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百三十章 煤炭的分級

說到這裡,徐積薪突然嘆了一口氣:“可惜沒能研究出跳汰機,不然就能對煤炭進行脫硫了,把煙煤改造成無煙煤。”

朱舜瞧著七弟子徐積薪的這副樣子,差點沒忍住要敲一下他的腦袋,明擺著是得了便宜還賣乖。

站在浮選池附近的京師大學堂學子們全都憋著笑意,想笑又不敢笑,憋的相當難受。

朱舜爲了獎賞七弟子徐積薪發明了浮選法洗煤,順著話茬寬慰他幾句,好讓他心裡得意一陣:“當前做的已經很不錯了,爲師很滿意。”

“聽說你們師兄弟幾個正準備自己招納學子,想要允許各縣的工業中學除了報考京師大學堂以外,還能報考你們的學院。”

“這件事爲師已經在考慮了,應星兄也已經著手在敲定規章了,等到完善了規章,就允許你們自己去招納學子。”

徐積薪和其他幾位師兄擔心這件事會惹的恩師不高興,一直都在私底下商量,畢竟有自立門戶的嫌疑。

徐積薪怎麼也想不到的是,恩師真的會同意,驚喜道:“真的。”

朱舜沒有回答徐積薪,畢竟思想觀念不一樣,後世學子想考哪個學堂由自己選擇,除了因爲分數的高低以外,還有對專業的喜好。

放在大明,這種情況就是欺師滅祖的自立門戶了,這種固步自封的思想,怎麼可能推動學術思想的進步。

徐積薪樂呵完,拿出了一份報表,上面介紹洗煤對於大明的重大意義。

朱舜拿在手裡仔細看了起來。

原煤經過浮選法洗煤分成了兩種煤炭,煤矸石,中煤。

由於缺少跳汰機完成進一步的洗煤,暫時無法分級出更細緻的乙級精煤,甲級精煤。

煤矸石體積大,熱效率低。

中煤體積小,熱效率高。

徐積薪對於自己這麼長時間以來的研究成果太看重了,關心則亂的擔心恩師不清楚中煤的重大意義,讓人拿來了兩塊煤炭。

一塊是有西瓜大小的煤矸石,一塊是隻有冬棗大小的中煤。

徐積薪指著這兩塊煤炭說道:“恩師,同樣是煤炭,浮選出來的這兩種煤炭,西瓜大小的煤矸石熱效率勉強等於冬棗大小的中煤。”

“也就是說,以後馱販煤炭只需要裝上體積很小的中煤就可以了,大大節省了煤炭的運輸成本。”

馱販本銀就是讓煤炭成本大大提高的根本原因。

大明市面上的煤炭勉強算得上中煤,因爲只是通過人手挑選出來的,挑選煤炭的速度慢的可憐不說,還含有大量的灰土和雜質,同樣加重了中煤的質量,提高了馱販本銀,還會降低熱效率。

工業化的洗煤可就不同了,浮選罰一次洗出來的中煤足夠幾百個苦力挑選一天了,這還只是一個洗煤池。

有了這個浮選法洗煤,初步實現了煤炭的量產化,廉價化。

從此煤炭就可以走進老百姓家裡了,解決了柴米油鹽醬醋茶裡排在首位的柴的問題。

造福萬民。

朱舜看著站在那樂呵的七弟子徐積薪,這小子從小錦衣玉食的不知道柴對於老百姓的意義,要是知道自己發明的浮選法洗煤會對大明老百姓有那麼重大的意義。

這個時候早就跑到爺爺的墳前痛哭,一是完成了爺爺的心願,二是這段時間以來因爲沒有守孝三年那件事徐積薪遭受了很多的咒罵和非議,心裡憋屈。

朱舜在崇禎三年以前也不知道柴的重要性,這些年通過對大明風土人情的瞭解,已經有了一個很清晰的認知。

二弟朱四海在松江府,就專門去了解了松江府的風土人情,瞭解的比一般松江府官僚鄉紳還要透徹。

松江府沒有山陵林麓,只能用水濱的蘆葦和田地裡種植的落實當做柴薪。

但蘆葦和禾桿哪有木材耐燒,也沒有木材數量多,這也就導致了松江府柴薪價銀遠遠高於周圍的府縣。

一擔柴的價銀高達一斗米,還不是陳米,而是新米。

京城一擔柴的價銀也不過是三升米左右,只是松江府的三分之一,可見松江府柴薪的價銀高昂。

在人煙密集的河南這種情況更嚴重,河南汝寧的人煙十分稠密,人多了用的柴薪就多,以至於很缺乏柴薪。

每年到了連綿的雨季,就算是富貴人家也會發生一件很難堪的事情,裂門以炊。

富貴人家都這樣,何況是吃飯都吃不上的老百姓。

這還是在夏秋季節,一旦到了春冬,尤其是冬天老百姓就更悽慘了。

大明正處於小冰河時期,還只是立冬時節就到了零下十幾溫氏度,這要是到了寒冬季節,沒有柴薪用來取暖的老百姓很難熬過漫長的冬天。

煤炭經過工業化以後,實現了量產化和廉價化,讓煤炭可以用一個極低的價錢進入老百姓家裡。

就是活人無數的功績,積了天大的陰德。

徐積薪的這份功業已經不亞於大弟子宋士慧了,就目前的作用而言,還比大弟子宋士慧的高產雜交水稻更有意義。

推廣高產雜交水稻需要土地,土地掌握在了官僚鄉紳手裡,遭到了各種阻撓。

直到崇禎八年快過去了,有利於萬民的高產雜交水稻還沒走出密雲縣,甚至還沒走出官田。

煤炭就不一樣了,工業派想賣到哪裡就賣到哪裡。

朱舜忽然又問了一句:“這種熱效率很低,質量又很重的煤矸石,你這麼看。”

七弟子徐積薪到底是明末井噴的科技人才,明白恩師說這句話的意思,繃著笑意說道:“這種煤矸石的作用雖然很差,但對於工業來說卻有重大意義。”

“煤矸石熱效率低,卻也足夠價格低廉,火勢也好控制,完全可以用來替代軟材成爲燒製水泥和陶器的柴薪。”

朱舜終於是忍不住笑了,沒想到老七還能想到這一層。

軟材就是稻稈麥稈這些落實,比起木頭要少的多,偏偏燒製水泥還需要大量的軟材。

有了熱效率很低的煤矸石,價銀還低廉,終於可以大規模擴張水泥廠了。

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四百三十七章 洗煤廠的落成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臺蒸汽機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騷動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四百九十八章 歡騰的京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箭新品種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二百零八章 機械鋸齒打造成功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二十九章 校場驗貨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齊射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五百六十三章 戰略處的應對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見師公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業之城計劃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五百七十九章 讓工業派去天津府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第五百七十九章 讓工業派去天津府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密雲第一百零一章 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五百六十三章 戰略處的應對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五百八十章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組織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六十一章 大明第一家火器局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槍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三百六十章 天然複合肥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六百零四章 火燒貝海兒湖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五百九十六章 輕工業中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八十四章 施粥
第四百四十三章 土改大明就要流血第四百零六章 上去就是一刀第二百二十七章 順聖川的出路第一章 改進火繩槍第二十七章 第一家近代紡紗廠636.第632章 大明土改第三百九十七 配備新式火炮第四百四十五章 晉商又要賺錢了(元宵快樂,加更)第五百五十四章 歷史性的一刻第四百三十七章 洗煤廠的落成第一百三十七章 十臺蒸汽機第一百一十三章 八尺棉布引起的騷動第一百三十六章 蒸汽機的作用第一百八十三章 朝堂說土豆第二百七十五章 殺建奴攢積分第四百九十八章 歡騰的京城第二百四十七章 火箭新品種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七十四章 什麼是工業化第三百九十九章 當晉商碰到陸軍講武堂第二百零八章 機械鋸齒打造成功第二百一十六章 船廠第三百零九章 參觀工業之城第二十九章 校場驗貨第二百零三章 一百火箭齊射第十九章 一排水力鑽牀第九十六章 朱舜是個好先生第五百六十五章 孫傳庭的信徒第一百九十七章 蒸汽機的徹底完善第五百六十三章 戰略處的應對第四十一章 愛荷華膛線機第四百五十八章 徐積薪的賞賜第二十章 鳥銃製造第五百五十五章 課稅局第一百三十四章 拜見師公第四百九十六章 範家的家破人亡第二百四十章 廉價瓷器買賣第一百九十三章 大明第一家大實業家第六百二十章 北五州府的土改保障第四百二十二章 捷報傳到朝堂第二百五十六章 工業之城計劃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三百四十一章 工人票號的深意第四百四十四章 基建狂魔第五百三十九章 基建時代第五百二十九章 08型野戰炮的齊射第六百二十一章 耐火材料第四百零八章 曹鼎蛟的新式戰法第二百四十一章 顧侍郎的後手六百零六章 未來第五百七十九章 讓工業派去天津府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第五百七十九章 讓工業派去天津府第三百六十三章 朝堂爭密雲第一百零一章 怎麼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第一百二十八章 朱舜的面子第五百八十九章 軍費開支第一百八十章 推廣土豆第五十章 扶植實業家第四百九十二章 皇太極的大笑第五百六十三章 戰略處的應對第三百六十一章 只希望五百斤第一百八十四章 坑死東林黨第五百八十章第二百四十二章 成立組織第一百五十五章 線膛槍+夜不收的化學效應第六百二十四章 買賣礦山第四百七十八章 機械學院的人才第六十一章 大明第一家火器局第三百三十八章 教太子做實驗第二百六十四章 朱舜出場第二百六十章 第三代火槍第五百七十六章 堅定土改信念第四百八十章 李魯生敢從大淩河堡走?第三百八十一章 宣傳員第三百六十章 天然複合肥第二百三十二章 水塔運輸系統第三百七十章 實業家的氣節第五百九十七章 土改順天府第六百零四章 火燒貝海兒湖第一百六十二章 綁架火器專家第五百九十三章 大明重工業中心的工廠規劃1第六十三章 火器局的危機第二百零九章 有人囤積木材?第四百六十八章 煤炭對於孫傳庭的作用第五十七章 工業化的必要條件第三百三十一章 得意的黃澍第三百八十二章 小偉人計劃第四百零一章 大明碰瓷現場第四百二十一章 太子的培養結果第三百三十二章 我要做言相第三百九十章 西洋鑄炮法第二百零五章 又是一個世界級第四百七十九章 造紙工廠的教化大功第二百七十四章 女真買辦第五百九十六章 輕工業中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二十七所學堂第四百一十八 太子得知了捷報第六百一十六章 暖閣的反應第八十四章 施粥
主站蜘蛛池模板: 保德县| 十堰市| 那坡县| 尼勒克县| 根河市| 黄冈市| 鄢陵县| 本溪市| 凤翔县| 丰顺县| 天津市| 安西县| 萝北县| 佛山市| 永福县| 图们市| 城口县| 富民县| 平湖市| 唐山市| 桓台县| 兴山县| 台江县| 蕲春县| 柘城县| 大理市| 页游| 农安县| 松江区| 遂宁市| 抚州市| 贵港市| 文登市| 阜平县| 榆林市| 岢岚县| 仪征市| 云龙县| 连山| 中牟县| 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