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96 章議遷都

黃子澄肯定的說道:“遷都是必然的,暫不提無險可守,單單是離養馬地和九邊太遠,陛下就一定會遷都的。”

朱標微微頷首,確實是這樣。

和最後一點比起來,就是養馬地太遠都不是那麼重要了。

整個朝廷中樞,離朝廷掌握的最精銳的兵馬幾千裡遠,若是邊地有警,恐怕都等不到朝廷下令,就要大規模廝殺開了。

除非給邊將一定的決定權力,但這大唐藩鎮之禍在前,大明也不敢輕易開這條口子。

何況大軍在外,若是邊將有心叛亂,朝廷都彈壓不過來,離得太遠了。

唯有一個辦法,把都城從金陵遷到北地,儘量離這些軍事重鎮近上一點。

這一點,就是黃子澄他們這些不通軍事的人,都能看得出來,更別說朱元璋這個久經戰陣的皇帝了。

朱標監理朝政多年,對於金陵的種種弊端也是很清楚的。

朱標看著黃子澄問道。

“你覺得在何處建都比較好?”

黃子澄沉吟片刻,說道。

“我看還是洛陽好些。”

“長安自從唐以後,就變得有些殘破,關中平原開發多年,產糧很少,若是要定都在那,一大批宮人、大臣、勳貴一同過去,每年糧食都不夠吃。”

“開封雖然在宋朝成爲了國都,可是這裡也是無險可守,一馬平川,一旦天數有變,恐怕很容易被攻破。何況開封地勢較低,水系複雜,只怕也常常會被淹。”

“洛陽自隋煬開通大運河之後,糧食就可從南方一路水運,到達洛陽,糧食無憂,位置極佳,據天下之中,且附近有雄關高山,確實是處定都的好地方。”

朱標點了點頭,嘆道。

“我也是這麼想的啊,只是現在還是要先去看看各地情況,若是民生凋敝,就不太適合在那營造都城了。”

黃子澄也點了點頭,確實如此,要不然恐怕老早朱元璋就把都城遷走了。

要不是當初北地都比較殘破,朝廷也沒有太多的錢,朱元璋出於政治考慮,對內休養生息,事情就不會拖到現在了。

沒過幾天,朱標就動身出發,巡視四方,明面上說的是要探查民情,看看還有沒有敢貪污受賄的。

但一看他巡視的地方,陝西、河南,這幾處地方這兩年也沒聽說有什麼貪腐之事,更沒什麼大的災情。

朝堂上的聰明人就明白了,這恐怕是想要遷都了。

朱元璋的心思,他們一直都明白,不過文官們都不想多事,能不遷都,儘量就不遷都。

只是看到眼下,連太子都先行考察地理了,他們就明白了,遷都之事,在所難免。

於是,不少人就試探著上奏,表明自己的遷都之意,朱元璋把這些奏章全部留中不發。

這下朝臣們還有什麼不明白的,鼓吹遷都的奏章很快就如同潮水一樣向朱元璋涌來。

朱元璋有心把這羣人都罵一頓,都閒的沒事幹了嗎?!自己的本職工作不做了嗎?!

可是這種事說到底還是需要一定的輿論支持的,沒有這些官員的鼓譟,確實不是個好事。

朱元璋也就半推半就,默許了下來,只是下詔,不得延誤各自工作。

……

遷都的風,很快就吹到了北平,朱棣知道這件事,也很驚訝,他在北平呆了這麼多年,對金陵的風氣也很不屑。

他自然是不滿意金陵作爲大明國都的,只是眼看日子一天天過去,朱元璋都沒有這個想法,他都以爲以後的國都就會在金陵了。

沒想到這個時候,朱元璋忽然想要遷都。

朱棣把道衍和何秋喊過來,商議了起來。

道衍聽完朱棣的疑惑,捋著鬍子說道。

“陛下當初不遷都,恐怕是憐惜民力,剛剛驅逐北元,連年大戰,唯有鎮之以靜,所以還留在金陵。”

“如今,北患已除,民生也慢慢恢復了,陛下手裡又有了閒錢,心思就動了起來了。”

一旁的何秋沉默不語,他還有些印象,太子朱標就是因爲考察國都的事死掉的吧?

好像是積勞成疾?反正之後朱元璋傷心過度,就沒再提遷都的事了。

可是,應該不是現在這個時候吧?

這歷史算是提前了嗎?

想到這,何秋有些恍惚,也不知道這次朱標會不會因爲遷都之事太過勞累去世,按道理時間提前了,事情恐怕就沒那麼容易發生了。

知道朱棣詢問何秋,看到他沒什麼反應,連連又喊了他好幾聲,才把何秋從沉思中喊醒。

何秋有些茫然的看向朱棣,剛纔他問的什麼,何秋一個字都沒聽到。

朱棣無奈的說道。

“我是想問問你,你心目中比較合適的都城有哪些?”

何秋反問了句,“之前你和道衍大師商量,覺得哪些地方合適?”

“我和道衍大師都覺得洛陽就不錯。”

何秋沉吟片刻說道。

“若是隻想著和以往的各朝一樣,那定都洛陽未嘗不可,洛陽的條件確實比其他各地好太多了。”

“可若是想做出些改變,兼顧開海,最好的選擇還是北平。”

朱棣有些驚訝,“北平?!”

何秋點了點頭說道。

“北平以南,是大塊平原,雖然因爲黃河連年氾濫,現在收成不好,但若是大力治理黃河,還是能保障北平大部分的糧食開銷的,其餘不夠的,可通過大運河或者海運送達。”

“東部就是天津港,距離北平特別近,海運的貨物不過三日就能從天津抵達北平,交通往來非常便利,也能讓朝廷更好的把控開海的得失!”

“整個北平城處在燕山和太行之間,有一定屏障,何況北部就是長城,是九邊,蒙古沒那麼輕易衝進來,不容易威脅到北平。”

“再往北就是大寧,那邊是一處養馬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何況北平原本就是元朝的大都,宮殿營造比較完善,若是遷都到這,又可省下一大筆費用。”

朱棣摸了摸腦門,苦笑著說。

“被你這麼一說,要我是父皇,我肯定會遷都到北平了。”

道衍略略思考了一會兒,就笑了。

“可是陛下終究不是殿下,陛下對元朝的造物是有一定排斥的,而且他不太清楚開海到底有何利可圖,恐怕不會把北平作爲備選。”

朱棣哀嘆一聲,他的心裡是有些猶豫的,到底要不要把北平的情況告訴父皇,讓他把國都建在這裡呢?

可若是國都遷到北平,他朱棣恐怕就沒地方可去了,北地已經封完了,南邊無仗可打,他也不願意到南邊。

何秋看出了朱棣心裡的猶豫,就勸道。

“殿下別想那麼多,咱就當不知道,把這事埋在心裡就好。”

朱棣默默點了點頭,就看朱元璋能想起來北平不能。

何秋想了想,考慮了下明朝的部分歷史說道。

“陛下想要遷都恐怕還有一個原因。”

看到朱棣把目光投向他,何秋認真的說道。

“殿下不覺得朝堂上的南方人太多了嗎?”

朱棣聳然一驚,是啊!

朝堂上現在大半江西人,還有部分江浙地區的,出身北方的少之又少,縱然朱元璋採取了南北分榜的辦法,北方人的比例也一直沒有提上來。

朝廷這麼多官員都是同鄉,那這皇帝肯定是當不安穩的,國人一向重視同鄉之情,這樣糾纏在一塊,吏治難清,還有結黨謀私的趨勢。

這也無怪乎朱元璋多次對勳貴,對官員下手了,全都是老鄉,有些還是同鄉加同年的交情。

這換了朱棣,他肯定也要動手的,不然政令都難以發出,下面的人陰奉陽違就會成爲必然。

朱棣嘆了口氣說道,“平衡南北士子,這還真是個難事啊!”

若是朱元璋的遷都之心還有這種意味在裡面,那這次遷都情況恐怕比想象中的更爲複雜。

他朱棣還是老老實實的閉嘴爲妙,他可不想惹得一身騷。

第163章 良鄉候府第50章 朱棣的廚子第103章 生擒咬朱第102章 上架銷售第206章 傅友德之死第345章 打臉第152章 安全演練第84章 管教熊孩子第202章 變故第2章:你在教我做事?第33章 阿拉伯數字第145章 席宴第286章 土司到來第56章 歐冶子後人第101章 香皂推廣第327章 國富論(上)第335章 書生第73章 逛青樓第48章 雷gong(汞)第53章 真香第291章 教書育人第133章 編寫教材第360章 貪贓枉法的御史第41章 朱棣的表演第121章 小王受教第310章 民間疾苦第31章 學習管理學第277章 昏暗的東宮第133章 編寫教材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156章 鹽場已成第153章 考試第180章 捷報(上)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189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352章 告狀第115章 肉雞長蛇陣第155章 演練之後第272章 瘋了第20章:殺雞儆猴第340章 大航海第238章 孔府拿人第172章 有喜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76章 公子請進第40章 肖景騰第144章 賞菊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171章 教子第126章 閒暇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115章 肉雞長蛇陣第57章 最堅硬的鋼第255章 朱棣的奪嫡之心第71章 學會仁義第11章:連夜趕往順天府第314章 那達慕大會第270章 又是呂平第41章 朱棣的表演第343章 狩獵第122章 酷刑第286章 土司到來第67章 大明人愛吃雞第109章 老朱,把你女兒嫁給我唄第54章 殺字令第51章 酸辣土豆絲第250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196 章議遷都第141章 後續第8章:營救還是暗殺第150章 大動作(下)105章 藍玉的殺心第320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16章:朱棣背後的謀士第242章 放火燒廟第150章 大動作(下)第70章 煤炭第29章 爽快人第132章 籌備書院(下)第295章 朝中議論第106章 讓我送你們上路吧第162章 軍隊訓練第329章 百官熱議第272章 瘋了第11章:連夜趕往順天府第307章 山中老卒第91章 永安公主第10章:殺朱棣賞千金封千戶第299章 祭拜第127章 太子朱標第270章 又是呂平第138章 書局第122章 酷刑第21章 轟然開槍第162章 軍隊訓練第282章 稱兄道弟
第163章 良鄉候府第50章 朱棣的廚子第103章 生擒咬朱第102章 上架銷售第206章 傅友德之死第345章 打臉第152章 安全演練第84章 管教熊孩子第202章 變故第2章:你在教我做事?第33章 阿拉伯數字第145章 席宴第286章 土司到來第56章 歐冶子後人第101章 香皂推廣第327章 國富論(上)第335章 書生第73章 逛青樓第48章 雷gong(汞)第53章 真香第291章 教書育人第133章 編寫教材第360章 貪贓枉法的御史第41章 朱棣的表演第121章 小王受教第310章 民間疾苦第31章 學習管理學第277章 昏暗的東宮第133章 編寫教材第264章 李景隆的努力第156章 鹽場已成第153章 考試第180章 捷報(上)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1章:管你是什麼王都得幹活第189章 胡蘿蔔加大棒第352章 告狀第115章 肉雞長蛇陣第155章 演練之後第272章 瘋了第20章:殺雞儆猴第340章 大航海第238章 孔府拿人第172章 有喜第262章 心涼的鬱新第76章 公子請進第40章 肖景騰第144章 賞菊第258章 時不我待第171章 教子第126章 閒暇第62章 多疑的病虎第281章 運輸問題第230章 指點太孫第115章 肉雞長蛇陣第57章 最堅硬的鋼第255章 朱棣的奪嫡之心第71章 學會仁義第11章:連夜趕往順天府第314章 那達慕大會第270章 又是呂平第41章 朱棣的表演第343章 狩獵第122章 酷刑第286章 土司到來第67章 大明人愛吃雞第109章 老朱,把你女兒嫁給我唄第54章 殺字令第51章 酸辣土豆絲第250章 畫虎不成反類犬第196 章議遷都第141章 後續第8章:營救還是暗殺第150章 大動作(下)105章 藍玉的殺心第320章 哀民生之多艱第280章 財帛動人心第16章:朱棣背後的謀士第242章 放火燒廟第150章 大動作(下)第70章 煤炭第29章 爽快人第132章 籌備書院(下)第295章 朝中議論第106章 讓我送你們上路吧第162章 軍隊訓練第329章 百官熱議第272章 瘋了第11章:連夜趕往順天府第307章 山中老卒第91章 永安公主第10章:殺朱棣賞千金封千戶第299章 祭拜第127章 太子朱標第270章 又是呂平第138章 書局第122章 酷刑第21章 轟然開槍第162章 軍隊訓練第282章 稱兄道弟
主站蜘蛛池模板: 醴陵市| 东乡族自治县| 大安市| 新蔡县| 安远县| 滦南县| 冕宁县| 婺源县| 卓尼县| 拜泉县| 白玉县| 兴仁县| 大同县| 济南市| 平塘县| 雷波县| 长治市| 东至县| 亳州市| 通许县| 南乐县| 土默特左旗| 龙门县| 临夏县| 临西县| 乌拉特中旗| 名山县| 大连市| 建昌县| 卢龙县| 静宁县| 丽江市| 清新县| 辽源市| 岳池县| 汝城县| 贵溪市| 原平市| 贺兰县| 定安县| 吉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