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07章 農夫猶餓死

農耕!

對於任何一個以數以千萬計的國家來說,農耕是唯一一個年年抓,年年提,年年崔,需要花費七成以上國力去辦的大事!

就在嬴城以監國之責祭祀之後,這意味著,整個秦國要開始以國家政令來督促農耕。

然而。

對於嬴城來說。

即便張口閉口要親自率領天下臣民進行農耕,也沒有下鄉里去牽著耕牛去種田。

相反。

嬴城自覺的變成了‘工地上不用帶帽子’的人。

雍城縣。

嬴城騎著戰馬,奔跑在路過嬴城的秦直道之一的西方道上。

過了雍城,汧,便到了隴西。

雍城,用更具體的地標來描述,便是在陝西寶雞!

而汧,則是天水平涼之間的一帶,在岐山之內,黃土高原下半部的丘陵山川地形。

因爲雍城的特殊地位,新立的雍城縣府衙被設立在雍城裡,也就是關內侯所在的鄉里,現在是直轄鄉加縣府所在。

遠遠的。

嬴城就看到令他忍不住嘆息的一幕。

蠻荒刨食!

最近嬴城不止一次聽到過蠻荒刨食這樣聽起來極爲震悍的詞句。

嬴傒在說,馮去疾也在說,內史騰也在說,馮世傑也在說。

不過說真的,他長這麼大,真的沒有見過。

但是現在。

他見到了。

雍城裡可以說是整個咸陽最富裕的一個鄉里了。

這裡面基本都是宗室子弟構成。

但是此時所見田野之景。

卻讓他久久無法釋懷。

放眼望去。

在田野之中,能見到一隻手數得過來的耕牛。

這些耕牛種田,只需要一個人扶著種耬,手中還拿著長鞭,控制耕牛前進的繩索,一個人在田地裡面種田。

只有十幾頭耕牛,也就只有十幾個人在用耕牛播種。

而剩下的人。

有人拿著鋤頭鏟等物在平地棱。

但更多的。

則是身前兩個壯漢用稍厚的衣物墊著肩膀,上面搭著繩索,繩索後面連著種耬,種耬慢悠悠的在鐵質耬頭上作用下,在鬆軟的土地中劃開了口子,將溼潤的顆粒狀的土從地面上翻出來,隨著耬頭劃過地面,木頭中間的空心通道有一粒粒的種子落入了溼潤的土地中並在重力慣性的作用下,被翻起來的溼土又輕輕的回填在犁出來的行道。

耬頭而過的地面會在兩側留下高高的兩個土棱。

如此種子離地表非常的近,稍微太陽曬曬再刮點風,種子就會裸露。

也因此。

後面就需要用粗木頭編製成的一個長方形平耙,在平耙上面放點石頭,拉著將耕種過去的土棱平整回填到犁溝之中。

如此,纔算是完成了第一次耕種。

“耕牛數量之少,觸目驚心!”

嬴城忍不住的嘆了嘆。

有百分之一的人圍繞著耕牛在耕種。

有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還在用人力耕種。

人力拉著種耬,人力拉著平耙。

見慣了拖拉機,甚至已經從東方紅進入了加強版大馬力拖拉機耕種的方式。

此時見到這種耕種方式,說實話很難接受。

就在嬴城駐足四目張望的時候。

雍城縣縣丞急急忙忙的趕了過來,拜道:“下官雍城縣縣丞嬴才拜見監國!”

縣丞也不種地,但是在巡視種田的情況。

見到嬴城出現,也是急忙前來參拜。

宗室子弟開始當官,這是非常明顯的變化。

“雍城裡有多少頭耕牛?”嬴城擡了擡手問道。

“總計十五頭耕牛?!壁A才迅速的回道。

“遠遠不夠!”嬴城搖頭,又問道:“有多少田畝?”

贏才頓了頓,回道:“一百五十頃!”

“按照朝廷的要求,雍城裡將小田合併爲方田,一部分人還在平地棱,多出來不少田地?!?

“根據府衙計劃,在十五天內耕種完?!?

“先種麥,雍城主種麥,有一千石麥種?!?

“三百石秧苗,五百石粟米,一百石黍。”

“總計一千九百石糧種,本來這些都是雍城裡自備的,不過今年縣衙給了一千三百石的糧種,又用糧價將各家備好的一千三百石糧種回購了回去。”

說著,贏才似乎也注意到了嬴城所思,不由的嘆了道:“出現勞力過剩的問題是必然存在的,而且這也是不可避免的?!?

“除非耕牛的數量提升上來,至少單獨整個雍城裡要擁有一百頭耕牛,纔不至於出現現在這樣用人力拉種的情況?!?

“以前也有,但比較少,因爲家家戶戶的租用……嗯,關內侯府的耕牛,今天租借這,明天租借哪,藉著藉著就種完了?!?

“但現在,耕牛就這麼多,要集體大家就一起勞作,不可避免的出現了現在的這種情況,用人力拉?!?

贏才說罷,變不再多做解釋。

有些事情的好壞是說不清楚的。

站在縣衙的角度上,的確,春耕一個月的時間內,存在著大量勞動力閒置的情況,很多人眼看著日子一天天過去還沒有耕牛,只能人力拉種。

但是在集體化耕作之中,就如同現在人力拉耕和耕牛耕種兩種情況,這是一定存在勞力不公情況的。

不過。

大家都充著免田賦來的。

就衝著這份免田賦,再加上那一千三百石糧種,便沒有人說怨聲載道的區別不公了。

“雍城裡這裡的田地相對來說集中,大規模的耕種還行,不過必須得注意輪換耕種,不能以壓榨的方式驅使勞力,你得注意這個問題?!?

嬴城點了點頭,並沒有大發愛心的上前阻止那些以靠人力耕種的行爲。

濫發愛心是需要用對地方的。

這個時候發愛心,嚴格貫徹牲口種田的制度,是不可能種完的。

再說了。

相對來說。

不管是集體化還是私有化耕田,都存在耕牛不足的問題。

一頭耕牛的價值太貴了。

雖然一直以來朝廷都在養殖耕牛,但一頭耕牛成年需要三年,能薅著用的也就五年,之後耕牛就不行了,有些耕牛能活二三十年,但就跟人老了之後幹不動重活的一樣。

黃金時期也就八到十年的時間,接著就要輪到被淘汰的命運。

要知道。

ωwш ◆ttκā n ◆¢○

一旦開始春耕,一頭牛幾乎每天都會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全天勞動的狀態,而這樣的狀態要持續一個月之久。

也就是說從早晨五六點開始,到晚上的七八點,連續一個月不會休息一天。

再加上天下太大,始皇帝二十七年的時候,往濟北調動了近二十萬頭耕牛開發濟北平原,這纔有了濟北產糧區的形成。

咸陽的情況就這麼個情況了。

不用人力拉根本不可能完成春耕。

只能說。

大力發展畜牧業纔是解決這個問題的主要解決辦法。

至於現在。

“下官明白!”贏才鄭重的點頭。

嬴城沒有再問詢,而是騎上戰馬行走在鄉里中的小道上,開始四處亂轉。

主要是巡查春耕的問題。

並不是說要讓他發現什麼問題,而是要引起各個官員的重視。

只有官員重視某個問題了,才能更好的促進農耕的進步。

在這個時刻。

哪個縣府的縣丞要是坐在府衙裡面喝大酒,他保證拔其一層皮出來。

決不輕饒。

在秦國可沒有刑不上大夫的說法。

平地棱的事情也很重要。

因爲私有化田地的情況,每戶田地的情況基本上都是散塊的田地,同一平面上半部爲水渠,水渠下面是一兩畝的田地,田地與田地之間用四五尺寬,四五尺高的地棱隔開,各自認自家的田地。

而上下地之間,則是圍繞著一整個平面水渠,水渠繞到盡頭再折返回來,在下一個地棱處迴流過來,往返反覆,形成了一大片的田畝。

而現在平整的,主要就是一個平面內的田地,然後在最下方修建一丈多高的地棱。

這自然是爲耕種之後的澆水做準備。

在這方面,甚至不需要朝廷明令去修建。

只要是種田百姓都知道及時的處理地棱的問題,而在一個田地之中,上有進水口能及時斷水,下有出水口及時泄洪,堤壩後背的土不能取,在修建堤壩的時候需要往土棱土裡面種一些唆草,唆草根系發達可以有效的加固地棱,這些對常年耕作的百姓來說,是最基本的常識。

再者!

這可不是在高聳的荒山上開田,需要弄成階梯狀。

這裡是關中平原的邊角,有一眼望不到邊際的處在一個平面上的土地。

自古以來!

百姓選擇住址和耕地的時候,都有兩個先決條件。

一水二山!

依靠水資源充沛之地選擇良田,有水纔能有田,而水往地處流,沒有人傻到將田地開墾在高山上面,沒有水長個屁。

將居住的地方修建在山腳,半山腰,高處,這能有效的防止水患和有效的開墾耕地。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見到此情此景,嬴城不由的就想到了這句堪稱極其經典的憫農二首詩。

雖然對秦國秦國來說。

畝產量相對後世而言,無論是小麥水稻這些,都相差甚遠。

但只要是耕種的事情。

就有一個鐵一樣的定律。

沒有天災之下,一把種十把糧,正如憫農二首稍作誇張的說法,一粒粟萬顆子。

只要種上,水系發達的關中平原。

就能收回來至少三百萬鐘的糧食。

至於任然有農夫猶餓死的情況,和糧食生產力無關。

懂得都懂!

“住手!”

嬴城正御馬行走著,被田地中的一幕給嚇了一跳,取出來大喇叭便怒斥了起來。

眉頭忍不住的緊鎖。

就在他正前方。

一個穿著綾羅綢緞的華貴男子,手中拿著鞭子,在抽打著兩個拉種的男子。

華貴衣衫男子唧唧歪歪的怒斥著什麼他沒有聽到。

但是那一鞭子他清清楚楚的看到落在了其中一個拉種男子的後背上。

嬴城的這一嗓子。

頓時吸引了周圍上百個勞作百姓的注意,同時,華貴男子也凝視了過來。

“將人帶過來!”嬴城眉頭緊皺的沉聲道。

頓時。

幾名黑甲衛下馬便走向了打人的華貴男子。

而華貴男子似乎也沒有充滿了疑惑,同時主動向著嬴城走來。

“下官附雍裡裡正嬴方拜見大律令!”華貴男子走在嬴城面前的時候不忘施禮拜見。

嬴城默不作聲,等著黑甲衛將拉種男子,扶耬男子一併帶到了近前。

明顯幾個男子非常侷促,以爲自己犯了什麼事,低著頭不知道該怎麼辦。

嬴城眉頭緊皺的問道:“你們三人是奴隸罪囚?”

三個被黑甲衛帶來的男子侷促的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倒是華貴男子,非常澹定的回道:“回大律令,這三人並非奴等,是附雍裡的百姓!”

嬴城沒有理會嬴方,繼續盯著三名男子問道:“回話,你們可知自己處於五等九流什麼位置?”

被嬴城如此逼問,其中一個叫張三的男子侷促的回道:“草民,不知!”

嬴城再次質問道:“沒有人告訴你們,你們處於五等九流中,三等一流之民?”

“回答我,什麼是三等一流?”

張三深吸了一口氣,終於擡起頭,疑惑的盯著嬴城搖頭道:“草民不知什麼是三等一流?!?

嬴城看向嬴方,問道:“你身爲里正,知道三等一流嗎?”

嬴方直到此時,心情才漸漸低沉了下來,心中也是猶豫,道:“不爲官者皆爲民,此爲民等!”

“三等一流爲良民!”

“其中,按工籍,商籍,農籍,軍屬籍之分。”

嬴城點了點頭,又問道:“何爲良民?”

嬴方急忙回道:“無犯罪記錄者,世代爲農者,安分守己者,積極響應朝廷政令者,軍籍嫡親者?!?

嬴城又問道:“三等一流該享受什麼樣的權力?”

嬴方逐漸不安了起來,深吸一口氣道:“在大秦律法中除行政法官員權之外的一切權力?!?

嬴城好奇的盯著嬴方問道:“你與這三人簽訂了什麼契約?”

“沒, 沒,沒有簽訂任何契約!”嬴方心底發寒的低頭回道。

嬴城沉聲道:“里正行使的朝廷政令的權力,即在行政法之中官員權中規定,代替朝廷管理一里之地?!?

“與一里百姓之間,並非任何形式的僱傭關係,也非奴夷管理條例,更與教育禮書無關?!?

“民等應遵從政令,官員應行使政令?!?

“而刑事法適用於五等九流,行政法適用於官員,在奴夷管理條例中有規定?!?

“民等以上,其中良民可奴一人,可夷三人,對奴可奴役,對夷可生殺!”

“在教育法,禮書中有規定,師父親者爲尊,尊者可鞭笞詢責子女違禮與法之行爲思想,予之糾正。”

“即,除過奴役管理條例中規定,民等及以上可毆打奴役,掌蠻夷生殺之權外,其他毆打行爲,均屬於刑事法約束範圍?!?

第146章 坑儒,坑儒,我願死後入地獄第224章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第247章 有些事從未被改變第226章 微末中的問答第八章 令人自豪的,秦律第218章 均富論第六十三章 輕鬆化解,炸始皇帝出來第259章 錢,太多了,怎麼花第四十三章 維護官府威信,扶蘇哀聲幫忙第九十三章 始皇帝的小心思第210章 人人大不同第二十九章 老謀深算的李斯,被摘了桃子第171章 權力第274章 朝政之訣第六十七章 大秦的工程圖第206章 天佑春耕,泰和四時,春耕咯!第190章 大秦帝國之崛起(四)第141章 張良的馬臺裡之惑第七十八章 潛龍昇天,諸神退避第四十七章 簡單的造紙術,一步到位的活字銅版印刷第四十六章 推動大秦工業前進一千五百年第249章 武成候王翦第五十七章 要將權利關進籠子第一百一十章 大公無私的嬴城第216章 一十三司聯合巡查組第274章 朝政之訣第151章 白皮書和三輛馬車第157章 各方反應第211章 芝山裡的寶山第220章 長公子扶蘇接令第285章 子房,屈才了第五十九章 門庭若市的扶蘇府第194章 皇帝不下鄉第一百零九章 嬴城,又在惹事了第200章 戰略大調整的開始第158章 大秦新法的踏腳石第188章 大秦帝國之崛起(二)第247章 有些事從未被改變第一百零四章 趙高傳召的心路第一十五章 母子聯手坑扶蘇第142章 因爲農民,至始至終都是農民第225章 藍田議事第十章 秦法,亡國之法第239章 被忽略的萬世制度第281章 第一次西進議事第189章 大秦帝國之崛起(三)第285章 子房,屈才了第157章 各方反應第175章 婚書第一百二十二章 羣臣獻禮,請陛下移步殿外第144章 張良初見華夏字典第三十二章 霸道行事,無所顧忌第241章 明日,雍城奏事第178章 決然之變第142章 因爲農民,至始至終都是農民第150章 商稅:宗貨交易書第235章 暴怒的王賁第二十八章 你不行我可以,扶蘇站起來了第277章 王翦,薨了第266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257章 官員調整第一百零六章 國策之論第278章 王賁的抉擇,忠與孝第175章 婚書第247章 有些事從未被改變第220章 長公子扶蘇接令第九十三章 始皇帝的小心思第199章 下官遵命第267章 賞賜之論第207章 農夫猶餓死第277章 王翦,薨了第151章 白皮書和三輛馬車第七十四章 與李斯之爭,沒有我不敢說的話第五章 諫逐客令石刻,惹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家宴趣事第八章 令人自豪的,秦律第七十三章 舉薦老爹當個官第九十一章 積極響應的大樂司第268章 人心各異第267章 賞賜之論第225章 藍田議事第九十四章 郭懷義終於和始皇帝見面了第八十五章 沒有竹簡筆墨第200章 戰略大調整的開始第七章 初識小兒,始皇帝語錄第126章 第二, 罪己詔,朕,有罪於天下第235章 暴怒的王賁第 160章 亂與靜第274章 朝政之訣第125章 第一,世界停擺,爲我華夏忠魂第五十一章 萬事俱備第231章第282章 西進之訣(一)第157章 各方反應第199章 下官遵命第一百一十四章 頻陽白氏一族第237章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第 160章 亂與靜第241章 明日,雍城奏事第227章 農桑
第146章 坑儒,坑儒,我願死後入地獄第224章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第247章 有些事從未被改變第226章 微末中的問答第八章 令人自豪的,秦律第218章 均富論第六十三章 輕鬆化解,炸始皇帝出來第259章 錢,太多了,怎麼花第四十三章 維護官府威信,扶蘇哀聲幫忙第九十三章 始皇帝的小心思第210章 人人大不同第二十九章 老謀深算的李斯,被摘了桃子第171章 權力第274章 朝政之訣第六十七章 大秦的工程圖第206章 天佑春耕,泰和四時,春耕咯!第190章 大秦帝國之崛起(四)第141章 張良的馬臺裡之惑第七十八章 潛龍昇天,諸神退避第四十七章 簡單的造紙術,一步到位的活字銅版印刷第四十六章 推動大秦工業前進一千五百年第249章 武成候王翦第五十七章 要將權利關進籠子第一百一十章 大公無私的嬴城第216章 一十三司聯合巡查組第274章 朝政之訣第151章 白皮書和三輛馬車第157章 各方反應第211章 芝山裡的寶山第220章 長公子扶蘇接令第285章 子房,屈才了第五十九章 門庭若市的扶蘇府第194章 皇帝不下鄉第一百零九章 嬴城,又在惹事了第200章 戰略大調整的開始第158章 大秦新法的踏腳石第188章 大秦帝國之崛起(二)第247章 有些事從未被改變第一百零四章 趙高傳召的心路第一十五章 母子聯手坑扶蘇第142章 因爲農民,至始至終都是農民第225章 藍田議事第十章 秦法,亡國之法第239章 被忽略的萬世制度第281章 第一次西進議事第189章 大秦帝國之崛起(三)第285章 子房,屈才了第157章 各方反應第175章 婚書第一百二十二章 羣臣獻禮,請陛下移步殿外第144章 張良初見華夏字典第三十二章 霸道行事,無所顧忌第241章 明日,雍城奏事第178章 決然之變第142章 因爲農民,至始至終都是農民第150章 商稅:宗貨交易書第235章 暴怒的王賁第二十八章 你不行我可以,扶蘇站起來了第277章 王翦,薨了第266章 萬丈高樓平地起第257章 官員調整第一百零六章 國策之論第278章 王賁的抉擇,忠與孝第175章 婚書第247章 有些事從未被改變第220章 長公子扶蘇接令第九十三章 始皇帝的小心思第199章 下官遵命第267章 賞賜之論第207章 農夫猶餓死第277章 王翦,薨了第151章 白皮書和三輛馬車第七十四章 與李斯之爭,沒有我不敢說的話第五章 諫逐客令石刻,惹事第一百二十一章 家宴趣事第八章 令人自豪的,秦律第七十三章 舉薦老爹當個官第九十一章 積極響應的大樂司第268章 人心各異第267章 賞賜之論第225章 藍田議事第九十四章 郭懷義終於和始皇帝見面了第八十五章 沒有竹簡筆墨第200章 戰略大調整的開始第七章 初識小兒,始皇帝語錄第126章 第二, 罪己詔,朕,有罪於天下第235章 暴怒的王賁第 160章 亂與靜第274章 朝政之訣第125章 第一,世界停擺,爲我華夏忠魂第五十一章 萬事俱備第231章第282章 西進之訣(一)第157章 各方反應第199章 下官遵命第一百一十四章 頻陽白氏一族第237章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第 160章 亂與靜第241章 明日,雍城奏事第227章 農桑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乌苏市| 陕西省| 同德县| 丽江市| 咸宁市| 宁夏| 洛扎县| 陆丰市| 左云县| 揭阳市| 绥滨县| 大荔县| 牡丹江市| 海南省| 黑山县| 连南| 文水县| 松溪县| 红原县| 双江| 辽阳县| 武乡县| 乌拉特后旗| 阿图什市| 修水县| 黄陵县| 元谋县| 通渭县| 民勤县| 白朗县| 家居| 南和县| 漾濞| 绥宁县| 湖州市| 奇台县| 文登市| 岑巩县| 长宁县| 信宜市| 甘肃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