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天,湯和和馮勝就入住在朱元璋的隨身車架裡,讓藍玉羨慕的不行,同樣是國公,他還要忙前忙後的安排大軍行程呢。
朱元璋在鳳陽府走得很慢,每到一處地方,就會喊來當?shù)氐娜相l(xiāng)長了解當?shù)氐那闆r,問問他們的生活如何。
大家都不傻,紛紛說道現(xiàn)在比起以前過的鬆快多了,變法確實是個大好事啊。
這本來也是實話,真正被變法傷害了利益的,是那些家族體量更大一些的人,他們?nèi)铣淦淞克闶谴灏?,還沒到那個層次。
朱元璋也很高興,他覺得家鄉(xiāng)的父老們是不會騙自己的,再結(jié)合之前錦衣衛(wèi)收到的一些報告,朱元璋真的確認了,變法是好事。
時間慢慢過去,朱元璋的車架也到了皇陵所在的地方,皇陵自修好之後,朱元璋只來過一次,就是修好的那次。
自那之後,每年的皇陵祭祀,朱元璋都是委託身邊的親貴們做的,這也是一種經(jīng)驗教訓。
朱元璋拿著早就準備好的香燭祭品,鄭重的對自己的父母進行祭拜,祭祀完後朱元璋又厚賞了看守皇陵的衛(wèi)士們。
當天夜裡,朱元璋又帶著朱高熾去見了被關(guān)在皇陵,圈禁終生的晉王和晉王后裔,以及被廢爲庶人的朱允炆。
看過他們之後,朱元璋本來的好心情也一下子蕩然無存,這都是他最親的人,卻不得不把他們?nèi)诨柿辍?
本來朱元璋的想法很好,讓自己的子孫後代每一代都享受國家的供養(yǎng),可被何秋勸說後,已經(jīng)放棄了這個想法。
但即便如此,他也還是希望自己的後代們能一直平平安安,別做什麼傷天害理的事。
可是自己都還沒死,晉王作亂,原太孫朱允炆不堪大任,爲了保護他的姓名,只能把他關(guān)在皇陵。
朱元璋領(lǐng)著朱高熾站在大殿裡,殿內(nèi)香火縹緲,朱元璋站在祖宗牌位面前,一言不發(fā)的上了幾炷香。
一邊的朱高熾也很乖巧的,跟著朱元璋上香。
終於,不知道沉默了多久,朱元璋開口說道。
“高熾啊,你一定要好好愛護自己的兄弟們,等到以後登上大位,更要把我大明江山完整的交給下一代?!?
“到了那個時候,你就也能在這個地方,給我報喜了。”
“皇爺爺……”
朱高熾欲言又止,朱元璋自然知道他想說什麼,笑著說道。
“你不用說啦,世上哪來的長生不老?都是騙人的!”
“秦皇、漢武、唐太宗那都是被豬油蒙了心,一生雄才大略,卻在這種小事上栽了跟頭,反正你祖爺爺我是不會學他們的。”
朱高熾忙不迭的點頭,心中仍在砰砰直跳。
皇祖父是什麼意思?這就定下由我繼承未來父王的江山了嗎?
朱高熾有些暈暈乎乎的,這事太突然了,他實在反應(yīng)不過來。
朱元璋轉(zhuǎn)頭看著朱高熾,心中頗覺好笑,自己跟朱棣說,帶著他跟隨自己巡視天下,其中的意思已經(jīng)表達的很明顯了。
只要朱高熾不是真的無能到像朱允炆那樣,朱棣總是會把江山傳給他的。
朱元璋拍了拍好孫子的肩膀,默默地看著一干牌位,德祖玄皇帝朱百六、熙祖?;实壑斐跻弧?
看著這些名字,朱元璋就彷彿又回到了當初那個朝不保夕的日子,在那個時候,他怎麼可能想到會有這麼一天。
爺孫兩人在這呆了大半個時辰,就回到鳳陽的行宮中睡下了,接下來的時候還要更枯燥些呢。
正式的祭拜,禮數(shù)少不了,繁瑣得很,他們兩個一個年紀大了,一個還在小著呢,也不知道能不能受得了。
忙忙碌碌三五天,祭拜皇陵的事,總算做完了,就是在一旁觀禮的何秋都被累的腰痠背疼的,也不知道朱高熾他們是怎麼堅持下來的。
第二天,一行人也沒歇著,又跑去劉繼祖的墳前上香,劉英早早的就帶著一干家人在那等著了。
和當時祭祀皇陵的莊重不同,劉繼祖墳前的祭祀,就熱鬧了很多,哭哭啼啼一大片,就是何秋也跟著假模假樣的滴了幾滴眼淚。
朱元璋倒是真情流露,感慨的說到。
“劉老爺,俺朱重八又來看你了。當年的恩惠咱一輩子都不能忘,如今你家的兒子也被俺封了候,算是得享富貴,想來您老人家在泉下有知,也能安心了?!?
看著眼眶紅彤彤的皇帝,周圍的人們心中滿是嫉妒,怎麼他劉繼祖家就有這等好運道,能被皇帝一直唸叨著。
就是劉繼祖的二兒子劉春坐下那麼多惡事,皇帝也沒處死他。
這其中有一家顯得尤其另類,小心翼翼的,這正是原來僱了朱元璋做工的劉德的後人。
他們在大明過的提心吊膽的,生怕哪一天皇帝又想起來當年劉德的吝嗇,找個理由就把他們一家給殺了。
縱然之前朱元璋已經(jīng)說過不再追究這事,可這鳳陽府的大小官員們,哪個不是拿著眼睛盯著他們,就等著他們犯事。
只要犯了事,他們自然就能名正言順的懲處他們,幫朱元璋出一口惡氣,討好天子,這麼簡單的事,不過是惠而不費,大家都很樂意做這種事的。
一陣哭鬧之後,朱元璋也感覺自己有些累了,一邊的鳳陽知府等人趕緊讓大家都散了,讓朱元璋能好好休息一會。
朱元璋也沒在鳳陽府停留太久,走之前的時候,他又看了看鳳陽這個中都,像是想起了當年主持修建中都的李善長,終於是下令恢復(fù)李善長的爵位,讓人找來他的嫡系子孫繼承爵位。
出鳳陽的路上,他又把何秋喊到身邊詢問道。
“朕知道你的鬼點子一向很多,也很會發(fā)展地方,你覺得鳳陽該怎麼發(fā)展?”
雖然一路上鳳陽的官民都是再和朱元璋報喜不報憂,可是朱元璋又不是瞎子,有些東西他是能看得出來的。
何秋沉吟片刻說道。
“陛下,可知道水泥?”
朱元璋很不滿意的瞪了何秋一眼說道。
“你這就是廢話,朕怎麼會不知道水泥,現(xiàn)在走的直道不就是用水泥修築的?靡費少了很多,還節(jié)約修路的時間?!?
何秋也略有些不好意思,是了,這事朱元璋肯定知道。
“臣覺得鳳陽府可以興建水泥產(chǎn)業(yè),打通和周邊的聯(lián)繫,再讓他們做點小生意,應(yīng)該就能讓鳳陽府興盛起來了?!?
“水泥產(chǎn)業(yè)嗎?”
朱元璋知道,這兩年隨著天下大興土木,修建道路,水泥是越來越供不應(yīng)求了,可是它的配方一直被朱棣握在手裡。
朱棣也只在北平和京城修了兩大座作坊,若是能在鳳陽修建第三座作坊,那未來鳳陽的發(fā)展是可以預(yù)期的。