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06章 莫貪天功爲己功

病牀上的李善長,看著跪在地上的胡惟庸,開口道:“好了,起來吧,我從來沒有懷疑過你。而且這次你做的很好。”

胡惟庸擡起頭,先是看了李善長一眼,確認對方沒有在說反話後,這才起身。

內心還是有些忐忑。

胡惟庸現在也是中書省參知政事,也是朝廷上響噹噹的實權人物了,可在李善長面前,他還是習慣如此。

起碼錶面上如此。

李善長開口道:“陛下這次是鐵了心要收回士大夫手中的權力了,你就算繼續反對那也是無用,螳臂當車而已。”

“現在這樣就很好,我倒了,起碼還有你在。”

“恩相,你和陛下二十多年君臣情分,是大明建國第一功臣啊。你不會有事的,這個國家少不了你。”胡惟庸開口道。

“第一功臣?”李善長笑了笑。

“恩公!”

“你認爲自己不如楊憲?”李善長看著胡惟庸笑了,開口問道。

後來朱元璋率禮官制定郊社宗廟之禮,皇帝巡視全國,李善長依舊鎮守京師,且一切事情李善長都可以不經請示靈活處理,這就相當於監國的權利,可見朱元璋對李善長的信任,李善長任中書省丞相以來,制定了六部官員的體制,且參與編寫《大明集禮》、《太祖訓錄》等重要書籍,許多事務朱元璋都委託於李善長負責執行。

因此建國之後,李善長越發謹小慎微。

李善長這是在開始做交接前的準備了,這也是他給胡惟庸準備的最後一個問題。

朱元璋起事以來率軍征討,都是讓李善長留守後方,大軍所需的糧草等軍需都是由李善長統籌管理,所以朱元璋在攻城拔寨時從來沒有爲軍需不足發愁過。

李善長笑了笑,他掌握了太多的軍事機密和人事機密,在戰爭年代,軍務繁雜,敵我鬥爭你死我活,朱元璋少有精力來懷疑自己的“親密戰友”,只會越來越青睞他。但到了和平年代,知道的太多並非是什麼好事。

“惟庸啊,你覺得我退下來後,左丞相的位置,誰有資格接替?”李善長忽然開口問道。

“是啊,我是第一功臣,可那又怎麼樣。”

李善長看著胡惟庸,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好,我就喜歡你這股捨我其誰的勁頭。到時候我退了,陛下肯定會問我誰適合接任中書省左丞相的位置,當陛下問我時,我會提張三李四,唯獨不提你的大名。到最後,陛下將不得不問我胡惟庸怎麼樣時,我會一再反對提任你爲左丞相。”

胡惟庸遲疑了片刻,還是如實開口回道:“.雖然不想承認,可學生確實不如他。”

以李善長對朱元璋的瞭解,這樣的人朱元璋是不可能將他放到相位上的。

“多謝相國!”胡惟庸感激涕零道。

大明建國後,朱元璋大封有功之臣,其中一共擬定了六位公爵,李善長位居首位。

可惜就可惜在,他實在是太完美了。

經李善長這麼一分析,胡惟庸終於放下心來。

如果只是這樣那麼李善長最多隻能算是一個後勤部部長罷了,可他不僅能做好後勤保障和軍糧籌劃工作,而且還當好軍事參謀、人事參謀。

李善長這番舉動,讓胡惟庸領了自己恩情的同時,更是爲自己的全身而退埋下了伏筆。

“惟庸啊,老師今天最後告訴伱一個道理,那就是這個朝廷,這個天下除了陛下,缺了誰都可以正常運轉。不要以爲自己功勞大就可以如何,莫貪天功爲己功啊!”

“你聽著,我越反對你,陛下對你就越是放心,你接任中書省左丞相的可能性就越大,你懂嗎?”李善長開口道。

朱元璋強渡長江,攻克太平,直指南京,就是他與李善長一同謀略並取得成功的。在朱元璋眼中,李善長是輔佐朝政的得力助手,建國後拜爲左丞相。

可以說,李善長就是朱元璋的在世蕭何。

胡惟庸知道自己的心思瞞不過李善長,無論是隱瞞還是假裝謙遜在這個時候都沒有任何意義,既然如此,還不如像現在這般直接坦露。

治理國家能力壓過他李善長和劉伯溫。

按他的話講,就是如履薄冰,只可惜即便如此,仍舊沒能成功走到對岸。

“學生知道了。”

大明建國後,李善長也是幹了一系列的事情,朱元璋即位後的種種事宜基本上都是由李善長來處理。

如果文武兩方面,楊憲只是在其中一樣上做到頂點,那麼這個相國之位,胡惟庸是無論如何都爭不過他。

“恩相,那我接下來這段時間該怎麼做?”胡惟庸開口問道。

“恩相退下來後,陛下真的會選我,而不選楊憲嗎?”雖然李善長這麼說了,可胡惟庸心裡還是有些擔心。

而且爲人幾乎沒有缺點。

帶兵打仗能力不輸徐達。

文可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

胡惟庸賭對。

都說人老成精,一點都不假。

對於一個文官來說,沒有顯赫的軍功在身,卻能做到這一步,就可以看出李善長當初對於朱元璋是有多麼重要了。

“要不了多久,陛下就會動我了。”

先是將元朝的弊政剔除,制定了鹽法、茶法、錢法、漁法等,幫助朱元璋恢復和重建社會經濟秩序,爲大明經濟好轉做出了巨大貢獻。

胡惟庸擡起頭,直視著李善長,身上再沒有絲毫忐忑與惶恐,直接開口道:“我!胡惟庸,捨我其誰。”

各種奇思妙想,新奇發明更是前所未有。

“不如楊憲不丟臉,不僅你不如他,我也不如他。可正是因爲如此,他楊憲是絕無可能坐上中書省左丞相這個位置的。”李善長伸手摸了摸鬍鬚,開口笑道。

“從這一刻開始與我保持一定的距離,慢慢疏遠我就行。”李善長開口道。

還不等胡惟庸反應。

李善長便是喊來府內的管家,將胡惟庸給“轟”了出去。

而這一幕,恰好被隱藏在韓國公府外的錦衣衛看到。

李善長的政治嗅覺很敏銳,他預想中的這一天,很快就到來了。

經過之前的胥吏改革事件後,朱元璋知道是時候,該動士大夫手中的權力,讓他們知道這不是慫宋,這是在大明,咱給的他們才能要,咱不給誰伸手,就砍誰的手。

老話講,打蛇打七寸,挖樹先挖根。這李善長便是如今整個文官體系的七寸,是他們的根。

朱元璋想了許久,準備賜宴單請李善長,以慶祝他身子康復,重回中書省。

李善長來到皇宮,這場御宴只有他和朱元璋君臣二人。

他看了一眼眼前的一桌子御宴,那是奢華豐盛至極。

可以說是用了最高的規格,什麼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兒,燒花鴨、燒雛雞、燒子鵝,滷豬、滷鴨、醬雞、臘肉,松花小肚、晾肉、香腸兒那是應有盡有啊。

小太監單挑銀筷,試完毒。

這就進入正席了。

李善長忐忑之情表露無疑,他跟了朱元璋二十多年,就算達不到老朱放個屁就聞出吃啥的地步,可心中也清楚這一場御宴,那是宴無好宴。

他知道自己這一次代表士大夫文官,挑戰皇權,已然是犯了朱元璋的大忌了。

因爲在老朱心中,這天下只能是他老朱家的。

“聽御醫說,李先生身體已經痊癒了。”朱元璋開口問道。

“多謝陛下掛念,臣已經無礙。”李善長連忙放下手中的筷子,謝恩道。

朱元璋擡了擡手,示意李善長繼續吃,就當是家宴,不用如此多禮。

“李先生生病的這半個多月時間,中書省都亂套了。”朱元璋夾了一口菜放入嘴中,沒有擡頭,接著開口道。“我聽御醫講李先生之前是急火攻心,一般七八天就能好了。”

朱元璋擡起頭,看著李善長,笑著說道:“說實話,李先生你是不是偷懶了,故意賴在家裡不上朝。”

“微臣萬萬不敢如此,臣的病確實昨日剛好,吳太醫可以爲臣作證。”李善長連忙請罪。

“玩笑話,李先生不用如此當真。”朱元璋笑了笑,接著開口道。“人啊只要上了歲數,病就好得慢,我記得自己當初被元庭那些韃子砍了一刀,後背開了這麼一道大口子,可沒兩天就生龍活虎了。現在我也不行了,尋常的風寒感冒都要調理很久,年輕時這些病一頓酒就好了。咱今年才五十歲就已經如此了,更何況是李先生你了。”

朱元璋頓了頓,忽然開口說道:“咱記得你今年已經六十有七了吧。”

李善長愣了一下,開口回道:“臣才六十四歲啊。”

“哦,那是咱記錯了。”朱元璋不以爲意,繼續低頭吃飯去了。

以朱元璋的本事連手底下這幫子老弟兄的生日都能記住,哪裡會記錯他李善長的年紀啊。而且在他離開的這半月時間,中書省根本就沒有亂套,在胡惟庸的代理主持下,運轉得很好。

李善長心中清楚,朱元璋這是在點他,該提前下臺了。

有道是莫貪天功爲己功,不管爬得多高,千萬別拿自己當回事。

能幹是能力,會退纔是智慧。

李善長一杯醇酒下肚,忽然伸手拍了拍腦袋,笑道:“我這個腦子,真是老糊塗了,臣今年確實六十有七了。”

“年紀大了記性也跟著差了。”

朱元璋看著李善長,臉上也是露出了笑容。

這場御宴,君臣相談甚歡。

一些話,君臣二人自在不言中。

宴會結束,臨別時,朱元璋還送了李善長一副老花鏡。

“這是揚州玻璃廠那邊的最新產品,太子剛送過來的。”

“謝陛下隆恩。”李善長拜謝道。

出了皇宮,李善長看著手中這副老花鏡,喃喃低語道:“老臣雖然老眼,但不昏花呀。”

這場御宴已經定下基調了。

李善長離開中書省,只是時間上的問題而已。

他不可能在剛參加完御宴就馬上請辭的,這樣不僅會讓朱元璋受到一定的非議,畢竟李善長這次是爲了天下士大夫出頭,他不想讓老朱落下一個不好的名聲,而且最主要的是李善長還要利用最後的這一點時間爲胡惟庸鋪路。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內,中書省內,李善長故意處處與胡惟庸爲難。

這樣在外人看來,就是李善長因爲前次胡惟庸“背叛”他的事情,記恨上他了。

而且做人不再謹慎低調,行事風格變得偏激易怒。

短短時日內,得罪了不少人。

然後在這次事情漸漸平復下來後,一個平靜的午後。

李善長獨自一人進宮,向朱元璋遞上了辭呈。

太和殿內。

“稟陛下,臣這裡有一道辭呈,請陛下恩準。”李善長跪在地上,高舉手中的辭呈,朗聲道。

朱元璋上前接過,看著手中李善長遞交的辭呈,心底升起了點點感慨。

他拍了拍李善長的肩膀,親自扶著他起來。

沒錯,是朱元璋自己逼著他退位的,可不代表倆人沒有感情啊。

要知道,從朱元璋參加義軍還沒有得勢之前,李善長就是他身邊的助手。

回想當初定遠一遇,李善長告訴朱元璋效仿劉邦,“法其所爲,天下足定也”,做第二個平民皇帝,正是李善長這一番話,給了朱元璋堅定的信心!

哪怕是郭子興奪了朱元璋的軍權,要把李善長調走,他都不走!

在《明史紀事本末》記載:子興惑讒言,悉奪太祖兵,又欲收李善長置麾下。善長牽上股而涕泣自訴,不肯行。也就是抱著朱元璋的大腿哭,不肯離開!這是忠的表現,而且李善長給自己的定位,就是“帝王相”!

要知道那個時候,朱元璋還只是郭子興麾下的頭馬而已。

郭子興去世後,朱元璋成爲紅巾軍義軍首領,李善長一直都是文官之首,在他定下的方針下。

朱元璋行仁義之師,才讓朱元璋在所有義軍當中脫穎而出。

而後在金陵站住腳後,李善長一心一意地主持政務。

朱元璋才能大刀闊斧地征伐四方,開國立業。

第326章 兄弟們啊,上位呀,還是對咱們親(第95章 老伯,咱們本家啊第371章 我怎麼從來沒有聽過有這麼一尊菩薩第49章 古代識字率第319章 你什麼檔次,跟我吃一樣的菜餚?!225.第224章 皇后娘娘的手藝,還是一如既往第130章 一條鞭法第109章 畜力軌道公共運輸系統第11章 藍玉,你出息了啊185.第185章 韃子們,時代變了(4k)234.第232章 整個日本都爲之瘋狂!第8章 製鹽大業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第122章 被算計的李善長(第三更)224.第223章 燒鵝第98章 賑災的兩道生命線285.第282章 楊國公爲國犧“身”(4k)第38章 醉話成真,無煙竈第62章 大明之幸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177.第177章 真177章 軍火展示(章回數老打257.第255章 只不過是一顆轉動的齒輪而已第70章 且聽龍吟第363章 屬於大明的環球航行(4k)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將過去(4k)第309章 狗鏈(4k)第301章 雄主之治國,則爲之計深遠(4k)257.第255章 只不過是一顆轉動的齒輪而已第304章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第383章 咱既坐朝,也治國!299.第294章 外表溫文儒雅,內裡其實是個瘋259.第257章 耀眼的太陽206.第205章 無鞘的刀(4k)244.第242章 陽光 列車 少女(第三更,求訂第136章 無垢琉璃珠第347章 朱棣的野望(4k)第322章 貪官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4k)第71章 絕望的王保保第10章 驕兵悍將第349章 完美的軍糧(4k)第329章 自古天家無親情 新的酷刑(4k)第136章 無垢琉璃珠第89章 吃糠拉稀151.第151章 天價代理費293.身體不適,再請一天假第102章 你是好人152.第152章 認命,卻不服命第126章 大明榜樣第32章 羊毛加工作坊第66章 新的可能第130章 一條鞭法第53章 第一場雪189.第189章 此事再議(4k)第17章 揚州工人現狀第362章 科學萌芽,楊帆遠航(4k)170.第170章 舔一舔240.第238章 大明軍神倒了257.第255章 只不過是一顆轉動的齒輪而已第70章 且聽龍吟203.第202章 中書省的陰謀196.第196章 征討雲南(4k)187.第187章 若是漠北也丟了,我們還能去哪第381章 新的權力中心169.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第61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第364章 航海王(4k)247.第245章 白銀帝國(第三更,求訂閱,求第57章 洪武三年冬第394章 沒有朱元璋的時代,只有時代的朱元璋(大結局)第351章 見雪是雪,是一種幸福(4k)第352章第103章 不戰而勝而屈人之兵第323章 等船來,等花開(4k)第29章 稻香粥235.第233章 塵封的恐懼被喚醒第384章 知所戒懼,是爲善也第78章 身心俱疲的朱標第14章 地底之下,還有地獄第86章 小區建設154.第154章 丈量天地第105章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第14章 地底之下,還有地獄第96章 拉著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第356章 做醫生能救大明(4k)第148章 大明第一任首富與最後一任首富的初274.第272章 倭人治倭第17章 揚州工人現狀第22章 雪花酥第393章 家天下300.第295章 一場不合時宜的大雨(4k)第107章 反對的不是科舉178.第178章 洪武步槍第355章 各自的戰場(4k)162.第162章 報紙的威力第128章 稅制改革!(第三更)第14章 地底之下,還有地獄第146章 首富進揚州268.第266章 鉛筆與戰船250.第248章 壓抑的呂氏(第三更,求月票,
第326章 兄弟們啊,上位呀,還是對咱們親(第95章 老伯,咱們本家啊第371章 我怎麼從來沒有聽過有這麼一尊菩薩第49章 古代識字率第319章 你什麼檔次,跟我吃一樣的菜餚?!225.第224章 皇后娘娘的手藝,還是一如既往第130章 一條鞭法第109章 畜力軌道公共運輸系統第11章 藍玉,你出息了啊185.第185章 韃子們,時代變了(4k)234.第232章 整個日本都爲之瘋狂!第8章 製鹽大業第127章 下民易虐,上天難欺!第122章 被算計的李善長(第三更)224.第223章 燒鵝第98章 賑災的兩道生命線285.第282章 楊國公爲國犧“身”(4k)第38章 醉話成真,無煙竈第62章 大明之幸282.第279章 日本求和(4k)177.第177章 真177章 軍火展示(章回數老打257.第255章 只不過是一顆轉動的齒輪而已第70章 且聽龍吟第363章 屬於大明的環球航行(4k)第317章 洪武十年即將過去(4k)第309章 狗鏈(4k)第301章 雄主之治國,則爲之計深遠(4k)257.第255章 只不過是一顆轉動的齒輪而已第304章 我本可以忍受黑暗,如果我不曾見過第383章 咱既坐朝,也治國!299.第294章 外表溫文儒雅,內裡其實是個瘋259.第257章 耀眼的太陽206.第205章 無鞘的刀(4k)244.第242章 陽光 列車 少女(第三更,求訂第136章 無垢琉璃珠第347章 朱棣的野望(4k)第322章 貪官奸,清官要比貪官更奸!(4k)第71章 絕望的王保保第10章 驕兵悍將第349章 完美的軍糧(4k)第329章 自古天家無親情 新的酷刑(4k)第136章 無垢琉璃珠第89章 吃糠拉稀151.第151章 天價代理費293.身體不適,再請一天假第102章 你是好人152.第152章 認命,卻不服命第126章 大明榜樣第32章 羊毛加工作坊第66章 新的可能第130章 一條鞭法第53章 第一場雪189.第189章 此事再議(4k)第17章 揚州工人現狀第362章 科學萌芽,楊帆遠航(4k)170.第170章 舔一舔240.第238章 大明軍神倒了257.第255章 只不過是一顆轉動的齒輪而已第70章 且聽龍吟203.第202章 中書省的陰謀196.第196章 征討雲南(4k)187.第187章 若是漠北也丟了,我們還能去哪第381章 新的權力中心169.第169章 洪武五年 夏第61章 最熟悉的陌生人第364章 航海王(4k)247.第245章 白銀帝國(第三更,求訂閱,求第57章 洪武三年冬第394章 沒有朱元璋的時代,只有時代的朱元璋(大結局)第351章 見雪是雪,是一種幸福(4k)第352章第103章 不戰而勝而屈人之兵第323章 等船來,等花開(4k)第29章 稻香粥235.第233章 塵封的恐懼被喚醒第384章 知所戒懼,是爲善也第78章 身心俱疲的朱標第14章 地底之下,還有地獄第86章 小區建設154.第154章 丈量天地第105章 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第14章 地底之下,還有地獄第96章 拉著當朝二品下工地做苦力第131章 洪武五年春第356章 做醫生能救大明(4k)第148章 大明第一任首富與最後一任首富的初274.第272章 倭人治倭第17章 揚州工人現狀第22章 雪花酥第393章 家天下300.第295章 一場不合時宜的大雨(4k)第107章 反對的不是科舉178.第178章 洪武步槍第355章 各自的戰場(4k)162.第162章 報紙的威力第128章 稅制改革!(第三更)第14章 地底之下,還有地獄第146章 首富進揚州268.第266章 鉛筆與戰船250.第248章 壓抑的呂氏(第三更,求月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醴陵市| 尉犁县| 高尔夫| 应城市| 克什克腾旗| 兴和县| 团风县| 民勤县| 玉环县| 遂宁市| 铁岭县| 新建县| 绵阳市| 苗栗县| 桦南县| 沁水县| 长岭县| 高密市| 衡阳县| 南雄市| 镇远县| 南宫市| 孙吴县| 涞水县| 馆陶县| 贵德县| 岗巴县| 利津县| 安平县| 柯坪县| 海晏县| 凤冈县| 元阳县| 南宁市| 呼伦贝尔市| 白城市| 中卫市| 加查县| 建湖县| 萨迦县| 宁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