛池模板: 哈尔滨市| 栾川县| 凤城市| 仲巴县| 武平县| 延川县| 周至县| 鄂伦春自治旗| 军事| 南昌市| 凉城县| 托克逊县| 广德县| 阿城市| 桃园市| 宁夏| 庐江县| 汨罗市| 广宁县| 德惠市| 五指山市| 通河县| 仙游县| 扎囊县| 会理县| 桃源县| 玉屏| 永善县| 陈巴尔虎旗| 于田县| 双辽市| 无棣县| 同心县| 日照市| 壤塘县| 社会| 鄂托克旗| 齐河县| 简阳市| 东辽县| 庆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