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

這種情況是工業革命早期必定要渡過的階段,鋼鐵的質量不合格、齒輪機械不夠精密、工人的失誤操作等因素,都會造成熟工的傷殘。

朱舜比較在意的是制度問題,對於這些傷殘工人和死亡家屬的安置:“賠償制度說來聽聽。”

工人的賠償制度和鄉勇的撫卹制度都是由戰略處起草,根據實際情況不停的調整,現在基本上有了一個比較合理的賠償制度。

最初的時候,由於賠償的銀子過多,對於家屬的安排待遇也過高,竟然造成了一批熟工故意傷殘的現象。

趙鬥米所說的那名死亡熟工就是因爲想要傷殘,結果沒有把握好尺度直接死了,逼的戰略處緊急喊來了六署的署政重新草擬了賠償制度。

賠償制度又不能太低,過低了容易給熟工們造成恐慌,很多熟工不願意去軍火公司和硫酸實驗室這些高危工廠做工。

反正都能賺銀子,不如去更爲安穩一些的織布廠,雖說銀子少了一些,最起碼可以保住小命。

隨著工業革命在大明的深耕,人心和制度問題慢慢開始暴露了出來,好在朱舜早就想到了這一點,一直在讓戰略處的兩位大才和經濟署的黃宗羲不停的修繕賠償制度。

朱舜對於大明軍火公司的賠償制度也很瞭解,其中有很多賠償細則還是他親自草擬的,知道還詢問趙鬥米,那是因爲他們站在鑄炮車間裡。

藉助詢問賠償制度這件事穩定人心。

朱舜這尊活菩薩在工人心裡的地位極高,家家供著朱舜的生祠,幾乎把他當做神仙一樣祭拜。

朱舜就是要讓這裡的工人聽見,聽見他們很關心賠償制度,讓工人們放心賠償制度可以有效的執行下去。

大明的老百姓生活在一個處處不公平的世道,腦子裡就沒有公平兩個字,胥吏的貪腐,鄉紳的欺壓,這些事情給大明老百姓造成了一個觀念。

不相信制度,相信人的承諾。

這和朱舜過去所待的社會形成了截然相反的風氣,凡是都講究制度合約,只要有利益往來一定要按照規章辦事。

在這個減租制度都能讓胥吏們變成加租制度的世道,老百姓只相信鄉里有威望的鄉紳大戶的承諾。

再怎麼言而無信的鄉紳,只要給了老百姓承諾,一定會去實現,因爲這關係著鄉紳在鄉野的威望,如果食言了對於他的威望將是一個重大折損。

工人協會雖然出臺了賠償制度,但是這些底層百姓出身的工人們,還是戰戰兢兢的保持很大懷疑。

皇上下達的詔書都能朝令夕改,何況是工人協會的賠償制度,不過朱舜要是親口許諾了就不一樣了,絕對會極大的振奮工人們的人心,不再有後顧之憂。

趙鬥米出身貧寒,很清楚一些徐積薪這等權貴子弟不瞭解的風氣,著重挑了兩條說道:“傷殘的工人們一律安排到各個蒸汽工廠當個門房,還會在蒸汽織布廠安排一個紡婦的名額,支撐家裡的收入。”

“死亡的工人們家裡賠償五十兩銀子,遺孀安排進蒸汽織布廠,優先考慮匠頭的評選,長子可以直接進入新式縣學,不需要進行策試。”

朱舜點了點頭,平靜道:“一定要保證落到實處,只要被本侯發現誰敢喝死傷工人們的血,革除他在工人協會一切的職務,另外送到順天府衙門以貪腐的名義治罪。”

在大明貪腐可是重罪,雖然針對的官員,但是對於偷拿官僚鄉紳財物的下人們,衙門裡的胥吏會往死裡整治,這也是一種約定俗成的規矩。

畢竟大明的胥吏也是一位位員外老爺,家裡也有僕僮婢女。

當朱舜和趙鬥米談論賠償制度的時候,附近的熟工們停下了手裡的動作,豎著耳朵認真聽了起來。

當熟工們親耳從朱舜嘴裡肯定了賠償制度,懸著的一顆心終於落地了,樂呵呵的繼續做活了,幹勁十足,怎麼都不覺得勞累。

朱舜和趙鬥米談論完賠償制度,福王世子定製的千斤紅夷大炮平放在了一個水泥臺上,學徒們拿著鐵錘不停的敲打泥模,直到把所有的黏土泥模敲碎了。

炮膛裡面的黏土同樣是清理乾淨,一個粗糙的鑄鐵炮管就製造完成了。

學徒們趕緊清掃泥土把廢棄的泥土運到專門堆放廢土的地方,由專門的工人統一拉走廢棄泥土,當做修築工業之城的地基。

朱舜走了過去,打量眼前的這根粗大炮管,炮沿和炮身表面有很多的毛邊砂眼,看起來十分的粗糙。

兩名學徒負責清理泥土,剩下的兩名學徒拿出了打磨工具對炮身進行打磨,直到打磨成黑亮光澤的炮身。

大明的鑄炮匠人一般對於泥模的製造沒有任何的規範,只是憑藉個人習慣進行鑄造,只要肉眼看不出太大的差距大差不差就行了。

這也就造成了同樣是一種重量的火炮,有的鑄炮匠人鑄造出來的口徑是70mm,到了另外一名鑄炮匠人手裡可能就是80mm了。

щшш ?T Tκan ?C〇 在肉眼看來70mm和80mm,沒有多大的區別。

這樣一來,就不能保證炮彈的氣密性了,畢竟不可能耗費那麼龐大的人力物力給每門火炮配備專門的炮彈。

大明軍隊使用的火炮經常啞火,首先在鑄造環節就有很大的問題。

大明軍火公司就不一樣了,每一門鑄造出來的火炮,都要經過遊標卡尺、千分尺這些精密測量工具的測量。

炮管的壁厚、口徑、身管長度等等都要經過精密測量,凡是參數超過誤差的,直接定性爲殘次品回爐重造。

測量合格以後才進行下一步的炮膛打磨,炮膛打磨的光滑以後,還要進行一次參數測量,不合格的還是回爐重造。

這也就導致了大明軍火公司的火炮淘汰率一直居高不下,不過也讓大明軍火公司製造出來的每一門火炮都進行了標準化。

別說是用肉眼觀測了,就是用精密測量工具測量,每一門標準化火炮幾乎一模一樣。

大明軍火公司製造的每一樣火器,成爲宗藩世子們最熾手可熱的火器,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五百七十章 清點財物第一百一十九章 崇禎的態度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義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明的化工廠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燒彈的威力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見師公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六章 珍妮紡紗機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二百九十四章 湯若望的新發明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總局第十四章 崇禎的宣德爐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五百三十一章 權貴們的反應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臺蒸汽機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絕戶計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五百七十一章 殺了武官貳臣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報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貴的礦山?第四百八十一章 豪格的憤怒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騷動第一百八十一章 工業魔改:輔糧變主糧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七十章 世界級天才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軍
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五百七十章 清點財物第一百一十九章 崇禎的態度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二百一十四章 朱舜翟崇儉的地位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二十三章 標準化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三百一十八章 爭搶朱舜第三百七十二章 情緒失控的東林黨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一百一十二章 十四萬匹布第三百六十二章 東林黨爭密雲第二百二十五章 挖的一手好坑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第五十八章 王承恩的情義第四百七十五章 大明的化工廠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二百七十三章 火箭燃燒彈的威力632.第628章 先帝駕崩第三百二十六章 硫酸的置換反應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第一百四十三章 蒸汽機的排水效率第五百四十七章 土改發源地第四十七章 自己下套?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見師公第四百八十八章 輿論危機第十三章 紡紗機的造價第五百零二章 造紙工廠對崇禎的影響第五百三十二章 東林黨的憋屈第四十三章 三代火槍第二百八十六章 紮根松江府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四百四十六章 鎮遠礦務局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五百零七章 顯微鏡第三百五十二章 倒黴的大宗藥材商第一百八十五章 100轉!第五百零八章 收買吳又可第一百七十二章 崇禎四年的年終總結第一百七十九章 蒸汽時代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一百二十三章 一排新式棉布第一百五十二章 京城勳貴第三百八十八章 火炮標準化流程第一百八十六章 土豆對女真的作用第五百四十三章 羣衆舉報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六章 珍妮紡紗機第六百二十五章 火熱的耐火磚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二百九十四章 湯若望的新發明第四百三十五章 流淌的黑色黃金第三百二十章 攻佔南洋計劃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五百一十一章 西北工業革命的號角第二百九十三章 建奴的新火器第一百一十六章 解決後顧之憂第四百六十五章 工業化對遼東的影響第一百二十章 打碎舊社會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第七十一章 火爆的北平火器總局第十四章 崇禎的宣德爐第三百一十二章 橡膠娃娃第二百八十九章 西洋人進獻火器第五百三十一章 權貴們的反應六百一十三章 東林黨坑工業派?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臺蒸汽機第一百五十七章 三國系列·關羽第一百九十一章 朝廷的封賞第二百二十四章 東林黨賣棉花第四百九十七章 範家的慘狀第六十四章 范文程的絕戶計第五百二十章 天雄軍第五百七十一章 殺了武官貳臣第一百四十九章 宋家的福報第三百五十三章 三大收穫第九十章 金句朱舜第十五章 挑選廠房的地點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五百五十三章 顧炎武的歸屬感第四百八十七章 範家買走造紙作坊第二百三十一章 昂貴的礦山?第四百八十一章 豪格的憤怒第四百五十六章 工業化造祥瑞第四百二十三章 孫傳庭的封賞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四十二章 打造膛線機第二百二十一章 受到衝擊的手工業經濟第一百三十二章 院子外的聲音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騷動第一百八十一章 工業魔改:輔糧變主糧第五百六十四章 水庫和旱情第一百二十六章 對賭的影響第七十章 世界級天才第七十六章 女真撤軍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民县| 镇原县| 房产| 合川市| 雷波县| 隆化县| 衡东县| 朝阳市| 淮安市| 江口县| 和静县| 陇南市| 手游| 曲阳县| 南皮县| 依安县| 崇文区| 河东区| 玛沁县| 苍梧县| 上犹县| 遂昌县| 新疆| 霸州市| 拉萨市| 兴山县| 遵义县| 思茅市| 广南县| 吴桥县| 安平县| 阿尔山市| 铁岭市| 永福县| 博爱县| 呈贡县| 儋州市| 高唐县| 霍州市| 武胜县| 磴口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