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37章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什麼結果?“嬴城不解。

“呵!”王賁露出一絲殘忍之色,“軍令不出,百萬將士如冬藏之蛇,軍令出,百萬將士便是蛟龍出海!”

“上雒,商城一應反叛者,袒身,出城,跪降!”

嬴城驚道:“這不可能,上雒百姓,無論楚系還是食邑,皆是我秦國百姓。”

王賁呵呵一笑:“從監(jiān)國下令陳兵嶢關,封鎖武關之時,對上雒,商地的百姓而言,就不是了。”

“在軍事中,沒有模棱兩可的概念,非黑即白,絕無遊離之外者。”

嬴城心中驚駭,怒目而視:“上雒,商地還沒有謀反。”

王賁搖頭道:“不,謀反與不謀反,絕不是以百姓的行爲來判定,能判定百姓謀反的,是監(jiān)國,是陛下,是各地駐軍,是末將。”

“一遊俠不滿一地縣官,遂殺之,應當將之行爲定爲謀反還是刑事?”

“自當是交由廷尉來處理,一地縣官被殺死,不足以亂一地,一遊俠禍亂,不足以禍亂一地。”

“縣官死後,此地百姓不聽朝廷政令,各行其事,甚至自組兵事,亂於一地,這纔是太尉府需要處理的事情。”

“廷尉處理,朝廷需要重新委任縣丞,安撫百姓,穩(wěn)定此地,廷尉需要調查取證,緝拿此遊俠。”

“太尉府處理,只有一個準則,發(fā)兵所至,四目皆爲叛逆,敢動刀兵者,死,敢逆軍令者,死,敢阻軍事者,死,殺之不盡,直到此地無人敢忤逆朝廷政令。”

“這就是軍與政。”

“朝會議政,朝廷看似包括太尉府,但實際上,更貼切而言,是朝廷與太尉府。”

“朝廷,包括三公九卿。”

“太尉府,包括太尉,三護國。”

“維穩(wěn)於天下之時,以朝廷爲首,太尉府爲輔。”

“而有戰(zhàn)事之時,以太尉府爲首,朝廷爲輔。”

“秦國,

是建立在皚皚白骨之上,在長達百年與六國征戰(zhàn)中,是以軍國方可一統(tǒng)天下。”

“而自陛下一統(tǒng)天下以後,則以地爲界,四十二郡各有駐軍,建立了政軍體,不亂不動兵事,若亂,以軍爲首。”

“亂爲叛,叛爲嘯衆(zhòng),嘯衆(zhòng)爲不聽朝廷政令,不聽朝廷政令者衆(zhòng)多,無具體定義,但皆由太尉府,陛下來衡定。”

“即,一鄉(xiāng)里入山爲匪,可以是謀反,也可以是順民。”

“而謀反與順民的判定,則由陛下而定,現(xiàn)在由監(jiān)國而定。”

“謀反,用兵滅之。”

“順民,用政撫之。”

“而現(xiàn)在,監(jiān)國用兵上雒,那麼,上雒百姓便是謀反以剿滅。”

“而若監(jiān)國派遣官員行政,那麼,這便是順民以安撫。”

“從監(jiān)國以軍令命令太尉府發(fā)兵之事,關中,現(xiàn)在以太尉府爲首,一切政事,皆要給太尉府讓步。”

“這,就是秦國軍政的規(guī)則。”

“而這,就是陛下賦予你的監(jiān)國令所擁有的權力。”

“但是,此令可以由你發(fā)出,絕不會由你來結束,即便是陛下,也阻攔不了,而這,就是軍令的純粹性。”

嬴城的腦袋嗡嗡的在響動。

一片的空白。

可門外。

卻已經(jīng)響起王賁冰冷的命令聲:“王風聽令,率一千騎探路。”

“將嶢關守將蘇傳押起來審問,爲何坐視屬地上雒叛亂而無作爲,導致兵禍。”

“傳令辛勝,午時不到,定斬不饒。”

贏城驚悚的衝出房間。

四目張望。

張了張口。

卻又啞口無言。

忽然間。

他感覺自己是那麼的無力。

因爲局面已經(jīng)失控了。

他一道命令叫來了王賁。

可他無法控制王賁。

或者說。

自始至終,他都沒有擁有大秦軍事的控制權。

即便是他現(xiàn)在以監(jiān)國身份去命令王賁。

王賁現(xiàn)在也不聽他的。

哪怕是他免除王賁的護國都尉,問題是,他所能發(fā)出的也僅僅是一道旨意,而這六萬大軍,依舊聽從王賁的命令,而不是聽從他的監(jiān)國令。

這一切,都因爲他已經(jīng)下達了軍令,而這道軍令,在沒有達到戰(zhàn)果之前,王賁不會停下來。

“回咸陽!”

嬴城突兀的下了決定。

沒有再糾纏上雒的事情上。

上雒之事,已經(jīng)不是他能夠控制的了。

出問題了。

出問題了。

在他的心中無數(shù)次的重複著這個疑問。

突然間。

他感覺自己在研讀秦國七八年的時間裡,忽略了一個極其重要不容忽視的問題。

而這個問題。

纔是秦國真正滅亡的原因。

什麼酷吏嚴法矛盾,什麼勳貴未封矛盾,什麼百姓水生火熱的矛盾,什麼六國復辟的矛盾,在這個問題面前,不重要,一點也不重要。

“老臣拜見大律令。”

剛回到咸陽宮,李斯,馮去疾等人就匆匆迎了過來。

嬴城沒有理會。

縱馬衝向了太尉府。

“這,是怎麼了?”馮去疾不解的問道。

“不知,看樣子,好像有點不太對頭。”李斯搖頭,急忙追了上去。

轟!

嬴城下馬,扎進了大律府,面對大律府內(nèi)的將軍的詫異之色,嬴城沒有理會,而是怒斥道:“將太尉府記錄的所有軍令,全部拿來。”

“這!”太尉府大庶長王戍奇怪的湊上來,被嬴城這一道命令給整蒙了。

“怎麼,是覺得我沒有權力查看,不給看嗎?”嬴城冰冷的質問道。

匆匆而來的李斯和馮去疾氣喘呵呵的站在了門口,就聽到嬴城充滿著怒火的質問,倒吞了一口吐沫,李斯驚覺的又退了出去,雙目驚駭?shù)牡溃骸翱欤讲閹A關發(fā)生了什麼。”

“去找護衛(wèi)大律令的黑甲衛(wèi),問清楚,到底發(fā)生了什麼。”

“有種不好的預感,右眼皮狂跳。”馮去疾沉悶的呢喃。

太尉府內(nèi)。

王戍也是懵逼的回道:“不敢,可是這太尉府軍令繁多,不知大律令要調取何地何時的軍令,關於哪方面的。”

嬴城沉悶的道:“自陛下繼位以後,太尉府所有留存的軍令。”

“這,恐怕其中之數(shù)量,數(shù)之不盡。”王戍忍不住的回道。

“全搬來,我要看。”嬴城冷冷的道。

王戍不知道嬴城到底要幹什麼,但是要看就看,回道:“末將遵命。”

說著。

王戍招了招手,差遣太尉府的軍吏去搬軍令,“從王政一年開始搬,監(jiān)國不下令停止,就一直搬。”

雖然他不知道嬴城到底想要幹什麼。

但是。

裝滿十個屋子的竹簡,絕不是一般人能看的動的。

嬴城低沉的坐在了一張巨大的天下堪輿圖前,等了片刻,已經(jīng)被封存的軍令便被擡了上來。

順手拿起一個,便看到‘王命,蒙驁爲將攻魏卷城,王政一年,夏四月朔三日。’

“卷城定,屠城三日,五月望十日。”

“王命,斥蒙驁暴行,貶爲後卒,班師回朝,整頓軍制。”

“王命,嚴肅軍紀,整頓軍務,入敵境,庇民不虐五穀,不掘墳墓,不伐樹木,不燒積聚,不焚室屋,不取六畜,得民虜奉而題歸之,以彰好惡,信與民期,以奪敵資。”

“六月,魏復克卷城。”

……

“王命,麃公爲將攻魏卷城,蒙驁爲將攻韓,王政二年,夏四月望三日。”

“卷城定,斬首三萬。”

“克韓二十四城。”

“王命,斥麃公暴行,貶爲後卒。”

“六月,魏趙韓楚燕攻秦,河外。”

“王命,命蒙驁攻魏,麃公抵禦五國聯(lián)軍。”

“十月,臣攻克河東,直指大梁。”

“信陵君回援,臣腹背受敵,請退。”

“五國聯(lián)軍回撤,危解。”

“王命,王齕爲將攻趙。”

……

嬴城一目十行的掃視著軍令行文。

他知道,這是信陵君竊符救趙的前後記錄,是昭襄王時期的事情,但在秦國頻繁更換國君之後,引發(fā)了一系列的軍事。

五國聯(lián)軍撤兵,秦國發(fā)動了對趙國的進攻,而魏國首鼠兩端,信陵君誅殺魏將晉鄙救趙,迫使秦國撤兵。

在這場大戰(zhàn)之中,秦國數(shù)次進攻均被打了回來。

這個階段,還是李牧,廉頗的時期。

還是呂不韋執(zhí)政之後,面對秦軍暴虐戰(zhàn)爭之下,嚴明軍紀,主張不再依靠首級計功的時期。

這所有的命令,其實都是呂不韋主導的,和始皇帝並沒有什麼關係。

這並不是他想要知道的,這些事情他也是知曉的。

真正讓他震動的是軍令。

極其簡潔明確的軍令,覆命。

根本就沒有具體戰(zhàn)損的記錄,也沒有殺敵的彙報。

來來往往。

所有的軍令嚴格的執(zhí)行令,兵,行三個基本行事方式。

沒有什麼縱橫聯(lián)合,更沒有謀略細談。

在王命下達之後,領兵將領擁有足夠的自主權,只要結果。

這一點。

並沒有因爲呂不韋的軍制改革而改變。

而在之後的軍功計入中,在軍報彙報之中,加入了統(tǒng)籌。

臣蒙驁攻韓十三座城池,斬首一萬。

臣蒙驁攻魏二十座城池,斬首二萬。

而就在王政八年,發(fā)生了一件事,成??叛亂。

王命,成??爲將攻趙,王政八年夏四月朔三日。

成??叛趙,兵鋒直指咸陽,急。

王命,王翦爲將平定成??叛亂,活捉成??。

而在同一年,嫪毒被封爲長信候。

王政九年,嫪毒據(jù)咸陽三營,擁咸陽守軍,亂。

“嫪毒作亂,是太后,呂不韋倒臺的開始,也就是始皇帝十一年,始皇帝徹底掌握了秦國軍政大權,罷免呂不韋。”

“這一年,是秦國動盪的一年,也是秦國安定的一年,而自始皇帝十一年之後,大秦便開始了匪夷所思的爭霸之路,一路勢不可擋,像是開掛了一樣。”

“而在始皇帝執(zhí)政之後,在長達十幾年的統(tǒng)治之中,再沒有發(fā)生過一起內(nèi)部叛亂,而自始皇帝一統(tǒng)天下之後,在長達八年的時間內(nèi),沒有發(fā)生過一起內(nèi)部叛亂。”

“這意味著,秦國軍事在始皇帝主政之後,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若是站在歷史的角度上,呂不韋的執(zhí)政理念,更如資本道路,以商旅爲基本,進行著原始的積累。而與不同之處在於,呂不韋的執(zhí)政立足於民性,實行民木思想,與漢儒思想更相近,也就是在這一階段,秦國的工商農(nóng)得到了爆發(fā)式的發(fā)展。”

“而在軍事上,呂不韋實行的是軍事依託於政治的戰(zhàn)略思想,軍事的目的是爲了達到政治目標。”

“王命,王翦,楊端和,桓齮各領兵十萬,攻趙。”

“也就是在這一階段,王賁,李信,辛勝,蒙武,羌瘣像是如春筍般冒了出來,在征戰(zhàn)魏國的戰(zhàn)爭中屢立奇功,奠定了現(xiàn)有秦國軍事將領基礎。”

“十月,李牧爲將,復戰(zhàn)宜安、肥下,桓齮有負王命,敗,奔還。”

“王命,王賁爲將,統(tǒng)兵十萬,復攻宜安,肥下。王政十四年十一月望十日。”

“韓非在存韓中便說道:秦王飲食不甘,遊觀不樂,意專在圖趙。”

“這是十三年辛勝在平陽擊敗趙將扈輒的奏報,陣斬趙軍十萬人,辛勝被拜爲破趙將軍,率一營。”

嬴城一目十行的掃視著太尉府的往來軍令。

心底卻漸漸的升起了一股涼意。

無疑。

呂不韋的軍事方略是正確的,他也認爲,呂不韋所說的軍事思想是以達到政治爲目的戰(zhàn)略思想,這是一統(tǒng)天下的基礎。

所以,在征戰(zhàn)六國的過程中,不以殺戮爲目的,安民之策是無比正確的。

但是。

如果對比在呂不韋執(zhí)政時期和始皇帝執(zhí)政時期的軍令往來。

會發(fā)現(xiàn)一起極其嚴重的問題。

始皇帝近乎完全拋棄了呂不韋的軍事思想。

並開始轉變軍制。

大面積的擴展兵力,並在一次次的征戰(zhàn)之中,無論是各個軍事世家還是軍事末卒,只要立功,就一定升爵,只要升爵,就一定統(tǒng)兵,只要統(tǒng)兵,就一定拜將。

而以這樣的方式,秦國的軍事力量急劇的攀升。

而這也導致,在這樣的大肆封賞之中,出現(xiàn)了很多光有爵位卻沒有實封的將領。

而這也就逐漸改製爲校尉統(tǒng)兵,上將軍直接任命爲統(tǒng)帥進行統(tǒng)兵征戰(zhàn)的軍事制度。

這些校尉。

就是在一次次征戰(zhàn)中被始皇帝提升上來的將領。

這是一種潛移默化的改變,甚至沒有具體的軍令來要求。

而就在這種潛移默化之中,頻繁的統(tǒng)兵將領跳動已經(jīng)形成了所有將領的共識。

而這其中。

最大的改變。

對戰(zhàn)敗將軍的處置,秦國整個軍事將領中,包括王賁在內(nèi),在征戰(zhàn)六國的過程中,竟然全部戰(zhàn)敗過。

而在戰(zhàn)敗之後。

無論是小敗還是大敗,包括如李信那般葬送二十萬秦軍將領。

始皇帝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處罰將領,而是再次興兵攻打。

而對於將領的處罰,形同於無,李信戰(zhàn)敗之後始皇帝竟然將其調動到隴西籌建南征軍,統(tǒng)率三萬新軍,並在之後,跟著王翦參與了滅楚一戰(zhàn)。

十幾年的時間,戰(zhàn)了若敗,再戰(zhàn),戰(zhàn)了若再敗,繼續(xù)戰(zhàn),反反覆覆,直到攻克爲止。

從王政十一年到二十六年的時間內(nèi)。

秦國從來沒有停止過哪怕一年的戰(zhàn)爭,且均以半數(shù)兵力在疆外征戰(zhàn)。

“咕嚕!”

嬴城的忍不住的倒吞了一口涼氣。

不研究不知道。

一研究嚇一跳。

從這樣的軍令往來之中,或許誰也沒有察覺,甚至不會察覺到,秦國早就踏上了一條不歸路。

秦國的滅亡,是註定的。

是不可逆的。

連他都沒有發(fā)現(xiàn),秦國,其實早就是走在了極端獨裁主義道路上的fasces!

從始皇帝不顧一切的發(fā)動戰(zhàn)爭一統(tǒng)六國開始。

從始皇帝以傾倒了賞罰的天平開始。

從始皇帝拖著秦國的生死滅亡與楚國決一死戰(zhàn)的時候開始。

這個帝國就註定回不到分封制之下。

因爲。

秦國與六國不是周武王與商紂王的關係。

秦國已經(jīng)變成了極端的個人主義,形成了軍國體,甚至背離了商君耕戰(zhàn)國策,變成了軍國獨裁。

而這。

黃袍加身,集權天下便是必然的局面。

“這樣的弱化版本的軍國體,漢武帝時期出現(xiàn)過,東漢光武帝時期出現(xiàn)過,西魏時期出現(xiàn)過,唐前期出現(xiàn)過,明初期出現(xiàn)過。”

“強於一時。”

“但是,這樣的國家甚至不能稱之爲國,而是一個軍事力量主導的軍國體。”

這個帝國,同樣講求萬世不滅。

這個帝國,同樣講求除秦人之外皆爲奴役,秦人擁有極其強大的優(yōu)越感。

這個帝國,崇尚暴力。

這個帝國,同樣以‘至高無上的皇權’爲主。

這個帝國,同樣遵循弱肉強食。

這個帝國,同樣擁有極其恐怖的軍工業(yè)。

這個帝國,充滿著對外侵略的擴張性質。

這個帝國,真正最不可控的因素, 不是勳貴,不是百姓,不是六國餘孽,而是軍事,這個軍國體。

“我點燃了火,卻控制不了它。”

嬴城低聲的呢喃。

似乎直到此時,他才明白,始皇帝的內(nèi)心,究竟是多麼的……無奈。

從耕戰(zhàn)國策開始的時候。

秦國就註定了要不斷擴張的道路

而在始皇帝執(zhí)政之後,則是將這條不斷擴張道路推到了不能回頭的地步。

“或許,那位皇祖父,在很多年前就明白,他不能死吧!”

“呵,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或許,真正滅亡秦國的,是一百五十萬秦國將士。”

第261章 發(fā)錢,發(fā)錢,發(fā)錢第四十八章 羣臣沸騰,爲母者憂思第232章 上雒楚系集團第146章 坑儒,坑儒,我願死後入地獄第七十二章 大秦萬世,掌權柄第190章 大秦帝國之崛起(四)第二十九章 老謀深算的李斯,被摘了桃子第196章 虞子期和複合弓第174章 曬太陽的趙高,瘋了的李斯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個半月後,始皇帝壽誕第209章 大智若愚第三十五章 四大鎮(zhèn)國神器,造紙術印刷術華夏字典小管第165章 新秦法刑事法第三條規(guī)定:謀反罪第147章 焚書,焚書,李斯的狠第136章 皇長孫嬴城代爲監(jiān)國第十章 秦法,亡國之法第233章 動亂將起?第一百一十八章 始皇帝的感慨第九十五章 始皇帝終於被震麻了第185章 大秦帝國之縱橫(三)第五十五章 法與禮第268章 人心各異第四十三章 維護官府威信,扶蘇哀聲幫忙第一百一十三章 浩浩蕩蕩北上去挖煤第226章 微末中的問答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fā)瘋的始皇帝第六十四章 一百零八案例第131章 火燒胡亥府第三十八章 強大而令人畏懼的大秦帝國第四章 契機來了,重修親近之路第131章 火燒胡亥府第六十八章 第一次遭遇刺殺第132章 始皇帝的護衛(wèi)級別第164章 暴秦無道,天下伐之第一百二十一章 家宴趣事第九章 秦律,狗屁不如第152章 農(nóng)業(yè)改進一道無法跨越的障礙第八十八章 促宣傳司工作第一百一十四章 超級作坊遇寒冬第一百零四章 趙高傳召的心路第146章 坑儒,坑儒,我願死後入地獄第五十六章 法與禮之爭第263章 分財不均啊!第227章 農(nóng)桑第一百一十八章 始皇帝的感慨第二十六章 絕地翻盤,論自我攻略的重要性第二十八章 你不行我可以,扶蘇站起來了第 160章 亂與靜第一百零九章 嬴城,又在惹事了第183章大秦帝國之縱橫(一)第六十九章 今日,我要定法第六十二章 不眠的咸陽宮第214章 抓抓抓,嚴重瀆職罪第一十二章 一石激起層浪第146章 坑儒,坑儒,我願死後入地獄第177章 夫人們走出了後宮第170章 我支持你去尋神仙第192章 咸陽府衙的議事第一十六章 始皇帝的震驚,太過妖異第246章 馮劫論兵第127章 第三,有錯,便改之第八十二章 新的開始,秦墓第五十二章 輕鬆淡定的始皇帝第二十五章 重頭戲,懟始皇帝讓其懷疑人生第209章 大智若愚第176章 可怕的局面第134章 絕望胡亥第202章 第一次背書第235章 暴怒的王賁第二十章 早已準備,迎接暴風雨第231章第158章 大秦新法的踏腳石第173章 瘋狂中的教化司第一百零二章 始皇帝親自教導扶蘇第一百章 促計劃育生司發(fā)展第九十八章 積極響應的農(nóng)業(yè)司第一百零四章 趙高傳召的心路第273章 一步之外,封王之地第130章 其實,無中生有的事情,並不少第二十章 早已準備,迎接暴風雨第169章 地球是圓的還是方的?第268章 人心各異第七章 初識小兒,始皇帝語錄第274章 朝政之訣第150章 商稅:宗貨交易書第六十五章 思考和衡量的依據(jù)第151章 白皮書和三輛馬車第 160章 亂與靜第一百二十章 胡亥獻禮第126章 第二, 罪己詔,朕,有罪於天下第八十四章 望,諸君共勉第四章 契機來了,重修親近之路第二十三章 第一辯法,辯朝堂諸臣啞口無言第259章 錢,太多了,怎麼花第一百零五章 再拒第133章 寵愛無雙第170章 我支持你去尋神仙第三十六章 一把火燒起來,連自己家也燒第130章 其實,無中生有的事情,並不少
第261章 發(fā)錢,發(fā)錢,發(fā)錢第四十八章 羣臣沸騰,爲母者憂思第232章 上雒楚系集團第146章 坑儒,坑儒,我願死後入地獄第七十二章 大秦萬世,掌權柄第190章 大秦帝國之崛起(四)第二十九章 老謀深算的李斯,被摘了桃子第196章 虞子期和複合弓第174章 曬太陽的趙高,瘋了的李斯第一百一十九章 一個半月後,始皇帝壽誕第209章 大智若愚第三十五章 四大鎮(zhèn)國神器,造紙術印刷術華夏字典小管第165章 新秦法刑事法第三條規(guī)定:謀反罪第147章 焚書,焚書,李斯的狠第136章 皇長孫嬴城代爲監(jiān)國第十章 秦法,亡國之法第233章 動亂將起?第一百一十八章 始皇帝的感慨第九十五章 始皇帝終於被震麻了第185章 大秦帝國之縱橫(三)第五十五章 法與禮第268章 人心各異第四十三章 維護官府威信,扶蘇哀聲幫忙第一百一十三章 浩浩蕩蕩北上去挖煤第226章 微末中的問答第一百二十三章 發(fā)瘋的始皇帝第六十四章 一百零八案例第131章 火燒胡亥府第三十八章 強大而令人畏懼的大秦帝國第四章 契機來了,重修親近之路第131章 火燒胡亥府第六十八章 第一次遭遇刺殺第132章 始皇帝的護衛(wèi)級別第164章 暴秦無道,天下伐之第一百二十一章 家宴趣事第九章 秦律,狗屁不如第152章 農(nóng)業(yè)改進一道無法跨越的障礙第八十八章 促宣傳司工作第一百一十四章 超級作坊遇寒冬第一百零四章 趙高傳召的心路第146章 坑儒,坑儒,我願死後入地獄第五十六章 法與禮之爭第263章 分財不均啊!第227章 農(nóng)桑第一百一十八章 始皇帝的感慨第二十六章 絕地翻盤,論自我攻略的重要性第二十八章 你不行我可以,扶蘇站起來了第 160章 亂與靜第一百零九章 嬴城,又在惹事了第183章大秦帝國之縱橫(一)第六十九章 今日,我要定法第六十二章 不眠的咸陽宮第214章 抓抓抓,嚴重瀆職罪第一十二章 一石激起層浪第146章 坑儒,坑儒,我願死後入地獄第177章 夫人們走出了後宮第170章 我支持你去尋神仙第192章 咸陽府衙的議事第一十六章 始皇帝的震驚,太過妖異第246章 馮劫論兵第127章 第三,有錯,便改之第八十二章 新的開始,秦墓第五十二章 輕鬆淡定的始皇帝第二十五章 重頭戲,懟始皇帝讓其懷疑人生第209章 大智若愚第176章 可怕的局面第134章 絕望胡亥第202章 第一次背書第235章 暴怒的王賁第二十章 早已準備,迎接暴風雨第231章第158章 大秦新法的踏腳石第173章 瘋狂中的教化司第一百零二章 始皇帝親自教導扶蘇第一百章 促計劃育生司發(fā)展第九十八章 積極響應的農(nóng)業(yè)司第一百零四章 趙高傳召的心路第273章 一步之外,封王之地第130章 其實,無中生有的事情,並不少第二十章 早已準備,迎接暴風雨第169章 地球是圓的還是方的?第268章 人心各異第七章 初識小兒,始皇帝語錄第274章 朝政之訣第150章 商稅:宗貨交易書第六十五章 思考和衡量的依據(jù)第151章 白皮書和三輛馬車第 160章 亂與靜第一百二十章 胡亥獻禮第126章 第二, 罪己詔,朕,有罪於天下第八十四章 望,諸君共勉第四章 契機來了,重修親近之路第二十三章 第一辯法,辯朝堂諸臣啞口無言第259章 錢,太多了,怎麼花第一百零五章 再拒第133章 寵愛無雙第170章 我支持你去尋神仙第三十六章 一把火燒起來,連自己家也燒第130章 其實,無中生有的事情,並不少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衡东县| 横峰县| 巴彦淖尔市| 新营市| 千阳县| 丰台区| 河池市| 千阳县| 商水县| 灵璧县| 同江市| 霍山县| 渑池县| 三明市| 黑水县| 达尔| 尼勒克县| 太康县| 合川市| 元江| 什邡市| 会昌县| 赤水市| 景德镇市| 浑源县| 万盛区| 舞阳县| 和硕县| 佳木斯市| 德惠市| 仲巴县| 凤山县| 武山县| 方城县| 乳源| 湖南省| 博乐市| 富源县| 霍邱县| 驻马店市| 赤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