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34章 貨幣的價值不僅僅來源於自身價值

第334章 貨幣的價值不僅僅來源於自身價值

“物以稀爲貴,貴的東西才能成爲貨幣,成爲計價單位。”

蘇璟淡淡的說道:“但貴只是其中一個因素,在貨幣發展的歷史,也出現過非金銀的貴重材料充當貨幣,但最終還是被淘汰了,所以還有其他的原因。”

朱棡舉手道:“蘇先生剛纔在講述貨幣發展的四個階段時已經提到了,像是貝殼布帛之類的貨幣替代物,容易損壞,不易保存,那麼金銀的特點就是易保存,這不容損壞。”

“對,金銀放著,哪怕過幾年還是那樣。”

朱樉附和道。

他們都是朱元璋的兒子,從小金銀珠寶可見的多了。

“不錯,晉王聽的很仔細,金銀的性質穩定,長久的儲存也不易發生變化,作爲貨幣來說,穩定是一個相當重要的特質。”

蘇璟點點頭,對於朱棡的回答很滿意,就連朱樉也比之前思維敏捷了不少。

這樣的課,教起來纔有意思。

“那麼,除了價值高,性質穩定之外,金銀還有什麼樣的特質,讓其可以充當貨幣呢?你們可以再想想嗎?”

蘇璟繼續追問道。

這可就把朱棣幾人給難住了,他們一個個苦思不得其解。

“笨啊!”

倒是外面的老朱輕聲罵了一句:“這還不見,金銀可以鑄造啊,錢肯定要有統一的規格,才能方便的使用。”

不得不說,老朱這個皇帝當的,是真真的時刻在學習。

“學生不知,還請蘇師(先生)解惑。”

幾人一起向蘇璟求教道。

蘇璟笑笑道:“你們所見之貨幣,無論是金銀還是銅錢,是不是都按照分量或者外形,做成了統一的樣子,這不正是金銀被當做貨幣的重要特點麼。”

“原來如此,蘇先生,我明白了,錢肯定是要統一規格纔好用,就好像秦始皇一掃六國統一天下之後,立刻就度量衡了一樣,貨幣是天下所有人都需要使用的東西,標準自然是要統一的纔好,這樣無論是大明的都城,還是在邊疆,錢都可以通用。”

朱棣興奮的說道,他喜歡行軍打仗,而行軍打仗之中,各種規制他了解不少,自然也就反應了過來。

蘇璟點頭道:“燕王說的不錯,錢的確是統一規格了纔好用,貨幣作爲一般等價物,等有一般的特點。金銀的價值高,性質穩定,又能鑄造成統一的規格,自然而言就成爲人們選中的貨幣。”

“不過,因爲金銀的數量著實太過於稀少,價值又太高,在一些低價商品的交換中顯得不是那麼方便,所以也會有銅錢鐵幣之類的貨幣出現,不過它們都可以稱之爲鑄幣。”

“到了鑄幣這個階段,就會出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不知道你們有注意過沒有。”

“比如一塊官鑄五十兩的銀錠,剛出爐的時候,肯定是五十兩足秤的,但經過長時間的使用,比如過兩年三年後,再把這個五十兩銀錠稱量,其實會有一些略微的損耗,若是時間更長,那損耗會更多,但通常情況下,這塊銀錠在交易的時候,還是五十兩,價值並不會縮水,你們可知道爲什麼?”

又是一個問題,蘇璟說完,淡定的喝了口水,然後說道:“慢慢想,咱們這堂課不急的。”

坐著的幾人點點頭,認真的思考起來。

“都是五十兩的銀錠了,肯定是五十兩,這還用說爲什麼嗎?蘇璟你小子在刻意爲難人吧。”

老朱輕聲嘀咕了一句,似乎是對蘇璟的講課有些不滿。

這時,太子府外,劉伯溫匆匆趕來。

沒錯,正是老朱把他喊來的。

蘇璟講課提到了交子,老朱本想著讓人去查,但轉念一想,還不如直接找劉伯溫最方便。

畢竟劉伯溫博學多才,人形搜索器可比查書快多了。

而且蘇璟的課,劉伯溫也向來都很感興趣。

很快,劉伯溫就到了老朱的旁邊,也就是太子書房外。

“臣叩見陛下。”

劉伯溫還一無所知,突然被召見,還是在太子府,實在是很懵。

“小點聲,伯溫!”

老朱立刻朝著劉伯溫噓聲。

“是,是!”

劉伯溫當即點頭,片刻之後,他便大致知道現在的情況。

蘇璟在給太子和一衆藩王上課,老朱在偷聽,現在需要他做一些解答。

“臣明白了,臣一定知無不言。”

劉伯溫當即朝著朱元璋保證道。

“伯溫,你可知道交子是什麼?”

朱元璋朝著劉伯溫直接問道,現在是蘇璟的休息時間,可得抓緊了。

“交子?”

劉伯溫腦袋一懵,隨即搖頭道:“還請陛下明言。”

朱元璋似乎有些不滿道:“就是北宋時候在川渝地方商人搞出來的民間寶鈔,後來被一個叫張詠的官員從民間轉向了朝廷。”

一提起人名,劉伯溫立馬反應了過來:“陛下說的可是宋真宗時期的禮部尚書張詠,此人臣倒是知道些,他的確是做過類似的事情。”

“他曾任益州知府,這交子應該就是當時他讓16戶富商經營的東西,後來北宋朝廷在益州設立了交子務,大概就是這樣。”

聽完劉伯溫的話,老朱的眉頭一撇:“蘇璟這小子,知道的還挺多。”

“陛下,這蘇先生現在在講交子?”

劉伯溫有些好奇的問道。

朱元璋點頭道:“差不多吧,反正說半天就是錢的事情,你跟著聽一會就明白了。”

老朱知道劉伯溫的腦子,也沒打算解釋太多。

反正人都到了,聽聽就明白了。

“多謝陛下。”

劉伯溫立刻朝著朱元璋躬身謝道。

能聽到蘇璟的課,劉伯溫這心裡是真的高興。

朱元璋立刻噓聲道:“你小點聲。”

劉伯溫趕忙閉嘴點頭,不再言語。

此刻蘇璟緩口氣也緩的差不多了,他看著朱標幾人笑道:“怎麼樣,你們有想法了嗎?”

朱標舉手道:“蘇師,學生以爲,這銀子竟然做成了定製的,那麼價值便在被鑄造出來的時候就定下了,所以即便有些輕微的損耗,大家也都認的。”

朱樉說道:“蘇先生,我覺得吧,大家就是圖方便,這五十兩一錠的銀子,少了一點點,算賬的時候都麻煩,還不如就當成五十兩繼續用來的方便。”

朱棡說道:“蘇先生,我以爲這是約定俗成的,大家用著也習慣。”

……

幾人分別將自己的說法說完。

蘇璟微微點頭道:“你們說的都有道理,但沒講到核心的點子上,比如太子說的定製大家就認,爲什麼認呢?還有秦王說的圖方便,你們可能不知道,民間也有私鑄的銀子,私銀可是要稱量看成色算價錢的,就是少了一點,那也是少了,可沒有官銀這麼方便。”

此時朱棣舉起了手,蘇璟當即示意他說話。

朱棣說道:“蘇先生,我明白了,因爲官銀是朝廷鑄造的,所以百姓才認。”

“好!燕王說的非常好!”

蘇璟說道:“官銀是朝廷鑄造的,無論是宋朝還是元朝,官銀的鑄造都相當嚴格,每一批的官銀出庫,銘牌上都帶著行人、庫子、秤驗銀庫、監鑄官之類的職務記錄,有一點問題,那就會被追查,這纔是百姓認定的根本。”

“而私銀的話,無論是品質品相都不能保證,大家自然也無法相信了。爲了辨別私銀,百姓間有各種手段,從觀察銀色到觀察紋理、氣孔,甚至計算銀子的密度來確定銀子的成色等等。”

“說到底,這官銀輕微受損還能被百姓承認,靠的是朝廷。這就延伸出了一個概念,貨幣的價值,不僅僅源於貨幣本身,還由發行貨幣的組織或者機構來決定。”

“在大明,那就是大明的朝廷來決定。現在咱們說回到一開始的話題,也就是大明即將發行的寶鈔。”

“製作寶鈔的原材料是什麼,你們應該都很清楚吧。”

蘇璟頓了一下,然後繼續道:“寶鈔說白了,就是一種印有防僞標記和麪額的紙張,現在你們能告訴我,爲什麼紙能變成貨幣嗎?”

“爲什麼?”

外面的老朱下意識的說道。

劉伯溫回答道:“臣以爲,寶鈔能成爲貨幣,自然是因爲這是大明朝廷發行的,代表的是大明朝廷,這是信譽的保證,先有大明,纔有大明寶鈔。”

朱元璋微微點頭道:“不錯,蘇璟想說的就是這個,不過此事雖然有道理,但本該如此,朕想發行寶鈔,應該也沒錯吧。”

“陛下,可是蘇先生與陛下提起過發行寶鈔一事的利弊?”

劉伯溫立刻就聽出了不對味來,當即朝著朱元璋問道。

朱元璋回答道:“是提了幾次,不過說的不多,只是說朕現在還需要慎重對待寶鈔發行一事,到底怎麼個慎重法,蘇璟是半點沒提。”

劉伯溫面色一沉道:“陛下,蘇先生所言必有其道理,臣以爲,寶鈔一事,可以暫緩。”

“嗯?”

老朱的臉色一變,看向劉伯溫道:“劉伯溫,你可知這發行寶鈔一事,朕已經思慮良久,現在就這麼幾句話,你就讓朕聽蘇璟的,暫緩?你是不是有些太高看蘇璟了。”

劉伯溫回答道:“陛下,臣信任蘇先生,蘇先生從不無的放矢,或者今日陛下與臣聽完蘇先生這堂課,也許就能明白爲什麼了。”

現在的劉伯溫,對蘇璟的信任,那真是完全無條件。

這聰明人一旦被征服,信任根本不會被動搖。

“哼。”

老朱輕哼了一聲道:“那朕還真要聽聽看,到底是不是如你所說。”

書房內。

“蘇先生,寶鈔能成爲貨幣,不還是一個道理麼,因爲是朝廷發的唄,百姓相信朝廷,紙就成了錢了。”

朱樉笑呵呵的說道。

蘇璟點頭道:“秦王思維越來越敏捷了,百姓信任朝廷,才能信任寶鈔,這是一點不錯。”

“我再延伸總結一下,百姓相信寶鈔的發行者,也就讓紙變成了錢,就好像交子剛出現的時候,也只是商人之間互相信任產生的一樣。”

“核心,就是信任!當然,這個信任的來源有很多種,商人之間可能是利益的糾葛,到了朝廷那就是實力的證明,我也不展開說太多了。”

被蘇璟這麼一誇,朱樉十分的高興,臉上的笑容那也是不自覺的浮現出來。

“蘇先生,所以大明寶鈔的發行有什麼問題嗎?現在的大明朝廷,不足以讓百姓信任嗎?”

朱棣朝著蘇璟問道。

蘇璟看向朱棣,笑道:“燕王殿下何出此言,我什麼時候說過寶鈔的發行有問題呢?”

朱棣回答道:“我只是覺得蘇先生說這麼多,就是爲了指出大明寶鈔發行的問題,爲什麼我也不知道。”

真是厲害的直覺!

蘇璟心中感嘆了一句,不露聲色道:“有沒有問題,那得你們自己思考,我們繼續來說這紙幣的問題。”

“事實上,從鑄幣到紙幣,這可以稱得上是一次飛躍,重大的飛躍,意義之巨大,我無法用言語來形容。”

“相較於金屬鑄幣,紙幣更加輕便,大範圍流通之後,可以促進商品的流通,大大的方便商業活動的開展,從而促進經濟的發展,增強國力,提高百姓的生活水平等等。”

……

說到紙幣的好處,蘇璟那是一時間沒停下趟,說個不停。

朱標幾人都是認真的聽著記錄著。

外面的老朱也忍不住說道:“明明蘇璟這小子也清楚紙幣的好處多多,竟然還給朕上眼藥,真是不知道怎麼想的!”

“本來朕也沒想這麼早搞什麼寶鈔,還不是考慮到寶鈔對商業的促進,可以提高經濟發展麼。”

聽著朱元璋的吐槽,劉伯溫一句話沒說。

不過他心裡也明白了,朱元璋對於之前蘇璟說的那些大明的問題,是真正聽到心裡了。

重農的政策依舊,但對於商業活動,也沒有之前那麼抵制了。

同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肯定也是記在了心裡,發行寶鈔,就是爲了促進經濟的發展。

現在的朱元璋,對於蘇璟的信任,也不是一點半點了。

(本章完)

第148章 書同文車同軌第216章 朱標的能量,被震住的蘇璟第440章 手雷的幾個問題第84章 李善長問對胡惟庸第125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498章 我只求無愧於心第183章 高祖斬蛇,平帝還命第25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260章 有錢人的特點是有錢第440章 手雷的幾個問題第213章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第144章 好像還不錯第448章 啥都知道的老朱第420章 女真?同化不就行了!第8章 劉伯溫的試探第254章 鐵門檻下紙褲襠第459章 先生真乃非常人也第237章 孩子氣的老朱,李善長教誨胡惟庸第175章 士農工商,祖宗之法不可變第470章 三兩銀子差不多了第100章 望遠鏡引發的“慘案”第63章 記仇的老朱第10章 不想當貪官,也不想做窮人第339章 經濟發展的上中下三策第408章 軍糧的變化與經濟重心的關係第513章 愚蠢的孟鬆第516章 爬爬山嶺,啃啃麥餅第275章 蘇璟還教了你什麼!第456章 妹子,你真是咱的好軍師!第143章 沒見就開始生氣了第456章 妹子,你真是咱的好軍師!第66章 不會又是蘇璟吧第488章 我不想聽到第二遍第84章 李善長問對胡惟庸第435章 還是妹子懂我第466章 劉半仙的秘方第127章 梭哈!第182章 朱標妙計挪丹爐,輿論傳播嚇死人第63章 記仇的老朱第285章 還輪不到你來操心!第486章 鬱金香泡沫第493章 也就略通一二第200章 區區民報?羨慕的宋濂!第175章 士農工商,祖宗之法不可變第358章 準備金制度第386章 帶著朱棡去查賬第259章 窮則精確打擊,達則火力覆蓋第46章 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第411章 奇謀非正道第391章 日子都不好過第431章 蘇璟算命,童叟無欺第412章 無形腦補,最爲致命第36章 看不見的手第460章 從悠閒到忙碌第252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470章 三兩銀子差不多了第337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476章 現在不能說第279章 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第166章 臣不如蘇先生第203章 真PUA!因爲我相信你啊!第258章 哪有什麼單選題第208章 丞相與尚書,路途中的偶遇第463章 蘇璟的PUA第481章 劉半仙的伙食費第385章 剝削與被剝削第184章 老朱一句話,皇子扛大鼎第292章 大明戶籍制度?職業認證!第194章 倒黴催禮部侍郎世家寶第240章 你不說,我不說,大家還是好朋友第187章 想要金丹?再來一爐可否第360章 秦國的崛起之路第451章 蘇璟的歉意第444章 不如我們交換如何?第503章 李世民與魏徵,君臣相合還是君臣相第376章 你父皇他啊,嫉妒蘇先生第32章 朕沒了,是不是問題就解決了第161章 消息泄露,各方動靜第204章 出發!老朱也愛反轉!第388章 珍珠翡翠白玉湯第227章 落後就要捱打,倭人的本性第399章 空城計?第407章 論戰爭中的糧草保障第445章 我沒開玩笑第404章 蘇璟的眼界第481章 劉半仙的伙食費第220章 事了拂衣去,大恩不言謝!第158章 老朱的心思真難猜第459章 先生真乃非常人也第281章 塵埃落定,該倒黴的朱亮祖第159章 硬剛的宋濂第282章 這算什麼父親!第414章 科普可不是說個小故事就行了第387章 自信滿滿周掌櫃第433章 沒錯,我怕死!很怕死!第395章 蘇氏布行的公關危機?第418章 人類從歷史中學不到教訓第46章 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第467章 好話要說,狠話也要說第60章 產業鏈!
第148章 書同文車同軌第216章 朱標的能量,被震住的蘇璟第440章 手雷的幾個問題第84章 李善長問對胡惟庸第125章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第498章 我只求無愧於心第183章 高祖斬蛇,平帝還命第25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260章 有錢人的特點是有錢第440章 手雷的幾個問題第213章 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第144章 好像還不錯第448章 啥都知道的老朱第420章 女真?同化不就行了!第8章 劉伯溫的試探第254章 鐵門檻下紙褲襠第459章 先生真乃非常人也第237章 孩子氣的老朱,李善長教誨胡惟庸第175章 士農工商,祖宗之法不可變第470章 三兩銀子差不多了第100章 望遠鏡引發的“慘案”第63章 記仇的老朱第10章 不想當貪官,也不想做窮人第339章 經濟發展的上中下三策第408章 軍糧的變化與經濟重心的關係第513章 愚蠢的孟鬆第516章 爬爬山嶺,啃啃麥餅第275章 蘇璟還教了你什麼!第456章 妹子,你真是咱的好軍師!第143章 沒見就開始生氣了第456章 妹子,你真是咱的好軍師!第66章 不會又是蘇璟吧第488章 我不想聽到第二遍第84章 李善長問對胡惟庸第435章 還是妹子懂我第466章 劉半仙的秘方第127章 梭哈!第182章 朱標妙計挪丹爐,輿論傳播嚇死人第63章 記仇的老朱第285章 還輪不到你來操心!第486章 鬱金香泡沫第493章 也就略通一二第200章 區區民報?羨慕的宋濂!第175章 士農工商,祖宗之法不可變第358章 準備金制度第386章 帶著朱棡去查賬第259章 窮則精確打擊,達則火力覆蓋第46章 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第411章 奇謀非正道第391章 日子都不好過第431章 蘇璟算命,童叟無欺第412章 無形腦補,最爲致命第36章 看不見的手第460章 從悠閒到忙碌第252章 狡兔死,走狗烹第470章 三兩銀子差不多了第337章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第476章 現在不能說第279章 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第166章 臣不如蘇先生第203章 真PUA!因爲我相信你啊!第258章 哪有什麼單選題第208章 丞相與尚書,路途中的偶遇第463章 蘇璟的PUA第481章 劉半仙的伙食費第385章 剝削與被剝削第184章 老朱一句話,皇子扛大鼎第292章 大明戶籍制度?職業認證!第194章 倒黴催禮部侍郎世家寶第240章 你不說,我不說,大家還是好朋友第187章 想要金丹?再來一爐可否第360章 秦國的崛起之路第451章 蘇璟的歉意第444章 不如我們交換如何?第503章 李世民與魏徵,君臣相合還是君臣相第376章 你父皇他啊,嫉妒蘇先生第32章 朕沒了,是不是問題就解決了第161章 消息泄露,各方動靜第204章 出發!老朱也愛反轉!第388章 珍珠翡翠白玉湯第227章 落後就要捱打,倭人的本性第399章 空城計?第407章 論戰爭中的糧草保障第445章 我沒開玩笑第404章 蘇璟的眼界第481章 劉半仙的伙食費第220章 事了拂衣去,大恩不言謝!第158章 老朱的心思真難猜第459章 先生真乃非常人也第281章 塵埃落定,該倒黴的朱亮祖第159章 硬剛的宋濂第282章 這算什麼父親!第414章 科普可不是說個小故事就行了第387章 自信滿滿周掌櫃第433章 沒錯,我怕死!很怕死!第395章 蘇氏布行的公關危機?第418章 人類從歷史中學不到教訓第46章 自然經濟與商品經濟第467章 好話要說,狠話也要說第60章 產業鏈!
主站蜘蛛池模板: 贵溪市| 广安市| 屯昌县| 墨脱县| 泾川县| 铜川市| 鸡西市| 益阳市| 保山市| 石屏县| 迁西县| 遵义市| 湛江市| 焦作市| 衡南县| 夏津县| 永仁县| 巨鹿县| 永泰县| 庆安县| 健康| 阳曲县| 厦门市| 高密市| 岳阳县| 璧山县| 银川市| 长子县| 伊金霍洛旗| 万宁市| 朝阳县| 望奎县| 安庆市| 泰安市| 桑日县| 都匀市| 山丹县| 健康| 纳雍县| 遵义市| 济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